第110页
不过反正是被后人强加的,本人倒是用不着心虚嘛。
生前身后名。无论怎样高华卓越的个人功绩,经受过时间的洗礼,大部分都会在历史的图书馆里落灰。
群众最津津乐道的,也是电视里最爱播的,反而是帝王野史,宫闱秘谈。
所以对于朱凌锶而言,庙号叫什么都随便,有一个就行,朕不挑,诸位爱卿费心了,哈哈哈哈。
无奈阁臣们听不见皇帝冥冥之中内心的OS,反而是愈加严肃地争论起了这个问题。
罗维敏是支持“武宗”的,毕竟他是兵部尚书,又是主张对北项出兵的中坚分子,于情于理,都要投这一票。
周斟虽然没入阁,但是此等议礼大事,礼部尚书的意见也很有参考价值,他就觉得该是“仁宗”,理由和何烨一样,而且觉得假如定为“武宗”,会影响后人对皇帝的形象理解。
一时间僵持不下。
万般无奈之下,还是要把百事不管的谢大人请来,谢靖垂着眉目听他们说完,说了一句,“仁,”又说,“皇上还够不上仁宗吗?”他声调听来,几分疲惫,几分无奈。
张洮听了,回想起皇帝对自己的多番优待,长叹一口气,说,“那就仁宗吧。”
接下来何烨跟大家汇报一下皇陵的进展情况,工部那边传来消息,令人遗憾的是,到现在也还是没完全修好。
张洮就怒了,骂了工部,又骂了何烨几句,都怪他抠抠索索,舍不得给钱,一个皇陵,到现在都修不好。
何烨也是心里苦,先帝在时国库空虚,皇帝登基以来,一年一年,慢慢积攒,又因为休养生息,赋税本来就不高,好不容易攒了些,隆嘉十二年对北项出兵,全都花得差不多了。
而且他也没想到,皇陵这么快就用得上啊。
张洮骂着骂着,似是也想到这一节,皇帝的年纪,和他最大的孙子差不多,不禁悲从中来,“到今年也才二十四,”忽然止不住,老泪纵横。
旁人见他一哭,也都心酸不已,一时间这书房之中,几个隆嘉朝的柄国重器,聚在一起,小声啜泣,只谢靖一个人,不为所动。
他神情从十多天前起,就是这幅模样,无悲无喜,无挂无碍,置身事外一般。
而且身在宫禁之中,别的大臣都是青衣角带,为皇帝祈福的装扮,他却仍是一身绯色官袍,系着玉带,头发用墨玉冠束得标致精神,下巴每天都刮得光溜溜的。
好看是非常突出的好看,就是在这种场合和氛围之下,有些不成体统。
卢省暗暗记下了,准备看准时机,参他一本。
卢省这几天,皇帝用不着他,大臣顾不上他,不过他也没闲着。
因为泾阳王世子、年仅五岁的朱堇桐小朋友进宫了。
皇帝情况不好,按理该首先通知他的手足同胞祁王和长公主,但是这个动议也被否决了。张洮说,“泾阳王世子还没来,祁王先到了,那是叫他来奔丧,还是请他来登基呀。”
大家一听,纷纷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不仅对祁王封锁消息,也不告诉长公主,免得她那边走漏了风声。
眼下皇帝病危,时局特殊,所以这一路上,朱堇桐也没有父母陪伴,是自己一个人被禁军们悄悄接来的。
他到了宫中,就被秘密安置在一处偏僻的宫室,一应用品,俱是富贵之极。小孩子虽看不太明白这些,可就是给他吃的零嘴儿,也比在王府中的要精美许多。
尤其是有一个圆脸白胖的卢公公,一见他就笑,嘘寒问暖,十分贴心,安抚了他因为背井离乡、远离父母而忧伤的小小心灵。
卢公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于几年之后,朱堇桐又一次来到宫中,参加继承人选拔仪式时,仍念念不忘。
卢公公说起皇帝,便露出忧愁之色,不大的眼眶之中,流出几点泪珠,他说皇上是个大善人,却因为宅心仁厚,日常被权臣欺压,说着说着就动起气来,那权臣似乎是姓谢。
又说,那个姓谢的,仗着皇帝对他好,愈发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连皇帝身旁近人,都要拿了下狱,实在是扰乱纲常的第一把好手,世子爷日后登上大宝,切不可再容此人胡作非为。
朱堇桐认真地点了点头,小小的胸中升起一股不平之意,和卢公公同仇敌忾起来。
卢省在这边做功夫,是为自己找后手。
皇帝一去,谢靖对他肯定是欲杀之而后快,若问有谁能保他的命,自然是新君。
虽说泾阳王世子只是个孩子,但他打眼一看,也是个有主意的,但凡聪明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主意也要强横一些。要博得这样的人的信任,硬碰硬肯定不行,须得放下身段,以情动人。
这恰好就是卢省最擅长的。
于是他打算这些天,好好哄着朱堇桐,叫他离不了自己,到时候就算谢靖要杀他,有新君拦着,也不能动手。而且谢靖强横的行径做派,也会叫新君忌惮,到那时候,恐怕他自身难保。
换个皇帝,谢靖可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皇帝那边,眼下由陈灯看着,卢省并不着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陈灯是卢省带大的,自然不会瞒着他。
于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便一心一意做起泾阳王世子的贴身太监了。
他这般做法,也没人说什么,实在是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顾不上卢公公。
生前身后名。无论怎样高华卓越的个人功绩,经受过时间的洗礼,大部分都会在历史的图书馆里落灰。
群众最津津乐道的,也是电视里最爱播的,反而是帝王野史,宫闱秘谈。
所以对于朱凌锶而言,庙号叫什么都随便,有一个就行,朕不挑,诸位爱卿费心了,哈哈哈哈。
无奈阁臣们听不见皇帝冥冥之中内心的OS,反而是愈加严肃地争论起了这个问题。
罗维敏是支持“武宗”的,毕竟他是兵部尚书,又是主张对北项出兵的中坚分子,于情于理,都要投这一票。
周斟虽然没入阁,但是此等议礼大事,礼部尚书的意见也很有参考价值,他就觉得该是“仁宗”,理由和何烨一样,而且觉得假如定为“武宗”,会影响后人对皇帝的形象理解。
一时间僵持不下。
万般无奈之下,还是要把百事不管的谢大人请来,谢靖垂着眉目听他们说完,说了一句,“仁,”又说,“皇上还够不上仁宗吗?”他声调听来,几分疲惫,几分无奈。
张洮听了,回想起皇帝对自己的多番优待,长叹一口气,说,“那就仁宗吧。”
接下来何烨跟大家汇报一下皇陵的进展情况,工部那边传来消息,令人遗憾的是,到现在也还是没完全修好。
张洮就怒了,骂了工部,又骂了何烨几句,都怪他抠抠索索,舍不得给钱,一个皇陵,到现在都修不好。
何烨也是心里苦,先帝在时国库空虚,皇帝登基以来,一年一年,慢慢积攒,又因为休养生息,赋税本来就不高,好不容易攒了些,隆嘉十二年对北项出兵,全都花得差不多了。
而且他也没想到,皇陵这么快就用得上啊。
张洮骂着骂着,似是也想到这一节,皇帝的年纪,和他最大的孙子差不多,不禁悲从中来,“到今年也才二十四,”忽然止不住,老泪纵横。
旁人见他一哭,也都心酸不已,一时间这书房之中,几个隆嘉朝的柄国重器,聚在一起,小声啜泣,只谢靖一个人,不为所动。
他神情从十多天前起,就是这幅模样,无悲无喜,无挂无碍,置身事外一般。
而且身在宫禁之中,别的大臣都是青衣角带,为皇帝祈福的装扮,他却仍是一身绯色官袍,系着玉带,头发用墨玉冠束得标致精神,下巴每天都刮得光溜溜的。
好看是非常突出的好看,就是在这种场合和氛围之下,有些不成体统。
卢省暗暗记下了,准备看准时机,参他一本。
卢省这几天,皇帝用不着他,大臣顾不上他,不过他也没闲着。
因为泾阳王世子、年仅五岁的朱堇桐小朋友进宫了。
皇帝情况不好,按理该首先通知他的手足同胞祁王和长公主,但是这个动议也被否决了。张洮说,“泾阳王世子还没来,祁王先到了,那是叫他来奔丧,还是请他来登基呀。”
大家一听,纷纷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不仅对祁王封锁消息,也不告诉长公主,免得她那边走漏了风声。
眼下皇帝病危,时局特殊,所以这一路上,朱堇桐也没有父母陪伴,是自己一个人被禁军们悄悄接来的。
他到了宫中,就被秘密安置在一处偏僻的宫室,一应用品,俱是富贵之极。小孩子虽看不太明白这些,可就是给他吃的零嘴儿,也比在王府中的要精美许多。
尤其是有一个圆脸白胖的卢公公,一见他就笑,嘘寒问暖,十分贴心,安抚了他因为背井离乡、远离父母而忧伤的小小心灵。
卢公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乃至于几年之后,朱堇桐又一次来到宫中,参加继承人选拔仪式时,仍念念不忘。
卢公公说起皇帝,便露出忧愁之色,不大的眼眶之中,流出几点泪珠,他说皇上是个大善人,却因为宅心仁厚,日常被权臣欺压,说着说着就动起气来,那权臣似乎是姓谢。
又说,那个姓谢的,仗着皇帝对他好,愈发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连皇帝身旁近人,都要拿了下狱,实在是扰乱纲常的第一把好手,世子爷日后登上大宝,切不可再容此人胡作非为。
朱堇桐认真地点了点头,小小的胸中升起一股不平之意,和卢公公同仇敌忾起来。
卢省在这边做功夫,是为自己找后手。
皇帝一去,谢靖对他肯定是欲杀之而后快,若问有谁能保他的命,自然是新君。
虽说泾阳王世子只是个孩子,但他打眼一看,也是个有主意的,但凡聪明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主意也要强横一些。要博得这样的人的信任,硬碰硬肯定不行,须得放下身段,以情动人。
这恰好就是卢省最擅长的。
于是他打算这些天,好好哄着朱堇桐,叫他离不了自己,到时候就算谢靖要杀他,有新君拦着,也不能动手。而且谢靖强横的行径做派,也会叫新君忌惮,到那时候,恐怕他自身难保。
换个皇帝,谢靖可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皇帝那边,眼下由陈灯看着,卢省并不着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陈灯是卢省带大的,自然不会瞒着他。
于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便一心一意做起泾阳王世子的贴身太监了。
他这般做法,也没人说什么,实在是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顾不上卢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