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妙和李柏一起回村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离李氏找人算出来的吉时已经不远。
如此秦峰和秦少贤赶在吉时回来参加自家新房子动工仪式是不能够了,好在秦家还有秦少廉,秦妙,秦妙媛,李氏几人,这几人参加新房子的动工仪式也尽够了。
李柏看着秦家眼下住着的破旧小院,心里忍不住的震惊,就是这样的小院里面走出来的小丫头在镇上救了他,帮了他。
家境贫寒,并没有什么,有的人从贫寒的家境里面走向了富贵荣华,而有的人则在贫寒的家境中被活活折磨死。想来外界的环境都是次要,主要的还是要看处在这环境中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柏看着秦家的这座破旧的小院感慨的时候,秦家人却是在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着在吉时开启动工仪式。
风水先生已经提前到了,看过秦家新房子的那块地皮,直夸赞这地方极好。不过就是极好的地方也得讲究风水,于是叮嘱了一大通,院子的朝向,门开在何处,水井挖在哪里,排水沟从哪里挖之类的琐事之后,吉时就快要到了。
工匠们也来了一些,开工第一天,动工仪式完成之后,他们便开始挖地基。活不是很多,却极讲究,因此也不敢大意。
香案上面的供品和香炉早已经备好,就等着吉时的时候上香磕头。
说起这动工仪式,和秦妙前世那些拿着帮着红绸的铁锹,由某某领导对着摄像机挖下去第一铲之类的仪式不同。这个时代动工仪式则比较的传统,或者可以说是迷信。
得先摆香案,置香炉放供品,在事先算定的吉时上烧香磕头,如果香焚得顺利,没有中途熄灭,如果天上没有什么不好异象,那么这开工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无疑,今天天气很好,秦家盖新房子的动工仪式很是顺利。之后便开始动工挖地基。
秦妙已经从镇上拉了粮食和猪肉,加上之前带回来的一麻袋蔬菜,这就开始造午饭了。吉时过后,时间已经快要到中午,不造饭难不成让工匠饿肚子回家?
眼下秦家在这十里八村里面已经颇具影响力了,每每大家伙走在田间地头看着秦家麦种长出来的麦苗一天一个样子,长势奇快奇好的时候,都不由夸赞一声唐家庄里面的秦先生,当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如此今天秦家开始盖新房子了,村里不少村妇便自发的来帮忙。工地上的重活她们做不来,可是洗菜造饭之类的事情她们常年累月的做,已经很是熟练。
做大锅饭的大灶早在工匠们等待吉时的时候已经抽空砌好。现在一切准备齐全,就等着生火造饭了。
因为这顿午饭是开工来的第一餐,所以做得比较讲究。炒了豆角烧五花肉,红烧鱼块,黄瓜肉片,三样菜装了三个盆子,此外又蒸了一大锅的白米饭。
开工第一天来干活的工匠不是很多,十来个人的样子,因为之前有的人家盖房子吝啬食材便以第一天只干了半天活不够管饭的条件所以就不管饭,害得第一天来的工匠们饿着肚子回家。
所以今天来秦家干活的工人并不多。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开工第一餐秦家却是准备的极好,不论是那三样香喷喷油汪汪的菜,还是锅里那白花花的大米饭,全都是他们眼中的顶级好饭了,条件差一些的工人家里即便是过年也不一定能吃上这样的好饭。
当即对秦家感激的不行。甚至有工人一面吃着饭菜,一面和李氏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干活,只要一直能吃上这样好的伙食就成。
秦妙听着那工人的话,不由觉得这个时空的人真的是很淳朴厚道。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事情,这个时空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第182章 闲话
饭菜准备的有多的,李氏便请了来帮忙的妇人们一起留下来吃饭。
秦妙将每样菜舀了一勺又盛了一大碗米饭,用大陶碗装了朝翠翠家去了。
翠翠这会儿正在给她老爹熬粥,用的是之前煎药的小炉子和小锅,精米里面放了些蔬菜沫子,慢慢的熬着……
见到秦妙捧着个大陶碗来了,翠翠慌忙站起身将手在身上的围裙上擦了擦,热情一笑走到木栅门旁开了门,看到秦妙手里捧着的香喷喷油汪汪的饭菜后有些受宠若惊:“妙妙,你来就好了,干嘛还带东西?”
秦妙笑着说:“我家的新房子今天开工,这些饭菜是从大锅饭里面盛的,不值什么,也不知道你的午饭吃了没有,便顺便给你带了一碗。”
翠翠听了秦妙的话,只得将那大陶碗接了,脸上很有些过意不去:“妙妙你给我爹治病,我已经很是感激了,现在又送了这么些饭菜来,这以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秦妙故作神秘的一笑:“翠翠姐若是当真想谢我,我这里还真有一件事情想拜托翠翠姐。”
粗翠一听,立刻询问:“什么事?你快说来听听,只要是我能做的,一定给你办好了。”
秦妙回答说:“事情很简单,你一定能办好,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先去看看老伯的病情。我给他配了药,如果病情没有太大的恶化,今天就可以开始吃了。”
提起给自家爹爹看病,翠翠立刻就小心起来,先是进了厨房将手里的大陶碗放了下来,然后带着秦妙进了里屋。
翠翠的爹和之前一样,瘦的皮包骨头,羸弱无比,一动不动的在床上躺着。一天中多半的时候都是睡着的。秦妙记得去年除夕那天分鱼的时候这位老伯还是可以四处走动的时候,不想才几个月的时间而已,这身体就透支成了这样。这个时空的医学真的是令人堪忧。
也许翠翠家的家里太过贫困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老伯生了病,有药吃,便没饭吃,有饭吃,只能被迫断药。一天只吃一顿饭,正常人都不一定受得住,何况是老伯这样的病人。
秦妙的心里一面想着这些,一面认真的给翠翠的爹把了脉。
脉象上看,老伯的身体和以前没有两样,病入膏肓的病人,情况已经如此,除非身体耗空死掉,很难会有什么起色。若非秦妙手里有活死人肉白骨的天山雪莲,千年老参这样的好药,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敢说能治。
把完了脉之后,从里屋来到院子里。秦妙将自己配得丸药拿出来交给翠翠,药丸一天服用一粒,另外要注意饮食,虽然不能大补,可是每天三餐要齐全,补充身体每天所必须的能量。
翠翠将秦妙的话一一记在心里,郑重的应了下来。说是上次秦妙送来的细粮都没舍得吃,全部留着给她爹煮粥吃。
秦妙听了,笑着说:“翠翠姐,那些粮食实在不算什么,你呀,帮我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每个月送你一百斤的细粮吃。”
“哎呀!那什么使得!一百斤的细粮得好多钱。给我三十斤,尽够了。”翠翠说到这里,又问,“到底有什么事情想让我帮忙?你快说说。”
秦妙从怀里拿出一大包的菜种,交给翠翠,开口说:“翠翠姐,这些菜种都是我想办法寻来的好品种,种的好了,长势会很好,而且果子挂得厚,结果的时间长。你也知道我家最近在盖新房子,每天要管工匠们三顿饭。”
“这些菜种你只管种,能供应上工匠们大锅饭需要的蔬菜就好,如果有多的,你可以留下自家吃,如果不够,我到时候再想其他的方法。”
“嗨!我还以为多大的事情呢,不过就是种菜罢了,我爹那样严重的病你都给治了,这样的小事你管我说一声,我一定给你种得妥妥的。细粮什么的不用给了,这实在不是什么大事,我实话告诉你,你还别不信,我会走路的时候就已经跟着我爹学种菜了。”翠翠答应的很是干脆。
秦妙不许:“话是这么说,可是种菜需要整地,播种,最要命的是遇上干旱的天气每天都要浇水,说起来是件很费体力的事情。你帮我种菜,我每月给你五十斤的细粮,就这么说定了。”
翠翠推辞:“细粮不用了,真的,种几棵菜而已,费不了什么力气的,真的,妙妙。”
说是为了答谢翠翠种菜给她细粮,其实又何尝不是秦妙怜悯翠翠父女没有吃的才给细粮呢。总之这事情已经这么定下来,不会在更改。
“翠翠姐,快些去伺候老伯吃药吧,我先走了。改天有空我再和我四姐一起过开看望老伯。”秦妙辞别了翠翠,原路返回家里来。
此时李柏已经跟着工人们一起吃过了午饭,将那拉货的车套好了,准备回去镇上。知道了秦家的住址以后,以后他就会每隔半个月来送一车粮食。
李氏一直送了李柏到村口,一再叮嘱,路上小心,带她向镇上冯三娘,还有老奶奶问好。镇上的太丰粮店虽然是秦家的,可是粮店里面的生意秦家人却是一点力气都没有出,全部靠着李柏打理。
对于李柏,李氏虽然感觉这孩子太过清冷了些,可是心里却是极感激他的,没有他用心的经营,粮店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面就盈利破万两银子。
如此秦峰和秦少贤赶在吉时回来参加自家新房子动工仪式是不能够了,好在秦家还有秦少廉,秦妙,秦妙媛,李氏几人,这几人参加新房子的动工仪式也尽够了。
李柏看着秦家眼下住着的破旧小院,心里忍不住的震惊,就是这样的小院里面走出来的小丫头在镇上救了他,帮了他。
家境贫寒,并没有什么,有的人从贫寒的家境里面走向了富贵荣华,而有的人则在贫寒的家境中被活活折磨死。想来外界的环境都是次要,主要的还是要看处在这环境中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柏看着秦家的这座破旧的小院感慨的时候,秦家人却是在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着在吉时开启动工仪式。
风水先生已经提前到了,看过秦家新房子的那块地皮,直夸赞这地方极好。不过就是极好的地方也得讲究风水,于是叮嘱了一大通,院子的朝向,门开在何处,水井挖在哪里,排水沟从哪里挖之类的琐事之后,吉时就快要到了。
工匠们也来了一些,开工第一天,动工仪式完成之后,他们便开始挖地基。活不是很多,却极讲究,因此也不敢大意。
香案上面的供品和香炉早已经备好,就等着吉时的时候上香磕头。
说起这动工仪式,和秦妙前世那些拿着帮着红绸的铁锹,由某某领导对着摄像机挖下去第一铲之类的仪式不同。这个时代动工仪式则比较的传统,或者可以说是迷信。
得先摆香案,置香炉放供品,在事先算定的吉时上烧香磕头,如果香焚得顺利,没有中途熄灭,如果天上没有什么不好异象,那么这开工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无疑,今天天气很好,秦家盖新房子的动工仪式很是顺利。之后便开始动工挖地基。
秦妙已经从镇上拉了粮食和猪肉,加上之前带回来的一麻袋蔬菜,这就开始造午饭了。吉时过后,时间已经快要到中午,不造饭难不成让工匠饿肚子回家?
眼下秦家在这十里八村里面已经颇具影响力了,每每大家伙走在田间地头看着秦家麦种长出来的麦苗一天一个样子,长势奇快奇好的时候,都不由夸赞一声唐家庄里面的秦先生,当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如此今天秦家开始盖新房子了,村里不少村妇便自发的来帮忙。工地上的重活她们做不来,可是洗菜造饭之类的事情她们常年累月的做,已经很是熟练。
做大锅饭的大灶早在工匠们等待吉时的时候已经抽空砌好。现在一切准备齐全,就等着生火造饭了。
因为这顿午饭是开工来的第一餐,所以做得比较讲究。炒了豆角烧五花肉,红烧鱼块,黄瓜肉片,三样菜装了三个盆子,此外又蒸了一大锅的白米饭。
开工第一天来干活的工匠不是很多,十来个人的样子,因为之前有的人家盖房子吝啬食材便以第一天只干了半天活不够管饭的条件所以就不管饭,害得第一天来的工匠们饿着肚子回家。
所以今天来秦家干活的工人并不多。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开工第一餐秦家却是准备的极好,不论是那三样香喷喷油汪汪的菜,还是锅里那白花花的大米饭,全都是他们眼中的顶级好饭了,条件差一些的工人家里即便是过年也不一定能吃上这样的好饭。
当即对秦家感激的不行。甚至有工人一面吃着饭菜,一面和李氏保证,以后一定好好干活,只要一直能吃上这样好的伙食就成。
秦妙听着那工人的话,不由觉得这个时空的人真的是很淳朴厚道。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事情,这个时空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第182章 闲话
饭菜准备的有多的,李氏便请了来帮忙的妇人们一起留下来吃饭。
秦妙将每样菜舀了一勺又盛了一大碗米饭,用大陶碗装了朝翠翠家去了。
翠翠这会儿正在给她老爹熬粥,用的是之前煎药的小炉子和小锅,精米里面放了些蔬菜沫子,慢慢的熬着……
见到秦妙捧着个大陶碗来了,翠翠慌忙站起身将手在身上的围裙上擦了擦,热情一笑走到木栅门旁开了门,看到秦妙手里捧着的香喷喷油汪汪的饭菜后有些受宠若惊:“妙妙,你来就好了,干嘛还带东西?”
秦妙笑着说:“我家的新房子今天开工,这些饭菜是从大锅饭里面盛的,不值什么,也不知道你的午饭吃了没有,便顺便给你带了一碗。”
翠翠听了秦妙的话,只得将那大陶碗接了,脸上很有些过意不去:“妙妙你给我爹治病,我已经很是感激了,现在又送了这么些饭菜来,这以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了。”
秦妙故作神秘的一笑:“翠翠姐若是当真想谢我,我这里还真有一件事情想拜托翠翠姐。”
粗翠一听,立刻询问:“什么事?你快说来听听,只要是我能做的,一定给你办好了。”
秦妙回答说:“事情很简单,你一定能办好,不过现在咱们还是先去看看老伯的病情。我给他配了药,如果病情没有太大的恶化,今天就可以开始吃了。”
提起给自家爹爹看病,翠翠立刻就小心起来,先是进了厨房将手里的大陶碗放了下来,然后带着秦妙进了里屋。
翠翠的爹和之前一样,瘦的皮包骨头,羸弱无比,一动不动的在床上躺着。一天中多半的时候都是睡着的。秦妙记得去年除夕那天分鱼的时候这位老伯还是可以四处走动的时候,不想才几个月的时间而已,这身体就透支成了这样。这个时空的医学真的是令人堪忧。
也许翠翠家的家里太过贫困也是一方面的原因,老伯生了病,有药吃,便没饭吃,有饭吃,只能被迫断药。一天只吃一顿饭,正常人都不一定受得住,何况是老伯这样的病人。
秦妙的心里一面想着这些,一面认真的给翠翠的爹把了脉。
脉象上看,老伯的身体和以前没有两样,病入膏肓的病人,情况已经如此,除非身体耗空死掉,很难会有什么起色。若非秦妙手里有活死人肉白骨的天山雪莲,千年老参这样的好药,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敢说能治。
把完了脉之后,从里屋来到院子里。秦妙将自己配得丸药拿出来交给翠翠,药丸一天服用一粒,另外要注意饮食,虽然不能大补,可是每天三餐要齐全,补充身体每天所必须的能量。
翠翠将秦妙的话一一记在心里,郑重的应了下来。说是上次秦妙送来的细粮都没舍得吃,全部留着给她爹煮粥吃。
秦妙听了,笑着说:“翠翠姐,那些粮食实在不算什么,你呀,帮我把这件事情做好了,每个月送你一百斤的细粮吃。”
“哎呀!那什么使得!一百斤的细粮得好多钱。给我三十斤,尽够了。”翠翠说到这里,又问,“到底有什么事情想让我帮忙?你快说说。”
秦妙从怀里拿出一大包的菜种,交给翠翠,开口说:“翠翠姐,这些菜种都是我想办法寻来的好品种,种的好了,长势会很好,而且果子挂得厚,结果的时间长。你也知道我家最近在盖新房子,每天要管工匠们三顿饭。”
“这些菜种你只管种,能供应上工匠们大锅饭需要的蔬菜就好,如果有多的,你可以留下自家吃,如果不够,我到时候再想其他的方法。”
“嗨!我还以为多大的事情呢,不过就是种菜罢了,我爹那样严重的病你都给治了,这样的小事你管我说一声,我一定给你种得妥妥的。细粮什么的不用给了,这实在不是什么大事,我实话告诉你,你还别不信,我会走路的时候就已经跟着我爹学种菜了。”翠翠答应的很是干脆。
秦妙不许:“话是这么说,可是种菜需要整地,播种,最要命的是遇上干旱的天气每天都要浇水,说起来是件很费体力的事情。你帮我种菜,我每月给你五十斤的细粮,就这么说定了。”
翠翠推辞:“细粮不用了,真的,种几棵菜而已,费不了什么力气的,真的,妙妙。”
说是为了答谢翠翠种菜给她细粮,其实又何尝不是秦妙怜悯翠翠父女没有吃的才给细粮呢。总之这事情已经这么定下来,不会在更改。
“翠翠姐,快些去伺候老伯吃药吧,我先走了。改天有空我再和我四姐一起过开看望老伯。”秦妙辞别了翠翠,原路返回家里来。
此时李柏已经跟着工人们一起吃过了午饭,将那拉货的车套好了,准备回去镇上。知道了秦家的住址以后,以后他就会每隔半个月来送一车粮食。
李氏一直送了李柏到村口,一再叮嘱,路上小心,带她向镇上冯三娘,还有老奶奶问好。镇上的太丰粮店虽然是秦家的,可是粮店里面的生意秦家人却是一点力气都没有出,全部靠着李柏打理。
对于李柏,李氏虽然感觉这孩子太过清冷了些,可是心里却是极感激他的,没有他用心的经营,粮店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面就盈利破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