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为此开了数番廷议,几经争辩与讨论,终于在最后把一份还算能让大家所接受的封赏章程给拟定了出来——
先是对石彪,虽然其叔父石亨已被定为谋大逆的重罪,但他在紧要关头能明辨是非,同时临阵反戈,那罪名自然是落不到他头上了。同时,他那些直系亲属也得以幸免,不必受石亨的牵连而被拉到菜市口问斩。
同时,因为他之前就屡次立下战功,只是之前曾被石亨掩盖了不少功勋的缘故,所以朝廷查明之后为其平反,将本来属于石亨的武清伯的爵位转到了他石彪的头上。最后,更是以如此良将岂能长困京师的由头,将他调往辽东镇守边关,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桩心愿。
对于朝廷如此安排,石彪是很满意了。他本来就是因为担心跟着石亨谋逆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再加上对叔父的怨恨才反戈一击的。现在能保全家人xing命,自己又有爵位在身,还有兵权守边,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就在接到旨意后不久,也就是石亨等人被拉到菜市口处刑当日,石彪便带着一些人马,迅速离开了北京城,直奔辽东守边去了。等待他的,必然是一番全新的天地,以他的本事,也必能在辽东大展手脚,为大明开创出一番不一样的局面来。
至于比石彪功劳更大的陆缜,议功的朝中官员却有些犯难了。经过好几场的争论,才终于决定将他封为卫诚伯,同时加恩他去世的父母及尚属年幼的子女,再给他府上的妻子也加了三品诰命。至于金珠宝玉之类的赏赐,自然更是少不了了,和其他的一比,却又不怎么显眼了。
其实按照陆缜这次立下的功劳,即便封他一个国公都不算过分,但他的身份却让朝臣很难把如此大的一个爵位封给他。别看陆缜现在还担着锦衣卫指挥使一职,但其实他依然算文官。而大明朝自立国以来,文官能被封为公侯的,真正是凤毛麟角,也就开国时的李善长被封作吴国公,结果还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就连功勋卓著的刘伯温,也不过得封诚意伯而已。
要论功劳,在群臣看来陆缜纵然有护驾救国之举,但终究是比不得这两位创我大明的先辈的,所以最终给他封个伯爵,已算是极大的恩荣了。
当然,虽然口中是这么说的,这些人心里依然觉着有些过意不去,毕竟陆缜此番功劳实在太大了。在一番斟酌后,他们便决定把该给的封赏分到他亡故的父母与妻儿身上,这样也算是对陆缜有个jiāo代了。
而当天子看了这一番安排后,却依然很有些不满。在他看来,以陆缜这次的功劳,即便不能封为国公,好歹也该封侯才成。
不过这一回,朝臣却是竭力反对,直言此乃祖宗规矩,自开国之后,朝中就没有一个被封为侯爵的外官文臣,若是为陆缜一人破例,只怕会惹来天下人的非议,这反倒会给陆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是陆缜自己,在听了这番解释后,也出面劝说朱祁钰:“陛下,臣此番所以不顾安危与那反贼作战,为的只是保陛下安全,护我大明安定,从未想过事后能得到多少赏赐。现在,朝廷能将臣封为伯爵,已让臣惶恐不安,不敢再得太多,不然却让那些为国守边,捐躯在外的将士们作何想?
“何况,朝中大人们还加恩于臣之父母子女,让他们也深沐皇恩,臣以不敢再奢求太多,对陛下,对朝廷,臣只有感激,没有半点不满之情。此等心思,皆发自臣之肺腑,还望陛下明鉴。”
见陆缜本人都这么说了,而且就目前来看,此事确实无法再说服朝臣再作改变,天子只能有些不甘地应了下来,在册封陆缜的诏书上加盖了玉玺。
于是,就在大明景泰七年的这个秋天,锦衣卫指挥使陆缜因平乱护驾有功而被封为卫诚伯,其妻子各有加封。另外,他原来的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则继续由其兼任,这一回,却是没人再敢拿此说三道四了。
而随着这最后一道诏书明发天下,这场关系着大明走向的夺门之变也就此告结。当然,其余波即便是在数年后都没有彻底消停,不少朝臣因受此事,
先是对石彪,虽然其叔父石亨已被定为谋大逆的重罪,但他在紧要关头能明辨是非,同时临阵反戈,那罪名自然是落不到他头上了。同时,他那些直系亲属也得以幸免,不必受石亨的牵连而被拉到菜市口问斩。
同时,因为他之前就屡次立下战功,只是之前曾被石亨掩盖了不少功勋的缘故,所以朝廷查明之后为其平反,将本来属于石亨的武清伯的爵位转到了他石彪的头上。最后,更是以如此良将岂能长困京师的由头,将他调往辽东镇守边关,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桩心愿。
对于朝廷如此安排,石彪是很满意了。他本来就是因为担心跟着石亨谋逆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再加上对叔父的怨恨才反戈一击的。现在能保全家人xing命,自己又有爵位在身,还有兵权守边,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就在接到旨意后不久,也就是石亨等人被拉到菜市口处刑当日,石彪便带着一些人马,迅速离开了北京城,直奔辽东守边去了。等待他的,必然是一番全新的天地,以他的本事,也必能在辽东大展手脚,为大明开创出一番不一样的局面来。
至于比石彪功劳更大的陆缜,议功的朝中官员却有些犯难了。经过好几场的争论,才终于决定将他封为卫诚伯,同时加恩他去世的父母及尚属年幼的子女,再给他府上的妻子也加了三品诰命。至于金珠宝玉之类的赏赐,自然更是少不了了,和其他的一比,却又不怎么显眼了。
其实按照陆缜这次立下的功劳,即便封他一个国公都不算过分,但他的身份却让朝臣很难把如此大的一个爵位封给他。别看陆缜现在还担着锦衣卫指挥使一职,但其实他依然算文官。而大明朝自立国以来,文官能被封为公侯的,真正是凤毛麟角,也就开国时的李善长被封作吴国公,结果还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就连功勋卓著的刘伯温,也不过得封诚意伯而已。
要论功劳,在群臣看来陆缜纵然有护驾救国之举,但终究是比不得这两位创我大明的先辈的,所以最终给他封个伯爵,已算是极大的恩荣了。
当然,虽然口中是这么说的,这些人心里依然觉着有些过意不去,毕竟陆缜此番功劳实在太大了。在一番斟酌后,他们便决定把该给的封赏分到他亡故的父母与妻儿身上,这样也算是对陆缜有个jiāo代了。
而当天子看了这一番安排后,却依然很有些不满。在他看来,以陆缜这次的功劳,即便不能封为国公,好歹也该封侯才成。
不过这一回,朝臣却是竭力反对,直言此乃祖宗规矩,自开国之后,朝中就没有一个被封为侯爵的外官文臣,若是为陆缜一人破例,只怕会惹来天下人的非议,这反倒会给陆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就是陆缜自己,在听了这番解释后,也出面劝说朱祁钰:“陛下,臣此番所以不顾安危与那反贼作战,为的只是保陛下安全,护我大明安定,从未想过事后能得到多少赏赐。现在,朝廷能将臣封为伯爵,已让臣惶恐不安,不敢再得太多,不然却让那些为国守边,捐躯在外的将士们作何想?
“何况,朝中大人们还加恩于臣之父母子女,让他们也深沐皇恩,臣以不敢再奢求太多,对陛下,对朝廷,臣只有感激,没有半点不满之情。此等心思,皆发自臣之肺腑,还望陛下明鉴。”
见陆缜本人都这么说了,而且就目前来看,此事确实无法再说服朝臣再作改变,天子只能有些不甘地应了下来,在册封陆缜的诏书上加盖了玉玺。
于是,就在大明景泰七年的这个秋天,锦衣卫指挥使陆缜因平乱护驾有功而被封为卫诚伯,其妻子各有加封。另外,他原来的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则继续由其兼任,这一回,却是没人再敢拿此说三道四了。
而随着这最后一道诏书明发天下,这场关系着大明走向的夺门之变也就此告结。当然,其余波即便是在数年后都没有彻底消停,不少朝臣因受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