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出动,不断冲进某处院落或是商铺里,二话不说就把那家的主人给逮捕了。更让人感到心慌的,这一回锦衣卫还拿下了不少京中官员。
因为有前番追查贪渎案的经验在前,这一回朝中的反应可就要小得多了。更多的人,是在到处打听锦衣卫这么做的原因所在,当知道这居然与白莲教有关后,众官员是更不敢多说什么了。因为他们知道,这等和谋逆挂上钩的事情还是少沾为妙,否则连自己都会受到严重的牵连。
在少了这些朝臣掣肘后,锦衣卫追查捉拿白莲教逆贼的行动就变得更加顺利起来。只不过一个多月时间,就把京城里暗藏的白莲教逆贼都给肃清,甚至连京城之外的贼人,也因为那些人的jiāo代而被逮捕了不少。
当这些功劳一一报与朝廷后,朝臣们自然不好再对锦衣卫的行为提出任何的异议,甚至还使锦衣卫的名声都好了不少。陆缜这个以文官身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的人,也经此一事真正被人所接受,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近些年来最合适的锦衣卫统领。
而当陆缜的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白莲教的处境却是每况愈下了。
本来因为许紫阳之死,白莲教内部就已有了分裂,现在白联、许青莲等教中要人也被官府或擒或杀后,他们就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盘散沙。而官府在此期间的打击,又让他们损失惨重,使得不少普通教众在恐慌之下迅速退出了白莲教,再不敢与之有任何一丝的瓜葛。
眼见局势艰难,一些白莲教的头领觉着再这么坐以待毙只会被官府彻底剿灭,于是山西、河南等地的白莲教突然就举兵想要造反。奈何少了那些运筹帷幄之人的统一指挥,他们的起事根本就是个笑话,还没真个起兵呢,事情已经被当地官府所知,官军直接就杀到了他们面前。
几场战斗下来,各地白莲教顽固份子又死伤许多,剩下的那些只能到处逃窜,但下场却也已经注定。而另一些还算清醒的白莲教徒,在如此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蛰伏,再不敢如以往般开设香坛,招揽新的教民。
如此一来,白莲教的衰败就越发地快了起来。一方面是遭遇官军的打压,一方面又没法补充新人,他们的势力急剧削减,到最后连那些分舵分坛都散了。尤其是以往受骗入教的寻常百姓也在此时急速抽身,与他们划清界限,这使得白莲教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就这样,经过各地官府近一年时间的清剿铲除,这朵盛开了足有数百年,总是对当政者带来不少麻烦的恶之花在大明景泰七年时终于渐趋凋零。
当然,这已是后话了,也不再是朝中君臣所重点关注的事情。在翻过年来后的景泰七年的春天,对满朝君臣,对满京城的百姓们来说,最惹人注目的,却是即将举行的恩科会试。
自年前朝中作出这一决定后,就已引得了无数有资格参与会试的读书举子急匆匆就往北京而来,许多人甚至连年都不过了……
第770章 泄题?
自隋唐创立科举选官制度后,这一靠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就在中原王朝里不断延续。到如今的大明朝,这一制度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发展,满朝文官里,又七八成以上都是通过科举才走上的仕途。
虽然后世有许多人因为大明以八股取士而对科举多有看法,认为这是在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是落后的表现。可事实上,与以往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明显是最公正公平的一种制度了,这也是贫寒子弟能改变自身前程的最便捷的道路。
至于说八股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则更是不值一驳。那些光耀后世的名字于谦、王阳明、张居正……他们全都是从八股科考中走出来的顶尖人才,他们的才思和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可从来没有因为那十多年的八股作文就被削弱或改变……
所以无论后世之人如何诋毁科举制度的不足,至少在如今这个时代,科举考试是被所有人所认可与接受的存在。当朝廷决定在景泰七年增开一科恩科取士之后,天下读书
因为有前番追查贪渎案的经验在前,这一回朝中的反应可就要小得多了。更多的人,是在到处打听锦衣卫这么做的原因所在,当知道这居然与白莲教有关后,众官员是更不敢多说什么了。因为他们知道,这等和谋逆挂上钩的事情还是少沾为妙,否则连自己都会受到严重的牵连。
在少了这些朝臣掣肘后,锦衣卫追查捉拿白莲教逆贼的行动就变得更加顺利起来。只不过一个多月时间,就把京城里暗藏的白莲教逆贼都给肃清,甚至连京城之外的贼人,也因为那些人的jiāo代而被逮捕了不少。
当这些功劳一一报与朝廷后,朝臣们自然不好再对锦衣卫的行为提出任何的异议,甚至还使锦衣卫的名声都好了不少。陆缜这个以文官身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的人,也经此一事真正被人所接受,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近些年来最合适的锦衣卫统领。
而当陆缜的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白莲教的处境却是每况愈下了。
本来因为许紫阳之死,白莲教内部就已有了分裂,现在白联、许青莲等教中要人也被官府或擒或杀后,他们就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盘散沙。而官府在此期间的打击,又让他们损失惨重,使得不少普通教众在恐慌之下迅速退出了白莲教,再不敢与之有任何一丝的瓜葛。
眼见局势艰难,一些白莲教的头领觉着再这么坐以待毙只会被官府彻底剿灭,于是山西、河南等地的白莲教突然就举兵想要造反。奈何少了那些运筹帷幄之人的统一指挥,他们的起事根本就是个笑话,还没真个起兵呢,事情已经被当地官府所知,官军直接就杀到了他们面前。
几场战斗下来,各地白莲教顽固份子又死伤许多,剩下的那些只能到处逃窜,但下场却也已经注定。而另一些还算清醒的白莲教徒,在如此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蛰伏,再不敢如以往般开设香坛,招揽新的教民。
如此一来,白莲教的衰败就越发地快了起来。一方面是遭遇官军的打压,一方面又没法补充新人,他们的势力急剧削减,到最后连那些分舵分坛都散了。尤其是以往受骗入教的寻常百姓也在此时急速抽身,与他们划清界限,这使得白莲教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就这样,经过各地官府近一年时间的清剿铲除,这朵盛开了足有数百年,总是对当政者带来不少麻烦的恶之花在大明景泰七年时终于渐趋凋零。
当然,这已是后话了,也不再是朝中君臣所重点关注的事情。在翻过年来后的景泰七年的春天,对满朝君臣,对满京城的百姓们来说,最惹人注目的,却是即将举行的恩科会试。
自年前朝中作出这一决定后,就已引得了无数有资格参与会试的读书举子急匆匆就往北京而来,许多人甚至连年都不过了……
第770章 泄题?
自隋唐创立科举选官制度后,这一靠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就在中原王朝里不断延续。到如今的大明朝,这一制度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发展,满朝文官里,又七八成以上都是通过科举才走上的仕途。
虽然后世有许多人因为大明以八股取士而对科举多有看法,认为这是在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是落后的表现。可事实上,与以往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明显是最公正公平的一种制度了,这也是贫寒子弟能改变自身前程的最便捷的道路。
至于说八股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则更是不值一驳。那些光耀后世的名字于谦、王阳明、张居正……他们全都是从八股科考中走出来的顶尖人才,他们的才思和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可从来没有因为那十多年的八股作文就被削弱或改变……
所以无论后世之人如何诋毁科举制度的不足,至少在如今这个时代,科举考试是被所有人所认可与接受的存在。当朝廷决定在景泰七年增开一科恩科取士之后,天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