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另一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兵部侍郎陆缜居然也久久未至,以他的身份,自然不可能错过今日如此要紧的廷议了。
正当众人猜疑不定的时候,陆缜终于昂首而来。在走到群臣跟前时,他的目光还与其中一人作了个jiāo汇,并微不可察地跟对方点了下头。那位心领神会之后,脸色也变得更加凝重而紧张起来,缩在袖子里的手不觉握紧了手中的一份奏疏。
“善思你是去见了天子么?”于谦在陆缜走到自己身边后,小声问道。
陆缜也不隐瞒,轻轻点头:“为君分忧,乃我们为人臣子者的本分。”
正当于谦还想问什么时,一个声音从后方响起:“廷议开始,群臣入殿见驾!”
第544章 惊人的弹劾(上)
廷议和朝会看似差不太多,都是朝廷君臣奏对议事的一场大型聚会,但其实区别还是不小的。比如前者在参与人数上要比后者少得多,再比如朝会一般都没有个明确目标,可廷议却是奔着一个主题来的。
今日这场廷议的主题自然就是应对蒙人使者的无礼要求了。所以群臣在进入文华殿,行了君臣之礼后,也不多多说什么只是肃然立在下头,等着天子下旨召见那蒙人正使入宫来。
心领神会的朱祁钰见状,也清了下喉咙yu待下旨。可就在这时,下边却呼地闪出一人来,躬身拜奏道:“陛下,臣兵科给事中董迟有事禀奏。”
这一打岔,着实出乎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有些诧异地转头看着这位不起眼的七品言官,不知他这是唱的哪一出。
其实照廷议远高于朝会的规格来说,今日这里是不可能出现低于四品的官员出现的。可是凡事总有例外,这些言官就是朝廷许多尊卑制度里的例外,因为朝廷需要他们在场监督官员行止,起个查漏补缺的作用,所以这名给事中在廷议现场倒也不是太过使人意外。
可是,他在此时开口就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着有些莫名其妙了。不少人甚至都在心里猜测着,是不是这位有什么冤屈,bi不得已才在今日铤而走险哪。
被这许多朝中重臣拿异样的目光围观着,董迟的心里也是一阵阵的发虚。但很快地,他又镇定下来,想起了之前陆缜找到自己时所说的那番话:“言官虽然权力极大,但实惠却是极小,最多就是被高官们拿来当qiāng使,还很少有升迁的机会,董大人可有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过么?”
言官在京官序列里确实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他们位卑而权大,还有风闻奏事,言过无罪的特权在手。所以他们平日里弹劾朝臣几乎是没有任何约束的,上至内阁阁臣、六部尚书,下到京县县令,都是他们眼中的目标,甚至有大胆些的,还能对天子也加以讽劝。
可是在有如此大权力的同时,他们的处境却又很是不堪,这不但表现在他们是满京城上千官员里收入最少的——大明官员俸禄因为太祖时定下的规矩本来就极少,官员只能靠职权来获取灰色收入,而言官在这上头是没有任何本钱的——日子过得苦巴巴,还体现在很少有出头升迁的机会。
因为言官一向都是由举人,或是三甲同进士等科举考试里成绩不那么拔萃的人担任,在资历上他们便已弱了人一大截。再加上他们平日里还因为要弹劾官员而得罪许多人,就更不会有人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了。
官场就是一张大而细密的网——人情网,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关系,或是同乡,或是同年、朋友,有时候得罪一人却可能把一大帮人都给得罪了。而言官的职责就是弹劾人,得罪人,一两年下来,很可能就把半数以上的京官都给得罪遍了。在如此情况下,试问他们怎么可能得到旁人的保举帮助,从而在仕途上有所进步呢?
唯一的机会,或许只有熬资历,一点点从普通的给事中之流熬成御史,真个进入到言官体系的老巢都察院里去。不过想做到这一点,没个二三十年的工夫,和相当的运气是根本不可能的。
或许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升迁无望,又有太祖皇帝定下的
正当众人猜疑不定的时候,陆缜终于昂首而来。在走到群臣跟前时,他的目光还与其中一人作了个jiāo汇,并微不可察地跟对方点了下头。那位心领神会之后,脸色也变得更加凝重而紧张起来,缩在袖子里的手不觉握紧了手中的一份奏疏。
“善思你是去见了天子么?”于谦在陆缜走到自己身边后,小声问道。
陆缜也不隐瞒,轻轻点头:“为君分忧,乃我们为人臣子者的本分。”
正当于谦还想问什么时,一个声音从后方响起:“廷议开始,群臣入殿见驾!”
第544章 惊人的弹劾(上)
廷议和朝会看似差不太多,都是朝廷君臣奏对议事的一场大型聚会,但其实区别还是不小的。比如前者在参与人数上要比后者少得多,再比如朝会一般都没有个明确目标,可廷议却是奔着一个主题来的。
今日这场廷议的主题自然就是应对蒙人使者的无礼要求了。所以群臣在进入文华殿,行了君臣之礼后,也不多多说什么只是肃然立在下头,等着天子下旨召见那蒙人正使入宫来。
心领神会的朱祁钰见状,也清了下喉咙yu待下旨。可就在这时,下边却呼地闪出一人来,躬身拜奏道:“陛下,臣兵科给事中董迟有事禀奏。”
这一打岔,着实出乎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有些诧异地转头看着这位不起眼的七品言官,不知他这是唱的哪一出。
其实照廷议远高于朝会的规格来说,今日这里是不可能出现低于四品的官员出现的。可是凡事总有例外,这些言官就是朝廷许多尊卑制度里的例外,因为朝廷需要他们在场监督官员行止,起个查漏补缺的作用,所以这名给事中在廷议现场倒也不是太过使人意外。
可是,他在此时开口就有些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着有些莫名其妙了。不少人甚至都在心里猜测着,是不是这位有什么冤屈,bi不得已才在今日铤而走险哪。
被这许多朝中重臣拿异样的目光围观着,董迟的心里也是一阵阵的发虚。但很快地,他又镇定下来,想起了之前陆缜找到自己时所说的那番话:“言官虽然权力极大,但实惠却是极小,最多就是被高官们拿来当qiāng使,还很少有升迁的机会,董大人可有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过么?”
言官在京官序列里确实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他们位卑而权大,还有风闻奏事,言过无罪的特权在手。所以他们平日里弹劾朝臣几乎是没有任何约束的,上至内阁阁臣、六部尚书,下到京县县令,都是他们眼中的目标,甚至有大胆些的,还能对天子也加以讽劝。
可是在有如此大权力的同时,他们的处境却又很是不堪,这不但表现在他们是满京城上千官员里收入最少的——大明官员俸禄因为太祖时定下的规矩本来就极少,官员只能靠职权来获取灰色收入,而言官在这上头是没有任何本钱的——日子过得苦巴巴,还体现在很少有出头升迁的机会。
因为言官一向都是由举人,或是三甲同进士等科举考试里成绩不那么拔萃的人担任,在资历上他们便已弱了人一大截。再加上他们平日里还因为要弹劾官员而得罪许多人,就更不会有人在关键时刻拉他们一把了。
官场就是一张大而细密的网——人情网,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关系,或是同乡,或是同年、朋友,有时候得罪一人却可能把一大帮人都给得罪了。而言官的职责就是弹劾人,得罪人,一两年下来,很可能就把半数以上的京官都给得罪遍了。在如此情况下,试问他们怎么可能得到旁人的保举帮助,从而在仕途上有所进步呢?
唯一的机会,或许只有熬资历,一点点从普通的给事中之流熬成御史,真个进入到言官体系的老巢都察院里去。不过想做到这一点,没个二三十年的工夫,和相当的运气是根本不可能的。
或许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升迁无望,又有太祖皇帝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