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老伯爷阔过了头,二两丢地上他老人家不一定愿意弯腰捡一捡,但外面普通人家,真的不是这个物价,那个书坊先生一下加二两,是很有诚意了。
石楠抖着嗓音问:“那你卖没卖呀?”
福全摇头:“奶奶没说,我哪敢私自把奶奶的东西卖了呢。”
他到了平江伯府,在外院混到现在也是长了见识的,二十来两还不至于叫他冲昏了头。
他说着,从怀里把莹月的文稿重新掏出来——变得皱巴巴的,他咧着嘴解释:“我好不容易抢回来的,我看那先生恨不得跟我回家,亲自找‘举人老爷’面谈。”
石楠笑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也太夸张了吧。”
不夸张。
方寒霄在廊下听到现在,迈步走了进去。
方家的产业不涉及书市,但他远比莹月在外面走动得多,对于各行行情比莹月及福全这样的半大小子了解得多。
如今的书籍市场,不缺大儒经史——先贤们早写好了,刊印就是,不缺雅致文集——曲高和寡,市场需求有限,大部分是文人们之间的互赠咏和,最低也是最大的普通平民市场对这些书没有需求。
缺的是两种,一种是科考时文,一种是通俗话本小说。
后者缺得比前者还厉害,因为科考时文也是有走科举路的人才看的,一般百姓用不着。通俗话本的市场就大得多,大,不代表写它的人就多,相反,还越少——因为它不登大雅之堂,有能力的正经文人放不下身份来写,没能力的,写出来的又不知是个什么烂玩意儿。
即便是那些烂玩意,也有书商肯收,没办法,缺啊。
买回来印一印,总有人看,多少赚点。
福全从前替莹月买书,他识字很少,不知该买什么,都是跟书坊掌柜要的推荐,人家一听是闺阁姑娘要看了消遣的,那也不敢给推荐乱七八糟的书,尽量捡高层次的推荐——就是那些雅致文集,好不好看不管,总之不出错,不会让人姑娘家里发现了来闹事。
所以莹月没看过那些不成样的书,她没对比,对自身就没有准确认知。
莹月正在忐忑又欢喜地问石楠:“那我卖吧?二十二两呢。”
石楠很坚决地点头:“卖——大爷?”
她看见了方寒霄。
方寒霄把文稿从福全手里拿走,示意福全跟他走。
傻姑娘带傻丫头,叫人蒙了还欢欢喜喜觉得值呢。
福全略迟疑,但见方寒霄已经出去,莹月脸色不解,但没阻止,就忙跟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莹月(昂首挺胸):我,要赚钱了!
方大(摇头):没有我,还是不行。
~~~
我有一句话之前怕影响阅读感,憋到现在终于可以说了:之前我所以比较详细地写方大在扬州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最终都要到莹月的笔下,这个素材非常重要,我铺垫他,也是铺垫她,如果素材的说服力不够,莹月现在卖文的说服力就跟着下降,会显得尬。
嗯当时跳过没看的不要紧,不感兴趣也没事,只要有一个小莹月就是非常厉害因为她素材的来源是市面上所没有的就好了~
~~
再唠两句,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明清时期,是小说的空前繁荣时期。
但是质量,也是空前混乱。
我上大学的时候还蛮爱看那些小说,而且由于年纪轻见识浅,会有一个奇特的认知,那就是所有标题古典小说的都是好书,因此我看了大量烂玩意儿。。
当时不觉得,只惭愧是我自己水平不够,所以好多书明明看不进去,都硬着头皮啃。
我印象深刻有一本书名有个“叟”字的什么书,字数还不少,厚厚的上下两册,现在叫我回想,我什么都回想不起来,完全不记得它写了什么,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有满满的框框框框。。因为大学图书馆进的书都是洁本,那种不和谐描写通通被框掉了,我记得有几页都看不到几个字,全部是框框,我蒙蔽得很。真正的神书金瓶梅就友好多了,不框,到关键地方括号:(内删多少多少字)。
咳我毕业以后网上找了完整版本看,也就那样么,跟那个叟比,金瓶梅被许多人投以神秘的笑容其实挺冤。
……
我后来咋醒悟的,因为我爱红楼梦,但红楼不全,我觉得高鹗续书不好,跟前面一比落差太大了,所以我到处找别的续书,什么红楼真书红楼梦影红楼梦补我看了二十多本,看了所有我能找到的,然后我重拾了对高鹗先生的敬意——他跟原书是有壁,但在续书里,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了。
然后同时我也取消了对于古典的滤镜_#
107、第107章
方寒霄出去的时间跟福全先前那一趟差不多, 回来的时候, 给了莹月两张契纸和一张银票。
银票是一百二十两。
莹月玉簪石楠一起:“——!”
方寒霄泰然自若地迎着她们的目光。
这点钱, 实在不在他的眼里,要不是看不过眼莹月吃亏,都不值得他跑一趟。
但莹月是震惊极了, 三山堂先前给她开二十二两她都觉得好赚了,像天上掉钱了一样, 没想到方寒霄转头给她拿回来五——五倍还多!
“真是人家给的?你没哄我?”她不相信地追问。
她不是不相信他,而是怀疑自己, 她怎么就能赚这么多钱了呢。
方寒霄把银票底下的契纸翻上来, 示意她看。
契纸就是订立的书稿合约, 上写着三山堂受托代为刊印《余公案》发售——只是刊印代理权, 约定润笔一百二十两银, 如需将书稿内容挪做他用,诸如改编戏曲一类,必须经原作者皓空山人同意, 润笔花费还需另行约定——
莹月先忍不住心中炸开一样的欢喜, 她嘴角直往上飞扬,压都压不住,但看到后来,喜悦里又生出点茫然:“皓空山人是谁?”
全然陌生的名头。
石楠抖着嗓音问:“那你卖没卖呀?”
福全摇头:“奶奶没说,我哪敢私自把奶奶的东西卖了呢。”
他到了平江伯府,在外院混到现在也是长了见识的,二十来两还不至于叫他冲昏了头。
他说着,从怀里把莹月的文稿重新掏出来——变得皱巴巴的,他咧着嘴解释:“我好不容易抢回来的,我看那先生恨不得跟我回家,亲自找‘举人老爷’面谈。”
石楠笑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也太夸张了吧。”
不夸张。
方寒霄在廊下听到现在,迈步走了进去。
方家的产业不涉及书市,但他远比莹月在外面走动得多,对于各行行情比莹月及福全这样的半大小子了解得多。
如今的书籍市场,不缺大儒经史——先贤们早写好了,刊印就是,不缺雅致文集——曲高和寡,市场需求有限,大部分是文人们之间的互赠咏和,最低也是最大的普通平民市场对这些书没有需求。
缺的是两种,一种是科考时文,一种是通俗话本小说。
后者缺得比前者还厉害,因为科考时文也是有走科举路的人才看的,一般百姓用不着。通俗话本的市场就大得多,大,不代表写它的人就多,相反,还越少——因为它不登大雅之堂,有能力的正经文人放不下身份来写,没能力的,写出来的又不知是个什么烂玩意儿。
即便是那些烂玩意,也有书商肯收,没办法,缺啊。
买回来印一印,总有人看,多少赚点。
福全从前替莹月买书,他识字很少,不知该买什么,都是跟书坊掌柜要的推荐,人家一听是闺阁姑娘要看了消遣的,那也不敢给推荐乱七八糟的书,尽量捡高层次的推荐——就是那些雅致文集,好不好看不管,总之不出错,不会让人姑娘家里发现了来闹事。
所以莹月没看过那些不成样的书,她没对比,对自身就没有准确认知。
莹月正在忐忑又欢喜地问石楠:“那我卖吧?二十二两呢。”
石楠很坚决地点头:“卖——大爷?”
她看见了方寒霄。
方寒霄把文稿从福全手里拿走,示意福全跟他走。
傻姑娘带傻丫头,叫人蒙了还欢欢喜喜觉得值呢。
福全略迟疑,但见方寒霄已经出去,莹月脸色不解,但没阻止,就忙跟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莹月(昂首挺胸):我,要赚钱了!
方大(摇头):没有我,还是不行。
~~~
我有一句话之前怕影响阅读感,憋到现在终于可以说了:之前我所以比较详细地写方大在扬州的经历,因为这些经历最终都要到莹月的笔下,这个素材非常重要,我铺垫他,也是铺垫她,如果素材的说服力不够,莹月现在卖文的说服力就跟着下降,会显得尬。
嗯当时跳过没看的不要紧,不感兴趣也没事,只要有一个小莹月就是非常厉害因为她素材的来源是市面上所没有的就好了~
~~
再唠两句,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明清时期,是小说的空前繁荣时期。
但是质量,也是空前混乱。
我上大学的时候还蛮爱看那些小说,而且由于年纪轻见识浅,会有一个奇特的认知,那就是所有标题古典小说的都是好书,因此我看了大量烂玩意儿。。
当时不觉得,只惭愧是我自己水平不够,所以好多书明明看不进去,都硬着头皮啃。
我印象深刻有一本书名有个“叟”字的什么书,字数还不少,厚厚的上下两册,现在叫我回想,我什么都回想不起来,完全不记得它写了什么,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有满满的框框框框。。因为大学图书馆进的书都是洁本,那种不和谐描写通通被框掉了,我记得有几页都看不到几个字,全部是框框,我蒙蔽得很。真正的神书金瓶梅就友好多了,不框,到关键地方括号:(内删多少多少字)。
咳我毕业以后网上找了完整版本看,也就那样么,跟那个叟比,金瓶梅被许多人投以神秘的笑容其实挺冤。
……
我后来咋醒悟的,因为我爱红楼梦,但红楼不全,我觉得高鹗续书不好,跟前面一比落差太大了,所以我到处找别的续书,什么红楼真书红楼梦影红楼梦补我看了二十多本,看了所有我能找到的,然后我重拾了对高鹗先生的敬意——他跟原书是有壁,但在续书里,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了。
然后同时我也取消了对于古典的滤镜_#
107、第107章
方寒霄出去的时间跟福全先前那一趟差不多, 回来的时候, 给了莹月两张契纸和一张银票。
银票是一百二十两。
莹月玉簪石楠一起:“——!”
方寒霄泰然自若地迎着她们的目光。
这点钱, 实在不在他的眼里,要不是看不过眼莹月吃亏,都不值得他跑一趟。
但莹月是震惊极了, 三山堂先前给她开二十二两她都觉得好赚了,像天上掉钱了一样, 没想到方寒霄转头给她拿回来五——五倍还多!
“真是人家给的?你没哄我?”她不相信地追问。
她不是不相信他,而是怀疑自己, 她怎么就能赚这么多钱了呢。
方寒霄把银票底下的契纸翻上来, 示意她看。
契纸就是订立的书稿合约, 上写着三山堂受托代为刊印《余公案》发售——只是刊印代理权, 约定润笔一百二十两银, 如需将书稿内容挪做他用,诸如改编戏曲一类,必须经原作者皓空山人同意, 润笔花费还需另行约定——
莹月先忍不住心中炸开一样的欢喜, 她嘴角直往上飞扬,压都压不住,但看到后来,喜悦里又生出点茫然:“皓空山人是谁?”
全然陌生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