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原本的位置。
    黄昭亮暗自喟叹,却又很快摇了摇头,把这念头甩出脑中。
    成王败寇,范尧臣这样的人,若有机会,自然要甩得远远的,最好将他钉死在外州,永远不要回来。
    只要他一日留在京中,就有一日隐患。
    谁知道他又能行出怎样的招数?若是说动了杨太后,重新将其重用,那就得不偿失了。
    比起范尧臣,黄昭亮觉得还是孙卞,陈灏之流更易对付。
    他眯着眼睛,瞥了一眼不远处的孙卞。
    一个一个来,总能有人轮到下一个……
    ***
    文德殿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传遍了京城。
    翰林学士吴益当殿弹劾参知政事范尧臣,诉其隔绝中外,以权谋私,结党成群云云。又说他压胁百姓,不顾民生。
    范尧臣在民间很有口碑,他一路为官,出得不少功绩,并非逞口舌之快,而是当真利国利民,这数月以来虽说因为强征徭役之事,惹出了些民怨,然而比起只在士林中扬名的吴益,自然高下立判。
    御街上的茶楼当中,一听说起吴益,众人头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邕州那一个?”
    紧接着,立时就有人和道:“是了,听说若不是他,jiāo趾也不会打得这样惨。”
    有熟知朝堂之事的人便问道:“不是遭了发贬吗?甚时回的京?”
    便有人摇头晃脑地道:“先头太皇太后垂帘,先皇继位,自然大赦天下,听闻是太皇太后特召回来的。”
    “你们却是不知,单就几个御史,并一个翰林,怎的可能这般简单便把范大参拉下马。”有人便摆起了龙门阵,“听闻背后别有指使之人,这一回,范大参却是要遭大殃了!”
    街头巷尾都知道范尧臣要有不妥,而范尧臣回衙之后,因他位居宰辅,遭人弹劾,杨太后又收了折子,自然不好再继续任差,便借病告假,自停职在家。
    这态度倒是摆得端正,可看在旁人眼里,越发显得可怜可叹,更是佐证了“范大参要遭”的传闻。
    形势变化得如此之快,前一日,范尧臣还是朝中炙手可热的重臣,门外车水马龙,挤得都难以进出,后一日,却是半条街都安静了下来。
    同样是告病,同样是遭遇弹劾,有些官员在家之时,依旧无数人等着上门求情相见,这便是说明人人都知道,那弹劾并不要紧,用不得多久,其人又能回到原位
    可像范尧臣这般,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却是只能说明,短期之中,怕是当真并无翻身的可能了。
    旁人或是唏嘘,或是感慨,其余党派官员弹冠相庆,吴益暗暗窃喜,范党夹紧了尾巴做人,莫不想方设法,yu要摆脱头上那一个“范”字。
    而州桥上头的杨府当中,另也有一人眉头紧锁,纠结不已。
    杨义府站在书桌面前,也不用书童侍立,自取了半块墨,在砚台上磨了又磨。
    范尧臣告病在家,范真娘担心父亲,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眼下的杨府安安静静,外头有鸟叫虫鸣,有绿竹红花,有淡云清风,一切都是那样叫人满意。
    他思虑再三,提起笔,在纸上挥毫而书。
    白日间已经去过叔父家中同对方认真商议过,此时写起这一份文书,杨义府并无半点犹豫。
    到底是两榜进士出身,文才自不必说,他只斟酌了一下字句,不过花了片刻功夫,便把这一份简单的东西拟好了,复又用信封装上,等着范真娘回来。
    写文书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同范真娘提出此事。
    到底夫fu数年,俗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共枕眠,到得此时,杨义府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过难看。
    不过他聪明绝顶,又长于口才,旁人觉得难的事情,不过多久,也有了计较,只一面慢慢在心中盘算着,一面看着时辰。
    天色渐黑,外院终于有了声响,不远处又有脚步声由远及近,往卧室行去。
    虽然未听得小儿哭叫,杨义府却是知道,定是自己等的人回来了。
    他又等了片刻,不见范真娘来书房,只好取了那书信放进怀里,推门而出。
    卧房点了灯,杨义府径直行得进去

章节目录


娇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须弥普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须弥普普并收藏娇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