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说,当以‘镇抚中外,安靖朝廷,使百官皆得任职,赏罚各当其实’。”
“那惠施可做到了?”
“书上未曾说。”
“那书上说的,可有言他未曾做到?”
“不曾言。”
季清菱又道:“既如此,惠施虽然偏听偏信,可他是否当真不能做梁国之相,能不能靠此文一言蔽之?”
张璧摇头道:“不能。”
听到此处,他已是举一反三,想了许多东西出来,忙道:“所以我朝要设考功司,要设御史台,以御史台弹劾百官,防有人胡作非为,又要年年都考功,才好知道大家的能耐是好还是差……”
作为一个小孩,能想得到这许多,已经很有几分意思了。
季清菱又道:“那我再问,惠施着人在都城找寻三天三夜,为何寻不到庄子?”
张璧想了想,道:“庄子不在都城,自然找寻不到。”
季清菱笑道:“堂堂一国之相,花费如此人力,到天上去找鱼,这又是为何?”
张璧哈哈笑道:“惠施真蠢。”
“惠施在梁国为相时,主张合纵抗秦,又重修律法,其人治国有法,庄子也只能夸他‘学富五车’,无论当时也好,如今也罢,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他当真是蠢?”
张璧面上还是笑着,那笑容却慢慢收了回去,又眨了眨眼睛。
季清菱复又道:“可他如此大才,还是受人挑拨,又行着无谓之事,说明什么?”
张璧道:“人不能乱,乱了就会行错步。”他想了想,又道,“若那惠施当真是个很厉害的才人,能把梁国治理得好,便不应当怕庄子去抢相位——是他心中不自信,又舍本逐末了。”
季清菱见他一个小儿,偏在此处做大点评,煞有其事的样子,十分好玩,又道:“你我二人在此处说事,却是由何而生?”
张璧仰了仰头,不太明白。
季清菱换了一个说法,道:“此事典出哪里?”
说起这个,张璧连想都不用想,脱口便道:“典出《庄子?秋水》。”
季清菱便问道:“《庄子》乃是谁人所作?”
第855章 施教
张璧道:“自然是庄子……”
他说到此处,忽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季清菱又问道:“除却庄子,可有其余人提过此事?”
张璧使劲想了想,可他年纪毕竟尚小,读书并不是很多,一时也不敢确信,只好转头看了一眼赵昉。
赵昉见他看过来,也一副迷茫的模样,摇了摇头,显然也不是很清楚。
张璧只好便道:“不曾听得先生说过。”
季清菱没有在此处啰嗦太多,又道:“方才我说惠施偏听偏信,你说惠施心胸狭窄,俱是因此故事而出,可这故事乃是庄子所为,仅凭他一人之言,我二人便下此论断,这是不是也算作偏听偏信?”
“所以今人治事,要广纳人言,也可能是那庄子为了自己名声,便拿惠施乱做对比,我们看的是他写的东西,自然什么都是偏帮着自己。”张璧大声道。
偏还很天真地加了一句,道:“我就说世上哪有只喝醴泉的鸟!若是飞得远,岂不是要渴死!除非人拿了水壶给他装着……”
只起了个头,再往深处,季清菱就不再说,只笑了笑,道:“等到你哥哥有了空闲,你再回去问他可有什么办法能辨别人才优劣,能辨事体真伪。”
又夸他道:“写得已是很好,来日回得学中,若有空闲,你再请先生帮着点评。”
张璧连连点头,只觉得今日这文章作得比往日要好玩多了,欢欢喜喜地退了回去。
而一旁的赵昉只默默坐着,一言不发,表面上是看着摆在桌上的文章,实际上一双耳朵竖得尖尖的,认真听季清菱说话。
两人说了这许久,外头雨声渐歇,虽未彻底停下来,已是小了许多。
此时天色已晚,竹砚等了半日,好容易等到这样一个机会,连忙催道:“少爷,咱们且赶紧回去罢,一会天黑了,雨又大,若是大少爷回来,您又不在家,给他晓得了,如何是好?”
张璧果然有些犹豫,又得季清菱也好好劝了他一回
“那惠施可做到了?”
“书上未曾说。”
“那书上说的,可有言他未曾做到?”
“不曾言。”
季清菱又道:“既如此,惠施虽然偏听偏信,可他是否当真不能做梁国之相,能不能靠此文一言蔽之?”
张璧摇头道:“不能。”
听到此处,他已是举一反三,想了许多东西出来,忙道:“所以我朝要设考功司,要设御史台,以御史台弹劾百官,防有人胡作非为,又要年年都考功,才好知道大家的能耐是好还是差……”
作为一个小孩,能想得到这许多,已经很有几分意思了。
季清菱又道:“那我再问,惠施着人在都城找寻三天三夜,为何寻不到庄子?”
张璧想了想,道:“庄子不在都城,自然找寻不到。”
季清菱笑道:“堂堂一国之相,花费如此人力,到天上去找鱼,这又是为何?”
张璧哈哈笑道:“惠施真蠢。”
“惠施在梁国为相时,主张合纵抗秦,又重修律法,其人治国有法,庄子也只能夸他‘学富五车’,无论当时也好,如今也罢,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他当真是蠢?”
张璧面上还是笑着,那笑容却慢慢收了回去,又眨了眨眼睛。
季清菱复又道:“可他如此大才,还是受人挑拨,又行着无谓之事,说明什么?”
张璧道:“人不能乱,乱了就会行错步。”他想了想,又道,“若那惠施当真是个很厉害的才人,能把梁国治理得好,便不应当怕庄子去抢相位——是他心中不自信,又舍本逐末了。”
季清菱见他一个小儿,偏在此处做大点评,煞有其事的样子,十分好玩,又道:“你我二人在此处说事,却是由何而生?”
张璧仰了仰头,不太明白。
季清菱换了一个说法,道:“此事典出哪里?”
说起这个,张璧连想都不用想,脱口便道:“典出《庄子?秋水》。”
季清菱便问道:“《庄子》乃是谁人所作?”
第855章 施教
张璧道:“自然是庄子……”
他说到此处,忽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季清菱又问道:“除却庄子,可有其余人提过此事?”
张璧使劲想了想,可他年纪毕竟尚小,读书并不是很多,一时也不敢确信,只好转头看了一眼赵昉。
赵昉见他看过来,也一副迷茫的模样,摇了摇头,显然也不是很清楚。
张璧只好便道:“不曾听得先生说过。”
季清菱没有在此处啰嗦太多,又道:“方才我说惠施偏听偏信,你说惠施心胸狭窄,俱是因此故事而出,可这故事乃是庄子所为,仅凭他一人之言,我二人便下此论断,这是不是也算作偏听偏信?”
“所以今人治事,要广纳人言,也可能是那庄子为了自己名声,便拿惠施乱做对比,我们看的是他写的东西,自然什么都是偏帮着自己。”张璧大声道。
偏还很天真地加了一句,道:“我就说世上哪有只喝醴泉的鸟!若是飞得远,岂不是要渴死!除非人拿了水壶给他装着……”
只起了个头,再往深处,季清菱就不再说,只笑了笑,道:“等到你哥哥有了空闲,你再回去问他可有什么办法能辨别人才优劣,能辨事体真伪。”
又夸他道:“写得已是很好,来日回得学中,若有空闲,你再请先生帮着点评。”
张璧连连点头,只觉得今日这文章作得比往日要好玩多了,欢欢喜喜地退了回去。
而一旁的赵昉只默默坐着,一言不发,表面上是看着摆在桌上的文章,实际上一双耳朵竖得尖尖的,认真听季清菱说话。
两人说了这许久,外头雨声渐歇,虽未彻底停下来,已是小了许多。
此时天色已晚,竹砚等了半日,好容易等到这样一个机会,连忙催道:“少爷,咱们且赶紧回去罢,一会天黑了,雨又大,若是大少爷回来,您又不在家,给他晓得了,如何是好?”
张璧果然有些犹豫,又得季清菱也好好劝了他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