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有菜,直接炖一大锅,快出锅的时候倒一勺花生油下去,上面就飘着一层油花喷香四溢。
另外就是秫秫面加南瓜、豆渣做的窝窝头和蒸地瓜干,这都是现在的主食。
就这样,对很多人家已经非常丰盛,毕竟可以吃饱!
一般都是吃个七分饱最多八分饱就成,没有跑人家就往死里吃的,毕竟谁家都不富裕,你要是一个人吃人家俩人的,就会被记住,到时候被人指点说笑话好长时间。
赵化民家帮人干活,一个人干活一大家子老小去吃,所以村里人都不敢用他们。但是他们脸皮厚,谁家有事,总是觍着脸去给人家硬要帮忙。
这一次绑笆子的时候,赵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就来了,虽然张翠花说不用麻烦她,可她还是躲在角落里充数。
按说绑笆子人多,女人是不吃饭的,只有上梁这天来帮忙上梁、盖屋顶的男人才会留下吃饭。
可梁淑英不管,她就是奔着吃来的。
吴美英的男人在帮忙盖顶,她又帮忙绑笆子的,自然也来跟着忙活。她看赵化民和梁淑英也去拿窝窝头吃饭,急了,“我说你俩干嘛来的?”
梁淑英立刻凶回去,“我们帮忙干活,当然要吃饭,又不是你家的,你急什么!”
吴美英刚要骂回去就被陈秀芳给拉了一下,“吴美英,二婶子家大喜事儿,你别骂架不好听。”吴美英瞪了她一眼,“你少碰我啊,我让你碰我了吗?”陈秀芳吓得赶紧松手。
吴美英倒是没再骂人,却也没让赵化民夫妻俩得手,就没见过这么懒这么馋还这么能占便宜的。
那天绑笆子的时候,梁淑英来帮忙?帮个屁!她是来嚼舌头的,唧唧歪歪,说话又酸又毒,当她吴美英没听见呢?
什么“这泥草屋子可不结实,别下大雨冲塌了。”“上面都盖草,要是起火可完蛋!”怎么别人有点什么事儿,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总是说膈应人的?不会说话就闭嘴!
这是吴美英最膈应赵化民一家子的地方。
那时候她婆婆何杏梅给人治病、算命的,很能贴补日子的,结果梁淑英这个臭嘴婆娘整天说什么,“整天装神弄鬼的,可别哪天自己见鬼了。”“又跳大神又给人家说媒,多不吉利啊!”
什么话都能她嘴里蹦出来,到后来果然破封建迷信不让弄了,还把何仙姑给关了一阵子。幸亏她在村里人缘不错,周诚志也为她说话,把他们一家子划在二队,这才没倒霉透顶。
“我二婶子家大喜事,不和你一般见识,少恶心人。”吴美英瞪了梁淑英一眼,端着笸箩去给干活的人发窝窝头。
梁淑英气得撇撇嘴,却也不敢说什么,她可没本事在周明愈家撒泼,二愣子就是二愣子,谁要是惹他,道理也不讲上来就揍的。
她还真怕周明愈打她。
尤其以前他对东子那么好,现在理也不理,她总觉得是不是周明愈嫉恨他们家?她甚至觉得肯定是因为儿子和张金乐好上了,嫉妒呢!所以她更得小心点,没敢再整幺蛾子,灰溜溜地走了。
……
上梁起了屋,然后就盘炕、垒灶,这些周诚仁带着儿子侄子就能办了。
三四天后,东西间的炕和锅灶也垒好,只等门窗了。
莫茹按捺着激动,她对新家充满了期待,因为她相信周愈的设计。前世他们的婚房就是周明愈自己设计找人装修的,温馨又舒适,很多细节见功夫,让她觉得非常顺手。
她溜达着打量了一圈。
新家没有买大铁锅,买的是中等的双耳铁锅,小家口做饭烧水也足够用的。锅安在西间灶上,灶台和正常的一般大,就是留的锅框子小一些而已。
盖房子的时候周明愈已经在墙上留了很多楔子,可以放搁板、装棍子,用来挂勺子、铲子、筷篮、刀具等。灶台靠外墙的锅洞子上头也用土坯垒起简易橱柜,可以放碗盆等用具。
土坯屋很简陋,但是内里设计得井然有序科学又合理,相信住起来体验感会非常好。
所以虽然没有门窗,莫茹倒是很想早点搬过来,毕竟这里安静一些,晚上说个话也不用怕人听见。住在一起,隔壁打个呼噜说个梦话都听的清清楚楚的,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
没有门可以先用木棍夹一个幛子,没有窗可以用蒲苇编两张席子挂着,炕上没有炕席就先铺上麦秸草再铺一个草帘子,等秋天高粱下来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编一张篾席铺上。
篾席村里很多老头儿都会,这和编草鞋一样算农家日子的基本手艺,你要是不会就得买,没钱买就只能求人帮忙,猫冬的时候一张席两个人也得编一天,也不是那么好请人的。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术,去学人家还是乐意教的,熟能生巧,久了也能编得差不多。
周诚仁冬天都是和周诚志、周诚义等老头一起编席的,手艺一流,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会缺篾席铺。
不过要想炕干透再试试火道,哪里漏烟还得抹抹,怎么也得十天八日的。
周明愈忙着处理院子,把不利于植物成长的表层石头砂砾土铲掉,堆在一边留着垒茅房。虽然眼下不养猪可猪圈得垒起来,可以沤肥,肥料交给集体也算工分。尤其现在没有自留地,积肥都要全部交给集体。
他和莫茹趁着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头,堆在院外留着垒院墙和猪圈,这些他自己攒材料慢慢干就行,不需要麻烦别人。
房子起来等的就是木工活儿。
盖房子都是木匠活儿慢,因为需要先把木头处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门窗、家具,很费时日。
如今都是周诚信和周玉忠带着周培基和周明愈做,周玉忠的那些兄弟们得空也来帮一下。
俩人依然不理周诚仁,更不去家里吃饭,周诚仁也习惯了,不理就不理吧。他悄悄张翠花讲,拿钱让周明愈去集上买点好烟叶回来。
这时候农民要抽烟一是去供销社里买纸烟,这个很贵,没人舍得买。另外就是去集上买烟末子,有人从卷烟厂倒腾出来的碎末,卷纸烟不合格就卖到乡下来。这样的一毛钱买一捧,节省一点可以抽半个月,差不多一天一分钱。
基本上大家抽的都是这种。
还有一种,是有种烟任务的人家,交了烟任务还能剩下一点烟叶,就自己简单烤烤,完了悄悄拿到集上去卖。
这种要贵,价格是碎烟末的三倍,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或者是城里上班的人买。
在乡下,周诚仁家条件算好的他也舍不得买,宁愿省了钱让家里人吃次炖鸡蛋。
他让周明愈买这种烟叶回来切丝给木将们抽,不管饭管抽烟也是一种犒劳,好这一口的,吃喝穿都不重要,有袋旱烟抽就赛过活神仙!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乏,反而更需要烟来刺激和获得一种无言的安慰。
周诚仁这一招明显取悦了那些木匠们,他们干活儿更起劲,做得又快又好,帮着周玉忠把板材都处理好,这样做门窗就快得多。
……
这时候省委下来文件,要求地委、县委大力组织合并大社运动,要求把之前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因为河南省遂平县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业大社,后来学习巴黎公社更名为“卫星人民公社”,所以各地都学习榜样,也叫做人民公社。
文件下发以后,就开始组织各地农村会议、学习、□□等,组织百姓天天喊口号:“跑步进入**”,“**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等。尤其是省城、与各地市周围的农村最先开始,然后慢慢地往各县城下的农村蔓延。
能够建立公社,遵循“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四同原则的,基本都是一个乡或者乡邻的两三个小乡,他们共同拥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库,这样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劳动。
而双沟乡没有特别大的河流和水利工程,就和南边的井沟乡合并,到时候可以修建各村的水渠引马旺水库灌溉农田。
现在是上级下来调节指导两乡谈判拉锯,就为了叫双沟公社还是井沟公社都定不下来,而且公社设立在哪个乡政府,哪个乡政府做主导,谁当公社书记、社长等等问题一时间也扯不开。
但是各村的公共食堂还是被正式提上议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第45章 起来嗨!
张根发虽然想全村按照地段化成四个大食堂,把三队和四队安排进二队一队去,结果周诚志等人竭力反对,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他也只能妥协。现在按照生产队办食堂,各生产队就和劳动上工一样,自负盈亏,食堂也是自己办,自己管理,自己出粮食等等。
不过三队四队因为麦子都毁了,剩下那点又交了公粮,没的分口粮,少不得要把原本的应急粮和储存粮拿出来解决麻烦。一队二队也支援一些,把去年存的地瓜干借一千斤给他们,让他们支持到收高粱。
三队四队的食堂最顺利,张根发亲自带着队长和治保主任以及民兵,监督着让各家各户把粮食都交出来集中办食堂。
他们大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存粮,加上有些人听说要吃大锅饭,为了去占一队二队便宜,都敞开肚皮把自己家吃得差不多,根本没有什么余粮。有几户人家那时候偷的麦子,也都吃差不多了。也有些平时省吃俭用的人家,能拿出几百斤地瓜干来,自己舍不得吃现在都被拉出来,简直是剜肉放血一样让人心疼。
少不得有人也闹的,然后其他队员们指责施压,说他们怎么那么自私,最后还是得交出来。
张根发联合大部分人,把那些“顽固”家庭一家家地各个击破,不需要动手靠舆论就达到了目的。而他们在张根发面前已经习惯服从,所以并没有发生贾家沟那样的流血事件。
周培基家人虽然瞧不上他,也不明着和他作对,三百斤地瓜干交出去,没有一粒麦子。
就这样,三队四队的食堂就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搞起来。大部分人狂热得跟进入了天堂一样,因为可以敞开肚皮吃饭,哪怕不干活儿一天也有二斤二两,比以前的口粮可多多了!
二队依然静悄悄的,食堂名义上设立在周诚志家,不过他没有真正执行,还是让各家自己做饭,每天出一个人端着瓦盆去队长家溜达一趟做做样子。
当然,这一招是瞒不过张根发的,毕竟光天化日的,谁也能看见。
张根发自然要来质问,周诚志也有理由,“一开始社员们还不适应,先让社员们习惯习惯,这不是咱们公社都还没正式成立嘛。”照两个乡政府扯皮的架势,起码得俩月吧。
真要是集中起来吃饭,粮食集中柴火也要集中,还得找人做饭管理粮食,多了不知道多少活儿呢。他觉得真要办,也等秋粮下来,到时候不分全都集体里,各家之前的粮食就可以留着,食堂饭量少不够吃的时候,各家也可以补贴一下。
至于周明愈说锅会被收走的事儿,周诚志倒是有点信,可他没办法。锅是生铁,很容易生锈,他能藏哪里?只盼着到时候真要是炼钢铁,他一个生产队长也能灵活处理,只要镇住张根发就行。
当地冬天零下十几度,要是家里没有锅不让人烧火热炕烧水喝?这是不人道的,共/产/党不、可、干这种事,周诚志坚信毛/主席和党是为百姓着想的,只有张根发那些钻空子的混蛋瞎起哄,抹黑毛/主席和党!
所以虽然外面风云变幻,狂热又激动,周家庄一队二队倒是还和以前差不多,照常上工、回家做饭,不同的就是吃饭的时候派个人捧着瓦盆去队长家走一趟……
就这样,日子过得风快,一下子到了伏天。
莫茹发现原本那只天天下蛋的小芦花鸡突然食欲不振连虫子都不稀罕吃,开始抱窝了!
除了小芦花鸡,还有另外一只母鸡也开始抱窝,趴在那里不吃不喝、精神呆滞,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呆逼!
统共就那么五只母鸡,你们一个两个都要抱窝,谁也不下蛋,我和娃的营养餐从哪里着落?
莫茹一下子急了,抱什么窝,起来嗨!
……
不只是她家的母鸡抱窝,村里很多人家都这样。因为季节到了,盛夏伏天左右,就是母鸡抱窝时间,这是它们天然的生物钟,不受人为控制。
当然,要想不让它们抱窝或者抱窝时间短一点,还是有办法的。
张翠花颇有经验,她让周明愈把抱窝的两只抓住,尤其那只有时候一天俩鸡蛋的小芦花鸡给摁着,倒一瓦盆水,强行把鸡头摁进去,用水灌可以阻止抱窝。
这一招不管用,她还去直接揪了一些草叶子绑在母鸡屁股上,风一吹飘飘摇摇的,吓得母鸡“咕咕咕”地飞奔不止。只要它不停下来继续抱窝,过些天还是可以下蛋的,一旦让它抱窝,没有个二十来天别想让它再下蛋。有些母鸡抱窝以后,甚至不怎么下蛋,整天瞎“咯咯哒”就是不下蛋。
莫茹看那只小芦花鸡四处飞逃不再钻进鸡窝去抱窝,看样子土方已经生效,不禁松了口气。
但是另外一只却没那么容易就范。
她不忍心看它太受折腾,就道:“娘,我们孵一些小鸡呗,到时候拿到新家去养。”反正她有吃不完的虫子呢,多喂几只下蛋也多,又不需要吃太多粮食。
张翠花一听觉得可行,家里还有一只大公鸡呢,鸡蛋都是种蛋,自己家没孵小鸡都浪费了。种蛋因为可以孵小鸡,卖的话一般比普通鸡蛋贵,但是供销社都一刀切。因为是送到城里卖给市民吃掉的,根本没有多给钱。
以前有人家也会拿普通鸡蛋换种蛋,两个换一个拿回去孵小鸡。现在家家户户养鸡有限,基本都是两三只,养多了没粮食喂,所以基本没有孵小鸡的,都是夏初的时候从挑着扁箩专门卖小鸡小鸭的人那里买。
张翠花带着莫茹挑鸡蛋,那些色泽粉红莹润的就是最好的种蛋,蛋壳太薄的也不行。母鸡孵小鸡最多三十个,太多它孵不过来,要是温度不够把蛋闪了,那里面的小鸡就会慢慢死掉。
张翠花挑了24个,莫茹去找了一个没有把手的破筐子,里面铺上麦糠和麦秸草。
两人把鸡蛋捡进去,把筐子往院子角落枣树下一放。
那只母鸡就打鸡血一样飞快地冲过去,一屁股坐进去纹丝不动,再也不肯出来,绝对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鸡不改色。
莫茹看到有个蛋滚在筐子边缘就想帮它拨过去,刚伸手,它“咄”的一下子叨过来,疼得她嘶啦一声眼泪瞬间流出来,手背都红了。
张翠花瞅见,“这鸡抱窝就跟母狗母猫下崽一样,你不能去碰。”
莫茹点点头,泪汪汪的,“现在记住了。”
那母鸡还得意又凶狠地瞪她,一副挑衅不怕事儿大的样子。
莫茹:……仗着你是功臣,我不敢打你呗。
周明愈挑水回来看见她捧着小爪子泪汪汪的样子,别提多心疼,赶紧放下水筲,“走,去找个萋萋毛抹抹。”
他拉着莫茹往外走,到了门外就让她把空间里存的草药拿出来。
莫茹拿了好几次才拿对……实在是当初周明愈说这个有用那个有用她就存起来,可也没标上名字,有些她放进去就忘记或者不认识了。
另外就是秫秫面加南瓜、豆渣做的窝窝头和蒸地瓜干,这都是现在的主食。
就这样,对很多人家已经非常丰盛,毕竟可以吃饱!
一般都是吃个七分饱最多八分饱就成,没有跑人家就往死里吃的,毕竟谁家都不富裕,你要是一个人吃人家俩人的,就会被记住,到时候被人指点说笑话好长时间。
赵化民家帮人干活,一个人干活一大家子老小去吃,所以村里人都不敢用他们。但是他们脸皮厚,谁家有事,总是觍着脸去给人家硬要帮忙。
这一次绑笆子的时候,赵化民的老婆梁淑英就来了,虽然张翠花说不用麻烦她,可她还是躲在角落里充数。
按说绑笆子人多,女人是不吃饭的,只有上梁这天来帮忙上梁、盖屋顶的男人才会留下吃饭。
可梁淑英不管,她就是奔着吃来的。
吴美英的男人在帮忙盖顶,她又帮忙绑笆子的,自然也来跟着忙活。她看赵化民和梁淑英也去拿窝窝头吃饭,急了,“我说你俩干嘛来的?”
梁淑英立刻凶回去,“我们帮忙干活,当然要吃饭,又不是你家的,你急什么!”
吴美英刚要骂回去就被陈秀芳给拉了一下,“吴美英,二婶子家大喜事儿,你别骂架不好听。”吴美英瞪了她一眼,“你少碰我啊,我让你碰我了吗?”陈秀芳吓得赶紧松手。
吴美英倒是没再骂人,却也没让赵化民夫妻俩得手,就没见过这么懒这么馋还这么能占便宜的。
那天绑笆子的时候,梁淑英来帮忙?帮个屁!她是来嚼舌头的,唧唧歪歪,说话又酸又毒,当她吴美英没听见呢?
什么“这泥草屋子可不结实,别下大雨冲塌了。”“上面都盖草,要是起火可完蛋!”怎么别人有点什么事儿,你就不能说句好听的,总是说膈应人的?不会说话就闭嘴!
这是吴美英最膈应赵化民一家子的地方。
那时候她婆婆何杏梅给人治病、算命的,很能贴补日子的,结果梁淑英这个臭嘴婆娘整天说什么,“整天装神弄鬼的,可别哪天自己见鬼了。”“又跳大神又给人家说媒,多不吉利啊!”
什么话都能她嘴里蹦出来,到后来果然破封建迷信不让弄了,还把何仙姑给关了一阵子。幸亏她在村里人缘不错,周诚志也为她说话,把他们一家子划在二队,这才没倒霉透顶。
“我二婶子家大喜事,不和你一般见识,少恶心人。”吴美英瞪了梁淑英一眼,端着笸箩去给干活的人发窝窝头。
梁淑英气得撇撇嘴,却也不敢说什么,她可没本事在周明愈家撒泼,二愣子就是二愣子,谁要是惹他,道理也不讲上来就揍的。
她还真怕周明愈打她。
尤其以前他对东子那么好,现在理也不理,她总觉得是不是周明愈嫉恨他们家?她甚至觉得肯定是因为儿子和张金乐好上了,嫉妒呢!所以她更得小心点,没敢再整幺蛾子,灰溜溜地走了。
……
上梁起了屋,然后就盘炕、垒灶,这些周诚仁带着儿子侄子就能办了。
三四天后,东西间的炕和锅灶也垒好,只等门窗了。
莫茹按捺着激动,她对新家充满了期待,因为她相信周愈的设计。前世他们的婚房就是周明愈自己设计找人装修的,温馨又舒适,很多细节见功夫,让她觉得非常顺手。
她溜达着打量了一圈。
新家没有买大铁锅,买的是中等的双耳铁锅,小家口做饭烧水也足够用的。锅安在西间灶上,灶台和正常的一般大,就是留的锅框子小一些而已。
盖房子的时候周明愈已经在墙上留了很多楔子,可以放搁板、装棍子,用来挂勺子、铲子、筷篮、刀具等。灶台靠外墙的锅洞子上头也用土坯垒起简易橱柜,可以放碗盆等用具。
土坯屋很简陋,但是内里设计得井然有序科学又合理,相信住起来体验感会非常好。
所以虽然没有门窗,莫茹倒是很想早点搬过来,毕竟这里安静一些,晚上说个话也不用怕人听见。住在一起,隔壁打个呼噜说个梦话都听的清清楚楚的,而且男男女女的夏天要洗洗擦擦也不方便。
没有门可以先用木棍夹一个幛子,没有窗可以用蒲苇编两张席子挂着,炕上没有炕席就先铺上麦秸草再铺一个草帘子,等秋天高粱下来再用高粱秸破蔑子编一张篾席铺上。
篾席村里很多老头儿都会,这和编草鞋一样算农家日子的基本手艺,你要是不会就得买,没钱买就只能求人帮忙,猫冬的时候一张席两个人也得编一天,也不是那么好请人的。反正也不是多了不得的技术,去学人家还是乐意教的,熟能生巧,久了也能编得差不多。
周诚仁冬天都是和周诚志、周诚义等老头一起编席的,手艺一流,自家只要有高粱秸基本不会缺篾席铺。
不过要想炕干透再试试火道,哪里漏烟还得抹抹,怎么也得十天八日的。
周明愈忙着处理院子,把不利于植物成长的表层石头砂砾土铲掉,堆在一边留着垒茅房。虽然眼下不养猪可猪圈得垒起来,可以沤肥,肥料交给集体也算工分。尤其现在没有自留地,积肥都要全部交给集体。
他和莫茹趁着晚上又去拉了一次石头,堆在院外留着垒院墙和猪圈,这些他自己攒材料慢慢干就行,不需要麻烦别人。
房子起来等的就是木工活儿。
盖房子都是木匠活儿慢,因为需要先把木头处理成板子再加工成门窗、家具,很费时日。
如今都是周诚信和周玉忠带着周培基和周明愈做,周玉忠的那些兄弟们得空也来帮一下。
俩人依然不理周诚仁,更不去家里吃饭,周诚仁也习惯了,不理就不理吧。他悄悄张翠花讲,拿钱让周明愈去集上买点好烟叶回来。
这时候农民要抽烟一是去供销社里买纸烟,这个很贵,没人舍得买。另外就是去集上买烟末子,有人从卷烟厂倒腾出来的碎末,卷纸烟不合格就卖到乡下来。这样的一毛钱买一捧,节省一点可以抽半个月,差不多一天一分钱。
基本上大家抽的都是这种。
还有一种,是有种烟任务的人家,交了烟任务还能剩下一点烟叶,就自己简单烤烤,完了悄悄拿到集上去卖。
这种要贵,价格是碎烟末的三倍,一般都是大队干部或者是城里上班的人买。
在乡下,周诚仁家条件算好的他也舍不得买,宁愿省了钱让家里人吃次炖鸡蛋。
他让周明愈买这种烟叶回来切丝给木将们抽,不管饭管抽烟也是一种犒劳,好这一口的,吃喝穿都不重要,有袋旱烟抽就赛过活神仙!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困乏,反而更需要烟来刺激和获得一种无言的安慰。
周诚仁这一招明显取悦了那些木匠们,他们干活儿更起劲,做得又快又好,帮着周玉忠把板材都处理好,这样做门窗就快得多。
……
这时候省委下来文件,要求地委、县委大力组织合并大社运动,要求把之前的农业高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因为河南省遂平县在4月20日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农业大社,后来学习巴黎公社更名为“卫星人民公社”,所以各地都学习榜样,也叫做人民公社。
文件下发以后,就开始组织各地农村会议、学习、□□等,组织百姓天天喊口号:“跑步进入**”,“**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等。尤其是省城、与各地市周围的农村最先开始,然后慢慢地往各县城下的农村蔓延。
能够建立公社,遵循“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四同原则的,基本都是一个乡或者乡邻的两三个小乡,他们共同拥有一大片水源或者新修的水库,这样才能一起灌溉一起劳动。
而双沟乡没有特别大的河流和水利工程,就和南边的井沟乡合并,到时候可以修建各村的水渠引马旺水库灌溉农田。
现在是上级下来调节指导两乡谈判拉锯,就为了叫双沟公社还是井沟公社都定不下来,而且公社设立在哪个乡政府,哪个乡政府做主导,谁当公社书记、社长等等问题一时间也扯不开。
但是各村的公共食堂还是被正式提上议程,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第45章 起来嗨!
张根发虽然想全村按照地段化成四个大食堂,把三队和四队安排进二队一队去,结果周诚志等人竭力反对,摆事实讲道理最后他也只能妥协。现在按照生产队办食堂,各生产队就和劳动上工一样,自负盈亏,食堂也是自己办,自己管理,自己出粮食等等。
不过三队四队因为麦子都毁了,剩下那点又交了公粮,没的分口粮,少不得要把原本的应急粮和储存粮拿出来解决麻烦。一队二队也支援一些,把去年存的地瓜干借一千斤给他们,让他们支持到收高粱。
三队四队的食堂最顺利,张根发亲自带着队长和治保主任以及民兵,监督着让各家各户把粮食都交出来集中办食堂。
他们大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存粮,加上有些人听说要吃大锅饭,为了去占一队二队便宜,都敞开肚皮把自己家吃得差不多,根本没有什么余粮。有几户人家那时候偷的麦子,也都吃差不多了。也有些平时省吃俭用的人家,能拿出几百斤地瓜干来,自己舍不得吃现在都被拉出来,简直是剜肉放血一样让人心疼。
少不得有人也闹的,然后其他队员们指责施压,说他们怎么那么自私,最后还是得交出来。
张根发联合大部分人,把那些“顽固”家庭一家家地各个击破,不需要动手靠舆论就达到了目的。而他们在张根发面前已经习惯服从,所以并没有发生贾家沟那样的流血事件。
周培基家人虽然瞧不上他,也不明着和他作对,三百斤地瓜干交出去,没有一粒麦子。
就这样,三队四队的食堂就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搞起来。大部分人狂热得跟进入了天堂一样,因为可以敞开肚皮吃饭,哪怕不干活儿一天也有二斤二两,比以前的口粮可多多了!
二队依然静悄悄的,食堂名义上设立在周诚志家,不过他没有真正执行,还是让各家自己做饭,每天出一个人端着瓦盆去队长家溜达一趟做做样子。
当然,这一招是瞒不过张根发的,毕竟光天化日的,谁也能看见。
张根发自然要来质问,周诚志也有理由,“一开始社员们还不适应,先让社员们习惯习惯,这不是咱们公社都还没正式成立嘛。”照两个乡政府扯皮的架势,起码得俩月吧。
真要是集中起来吃饭,粮食集中柴火也要集中,还得找人做饭管理粮食,多了不知道多少活儿呢。他觉得真要办,也等秋粮下来,到时候不分全都集体里,各家之前的粮食就可以留着,食堂饭量少不够吃的时候,各家也可以补贴一下。
至于周明愈说锅会被收走的事儿,周诚志倒是有点信,可他没办法。锅是生铁,很容易生锈,他能藏哪里?只盼着到时候真要是炼钢铁,他一个生产队长也能灵活处理,只要镇住张根发就行。
当地冬天零下十几度,要是家里没有锅不让人烧火热炕烧水喝?这是不人道的,共/产/党不、可、干这种事,周诚志坚信毛/主席和党是为百姓着想的,只有张根发那些钻空子的混蛋瞎起哄,抹黑毛/主席和党!
所以虽然外面风云变幻,狂热又激动,周家庄一队二队倒是还和以前差不多,照常上工、回家做饭,不同的就是吃饭的时候派个人捧着瓦盆去队长家走一趟……
就这样,日子过得风快,一下子到了伏天。
莫茹发现原本那只天天下蛋的小芦花鸡突然食欲不振连虫子都不稀罕吃,开始抱窝了!
除了小芦花鸡,还有另外一只母鸡也开始抱窝,趴在那里不吃不喝、精神呆滞,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呆逼!
统共就那么五只母鸡,你们一个两个都要抱窝,谁也不下蛋,我和娃的营养餐从哪里着落?
莫茹一下子急了,抱什么窝,起来嗨!
……
不只是她家的母鸡抱窝,村里很多人家都这样。因为季节到了,盛夏伏天左右,就是母鸡抱窝时间,这是它们天然的生物钟,不受人为控制。
当然,要想不让它们抱窝或者抱窝时间短一点,还是有办法的。
张翠花颇有经验,她让周明愈把抱窝的两只抓住,尤其那只有时候一天俩鸡蛋的小芦花鸡给摁着,倒一瓦盆水,强行把鸡头摁进去,用水灌可以阻止抱窝。
这一招不管用,她还去直接揪了一些草叶子绑在母鸡屁股上,风一吹飘飘摇摇的,吓得母鸡“咕咕咕”地飞奔不止。只要它不停下来继续抱窝,过些天还是可以下蛋的,一旦让它抱窝,没有个二十来天别想让它再下蛋。有些母鸡抱窝以后,甚至不怎么下蛋,整天瞎“咯咯哒”就是不下蛋。
莫茹看那只小芦花鸡四处飞逃不再钻进鸡窝去抱窝,看样子土方已经生效,不禁松了口气。
但是另外一只却没那么容易就范。
她不忍心看它太受折腾,就道:“娘,我们孵一些小鸡呗,到时候拿到新家去养。”反正她有吃不完的虫子呢,多喂几只下蛋也多,又不需要吃太多粮食。
张翠花一听觉得可行,家里还有一只大公鸡呢,鸡蛋都是种蛋,自己家没孵小鸡都浪费了。种蛋因为可以孵小鸡,卖的话一般比普通鸡蛋贵,但是供销社都一刀切。因为是送到城里卖给市民吃掉的,根本没有多给钱。
以前有人家也会拿普通鸡蛋换种蛋,两个换一个拿回去孵小鸡。现在家家户户养鸡有限,基本都是两三只,养多了没粮食喂,所以基本没有孵小鸡的,都是夏初的时候从挑着扁箩专门卖小鸡小鸭的人那里买。
张翠花带着莫茹挑鸡蛋,那些色泽粉红莹润的就是最好的种蛋,蛋壳太薄的也不行。母鸡孵小鸡最多三十个,太多它孵不过来,要是温度不够把蛋闪了,那里面的小鸡就会慢慢死掉。
张翠花挑了24个,莫茹去找了一个没有把手的破筐子,里面铺上麦糠和麦秸草。
两人把鸡蛋捡进去,把筐子往院子角落枣树下一放。
那只母鸡就打鸡血一样飞快地冲过去,一屁股坐进去纹丝不动,再也不肯出来,绝对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而鸡不改色。
莫茹看到有个蛋滚在筐子边缘就想帮它拨过去,刚伸手,它“咄”的一下子叨过来,疼得她嘶啦一声眼泪瞬间流出来,手背都红了。
张翠花瞅见,“这鸡抱窝就跟母狗母猫下崽一样,你不能去碰。”
莫茹点点头,泪汪汪的,“现在记住了。”
那母鸡还得意又凶狠地瞪她,一副挑衅不怕事儿大的样子。
莫茹:……仗着你是功臣,我不敢打你呗。
周明愈挑水回来看见她捧着小爪子泪汪汪的样子,别提多心疼,赶紧放下水筲,“走,去找个萋萋毛抹抹。”
他拉着莫茹往外走,到了门外就让她把空间里存的草药拿出来。
莫茹拿了好几次才拿对……实在是当初周明愈说这个有用那个有用她就存起来,可也没标上名字,有些她放进去就忘记或者不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