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保住长安,保住父母的家乡,救下城中百姓,为百姓所敬重,长公主之名一夜之间传遍中原,逐渐取代留在蜀地的李曦——这些都是冒险回长安的回报。
    至于其他人的想法,与她何干?
    九宁抬手,轻抚鬓边的琉璃冠珠,转身走远。
    李昭目送她背影远去,转眸看着光秃秃的枝干,嘴角一扯,扬起一丝自嘲的笑容。
    内侍蹑手蹑脚走过来,道:“大王……您为什么不和长公主解释清楚?只要您……”
    李昭皱眉,摆摆手,打断内侍的话。
    内侍躬身退下。
    太后身为女子,认为如果能够用婚约换来节镇的支持是一桩非常划算的交易,今早主动召来卢公和李昭商量,请他们帮忙出主意。
    卢公认为这个做法不妥,就算长公主愿意委身给袁霆那个莽夫,他也不会答应!倒是可以为长公主考虑其他节镇未娶妻的世子。
    李昭从头到尾没有说话。
    不管是求九宁牺牲,还是让其他公主代嫁,主意都是太后自己想的。
    他并不赞同。
    身为李家儿郎,身为九宁的堂兄,他从来没有保护过她,多次算计她,生死关头不能庇护她,托赖她及时赶到才能保住性命……这种情况下还去算计她的婚事,未免太恬不知耻。
    ……
    几天后,炎延和杨涧依旧守在外城。
    凤翔节度使袁霆带兵徘徊在城外,每天雷打不动发起两场攻城战。
    宫中人心惶惶,太后再次把李昭叫到寝殿,道:“长公主有恩于你我,我亦不愿逼迫她贸然许婚。我的几个女儿也是公主,如果她们愿意出嫁,可有节镇愿意出兵?”
    李昭摇摇头,道:“您不必忧心这些。”
    太后苦笑,起身,朝李昭一揖。
    李昭不敢受这个礼,站起来拦住太后。
    太后叹口气,道:“檀奴,你兄长抛下长安,民间百姓早就不认他了。我这个做母亲的,得早为几个娇儿做打算。让她们下嫁节镇,也是给她们寻一条生路啊!”
    李昭眉头紧锁。
    这时,窗扉外忽然传来一片惊呼,宫人们跑来跑去,处处都是杂乱的脚步声。
    太后皱眉,扬声问:“出了什么事?”
    一名宫人疾步跑进内殿,因为跑得太急,不小心踉跄了一下,连滚带爬滚到太后脚下,满脸喜色:“凤翔节度使退兵了!”
    太后愣住。继而大喜,声音发颤:“果真?”
    宫人点头如捣蒜,喜道:“真的!他们真的退兵了!”
    李昭和太后交换了一个眼神,转身出了寝殿,在内侍的簇拥下往外朝走去。
    心腹内侍迎面跑过来,看到他,立刻加快脚步迎上来:“大王,卢公他们去见长公主了!杨将军好像知道凤翔节度使会退兵,刚才他在城头擂鼓,带了八千人出城去追凤翔节度使的残兵。”
    李昭心里微微一动,脚步一顿,没有继续往宫外走。
    九宁知道凤翔节度使会退兵。
    这些天不管袁霆怎么挑衅,她不动声色,除了叮嘱炎延和杨涧死守宫门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管。
    一副听天由命、就是要和袁霆死磕到底的架势。
    她为什么不求救?
    李昭转身回书房,“把凤翔的舆图拿来!”
    内侍忙乱了一番,找到舆图,送到他面前。
    李昭展开舆图,细看几眼,嘴角翘了一下。
    原来如此。
    第115章
    “大王, 凤翔节度使真的退兵了?”
    内侍斟了杯阳羡茶送到李昭手边,小声问。
    李昭点了点头,眉头轻蹙,展开另外几张交叠的舆图,手指在布帛上轻轻滑动。
    他喝口茶,慢慢从惊诧中冷静下来, 试图从混乱中理清头绪,弄明白九宁到底在谋算什么。
    内侍站在一旁,垂首侍立,听到他低声喃喃道:“如今各地节镇拥兵自立, 互相混战,各自为政……宣武镇, 钟权所据;河东镇, 李司空所据;镇海镇, 钱氏所据;武威军, 朱慈所据;江州, 周家所据;鄂州、山南西道、淮南,周嘉行所据。清海军, 黄瑾所据。西川镇,杨昌所据, 东川镇,已经落入她掌中, 她控制了蜀地……”
    头顶似有一道电光闪过, 李昭手指微微颤了几下, 霎时心头雪亮。
    是啊,九宁拿下蜀地,接下来的目标,自然是汉中。
    而凤翔,就在汉中北面。
    蜀地北横秦岭,西抵吐蕃,南临苗疆,东接巫山,就像一个大盆子,中间那一块平坦肥沃、广袤辽阔的平原就是盆地,周围险峻的崇山峻岭则像盆壁,易守难攻,只需要死死守住入川路径,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一块天然的理想的割据之地。
    但是蜀地远离中原,虽然能割据一方,但没办法对中原造成威胁,只能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无法继续壮大。
    想要“出门”去中原逛一逛,蜀地政权必须开门,而且要把这门掌握在自己手中。
    汉中就是蜀地的北大门,扼守川蜀咽喉要道,进可攻关中平原、直接威胁京畿,退可守蜀中,可以说就是整个蜀地的大门,是入蜀的必经之路。
    当年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就着重强调了汉中的重要性。刘备建立蜀国,必须牢牢守住两个大门,一个是北面的汉中,一个是东面的荆州,有这两个大门,蜀中就可以在割据一方的同时占据对曹魏和孙吴的主动权。
    后来诸葛亮就是以汉中作为北伐的重要据点。
    九宁并不满足于龟缩蜀地,她需要往外扩张势力。
    荆州、鄂州、江州几地关系盘根错节,她和江州周家、鄂州周嘉行关系微妙,现在周嘉行正和契丹作战,江州周家态度模糊,她绝对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去打荆州的主意,自然首先考虑汉中。
    拿下阆州、兴元,从汉中出兵凤翔,轻而易举。
    李昭理清思绪,心口噗通噗通,跳得厉害。
    蜀地在九宁的掌控之下,南面诸节镇虽然富可敌国而且割据已久,但是真正能够威胁到中原政权的淮南已经被九宁划到周嘉行名下,其他几地节镇皆不成气候,而中原现在两大势力形成鼎立局面——河东李元宗和后起之秀周嘉行。
    改朝换代的不一定是这两个人,但是改朝换代之后有能力平定乱世的,只有他们二人。
    当初在成都府,九宁拟好诏书,迫使李曦盖印,让周嘉行兼领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淮南节度使,加中书令衔,赐铁券,举世震惊。不过当时众人关注的是周嘉行从此摆脱不尴不尬的出身,正式得到朝廷的承认,并没有深思为什么让他兼领淮南节度使——那会儿淮南乱成一锅粥,朝廷给谁都行,反正当地将领都是土皇帝,根本不把朝廷的诏书当回事。
    现在再看……周嘉行一步步往南、往东蚕食吞并周围节镇,九宁控制蜀地和京畿西面,河东、宣武被包围在中间,如果周嘉行和九宁合作,李元宗必然腹背受敌。
    他们俩为什么会这么默契?
    原以为九宁离开周嘉行,他们应该疏远了才对,毕竟一年多没见,两人的身份都变了,而且还有一个江州周家横亘在他们之间……
    李昭越想越觉得心惊肉跳,推开舆图,霍然站起身。
    他快步走出寝殿,往望仙台走去。
    皇帝跑了,权贵也跑了一大半,长安衙署早已废置,现在留守的官员都住在宫城内。宫中几大主殿曾被大火焚烧,局势混乱,来不及修缮,武宗在世时常去望仙台观星,卢公等人的住处和望仙台离得不远,大家商议大事时就选在望仙台旁边的廊芜里。
    李昭赶到时,卢公刚好从里面走出来,正侧头和身边几个年轻官员说话。
    袁霆退兵,饱经忧患的长安终于可以暂时喘口气。
    和前些天的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不同,此刻众官员神色轻松,卢公也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
    李昭走上前。
    明间里面传出脚步声,九宁在亲随的簇拥中慢慢走出来。
    看到她,卢公立刻摆摆手,示意学生们不要说话。
    众官员赶紧止住话头,一并连呼吸也止住了,默默地看着九宁。
    九宁嘴角轻翘,脚步不停,含笑朝卢公和其他人颔首致意,转身往内宫的方向走去。
    肩披白氅、腰佩弯刀的亲随们拔步跟上她,簇拥她走下长阶。
    卢公手拄兽首铜杖,目送九宁走远,收回视线,转头,看着李昭。
    “大王,你猜凤翔节度使为什么会突然退兵?”
    李昭望着远处九宁的背影,“有人占了凤翔?”
    卢公:“不错。”
    李昭:“是杨昌的人?”
    卢公叹息一声,“不,是公主的人。”
    李昭沉默。
    卢公:“刚才公主告诉我,凤翔已经易主了。”
    ……
    凤翔府是袁霆的老巢。
    关中地区的节镇实力不如袁霆,大多依附于他。长安没有多少兵马,而兵强马壮的李元宗和周嘉行合围契丹军,都快打到云州去了,离得太远,管不到长安。
    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眼下关中袁霆实力最强,所以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敢堂而皇之率兵攻打长安,要求九宁下嫁。
    能和他作对的无暇多管,有这个闲心的不敢和他作对,袁霆自以为抓住最好的时机,非常得意,连发几道檄文,据说连婚期都定好了。
    但他万万没想到,会有一支军队突然从西南面杀出来,如神兵天降,直接灭了他的老巢。
    趁九宁出川、吸引袁霆的注意力,杨昌那边分兵往北,走汉中取凤翔,然后继续往长安而来。消息传到袁霆耳朵里,他心急如焚,忍痛舍弃长安这块大肥肉,退兵掉头回凤翔。
    ……
    李昭猜到有人围魏救赵,逼袁霆退兵。
    但他以为攻占凤翔的必定是杨昌,可卢公却说是九宁的人。
    炎延在长安,九宁的部曲中还有和炎延一样能领兵打仗的将才?
    卢公捋须,沉声道:“大王……杨节度使听命于公主。”
    李昭眼皮跳了几下,明白了。
    不管攻占凤翔的是杨节度使的人还是蜀地其他将领——现在他们都算是九宁的人。

章节目录


系统逼我做圣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罗青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罗青梅并收藏系统逼我做圣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