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宋氏一家蒙冤时,百姓愚鲁人言皆言人信皆信,宋府的下人上街买菜时都受尽讥讽,可想而知新逢母丧的宋知春动则得咎行为艰难。世子夫人李氏的父亲也是边关武将出身,见之不免兔死狐悲心生恻隐,悄悄唤来身边得用的嬷嬷不时帮衬宋家一二,支撑宋家过了最难的一段时日。就是这一时的善缘,让从不人通消息的宋知春不管在哪里落脚都会打发人送来书信和节礼。
李氏昔日想起这宋知春的洒脱,都不由心生向往。
那场祸事之后,宋知春与她自幼订下的夫婿一路南下,走过不知多少村镇,看过不知多少风景,去年他们夫妻俩想是到了哪个海边小镇,随书信捎回的除了有鱼鳖海产干贝之外还有几个大如簸箕的海螺。
李氏打定主意,向张夫人轻声道:“娘,这宋氏我们知根知底性情爽直,为人仁义又颇有侠风。我们向她推心置腹,把小囡囡托付于她,她定会不负所托。”
张夫人心里已经肯了,却终究有些犹疑,道:“我记着这宋知春比你小两岁,不知她现下有几个孩儿在膝下?”这却是要细加探听宋知春的近况了。
李氏迟疑了一下才道:“听闻年轻时在战场上伤了身子,宋氏现在都还未有子嗣。”
张夫人闻言眼前一亮,遂即有些面赧。都是有难处的人,何苦往人家心口戳刀子。忙坐直身子和李氏细细商量该派谁去送,在那宋知春面前又怎样述说。两婆媳直到天边蒙亮细议妥当后,李氏才捧了张夫人给的一个紫檀嵌百宝婴戏图的首饰匣子退出了澄心堂。
李氏回了侯府东院,靠在酸枝双拼镶癭木的小圆桌几旁感到额头青筋直跳,也顾不上歇着打开紫檀首饰匣子,却是一整套红宝赤金头面。红宝火彩甚好,个顶个的有指尖大小,金头面下又细细地压了两千两银票。
李氏叹了口气,想起枉死的安姐,复又叹口气。
站起身子打开双门顶柜黑漆嵌镙钿大衣柜,仔细翻拣出一套赤金嵌多宝璎珞项圈并一对赤金镶珠缠枝莲纹的扁镯,又把儿子留哥儿小时用的一套银碗筷和冒哥儿戴过的一副银制绞丝手钏脚钏放在一起,用了平日少用的一个朱漆描红漆细玢木妆奁盒细细装了放在桌上。
3.第三章 妯娌
巳时一过,一夜未曾合眼的李氏只带了大丫鬟碧心并陪房周嬷嬷驾了辆不打眼的马车赶往城外一处田庄。这处田庄是侯府张夫人的陪嫁,因其小巧精致景色秀美,隔条河就是大宁皇庄,张夫人在城外圆恩寺上香拜佛后喜欢在这个田庄歇歇脚。
李氏一行人下了马车,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四十来岁梳了圆髻发上只一根卷草云纹银簪的妇人迎来出来,却是张夫人身旁第一得用的顾嬷嬷。
待将小囡囡抱出来,李氏不禁暗赞一声好样貌。那女孩不过三朝,却已经看得出眉眼生得甚好,黑漆漆的眼珠子定定地望了一会儿人,打了个秀气的哈欠歪头就睡了。
顾嬷嬷小心地给小囡囡裹好襁褓,眉眼平和地笑道:“这孩子带起来甚是轻省,每日睁眼就吃奶,换了尿布就继续睡,没见过这样疼人的小娘子。”顿了一顿,站起身朝李氏福了一礼道:“奴婢想求大奶奶一件事,奴婢想今后跟着孙小姐伺候。”
李氏大吃一惊,这顾嬷嬷是婆母身边第一得用之人,从来都不离左右,这个主谁敢做?
顾嬷嬷微微一笑,扶了李氏在黄花梨玫瑰交椅上坐定,才继续说道:“奴婢十三岁起服侍侯夫人,整整三十年了,容奴婢拿个大告个劳乏回乡养老。”又低眉敛目低低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把孙小姐安顿好,侯夫人以后才能好,侯府也才会安好,您回府后就说奴婢这回最后给侯夫人尽尽心。”
李氏立刻明白了顾嬷嬷的言下之意,安姐在宫中不明不白地横死,对张夫人不若剜心之痛,保住安姐唯一的血脉比什么都重要。低头抓住顾嬷嬷的手轻摇了一下,算是代侯府领了这副情义。
李氏亲自打点好南下的一行人,顾嬷嬷和自家陪房周嬷嬷都是极稳当极干练的人,特别是周嬷嬷就是当年出面帮衬宋知春的人,由她来出面最好不过。看着这一行渐去渐远,李氏心想这本该是金堆玉砌长大的小娘子,如今这般凄惶仓促地离开,都是大人做的孽,也不知她还有未有机会回到这繁华京城中来。
马车缓慢返还侯府时,李氏心头还是不得劲,心头说不出的难受,靠在大迎枕上唤了大丫鬟碧心让车把式慢些走,碧心低声应了。正眉眼饧涩间,一行配了双辕高头骏马的马车奔弛而来,扬起的路尘呛了一壁。
李氏扭过头就看见那辆马车上碧蓝地双彩螺花纹的车围子掀开,一张宜嗔宜喜的俏脸恰恰探了出来,娇叱道:“快些,再快些!”见这少女面生得紧,却不知是哪家的闺秀,但这少女用的马车如此豪奢,只怕也是公侯出身。
“是彰德崔家的人。”
碧心指了指那驾马车身上的一个徽记,李氏见了默默点了点头,心下并不以为意。
李氏在侯府澄心堂里细细地向张夫人回禀了经过,得知顾嬷嬷一意要南下,张夫人有些黯然道:“都是为了我,不然她这么个岁数还背景离乡去受这奔波之苦,何苦来哉?”
李氏少不得劝慰一二,待退出澄心堂时只觉又累又乏,恨不能立时倒在床上昏睡不起。却在踏上东院那条遍植了花木的甬道上,迎面袅袅婷婷的走过来一位盛装丽人。那人远远站定后微微福了一礼,一双似黛烟眉轻蹙着,一双似水柔情的眼眸含羞带怯地望了过来。
李氏不由大感头痛,心道应该在澄心堂张夫人处再盘桓一二才是,怎么这时候碰到这位主儿。丽人踌躇不决半天,终于细声问道:“大嫂从何处来?先时想和大嫂说说话,到东院怎未瞧见大嫂?”
丽人是侯府次子郑瑞的发妻高氏,用李氏大丫鬟碧心的话来说:这位二奶奶什么都好,模样好,脾气好,学问好,女红好。唯独一样不好,眼皮子忒浅!
高氏闺名潋滟,极负诗情的名字。其父曾任曹州府儒学训导,有一日和友人登高望远,偶得一妙句: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回至家中就听闻妻子刚巧生下一女,就干脆以潋滟为女儿名。
这位潋滟姑娘不负美名,十三四岁时已经是曹州府远近闻名的才女。恰巧侯府二公子郑瑞游学至此,无意间得见立时惊为天人,发下无数誓言立志求娶,整整两年始抱得美人归。
高氏嫁进侯府头一年,无论跟谁说话都是微垂了头嘴角细抿,左手或是右手一定会抓着衣裳或裙子的一角。因为是新妇,众人并没有奇怪。结果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高氏依然一副娇娇怯怯的模样,连下人都不免背后议论纷纷。
如果光是这样也就罢了,但凡府里谁有了新首饰新衣裳而没有给高氏分派,那高氏马上就丢了娇怯做派当场索要财物。偏她也不直接要,非要拐弯抹角的要。
那年除夕全家守岁,候夫人一时兴起给了留哥一块蒙学用的端砚。高氏见了一把扯过旁边玩得正高兴的女儿湉姐,轻言细语地埋怨道:“哎呀,侬做甚不是个哥儿呢,若是个哥儿,今天也不会单拉下侬,侬祖母的好东西都偏了留哥了……”
张夫人怕了这个儿媳的做派,想到这二儿媳嫁妆简薄,特特划了正阳门外里市大街一间生意极好的绸缎铺子给她经营。结果不过三个月,掌柜的就来报铺子亏了上千两的银子。
一盘问高氏,她反倒莫名其妙,她不过拿了几匹上等绸缎孝敬了家乡父母,用了几匹蜀锦走了人情,赏了几个府中得用的奴才做了衣裳,怎么就闹出这么大的亏空。
张夫人这才明白,二儿媳不但是个美人灯,还是个傻的。
此时美人灯拿帕子按了按嘴角,轻声道:“昨个婆婆进宫几时回来的,本来我也想去迎的,可那会儿湉姐闹腾得狠,就耽搁了时候……”
看李氏只微笑不语,高氏也不尴尬,话头一转继续说道:“昨个婆婆进宫又得了皇后娘娘的赏赐吧?我院里有个婆子说看见大嫂出来时拿了老大一支匣子,大嫂偏了婆婆什么好东西,拿出来让我见识一番可好?”
李氏心道果然,这位弟妹大概是从前在家时日子过得清苦,无论怎样开头,末了定是谁又偏了你,让我瞧瞧可好,不然我可不依。好在几年妯娌下来,相处时已经有了固定的套路。
“……婆婆是给了一支匣子,里面是几支品相绝好的高丽参,让我加到小姑的催生礼里,过得几日我就要送去榆钱胡同刘家了,不知弟妹有什么礼要让我一同捎去,要不我们干脆同去?”
高氏一惊复又一笑,道:“大嫂定是备得齐齐整整的,哪里需要我找补,哦,湉姐也要醒了,我得回去瞧瞧!”话毕施施然福了一礼扶着小丫头甩着帕子顺着甬道走了。
看看这位妯娌的作派,真不愧张夫人埋汰说她是个美人灯,一向自说自画自己描补。李氏心中感叹,不知为何先时那些个伤感竟被冲散了一些。毕竟看只看自己愿意看的,听只听自己愿意听的,这也是一样做人的本事。
回了东院,一群管事婆子正候在廊下。有人问今年莱州本家那边要修缮祠堂,要划多少银子回去合适。李氏着碧心翻了旧例,发了对牌让管事的领了八百两银子,又吩咐道务必让执事的做好细帐拿来冲帐。
又有人来回,说侯府二爷在泰安时赊了一把前朝雕八仙银鎏金的酒壶,要价三百两,人家把账挂到了京城总店里,现下要帐的人在门外候着。李氏叹了口气让人把帐结了,又拣了几件要紧的先理了,这才回了寝房。几乎是一挨了枕头就睡着了,连留哥和冒哥下学回来请安都不知晓。
高氏回了梨院坐在迎窗的大榻上,没一会儿功夫贴身伺候的大丫头风儿急忙忙地掀帘进来。高氏忙坐起身问道:“打听到什么?”
风儿立定,马马虎虎行了个礼立即双眼放光地回道:“问仔细了,钱婆子说看得真真地,大奶奶从澄心堂退出时手里亲自捧了一只半尺高的匣子,因为那些人看得紧,钱婆子上不得前,也不知澄心堂里有什么事?不过钱婆子的小儿子在门房当差,说大奶奶早上又出去了一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高氏听了半天,心思只在那“半尺高的匣子”上打转,过了半晌才悠悠叹道:“都是一副肠子里出来的亲儿子,侯夫人也忒偏心了。二爷旷达只知游学做学问,再在外边耽搁两年,这侯府怕不要让大嫂搬空了!只可怜我的湉姐,到时候不知道还有未有好嫁妆发送?”
风儿已经习惯自家这位二奶奶时不时伤春悲秋一番,要让她来说,二奶奶应该时不时地到侯夫人面前尽孝。就算顶不了大奶奶的中馈,也要分些厨房或是采买上的事务得些实惠才是正理。
风儿半个身子挨着榻沿坐了,细声劝道:“二奶奶待二爷家来,要好生叫二爷收收心,托侯爷或是侯夫人为二爷谋个正经差事,到时二奶奶也有诰命在身。回曹州府探亲时穿在身上,到时候不光老爷老太太面上有光,那十里八乡谁不说姑娘嫁得好!”
这话实实搔到了高氏的痒处,一时间愁颜尽散。想到春季已至,高门之间还不知有多少酒宴要去赴,不知有多少诗会要去唱和?眉开眼笑地坐起身子高声吩咐小丫头找世子夫人要对牌去库房取衣料,准备撒粉裁衣亲制几件新样式的春衫。
4.第四章 篁园
榆钱胡同,刘府。
刘泰安撩着棉袍下摆急急走在生了青苔的青石小径上,因父亲生性高洁又爱竹成痴,这名为篁园的书房外遍植了青竹。值父亲前年升任了吏部尚书之后,凡事更喜讲求个意境,门下就有好事者收罗了各地名竹送来。
有在金黄色枝干上镶有碧绿线条的琴丝竹;有枝干短粗并向外凸出好似罗汉大肚子的佛肚竹;湘妃竹枝干上生有花斑,枝型青秀婀娜;斑叶苦竹在叶片上生有斑白图案。此外,还有龙鳞竹、碧玉竹、鸡爪竹等不一而足。
几年下来这些竹子在园中长得越发肆意丰盛,经了霜冻之后挺拔苍翠不见半分颓像,甚有遮天蔽日之势。刘泰安不爱来父亲的书房,除了父亲每每爱对他多加训斥之外,就是因为这园子里风势稍大就显得影影幢幢,入夜后其阵势更是骇人。
“父亲。”刘泰安一揖到底后双臂垂拱,默默矗立于书房门口一个葫芦型红酸枝多宝架旁不敢多语,廊柱下的穿堂风冰寒刺骨,从脚底顺着裤腿直直地往上钻,心内先时的那点子急切一点一点压在了脚底。
面目清瘦黧黑的刘肃已年过半百头发尚乌,蓄了寸长的胡须,面目只能称得上端正,一双黑眉浓密似铁扫帚,眉下一双细长眼一抬就寒芒立现,顾盼间颇令人生畏。他出身冀州寒门属大器晚成之人,年过三十才中了宝和十四年的进士,当了三年清寒翰林后慧眼如炬地认定了尚是四皇子的当今之后,就一路官至亨通青云直上至今。
刘肃写完每日惯例的百个大字后,扯过一旁三足盘螭鎏金银盘上的蚕丝帕擦了擦手,漫不经心地低眉问道:“有甚么不得了的事,半分沉不住气?”
在京都游宦近二十年,刘肃的官话当中依然带了一丝冀州的乡土口音,昔年有不长眼的小吏刻意学了他的乡音取笑于人前,当时刘肃一笑而过不可置否。直至后来他简在帝心一路扶摇而上后,那名小吏终日惶惶致病,不过月余竟病逝了,一时在官场引为笑谈。但在那之后,再无人敢当面取笑于他。
刘泰安听着父亲轻慢的语气,越发恭敬地弯了腰,轻声回道:“儿子心里惶恐,安姐……不,是郑氏被接进宫已经过了五日了!”
刘肃嗤了一声笑道:“便是五十日又如何,你且看吧,几日之内定会有密旨让我们给这郑氏办场风风光光的丧事。”
看着儿子一副如丧考妣的神情,刘肃语声一厉喝道:“那失德败行的妇人,未必你还心存念想?那三封太子亲笔是你亲手截获亲眼所见,难道你还心存什么侥幸不成?”
见儿子沮丧,刘肃微抿了嘴角语气一转微微笑道:“太子殿下思慕于郑氏,是郑氏的福气,也是你的福气。那郑氏聪明的话定会借此次机会假死脱身,他日为皇家诞下子嗣,为妃为嫔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要知道东宫太子大婚五载至今膝下犹虚,郑氏腹中这胎何等紧要,瓜熟蒂落后如是个麟儿那就是皇家头一份。你成全了太子的念想,不但太子感谢你,那郑氏也会感念与你!”
说到最后,刘肃已是满脸厉色:“你万万要断了痴念莫做他想,和当今一国之储君争女人,死字都不知怎么写?”
刘泰安一时间噤若寒蝉面赤如血,只得唯唯应诺躬身退下。
片刻之后,书房内那架八扇紫檀镶嵌黄杨木雕刻了四时五岳图的屏风后,绕出来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刘肃拈须慨叹了一声,“小儿无状,让先生见笑了。”来者正是刘肃身边第一得用的慕僚史普,他本是个落第的举子,在十几年前入了尚且是寒门的刘府成了一介清客,一步步得了重用,如今已是刘肃身边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史普谦然一笑道:“大公子心思赤诚又是少年夫妻,那郑氏又有一副难得的好颜色,大公子不舍乃是长情!何况京中少年不知稼穑多纨绔,大公子却已是高中探花领了差使在宫中正经行走了。”
刘肃心下受用,这儿子再不好也是自家的,自己说得别人却说不得。
史普与刘肃宾主十数年,奉承几句后直奔正题,道:“大公子有一点说得却没错,这事儿已过了五日,宫中却没有任何信儿传出来,娘娘那里也没消息吗?”
刘肃傲然一笑道:“我与今上相处多年,其行事我约莫揣摩得一二分。今上与张皇后识于微时又结缡二十载,素来敬重皇后。所以虽不喜太子文弱,但太子还是稳稳当当地这么多年。可是太子秉性不改,今上近年亲自吩咐下来的几件差事,太子都办得马马虎虎差强人意,今上心里必定是极失望的。”
说到这里,刘肃清明的眼里渐渐染上狂热,“与那郑氏有染,就证明太子不但心性懦弱不堪大用,还私德有亏。今上向皇后有了交代,向朝臣有了交代,废黜太子另立明德之储君实属无奈之举。这个当口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教我们抓住了,剩下之事就是徐徐图之了。”
史普满眼佩服,“是,东翁说的极是。此时宜静不宜动,等宫中皇上的旨意下来,太子被废东宫空虚,过个两三年惠妃娘娘膝下的二皇子就大了……”
刘肃听得一阵眉飞色舞。
二十多年前从一众皇子当中选了今上一意跟随,是他生平第一得意事。现在窥得圣意用郑氏这颗棋子助皇上废了不得用的太子,可以谓为他生平第二得意事。更何况这宫中二皇子乃是他长女刘姣亲生,他日兴许还有更大的造化也是指日可期之事。
史普躬身奉承道:“看来等曾秩曾阁老致仕后,东翁首辅之位也是唾手可得,小老儿在这里先恭贺一二!”刘肃哈哈一笑道:“全仗了先生,当年若不是先生来投与我处,我也是不敢生了这妄心的。”
这话却是有典故的。
当年史普胸中颇有秋壑却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际正想收拾行囊返乡,却有他同族人来托他顺路捎付一些东西回去。这个同族人昔年家境贫寒,不得己入宫当了个小太监。挣扎了几十年,却是在乾清宫混了个司茶的差使,这位虽卑却是当今身边伺候的。史普有心结交,那同族有心卖弄,一来二去就套听了不少秘闻。
正在这时听闻刘府里要招揽几位清客,史普长于事故为人圆滑又自负才能,不想灰头土脸的回乡,就顺势成了刘府的座上宾。但他心机稳沉,在刘府里虚与委蛇观望了许久后才送上了自己的投名状。
历朝历代禁中专设有起居舍人记录皇帝的言行,其中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以正皇帝过失示后王之用。今上自登大宝后政事勤勉性情日稳,等闲难得窥见圣意。历年的起居舍人都恪守宫规口风甚紧,谁都不容易打听到什么消息。但皇帝也是人,有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想诟病于后人,就会令人焚毁起居注的内容。年轻的舍人们有时不免轻忽,在那铜熏炉内偶尔会留下未燃尽的碎纸片。
史普献于刘肃的投名状就是一块半个巴掌大小犹带火痕的碎纸,上面只得廖廖数语,“建狩五年,有宫人值夜顽忽,致奉先殿遇火烛毁半,太子遇笞杖诸人,不忍,责数句令退乃止。帝闻之曰,此子不类肖朕躬矣。”
时任从四品翰林侍讲的刘肃如获至宝,他从这羚羊挂角天马行空的琐碎当中窥得了一丝若隐若现的圣意。未过几月,一时兴起微服出宫的皇帝遇到了容颜妍艳行事娇俏的刘府长女刘姣,近十年稳如磐石未进新人的大内后宫里就多了一位爱说爱笑举止爽利的昭仪娘娘。
“建狩七年九月,有锦衣卫奉诏收付辽东总兵许思恩入昭狱。时太子逢其事,曰:斯逝者已逝,着令犯者以其功抵其过足矣。帝令止,问曰杀人者可功过相抵,则一国之纲常何存?太子惭,乃退。帝顾左右曰,太子文弱,守成足矣,辟土不易!”
在这时,值宫中刘昭仪所出的二皇子周岁生辰,在摆满了各式珍玩的桌子上,二皇子左手抓了个昭武将军金印,右手抓了一把小小的未开刃的赤金弓箭。
就是这些偶尔从禁中流出的只言片语使得刘肃行事越发如鱼得水,在朝堂上应对也每每简在帝心,也让史普成了刘府座上宾。刘肃思到此处,免不了又嘱咐几句史普,让他万不要怠慢了宫里头的那位。
史普忙回道:“年前已在乡间为那人寻了同姓嗣子,又费了银钱置办了上好的田产,立嗣的契书和田产的官赁都给那人细瞧了,那人感激涕零说定不负东翁所托。”
刘肃心中激荡强自敛了喜色,对史普嘱咐道:“凡事不密则泄,这件事干系重大,出得我口入得你耳,休让第三人知晓其中的诸般关联。宫中惠妃娘娘那里我自会分说一二,宫中那人你这段时日就不要去见了,至于泰安那里嘛……不该让他知晓的事就不要提了!”
刘肃行事一贯谨慎,但是眼看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昔日冀州不入流的寒门即将成为帝国的新豪门,刘氏一族的后裔也会将自己视为中兴之祖,心里也不免有些踌躇满志。“先生且放宽心,我一向宽厚,眼下正是要紧时候,等此事成定局后,我厚厚地给先生备一份润笔外还要为先生另谋一个好前程!”
史普忙躬身谢过,一时间篁园里言笑晏晏宾主尽欢。
5.第五章 莲房
北阳门外的里市大街是京城里头贵人们最爱落脚的地面,有老少爷们闲暇时爱流连的书画店、古董店、花鸟鱼虫店,更多的则是各府太太小姐们喜逛的绸缎庄和各式银楼。
里市大街和东吉祥胡同拐角的街口上有家名为蓬莱阁的客栈,里面有风格各式布置精细的大小院落十余个,专司接待家境豪阔到京城春闱的各路考生。因为每逢三年都有前三甲出自这里,名声煊赫在外,所以每到时季这蓬莱阁不但一房难求,那房钱还贵得烫手。
李氏昔日想起这宋知春的洒脱,都不由心生向往。
那场祸事之后,宋知春与她自幼订下的夫婿一路南下,走过不知多少村镇,看过不知多少风景,去年他们夫妻俩想是到了哪个海边小镇,随书信捎回的除了有鱼鳖海产干贝之外还有几个大如簸箕的海螺。
李氏打定主意,向张夫人轻声道:“娘,这宋氏我们知根知底性情爽直,为人仁义又颇有侠风。我们向她推心置腹,把小囡囡托付于她,她定会不负所托。”
张夫人心里已经肯了,却终究有些犹疑,道:“我记着这宋知春比你小两岁,不知她现下有几个孩儿在膝下?”这却是要细加探听宋知春的近况了。
李氏迟疑了一下才道:“听闻年轻时在战场上伤了身子,宋氏现在都还未有子嗣。”
张夫人闻言眼前一亮,遂即有些面赧。都是有难处的人,何苦往人家心口戳刀子。忙坐直身子和李氏细细商量该派谁去送,在那宋知春面前又怎样述说。两婆媳直到天边蒙亮细议妥当后,李氏才捧了张夫人给的一个紫檀嵌百宝婴戏图的首饰匣子退出了澄心堂。
李氏回了侯府东院,靠在酸枝双拼镶癭木的小圆桌几旁感到额头青筋直跳,也顾不上歇着打开紫檀首饰匣子,却是一整套红宝赤金头面。红宝火彩甚好,个顶个的有指尖大小,金头面下又细细地压了两千两银票。
李氏叹了口气,想起枉死的安姐,复又叹口气。
站起身子打开双门顶柜黑漆嵌镙钿大衣柜,仔细翻拣出一套赤金嵌多宝璎珞项圈并一对赤金镶珠缠枝莲纹的扁镯,又把儿子留哥儿小时用的一套银碗筷和冒哥儿戴过的一副银制绞丝手钏脚钏放在一起,用了平日少用的一个朱漆描红漆细玢木妆奁盒细细装了放在桌上。
3.第三章 妯娌
巳时一过,一夜未曾合眼的李氏只带了大丫鬟碧心并陪房周嬷嬷驾了辆不打眼的马车赶往城外一处田庄。这处田庄是侯府张夫人的陪嫁,因其小巧精致景色秀美,隔条河就是大宁皇庄,张夫人在城外圆恩寺上香拜佛后喜欢在这个田庄歇歇脚。
李氏一行人下了马车,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四十来岁梳了圆髻发上只一根卷草云纹银簪的妇人迎来出来,却是张夫人身旁第一得用的顾嬷嬷。
待将小囡囡抱出来,李氏不禁暗赞一声好样貌。那女孩不过三朝,却已经看得出眉眼生得甚好,黑漆漆的眼珠子定定地望了一会儿人,打了个秀气的哈欠歪头就睡了。
顾嬷嬷小心地给小囡囡裹好襁褓,眉眼平和地笑道:“这孩子带起来甚是轻省,每日睁眼就吃奶,换了尿布就继续睡,没见过这样疼人的小娘子。”顿了一顿,站起身朝李氏福了一礼道:“奴婢想求大奶奶一件事,奴婢想今后跟着孙小姐伺候。”
李氏大吃一惊,这顾嬷嬷是婆母身边第一得用之人,从来都不离左右,这个主谁敢做?
顾嬷嬷微微一笑,扶了李氏在黄花梨玫瑰交椅上坐定,才继续说道:“奴婢十三岁起服侍侯夫人,整整三十年了,容奴婢拿个大告个劳乏回乡养老。”又低眉敛目低低道:“眼下最要紧的是把孙小姐安顿好,侯夫人以后才能好,侯府也才会安好,您回府后就说奴婢这回最后给侯夫人尽尽心。”
李氏立刻明白了顾嬷嬷的言下之意,安姐在宫中不明不白地横死,对张夫人不若剜心之痛,保住安姐唯一的血脉比什么都重要。低头抓住顾嬷嬷的手轻摇了一下,算是代侯府领了这副情义。
李氏亲自打点好南下的一行人,顾嬷嬷和自家陪房周嬷嬷都是极稳当极干练的人,特别是周嬷嬷就是当年出面帮衬宋知春的人,由她来出面最好不过。看着这一行渐去渐远,李氏心想这本该是金堆玉砌长大的小娘子,如今这般凄惶仓促地离开,都是大人做的孽,也不知她还有未有机会回到这繁华京城中来。
马车缓慢返还侯府时,李氏心头还是不得劲,心头说不出的难受,靠在大迎枕上唤了大丫鬟碧心让车把式慢些走,碧心低声应了。正眉眼饧涩间,一行配了双辕高头骏马的马车奔弛而来,扬起的路尘呛了一壁。
李氏扭过头就看见那辆马车上碧蓝地双彩螺花纹的车围子掀开,一张宜嗔宜喜的俏脸恰恰探了出来,娇叱道:“快些,再快些!”见这少女面生得紧,却不知是哪家的闺秀,但这少女用的马车如此豪奢,只怕也是公侯出身。
“是彰德崔家的人。”
碧心指了指那驾马车身上的一个徽记,李氏见了默默点了点头,心下并不以为意。
李氏在侯府澄心堂里细细地向张夫人回禀了经过,得知顾嬷嬷一意要南下,张夫人有些黯然道:“都是为了我,不然她这么个岁数还背景离乡去受这奔波之苦,何苦来哉?”
李氏少不得劝慰一二,待退出澄心堂时只觉又累又乏,恨不能立时倒在床上昏睡不起。却在踏上东院那条遍植了花木的甬道上,迎面袅袅婷婷的走过来一位盛装丽人。那人远远站定后微微福了一礼,一双似黛烟眉轻蹙着,一双似水柔情的眼眸含羞带怯地望了过来。
李氏不由大感头痛,心道应该在澄心堂张夫人处再盘桓一二才是,怎么这时候碰到这位主儿。丽人踌躇不决半天,终于细声问道:“大嫂从何处来?先时想和大嫂说说话,到东院怎未瞧见大嫂?”
丽人是侯府次子郑瑞的发妻高氏,用李氏大丫鬟碧心的话来说:这位二奶奶什么都好,模样好,脾气好,学问好,女红好。唯独一样不好,眼皮子忒浅!
高氏闺名潋滟,极负诗情的名字。其父曾任曹州府儒学训导,有一日和友人登高望远,偶得一妙句: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回至家中就听闻妻子刚巧生下一女,就干脆以潋滟为女儿名。
这位潋滟姑娘不负美名,十三四岁时已经是曹州府远近闻名的才女。恰巧侯府二公子郑瑞游学至此,无意间得见立时惊为天人,发下无数誓言立志求娶,整整两年始抱得美人归。
高氏嫁进侯府头一年,无论跟谁说话都是微垂了头嘴角细抿,左手或是右手一定会抓着衣裳或裙子的一角。因为是新妇,众人并没有奇怪。结果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高氏依然一副娇娇怯怯的模样,连下人都不免背后议论纷纷。
如果光是这样也就罢了,但凡府里谁有了新首饰新衣裳而没有给高氏分派,那高氏马上就丢了娇怯做派当场索要财物。偏她也不直接要,非要拐弯抹角的要。
那年除夕全家守岁,候夫人一时兴起给了留哥一块蒙学用的端砚。高氏见了一把扯过旁边玩得正高兴的女儿湉姐,轻言细语地埋怨道:“哎呀,侬做甚不是个哥儿呢,若是个哥儿,今天也不会单拉下侬,侬祖母的好东西都偏了留哥了……”
张夫人怕了这个儿媳的做派,想到这二儿媳嫁妆简薄,特特划了正阳门外里市大街一间生意极好的绸缎铺子给她经营。结果不过三个月,掌柜的就来报铺子亏了上千两的银子。
一盘问高氏,她反倒莫名其妙,她不过拿了几匹上等绸缎孝敬了家乡父母,用了几匹蜀锦走了人情,赏了几个府中得用的奴才做了衣裳,怎么就闹出这么大的亏空。
张夫人这才明白,二儿媳不但是个美人灯,还是个傻的。
此时美人灯拿帕子按了按嘴角,轻声道:“昨个婆婆进宫几时回来的,本来我也想去迎的,可那会儿湉姐闹腾得狠,就耽搁了时候……”
看李氏只微笑不语,高氏也不尴尬,话头一转继续说道:“昨个婆婆进宫又得了皇后娘娘的赏赐吧?我院里有个婆子说看见大嫂出来时拿了老大一支匣子,大嫂偏了婆婆什么好东西,拿出来让我见识一番可好?”
李氏心道果然,这位弟妹大概是从前在家时日子过得清苦,无论怎样开头,末了定是谁又偏了你,让我瞧瞧可好,不然我可不依。好在几年妯娌下来,相处时已经有了固定的套路。
“……婆婆是给了一支匣子,里面是几支品相绝好的高丽参,让我加到小姑的催生礼里,过得几日我就要送去榆钱胡同刘家了,不知弟妹有什么礼要让我一同捎去,要不我们干脆同去?”
高氏一惊复又一笑,道:“大嫂定是备得齐齐整整的,哪里需要我找补,哦,湉姐也要醒了,我得回去瞧瞧!”话毕施施然福了一礼扶着小丫头甩着帕子顺着甬道走了。
看看这位妯娌的作派,真不愧张夫人埋汰说她是个美人灯,一向自说自画自己描补。李氏心中感叹,不知为何先时那些个伤感竟被冲散了一些。毕竟看只看自己愿意看的,听只听自己愿意听的,这也是一样做人的本事。
回了东院,一群管事婆子正候在廊下。有人问今年莱州本家那边要修缮祠堂,要划多少银子回去合适。李氏着碧心翻了旧例,发了对牌让管事的领了八百两银子,又吩咐道务必让执事的做好细帐拿来冲帐。
又有人来回,说侯府二爷在泰安时赊了一把前朝雕八仙银鎏金的酒壶,要价三百两,人家把账挂到了京城总店里,现下要帐的人在门外候着。李氏叹了口气让人把帐结了,又拣了几件要紧的先理了,这才回了寝房。几乎是一挨了枕头就睡着了,连留哥和冒哥下学回来请安都不知晓。
高氏回了梨院坐在迎窗的大榻上,没一会儿功夫贴身伺候的大丫头风儿急忙忙地掀帘进来。高氏忙坐起身问道:“打听到什么?”
风儿立定,马马虎虎行了个礼立即双眼放光地回道:“问仔细了,钱婆子说看得真真地,大奶奶从澄心堂退出时手里亲自捧了一只半尺高的匣子,因为那些人看得紧,钱婆子上不得前,也不知澄心堂里有什么事?不过钱婆子的小儿子在门房当差,说大奶奶早上又出去了一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高氏听了半天,心思只在那“半尺高的匣子”上打转,过了半晌才悠悠叹道:“都是一副肠子里出来的亲儿子,侯夫人也忒偏心了。二爷旷达只知游学做学问,再在外边耽搁两年,这侯府怕不要让大嫂搬空了!只可怜我的湉姐,到时候不知道还有未有好嫁妆发送?”
风儿已经习惯自家这位二奶奶时不时伤春悲秋一番,要让她来说,二奶奶应该时不时地到侯夫人面前尽孝。就算顶不了大奶奶的中馈,也要分些厨房或是采买上的事务得些实惠才是正理。
风儿半个身子挨着榻沿坐了,细声劝道:“二奶奶待二爷家来,要好生叫二爷收收心,托侯爷或是侯夫人为二爷谋个正经差事,到时二奶奶也有诰命在身。回曹州府探亲时穿在身上,到时候不光老爷老太太面上有光,那十里八乡谁不说姑娘嫁得好!”
这话实实搔到了高氏的痒处,一时间愁颜尽散。想到春季已至,高门之间还不知有多少酒宴要去赴,不知有多少诗会要去唱和?眉开眼笑地坐起身子高声吩咐小丫头找世子夫人要对牌去库房取衣料,准备撒粉裁衣亲制几件新样式的春衫。
4.第四章 篁园
榆钱胡同,刘府。
刘泰安撩着棉袍下摆急急走在生了青苔的青石小径上,因父亲生性高洁又爱竹成痴,这名为篁园的书房外遍植了青竹。值父亲前年升任了吏部尚书之后,凡事更喜讲求个意境,门下就有好事者收罗了各地名竹送来。
有在金黄色枝干上镶有碧绿线条的琴丝竹;有枝干短粗并向外凸出好似罗汉大肚子的佛肚竹;湘妃竹枝干上生有花斑,枝型青秀婀娜;斑叶苦竹在叶片上生有斑白图案。此外,还有龙鳞竹、碧玉竹、鸡爪竹等不一而足。
几年下来这些竹子在园中长得越发肆意丰盛,经了霜冻之后挺拔苍翠不见半分颓像,甚有遮天蔽日之势。刘泰安不爱来父亲的书房,除了父亲每每爱对他多加训斥之外,就是因为这园子里风势稍大就显得影影幢幢,入夜后其阵势更是骇人。
“父亲。”刘泰安一揖到底后双臂垂拱,默默矗立于书房门口一个葫芦型红酸枝多宝架旁不敢多语,廊柱下的穿堂风冰寒刺骨,从脚底顺着裤腿直直地往上钻,心内先时的那点子急切一点一点压在了脚底。
面目清瘦黧黑的刘肃已年过半百头发尚乌,蓄了寸长的胡须,面目只能称得上端正,一双黑眉浓密似铁扫帚,眉下一双细长眼一抬就寒芒立现,顾盼间颇令人生畏。他出身冀州寒门属大器晚成之人,年过三十才中了宝和十四年的进士,当了三年清寒翰林后慧眼如炬地认定了尚是四皇子的当今之后,就一路官至亨通青云直上至今。
刘肃写完每日惯例的百个大字后,扯过一旁三足盘螭鎏金银盘上的蚕丝帕擦了擦手,漫不经心地低眉问道:“有甚么不得了的事,半分沉不住气?”
在京都游宦近二十年,刘肃的官话当中依然带了一丝冀州的乡土口音,昔年有不长眼的小吏刻意学了他的乡音取笑于人前,当时刘肃一笑而过不可置否。直至后来他简在帝心一路扶摇而上后,那名小吏终日惶惶致病,不过月余竟病逝了,一时在官场引为笑谈。但在那之后,再无人敢当面取笑于他。
刘泰安听着父亲轻慢的语气,越发恭敬地弯了腰,轻声回道:“儿子心里惶恐,安姐……不,是郑氏被接进宫已经过了五日了!”
刘肃嗤了一声笑道:“便是五十日又如何,你且看吧,几日之内定会有密旨让我们给这郑氏办场风风光光的丧事。”
看着儿子一副如丧考妣的神情,刘肃语声一厉喝道:“那失德败行的妇人,未必你还心存念想?那三封太子亲笔是你亲手截获亲眼所见,难道你还心存什么侥幸不成?”
见儿子沮丧,刘肃微抿了嘴角语气一转微微笑道:“太子殿下思慕于郑氏,是郑氏的福气,也是你的福气。那郑氏聪明的话定会借此次机会假死脱身,他日为皇家诞下子嗣,为妃为嫔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要知道东宫太子大婚五载至今膝下犹虚,郑氏腹中这胎何等紧要,瓜熟蒂落后如是个麟儿那就是皇家头一份。你成全了太子的念想,不但太子感谢你,那郑氏也会感念与你!”
说到最后,刘肃已是满脸厉色:“你万万要断了痴念莫做他想,和当今一国之储君争女人,死字都不知怎么写?”
刘泰安一时间噤若寒蝉面赤如血,只得唯唯应诺躬身退下。
片刻之后,书房内那架八扇紫檀镶嵌黄杨木雕刻了四时五岳图的屏风后,绕出来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刘肃拈须慨叹了一声,“小儿无状,让先生见笑了。”来者正是刘肃身边第一得用的慕僚史普,他本是个落第的举子,在十几年前入了尚且是寒门的刘府成了一介清客,一步步得了重用,如今已是刘肃身边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史普谦然一笑道:“大公子心思赤诚又是少年夫妻,那郑氏又有一副难得的好颜色,大公子不舍乃是长情!何况京中少年不知稼穑多纨绔,大公子却已是高中探花领了差使在宫中正经行走了。”
刘肃心下受用,这儿子再不好也是自家的,自己说得别人却说不得。
史普与刘肃宾主十数年,奉承几句后直奔正题,道:“大公子有一点说得却没错,这事儿已过了五日,宫中却没有任何信儿传出来,娘娘那里也没消息吗?”
刘肃傲然一笑道:“我与今上相处多年,其行事我约莫揣摩得一二分。今上与张皇后识于微时又结缡二十载,素来敬重皇后。所以虽不喜太子文弱,但太子还是稳稳当当地这么多年。可是太子秉性不改,今上近年亲自吩咐下来的几件差事,太子都办得马马虎虎差强人意,今上心里必定是极失望的。”
说到这里,刘肃清明的眼里渐渐染上狂热,“与那郑氏有染,就证明太子不但心性懦弱不堪大用,还私德有亏。今上向皇后有了交代,向朝臣有了交代,废黜太子另立明德之储君实属无奈之举。这个当口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教我们抓住了,剩下之事就是徐徐图之了。”
史普满眼佩服,“是,东翁说的极是。此时宜静不宜动,等宫中皇上的旨意下来,太子被废东宫空虚,过个两三年惠妃娘娘膝下的二皇子就大了……”
刘肃听得一阵眉飞色舞。
二十多年前从一众皇子当中选了今上一意跟随,是他生平第一得意事。现在窥得圣意用郑氏这颗棋子助皇上废了不得用的太子,可以谓为他生平第二得意事。更何况这宫中二皇子乃是他长女刘姣亲生,他日兴许还有更大的造化也是指日可期之事。
史普躬身奉承道:“看来等曾秩曾阁老致仕后,东翁首辅之位也是唾手可得,小老儿在这里先恭贺一二!”刘肃哈哈一笑道:“全仗了先生,当年若不是先生来投与我处,我也是不敢生了这妄心的。”
这话却是有典故的。
当年史普胸中颇有秋壑却屡试不中,心灰意冷之际正想收拾行囊返乡,却有他同族人来托他顺路捎付一些东西回去。这个同族人昔年家境贫寒,不得己入宫当了个小太监。挣扎了几十年,却是在乾清宫混了个司茶的差使,这位虽卑却是当今身边伺候的。史普有心结交,那同族有心卖弄,一来二去就套听了不少秘闻。
正在这时听闻刘府里要招揽几位清客,史普长于事故为人圆滑又自负才能,不想灰头土脸的回乡,就顺势成了刘府的座上宾。但他心机稳沉,在刘府里虚与委蛇观望了许久后才送上了自己的投名状。
历朝历代禁中专设有起居舍人记录皇帝的言行,其中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以正皇帝过失示后王之用。今上自登大宝后政事勤勉性情日稳,等闲难得窥见圣意。历年的起居舍人都恪守宫规口风甚紧,谁都不容易打听到什么消息。但皇帝也是人,有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想诟病于后人,就会令人焚毁起居注的内容。年轻的舍人们有时不免轻忽,在那铜熏炉内偶尔会留下未燃尽的碎纸片。
史普献于刘肃的投名状就是一块半个巴掌大小犹带火痕的碎纸,上面只得廖廖数语,“建狩五年,有宫人值夜顽忽,致奉先殿遇火烛毁半,太子遇笞杖诸人,不忍,责数句令退乃止。帝闻之曰,此子不类肖朕躬矣。”
时任从四品翰林侍讲的刘肃如获至宝,他从这羚羊挂角天马行空的琐碎当中窥得了一丝若隐若现的圣意。未过几月,一时兴起微服出宫的皇帝遇到了容颜妍艳行事娇俏的刘府长女刘姣,近十年稳如磐石未进新人的大内后宫里就多了一位爱说爱笑举止爽利的昭仪娘娘。
“建狩七年九月,有锦衣卫奉诏收付辽东总兵许思恩入昭狱。时太子逢其事,曰:斯逝者已逝,着令犯者以其功抵其过足矣。帝令止,问曰杀人者可功过相抵,则一国之纲常何存?太子惭,乃退。帝顾左右曰,太子文弱,守成足矣,辟土不易!”
在这时,值宫中刘昭仪所出的二皇子周岁生辰,在摆满了各式珍玩的桌子上,二皇子左手抓了个昭武将军金印,右手抓了一把小小的未开刃的赤金弓箭。
就是这些偶尔从禁中流出的只言片语使得刘肃行事越发如鱼得水,在朝堂上应对也每每简在帝心,也让史普成了刘府座上宾。刘肃思到此处,免不了又嘱咐几句史普,让他万不要怠慢了宫里头的那位。
史普忙回道:“年前已在乡间为那人寻了同姓嗣子,又费了银钱置办了上好的田产,立嗣的契书和田产的官赁都给那人细瞧了,那人感激涕零说定不负东翁所托。”
刘肃心中激荡强自敛了喜色,对史普嘱咐道:“凡事不密则泄,这件事干系重大,出得我口入得你耳,休让第三人知晓其中的诸般关联。宫中惠妃娘娘那里我自会分说一二,宫中那人你这段时日就不要去见了,至于泰安那里嘛……不该让他知晓的事就不要提了!”
刘肃行事一贯谨慎,但是眼看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昔日冀州不入流的寒门即将成为帝国的新豪门,刘氏一族的后裔也会将自己视为中兴之祖,心里也不免有些踌躇满志。“先生且放宽心,我一向宽厚,眼下正是要紧时候,等此事成定局后,我厚厚地给先生备一份润笔外还要为先生另谋一个好前程!”
史普忙躬身谢过,一时间篁园里言笑晏晏宾主尽欢。
5.第五章 莲房
北阳门外的里市大街是京城里头贵人们最爱落脚的地面,有老少爷们闲暇时爱流连的书画店、古董店、花鸟鱼虫店,更多的则是各府太太小姐们喜逛的绸缎庄和各式银楼。
里市大街和东吉祥胡同拐角的街口上有家名为蓬莱阁的客栈,里面有风格各式布置精细的大小院落十余个,专司接待家境豪阔到京城春闱的各路考生。因为每逢三年都有前三甲出自这里,名声煊赫在外,所以每到时季这蓬莱阁不但一房难求,那房钱还贵得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