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自然都教雍亲王的人打听得一清二楚。雍亲王那边便托人传话,说石咏教得甚好,不仅仅教人学书,也教人孝悌,指点兄弟二人的相处之道。
如此过了大半个月,京城一带已经开春,天气逐渐和暖起来,石咏年轻体健,已经脱去了外面的大毛衣裳。倒是弘历弘昼两个小阿哥,都还穿着领口上镶毛的。
这日石咏先教弘历,然后将弘历放在一旁炕上,让他伏在炕桌上自行习字。另一头他还得顾着弘昼这个小祖宗。
石咏教到一半的时候偶一回头,忽然发现弘历半个身子都伏在炕桌上,一张小脸紧紧贴着书本在那儿看着。石咏吓了一跳,连忙问:“弘历阿哥?”
弘历扭过脸,眯着眼望着石咏:“石师父?”
石咏心想:这难道是……近视了?
他随即取了笔,在纸上写了好些个“山”字,由大至小,指向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寻了浆糊,粘在墙上,然后自己往后退了数步,将将把最小的一个字看得清楚,然后将弘历抱过来,问他能看清哪些字的指向。
弘历歪着头看了半天,只指出来最上面两行。石咏心想:糟糕,别真是近视了。他赶紧问:“四阿哥,你每天晚间习字么?看书么?要花上几个时辰,用什么照明呢?”
弘历不明白石咏为什么这么关心他晚间看书习字的习惯,当下只说:“额娘做针线,我就着她点的蜡烛看会儿书。”
石咏揉揉眉心,心想,没曾想这王府的庶福晋竟然也俭省至此,这样可不行啊!
他可不希望自己教出来一个近视,虽说这世上已经有眼镜儿了,可是……
“师父,”弘历在一旁蛮有把握地问,“听说师父开了家店,店里有种物件儿专门治这种看不清小字的毛病?”
石咏无语:对,他确实,刚刚在京城里张罗了一家眼镜店。因为十三阿哥的玻璃厂那里,已经将光学玻璃制出来了。
可也不能让这么丁点儿的小豆芽戴眼镜儿啊!再说了,弘历现在这状态,应当是假性近视,只要改变弘历的用眼习惯,能掰过来的。
想到这一点,石咏便开口教导弘历,教他用眼卫生:不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细小的字迹,看书时一定要坐姿端正,保持距离,看一会儿书就要休息一阵;并且教这小娃自己按摩一下相关的穴道,挤按睛明穴什么的。
弘历有些愁眉苦脸,问:“师父,‘近视’真这么麻烦么?我见好些饱学的宿儒都是脸看书时都是贴着书本看的。”
石咏摇头道:“你可不能跟他们比。”他说着比划,“即便是师父做出来的眼镜儿,现在也很沉,戴在鼻梁上戴久了就会压出来两个坑。”
他的玻璃厂现在是做出了光学玻璃,但是眼镜的镜架还是白铜或是黄铜做的,毕竟轻质材料如树脂之类还根本没影儿。再加上光学玻璃本身就有重量,所以眼镜很重,戴久了根本受不了。石咏也不希望弘历这么点儿大的孩子就早早地戴上两只“酒瓶底儿”。
他想了想,记起弘历除了教习满汉文字之外,也有习练骑射的功课,便又劝道:“你不是也挺喜欢跟着武师傅练练骑射什么的么?若是射箭时瞧不准远处的靶子,岂不是也无趣得紧?”
弘历一想也是,以后总不能每次在射箭瞄准靶子的时候,都把那“眼镜儿”给掏出来戴上。他终于晓得了这事儿的严重性,当即点了头答应石咏,一定照师父说的去做。
“回头师父再送你一盏灯,比你额娘点的油灯或是蜡烛都要亮不少,你若晚间实在想看书习字,就点那个。”石咏也不想过分打击弘历的学习积极性,便提出,将早先试制成功的煤油灯送弘历一盏。
这煤油灯在京里,还是极少数几户人家才有的稀罕货。一来是因为“煤油”的货源还不足,薛家已经去广东寻货源去了;二来则是因为十三阿哥心心念念惦记着这是军需,不想在供应军中之前先将这好东西泄露出去,所以如今这“煤油灯”还没有大规模量产,兀自处于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的研发工作之中。
石咏赠给弘历的这一盏灯,已经比他当初给十三阿哥演示的那一盏灯要精巧得多了:白铜底,玻璃灯罩,一只白铜的灯提手,可提可放。另有一只专门的尖嘴滴壶,用于给灯添加煤油。此外,这盏灯灯座上有一只旋钮可以调节亮度,石咏怕弘历之母钮钴禄氏过于俭省,便特为在旋钮上做了个标记,要弘历以后读书的时候,一定先将油灯调节到此等亮度。
弘历年纪尚小,但是王府长大的孩子,什么人对他是真的好,小孩子心里是门清,当即将石咏所交代的事一一记下,又叫随身侍奉的太监跟着石咏学会了怎么点灯熄灯,这才恭敬谢过了师父,接了这盏灯去。
弘昼见到四哥得了这样一件好礼,也闹着想从师父这里得一盏。
石咏冲他笑笑:“没问题,等五阿哥将‘永字八法’的每一笔每一划都练到家了,师父自然也送你一盏。”
弘昼一听,终于收束一二,乖乖去习字。
石咏心里偷笑:弘昼毕竟是小孩子,弱点在哪里,简直一望而知。
然而石咏舒心了没多久,却得了个消息,说是雍亲王点他去,想请他也给自己配上一副眼镜儿。
第181章
在石咏张罗出眼镜铺子之前, 这个时空已有眼镜,大多是西洋舶来品, 老花镜偏多, 近视镜也有些, 多是将玻璃或是水晶打磨抛光而成, 有单柄的,也有双柄的,选择不少, 但是都价值不菲, 大抵只有王公贵族或是高门富户才能用上。比如宫中仁宪皇太后,就有好几副, 不过只是偶尔用用。
更离奇的是这个时空尚且没有验光之类的手段, 所以老花镜都是按岁数来卖的,有四十岁的镜片一档、五十岁的一档、六十岁的一档等等, 至于到底合不合适, 只有戴过的人才知道。
石咏有时候想, 若是有个四十岁年纪的人,若是发现戴上五十岁那一档的镜片才能看清楚,那该有多心塞啊!
他张罗出来的眼镜铺子, 能够使用的配镜手段也很有限, 配镜之前所做的工作,一是准确测量瞳距,二是事先准备了数十片不同弧度的镜片,用镜片试戴的方法选出最合适本人的眼镜片。待选出合适的镜片之后, 眼镜铺子会按照采集的瞳距数据加工,最终制出一副合适佩戴者本人的眼镜。
石咏当初将这一爿眼镜生意构想出来的时候,十三阿哥、贾琏和薛蟠几人商议了一番,都觉得不会太赚钱。
这世上需要看书写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且不说不是人人都识字,识字的人中,其实也有不少只是平常能读个信,不是睁眼瞎而已。需求少,再者这光学玻璃的成本也不低,若是教人人都掏银子来配这好几两银子一副的“眼镜儿”……总之,包括石咏在内,人人都不大看好这桩生意。
但是这生意又不得不做,按照十三阿哥的意思:用这眼镜的生意来补养光学玻璃器件的研发,大家只要不赚不赔,这门生意就算是成功了。
十三阿哥名下的玻璃厂,如今已经单独成立出来一个研发处,石咏偶尔会点拨一下研发处的工匠,但是主要的研发工作,都还是要靠这些工匠们自己来做。
研发处如今的主要项目,一是单筒与双筒的“瞭望镜”,就是军中所用的那些,双筒的尽量做得轻便,单筒的则追求放大倍数越高越好;第二件就是显微镜,太医院那里见过了一两件样品,试用一阵之后,似乎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东西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向玻璃厂提要求。
按照十三阿哥的意思,“瞭望镜”乃是军需,眼下西北那边不太安稳,若是能早些大批量地产出轻便且可以及远的瞭望镜,西北将士们便能多一分安全,多一点胜算。第二件“显微镜”则是出于十三阿哥悲天悯人的念头,听石咏描述过这显微镜能对当世医学的发展大有进益之后,十三阿哥立即点了头,只说不吝投入,一定要将这一件物事好好地做出来。
所以,石咏的眼镜生意看似鸡肋,可是要支撑这两项有着重要意义的产品,便也不得不勉力开张,在城里吆喝起来。
只是石咏全未想到,雍亲王竟然提出,要石咏替他也配制一副眼镜。
石咏哪儿敢怠慢,当即带了一名在眼镜铺子当差当了一阵的眼镜工匠,一起进雍亲王府,给这位雍亲王配眼镜儿。
雍亲王公务繁忙,偶尔得了空,王府管事便叫石咏赶紧过去。石咏带着眼镜工匠,两人一起进了雍亲王的书房,行过礼之后,雍亲王只随意招呼:“赶紧的!之后本王还有些公务要与户部几个属官再议一议。”
石咏一点头,连忙吩咐一起过来的工匠先给雍亲王测瞳距:测瞳距的时候要近距离正视这位亲王殿下的双眼……他反正是不大敢的。虽说石咏也从来没做过什么对不住雍亲王的事儿,只是这一位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石咏在他面前随时想要三省其身,生怕自己哪一点做得不合适,就惹恼了这位冷面王爷。
工匠便抖抖索索地去给人王爷测了瞳距,石咏则将他那幅写满了“山”字的字纸贴在炕桌对面的墙上,然后取出一匣子七八十片不同曲度的镜片,以及一副可以随时替换镜片的“临时”眼镜儿,估摸着雍亲王的年纪和用眼程度,捡了一对镜片放在镜架上,请雍亲王戴上,再往墙上贴着的字纸那里看过去。
“石咏,你二叔的事儿,皇上已有喻示下来,你可已经知道了?”
一片片试眼镜儿的过程颇为枯燥,雍亲王便冷不丁问起这一句。
石咏点头,道:“已经知道了。”
前阵子年羹尧与富达礼联名上了折子,将石家旧事上奏康熙皇帝。皇帝批下来:“石宏武官复原职,尔等家事,自看着办!”
皇帝表示,对石家那点儿子家事,不感兴趣,让石家自己处置,别太出格就行。
富达礼当即转告了石咏。不过皇上不管,并不意味着麻烦就此解决,依照富达礼的意见,真正的大麻烦还在后头,等石宏武下次回京的时候,大约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嗯,你是长房长子,此事你要多担待些!”雍亲王淡淡地评价了一句。
石咏赶紧应下,他着实没想到冷面王竟会问起这个,更没想到这位年羹尧背后的主子,竟然出言支持他。
一时眼镜片试完,雍亲王终于挑出了两片最适合他的镜片。他看似不在意地问石咏一句:“石咏,本王选中的这两片镜片,是什么年纪的人当用的呀?”
看起来这位王爷以前也有佩戴西洋眼镜的经验,对流程非常熟悉。
他问得突然,石咏还真就没有丝毫的准备,随口回了一句:“您看看那镜片上的编号是几号?”
雍亲王一定神,看了一眼,只见一片上写着“三十二”,一片上写着“三十五”。
其实雍亲王本人今年刚好足三十九岁,马上就是不惑之年了,低头看见这镜片上标着的编号,立时一股喜意涌上心头,抬起头,精神奕奕地问石咏:“这镜片选好之后,到眼镜制成,须等上几日那?”
“三日!”石咏果断答复。现在的眼镜铺子的规矩就是这样,客人上门,选好镜片与框架,三日之内,由工匠将眼镜做出来直接送上门。
“好!”雍亲王赞上一句,“若是能早些得了就更好,到时命人直接送来户部!”竟是不再问其他了。
石咏赶紧应了是,然后带着另外那名工匠退下。他心里多少有些后怕:当时随口答了一句,可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两片镜片的编号是什么,万一那两片正好是五十几号、七十几号之类的,他可不触了雍亲王霉头?要知道,他这只匣子里,总共有八十几片镜片。
只不过他看雍亲王刚才稍露的那一点儿笑模样,忍不住心想:实在是没想到,这一位,竟然也有这样透着率真的一刻。
三日之后,眼镜铺子已经将雍亲王的“专用”眼镜制成,石咏还特地吩咐,命做了一副备用的,回头雍亲王可以在户部放一副,王府书房放一幅。
也不晓得是不是他们这样贴心的售后服务打动了雍亲王,总之这一位觉得这眼镜“甚好”,而且命人来铺子里打了招呼,说是隔天就请工匠和掌柜直接去户部,雍亲王出钱,给户部上下所有年纪在四十以上的官员书吏,人人配制一副眼镜。
石咏大致能猜到,雍亲王确实觉得这眼镜挺好用,加之体恤手下的官员,又顺带手照顾一下十三阿哥的生意,才有了这样的安排,实是一举两得的法子。
没想到,眼镜铺子的人去过户部之后,三阿哥诚亲王那边也听说了。他觉得老四这一招收买人心玩得不错,于是也依葫芦画瓢,给他礼部上下那些官员们,以及武英殿修书处的那些老学究们也配眼镜。
礼部向来是荣养的衙门,官员平均年龄比其他衙门要高出不少,武英殿修书处更是饱学宿儒修书编书的地方。这两边的生意一到,眼镜铺子的生意一下子就全排满了。石咏不得已,从玻璃厂生产玻璃杯玻璃酒具的工匠里调了两个人出来,一起帮忙做眼镜片儿,又另雇了几个巧手的工匠专门帮着做镜架。
就因为户部与礼部这两个衙门对石咏这间眼镜铺子开展了“集中采购”,眼镜铺一下子在京城里名声大噪,上门来问价的人络绎不绝。这眼镜的价格虽然比西洋舶来品便宜好些,但因为总体价格依旧不菲,上门问的人多,买的人还是略嫌少些。
这间“眼镜铺子”就开在前门“织金所”隔壁,待铺子的名气打出来之后,石咏命铺子开始出售“太阳镜”,又称“墨镜”,“有色眼镜”等等。
十六阿哥是个最闲不住,兼最好奇的。这天一下衙,十六阿哥便扯了石咏,两人一起出了正阳门,往织金所旁边的眼镜铺子过去。
当十六阿哥见到那些“太阳镜”的时候,忍不住啧啧称奇,伸手捡起一副,托在掌心仔细端详。只见这“太阳镜”的镜片本身就是有色的玻璃,而非后期涂染的,大多呈茶色,也有墨色、灰色、橙色等等。
除了各式各样的镜片之外,镜架的材质也非常精良,大多是白铜、紫铜、玳瑁、牛角之类,镜架上另有花样,如浮刻、镶嵌、鎏金鎏银、甚至烧上了珐琅彩等等。
十六阿哥望着这些镜架,非常鄙视地白了石咏一眼,说:“别又是唐英帮你出的主意吧!”
石咏在一旁,实诚地笑笑:“十六爷您真厉害,一看就看出来了。”
十六阿哥当即虚踢一脚:“一边去!”
石咏赶紧走,十六阿哥又把他叫回来,自己伸手挑了一副太阳镜,小心夹在鼻梁上,便道:“这黑咕隆咚地瞧不见什么呀!”
石咏连忙拉着十六阿哥,将他引至铺子门口,光亮些的地方。那里有一面整个人高的大穿衣镜。石咏笑道:“十六爷,您自己看!”
十六阿哥透过茶色的玻璃,盯着镜子中自己的这副尊容,也觉得有趣,左看右看之后,故意昂起下巴,背着手,在镜子面前转了一圈,赞道:“爷这副容貌,挺不错的么!”
说着,他一抬脚,径直跨出了眼镜铺子的门槛,一下子来到了前门大街上。
这一下,十六阿哥的回头率简直是百分之百。眼镜在京城里已经算不得什么稀罕物儿,可是这茶色镜片,白铜镜架的墨镜,十六阿哥戴着当街站定了,旁人却没见过。
再加上十六阿哥生得不错,肩阔腿长,面目俊秀,在铺子门口一站,登时感受到了不少路人的瞩目,就差聚众围观了。
一时他得意洋洋,故意冲着落日的方向张了张,点头道:“的确是不那么刺眼了。”这太阳镜么,就该是这么个遮蔽过强阳光的功用。
而石咏则将十六阿哥一拉,两人略略转身,一起往一旁站了站。十六阿哥等了片刻,偶然一仰头,才发现他此刻正站在“织金所”楼下。织金所二楼的窗户上都安着玻璃,此刻有不少女眷正透过那玻璃窗望着自己,好似还隐隐约约能听见有人在议论。偏生十六阿哥自己因为角度的问题,楼上的女眷,他一个都瞧不清楚。
十六阿哥顿时觉得自己吃了亏,转过身来拉石咏,笑骂道:“好你个小子,把爷拉到这儿,竟是把爷当了,当了……”
他一时没什么太好的词用来形容自己,石咏肚子里则暗自给他补足:“当成了顶级男模。”
十六阿哥将这副太阳镜一摘,再度露出俊秀的五官眉目,隐隐约约能听见楼上又是一阵惊呼赞叹,这令十六阿哥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当即转身,与石咏一起回到铺子里,随手取了柜台上放置的几件精致物事,一件件拿在手中仔细看过。
正在这时,一名略有些年纪的妇人在铺子门口张了张,开口道:“石大爷,方便吗?”
石咏将那妇人唤进来,只听对方开口就要二十件太阳镜,还指名要十六阿哥刚才戴过的那一款。
“刚才这位爷戴了,往楼下一站,上面的人都看见了,没有一个不夸好的。这不,都着急想买回去呢!”这妇人是织金所专门招呼女眷生意的女掌柜,声音柔婉动人,却是一张利口,专捡十六阿哥喜欢听的听。
十六阿哥当即笑骂道,“爷总算知道你这铺子为什么要开在织金所旁边了。茂行,你这样可是不厚道,不行,爷要抽成,你这里卖一件这太阳镜出去,爷就要抽五分的利。”
石咏满口答应,说:“但凡能卖得出去,十六爷要抽成抽多少都行。只是,十六爷,您……难道就只想到了要抽成吗?”
十六阿哥双眼转转,突然想起来:这太阳镜的镜架,明摆着都是他们内务府造办处的工艺啊!石咏的厂子能做,内务府造办处能做出来的,会比这更精美十倍。再者这“太阳镜”,乃是专为遮蔽猛烈阳光所用,若论哪里到处是无遮无拦的,需要太阳镜护目,那铁定就是蒙古了。
十六阿哥一下子反应过来,伸手在石咏肩膀上重重一拍,一下子觉得这小子肩膀终于练得厚实些了,反倒拍得自己手掌生疼。他登时笑道:“好你个石咏,得,爷承你的情,给爷出了这么个主意。”
他脑子很快,一下子已经又想出了无数种装饰这太阳镜的法子:这种东西,既有实际的用处,装饰的空间又很大,因此十六阿哥已经下定决心,要将这太阳镜装饰得精美无比,回头一起销向蒙古,赚那些蒙古王公的银子去。
当下十六阿哥便与石咏商议,石咏的意思,由十三阿哥的玻璃厂生产各色平板玻璃,然后按规格切割成圆形镜片,将这些镜片一起“批发”给内务府造办处,由造办处装饰之后,再想办法卖到蒙古去。
十六阿哥得了这么个好主意,喜不自胜,在心里算计今年这一桩上面又可以赚多少银钱。
如此过了大半个月,京城一带已经开春,天气逐渐和暖起来,石咏年轻体健,已经脱去了外面的大毛衣裳。倒是弘历弘昼两个小阿哥,都还穿着领口上镶毛的。
这日石咏先教弘历,然后将弘历放在一旁炕上,让他伏在炕桌上自行习字。另一头他还得顾着弘昼这个小祖宗。
石咏教到一半的时候偶一回头,忽然发现弘历半个身子都伏在炕桌上,一张小脸紧紧贴着书本在那儿看着。石咏吓了一跳,连忙问:“弘历阿哥?”
弘历扭过脸,眯着眼望着石咏:“石师父?”
石咏心想:这难道是……近视了?
他随即取了笔,在纸上写了好些个“山”字,由大至小,指向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寻了浆糊,粘在墙上,然后自己往后退了数步,将将把最小的一个字看得清楚,然后将弘历抱过来,问他能看清哪些字的指向。
弘历歪着头看了半天,只指出来最上面两行。石咏心想:糟糕,别真是近视了。他赶紧问:“四阿哥,你每天晚间习字么?看书么?要花上几个时辰,用什么照明呢?”
弘历不明白石咏为什么这么关心他晚间看书习字的习惯,当下只说:“额娘做针线,我就着她点的蜡烛看会儿书。”
石咏揉揉眉心,心想,没曾想这王府的庶福晋竟然也俭省至此,这样可不行啊!
他可不希望自己教出来一个近视,虽说这世上已经有眼镜儿了,可是……
“师父,”弘历在一旁蛮有把握地问,“听说师父开了家店,店里有种物件儿专门治这种看不清小字的毛病?”
石咏无语:对,他确实,刚刚在京城里张罗了一家眼镜店。因为十三阿哥的玻璃厂那里,已经将光学玻璃制出来了。
可也不能让这么丁点儿的小豆芽戴眼镜儿啊!再说了,弘历现在这状态,应当是假性近视,只要改变弘历的用眼习惯,能掰过来的。
想到这一点,石咏便开口教导弘历,教他用眼卫生:不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细小的字迹,看书时一定要坐姿端正,保持距离,看一会儿书就要休息一阵;并且教这小娃自己按摩一下相关的穴道,挤按睛明穴什么的。
弘历有些愁眉苦脸,问:“师父,‘近视’真这么麻烦么?我见好些饱学的宿儒都是脸看书时都是贴着书本看的。”
石咏摇头道:“你可不能跟他们比。”他说着比划,“即便是师父做出来的眼镜儿,现在也很沉,戴在鼻梁上戴久了就会压出来两个坑。”
他的玻璃厂现在是做出了光学玻璃,但是眼镜的镜架还是白铜或是黄铜做的,毕竟轻质材料如树脂之类还根本没影儿。再加上光学玻璃本身就有重量,所以眼镜很重,戴久了根本受不了。石咏也不希望弘历这么点儿大的孩子就早早地戴上两只“酒瓶底儿”。
他想了想,记起弘历除了教习满汉文字之外,也有习练骑射的功课,便又劝道:“你不是也挺喜欢跟着武师傅练练骑射什么的么?若是射箭时瞧不准远处的靶子,岂不是也无趣得紧?”
弘历一想也是,以后总不能每次在射箭瞄准靶子的时候,都把那“眼镜儿”给掏出来戴上。他终于晓得了这事儿的严重性,当即点了头答应石咏,一定照师父说的去做。
“回头师父再送你一盏灯,比你额娘点的油灯或是蜡烛都要亮不少,你若晚间实在想看书习字,就点那个。”石咏也不想过分打击弘历的学习积极性,便提出,将早先试制成功的煤油灯送弘历一盏。
这煤油灯在京里,还是极少数几户人家才有的稀罕货。一来是因为“煤油”的货源还不足,薛家已经去广东寻货源去了;二来则是因为十三阿哥心心念念惦记着这是军需,不想在供应军中之前先将这好东西泄露出去,所以如今这“煤油灯”还没有大规模量产,兀自处于不断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的研发工作之中。
石咏赠给弘历的这一盏灯,已经比他当初给十三阿哥演示的那一盏灯要精巧得多了:白铜底,玻璃灯罩,一只白铜的灯提手,可提可放。另有一只专门的尖嘴滴壶,用于给灯添加煤油。此外,这盏灯灯座上有一只旋钮可以调节亮度,石咏怕弘历之母钮钴禄氏过于俭省,便特为在旋钮上做了个标记,要弘历以后读书的时候,一定先将油灯调节到此等亮度。
弘历年纪尚小,但是王府长大的孩子,什么人对他是真的好,小孩子心里是门清,当即将石咏所交代的事一一记下,又叫随身侍奉的太监跟着石咏学会了怎么点灯熄灯,这才恭敬谢过了师父,接了这盏灯去。
弘昼见到四哥得了这样一件好礼,也闹着想从师父这里得一盏。
石咏冲他笑笑:“没问题,等五阿哥将‘永字八法’的每一笔每一划都练到家了,师父自然也送你一盏。”
弘昼一听,终于收束一二,乖乖去习字。
石咏心里偷笑:弘昼毕竟是小孩子,弱点在哪里,简直一望而知。
然而石咏舒心了没多久,却得了个消息,说是雍亲王点他去,想请他也给自己配上一副眼镜儿。
第181章
在石咏张罗出眼镜铺子之前, 这个时空已有眼镜,大多是西洋舶来品, 老花镜偏多, 近视镜也有些, 多是将玻璃或是水晶打磨抛光而成, 有单柄的,也有双柄的,选择不少, 但是都价值不菲, 大抵只有王公贵族或是高门富户才能用上。比如宫中仁宪皇太后,就有好几副, 不过只是偶尔用用。
更离奇的是这个时空尚且没有验光之类的手段, 所以老花镜都是按岁数来卖的,有四十岁的镜片一档、五十岁的一档、六十岁的一档等等, 至于到底合不合适, 只有戴过的人才知道。
石咏有时候想, 若是有个四十岁年纪的人,若是发现戴上五十岁那一档的镜片才能看清楚,那该有多心塞啊!
他张罗出来的眼镜铺子, 能够使用的配镜手段也很有限, 配镜之前所做的工作,一是准确测量瞳距,二是事先准备了数十片不同弧度的镜片,用镜片试戴的方法选出最合适本人的眼镜片。待选出合适的镜片之后, 眼镜铺子会按照采集的瞳距数据加工,最终制出一副合适佩戴者本人的眼镜。
石咏当初将这一爿眼镜生意构想出来的时候,十三阿哥、贾琏和薛蟠几人商议了一番,都觉得不会太赚钱。
这世上需要看书写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且不说不是人人都识字,识字的人中,其实也有不少只是平常能读个信,不是睁眼瞎而已。需求少,再者这光学玻璃的成本也不低,若是教人人都掏银子来配这好几两银子一副的“眼镜儿”……总之,包括石咏在内,人人都不大看好这桩生意。
但是这生意又不得不做,按照十三阿哥的意思:用这眼镜的生意来补养光学玻璃器件的研发,大家只要不赚不赔,这门生意就算是成功了。
十三阿哥名下的玻璃厂,如今已经单独成立出来一个研发处,石咏偶尔会点拨一下研发处的工匠,但是主要的研发工作,都还是要靠这些工匠们自己来做。
研发处如今的主要项目,一是单筒与双筒的“瞭望镜”,就是军中所用的那些,双筒的尽量做得轻便,单筒的则追求放大倍数越高越好;第二件就是显微镜,太医院那里见过了一两件样品,试用一阵之后,似乎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东西的重要性,已经开始向玻璃厂提要求。
按照十三阿哥的意思,“瞭望镜”乃是军需,眼下西北那边不太安稳,若是能早些大批量地产出轻便且可以及远的瞭望镜,西北将士们便能多一分安全,多一点胜算。第二件“显微镜”则是出于十三阿哥悲天悯人的念头,听石咏描述过这显微镜能对当世医学的发展大有进益之后,十三阿哥立即点了头,只说不吝投入,一定要将这一件物事好好地做出来。
所以,石咏的眼镜生意看似鸡肋,可是要支撑这两项有着重要意义的产品,便也不得不勉力开张,在城里吆喝起来。
只是石咏全未想到,雍亲王竟然提出,要石咏替他也配制一副眼镜。
石咏哪儿敢怠慢,当即带了一名在眼镜铺子当差当了一阵的眼镜工匠,一起进雍亲王府,给这位雍亲王配眼镜儿。
雍亲王公务繁忙,偶尔得了空,王府管事便叫石咏赶紧过去。石咏带着眼镜工匠,两人一起进了雍亲王的书房,行过礼之后,雍亲王只随意招呼:“赶紧的!之后本王还有些公务要与户部几个属官再议一议。”
石咏一点头,连忙吩咐一起过来的工匠先给雍亲王测瞳距:测瞳距的时候要近距离正视这位亲王殿下的双眼……他反正是不大敢的。虽说石咏也从来没做过什么对不住雍亲王的事儿,只是这一位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石咏在他面前随时想要三省其身,生怕自己哪一点做得不合适,就惹恼了这位冷面王爷。
工匠便抖抖索索地去给人王爷测了瞳距,石咏则将他那幅写满了“山”字的字纸贴在炕桌对面的墙上,然后取出一匣子七八十片不同曲度的镜片,以及一副可以随时替换镜片的“临时”眼镜儿,估摸着雍亲王的年纪和用眼程度,捡了一对镜片放在镜架上,请雍亲王戴上,再往墙上贴着的字纸那里看过去。
“石咏,你二叔的事儿,皇上已有喻示下来,你可已经知道了?”
一片片试眼镜儿的过程颇为枯燥,雍亲王便冷不丁问起这一句。
石咏点头,道:“已经知道了。”
前阵子年羹尧与富达礼联名上了折子,将石家旧事上奏康熙皇帝。皇帝批下来:“石宏武官复原职,尔等家事,自看着办!”
皇帝表示,对石家那点儿子家事,不感兴趣,让石家自己处置,别太出格就行。
富达礼当即转告了石咏。不过皇上不管,并不意味着麻烦就此解决,依照富达礼的意见,真正的大麻烦还在后头,等石宏武下次回京的时候,大约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嗯,你是长房长子,此事你要多担待些!”雍亲王淡淡地评价了一句。
石咏赶紧应下,他着实没想到冷面王竟会问起这个,更没想到这位年羹尧背后的主子,竟然出言支持他。
一时眼镜片试完,雍亲王终于挑出了两片最适合他的镜片。他看似不在意地问石咏一句:“石咏,本王选中的这两片镜片,是什么年纪的人当用的呀?”
看起来这位王爷以前也有佩戴西洋眼镜的经验,对流程非常熟悉。
他问得突然,石咏还真就没有丝毫的准备,随口回了一句:“您看看那镜片上的编号是几号?”
雍亲王一定神,看了一眼,只见一片上写着“三十二”,一片上写着“三十五”。
其实雍亲王本人今年刚好足三十九岁,马上就是不惑之年了,低头看见这镜片上标着的编号,立时一股喜意涌上心头,抬起头,精神奕奕地问石咏:“这镜片选好之后,到眼镜制成,须等上几日那?”
“三日!”石咏果断答复。现在的眼镜铺子的规矩就是这样,客人上门,选好镜片与框架,三日之内,由工匠将眼镜做出来直接送上门。
“好!”雍亲王赞上一句,“若是能早些得了就更好,到时命人直接送来户部!”竟是不再问其他了。
石咏赶紧应了是,然后带着另外那名工匠退下。他心里多少有些后怕:当时随口答了一句,可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两片镜片的编号是什么,万一那两片正好是五十几号、七十几号之类的,他可不触了雍亲王霉头?要知道,他这只匣子里,总共有八十几片镜片。
只不过他看雍亲王刚才稍露的那一点儿笑模样,忍不住心想:实在是没想到,这一位,竟然也有这样透着率真的一刻。
三日之后,眼镜铺子已经将雍亲王的“专用”眼镜制成,石咏还特地吩咐,命做了一副备用的,回头雍亲王可以在户部放一副,王府书房放一幅。
也不晓得是不是他们这样贴心的售后服务打动了雍亲王,总之这一位觉得这眼镜“甚好”,而且命人来铺子里打了招呼,说是隔天就请工匠和掌柜直接去户部,雍亲王出钱,给户部上下所有年纪在四十以上的官员书吏,人人配制一副眼镜。
石咏大致能猜到,雍亲王确实觉得这眼镜挺好用,加之体恤手下的官员,又顺带手照顾一下十三阿哥的生意,才有了这样的安排,实是一举两得的法子。
没想到,眼镜铺子的人去过户部之后,三阿哥诚亲王那边也听说了。他觉得老四这一招收买人心玩得不错,于是也依葫芦画瓢,给他礼部上下那些官员们,以及武英殿修书处的那些老学究们也配眼镜。
礼部向来是荣养的衙门,官员平均年龄比其他衙门要高出不少,武英殿修书处更是饱学宿儒修书编书的地方。这两边的生意一到,眼镜铺子的生意一下子就全排满了。石咏不得已,从玻璃厂生产玻璃杯玻璃酒具的工匠里调了两个人出来,一起帮忙做眼镜片儿,又另雇了几个巧手的工匠专门帮着做镜架。
就因为户部与礼部这两个衙门对石咏这间眼镜铺子开展了“集中采购”,眼镜铺一下子在京城里名声大噪,上门来问价的人络绎不绝。这眼镜的价格虽然比西洋舶来品便宜好些,但因为总体价格依旧不菲,上门问的人多,买的人还是略嫌少些。
这间“眼镜铺子”就开在前门“织金所”隔壁,待铺子的名气打出来之后,石咏命铺子开始出售“太阳镜”,又称“墨镜”,“有色眼镜”等等。
十六阿哥是个最闲不住,兼最好奇的。这天一下衙,十六阿哥便扯了石咏,两人一起出了正阳门,往织金所旁边的眼镜铺子过去。
当十六阿哥见到那些“太阳镜”的时候,忍不住啧啧称奇,伸手捡起一副,托在掌心仔细端详。只见这“太阳镜”的镜片本身就是有色的玻璃,而非后期涂染的,大多呈茶色,也有墨色、灰色、橙色等等。
除了各式各样的镜片之外,镜架的材质也非常精良,大多是白铜、紫铜、玳瑁、牛角之类,镜架上另有花样,如浮刻、镶嵌、鎏金鎏银、甚至烧上了珐琅彩等等。
十六阿哥望着这些镜架,非常鄙视地白了石咏一眼,说:“别又是唐英帮你出的主意吧!”
石咏在一旁,实诚地笑笑:“十六爷您真厉害,一看就看出来了。”
十六阿哥当即虚踢一脚:“一边去!”
石咏赶紧走,十六阿哥又把他叫回来,自己伸手挑了一副太阳镜,小心夹在鼻梁上,便道:“这黑咕隆咚地瞧不见什么呀!”
石咏连忙拉着十六阿哥,将他引至铺子门口,光亮些的地方。那里有一面整个人高的大穿衣镜。石咏笑道:“十六爷,您自己看!”
十六阿哥透过茶色的玻璃,盯着镜子中自己的这副尊容,也觉得有趣,左看右看之后,故意昂起下巴,背着手,在镜子面前转了一圈,赞道:“爷这副容貌,挺不错的么!”
说着,他一抬脚,径直跨出了眼镜铺子的门槛,一下子来到了前门大街上。
这一下,十六阿哥的回头率简直是百分之百。眼镜在京城里已经算不得什么稀罕物儿,可是这茶色镜片,白铜镜架的墨镜,十六阿哥戴着当街站定了,旁人却没见过。
再加上十六阿哥生得不错,肩阔腿长,面目俊秀,在铺子门口一站,登时感受到了不少路人的瞩目,就差聚众围观了。
一时他得意洋洋,故意冲着落日的方向张了张,点头道:“的确是不那么刺眼了。”这太阳镜么,就该是这么个遮蔽过强阳光的功用。
而石咏则将十六阿哥一拉,两人略略转身,一起往一旁站了站。十六阿哥等了片刻,偶然一仰头,才发现他此刻正站在“织金所”楼下。织金所二楼的窗户上都安着玻璃,此刻有不少女眷正透过那玻璃窗望着自己,好似还隐隐约约能听见有人在议论。偏生十六阿哥自己因为角度的问题,楼上的女眷,他一个都瞧不清楚。
十六阿哥顿时觉得自己吃了亏,转过身来拉石咏,笑骂道:“好你个小子,把爷拉到这儿,竟是把爷当了,当了……”
他一时没什么太好的词用来形容自己,石咏肚子里则暗自给他补足:“当成了顶级男模。”
十六阿哥将这副太阳镜一摘,再度露出俊秀的五官眉目,隐隐约约能听见楼上又是一阵惊呼赞叹,这令十六阿哥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当即转身,与石咏一起回到铺子里,随手取了柜台上放置的几件精致物事,一件件拿在手中仔细看过。
正在这时,一名略有些年纪的妇人在铺子门口张了张,开口道:“石大爷,方便吗?”
石咏将那妇人唤进来,只听对方开口就要二十件太阳镜,还指名要十六阿哥刚才戴过的那一款。
“刚才这位爷戴了,往楼下一站,上面的人都看见了,没有一个不夸好的。这不,都着急想买回去呢!”这妇人是织金所专门招呼女眷生意的女掌柜,声音柔婉动人,却是一张利口,专捡十六阿哥喜欢听的听。
十六阿哥当即笑骂道,“爷总算知道你这铺子为什么要开在织金所旁边了。茂行,你这样可是不厚道,不行,爷要抽成,你这里卖一件这太阳镜出去,爷就要抽五分的利。”
石咏满口答应,说:“但凡能卖得出去,十六爷要抽成抽多少都行。只是,十六爷,您……难道就只想到了要抽成吗?”
十六阿哥双眼转转,突然想起来:这太阳镜的镜架,明摆着都是他们内务府造办处的工艺啊!石咏的厂子能做,内务府造办处能做出来的,会比这更精美十倍。再者这“太阳镜”,乃是专为遮蔽猛烈阳光所用,若论哪里到处是无遮无拦的,需要太阳镜护目,那铁定就是蒙古了。
十六阿哥一下子反应过来,伸手在石咏肩膀上重重一拍,一下子觉得这小子肩膀终于练得厚实些了,反倒拍得自己手掌生疼。他登时笑道:“好你个石咏,得,爷承你的情,给爷出了这么个主意。”
他脑子很快,一下子已经又想出了无数种装饰这太阳镜的法子:这种东西,既有实际的用处,装饰的空间又很大,因此十六阿哥已经下定决心,要将这太阳镜装饰得精美无比,回头一起销向蒙古,赚那些蒙古王公的银子去。
当下十六阿哥便与石咏商议,石咏的意思,由十三阿哥的玻璃厂生产各色平板玻璃,然后按规格切割成圆形镜片,将这些镜片一起“批发”给内务府造办处,由造办处装饰之后,再想办法卖到蒙古去。
十六阿哥得了这么个好主意,喜不自胜,在心里算计今年这一桩上面又可以赚多少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