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她取来的食材里,有两只新鲜的三黄鸡、上等的好火腿、现采的新鲜蘑菇。执事望着阿俏,为难地说:“姑娘,您要的最后一样,太贵气了,我们这里实在没有。”
    阿俏冲他友好地笑笑,说:“没关系,没有就没有,我自己来想办法。”说毕她瞟了一眼姜曼容,转身就走了。
    姜曼容则吃惊地望着阿俏的背影,再一次生出个念头:这个姑娘,莫不是个傻的?
    她想,这种关键的比试,别说什么菜拿手了,再怎么,也得做素菜啊!否则,明天静观大师该怎么品尝?人家可是个出家人啊!饮馔之道,甭提什么美食美器色相,味道好,那是头一等的。如果静观大师连尝都不尝,就判阿俏赢,那岂不是又给她机会,让她以“不公”为由翻盘么?
    眼看着阿俏竟然打算弄一道大荤的菜式,姜曼容吃惊不已:她自己是打定了主意,要做一道素菜出来的,既要是全素的菜式,又要味道好……嗯,最好还要色味形俱佳,还要有寓意,能代表自己……
    姜曼容就跟执事说了,她要的主食材是豆腐。执事听了,“哦哦”两声,就去帮姜曼容准备去了。
    而阿俏却将领来的食材全部锁在了自己的寝室里,熬过了一晚上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再也不容有失了。
    她从自己随身带的行李里,翻啊翻,翻出了一个小纸包,里面包着二两上等血燕。那是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放在行李里带来的好材料,就是生怕这样品相的燕窝难得,又怕突然会用上,所以宁淑给她包了点儿,塞在她的竹箱子里。
    “最能代表自己的菜式,”阿俏望着手中的血燕,默默地出神。
    早先姜曼容惊讶的神色她都看在眼里,她也知道姜曼容在惊讶什么,然而她却知道一个姜曼容不知道的秘密:静观大师,在非初一十五,重大节庆的时候,是会吃“肉边菜”的。她装束行事与寻常女尼完全一样,佛学修为也精湛高深,唯有这一点习惯不同,可能是真正有佛性的人才能将世间一切世俗规矩看破吧。
    《六祖坛经》里曾记着,六祖慧能,当初也曾吃过“肉边菜”,就是指和荤菜炖煮在一起的素菜。静观大师也保有这个习惯,如果完全茹素,静观又怎么能作为“云林菜”的传人,将这一菜系传承下去呢?
    所以阿俏相信,无论她明天做什么,静观大师都会品尝,这不是个问题。
    关键在于,什么菜式,能够透过这菜式,看到她自己这才是静观大师最后那几句言语里强调的内容。
    她将小小的一盘血燕托在手心里,看了又看。弟弟浩宇临别时赠给她的话又在阿俏耳边响起:“你就是你,别紧张。”
    阿俏失笑,心想她当初赠给这小屁孩的话又被原封不动地转赠了回来,可到底能给她提点,让她清醒。
    什么样的,才是真的自己?
    阿俏想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了底。她低头望望手里托着的一小片血燕,心想:她要用的材料,比起姜曼容的,贵重了不知多少倍可难道就因为这材料金贵,她就不用了么?
    第60章
    第二天天还未亮,阿俏就已经起身,先是去惠泉打了满满一桶山泉水,拎回宅院的大厨房,将泉水煮开,泡发血燕。待燕窝泡开,则用银针一点点地挑去黑丝和其他杂质。
    与此同时,阿俏还借了好几个灶眼,一起准备嫩鸡汤、火腿汤和蘑菇汁。
    上午时分姜曼容进来,见阿俏正忙着,忍不住开口揶揄,笑着道:“阮三小姐,原来你这回张罗的,就还是在阮家做的那一套啊!”
    阿俏无所谓地应了一句是。姜曼容再一次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撇了撇嘴,到底还是一扭头走开了。
    阿俏不去理会姜曼容,待到鸡汤、火腿汤、蘑菇汁全部熬好,便将三样混在一起,放了清理干净的血燕进去,用文火慢慢地滚,待到燕窝白色的部分完全变成玉色,就将血燕捞出来盛在盏内,再将剩下的高汤熬成茶色的清汤,待最后呈上之前,浇在血燕上。除了血燕与清汤,盏内没有任何粗物俗物,可以算是至清至贵,不挟带半分杂质的一道菜式。
    姜曼容做的,则是一道豆腐菜。
    她也事先熬了浓浓的素高汤,再将嫩豆腐片得粉碎,加入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和鞭笋屑,一起炒滚起锅,盛在一个海碗里,上面稍许撒些烤紫菜和芝麻做点缀。
    姜曼容做好之后,自己尝了尝,总觉得缺了点鲜味,仔细一想,这才恍然她以前在酒楼做这道豆腐菜的时候,一向用的是浓鸡汁打底,今天突然换成了素高汤,总觉得有那么点儿不对味。
    可是再一想,她总归要照顾到静观师太是位出家人,不用鸡汁就不用鸡汁吧!
    最后为了让这道豆腐好看,姜曼容特意去寻了一个小葫芦瓢,搁在海碗旁边,作为品尝这道豆腐的盛器。海碗之外,她还特意准备了一副黑色漆器的碗勺,专门供静观师太使用。姜曼容自己已经试过,黑色的碗勺,用来盛舀白嫩的豆腐,格外显眼好看。
    到了傍晚,太阳往西天沉落下去,静观师太依约来到了山下的宅院里。附近的乡邻百姓听说静观师太今日就会选出一名唯一的弟子,纷纷过来围观。
    阿俏与姜曼容,各自托着准备好的菜式,来到了静观师太面前。
    静观师太与往常一样,先是双手合什,向阿俏与姜曼容两人行礼,再次感谢她们二人尽心地准备了这两道菜式。接着,静观便说:“你们两人请上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擅长这道菜,品尝这菜式的人,又该如何看待你们。姜姑娘、阿俏,你们两人,谁先来?”
    姜曼容事先准备了一番说辞,心想,若是教阿俏抢了先,回头她再说,教人觉得没新意,该有多不好。于是姜曼容就抢着说:“我来吧!”
    说着,她就将手中的托盘端上了桌。姜曼容手脚麻利,马上用那葫芦瓢从海碗里舀了一瓢豆腐,倒在黑色的漆碗中,双手托着,递给静观师太,柔声说:“大师请慢用。”
    接着她清了清嗓子,开口陈述:“大师想必已经得知,我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出身,又自幼就失去了母亲,一向随父亲漂泊在外。这豆腐本是贱物,小时候最常吃的就是它,反反复复,做得多了,才发觉,原来这豆腐做好了,也能做出非同一般的味道。”
    她提及身世,声音显得哀婉可怜,听得周围围观的人一片唏嘘。再说到后来,姜曼容的声音却渐渐转强,教人听了,凭空生出一股子钦佩之心,钦佩这个看上去柔弱的少女,竟能挺过许多世间的苦楚,不断锤炼自己的手艺,一步步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
    “大师,这道菜,我只是想让品尝的人知道,虽然我的出身不好,见识不广,所学也不多,可是我肯吃苦,肯学,我也像这种食材一样,能够做出各种各样不同味道的菜肴。”
    姜曼容说完,旁人便有鼓掌叫好的,犹以上回那位李善人为最,估计还对那道红焖牛腩的味道念念不忘呢!
    静观大师听见,赞同地点了点头,说:“这就好,我听见你这么说,很是欣慰。”
    她说着低头,送了一勺豆腐入口,细细地品味这豆腐的味道。过了片刻,静观大师睁开眼,问姜曼容:“这就是你,最擅长的菜?你平常做豆腐……哪怕是最席面,也是这么做的?”
    姜曼容总不能答不是,她刚才将话说得满满的,这时候没法儿否认,有点儿尴尬地点了点头,说:“是……素菜里头,就是这么做的。”
    静观盯着她看了片刻,说:“可我没让你们做素菜啊!”
    说着静观师太转过脸望着阿俏,问:“阿俏,你做的也是素菜么?”
    阿俏摇摇头,老实地说:“不是,大师让我们做最拿手的,我就按平时拿手的,做了一道出来,里面用了鸡汁与火腿汁,主料也……不能算是素的吧!”
    静观点了点头,望着阿俏手中,眼中流露出不少期许,“来吧,孩子!”
    阿俏就将她手中的托盘捧了上去,托盘里,只有一只小盅,旁边放着一只银匙。阿俏将托盘放在桌面上,自己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只小盅,递到静观手里。旁人只隐约见到那只小盅里有金红色物事,而阿俏如此小心地捧着,就真的如捧着一颗心上来似的。
    “静观大师,我做的这道,是清炖上品血燕。”阿俏见到静观低下头仔细观察盅里血燕的状态,继续说,“人都说这血燕是燕子的心血所化,我只想说,我呈上的每一样菜,都是我的心血。我会认真对待每一样食材,每一道菜式;更会像是奉献出我毕生心血一样,去敲打琢磨烹饪上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只有千锤百炼之后,做出来的菜式,才是值得流传下去的菜式。”
    “大师,您面前这道炖血燕,盅里除了燕窝与原汁高汤,没有加任何其他辅料,纯是本真。这也是我的态度,做人就该清清爽爽、坦坦荡荡。静观大师,这是我依照毕生所学,做出来的一道清炖血燕,也是阮家最经典的一道菜式。”
    她话刚说完,就有人惊讶地问:“阮家?省城的那个‘翰林菜’阮家吗?”此间也有人听说过“阮家”的名号。
    阿俏无声地点了点头,双眼依旧诚恳地望着静观。
    只见静观点点头,伸手取了那柄银匙入盅,先舀了一点汤汁,送入口中。
    一旁看着的姜曼容彻底被震住了,静观的举动颠覆了她对僧尼的看法:怎么能……静观怎么能不忌口?
    尝过盅里的浓汤之后,静观点了点头,说:“我心中已经有了弟子的人选。”
    姜曼容登时有了些不好的预感,可是她心里却在强词夺理,想,她为食用的人考虑,豆腐里没用荤腥,这难道还错了?
    “姜姑娘,”静观转向姜曼容,冲她温和地笑笑,点点头,说:“有人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而我却觉得,‘菜亦如其人’。有没有人说过,说你做出来的菜式里,其实能品尝出一种‘迎合’之气?”
    姜曼容身躯轻轻一颤,阿俏转头看了她一眼,两人同时想起当日在醉仙居,阮老爷子曾经说过,姜曼容做的菜式里,“多少有些媚俗逢迎之态”。
    “迎合他人的口味,并不是不好。只是,你若真要迎合,为何又不干脆事先问个清楚?姜姑娘,你恐怕是不知道我是能吃‘肉边菜’的吧!”
    姜曼容的脸登时变得刷白,她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静观师太竟然能品尝带些荤腥的菜式,早知如此,她那道豆腐该能做出多么鲜美的滋味啊。
    “静观大师,静观大师,您听我说,”姜曼容心头一颤,双膝一软,又要往下跪,她焦急得很,“求您听我说,您这里是我唯一的机会,我如今父母都不在了……”
    面对略有些气急败坏的姜曼容,静观始终平静,她深深望着对方的双眼,带着些悲悯,对姜曼容说:“姜姑娘,我真的不是说你不好,你的手艺已经非常出众了,只是不大适合做我云林菜的传人。”
    她说着,抬头转向围观的众人,说:“以姜姑娘的手艺,无论到何处,想要安身立命,都不是一件难事,除非姑娘想要以此为凭,求取富贵与名利。”
    听见静观说得这么直白,阿俏就明白过来,这位大师,早已将姜曼容整个人看透了。静观为人天真烂漫,单纯直爽,却并不是那等辨不清世情人心的人。姜曼容一定要将世人都当傻子,以为只有自己一个够聪明,那就实在是打错了算盘。
    “更何况,随我在西林馆学艺,很是要过一段清苦的日子,像姜姑娘这样不甘清贫困苦的人,恐怕不大适合在西林馆陪着我这个老婆子。”
    说到这里,旁人也一起劝姜曼容,“姜姑娘,静观大师从来不会说假话的,她说留在这里要过苦日子就是要过苦日子的,再说,大师已经将话说得这么明白了,你若还要强留,岂不是令大师也下不来台?”
    “是啊,姜姑娘,你若是真的困难,或是想找个落脚的地方,这个好办,我们这里乐善好施的居士与善人这么多,谁都愿意帮你一把的啊!”
    姜曼容对这些仿佛充耳不闻,而是径自转过脸望着阿俏,“我就不信了,你这个阮家高门大户里走出来的三小姐,难道就能过得惯这里的苦日子?”
    阿俏淡淡地说:“这个,就真的不劳你费心了。”说毕她转脸向静观师太看看,见对方也正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阿俏想了想,低头向静观拜了下去,口中说:“阿俏在来之前,就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阿俏不怕吃苦。”
    “能有这种缘分,阿俏真的很开心……师父!”
    她终于如愿以偿,圆了上辈子那个始终没能达成的心愿,能够开口叫静观一声“师父”。
    转眼天气转冷,原本游人如织的太湖鼋头渚一带,渐渐地也冷清下来。
    这天略有些阴沉,乌云压着有些像要下雪的样子,湖面上原本罕有游船,却有一只摇橹的乌篷小舟,缓缓地往惠山这里摇了过来。乌篷船上一名船娘正在摇着桨,一名披着蓑衣的渔翁低头蹲在船尾,还有一名客商正立在船头,背着手,望着着冬令时节,太湖上的风景。
    “傅五爷,这里!”
    突然岸上响起了招呼声,有人正在码头处冲乌篷船这里用力挥手招呼。船上的客商见了,马上予以回应,大声招呼:“士安”
    岸上的人,正是沈谦沈士安。他守候在太湖这一出游船码头,已经有一阵了。
    船头上立着的客商,不是别个,正是上回在“飞花”身上赢了八万块的傅五爷。这次他依约过来见沈谦,当下吩咐船娘,赶紧调转船头,往岸边那处游船码头过去。
    “五爷,您好!”
    沈谦在码头上接到了傅五爷,极为热烈地与对方握手。
    “士安啊,我这回,总算是老脸没有丢尽,幸不辱命,幸不辱命啊!”傅五爷十分欣喜地上前,伸出双手与沈谦的互握。
    沈谦则笑望着傅五,动情地说:“五爷,您这回可是为国为民,做了一件紧要的大事。士安对您,钦佩无已。话不多说了,五爷赶路要紧,您回到上海,一定请多加小心,千万保重!”
    沈谦与傅五,看上去就像是在游船码头上偶遇,然后寒暄片刻。
    可就在这时,沈谦背后一名披着蓑衣的人,飞快地上了乌篷船坐在船中打眼的位置上。而原本那名渔翁模样的,则飞快地脱下了身上的蓑衣,一跃而下,来到沈谦身边。沈谦立即带着他往太湖岸上走,两人走到隐蔽的地方,沈谦才放慢了脚步,伸出手,激动地说:“邓教授,欢迎回来!”
    第61章
    沈谦守在太湖鼋头渚的游船码头,接到了从上海赶来的傅五爷。
    两人看似在岸边热情地寒暄打招呼,船上一名渔翁却与岸上一人无声无息地交换了位置,原本在岸上的人,上了傅五爷的小船,披上蓑衣,立即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渔翁,而原本乌篷船上的渔翁,脱掉蓑衣,来到沈谦身边,微微躬身垂下脸,不让人轻易看清面目。
    很快沈谦与傅五爷作别,小小的乌篷船重新驶回烟波浩渺的太湖中去。沈谦这才带着他身后那人一起离开游船码头。待两人走到僻静地方,沈谦这才转过头来,望着对方,激动地伸出手,与对方四手互握。
    “邓教授,欢迎回来!”沈谦开口。
    他身边这人,是留洋归来的空气动力学教授邓启明,致力于研究航空器性能的提高。他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是世界领先的。邓教授一直想要回国,以一身所学报效国家,然而出于种种原因,邓教授的船一到上海,他就被人扣留在了法租界,在那里滞留了长达一年。
    邓教授的朋友四方奔走,想要帮他从租界里逃出来,每每碰壁。正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指点他们找到了沈谦。由沈谦出面奔走,后来又与傅五爷打了招呼,傅五爷则凭着与法租界巡捕房的关系,筹划了半年之久,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邓教授给“偷”了出来,带他迅速离开上海,按照事先约好的,在太湖鼋头渚这里会合。
    一会儿傅五爷回去,对外只说是在太湖游了一回湖。他上船的时候,船上三个人,回头下船的时候,船上也是三个人。但这其中过程却是偷梁换柱,把邓教授给换到了安全的地方。
    “能回到故土,真是太好了!”邓启明的故乡就在这左近,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无限感慨从心中生出。
    “邓教授,我已经事先联络了这左近的飞行学校。这座飞行学校名义上是在培训民用飞机的飞行员,事实上他们正在研究设计完全由我国自行制造的军用飞机。那里大多是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优秀青年,有志于科技强国,愿献身航空事业,有您前来指点,那时再好不过的了!”沈谦低声为邓启明介绍,“而且您住在学校里,你的安全也会有专人保护。”
    听说祖国新一代莘莘学子成长起来,邓启明无比激动,握住沈谦的手不肯放,连声说:“好,好!”
    他忍不住伸出手,用手背去擦拭眼泪,小声说:“太好了,有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就像是见到了明天的太阳一般。”
    沈谦却很警醒,四下里看看,连忙便挽着邓启明,说:“教授,我先带你去惠山禅寺,在那里会有人带你去学校。”
    说毕他辨清了路径,赶紧出发,一面走,一面小声说:“令家人在上海的安全,也会得到妥善保护,等风声一过,就会设法送他们来这里,请您一定放心。”
    邓教授闻言微笑,说:“我在上海的时候,总听人说起你,都不提名字,只‘小爷叔’‘小爷叔’地称呼。那时心里还在纳闷,不晓得你是何等样的人。今日一见,才觉得传言不需,‘小爷叔’如此年轻,却事事周到缜密,更兼仗义有为,依我看,你这为人处世的气度,一见便叫人心折啊!”

章节目录


重生民国俏厨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重生民国俏厨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