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家正房花厅里,杨洵摇头感叹,“……不过是个虚名罢了,我去县衙自荐,一来是为了还房大人的人情,二来也是为治病救人,上头嘉奖谁,与我又什么干系?”
林长桐一脸景仰的看着杨洵,“杨老大夫高风亮节,不将这俗世的名声放在心里,让人钦佩!”说着却是眉头一皱,“只是这太医院实属难得,单说里头的奇珍药材,不去走一趟瞧瞧着实可惜了。”
杨洵哈哈大笑,“我家祖就是那太医院的掌院,我自小儿常跟他去那儿厮混,倒比自家书房还熟悉,有什么好可惜的……”
林长桐惊讶的差点跳起来,“你、你是杨掌院的后人……我听我姑祖母说起过您……”
杨洵脸上的笑意渐渐缓下来,他长嘘了一口气,看向棱花门外。
秋风乍起,满院的落花残叶打着卷儿,空气中传来凉爽,让人精神一振,杨洵从圈椅上站起来,“起风了,我该走了。”
这是怎么了,刚刚还说的好好儿的,林长桐愣在那里,他急急的道,“杨老大夫,可否跟我回金陵?我想、想拜您为师!”说着竟是扑通,跪在了杨洵的面前。
“莫说傻话,你父亲还盼着你承其家业……”杨洵说着脚已经跨出了棱花门外。
林长桐却是跪着几步跟了过去,一把扯住杨洵的衣襟,“哪里还有什么家业,这一回父亲把所有的粮食都用来救灾了,为了出牢狱,王承恩那里也花了大把银子,如今家中只剩下娘亲的几个铺子不曾抵押,父亲终于允了我去考科举,可我已经几年不曾读书了……姑祖母也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是真心想拜您为师的!”
这是第二次提起那人了,杨洵一时动容,不由犹豫起来,他一脚在门外一脚在门内,低了头,略有些不自在的道“你姑祖母,怎么说的?”。
提起往事,林长桐脸上挂了几分笑意。
那时妹妹房巽还不曾出生,他也还是个淘气的孩子,房家和林家隔了只一条街,他是家中唯一的孙辈,祖父过世后,他一犯了错误就会跑到姑祖母那里。
有一回,他犯错后,借了向姑父房延敬请教学业的由头溜了去,父亲回家后转眼便寻了去。
姑父让他写时文,姑祖母亲自送了羹汤过来,他瞧着自己写的认真,便在窗外住了脚,将父亲拦住了。等姑父出去,就听姑祖母对着父亲道,“……我知道你想让他承制家业,可也得他愿意才成!”
父亲却是跺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他若真心想走仕途,我难道会拦着他?可你瞧瞧他都读的是些什么书?前几日在那看什么《千金方》昨儿又在看《十二经脉络》,他这是正经想读书吗?”
姑祖母笑了一番,这才道,,“虽是医书,却也不是那些不正经的杂书,看看也无妨,总不能时时盯着四书五经……何况,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做个郎中治病救人,得人景仰,倒也不枉来世上一遭……”
棱花门外的风停了,落花残叶一团一团的簇在一起,像一朵朵盛开的大花,只是已然凋零。
————
房家正房的暖阁,王之焕一抬脚跨出了棱花门,“就算你是贾右府的子孙,我也不会投靠辽王……与普智同出一门已经让我觉得耻辱,要同伺一主,贫道还没有这么大气!”
赵明端心中一紧,原来当日死的那个和尚竟是王之焕的同门。
“我在辽王身边也有些年数,倒不曾听说过什么叫普智的和尚!”赵明端一边说一边轻轻攥了下拳头,却又松开。
房巽一抬眼,心中一冷,这个赵明端满口的谎言。
王之焕收住了脚,冷冷一笑,他同样不信,“不曾听说?那你怎么知道普智是个和尚?”
“听这名字,自然是个和尚,难道他不是个和尚?那这个名字倒还奇怪的紧了!”赵明端不紧不慢的道。
王之焕觉得自己被绕了进去,可赵明端说的也没有错,他只得将脚从棱花门外收进来,点着头捋了捋胡子,“你说的也算有道理,只是我还没有想好,这样吧,我就先在这房家住一阵子,若我要投靠辽王,你再来接我走,这房家别的不说,伙食倒是不错!”
这回房巽也想跳一起来了,她眼看着就要去京城,王之焕要住在这儿算怎么回事情!
赵明端微微一笑,“在下等着道长的好消息。”
在厨下的白露一听到王之焕的闯进了正房,就急急的赶了来,正巧看到王之焕抬脚出门,连忙上前道,“道长,老爷不在,我家大小姐不过是个姑娘,还请道长莫要为难!我已吩咐了厨下,过会子让表少爷陪您用饭,怎地道长这就要走?”
一说用饭,王之焕却是将旁的忘了个干净,“不走不走,我还要住下呢!用饭?可有炸小黄鱼?”
“自是有的,还有富贵楼的狮子头和上好的女儿红,道长一脸风尘,不如跟我去偏厅净面?”几句话将王之焕哄出了门,白露转而惊讶的问房巽,“如今老爷太太都不在,这王先生又不在县衙,到房家住可算怎么回事?”可大小姐只有五岁,她话一出口又自说自划的道,“我还是去问问谷雨姐姐吧!”着急忙慌的出了门。
房巽一直不曾开口,她仔细的回想着贾右府,却只知道他配享太庙,却不曾有后人。而叫普智的和尚这天下间多了去,她更是不知道。
赵明端说起王之焕来,劝房巽不要担心,“王道长要住在房家,这是不放心你,等你去了京城,他自然会跟我走。他这种人,看着放荡不羁,却是极其重情重义……”
此时的王之焕正在偏厅,他不拘的盘坐在透着凉意的木制地板上,拿着三枚铜钱,抬手起卦。
半晌,王之焕对着眼前的铜钱,脸色灰败,眼里全是失望,他又将三枚铜钱抓起,重新起卦。
铜钱在手掌中晃动,王之焕心中默念,足足摇了一柱香的功夫,方将铜钱洒下。
屋里伺候的小丫鬟站在一旁,好奇的看着王之焕起卦,断卦,而后瘫倒在地上。
“三十年前,是闰五月!”王之焕的声音里透着浓浓的失望,“闰五月……是我太过急燥,这一卦实是险,这几年恐怕都要蛰伏了……”
待到见到了林长桐,他便上前道,“你就是那个林家的表少爷?你可是要带着你妹妹回林家?我也同你一道去,我?我是房大人给你妹妹请的西席……”
林长桐退后一步,不可质信的看着眼前一身半旧道袍,却穿着衙门常见的长靴的道士,实在想不出姑父怎么给房巽请了这样一个西席。
林长桐一脸景仰的看着杨洵,“杨老大夫高风亮节,不将这俗世的名声放在心里,让人钦佩!”说着却是眉头一皱,“只是这太医院实属难得,单说里头的奇珍药材,不去走一趟瞧瞧着实可惜了。”
杨洵哈哈大笑,“我家祖就是那太医院的掌院,我自小儿常跟他去那儿厮混,倒比自家书房还熟悉,有什么好可惜的……”
林长桐惊讶的差点跳起来,“你、你是杨掌院的后人……我听我姑祖母说起过您……”
杨洵脸上的笑意渐渐缓下来,他长嘘了一口气,看向棱花门外。
秋风乍起,满院的落花残叶打着卷儿,空气中传来凉爽,让人精神一振,杨洵从圈椅上站起来,“起风了,我该走了。”
这是怎么了,刚刚还说的好好儿的,林长桐愣在那里,他急急的道,“杨老大夫,可否跟我回金陵?我想、想拜您为师!”说着竟是扑通,跪在了杨洵的面前。
“莫说傻话,你父亲还盼着你承其家业……”杨洵说着脚已经跨出了棱花门外。
林长桐却是跪着几步跟了过去,一把扯住杨洵的衣襟,“哪里还有什么家业,这一回父亲把所有的粮食都用来救灾了,为了出牢狱,王承恩那里也花了大把银子,如今家中只剩下娘亲的几个铺子不曾抵押,父亲终于允了我去考科举,可我已经几年不曾读书了……姑祖母也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是真心想拜您为师的!”
这是第二次提起那人了,杨洵一时动容,不由犹豫起来,他一脚在门外一脚在门内,低了头,略有些不自在的道“你姑祖母,怎么说的?”。
提起往事,林长桐脸上挂了几分笑意。
那时妹妹房巽还不曾出生,他也还是个淘气的孩子,房家和林家隔了只一条街,他是家中唯一的孙辈,祖父过世后,他一犯了错误就会跑到姑祖母那里。
有一回,他犯错后,借了向姑父房延敬请教学业的由头溜了去,父亲回家后转眼便寻了去。
姑父让他写时文,姑祖母亲自送了羹汤过来,他瞧着自己写的认真,便在窗外住了脚,将父亲拦住了。等姑父出去,就听姑祖母对着父亲道,“……我知道你想让他承制家业,可也得他愿意才成!”
父亲却是跺脚,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他若真心想走仕途,我难道会拦着他?可你瞧瞧他都读的是些什么书?前几日在那看什么《千金方》昨儿又在看《十二经脉络》,他这是正经想读书吗?”
姑祖母笑了一番,这才道,,“虽是医书,却也不是那些不正经的杂书,看看也无妨,总不能时时盯着四书五经……何况,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做个郎中治病救人,得人景仰,倒也不枉来世上一遭……”
棱花门外的风停了,落花残叶一团一团的簇在一起,像一朵朵盛开的大花,只是已然凋零。
————
房家正房的暖阁,王之焕一抬脚跨出了棱花门,“就算你是贾右府的子孙,我也不会投靠辽王……与普智同出一门已经让我觉得耻辱,要同伺一主,贫道还没有这么大气!”
赵明端心中一紧,原来当日死的那个和尚竟是王之焕的同门。
“我在辽王身边也有些年数,倒不曾听说过什么叫普智的和尚!”赵明端一边说一边轻轻攥了下拳头,却又松开。
房巽一抬眼,心中一冷,这个赵明端满口的谎言。
王之焕收住了脚,冷冷一笑,他同样不信,“不曾听说?那你怎么知道普智是个和尚?”
“听这名字,自然是个和尚,难道他不是个和尚?那这个名字倒还奇怪的紧了!”赵明端不紧不慢的道。
王之焕觉得自己被绕了进去,可赵明端说的也没有错,他只得将脚从棱花门外收进来,点着头捋了捋胡子,“你说的也算有道理,只是我还没有想好,这样吧,我就先在这房家住一阵子,若我要投靠辽王,你再来接我走,这房家别的不说,伙食倒是不错!”
这回房巽也想跳一起来了,她眼看着就要去京城,王之焕要住在这儿算怎么回事情!
赵明端微微一笑,“在下等着道长的好消息。”
在厨下的白露一听到王之焕的闯进了正房,就急急的赶了来,正巧看到王之焕抬脚出门,连忙上前道,“道长,老爷不在,我家大小姐不过是个姑娘,还请道长莫要为难!我已吩咐了厨下,过会子让表少爷陪您用饭,怎地道长这就要走?”
一说用饭,王之焕却是将旁的忘了个干净,“不走不走,我还要住下呢!用饭?可有炸小黄鱼?”
“自是有的,还有富贵楼的狮子头和上好的女儿红,道长一脸风尘,不如跟我去偏厅净面?”几句话将王之焕哄出了门,白露转而惊讶的问房巽,“如今老爷太太都不在,这王先生又不在县衙,到房家住可算怎么回事?”可大小姐只有五岁,她话一出口又自说自划的道,“我还是去问问谷雨姐姐吧!”着急忙慌的出了门。
房巽一直不曾开口,她仔细的回想着贾右府,却只知道他配享太庙,却不曾有后人。而叫普智的和尚这天下间多了去,她更是不知道。
赵明端说起王之焕来,劝房巽不要担心,“王道长要住在房家,这是不放心你,等你去了京城,他自然会跟我走。他这种人,看着放荡不羁,却是极其重情重义……”
此时的王之焕正在偏厅,他不拘的盘坐在透着凉意的木制地板上,拿着三枚铜钱,抬手起卦。
半晌,王之焕对着眼前的铜钱,脸色灰败,眼里全是失望,他又将三枚铜钱抓起,重新起卦。
铜钱在手掌中晃动,王之焕心中默念,足足摇了一柱香的功夫,方将铜钱洒下。
屋里伺候的小丫鬟站在一旁,好奇的看着王之焕起卦,断卦,而后瘫倒在地上。
“三十年前,是闰五月!”王之焕的声音里透着浓浓的失望,“闰五月……是我太过急燥,这一卦实是险,这几年恐怕都要蛰伏了……”
待到见到了林长桐,他便上前道,“你就是那个林家的表少爷?你可是要带着你妹妹回林家?我也同你一道去,我?我是房大人给你妹妹请的西席……”
林长桐退后一步,不可质信的看着眼前一身半旧道袍,却穿着衙门常见的长靴的道士,实在想不出姑父怎么给房巽请了这样一个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