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侄儿,我给你说一个人,你要是觉得好,人明日就到你家染坊上工。”陈嫂来的风风火火,当头就是这样一句话。
见赵吉点头,她立刻道:“这人你恐怕也认得,就是当初和你家小子一起读过蒙学的顺小子!不是我偏心他的我侄孙儿——实在来说,我和他家的亲缘也就是一个称呼而已,其实早就远了的。实在他是一个好孩子,家里有分外艰难,我才想到他!”
陈顺儿!赵吉自然知道!只不过他有些疑惑:“那孩子不是在茶楼里兜搭一些瓜子、花生、蜜饯、点心来卖?有他舅舅帮衬,也不至于过不下去罢!”
陈嫂只是沉着脸摇头:“嗐,那孩子命苦!”
陈顺儿确实命苦,他出生的时候就没了娘,是他父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地拉扯大了他。他爹是巷子口卖冰糖葫芦的,早些年还算能够糊口,攒了几两银子还把陈顺儿送到蒙学里读书。
只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没能一直过下去,前两年他爹在家熬糖的时候不小心点着了屋子。万幸人没事儿,只是家计就毁于一旦了。本就清贫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原本在读的蒙学也没有再读。
陈顺儿懂事,不读书之后虽然年纪不大却没有在家呆着,而是四处奔波做事。只是他年纪小,要他的人少。陆陆续续做了好些小工,却没有人肯长久雇他。好容易这件在茶楼里卖点心的活儿做了半年了,一个是有他舅舅帮衬,另一个就是他自己机灵了。
但是前些日子茶馆的掌柜的换人了,首先就是要裁几个光拿钱不做事的,其中就包括陈顺儿的舅舅。这下他没了倚靠关系,旁人又和他没有亲故,怎么会随便放他进去。所以做了半年的买卖,这时候又丢了。
偏偏这深秋时分,他爹又生了风寒。陈嫂道:“大夫给看过了,直说不妨事,只是可不能冒着寒气做事。这个冬日须得好好在屋子养。不然真是小病成大病,最后人没了也不稀奇!”
陈顺儿是个有孝心的,自然不会看着他爹明知道那是条死路也踏上去。只不过他们这样的人家,家里没有隔夜粮的,他爹一冬不出去何其难!于是这几日他都在托付认识的长辈,给寻一个来钱稳当的事儿做!
他今年也有十三四岁了,倒是比两年前找事做容易。只是他一个半大小子想要养活他和他爹两个也困难,这样的好事不是没有,只是急赶着就要那就为难了。
因此陈嫂一下就想到了他,与他道:“你赵三叔你是知道的,他自己也是穷苦人的根子,所以格外怜惜厚道一些。你去他家染坊做事养活你和你爹,好不好?”
陈嫂拍着大腿与赵吉道:“我与那孩子一说他就答应了,三侄儿你说说,我家顺小子也是你看着长大的,他什么人品你知道吧?他有多能干你知道吧?说起来他和你自家子侄又有什么分别!”
赵吉听的连连点头,又因为陈顺儿真是个好的,因此立刻拍板道:“既然是顺哥儿那还说什么,明日你让那孩子直接老我这儿就是!您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那孩子——只要那孩子自己勤勉用心,这算什么。”
只不过回家以后赵吉就知道这答应答应地早了,大嫂宋氏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子已经坐在了东厢房堂屋里。见他见来,宋氏立刻推了一把那小子:“叫人啊,这是你三叔!”
“三叔!”那小子响亮地叫了一声。
“听说三弟你染坊里缺人做帮手,这是我娘家侄儿宋弘。以后就跟着三叔做事当个小徒弟,三叔月钱看着给,只要管饭实在就好了。”宋氏十分热情,早就说过的,她这人十分记得照顾‘自己人’,而娘家就是‘自己人’之一。
赵吉十分尴尬,不要说他本不是要收徒弟的,就是收徒弟的,突然给大嫂塞一个自己根本不知道根底、品性的徒弟,那也不成啊!何况他要找的帮手已经找好了,再来一个算什么?
于是赵吉只得赶忙道:“大嫂不忙,这件事儿吧...这件事儿吧,恐怕是不成的。找帮手的事情前几日就拜托了陈姨,今日也把人给荐过来了,都说好的事儿,实在不能改口。”
原本宋氏的脸上挂着的是殷勤笑意,说实在的赵吉这些年还没看到过自己这个嫂子拿这个脸看自己。但是从赵吉说完上一句话之后立刻变了:“三弟这话说的好没有道理!到底是没有协商雇佣契书的东西,那怎能做得了数!”
说着又指了指自己的娘家侄子:“要说还是自家人可靠,你明日就和那陈姨说一声又怎么了?要是知道你后头找了弘小子她也无话可说,这时候谁不先紧着自家人。”
赵吉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宋氏这样倒像是逼迫他一样,只不过宋氏是嫂子,他只能强忍着不快道:“嫂子不要说这样的话,不要说咱们要记得诚恳做事,没有今日说好的事情明日就反悔的事情。”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这个大嫂的娘家侄子:“况且我也不收徒弟的,我今日收的是小工——我那手艺打算当作家传的东西只给蒙哥儿!大嫂你也说得对,要说还是自家人可靠,最可靠的就是父子两个了。”
赵吉这是拿了宋氏的话去堵宋氏自己,一听赵吉只打算传手艺给赵蒙,宋氏一下就颓了精神!实际上她娘家和她不就是为了‘蓝白布’,不然一般的学染匠为什么一定要来找赵吉,外头是没有大染坊招学徒么!
等到宋氏带着她那娘家侄儿宋弘走了,赵吉这才找早就避开的王氏:“这家里发达了有许多好事儿,但偶尔也有一些坏事儿——一些人就像苍蝇一样赶也赶不走,讨人嫌的很。”
王氏却看得开:“总归是好事儿多过坏事儿,不然你是愿意过穷日子,还是过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这句话说的赵吉哑然失笑,他当然是更喜欢过现在的好日子了。有了这样一句话他一下就想通了,心情好了起来:“罢了罢了,这件事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不过我有一件事叮嘱你,顺哥儿在染坊里做小工,虽然不像学徒是管三顿饭,但也得管一顿中饭,以后做中饭记得多做一个人的。”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一件事和大家说,很重要,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把这一次的作者有话说看完!
在上周周五的时候这篇文被人挂了抄袭——讲真的,一开始知道的时候我是懵逼的,因为写文这件事有没有抄袭我自己当然知道。但是编编是这么通知的,我就只能去看人家是怎么举报的。
这个时候我还很镇定,因为问心无愧嘛。唯一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到哪里去看挂抄袭的帖子。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去晋江论坛碧水那里。我从来不用碧水,研究它是怎么搜索帖子的都研究了半天,当然,最后也没研究出来。
直到后来在网页上直接搜索才知道了晋江有一个举报中心,然后进去了。
我的《莺莺传》果然挂在上面,我点开一看觉得不以为意。当时被举报的内容在第二章和第四章,一个是七夕灯会里面各种灯用的是金瓶梅里面的灯,另外还有关于扬州的简略历史几句话是网上来的意见,只不过针对语境做了修改。最后是一顶珍珠帽子,这不是我原创的,而是来自于《三言二拍》的一个故事里。
我心里想,这也算抄袭?然后还和编辑申诉来着!编编当时忙,没有立刻回我。
后来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心的,就去看了别人被判定为借鉴过度和抄袭的举报情况。这个时候我才担心起来,因为很多人情况和我类似……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按照规定我这种情况的确算过度借鉴,后来判定结果下来果然如此。
我为这个事件对小天使们感到非常对不起,你们那么支持我!也正是因为这个,我必须说明情况。
实际上,我写古代文之前是有资料包的,里面就是一些古代的衣服、首饰等物件,然后写文当中一些名词性的东西偶尔也会直接用网络上的资料。
我以往也看过大家说某某某抄袭,然后比照两篇文的描写或者脉络。这就是我对抄袭的认知,不是我找借口,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做法算犯规。
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也受到了晋江的处理,这篇文要锁文进行清理(这就是之前锁文的原因了,给大家带来了困扰,非常对不起),把那些不可以的内容删改掉,然后这篇文也不能再上人工榜单了(也就基本上没有榜单了。
一起收到举报的还有我的另一篇文《祯娘传》,原因和《莺莺传》是一样的。因为那篇文已经完结,没有什么人去看了,所以一起放在这里说——一开始《祯娘传》的举报内容刷不出来,我还以为是《莺莺传》上了一个好榜,挡了谁的路,故意的。这种事情虽然少,但是我也听一些作者群里的前辈说过。但是《祯娘传》的举报内容出来后我知道我错了,因为《祯娘传》的举报内容有vip章节,而《莺莺传》没有。所以,其实是先看了《祯娘传》再看的《莺莺传》。
很感谢那个举报的人,因为这之后我就知道之前的那个做法不能做了——不然我可能写了十几本作品之后才知道,十几本作品都有问题!
最后算是一个声明吧,虽然以后没有榜单了,但是我一定会把这篇文写完的。这是对本来在看文的小天使负责——哪怕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很多小天使会离开,但只要有一个小天使愿意留下来,我就会按照大纲把这篇会上百万字的文写完。也是对我自己负责——我是为了什么写文?一开始没有敢想能入v,所以也就没想过赚钱的事情。只是觉得太多晋江的作者真的太懒了,我心想勤奋一点很难吗?完完整整填完一个坑很难吗?所以我要做一个坚持日更,坚持填完每一个坑的作者。有一种赌气的心情。
再后来有了很多小天使,然后也能赚零用钱,坚持的理由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但是我从没有忘记最开始的理由!
最后,我对《祯娘传》和《莺莺传》被判定借鉴过度的事情再一次向看了这两篇文的读者道歉!你们如果觉得愤怒,我完全理解!但是,我唯一的请求是给我一次机会。我依旧会写文,《莺莺传》以及之后的文,大家来监督我,我犯过的错绝不会再犯!
夏天的绿
2018.5.23
第41章
时候过得快, 很快到了冬月里。天地之间万物凋零,不过人间的买卖却越来越红火——年前生意不好做, 还什么时候好做?这其中就包括了赵家的染坊生意。
所有人家都要过年, 中等人家的要染新布做衣裳,下等人家的没钱做新衣裳,却也要把旧衣裳染一染。好歹颜色鲜亮一些, 走到外面看上去也体面喜庆一些。也因此,最近一段时间, 赵家染坊生意排着做!
陈顺儿紧了紧衣襟,觉得暖和了一些。这件旧棉袄虽然表面旧了一些, 里头絮的面花却真是好棉花, 蓬蓬松松暖暖火火。比他之前那一间面花都结成块的可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
这是赵三叔给他穿的——自从好生意的日子到来之后, 赵家染坊做生意便是开张早歇息迟。, 早来晚归都赶上寒冷时候。一开始陈顺儿是穿着自家意见旧袄子, 摸上去冰冰凉凉, 棉花已经板结成了一块。
这几年扬州的冬日越来越冷,他又穿着这样的棉衣, 每回早上到了旧屋染坊那边脸色都冻的发青。赵吉和赵蒙两个粗心,只当是外面寒冷没有多想。王氏一个女人家却细心地多, 看见了就观察他那件衣裳,一下就看出来了。
晚上就和赵吉商量:“你看顺小子,他身上那件袄子实在是不能穿,每回早上来孩子都不知道冻成什么样了!你原有几件棉衣,今年又要做新的。其中一件我本打算改一改给蒙哥儿船——现在蒙哥儿也要做新棉衣, 不差这一件旧的。不然我就改了让顺小子穿了去吧!人家给我们家做事可勤勉,不能亏待人家。”
这些日子陈顺儿做事的确勤勉非常,赵吉也确实喜欢他,便立刻道:“这是好事,我自然没话说!你早晚改出来,早些给那孩子送过去。”
隔了一日,陈顺儿就收到了一个大衣包,是赵莺莺送来的。王氏如今肚子越来越大,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赵蓉蓉则是个大姑娘了,给个男娃送东西也不好,于是事情就落在了赵莺莺这个七岁小姑娘的身上。
“顺子哥,这是我娘让我送过来的!说是听说人家雇的工人到年下都要管着做新衣裳。只是我家还没有那么阔气,拿件旧衣裳盯着,你莫怪哦!”
其实后面的话是赵莺莺添的,她这些日子看着,知道这个叫陈顺儿的少年为人。无缘无故给他送东西,他决计是不会收的。
陈顺儿其实知道这是赵家的好意,他又不是真的不知事的小孩儿。这两年他也算是正经在街面上讨生活了。至于那些年前会给工人做新衣裳的人家,的确有,但是那是极少数的,还得是财大气粗的人家。
似赵家这样的小作坊,哪里有那么多讲头!
他知道这是人家的好意,又有特地给自己台阶下。他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于是到底接了衣包:“莺姐儿,替我谢谢婶娘。”
“嗳!”赵莺莺爽快地应了一声,就离了旧屋家去了。
陈顺儿在赵家做事之后不只受了这一点照顾,当初说好的是还要管一顿中饭。赵家这一点做的敞亮,都是叫他到自家饭桌吃饭。也就是说赵家吃什么,他吃什么。不像有些精细的人家,雇工还要特意整理饭食,清粥白水似的应付。
后来两边都熟稔了,赵家上下更是知道陈顺儿的品性。于是有时候晚上收工收的迟,也叫他吃个晚饭——若是当日的菜剩的所多,还不忘记让他给他爹带些回去。
听起来这些都是小事,意见旧棉袄、一些饭菜而已。是的,或许对于那些大户人家是如此,可是对于在底层里打熬的众人来说,就已经是救命一样的恩惠了——扬州城里虽然豪富,但是穷人也多,因为一件棉袄、几顿饭,有人冻死、饿死,在冬日里也不稀奇呢。
不过陈顺儿也对得起赵家这样的照顾,他在赵家的染坊里做事可不只是勤勉那么简单!赵家请他是做小工的,没有收徒弟,所以赵吉也不会让他分担多少需要学才能做的。相较而言,他做的事情杂而多,概括来说,除了需要手艺才能做的事情,他基本上包圆了。
早上做开工之前的准备,中间搬进搬出、打下手,给染好的人家送货,打扫染坊,晚上关门之前的整理......凡此林林总总,全都是他的事儿。
他是经过历练的,到处讨过生活,因此格外机灵。凡是上门要染布的人都由他先应承几下,然后写好纸条贴着,这样一丝不乱,也有了先后。
而这些人家来染布的妇女大哥也都颇喜欢他,觉得他说话中听。只是染个布而已,就被人说了一车好话。偏偏这些好话说的极入耳,等到从旧屋那边出来,都有一种骨头轻了三两的感觉。
“我说赵老三家请的顺小子好!哎呦呦,好会说话,好会做事!上回天上还飘着细雪呢,他人冒着雪就把我家染的布料给送来了。见到我家正在抱柴禾抱煤块儿,二话不说就帮着做事!”
“我家也是一样,我那死鬼正好着了风寒,连着好几日都下不来床。那几日家里的水都是老娘去打的,天寒地冻地上滑,大伯子小叔子就没有一个有指望的。还是顺小子送布料的时候见了,一气给我打了一满缸!”
“真是个好小子!”旁边一个老娘们也道:“这样的小子不要看现在怎么样,将来都会好的。我看啊,要是哪家有闺女不妨多看看,今后有好日子过呢!”
说到这里,所有妇人又不说话了。倒不是这些妇女只知道势力,而是自家女儿自家心疼。找个家无恒产又没有爹娘兄弟扶持的,图什么啊?就图一个将来?可是将来的事儿谁知道!
这里的闲聊很快散了,至于说被提及的陈顺儿可不知道他被太平巷子的妇女老娘们这样谈论。他日子过的紧凑,每日用心做事就顾不过来了,哪里晓得那些长舌妇说道什么!
赵家生意好,这染坊家户人家的生意是小本经营,所以也就很少有赊账。因此这些多做街坊邻里生意的日子里,每晚上都要算账数钱!常常还要打算盘来着。
赵家小院里的事情瞒不了人!包括这隔着墙的打算盘声。比起一次性上百匹的大生意,让赵家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还是这种细水长流让人有实感。
宋氏免不了晚上问赵贵:“你说三弟家如今每日该有多少赚头?该不会我家以后会出个财主吧?”
这样说的宋氏理智上应该觉得喜欢,但情绪上又觉得不得劲。是人都知道,只要不是有仇,家里大伯子小叔子前程好,对于自家只有好处的——人家发达了总是要拉拔亲戚的!
冲这个想宋氏自然应该想赵吉的好,但人的想法怎么可能这么简单!想想看,一个院子里住着的兄弟,原本是自家生活最好,家里走出去也是自家最有面子。有朝一日忽然之间就有一个兄弟要越过自家去,心里总是会有一点不忿吧。
赵贵是个万事不想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受老婆一问,迷迷糊糊道:“这有什么好想的,过年前三弟那生意本就好做。话说回来,这些日子我的生意都好了不少呢!”
“呆子,我难道是这个意思?”见丈夫又睡过去了,宋氏只得无奈地抱怨!
宋氏尚且这样,西厢房里的孙氏就更不用说了。这些日子她脾气火爆,呼喝几个女儿不用说。从赵蕙蕙道赵芊芊,哪一个不是大气不敢出,生怕被孙氏撩到尾,吃上一顿教训。
赵福是个冷心冷情的,也不会为女儿出头。只是看孙氏整日打孩子闹家里,觉得烦闷起来,这才敲烟袋锅子:“这些日子你上蹿下跳,难道是家里的日子太好过了,让你骨头发起痒来?要是我赵家不好过,你家去怎么样?想来从小长大大的家里没那么多恼火的。”
孙氏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她固然怕自己被休,却也知道赵家根本不会休自己。就像是赵福知道她常常用‘休回家去’威胁,其实心里从没想过回娘家一样,她也知道赵福丝毫没有考虑过休了她。
说的直白一些,休了她,他赵福去到哪里找一个愿意嫁他供他使唤的老婆——就是寡妇也要挑拣老公,总不想找个病怏怏的,再做一回寡妇不是!真有肯的,那定是有别的好处,譬如要格外多的聘礼。看看赵福的家当,哪里凑的出!
于是她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声嚷嚷起来:“这日子没法过了,家里有你这个只知道在床上挺尸的男人也就算了。人家这样的男人好歹晓得心虚,对老婆格外体贴!你呢,你有什么,竟然欺负起老婆来!”
其实这些撒泼话算不得什么,赵福哪会放在心上。甚至他自己有闲情,一句一句地还回去也是轻而易举。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孙氏是一个混不吝的,你白白觉得脑仁疼,她却好像没事人。
真正厉害的还在后头,赵福敢放狠话,她就敢手上不做事。故意不做饭或者做饭迟点,赵福是个懒人,左等饭不开右等饭不开,又不肯进厨房,这可不就得饿着——当然了,赵蕙蕙几个女孩子和孙氏也都跟着饿肚子,不过这样孙氏也乐意就是了。
正房和西厢房都有人在猜测赵莺莺一家有没有赚钱,又赚了多少。实际上确实赚了,冬月(十一月)最后一日,算是一个月过去了,赵吉这一日晚上特意收工收的早一些,就是为了晚上仔细算账。
赵吉会算账,不过家里有几个小的,当爹的自然要懂得使唤。于是烫过脚之后就让几个孩子点灯在八仙桌旁坐了算账,这主要是赵蒙和赵蓉蓉两个,赵莺莺和赵芹芹两个算是凑数挂角。
赵莺莺并不会管账,但是算数是会的。看这一个月的账单,心里就默默算了起来:其中最大的一笔是上个月交货,这个月结账的两百匹蓝白布,这就是二十两了。其余的零零散散,多的有一笔几两银子的,也是绸缎庄里的生意。少的几个钱的都有,是街坊的旧衣。
林林总总一算,再除掉本钱,光是这两个月家里就有三十两挂零的收入——这就抵得上好年景一年的总收入了!
账目并不复杂,最后赵蒙和赵蓉蓉算出来也是这个样子。赵吉就拿了账单笑道:“我以前就听老人说过,做生意的行当从来都是旱的要旱死,涝的要涝死,不可能分均匀了!要么没有生意,一但有生意就是门庭若市啊!”
同时他自己心里也算账,这个月自己又染了近百匹蓝白布,下个月还有差不多的数字——所谓年关,不只是穷人家年关难过,商户也是一样。这些商户平常都是欠账,你欠我的我欠你的,等到年前才逢节开销。
所以赵吉能确定,到了年前,家里还有一笔总数不会少于这个数字的纯收入。一时之间心情大好!旁边的王氏本是在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听他们父子几个叨咕,这时候也开口:“说起来人真是不能有钱,一但有钱了总是忍不住花掉。”
然后就板着手指头道:“以前家里也会在入冬之前问进城的老乡买好柴禾、木炭,又问牙行买好煤块。我今年是照着往年买的,按理说用到明年天气暖和应该一点儿问题没有。可是我今日去查看,才发现恐怕翻过年去都不大行!”
乡下地方过冬,一般家户人家都会先把一冬的柴草准备好,不然冷起来可真是难熬。只不过城里可不是能随便就能打柴草的,若是为了这个专门让壮劳力每日去到乡下砍柴又有些不值当。
因此每年冬日就有牙行从乡下收来柴草和木炭,从外地运进来煤块,然后再卖给扬州城里有需要的市民——随着这几年冬日越来越冷,这些东西已经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了。
见赵吉点头,她立刻道:“这人你恐怕也认得,就是当初和你家小子一起读过蒙学的顺小子!不是我偏心他的我侄孙儿——实在来说,我和他家的亲缘也就是一个称呼而已,其实早就远了的。实在他是一个好孩子,家里有分外艰难,我才想到他!”
陈顺儿!赵吉自然知道!只不过他有些疑惑:“那孩子不是在茶楼里兜搭一些瓜子、花生、蜜饯、点心来卖?有他舅舅帮衬,也不至于过不下去罢!”
陈嫂只是沉着脸摇头:“嗐,那孩子命苦!”
陈顺儿确实命苦,他出生的时候就没了娘,是他父亲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地拉扯大了他。他爹是巷子口卖冰糖葫芦的,早些年还算能够糊口,攒了几两银子还把陈顺儿送到蒙学里读书。
只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没能一直过下去,前两年他爹在家熬糖的时候不小心点着了屋子。万幸人没事儿,只是家计就毁于一旦了。本就清贫的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原本在读的蒙学也没有再读。
陈顺儿懂事,不读书之后虽然年纪不大却没有在家呆着,而是四处奔波做事。只是他年纪小,要他的人少。陆陆续续做了好些小工,却没有人肯长久雇他。好容易这件在茶楼里卖点心的活儿做了半年了,一个是有他舅舅帮衬,另一个就是他自己机灵了。
但是前些日子茶馆的掌柜的换人了,首先就是要裁几个光拿钱不做事的,其中就包括陈顺儿的舅舅。这下他没了倚靠关系,旁人又和他没有亲故,怎么会随便放他进去。所以做了半年的买卖,这时候又丢了。
偏偏这深秋时分,他爹又生了风寒。陈嫂道:“大夫给看过了,直说不妨事,只是可不能冒着寒气做事。这个冬日须得好好在屋子养。不然真是小病成大病,最后人没了也不稀奇!”
陈顺儿是个有孝心的,自然不会看着他爹明知道那是条死路也踏上去。只不过他们这样的人家,家里没有隔夜粮的,他爹一冬不出去何其难!于是这几日他都在托付认识的长辈,给寻一个来钱稳当的事儿做!
他今年也有十三四岁了,倒是比两年前找事做容易。只是他一个半大小子想要养活他和他爹两个也困难,这样的好事不是没有,只是急赶着就要那就为难了。
因此陈嫂一下就想到了他,与他道:“你赵三叔你是知道的,他自己也是穷苦人的根子,所以格外怜惜厚道一些。你去他家染坊做事养活你和你爹,好不好?”
陈嫂拍着大腿与赵吉道:“我与那孩子一说他就答应了,三侄儿你说说,我家顺小子也是你看着长大的,他什么人品你知道吧?他有多能干你知道吧?说起来他和你自家子侄又有什么分别!”
赵吉听的连连点头,又因为陈顺儿真是个好的,因此立刻拍板道:“既然是顺哥儿那还说什么,明日你让那孩子直接老我这儿就是!您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那孩子——只要那孩子自己勤勉用心,这算什么。”
只不过回家以后赵吉就知道这答应答应地早了,大嫂宋氏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子已经坐在了东厢房堂屋里。见他见来,宋氏立刻推了一把那小子:“叫人啊,这是你三叔!”
“三叔!”那小子响亮地叫了一声。
“听说三弟你染坊里缺人做帮手,这是我娘家侄儿宋弘。以后就跟着三叔做事当个小徒弟,三叔月钱看着给,只要管饭实在就好了。”宋氏十分热情,早就说过的,她这人十分记得照顾‘自己人’,而娘家就是‘自己人’之一。
赵吉十分尴尬,不要说他本不是要收徒弟的,就是收徒弟的,突然给大嫂塞一个自己根本不知道根底、品性的徒弟,那也不成啊!何况他要找的帮手已经找好了,再来一个算什么?
于是赵吉只得赶忙道:“大嫂不忙,这件事儿吧...这件事儿吧,恐怕是不成的。找帮手的事情前几日就拜托了陈姨,今日也把人给荐过来了,都说好的事儿,实在不能改口。”
原本宋氏的脸上挂着的是殷勤笑意,说实在的赵吉这些年还没看到过自己这个嫂子拿这个脸看自己。但是从赵吉说完上一句话之后立刻变了:“三弟这话说的好没有道理!到底是没有协商雇佣契书的东西,那怎能做得了数!”
说着又指了指自己的娘家侄子:“要说还是自家人可靠,你明日就和那陈姨说一声又怎么了?要是知道你后头找了弘小子她也无话可说,这时候谁不先紧着自家人。”
赵吉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宋氏这样倒像是逼迫他一样,只不过宋氏是嫂子,他只能强忍着不快道:“嫂子不要说这样的话,不要说咱们要记得诚恳做事,没有今日说好的事情明日就反悔的事情。”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这个大嫂的娘家侄子:“况且我也不收徒弟的,我今日收的是小工——我那手艺打算当作家传的东西只给蒙哥儿!大嫂你也说得对,要说还是自家人可靠,最可靠的就是父子两个了。”
赵吉这是拿了宋氏的话去堵宋氏自己,一听赵吉只打算传手艺给赵蒙,宋氏一下就颓了精神!实际上她娘家和她不就是为了‘蓝白布’,不然一般的学染匠为什么一定要来找赵吉,外头是没有大染坊招学徒么!
等到宋氏带着她那娘家侄儿宋弘走了,赵吉这才找早就避开的王氏:“这家里发达了有许多好事儿,但偶尔也有一些坏事儿——一些人就像苍蝇一样赶也赶不走,讨人嫌的很。”
王氏却看得开:“总归是好事儿多过坏事儿,不然你是愿意过穷日子,还是过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这句话说的赵吉哑然失笑,他当然是更喜欢过现在的好日子了。有了这样一句话他一下就想通了,心情好了起来:“罢了罢了,这件事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不过我有一件事叮嘱你,顺哥儿在染坊里做小工,虽然不像学徒是管三顿饭,但也得管一顿中饭,以后做中饭记得多做一个人的。”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一件事和大家说,很重要,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把这一次的作者有话说看完!
在上周周五的时候这篇文被人挂了抄袭——讲真的,一开始知道的时候我是懵逼的,因为写文这件事有没有抄袭我自己当然知道。但是编编是这么通知的,我就只能去看人家是怎么举报的。
这个时候我还很镇定,因为问心无愧嘛。唯一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到哪里去看挂抄袭的帖子。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去晋江论坛碧水那里。我从来不用碧水,研究它是怎么搜索帖子的都研究了半天,当然,最后也没研究出来。
直到后来在网页上直接搜索才知道了晋江有一个举报中心,然后进去了。
我的《莺莺传》果然挂在上面,我点开一看觉得不以为意。当时被举报的内容在第二章和第四章,一个是七夕灯会里面各种灯用的是金瓶梅里面的灯,另外还有关于扬州的简略历史几句话是网上来的意见,只不过针对语境做了修改。最后是一顶珍珠帽子,这不是我原创的,而是来自于《三言二拍》的一个故事里。
我心里想,这也算抄袭?然后还和编辑申诉来着!编编当时忙,没有立刻回我。
后来我心里还是有一些担心的,就去看了别人被判定为借鉴过度和抄袭的举报情况。这个时候我才担心起来,因为很多人情况和我类似……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按照规定我这种情况的确算过度借鉴,后来判定结果下来果然如此。
我为这个事件对小天使们感到非常对不起,你们那么支持我!也正是因为这个,我必须说明情况。
实际上,我写古代文之前是有资料包的,里面就是一些古代的衣服、首饰等物件,然后写文当中一些名词性的东西偶尔也会直接用网络上的资料。
我以往也看过大家说某某某抄袭,然后比照两篇文的描写或者脉络。这就是我对抄袭的认知,不是我找借口,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做法算犯规。
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也受到了晋江的处理,这篇文要锁文进行清理(这就是之前锁文的原因了,给大家带来了困扰,非常对不起),把那些不可以的内容删改掉,然后这篇文也不能再上人工榜单了(也就基本上没有榜单了。
一起收到举报的还有我的另一篇文《祯娘传》,原因和《莺莺传》是一样的。因为那篇文已经完结,没有什么人去看了,所以一起放在这里说——一开始《祯娘传》的举报内容刷不出来,我还以为是《莺莺传》上了一个好榜,挡了谁的路,故意的。这种事情虽然少,但是我也听一些作者群里的前辈说过。但是《祯娘传》的举报内容出来后我知道我错了,因为《祯娘传》的举报内容有vip章节,而《莺莺传》没有。所以,其实是先看了《祯娘传》再看的《莺莺传》。
很感谢那个举报的人,因为这之后我就知道之前的那个做法不能做了——不然我可能写了十几本作品之后才知道,十几本作品都有问题!
最后算是一个声明吧,虽然以后没有榜单了,但是我一定会把这篇文写完的。这是对本来在看文的小天使负责——哪怕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很多小天使会离开,但只要有一个小天使愿意留下来,我就会按照大纲把这篇会上百万字的文写完。也是对我自己负责——我是为了什么写文?一开始没有敢想能入v,所以也就没想过赚钱的事情。只是觉得太多晋江的作者真的太懒了,我心想勤奋一点很难吗?完完整整填完一个坑很难吗?所以我要做一个坚持日更,坚持填完每一个坑的作者。有一种赌气的心情。
再后来有了很多小天使,然后也能赚零用钱,坚持的理由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但是我从没有忘记最开始的理由!
最后,我对《祯娘传》和《莺莺传》被判定借鉴过度的事情再一次向看了这两篇文的读者道歉!你们如果觉得愤怒,我完全理解!但是,我唯一的请求是给我一次机会。我依旧会写文,《莺莺传》以及之后的文,大家来监督我,我犯过的错绝不会再犯!
夏天的绿
2018.5.23
第41章
时候过得快, 很快到了冬月里。天地之间万物凋零,不过人间的买卖却越来越红火——年前生意不好做, 还什么时候好做?这其中就包括了赵家的染坊生意。
所有人家都要过年, 中等人家的要染新布做衣裳,下等人家的没钱做新衣裳,却也要把旧衣裳染一染。好歹颜色鲜亮一些, 走到外面看上去也体面喜庆一些。也因此,最近一段时间, 赵家染坊生意排着做!
陈顺儿紧了紧衣襟,觉得暖和了一些。这件旧棉袄虽然表面旧了一些, 里头絮的面花却真是好棉花, 蓬蓬松松暖暖火火。比他之前那一间面花都结成块的可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
这是赵三叔给他穿的——自从好生意的日子到来之后, 赵家染坊做生意便是开张早歇息迟。, 早来晚归都赶上寒冷时候。一开始陈顺儿是穿着自家意见旧袄子, 摸上去冰冰凉凉, 棉花已经板结成了一块。
这几年扬州的冬日越来越冷,他又穿着这样的棉衣, 每回早上到了旧屋染坊那边脸色都冻的发青。赵吉和赵蒙两个粗心,只当是外面寒冷没有多想。王氏一个女人家却细心地多, 看见了就观察他那件衣裳,一下就看出来了。
晚上就和赵吉商量:“你看顺小子,他身上那件袄子实在是不能穿,每回早上来孩子都不知道冻成什么样了!你原有几件棉衣,今年又要做新的。其中一件我本打算改一改给蒙哥儿船——现在蒙哥儿也要做新棉衣, 不差这一件旧的。不然我就改了让顺小子穿了去吧!人家给我们家做事可勤勉,不能亏待人家。”
这些日子陈顺儿做事的确勤勉非常,赵吉也确实喜欢他,便立刻道:“这是好事,我自然没话说!你早晚改出来,早些给那孩子送过去。”
隔了一日,陈顺儿就收到了一个大衣包,是赵莺莺送来的。王氏如今肚子越来越大,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赵蓉蓉则是个大姑娘了,给个男娃送东西也不好,于是事情就落在了赵莺莺这个七岁小姑娘的身上。
“顺子哥,这是我娘让我送过来的!说是听说人家雇的工人到年下都要管着做新衣裳。只是我家还没有那么阔气,拿件旧衣裳盯着,你莫怪哦!”
其实后面的话是赵莺莺添的,她这些日子看着,知道这个叫陈顺儿的少年为人。无缘无故给他送东西,他决计是不会收的。
陈顺儿其实知道这是赵家的好意,他又不是真的不知事的小孩儿。这两年他也算是正经在街面上讨生活了。至于那些年前会给工人做新衣裳的人家,的确有,但是那是极少数的,还得是财大气粗的人家。
似赵家这样的小作坊,哪里有那么多讲头!
他知道这是人家的好意,又有特地给自己台阶下。他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于是到底接了衣包:“莺姐儿,替我谢谢婶娘。”
“嗳!”赵莺莺爽快地应了一声,就离了旧屋家去了。
陈顺儿在赵家做事之后不只受了这一点照顾,当初说好的是还要管一顿中饭。赵家这一点做的敞亮,都是叫他到自家饭桌吃饭。也就是说赵家吃什么,他吃什么。不像有些精细的人家,雇工还要特意整理饭食,清粥白水似的应付。
后来两边都熟稔了,赵家上下更是知道陈顺儿的品性。于是有时候晚上收工收的迟,也叫他吃个晚饭——若是当日的菜剩的所多,还不忘记让他给他爹带些回去。
听起来这些都是小事,意见旧棉袄、一些饭菜而已。是的,或许对于那些大户人家是如此,可是对于在底层里打熬的众人来说,就已经是救命一样的恩惠了——扬州城里虽然豪富,但是穷人也多,因为一件棉袄、几顿饭,有人冻死、饿死,在冬日里也不稀奇呢。
不过陈顺儿也对得起赵家这样的照顾,他在赵家的染坊里做事可不只是勤勉那么简单!赵家请他是做小工的,没有收徒弟,所以赵吉也不会让他分担多少需要学才能做的。相较而言,他做的事情杂而多,概括来说,除了需要手艺才能做的事情,他基本上包圆了。
早上做开工之前的准备,中间搬进搬出、打下手,给染好的人家送货,打扫染坊,晚上关门之前的整理......凡此林林总总,全都是他的事儿。
他是经过历练的,到处讨过生活,因此格外机灵。凡是上门要染布的人都由他先应承几下,然后写好纸条贴着,这样一丝不乱,也有了先后。
而这些人家来染布的妇女大哥也都颇喜欢他,觉得他说话中听。只是染个布而已,就被人说了一车好话。偏偏这些好话说的极入耳,等到从旧屋那边出来,都有一种骨头轻了三两的感觉。
“我说赵老三家请的顺小子好!哎呦呦,好会说话,好会做事!上回天上还飘着细雪呢,他人冒着雪就把我家染的布料给送来了。见到我家正在抱柴禾抱煤块儿,二话不说就帮着做事!”
“我家也是一样,我那死鬼正好着了风寒,连着好几日都下不来床。那几日家里的水都是老娘去打的,天寒地冻地上滑,大伯子小叔子就没有一个有指望的。还是顺小子送布料的时候见了,一气给我打了一满缸!”
“真是个好小子!”旁边一个老娘们也道:“这样的小子不要看现在怎么样,将来都会好的。我看啊,要是哪家有闺女不妨多看看,今后有好日子过呢!”
说到这里,所有妇人又不说话了。倒不是这些妇女只知道势力,而是自家女儿自家心疼。找个家无恒产又没有爹娘兄弟扶持的,图什么啊?就图一个将来?可是将来的事儿谁知道!
这里的闲聊很快散了,至于说被提及的陈顺儿可不知道他被太平巷子的妇女老娘们这样谈论。他日子过的紧凑,每日用心做事就顾不过来了,哪里晓得那些长舌妇说道什么!
赵家生意好,这染坊家户人家的生意是小本经营,所以也就很少有赊账。因此这些多做街坊邻里生意的日子里,每晚上都要算账数钱!常常还要打算盘来着。
赵家小院里的事情瞒不了人!包括这隔着墙的打算盘声。比起一次性上百匹的大生意,让赵家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还是这种细水长流让人有实感。
宋氏免不了晚上问赵贵:“你说三弟家如今每日该有多少赚头?该不会我家以后会出个财主吧?”
这样说的宋氏理智上应该觉得喜欢,但情绪上又觉得不得劲。是人都知道,只要不是有仇,家里大伯子小叔子前程好,对于自家只有好处的——人家发达了总是要拉拔亲戚的!
冲这个想宋氏自然应该想赵吉的好,但人的想法怎么可能这么简单!想想看,一个院子里住着的兄弟,原本是自家生活最好,家里走出去也是自家最有面子。有朝一日忽然之间就有一个兄弟要越过自家去,心里总是会有一点不忿吧。
赵贵是个万事不想的,快要睡着的时候受老婆一问,迷迷糊糊道:“这有什么好想的,过年前三弟那生意本就好做。话说回来,这些日子我的生意都好了不少呢!”
“呆子,我难道是这个意思?”见丈夫又睡过去了,宋氏只得无奈地抱怨!
宋氏尚且这样,西厢房里的孙氏就更不用说了。这些日子她脾气火爆,呼喝几个女儿不用说。从赵蕙蕙道赵芊芊,哪一个不是大气不敢出,生怕被孙氏撩到尾,吃上一顿教训。
赵福是个冷心冷情的,也不会为女儿出头。只是看孙氏整日打孩子闹家里,觉得烦闷起来,这才敲烟袋锅子:“这些日子你上蹿下跳,难道是家里的日子太好过了,让你骨头发起痒来?要是我赵家不好过,你家去怎么样?想来从小长大大的家里没那么多恼火的。”
孙氏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她固然怕自己被休,却也知道赵家根本不会休自己。就像是赵福知道她常常用‘休回家去’威胁,其实心里从没想过回娘家一样,她也知道赵福丝毫没有考虑过休了她。
说的直白一些,休了她,他赵福去到哪里找一个愿意嫁他供他使唤的老婆——就是寡妇也要挑拣老公,总不想找个病怏怏的,再做一回寡妇不是!真有肯的,那定是有别的好处,譬如要格外多的聘礼。看看赵福的家当,哪里凑的出!
于是她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声嚷嚷起来:“这日子没法过了,家里有你这个只知道在床上挺尸的男人也就算了。人家这样的男人好歹晓得心虚,对老婆格外体贴!你呢,你有什么,竟然欺负起老婆来!”
其实这些撒泼话算不得什么,赵福哪会放在心上。甚至他自己有闲情,一句一句地还回去也是轻而易举。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孙氏是一个混不吝的,你白白觉得脑仁疼,她却好像没事人。
真正厉害的还在后头,赵福敢放狠话,她就敢手上不做事。故意不做饭或者做饭迟点,赵福是个懒人,左等饭不开右等饭不开,又不肯进厨房,这可不就得饿着——当然了,赵蕙蕙几个女孩子和孙氏也都跟着饿肚子,不过这样孙氏也乐意就是了。
正房和西厢房都有人在猜测赵莺莺一家有没有赚钱,又赚了多少。实际上确实赚了,冬月(十一月)最后一日,算是一个月过去了,赵吉这一日晚上特意收工收的早一些,就是为了晚上仔细算账。
赵吉会算账,不过家里有几个小的,当爹的自然要懂得使唤。于是烫过脚之后就让几个孩子点灯在八仙桌旁坐了算账,这主要是赵蒙和赵蓉蓉两个,赵莺莺和赵芹芹两个算是凑数挂角。
赵莺莺并不会管账,但是算数是会的。看这一个月的账单,心里就默默算了起来:其中最大的一笔是上个月交货,这个月结账的两百匹蓝白布,这就是二十两了。其余的零零散散,多的有一笔几两银子的,也是绸缎庄里的生意。少的几个钱的都有,是街坊的旧衣。
林林总总一算,再除掉本钱,光是这两个月家里就有三十两挂零的收入——这就抵得上好年景一年的总收入了!
账目并不复杂,最后赵蒙和赵蓉蓉算出来也是这个样子。赵吉就拿了账单笑道:“我以前就听老人说过,做生意的行当从来都是旱的要旱死,涝的要涝死,不可能分均匀了!要么没有生意,一但有生意就是门庭若市啊!”
同时他自己心里也算账,这个月自己又染了近百匹蓝白布,下个月还有差不多的数字——所谓年关,不只是穷人家年关难过,商户也是一样。这些商户平常都是欠账,你欠我的我欠你的,等到年前才逢节开销。
所以赵吉能确定,到了年前,家里还有一笔总数不会少于这个数字的纯收入。一时之间心情大好!旁边的王氏本是在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听他们父子几个叨咕,这时候也开口:“说起来人真是不能有钱,一但有钱了总是忍不住花掉。”
然后就板着手指头道:“以前家里也会在入冬之前问进城的老乡买好柴禾、木炭,又问牙行买好煤块。我今年是照着往年买的,按理说用到明年天气暖和应该一点儿问题没有。可是我今日去查看,才发现恐怕翻过年去都不大行!”
乡下地方过冬,一般家户人家都会先把一冬的柴草准备好,不然冷起来可真是难熬。只不过城里可不是能随便就能打柴草的,若是为了这个专门让壮劳力每日去到乡下砍柴又有些不值当。
因此每年冬日就有牙行从乡下收来柴草和木炭,从外地运进来煤块,然后再卖给扬州城里有需要的市民——随着这几年冬日越来越冷,这些东西已经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