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知青(三)珍珠满300加更
而原主就是周洛文的初恋,他心底里永远最惦念的人,沈雅昀。
要说原主,她的家境非常的好,她爷爷是抗日老革命,她是根正苗红的红三代。爷爷此时虽然已经退下了,但在各方面都还是能说的上话。她父亲从政,现今已是海市的副市长,母亲则是纺织厂的厂长。
沈家夫妻共生育了四个子女,其中沈雅昀不仅是老幺而且还是唯一的女孩儿,家里父母长辈都非常疼爱她,几个哥哥也谦让着她。
在这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沈雅昀愣是没吃到一点苦。但即便是娇生惯养着长大,她的性格也一点儿也不骄纵,反而十分的温和娇俏。
沈雅昀和周洛文是高中同班同学,家里离得也比较近,平日里放学总是走在前后脚。她由于长得实在漂亮,偶尔会有小混混出言调戏,这个时候,周洛文总会冷声打断。久而久之,沈雅昀对他也渐渐升起了好感。
随着她的观察,她发现周洛文是一个表面非常斯文温和,实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一个人。她不动声色的接近了他,一点一点的俘获了他的心。
高二暑假的时候周洛文向她表白了,沈雅昀羞答答的答应了,之后二人便悄悄地处起了对象。
转折发生在高三那年的暑假,那个时候高考已经停止了,应届毕业生无法进入大学,也无法被安排工作。除非自己找到工作或者顶替父母的工作岗位,才能留在城里,否则只能被知青办和街道办安排下乡插队。
沈家四个孩子,沈大哥比她大十岁,大学毕业后从了军,一直在部队里打拼,没摊上下乡插队这摊浑水。沈二哥比她大八岁,将好赶上了最后一届高考,考上了大学,出来后在政府工作。沈三哥比她大四岁,他就比较倒霉了,69年那一届的中学毕业生全部被强制性的下乡插队了,而且去的是边疆农村。
到了沈雅昀这里已经不强制性的下乡插队了,每家每户至少必须有一个人下乡就行了,这就意味着她不需要下乡受苦了。
沈母早就在纺织厂给女儿留了一个位置,等她毕业后就可以工作了。沈雅昀也是这样想的,她以前从来没想过要下乡,能留在城里当然是最好了。她甚至另托了关系给对象周洛文也找了份工作,让他留在城里。
可是等到她欢欢喜喜的去告诉他的时候,却发现他家早已人去楼空,周洛文早已没了踪迹。听街坊邻里说,周洛文家里被红卫兵抄家了,他自己在前一天登上了知青列车,具体去了哪里,却是概不知晓。
心爱的人走了却从没和她说过一声,她自然是伤心的,但伤心之余,却不免挂念起了他,沈雅昀开始托人打探他的消息。
这会儿,沈家夫妻已经知道了他们私下里处了对象。对于周洛文这个人,他们无法评价,毕竟没见过面。但就他的家庭成分而言,他是个黑五类子女,未来几乎没有盼头。他们是如何也不会将娇养多年,优秀至极的女儿嫁给这样一个不仅没有前途,连女儿都未必能养活得起,而且可能还会招来祸灾的人的。
因此,在沈雅昀寻找周洛文的这件事情上,沈家父母多方进行了阻挠。不说在别的地方,在海市,他们的话语权还是足够有力的。等到她再次有了周洛文的消息,已经是大半年之后了。
在有了他消息的当天,沈雅昀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列车。在路上,她一直在想,等她找到他就会陪着他留在那里当知青。或者恳求父亲动用关系,将他调回城里去。
想象很美好,但是现实给了她一个重重的巴掌。
她在县城休息的时候,遇上了从乡下前来赶集的一个同班同学。同学告诉她,周洛文两个月前在乡下和一个村姑结了婚。沈雅昀当时大受打击,但她心里对周洛文还是信任的。她没有片面的相信了同学的话,而是跟随着她去了大河村。
在那里,她又无数次地确认了周洛文确实已经结了婚了。并且她亲眼看见他和那个女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和谐而又自然,俨然是一对新婚夫妻该有的生活。
沈雅昀瞬间万念俱灰,浑浑噩噩的回了海市。她一度憔悴消瘦的不成样子,过了大半年才缓过来劲儿。没过多久她就经人介绍和一个高中时期就暗恋她的男孩子相亲了,两人观感都还好,她就可无可有的应下了。又处了几个月,就结婚了。
男孩长相家境各方面都很好,而且婚后对她也是极好。但她心里面从始至终都只有那一个人,对于丈夫她有夫妻的责任,妻子的义务以及亲情,但却唯独没有爱情。
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沈雅昀夫妇也全力备战高考,成绩下来的时候,丈夫落榜了,而她却得常所愿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她以为在这些年安逸的生活里,她早已渐渐淡忘了生命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那个他了。可在高中同学不经意的提到,他也同她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后,她的心里又起了波澜。
她又升起了一种冲动。他们已经互相有了各自的家庭,她不会做什么越矩的事。但她想站到他的面前,亲口问一问当年他为什么要不告而别,为什么要背叛她和别人结婚。
可没想到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她却再也没能问出口。
沈雅昀到最后还是忘不了周洛文。
她的心愿也很简单,这一次她绝对不要再错过他了。
——————————————
这一篇内容交待前情比较长哈。
我考虑到这种题材的小说小可爱们可能不会了解很多,所以光是剧情介绍就花了三章的内容,后面也会零零散散的介绍这个年代的特色,穿插在主人公的爱情之间。
蠢作者会尽力将文文写好的!
爱我的话就给个小珍珠吧!
要说原主,她的家境非常的好,她爷爷是抗日老革命,她是根正苗红的红三代。爷爷此时虽然已经退下了,但在各方面都还是能说的上话。她父亲从政,现今已是海市的副市长,母亲则是纺织厂的厂长。
沈家夫妻共生育了四个子女,其中沈雅昀不仅是老幺而且还是唯一的女孩儿,家里父母长辈都非常疼爱她,几个哥哥也谦让着她。
在这个物资紧缺的年代,沈雅昀愣是没吃到一点苦。但即便是娇生惯养着长大,她的性格也一点儿也不骄纵,反而十分的温和娇俏。
沈雅昀和周洛文是高中同班同学,家里离得也比较近,平日里放学总是走在前后脚。她由于长得实在漂亮,偶尔会有小混混出言调戏,这个时候,周洛文总会冷声打断。久而久之,沈雅昀对他也渐渐升起了好感。
随着她的观察,她发现周洛文是一个表面非常斯文温和,实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一个人。她不动声色的接近了他,一点一点的俘获了他的心。
高二暑假的时候周洛文向她表白了,沈雅昀羞答答的答应了,之后二人便悄悄地处起了对象。
转折发生在高三那年的暑假,那个时候高考已经停止了,应届毕业生无法进入大学,也无法被安排工作。除非自己找到工作或者顶替父母的工作岗位,才能留在城里,否则只能被知青办和街道办安排下乡插队。
沈家四个孩子,沈大哥比她大十岁,大学毕业后从了军,一直在部队里打拼,没摊上下乡插队这摊浑水。沈二哥比她大八岁,将好赶上了最后一届高考,考上了大学,出来后在政府工作。沈三哥比她大四岁,他就比较倒霉了,69年那一届的中学毕业生全部被强制性的下乡插队了,而且去的是边疆农村。
到了沈雅昀这里已经不强制性的下乡插队了,每家每户至少必须有一个人下乡就行了,这就意味着她不需要下乡受苦了。
沈母早就在纺织厂给女儿留了一个位置,等她毕业后就可以工作了。沈雅昀也是这样想的,她以前从来没想过要下乡,能留在城里当然是最好了。她甚至另托了关系给对象周洛文也找了份工作,让他留在城里。
可是等到她欢欢喜喜的去告诉他的时候,却发现他家早已人去楼空,周洛文早已没了踪迹。听街坊邻里说,周洛文家里被红卫兵抄家了,他自己在前一天登上了知青列车,具体去了哪里,却是概不知晓。
心爱的人走了却从没和她说过一声,她自然是伤心的,但伤心之余,却不免挂念起了他,沈雅昀开始托人打探他的消息。
这会儿,沈家夫妻已经知道了他们私下里处了对象。对于周洛文这个人,他们无法评价,毕竟没见过面。但就他的家庭成分而言,他是个黑五类子女,未来几乎没有盼头。他们是如何也不会将娇养多年,优秀至极的女儿嫁给这样一个不仅没有前途,连女儿都未必能养活得起,而且可能还会招来祸灾的人的。
因此,在沈雅昀寻找周洛文的这件事情上,沈家父母多方进行了阻挠。不说在别的地方,在海市,他们的话语权还是足够有力的。等到她再次有了周洛文的消息,已经是大半年之后了。
在有了他消息的当天,沈雅昀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列车。在路上,她一直在想,等她找到他就会陪着他留在那里当知青。或者恳求父亲动用关系,将他调回城里去。
想象很美好,但是现实给了她一个重重的巴掌。
她在县城休息的时候,遇上了从乡下前来赶集的一个同班同学。同学告诉她,周洛文两个月前在乡下和一个村姑结了婚。沈雅昀当时大受打击,但她心里对周洛文还是信任的。她没有片面的相信了同学的话,而是跟随着她去了大河村。
在那里,她又无数次地确认了周洛文确实已经结了婚了。并且她亲眼看见他和那个女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和谐而又自然,俨然是一对新婚夫妻该有的生活。
沈雅昀瞬间万念俱灰,浑浑噩噩的回了海市。她一度憔悴消瘦的不成样子,过了大半年才缓过来劲儿。没过多久她就经人介绍和一个高中时期就暗恋她的男孩子相亲了,两人观感都还好,她就可无可有的应下了。又处了几个月,就结婚了。
男孩长相家境各方面都很好,而且婚后对她也是极好。但她心里面从始至终都只有那一个人,对于丈夫她有夫妻的责任,妻子的义务以及亲情,但却唯独没有爱情。
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沈雅昀夫妇也全力备战高考,成绩下来的时候,丈夫落榜了,而她却得常所愿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她以为在这些年安逸的生活里,她早已渐渐淡忘了生命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那个他了。可在高中同学不经意的提到,他也同她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后,她的心里又起了波澜。
她又升起了一种冲动。他们已经互相有了各自的家庭,她不会做什么越矩的事。但她想站到他的面前,亲口问一问当年他为什么要不告而别,为什么要背叛她和别人结婚。
可没想到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她却再也没能问出口。
沈雅昀到最后还是忘不了周洛文。
她的心愿也很简单,这一次她绝对不要再错过他了。
——————————————
这一篇内容交待前情比较长哈。
我考虑到这种题材的小说小可爱们可能不会了解很多,所以光是剧情介绍就花了三章的内容,后面也会零零散散的介绍这个年代的特色,穿插在主人公的爱情之间。
蠢作者会尽力将文文写好的!
爱我的话就给个小珍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