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干旱还可以让灾民们以工代赈,修建河道换取救灾粮食,可如今灾民越来越多,总不能全都以工代赈吧?
就算现在河道上能安排下这么多人,但是蝗灾这种事,只要蝗虫不绝,一时半会儿就难以停止,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今后的灾民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他们又该如何安置?
众人全都抬眼看着座上的魏祁与楚瑶,但两人亦是没有什么好法子,只能问厅中年纪大的官员:“往年蝗灾是如何应对的?”
那人皱着眉摇了摇头:“还能如何应对?无非是等蝗虫自己灭绝,可要想让蝗虫灭绝,要么是等天气冷了他们自己冻死了,要么是等老天爷下雨,让土地和粮食不再适合蝗虫繁衍食用。”
“可这老天爷何时下雨……又岂是咱们可以预料的?”
运气好可能明天就下了,运气不好可能又是好几个月不下。
若是后者,那他们魏国也不会比周国好到哪里去。
“就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蝗虫减少一些吗?”
楚瑶问道。
“没有。”
那人叹了口气。
“公主有所不知,往年闹蝗灾时,虽然各地官员也曾组织当地官吏一同去地里扑杀蝗虫。但是蝗虫数量之多,岂是他们能扑杀殆尽的。”
“何况这蝗子与落花生形同,每甬百枚【注1】,凡错过其一,便又生出百余,故而更是灭之不绝,除之不尽啊……”
他叹息着摇头,魏祁与楚瑶却是同时眸光一亮,异口同声道:“有了!”
说完又对视一样:“你先说。”
这一句却又是一同开口。
魏祁轻笑,倾身往楚瑶身边凑了凑,却又陡然想起什么,坐正身子只是伸手在她头上轻抚了一下:“你说吧。”
厅中众人看的一头冷汗,下意识的都把头低了下去。
世子刚刚……是想去亲公主吧?
还好他及时反应过来了,不然这要真的亲了上去,他们站在这儿的这些官员该如何自处啊?
楚瑶对魏祁再了解不过了,自然知道他刚才想干什么,不由面色微红,嗔了他一眼,这才转过头来轻咳一声,道:“各地的官员和差役总归有限,让他们去捕虫,势必事倍功半,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既然如此,何不募民捕蝗,易以粟【注2】,效仿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百姓们去扑杀蝗虫?”
百姓的人数总归是比衙门里官差的人数多的,就算是不能将蝗虫全部消灭,至少能适当的控制一下。
最重要的是,如此一来,灾民们就有了安置的方法,而且即便是老弱妇孺也可以去捕杀蝗虫,不像修河道只能选用壮丁。
“妙啊!”
先前回话那人大赞一声,抚掌道。
“让百姓们扑杀蝗虫,捡拾虫蛹【注3】,按照比河工低出二三的价格易以粟,这样对大家都算公平,谁也说不出什么二话来。”
楚瑶笑了笑:“我对于蝗虫不太了解,一斤虫和蛹究竟能换多少粟米,这些还要麻烦诸位大人按照如今的灾情做出个估计。”
“应该的应该的。”
众人忙应道。
楚瑶又转头看向魏祁:“世子刚刚要说的可也是这个?”
魏祁点头,在桌子底下握紧了她的手:“夫人深得我心。”
说话时眼神温柔的能滴出水来,声音与平日里与旁人说话时完全不同。
众人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又纷纷低下头去,只觉得自己此刻站在这里仿佛是多余的。
但魏祁说完这句之后立刻收敛了神色,转头再看向众人时,眸光又恢复了平日的冷冽,语气沉沉:“募民捕蝗的事情尽快定下宣布出去,各地若再有散布谣言抢夺粮仓之人,格杀勿论!”
最后四个字他说的尤其之重,众人一个哆嗦,立刻躬身应诺,离开时直在心里感慨,世子这脸真是说变就变,前一刻还和风细雨,下一刻就雷霆万钧,真是吓人。
就在募民捕蝗的事情定下之后不久,楚瑶收到一封从大燕寄来的信。
“是徐公寄来的吗?”
魏祁笑着问道。
楚瑶却蹙眉摇了摇头:“周先生寄来的。”
“周先生?他不是青青的师父吗?怎么会写信给你?”
“我也不知道。”
楚瑶一边拆信一边说道。
“不过周先生虽是医者,却经常对于其他事情也能想出一些极好的办法,说不定是对于如今的战事有什么想法,所以写信来告诉我呢。”
这倒也是。
魏祁点了点头。
当初那套审讯犯人的办法据说就是青青跟周先生学的,事实证明确实非常好用。
若是他有什么别的指点他们的,他们倒是也可以试试。
楚瑶拆开信,扫了一眼之后却怔了一下,将信递给魏祁:“你看。”
信上并未讲什么与战事有关的事情,而是说周魏边境大旱,恐有蝗灾发生,介绍了很多灭蝗的方法,以及今后预防蝗灾的办法,其中就有楚瑶之前想到的“募民捕蝗,易以粟”。
另外每次蝗灾之后,总是有残留的虫蛹藏在土地里,即便再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全部清除。
这些蛹时间长的可以在地里存活数年之久,一旦环境合适,就会再次破土而出,酿成新的灾祸。
他重点写了未来几年应该在蝗灾发生过的地方种植什么,以避免惨剧再次发,可谓事无巨细条理分明。
“其在禾嫁中者,令妇稚在内轰出。其在临河乱石中藏匿者,多用石灰水煮之。在峭壁上长帚不及者,用喷筒仰轰。【注1】”
“未免灾情复发,蝗灾发生之地来年可多植菽【注4】,苜蓿,果树等物。地势较低处,可改为池塘,养鱼虾等……”
魏祁一条条地念过,念到最后满脸惊奇。
“周先生对蝗灾的治理似乎颇有心得,他以前研究过此道吗?”
一个医者竟然还会研究这些?
楚瑶摇头:“我也不知道,以前并未听他提起过。”
说着却又笑了起来,将信封里另一张纸递给了他。
“不过他肯定没有骗咱们就是了,你看。”
魏祁接过,见纸上写的是个什么方子,记录了一种叫做“豆腐”的东西的做法,主要的原料就是菽。
“这是周先生引以为傲的一样吃食,这些年一直藏私从来不肯告诉别人,现在连这法子都写给咱们了,可见是真的。”
“豆腐?”
魏祁蹙眉:“什么东西?很好吃吗?”
楚瑶点头,脸上还带着一丝怀念:“以前周先生偶尔做过一些给师父送来,师父给我们尝了尝,白白嫩嫩的,又香又滑,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些酱料,非常美味。”
魏祁听了他的描述却愣住了,想了半天,白白嫩嫩又香又滑……这不是绵绵吗?
像绵绵一样美味的东西会是什么味道?
他想象不出来,眼神下意识的往楚瑶腰身上瞟了瞟。
楚瑶正回味着以前吃过的美食,见他半晌没出声,再转头时就见他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胸前,怔了一下,旋即一巴掌拍在了他脑袋上。
魏祁冷不防被打了一下,回过神刚想问她为什么打自己,就见她鼓着眼睛瞪着自己,顿时明白过来,讪讪地笑了笑,摸着脑袋道:“改天咱们照着这方子做些试试,我也尝尝,看是不是真的像你……说的一样美味。”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出自张集馨《道咸宦海浮沉录》
【注2】出自《新五代史》晋本纪
【注3】蛹这个说法只在完全变态昆虫出现,我查了一下蝗虫是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蛹”应该称之为“卵”才对,但是前面从《道咸宦海浮沉录》摘的那句“蝗子与落花生形同,每甬百枚”里面写到的是甬,所以我自己瞎猜古代大概是把它叫做甬吧,所以我在后面都写的“虫蛹”~因为觉得在文里比用“卵”合适~标注这个纯粹是怕碰上生物学科的考据小天使来纠错,至于到底什么是完全变态非完全变态~作者也不知道~摊手~~
【注4】菽(shu,一声):豆的总称
第109章 考验
做豆腐的方子已经送了过来, 什么时候都可以做。
但现在最要紧的,是按照周老先生信上所说, 将灭蝗治蝗的法子安排下去。
魏祁与楚瑶把众人召集到议事厅中, 将周老先生的法子公布了出去。
众人虽不知道他们这些法子是从哪里来的,但见他们笃定的样子, 想来应该是管用的。
“如此甚好啊。”
有人点头说道。
“咱们受灾本就没有周国严重, 若是能及时控制,就可以借着周国灾情进一步扩大的时候再攻下数城, 一举拿下周国半数国土也不是不能。”
“是啊,这些灭蝗治蝗的法子一定要捂好, 不能让周国学了去, 最好是趁着他们还没有想出好的防治办法的时候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但有人却认为这样的方法不可取。
“周国大旱又逢蝗灾, 可谓雪上加霜。这样虽然方便了咱们攻城,但苦的都是周国的寻常百姓。”
“我听闻他们中有些灾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开始易子而食, 其惨状可见一斑。”
“咱们要攻打的是周国,要讨伐的是周王室, 而不是普通百姓。”
“既然有灭蝗治蝗的办法,为何不公之于众,让周国百姓也能少一些伤亡, 尽早从灾祸中解脱出来。”
“刘大人是在说笑吗?”
先前开口的人沉声道。
“你觉得周国百姓可怜,可你知不知道周国的很多兵丁就是从这些百姓里选拔出来的?”
“再说了,天降大祸于周,这又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想出了治蝗灭蝗的法子为什么就一定要告诉他们?他们周国会给我们什么好处吗?到时候控制住了灾情还不是要反过来再咬我们一口!”
“刘大人现在倒是宅心仁厚将魏周百姓一视同仁, 可等周国缓过气来,却未必会把我们魏国的百姓也当回事!届时难道大人你要亲自上阵杀敌,与他们周旋吗?”
“还是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告诉他们我们曾经帮助他们灭蝗治蝗,他们不该忘恩负义攻打我们?!”
姓刘的官员被说的面红耳赤,支吾道:“我……我只是觉得,即便是天降横祸,也不该眼睁睁地看着周国百姓一个个的惨死。”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的天下,咱们明明想出了灭蝗治蝗的法子,却藏私不宣,那……那与已经驾崩的先燕帝又有何区别?”
就算现在河道上能安排下这么多人,但是蝗灾这种事,只要蝗虫不绝,一时半会儿就难以停止,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今后的灾民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他们又该如何安置?
众人全都抬眼看着座上的魏祁与楚瑶,但两人亦是没有什么好法子,只能问厅中年纪大的官员:“往年蝗灾是如何应对的?”
那人皱着眉摇了摇头:“还能如何应对?无非是等蝗虫自己灭绝,可要想让蝗虫灭绝,要么是等天气冷了他们自己冻死了,要么是等老天爷下雨,让土地和粮食不再适合蝗虫繁衍食用。”
“可这老天爷何时下雨……又岂是咱们可以预料的?”
运气好可能明天就下了,运气不好可能又是好几个月不下。
若是后者,那他们魏国也不会比周国好到哪里去。
“就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蝗虫减少一些吗?”
楚瑶问道。
“没有。”
那人叹了口气。
“公主有所不知,往年闹蝗灾时,虽然各地官员也曾组织当地官吏一同去地里扑杀蝗虫。但是蝗虫数量之多,岂是他们能扑杀殆尽的。”
“何况这蝗子与落花生形同,每甬百枚【注1】,凡错过其一,便又生出百余,故而更是灭之不绝,除之不尽啊……”
他叹息着摇头,魏祁与楚瑶却是同时眸光一亮,异口同声道:“有了!”
说完又对视一样:“你先说。”
这一句却又是一同开口。
魏祁轻笑,倾身往楚瑶身边凑了凑,却又陡然想起什么,坐正身子只是伸手在她头上轻抚了一下:“你说吧。”
厅中众人看的一头冷汗,下意识的都把头低了下去。
世子刚刚……是想去亲公主吧?
还好他及时反应过来了,不然这要真的亲了上去,他们站在这儿的这些官员该如何自处啊?
楚瑶对魏祁再了解不过了,自然知道他刚才想干什么,不由面色微红,嗔了他一眼,这才转过头来轻咳一声,道:“各地的官员和差役总归有限,让他们去捕虫,势必事倍功半,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既然如此,何不募民捕蝗,易以粟【注2】,效仿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百姓们去扑杀蝗虫?”
百姓的人数总归是比衙门里官差的人数多的,就算是不能将蝗虫全部消灭,至少能适当的控制一下。
最重要的是,如此一来,灾民们就有了安置的方法,而且即便是老弱妇孺也可以去捕杀蝗虫,不像修河道只能选用壮丁。
“妙啊!”
先前回话那人大赞一声,抚掌道。
“让百姓们扑杀蝗虫,捡拾虫蛹【注3】,按照比河工低出二三的价格易以粟,这样对大家都算公平,谁也说不出什么二话来。”
楚瑶笑了笑:“我对于蝗虫不太了解,一斤虫和蛹究竟能换多少粟米,这些还要麻烦诸位大人按照如今的灾情做出个估计。”
“应该的应该的。”
众人忙应道。
楚瑶又转头看向魏祁:“世子刚刚要说的可也是这个?”
魏祁点头,在桌子底下握紧了她的手:“夫人深得我心。”
说话时眼神温柔的能滴出水来,声音与平日里与旁人说话时完全不同。
众人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又纷纷低下头去,只觉得自己此刻站在这里仿佛是多余的。
但魏祁说完这句之后立刻收敛了神色,转头再看向众人时,眸光又恢复了平日的冷冽,语气沉沉:“募民捕蝗的事情尽快定下宣布出去,各地若再有散布谣言抢夺粮仓之人,格杀勿论!”
最后四个字他说的尤其之重,众人一个哆嗦,立刻躬身应诺,离开时直在心里感慨,世子这脸真是说变就变,前一刻还和风细雨,下一刻就雷霆万钧,真是吓人。
就在募民捕蝗的事情定下之后不久,楚瑶收到一封从大燕寄来的信。
“是徐公寄来的吗?”
魏祁笑着问道。
楚瑶却蹙眉摇了摇头:“周先生寄来的。”
“周先生?他不是青青的师父吗?怎么会写信给你?”
“我也不知道。”
楚瑶一边拆信一边说道。
“不过周先生虽是医者,却经常对于其他事情也能想出一些极好的办法,说不定是对于如今的战事有什么想法,所以写信来告诉我呢。”
这倒也是。
魏祁点了点头。
当初那套审讯犯人的办法据说就是青青跟周先生学的,事实证明确实非常好用。
若是他有什么别的指点他们的,他们倒是也可以试试。
楚瑶拆开信,扫了一眼之后却怔了一下,将信递给魏祁:“你看。”
信上并未讲什么与战事有关的事情,而是说周魏边境大旱,恐有蝗灾发生,介绍了很多灭蝗的方法,以及今后预防蝗灾的办法,其中就有楚瑶之前想到的“募民捕蝗,易以粟”。
另外每次蝗灾之后,总是有残留的虫蛹藏在土地里,即便再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全部清除。
这些蛹时间长的可以在地里存活数年之久,一旦环境合适,就会再次破土而出,酿成新的灾祸。
他重点写了未来几年应该在蝗灾发生过的地方种植什么,以避免惨剧再次发,可谓事无巨细条理分明。
“其在禾嫁中者,令妇稚在内轰出。其在临河乱石中藏匿者,多用石灰水煮之。在峭壁上长帚不及者,用喷筒仰轰。【注1】”
“未免灾情复发,蝗灾发生之地来年可多植菽【注4】,苜蓿,果树等物。地势较低处,可改为池塘,养鱼虾等……”
魏祁一条条地念过,念到最后满脸惊奇。
“周先生对蝗灾的治理似乎颇有心得,他以前研究过此道吗?”
一个医者竟然还会研究这些?
楚瑶摇头:“我也不知道,以前并未听他提起过。”
说着却又笑了起来,将信封里另一张纸递给了他。
“不过他肯定没有骗咱们就是了,你看。”
魏祁接过,见纸上写的是个什么方子,记录了一种叫做“豆腐”的东西的做法,主要的原料就是菽。
“这是周先生引以为傲的一样吃食,这些年一直藏私从来不肯告诉别人,现在连这法子都写给咱们了,可见是真的。”
“豆腐?”
魏祁蹙眉:“什么东西?很好吃吗?”
楚瑶点头,脸上还带着一丝怀念:“以前周先生偶尔做过一些给师父送来,师父给我们尝了尝,白白嫩嫩的,又香又滑,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些酱料,非常美味。”
魏祁听了他的描述却愣住了,想了半天,白白嫩嫩又香又滑……这不是绵绵吗?
像绵绵一样美味的东西会是什么味道?
他想象不出来,眼神下意识的往楚瑶腰身上瞟了瞟。
楚瑶正回味着以前吃过的美食,见他半晌没出声,再转头时就见他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胸前,怔了一下,旋即一巴掌拍在了他脑袋上。
魏祁冷不防被打了一下,回过神刚想问她为什么打自己,就见她鼓着眼睛瞪着自己,顿时明白过来,讪讪地笑了笑,摸着脑袋道:“改天咱们照着这方子做些试试,我也尝尝,看是不是真的像你……说的一样美味。”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出自张集馨《道咸宦海浮沉录》
【注2】出自《新五代史》晋本纪
【注3】蛹这个说法只在完全变态昆虫出现,我查了一下蝗虫是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它的“蛹”应该称之为“卵”才对,但是前面从《道咸宦海浮沉录》摘的那句“蝗子与落花生形同,每甬百枚”里面写到的是甬,所以我自己瞎猜古代大概是把它叫做甬吧,所以我在后面都写的“虫蛹”~因为觉得在文里比用“卵”合适~标注这个纯粹是怕碰上生物学科的考据小天使来纠错,至于到底什么是完全变态非完全变态~作者也不知道~摊手~~
【注4】菽(shu,一声):豆的总称
第109章 考验
做豆腐的方子已经送了过来, 什么时候都可以做。
但现在最要紧的,是按照周老先生信上所说, 将灭蝗治蝗的法子安排下去。
魏祁与楚瑶把众人召集到议事厅中, 将周老先生的法子公布了出去。
众人虽不知道他们这些法子是从哪里来的,但见他们笃定的样子, 想来应该是管用的。
“如此甚好啊。”
有人点头说道。
“咱们受灾本就没有周国严重, 若是能及时控制,就可以借着周国灾情进一步扩大的时候再攻下数城, 一举拿下周国半数国土也不是不能。”
“是啊,这些灭蝗治蝗的法子一定要捂好, 不能让周国学了去, 最好是趁着他们还没有想出好的防治办法的时候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但有人却认为这样的方法不可取。
“周国大旱又逢蝗灾, 可谓雪上加霜。这样虽然方便了咱们攻城,但苦的都是周国的寻常百姓。”
“我听闻他们中有些灾情严重的地方,已经开始易子而食, 其惨状可见一斑。”
“咱们要攻打的是周国,要讨伐的是周王室, 而不是普通百姓。”
“既然有灭蝗治蝗的办法,为何不公之于众,让周国百姓也能少一些伤亡, 尽早从灾祸中解脱出来。”
“刘大人是在说笑吗?”
先前开口的人沉声道。
“你觉得周国百姓可怜,可你知不知道周国的很多兵丁就是从这些百姓里选拔出来的?”
“再说了,天降大祸于周,这又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想出了治蝗灭蝗的法子为什么就一定要告诉他们?他们周国会给我们什么好处吗?到时候控制住了灾情还不是要反过来再咬我们一口!”
“刘大人现在倒是宅心仁厚将魏周百姓一视同仁, 可等周国缓过气来,却未必会把我们魏国的百姓也当回事!届时难道大人你要亲自上阵杀敌,与他们周旋吗?”
“还是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告诉他们我们曾经帮助他们灭蝗治蝗,他们不该忘恩负义攻打我们?!”
姓刘的官员被说的面红耳赤,支吾道:“我……我只是觉得,即便是天降横祸,也不该眼睁睁地看着周国百姓一个个的惨死。”
“古语有云,得民心者的天下,咱们明明想出了灭蝗治蝗的法子,却藏私不宣,那……那与已经驾崩的先燕帝又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