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两人拿着这一两多银子,在集市上花了二十多个大钱买了一对大箩筐,一只大背篓,这些乡民们自己编织的手工品,都很便宜,人家也不过是赚个手工钱。集市上卖的东西很多很杂,他们顺带还买了一篮子鸡蛋,和一些杂七八拉的乡民们自制的吃食。两人不仅是买了不少东西,也顺带着和乡民们套套话。
原来这个地方,还真没有逃荒逃难的人来过。而且此地很封闭,但田地多,人口少。当官的也很清明,还教大家开荒地,也不收税,并且还教了很多实用的知识给老百姓。所以这里百姓能安居乐业,城里也很清明。
而且百姓对官老爷,相当信赖,并且很敬重,可见此官确实有几能力也相当有手腕。不过,百姓毕竟见识有限,也根本就没有人走出过这个地方。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些话,并不能告诉他们再多的消息了。
问了好多人,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附近还有些什么县也好,府也好,村镇也好。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村的,总之都是附近的。这一路来,他们也远远的见过几个村落,估计就有不少人是这些村子的。
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告诉他们,外面的事情要去问那些外出过的人。但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去找这样的人问话,而且别人也不一定能告诉他们答案。
如此,两人也不再在集市里浪费时间了,这里虽然卖的东西多,但粮食相当少。百姓家不管有多少田,收成有多好,都不可能在这个时节,有多少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然后两人直奔米粮铺子。精的,粗的米面他俩加起来买了一百来斤,正好花掉了这一两多银子。
接着,两人又转道到另一家米粮铺子,又花了一两多银子,杂七八拉的粮食各样买了些,又弄了百来斤。
谢五一人挑着这二百来斤的粮食,两只箩筐里都装得满满的,最差的粗粮放在上面,最外面还盖了两块粗布,遮挡得严严实实。然后两人又去分别去了两家杂货铺里,买了十斤盐,几样点心,一些杂七八拉的糖果,几刀咸肉,粗瓷的大碗,土制的坛坛罐罐也各买了几个,零零总总又装了一大背篓。
接着,谢公子用一个粗面馒头当报酬,找了两个小孩子又帮他们买了十斤盐。路过一家专门买笔墨纸砚的铺子时,谢公子想了想,还是掏了三两银子买了些普通的笔墨纸砚。笔墨纸砚可比粮食贵,这些东西他虽然带了点,但都是高级货,不好随便拿出来用。
这种普通货色正好给孩子们启蒙。大郎辛湖小石头平儿都是该读书的年纪了。谢家人都断文识字,不说有多高水平,但给几个孩子启蒙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次两人就没有象前面那样引人注目了,毕竟背着大背篓,肩扛手提的人很常见。赶集的人也多,他俩又故意弄得灰头土脸,与普通乡民也没太大区别。就是买笔墨时,人家根本就没想到他们居然能一口气花掉三两银子。
不过,一看他们这个样子,别人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家举家之力供着一个读书人呢。家里有读书人的,地位总象是高一些,老板后来对他们还很客气呢,还想给他们推荐一些书了,但那些书都又他们也用不上。他还不如自己默两本出来更好。
两人肩上挑的,背上背的,手上拎的,已经搞了不少东西了。眼看都快出城门了,谢公子还是觉得粮食买得不够多,经过了缺粮少食的痛苦,他总觉得难得有粮食买,就该多买些一时吃不完存着也好。
但今天两人没敢带马进来,而且也不敢象前面那样几百斤的买粮了。最后两人商量了一下,去熟食摊子上,把人家还没卖完的馒头包子大饼等全包圆了,还又切了一包卤肉,足足又装了一篮子。再看看自己实在拿不了,两人才停手,高高兴兴的出了城。
第64章 自救
留在村子里的大郎开始整理自己家的菜园子了。菜园子还不小,他带着辛湖,大宝和阿毛干活,让谢大嫂她们带着平儿出去摘野菜。
大宝和阿毛也不过是在园子里捡些柴,原有的篱笆早就没什么用处了,大郎干脆全拆了,准备再重新打篱笆,以后有些菜是要牵藤搭架的,没篱笆可不行。
几人才没干一刻钟,谢三伯就过来,说:“我来挖。”他是个少话的人,也不多说,直接抢过辛湖手中的铲子,就开始干活。
有了谢三伯这个壮劳力,挖菜园子就很简单了。辛湖和大郎在前面先粗粗的清理一下枯草和旧年的枯菜杆。当初辛湖小心保护下来的葱蒜早就长得很茂盛了,这一小片绿苗可显眼啦,当然得小心的保护着。而大地回春后,原先无人管时,一些菜种子落在地上,居然也在他们没看见时,就自己悄悄发芽了。
“你看,这是南瓜吧。”辛湖问。她指着几棵小嫩苗,不太确定是不是南瓜。要是再长大一点,她还是能分辨出来的。现在才长了两片小叶子,她看不出来。
大郎扫了几眼,这玩意儿他太熟了,说:“恩,真的是南瓜。我还说家里没南瓜籽,今年吃不成南瓜了呢。”
南瓜是好物,又不用怎么管理,花和叶都能吃,南瓜嫩的,老的也都能吃。可以说是一种有吃法非常多样化的蔬菜。如果结的南瓜多,长老后,吃不完还可以晒干,留到冬天缺粮少菜时吃,能煮出带点甜味的南瓜干粥呢。
接着,他们又发现了辣椒苗,茄子苗,黄瓜苗。可能是因为靠厨房近,这边温度要比其他的地方高一些,再加上平时灶里的热灰也大部分掉在菜园子里,又起了保暖作用,这些种子也不管先后顺序,居然都自己发芽,长出小嫩苗子了。
“我还正想着翻了地,来种这些菜呢。没想到,这里都长了苗。”大郎开心的笑道。
“这点子苗,哪里够吃。我们还是要种的。”辛湖说。
不过看着这些嫩苗子,她知道,这回他们可以吃上抢季节的蔬菜了。自己再播种的,怎么着也得比这一批晚成熟半个月了吧。
“那是,把这些苗保护好。明天我们再种些新的。”大郎点点头,又仔细的在枯草中找菜苗。
看着他俩这么仔细,再看看那些稍微不留神就会被挖掉的小嫩苗,谢三伯又是不好意思,又是后悔。其实谢家的菜园子肯定也会有这些夹生的菜苗,但谢家人不太认识它们,已经翻了地,现在谢家的菜园子里,只有从辛湖家移走了一点儿葱和蒜苗。刘大娘家也一个样。她们现在都等着大郎分菜种子给他们呢。
谢三伯想着如果自己翻地时,能小心点,把这些嫩苗子留下来,也不用愁现在没什么菜种籽了。毕竟大郎他们一家子孩子,大家也没指望他家能有多少菜种籽。
“五颗南瓜苗,五根辣椒苗,六根黄瓜苗,七根茄子苗。”辛湖边数边小心的和大郎把那些挤在一起的菜苗,移植开来。
正忙碌着,谢姝儿来了,见他俩小心翼翼的弄着几棵小嫩苗,好奇的问:“这是什么?”
“菜苗啊。菜园子里旧年没有收的菜籽儿,自己长出来的。”大郎答。
“哟,还没种,就有菜苗了啊。”谢姝儿笑嘻嘻跑到他们身边,象看稀奇一样蹲在地上,看他们俩移植菜苗。
又一一追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辛湖一一给她解答了,最后还拿了一根黄瓜苗一根南瓜苗说:“你拿回去栽在你们家菜园子里,好好照顾,说不定再过一个月就有黄瓜吃了呢。”
“真的吗?”谢姝儿兴奋的拿得到了宝贝一样,小心的捧着带有泥巴的菜苗回家去了。
然后,辛湖又弄了两株小苗,让平儿给刘大娘送过去了。这杂生的小嫩苗,好好照顾一样也能开花结果。
其实辛湖根本就不太搞得清楚,这些菜原本该是什么时候种?自打满大街都是反季蔬菜后,原本应该冬季吃的大白菜,你大夏天也能买得到了。原本该大夏天吃的茄子豆角等,你大冬天也能吃上了。所以,她以前在农村的那点生活经验早就搞混了。
她只知道,夏天的蔬菜种类最多,茄子辣椒,西红柿,豆角,黄瓜,空心菜最常见。以前奶奶种的多,从来吃不完,能腌制晒干的,会留一些,不能的都直接扔掉了。
但有一点她敢确定,这些夹生的菜苗,就算没人管,也能真的开花结果。
以前她住的那个小区,有几块闲置的花坛,邻居们扔垃圾时,时常有人会掉落了一些,比如吃过的西瓜皮,里面肯定会有西瓜籽,比如没吃完的半颗西红柿,甚至有烂掉的红辣椒。不想过一段时间后,它们就顽强的生根发芽了。
她清楚的记得,那都是八月末了,某天她突发奇想,就移植了几颗粗壮点的苗回来,种在阳台的花盆里。没想到,她也没怎么照顾,不过是浇点水,但它们却都长得非常好,最后它们也全开花结果了。特别是辣椒和西红柿,都长成功了,那自然变红熟透的西红柿,可好吃了,以至于后来她根本就不想买西红柿吃了。
只有西瓜,因为土太少,无法铺开藤蔓,结的果很小,她曾经尝试的摘了一个,发现虽然那西瓜才拳头大小,居然都红了,还很甜。要是土壤多,说不定那西瓜会长得很大也不一定呢。要知道,她移植回来的这三样,绝对不是按其本身的生长季节,不过南方天气热,也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但现在,天气正在变暖和,很符合这些杂生菜苗的生长周期。反正天气暖和,这些作物生长就会快一些。她一点儿不担心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了,不可能出大的差错。
所以第二天,她和大郎两个人把菜种子给另外两家分了分,一古脑把辣椒黄瓜茄子豆角全种下去了。
这时节天气是一天一天变暖和。外面的世界简直一天一个样,猫了一冬的野草哗啦啦的全钻出来了,四周的树木也开始抽芽吐绿了。一时间,满眼都是绿色,春天的味道明显足了。
种完了菜,地里活也不多,辛湖在挖野菜的时候,连根挖了一些野韭菜回来,栽在自己家的菜园子里,希望能培育出家韭菜来。韭菜这东西,生长的周期极长,割了一茬过段时间又可有了,都不用种,是菜类中她很喜欢的一种。韭菜拿来摊饼子,做韭菜盒子,用处大的很呢。特别是在这个缺少粮食的地方,多几样菜,就能省些粮食出来。
谢姝儿和刘大娘自然也学着她的样子,大家都在菜园子里移植了一寸见方的野韭菜。不管能不能成功,就当是做个实验罢了。在这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自然也能从别的地方弄到韭菜种子回来自己种。所以,她也不在意是否能培育成功。
最近大家都跟着辛湖学会了摊野韭菜饼子吃,大家都爱吃,三家人天天都少不了一顿野韭菜饼。但天天吃顿顿吃,再好吃的东西也会烦。
他们这片地方,除了芦苇林之外,荒野空地其实也不多。能开荒垦田的地方,都较远,象以前他们去过的小山坡等地方,还能开几块荒田出来,附近可没什么好地方了。毕竟芦苇靠水边生长,这一整块地方,其实就是一大片湿地。就算你开出田来了,一涨水也全淹了。
原来这个地方,还真没有逃荒逃难的人来过。而且此地很封闭,但田地多,人口少。当官的也很清明,还教大家开荒地,也不收税,并且还教了很多实用的知识给老百姓。所以这里百姓能安居乐业,城里也很清明。
而且百姓对官老爷,相当信赖,并且很敬重,可见此官确实有几能力也相当有手腕。不过,百姓毕竟见识有限,也根本就没有人走出过这个地方。说来说去也就是这些话,并不能告诉他们再多的消息了。
问了好多人,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附近还有些什么县也好,府也好,村镇也好。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哪个村的,总之都是附近的。这一路来,他们也远远的见过几个村落,估计就有不少人是这些村子的。
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告诉他们,外面的事情要去问那些外出过的人。但他们不可能有时间去找这样的人问话,而且别人也不一定能告诉他们答案。
如此,两人也不再在集市里浪费时间了,这里虽然卖的东西多,但粮食相当少。百姓家不管有多少田,收成有多好,都不可能在这个时节,有多少多余的粮食拿出来卖。然后两人直奔米粮铺子。精的,粗的米面他俩加起来买了一百来斤,正好花掉了这一两多银子。
接着,两人又转道到另一家米粮铺子,又花了一两多银子,杂七八拉的粮食各样买了些,又弄了百来斤。
谢五一人挑着这二百来斤的粮食,两只箩筐里都装得满满的,最差的粗粮放在上面,最外面还盖了两块粗布,遮挡得严严实实。然后两人又去分别去了两家杂货铺里,买了十斤盐,几样点心,一些杂七八拉的糖果,几刀咸肉,粗瓷的大碗,土制的坛坛罐罐也各买了几个,零零总总又装了一大背篓。
接着,谢公子用一个粗面馒头当报酬,找了两个小孩子又帮他们买了十斤盐。路过一家专门买笔墨纸砚的铺子时,谢公子想了想,还是掏了三两银子买了些普通的笔墨纸砚。笔墨纸砚可比粮食贵,这些东西他虽然带了点,但都是高级货,不好随便拿出来用。
这种普通货色正好给孩子们启蒙。大郎辛湖小石头平儿都是该读书的年纪了。谢家人都断文识字,不说有多高水平,但给几个孩子启蒙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次两人就没有象前面那样引人注目了,毕竟背着大背篓,肩扛手提的人很常见。赶集的人也多,他俩又故意弄得灰头土脸,与普通乡民也没太大区别。就是买笔墨时,人家根本就没想到他们居然能一口气花掉三两银子。
不过,一看他们这个样子,别人就想当然的认为他们家举家之力供着一个读书人呢。家里有读书人的,地位总象是高一些,老板后来对他们还很客气呢,还想给他们推荐一些书了,但那些书都又他们也用不上。他还不如自己默两本出来更好。
两人肩上挑的,背上背的,手上拎的,已经搞了不少东西了。眼看都快出城门了,谢公子还是觉得粮食买得不够多,经过了缺粮少食的痛苦,他总觉得难得有粮食买,就该多买些一时吃不完存着也好。
但今天两人没敢带马进来,而且也不敢象前面那样几百斤的买粮了。最后两人商量了一下,去熟食摊子上,把人家还没卖完的馒头包子大饼等全包圆了,还又切了一包卤肉,足足又装了一篮子。再看看自己实在拿不了,两人才停手,高高兴兴的出了城。
第64章 自救
留在村子里的大郎开始整理自己家的菜园子了。菜园子还不小,他带着辛湖,大宝和阿毛干活,让谢大嫂她们带着平儿出去摘野菜。
大宝和阿毛也不过是在园子里捡些柴,原有的篱笆早就没什么用处了,大郎干脆全拆了,准备再重新打篱笆,以后有些菜是要牵藤搭架的,没篱笆可不行。
几人才没干一刻钟,谢三伯就过来,说:“我来挖。”他是个少话的人,也不多说,直接抢过辛湖手中的铲子,就开始干活。
有了谢三伯这个壮劳力,挖菜园子就很简单了。辛湖和大郎在前面先粗粗的清理一下枯草和旧年的枯菜杆。当初辛湖小心保护下来的葱蒜早就长得很茂盛了,这一小片绿苗可显眼啦,当然得小心的保护着。而大地回春后,原先无人管时,一些菜种子落在地上,居然也在他们没看见时,就自己悄悄发芽了。
“你看,这是南瓜吧。”辛湖问。她指着几棵小嫩苗,不太确定是不是南瓜。要是再长大一点,她还是能分辨出来的。现在才长了两片小叶子,她看不出来。
大郎扫了几眼,这玩意儿他太熟了,说:“恩,真的是南瓜。我还说家里没南瓜籽,今年吃不成南瓜了呢。”
南瓜是好物,又不用怎么管理,花和叶都能吃,南瓜嫩的,老的也都能吃。可以说是一种有吃法非常多样化的蔬菜。如果结的南瓜多,长老后,吃不完还可以晒干,留到冬天缺粮少菜时吃,能煮出带点甜味的南瓜干粥呢。
接着,他们又发现了辣椒苗,茄子苗,黄瓜苗。可能是因为靠厨房近,这边温度要比其他的地方高一些,再加上平时灶里的热灰也大部分掉在菜园子里,又起了保暖作用,这些种子也不管先后顺序,居然都自己发芽,长出小嫩苗子了。
“我还正想着翻了地,来种这些菜呢。没想到,这里都长了苗。”大郎开心的笑道。
“这点子苗,哪里够吃。我们还是要种的。”辛湖说。
不过看着这些嫩苗子,她知道,这回他们可以吃上抢季节的蔬菜了。自己再播种的,怎么着也得比这一批晚成熟半个月了吧。
“那是,把这些苗保护好。明天我们再种些新的。”大郎点点头,又仔细的在枯草中找菜苗。
看着他俩这么仔细,再看看那些稍微不留神就会被挖掉的小嫩苗,谢三伯又是不好意思,又是后悔。其实谢家的菜园子肯定也会有这些夹生的菜苗,但谢家人不太认识它们,已经翻了地,现在谢家的菜园子里,只有从辛湖家移走了一点儿葱和蒜苗。刘大娘家也一个样。她们现在都等着大郎分菜种子给他们呢。
谢三伯想着如果自己翻地时,能小心点,把这些嫩苗子留下来,也不用愁现在没什么菜种籽了。毕竟大郎他们一家子孩子,大家也没指望他家能有多少菜种籽。
“五颗南瓜苗,五根辣椒苗,六根黄瓜苗,七根茄子苗。”辛湖边数边小心的和大郎把那些挤在一起的菜苗,移植开来。
正忙碌着,谢姝儿来了,见他俩小心翼翼的弄着几棵小嫩苗,好奇的问:“这是什么?”
“菜苗啊。菜园子里旧年没有收的菜籽儿,自己长出来的。”大郎答。
“哟,还没种,就有菜苗了啊。”谢姝儿笑嘻嘻跑到他们身边,象看稀奇一样蹲在地上,看他们俩移植菜苗。
又一一追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辛湖一一给她解答了,最后还拿了一根黄瓜苗一根南瓜苗说:“你拿回去栽在你们家菜园子里,好好照顾,说不定再过一个月就有黄瓜吃了呢。”
“真的吗?”谢姝儿兴奋的拿得到了宝贝一样,小心的捧着带有泥巴的菜苗回家去了。
然后,辛湖又弄了两株小苗,让平儿给刘大娘送过去了。这杂生的小嫩苗,好好照顾一样也能开花结果。
其实辛湖根本就不太搞得清楚,这些菜原本该是什么时候种?自打满大街都是反季蔬菜后,原本应该冬季吃的大白菜,你大夏天也能买得到了。原本该大夏天吃的茄子豆角等,你大冬天也能吃上了。所以,她以前在农村的那点生活经验早就搞混了。
她只知道,夏天的蔬菜种类最多,茄子辣椒,西红柿,豆角,黄瓜,空心菜最常见。以前奶奶种的多,从来吃不完,能腌制晒干的,会留一些,不能的都直接扔掉了。
但有一点她敢确定,这些夹生的菜苗,就算没人管,也能真的开花结果。
以前她住的那个小区,有几块闲置的花坛,邻居们扔垃圾时,时常有人会掉落了一些,比如吃过的西瓜皮,里面肯定会有西瓜籽,比如没吃完的半颗西红柿,甚至有烂掉的红辣椒。不想过一段时间后,它们就顽强的生根发芽了。
她清楚的记得,那都是八月末了,某天她突发奇想,就移植了几颗粗壮点的苗回来,种在阳台的花盆里。没想到,她也没怎么照顾,不过是浇点水,但它们却都长得非常好,最后它们也全开花结果了。特别是辣椒和西红柿,都长成功了,那自然变红熟透的西红柿,可好吃了,以至于后来她根本就不想买西红柿吃了。
只有西瓜,因为土太少,无法铺开藤蔓,结的果很小,她曾经尝试的摘了一个,发现虽然那西瓜才拳头大小,居然都红了,还很甜。要是土壤多,说不定那西瓜会长得很大也不一定呢。要知道,她移植回来的这三样,绝对不是按其本身的生长季节,不过南方天气热,也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但现在,天气正在变暖和,很符合这些杂生菜苗的生长周期。反正天气暖和,这些作物生长就会快一些。她一点儿不担心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了,不可能出大的差错。
所以第二天,她和大郎两个人把菜种子给另外两家分了分,一古脑把辣椒黄瓜茄子豆角全种下去了。
这时节天气是一天一天变暖和。外面的世界简直一天一个样,猫了一冬的野草哗啦啦的全钻出来了,四周的树木也开始抽芽吐绿了。一时间,满眼都是绿色,春天的味道明显足了。
种完了菜,地里活也不多,辛湖在挖野菜的时候,连根挖了一些野韭菜回来,栽在自己家的菜园子里,希望能培育出家韭菜来。韭菜这东西,生长的周期极长,割了一茬过段时间又可有了,都不用种,是菜类中她很喜欢的一种。韭菜拿来摊饼子,做韭菜盒子,用处大的很呢。特别是在这个缺少粮食的地方,多几样菜,就能省些粮食出来。
谢姝儿和刘大娘自然也学着她的样子,大家都在菜园子里移植了一寸见方的野韭菜。不管能不能成功,就当是做个实验罢了。在这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自然也能从别的地方弄到韭菜种子回来自己种。所以,她也不在意是否能培育成功。
最近大家都跟着辛湖学会了摊野韭菜饼子吃,大家都爱吃,三家人天天都少不了一顿野韭菜饼。但天天吃顿顿吃,再好吃的东西也会烦。
他们这片地方,除了芦苇林之外,荒野空地其实也不多。能开荒垦田的地方,都较远,象以前他们去过的小山坡等地方,还能开几块荒田出来,附近可没什么好地方了。毕竟芦苇靠水边生长,这一整块地方,其实就是一大片湿地。就算你开出田来了,一涨水也全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