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方两军正在鏖战,战火将夜空映照的犹如白日,绵连十余里的战线上,各有大小战斗。人影幢幢,或昂然前驱,或狼奔豕突,金戈声与人声彼此交杂,让百十里之外都能听闻。
身披黄金甲的耶律阿保机从军阵后方退出来,准备归入城中,他座下战马脚步缓慢,这让他显得从容不迫。随在他身旁的重臣、近卫,此刻无不心潮澎湃,他们有幸再一次见到他们的皇帝,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近乎以一己之力,将大契丹帝国这个庞然大物重扶正轨。
耶律阿保机招了招手,示意韩延徽靠近过来。
韩延徽心情并不平静。十个时辰前,他还献策述律平,建议契丹与唐军议和,以将眼前这场战乱可能带给契丹的损失降到最小,虽不能说错,但毕竟对契丹国势的估计过于悲观,这让他有些嗟叹。然而他并没能想到耶律阿保机能突然康复,并且能够率军作战,哪怕是到了此时,他仍旧觉得侥幸,心里只当这是上天对契丹的眷顾,他甚至不无兴奋的想到,在唐朝与契丹之间,上天终究是选择了契丹。
“爱卿说与皇后的那番话,朕都听到了。”耶律阿保机嗓音不大,落在韩延徽心底却让他一阵不安,作为王朝重臣,这样的失策已是大过。就在韩延徽预备告罪时,耶律阿保机接下来的话,让他如坠雾里,“这些话进了朕的耳朵,也进了朕的心里。爱卿对契丹形势的分析,虽有偏颇之处,但多半可取,也是稳重谋国之言。朕深思之,认为契丹应该酌情采纳。”
“皇上……”韩延徽完全不清楚耶律阿保机这话是何意,若是为敲打他,以耶律阿保机的性子和他俩的君臣关系,大可不必如此委婉,而若是为安抚他,耶律阿保机更加不可能拿国家大政作为砝码。
耶律阿保机没给韩延徽想透彻的时间,他继续低声道:“李从璟是个人物,不可轻视——朕已有布置,务必令幽州军葬身于此——但以最坏打算论,此战后幽州军自身未受太大损失,或者以李从璟统兵之能,能快速再练一支精锐,而契丹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往后平息各地动乱,稳定扶余、长岭二府,应对渤海反攻,都需要时间、精力,不能叫李从璟再来袭扰、搅局。无论如何,战后签订和议,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这是其一……”
“然则契丹各部落反叛,都是皇上刻意放纵,这一番假象,目的就是将李从璟、鞑靼部引至西楼一举歼之,何来契丹元气大伤?”或许是因为惊讶、不解,韩延徽脱出而出,然而这句话才说出口,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心头骤然一阵冰凉。
“契丹之乱,一半是假,一半却是真,否则朕怎会给敌军陈兵西楼的机会?朕用间于敌军中,使其今夜发难,也是无奈之举。偌大草原,大小部落何止百十,岂能没有浪子野心之辈,岂能对那篇檄文都不动心?”耶律阿保机这回只是轻轻摇头,这件本该让他大怒的事,此时却没能让他声调提起来半分。
回城的路不过数里,灯火却不及激战处辉煌,耶律阿保机又是背对着韩延徽,他的神情、脸色都堙没在夜色中。
“爱卿暂且只听不言。”耶律阿保机的声音放佛更轻了些,他说了一句之前从未对韩延徽说过的话,“李从璟自打出镇卢龙,便与契丹征伐不休,偏偏其人又很难缠,常人难以应对。此战之后,李从璟应该会因公升迁,离开卢龙。倘若没有,接下来就需要爱卿施展手段,贿赂唐朝重臣,将其调离。”
顿了顿,耶律阿保机继续道:“李亚子自打灭梁之后,近些年来日益骄奢淫逸,唐朝虽有灭蜀之业,看似鼎盛非常,有雄霸天下之能,实则不然。君主昏聩,其国必衰。这也是我契丹可乘之机。此后数年,契丹需得交好唐朝,甚至不妨奉承李亚子,助其自负之心,则唐朝衰败不远。这是其二。”
听到这里,韩延徽暗暗点头,很是赞同,但随即也疑惑起来,这些都是日后契丹国政之核心纲领,现在耶律阿保机都对他说明,是何用意?
耶律阿保机无暇顾及韩延徽心中所想,他声音中开始透露出一股疲惫,继续往下说道:“与唐朝和议,促使李从璟调离卢龙,有此二者,才有往下这第三点:此战之后,契丹需得内修国政、稳固统治、精兵强军,外镇扶余、长岭,并谋求与渤海暂且休战。如此数年,则契丹不仅能得恢复元气,还能国势日上。待时机成熟,则南交中原,东灭渤海、女真。一旦中原生乱,则趁机挥师南下,饮马黄河,未尝不能成就千古霸业!”
“此三策,为契丹国本,爱卿素为朕之肱骨,亦乃契丹栋梁,当谨记。”耶律阿保机最终总结道。
“皇上!”韩延徽滚落马鞍,在耶律阿保机马前拜倒,刹那间涕泗横流,“皇上龙体康健,必能万年,契丹因皇上而傲视天下,皇上万不可有它念啊!”
耶律阿保机居高临下看着这位帝王之师,冷冷道:“起来!”
冰冷的声音让韩延徽心头一震,他再不敢多说,连忙翻身上马。
“眼下,契丹最重要的事,是谋取此战之胜。”众人进了城门,耶律阿保机却停下马来,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否则也不可能在半路上与韩延徽说这些话,他本来还想撑到皇宫,但现在看来是不成了。他看着韩延徽,看着这位他最倚重的汉官,眼里闪烁着君臣相宜多年而来的信任,“但比此战之胜,更重要的,是为契丹立新君!爱卿,去叫皇后与皇太子、大元帅前来。”
“臣领命!”韩延徽悲声应诺,垂泪而去。
在近卫的搀扶下,耶律阿保机走向皇都城墙,沿着甬道直上城楼。这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对已经为这场战争、为这个国家,倾注了全部心血、精力的耶律阿保机而言,就更显艰难。但是,耶律阿保机绝不容许自己死在城门旁的逼仄角楼里。
耶律阿保机知道,他的大限已经来临。他清楚的知道,在班师途中就已知道。若不是战争未休,他心头的挂念太盛,他也撑不到西楼。今日黎明前睁开双眼,那是垂死梦中惊坐起。他也知道,今日风采是回光返照,是他最后一口气。
常人这一口气,只不过能说最后一番话,但他是契丹帝国的开国皇帝,戎马一生,哪怕是这最后一口气,他也要用力吊着,也要狠狠用在战场上。
登顶城楼,耶律阿保机被扶到栏前,他摆脱亲卫搀扶,用尽浑身力气站直了身躯,挥手让亲卫们退下。城楼辉煌的灯火里,身着黄金甲的契丹皇帝,依旧身姿挺拔。
耶律阿保机望着城外,苍老而浑厚的双眸既有不甘,又显得沉静,彼处激战正酣,两军正在殊死鏖战。
耶律阿保机嘴角忽然露出一丝笑意。在这片战场上,哪怕是他即将死亡,他也用最后之力,将战场形势捏在手里,从而左右胜局。
碧石城,弯弓月,星辰如海,天地如歌。
因部落争斗,耶律阿保机少年时随父逃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成年后为部落东征西讨,屡战屡胜,遂掌大权。
二十年前,阿保机成为契丹八部酋长。因不愿失去权力,遂以铁血手腕,改契丹首领轮选制为世袭制。
十年前,建立契丹国。
至今日,契丹已是漠北草原唯一霸主。
这一生,金戈铁马,阴谋算计,沙场谋胜,争权夺利,而最终谢幕时,他是漠北草原唯一的帝王。
脚下是西楼、是契丹国,耶律阿保机站在这里,在这他建立的帝国里,面对一生永无休止的战争,忘却了艰难困苦、屈辱荣耀,淡漠了呕心沥血、悲欢离合,远离了未竟的梦想、未平的不甘。
他把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最后一口气,都献给了他亲手缔造的帝国。
这一刻,清风徐来,他闭上了双眼。
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殡天!
第446章 一代雄主终落幕,兴亡从来因人事(中)
李从璟找到耶律倍,两人装模作样交上手,李从璟沉眉低声喝问:“耶律倍,你如此战法,是意欲与本帅鱼死网破?”
耶律倍接下李从璟挥过来的长槊,切声道:“李从璟,你可知道,你要兵败了?”语调复杂,还有几分气急败坏。
“本帅是否会败不可知,你却是要命丧九泉了!”李从璟拨开耶律倍斩过来的马刀,厉声道。
“你要在阵前斩孤?”耶律倍竖起眉头。
“放屁!”李从璟恼火地骂道,“你可知,耶律阿保机已经殡天?!”
“放你娘的屁!”耶律倍怒不可遏,狠狠向李从璟挥了一刀,终究还是道:“勤王之师天不亮就会到,这是父皇专门为你而备的,目的就是将你困杀于此!孤劝你带唐军速走,再晚你就撤不掉了!”
“我操!”李从璟将长槊弹向耶律倍脑门,怒气不比耶律倍少半分,“耶律倍,你真当本帅信口雌黄?本帅且问你,耶律德光何在?”
耶律倍怔了怔,手中动作慢了半分,差些被李从璟长槊扫到脑门,惹得李从璟不得不喊了一声“当心”。耶律倍脸色巨变,“你怎会知晓这些?”
“本帅若不知晓这些,如何与你谋国!”李从璟懊恼道,“你再不回去,明日耶律德光就是契丹皇帝,你就只能等死!”
话至此处,两人齐声道了一句“厉害”,似是知道奈何不了对方,都再无交战之意,纷纷调转马头就走。
……
李从璟在与莫离说出那句“战事未必就已陷入绝境,你我所见,未必不是表象,而真正的契机,往往就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话后,对眼前战事的疑点、破绽进行了一番分析。
当时情景是这样的:
李从璟对莫离道:“耶律阿保机于渤海染疾、归途病重,此事毋庸置疑。耶律阿保机今日指挥契丹大军出击,并亲自出战,全无病态,由此,疑点便出现:其病情乃何时康复?”
“病情自好转至康复,自然需要时日。”莫离接话道。
李从璟扶刀而立,慷然道:“不错。假设:耶律阿保机是逐渐好转,至今日大体康复,遂亲自出战——这里面又有疑点。”
“疑点便在于……”莫离掏出折扇,一点点打开,轻轻摇晃,“由病重至病轻再到病情大体无恙,此过程中,耶律阿保机竟未对契丹军有任何调度,更未指挥契丹军出战!”
“不错。两军在此对峙数日,我等是为等待联军陆续到来,也为等约定之期总攻,可契丹哪有皇都被攻许久,而大军回援后,坐视敌军不理的道理?”李从璟道。
莫离微微皱眉,“是否有可能,契丹同样在等时机?”
“有可能!”李从璟慎重表示赞同,“前来会师之部落甚多,大小不一又兼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之下,便是你我也不能辨认,这里面是否有假投你我而实助契丹之辈,更不能确认这里面是否会有契丹暗子。因此,对这些部落必须防备,并加紧甄别。”
“确该如此。但也只能暗地里甄别,毕竟联军临时组成,若你我动作过大,或者拿人开刀,即便对方真是心怀叵测之辈,也不免令其他部落心生芥蒂。这个联盟,眼下观之,仍旧太脆弱,经不起风浪。”莫离颔首道,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最好是埋下暗桩,等待时机——他们露出真面目时,便是他们败亡之时!而军情处无疑是此中行家——你已令军情处在做这件事了?”
“当然。”李从璟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然则纵然契丹是在等待时机,但为混淆视听、瞒天过海,不让我们防备此招,契丹军更会在这些时日发起战斗,吸引我等注意——可惜,契丹军并没有。”
清辉洒在肩上,莫离长发微动,也不知是因夜风还是折扇,他道:“便是坐实此疑点,但破绽未免过于单薄,而这又能说明什么?”
“疑点当然未止于此,至于说明什么,且听我缓缓道来。疑点之二,仍在于耶律阿保机出战。”李从璟伸出两根手指,目光炯炯,气度雍容自信,“开战便开战,耶律阿保机方自渤海归来,半载征战又兼归途劳顿,加之大病初愈,甚需修养,其何必亲自出战?渤海战事历经半载,耶律阿保机可从未亲自陷阵过——以耶律阿保机今日之尊,亲临战场已是极限,亲自出战,未免太过了些。”
“事出反常必有妖。”莫离悠悠道,“然而妖在何处?”
“两点。”李从璟道,“耶律阿保机只有亲自出战,才能让我联军将士看得真切,或者说让我看清楚,由此确信,这位契丹皇帝已无病痛,已重掌全局。此举效果显而易见:打击士气——耶律阿保机的确做到了,事实就是如此。第二点,振奋契丹军士气,而且是极大振奋,这样一来,无论日后耶律阿保机是否出现在战场上,契丹军都能保持士气高昂。”
“耶律阿保机为何要如此?”莫离又问。
“在揭开谜底之前,还有最后一个疑点要说。”李从璟微微笑了笑,轻松淡然的笑意,让他显得愈发从容,一股掌控一切的气度油然而生。“第三个疑点,便是契丹战法。”
“什么战法?”莫离适时追问。
“主攻幽州军的战法。”李从璟回答道,说出来的话声音不大,但掷地有声,“幽州军乃是联军绝对主力,表面看来,若能击溃幽州军,便能击溃联军。但事实是,这是最直接的战法,却绝非明智之法。攻敌以弱,最优战法,当是主攻薄弱部分,借此打开缺口,再败全军。试想,若是契丹军主攻草原诸部,绝对比主攻幽州军容易得多,而一旦草原诸部军阵被击溃,导致草原诸部溃败,幽州军再精锐又能如何?只能被裹挟败退!”
“如此明显的抉择,耶律阿保机怎会不知?”莫离哂然一笑。
“只有两个原因。”李从璟道,“其一,草原诸部中有耶律阿保机安排的棋子,需要等待时机到了发力——耶律阿保机总不能使契丹军打掉自己布置的暗子。其二,耶律阿保机迫不及待要吃掉幽州军,至少是要死死咬住幽州军。”
“这个吃相可真是有些难看。可笑的是,为掩饰这个意图,交战中契丹军还佯装去努力攻打过草原诸部。”莫离忍不住嘲讽了一句,“然而这看起来全无必要,耶律阿保机何必如此心急,契丹有勤王之师随时赶来,着急的该是我军才对,契丹只要有耶律阿保机在……”
说到这里,莫离双目微瞪,继而双眸凛冽,已是想到了关键之处。
“耶律阿保机如此着急,只能说明他有不得不如此的原因,这个原因,只能是契丹本身会立马出现极大的变故、动荡,这才使得他不得不在变故、动荡完全展现之前,结束这场战争。”李从璟目光锐利,仿佛能划破黑夜,“而要现在吃掉幽州军,无疑是担心日后再也没有机会——以一代雄主的自信,怎会认为自己对付不了幽州军?”
莫离惊骇的看着李从璟,身躯微微颤抖,摇晃折扇的动作再不能保持规律,他啪的一声收起折扇,“耶律阿保机要死?”
李从璟看向战场,声调未有半分波动,“第一个疑点,说明耶律阿保机并未康复;第二、三个一点,则说明——耶律阿保机今日精神奕奕出战,是回光返照!”他转身直视莫离,“若是单个疑点,或许不足为信,但此三者放在一起,便能使得这种推断有八九分把握——回光返照一过,耶律阿保机今日必死!”
莫离激动难以自已,耶律阿保机今日必死,而他们又恰好知道这个消息,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李从璟收起横刀,“此事尚待确定。我去找耶律倍确认。耶律阿保机今日若死,必定要立契丹新君,而新君只能在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之间!若是耶律阿保机果真今日身死,则此战转机在即!”
……
李从璟见耶律倍尚在阵中,起先还以为耶律阿保机没死,因此他未被传回。但转念一想,在原本历史中,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在述律平帮助下继位,耶律倍这个东丹王什么都没捞到,历史有其原本意志,会不会这回耶律德光又抢占了先机?
因此,李从璟灵机一动,才有了讹诈耶律倍的那番话,让他看看耶律德光是否还在战场上。
第447章 一代雄主终落幕,兴亡从来因人事(下)
韩延徽离开城头没多远,迎面碰上一队宫廷骑卫,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一身戎装的述律平。在耶律阿保机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述律平每每留守后方,时常带领族人、军队抵抗趁火打劫者,早已是军中宿将。
述律平勒住战马,见韩延徽满头大汗的焦急模样,心中骤然一沉,厉声问道:“皇上现在何处?”
韩延徽下马含泪道:“皇上在城门相待,传皇后速去相见!”
片刻后,述律平僵硬立在城楼,咬着红唇怔怔望着已经全无声息的耶律阿保机,泪流满面,悲怆的双眸里世界仿佛已然崩塌,红装黑甲再不能让她英姿飒爽,反而衬托得她身躯看起来格外娇弱、单薄。
不知过了多久,述律平再出现在韩延徽等人面前时,面上已无泪痕,双眼里的悲伤虽然仍旧深不见底,但沉静到冰冷的眼色,让她看起来让人没来由心底发寒。
“大元帅到了没有?”述律平望着韩延徽,声音没有丝毫波动。
“禀皇后,应该快到了。”韩延徽小心翼翼地答道,心里充斥着路上述律平的那番话:城外战事正紧,前方不可无帅,破敌重任非太子不可,暂且就不必召太子殿下回城了,只让大元帅即刻回来便可。
韩延徽岂能不知,述律平此举,意在扶持耶律德光继位?
述律平刺骨的目光在众臣面上扫过,缓缓开口道:“皇上殡天之事,本宫希望除却在场诸位,不要再有任何人知晓,否则必定军心不稳,国之将乱。待此战毕,再行发丧!”
将秘不发丧之事告诫众臣之后,述律平继续道:“大敌当前,双方鏖战正酣,皇上殡天,我等悲痛无以言表,然而当此之际,依照皇上遗命,另立新君,以稳定大局,带领契丹夺取此战之胜,才是最紧要之事。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更需要新君来主持诸事,才能不负皇上一片苦心。”
话说到这里时,耶律德光疾步踏上城头,见到城楼这幅景象,不由得一怔,不等他说话,述律平目光肃然看向耶律德光,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道:“大元帅,你跟本宫进来。”说罢率先走进城楼。
耶律德光不明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在战事紧要之时,他突然被召回来,是所为何事。
良久之后,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相继再度出现在门口,述律平依旧面色平静,耶律德光则泪痕未干。
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望向众臣,述律平冷冷开口道:“契丹最有分量的军政大臣,有半数在此,诸位向来是国之栋梁,与皇上同谋军国大政,现如今,就请诸位再决定一项决定契丹命运的大事!”
前方两军正在鏖战,战火将夜空映照的犹如白日,绵连十余里的战线上,各有大小战斗。人影幢幢,或昂然前驱,或狼奔豕突,金戈声与人声彼此交杂,让百十里之外都能听闻。
身披黄金甲的耶律阿保机从军阵后方退出来,准备归入城中,他座下战马脚步缓慢,这让他显得从容不迫。随在他身旁的重臣、近卫,此刻无不心潮澎湃,他们有幸再一次见到他们的皇帝,在关键时候力挽狂澜,近乎以一己之力,将大契丹帝国这个庞然大物重扶正轨。
耶律阿保机招了招手,示意韩延徽靠近过来。
韩延徽心情并不平静。十个时辰前,他还献策述律平,建议契丹与唐军议和,以将眼前这场战乱可能带给契丹的损失降到最小,虽不能说错,但毕竟对契丹国势的估计过于悲观,这让他有些嗟叹。然而他并没能想到耶律阿保机能突然康复,并且能够率军作战,哪怕是到了此时,他仍旧觉得侥幸,心里只当这是上天对契丹的眷顾,他甚至不无兴奋的想到,在唐朝与契丹之间,上天终究是选择了契丹。
“爱卿说与皇后的那番话,朕都听到了。”耶律阿保机嗓音不大,落在韩延徽心底却让他一阵不安,作为王朝重臣,这样的失策已是大过。就在韩延徽预备告罪时,耶律阿保机接下来的话,让他如坠雾里,“这些话进了朕的耳朵,也进了朕的心里。爱卿对契丹形势的分析,虽有偏颇之处,但多半可取,也是稳重谋国之言。朕深思之,认为契丹应该酌情采纳。”
“皇上……”韩延徽完全不清楚耶律阿保机这话是何意,若是为敲打他,以耶律阿保机的性子和他俩的君臣关系,大可不必如此委婉,而若是为安抚他,耶律阿保机更加不可能拿国家大政作为砝码。
耶律阿保机没给韩延徽想透彻的时间,他继续低声道:“李从璟是个人物,不可轻视——朕已有布置,务必令幽州军葬身于此——但以最坏打算论,此战后幽州军自身未受太大损失,或者以李从璟统兵之能,能快速再练一支精锐,而契丹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往后平息各地动乱,稳定扶余、长岭二府,应对渤海反攻,都需要时间、精力,不能叫李从璟再来袭扰、搅局。无论如何,战后签订和议,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这是其一……”
“然则契丹各部落反叛,都是皇上刻意放纵,这一番假象,目的就是将李从璟、鞑靼部引至西楼一举歼之,何来契丹元气大伤?”或许是因为惊讶、不解,韩延徽脱出而出,然而这句话才说出口,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心头骤然一阵冰凉。
“契丹之乱,一半是假,一半却是真,否则朕怎会给敌军陈兵西楼的机会?朕用间于敌军中,使其今夜发难,也是无奈之举。偌大草原,大小部落何止百十,岂能没有浪子野心之辈,岂能对那篇檄文都不动心?”耶律阿保机这回只是轻轻摇头,这件本该让他大怒的事,此时却没能让他声调提起来半分。
回城的路不过数里,灯火却不及激战处辉煌,耶律阿保机又是背对着韩延徽,他的神情、脸色都堙没在夜色中。
“爱卿暂且只听不言。”耶律阿保机的声音放佛更轻了些,他说了一句之前从未对韩延徽说过的话,“李从璟自打出镇卢龙,便与契丹征伐不休,偏偏其人又很难缠,常人难以应对。此战之后,李从璟应该会因公升迁,离开卢龙。倘若没有,接下来就需要爱卿施展手段,贿赂唐朝重臣,将其调离。”
顿了顿,耶律阿保机继续道:“李亚子自打灭梁之后,近些年来日益骄奢淫逸,唐朝虽有灭蜀之业,看似鼎盛非常,有雄霸天下之能,实则不然。君主昏聩,其国必衰。这也是我契丹可乘之机。此后数年,契丹需得交好唐朝,甚至不妨奉承李亚子,助其自负之心,则唐朝衰败不远。这是其二。”
听到这里,韩延徽暗暗点头,很是赞同,但随即也疑惑起来,这些都是日后契丹国政之核心纲领,现在耶律阿保机都对他说明,是何用意?
耶律阿保机无暇顾及韩延徽心中所想,他声音中开始透露出一股疲惫,继续往下说道:“与唐朝和议,促使李从璟调离卢龙,有此二者,才有往下这第三点:此战之后,契丹需得内修国政、稳固统治、精兵强军,外镇扶余、长岭,并谋求与渤海暂且休战。如此数年,则契丹不仅能得恢复元气,还能国势日上。待时机成熟,则南交中原,东灭渤海、女真。一旦中原生乱,则趁机挥师南下,饮马黄河,未尝不能成就千古霸业!”
“此三策,为契丹国本,爱卿素为朕之肱骨,亦乃契丹栋梁,当谨记。”耶律阿保机最终总结道。
“皇上!”韩延徽滚落马鞍,在耶律阿保机马前拜倒,刹那间涕泗横流,“皇上龙体康健,必能万年,契丹因皇上而傲视天下,皇上万不可有它念啊!”
耶律阿保机居高临下看着这位帝王之师,冷冷道:“起来!”
冰冷的声音让韩延徽心头一震,他再不敢多说,连忙翻身上马。
“眼下,契丹最重要的事,是谋取此战之胜。”众人进了城门,耶律阿保机却停下马来,他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否则也不可能在半路上与韩延徽说这些话,他本来还想撑到皇宫,但现在看来是不成了。他看着韩延徽,看着这位他最倚重的汉官,眼里闪烁着君臣相宜多年而来的信任,“但比此战之胜,更重要的,是为契丹立新君!爱卿,去叫皇后与皇太子、大元帅前来。”
“臣领命!”韩延徽悲声应诺,垂泪而去。
在近卫的搀扶下,耶律阿保机走向皇都城墙,沿着甬道直上城楼。这是一件费力的事情,对已经为这场战争、为这个国家,倾注了全部心血、精力的耶律阿保机而言,就更显艰难。但是,耶律阿保机绝不容许自己死在城门旁的逼仄角楼里。
耶律阿保机知道,他的大限已经来临。他清楚的知道,在班师途中就已知道。若不是战争未休,他心头的挂念太盛,他也撑不到西楼。今日黎明前睁开双眼,那是垂死梦中惊坐起。他也知道,今日风采是回光返照,是他最后一口气。
常人这一口气,只不过能说最后一番话,但他是契丹帝国的开国皇帝,戎马一生,哪怕是这最后一口气,他也要用力吊着,也要狠狠用在战场上。
登顶城楼,耶律阿保机被扶到栏前,他摆脱亲卫搀扶,用尽浑身力气站直了身躯,挥手让亲卫们退下。城楼辉煌的灯火里,身着黄金甲的契丹皇帝,依旧身姿挺拔。
耶律阿保机望着城外,苍老而浑厚的双眸既有不甘,又显得沉静,彼处激战正酣,两军正在殊死鏖战。
耶律阿保机嘴角忽然露出一丝笑意。在这片战场上,哪怕是他即将死亡,他也用最后之力,将战场形势捏在手里,从而左右胜局。
碧石城,弯弓月,星辰如海,天地如歌。
因部落争斗,耶律阿保机少年时随父逃亡,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成年后为部落东征西讨,屡战屡胜,遂掌大权。
二十年前,阿保机成为契丹八部酋长。因不愿失去权力,遂以铁血手腕,改契丹首领轮选制为世袭制。
十年前,建立契丹国。
至今日,契丹已是漠北草原唯一霸主。
这一生,金戈铁马,阴谋算计,沙场谋胜,争权夺利,而最终谢幕时,他是漠北草原唯一的帝王。
脚下是西楼、是契丹国,耶律阿保机站在这里,在这他建立的帝国里,面对一生永无休止的战争,忘却了艰难困苦、屈辱荣耀,淡漠了呕心沥血、悲欢离合,远离了未竟的梦想、未平的不甘。
他把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最后一口气,都献给了他亲手缔造的帝国。
这一刻,清风徐来,他闭上了双眼。
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殡天!
第446章 一代雄主终落幕,兴亡从来因人事(中)
李从璟找到耶律倍,两人装模作样交上手,李从璟沉眉低声喝问:“耶律倍,你如此战法,是意欲与本帅鱼死网破?”
耶律倍接下李从璟挥过来的长槊,切声道:“李从璟,你可知道,你要兵败了?”语调复杂,还有几分气急败坏。
“本帅是否会败不可知,你却是要命丧九泉了!”李从璟拨开耶律倍斩过来的马刀,厉声道。
“你要在阵前斩孤?”耶律倍竖起眉头。
“放屁!”李从璟恼火地骂道,“你可知,耶律阿保机已经殡天?!”
“放你娘的屁!”耶律倍怒不可遏,狠狠向李从璟挥了一刀,终究还是道:“勤王之师天不亮就会到,这是父皇专门为你而备的,目的就是将你困杀于此!孤劝你带唐军速走,再晚你就撤不掉了!”
“我操!”李从璟将长槊弹向耶律倍脑门,怒气不比耶律倍少半分,“耶律倍,你真当本帅信口雌黄?本帅且问你,耶律德光何在?”
耶律倍怔了怔,手中动作慢了半分,差些被李从璟长槊扫到脑门,惹得李从璟不得不喊了一声“当心”。耶律倍脸色巨变,“你怎会知晓这些?”
“本帅若不知晓这些,如何与你谋国!”李从璟懊恼道,“你再不回去,明日耶律德光就是契丹皇帝,你就只能等死!”
话至此处,两人齐声道了一句“厉害”,似是知道奈何不了对方,都再无交战之意,纷纷调转马头就走。
……
李从璟在与莫离说出那句“战事未必就已陷入绝境,你我所见,未必不是表象,而真正的契机,往往就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话后,对眼前战事的疑点、破绽进行了一番分析。
当时情景是这样的:
李从璟对莫离道:“耶律阿保机于渤海染疾、归途病重,此事毋庸置疑。耶律阿保机今日指挥契丹大军出击,并亲自出战,全无病态,由此,疑点便出现:其病情乃何时康复?”
“病情自好转至康复,自然需要时日。”莫离接话道。
李从璟扶刀而立,慷然道:“不错。假设:耶律阿保机是逐渐好转,至今日大体康复,遂亲自出战——这里面又有疑点。”
“疑点便在于……”莫离掏出折扇,一点点打开,轻轻摇晃,“由病重至病轻再到病情大体无恙,此过程中,耶律阿保机竟未对契丹军有任何调度,更未指挥契丹军出战!”
“不错。两军在此对峙数日,我等是为等待联军陆续到来,也为等约定之期总攻,可契丹哪有皇都被攻许久,而大军回援后,坐视敌军不理的道理?”李从璟道。
莫离微微皱眉,“是否有可能,契丹同样在等时机?”
“有可能!”李从璟慎重表示赞同,“前来会师之部落甚多,大小不一又兼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之下,便是你我也不能辨认,这里面是否有假投你我而实助契丹之辈,更不能确认这里面是否会有契丹暗子。因此,对这些部落必须防备,并加紧甄别。”
“确该如此。但也只能暗地里甄别,毕竟联军临时组成,若你我动作过大,或者拿人开刀,即便对方真是心怀叵测之辈,也不免令其他部落心生芥蒂。这个联盟,眼下观之,仍旧太脆弱,经不起风浪。”莫离颔首道,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最好是埋下暗桩,等待时机——他们露出真面目时,便是他们败亡之时!而军情处无疑是此中行家——你已令军情处在做这件事了?”
“当然。”李从璟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然则纵然契丹是在等待时机,但为混淆视听、瞒天过海,不让我们防备此招,契丹军更会在这些时日发起战斗,吸引我等注意——可惜,契丹军并没有。”
清辉洒在肩上,莫离长发微动,也不知是因夜风还是折扇,他道:“便是坐实此疑点,但破绽未免过于单薄,而这又能说明什么?”
“疑点当然未止于此,至于说明什么,且听我缓缓道来。疑点之二,仍在于耶律阿保机出战。”李从璟伸出两根手指,目光炯炯,气度雍容自信,“开战便开战,耶律阿保机方自渤海归来,半载征战又兼归途劳顿,加之大病初愈,甚需修养,其何必亲自出战?渤海战事历经半载,耶律阿保机可从未亲自陷阵过——以耶律阿保机今日之尊,亲临战场已是极限,亲自出战,未免太过了些。”
“事出反常必有妖。”莫离悠悠道,“然而妖在何处?”
“两点。”李从璟道,“耶律阿保机只有亲自出战,才能让我联军将士看得真切,或者说让我看清楚,由此确信,这位契丹皇帝已无病痛,已重掌全局。此举效果显而易见:打击士气——耶律阿保机的确做到了,事实就是如此。第二点,振奋契丹军士气,而且是极大振奋,这样一来,无论日后耶律阿保机是否出现在战场上,契丹军都能保持士气高昂。”
“耶律阿保机为何要如此?”莫离又问。
“在揭开谜底之前,还有最后一个疑点要说。”李从璟微微笑了笑,轻松淡然的笑意,让他显得愈发从容,一股掌控一切的气度油然而生。“第三个疑点,便是契丹战法。”
“什么战法?”莫离适时追问。
“主攻幽州军的战法。”李从璟回答道,说出来的话声音不大,但掷地有声,“幽州军乃是联军绝对主力,表面看来,若能击溃幽州军,便能击溃联军。但事实是,这是最直接的战法,却绝非明智之法。攻敌以弱,最优战法,当是主攻薄弱部分,借此打开缺口,再败全军。试想,若是契丹军主攻草原诸部,绝对比主攻幽州军容易得多,而一旦草原诸部军阵被击溃,导致草原诸部溃败,幽州军再精锐又能如何?只能被裹挟败退!”
“如此明显的抉择,耶律阿保机怎会不知?”莫离哂然一笑。
“只有两个原因。”李从璟道,“其一,草原诸部中有耶律阿保机安排的棋子,需要等待时机到了发力——耶律阿保机总不能使契丹军打掉自己布置的暗子。其二,耶律阿保机迫不及待要吃掉幽州军,至少是要死死咬住幽州军。”
“这个吃相可真是有些难看。可笑的是,为掩饰这个意图,交战中契丹军还佯装去努力攻打过草原诸部。”莫离忍不住嘲讽了一句,“然而这看起来全无必要,耶律阿保机何必如此心急,契丹有勤王之师随时赶来,着急的该是我军才对,契丹只要有耶律阿保机在……”
说到这里,莫离双目微瞪,继而双眸凛冽,已是想到了关键之处。
“耶律阿保机如此着急,只能说明他有不得不如此的原因,这个原因,只能是契丹本身会立马出现极大的变故、动荡,这才使得他不得不在变故、动荡完全展现之前,结束这场战争。”李从璟目光锐利,仿佛能划破黑夜,“而要现在吃掉幽州军,无疑是担心日后再也没有机会——以一代雄主的自信,怎会认为自己对付不了幽州军?”
莫离惊骇的看着李从璟,身躯微微颤抖,摇晃折扇的动作再不能保持规律,他啪的一声收起折扇,“耶律阿保机要死?”
李从璟看向战场,声调未有半分波动,“第一个疑点,说明耶律阿保机并未康复;第二、三个一点,则说明——耶律阿保机今日精神奕奕出战,是回光返照!”他转身直视莫离,“若是单个疑点,或许不足为信,但此三者放在一起,便能使得这种推断有八九分把握——回光返照一过,耶律阿保机今日必死!”
莫离激动难以自已,耶律阿保机今日必死,而他们又恰好知道这个消息,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李从璟收起横刀,“此事尚待确定。我去找耶律倍确认。耶律阿保机今日若死,必定要立契丹新君,而新君只能在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之间!若是耶律阿保机果真今日身死,则此战转机在即!”
……
李从璟见耶律倍尚在阵中,起先还以为耶律阿保机没死,因此他未被传回。但转念一想,在原本历史中,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在述律平帮助下继位,耶律倍这个东丹王什么都没捞到,历史有其原本意志,会不会这回耶律德光又抢占了先机?
因此,李从璟灵机一动,才有了讹诈耶律倍的那番话,让他看看耶律德光是否还在战场上。
第447章 一代雄主终落幕,兴亡从来因人事(下)
韩延徽离开城头没多远,迎面碰上一队宫廷骑卫,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一身戎装的述律平。在耶律阿保机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述律平每每留守后方,时常带领族人、军队抵抗趁火打劫者,早已是军中宿将。
述律平勒住战马,见韩延徽满头大汗的焦急模样,心中骤然一沉,厉声问道:“皇上现在何处?”
韩延徽下马含泪道:“皇上在城门相待,传皇后速去相见!”
片刻后,述律平僵硬立在城楼,咬着红唇怔怔望着已经全无声息的耶律阿保机,泪流满面,悲怆的双眸里世界仿佛已然崩塌,红装黑甲再不能让她英姿飒爽,反而衬托得她身躯看起来格外娇弱、单薄。
不知过了多久,述律平再出现在韩延徽等人面前时,面上已无泪痕,双眼里的悲伤虽然仍旧深不见底,但沉静到冰冷的眼色,让她看起来让人没来由心底发寒。
“大元帅到了没有?”述律平望着韩延徽,声音没有丝毫波动。
“禀皇后,应该快到了。”韩延徽小心翼翼地答道,心里充斥着路上述律平的那番话:城外战事正紧,前方不可无帅,破敌重任非太子不可,暂且就不必召太子殿下回城了,只让大元帅即刻回来便可。
韩延徽岂能不知,述律平此举,意在扶持耶律德光继位?
述律平刺骨的目光在众臣面上扫过,缓缓开口道:“皇上殡天之事,本宫希望除却在场诸位,不要再有任何人知晓,否则必定军心不稳,国之将乱。待此战毕,再行发丧!”
将秘不发丧之事告诫众臣之后,述律平继续道:“大敌当前,双方鏖战正酣,皇上殡天,我等悲痛无以言表,然而当此之际,依照皇上遗命,另立新君,以稳定大局,带领契丹夺取此战之胜,才是最紧要之事。国不可一日无君,眼下更需要新君来主持诸事,才能不负皇上一片苦心。”
话说到这里时,耶律德光疾步踏上城头,见到城楼这幅景象,不由得一怔,不等他说话,述律平目光肃然看向耶律德光,语气平静但不容置疑道:“大元帅,你跟本宫进来。”说罢率先走进城楼。
耶律德光不明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在战事紧要之时,他突然被召回来,是所为何事。
良久之后,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相继再度出现在门口,述律平依旧面色平静,耶律德光则泪痕未干。
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望向众臣,述律平冷冷开口道:“契丹最有分量的军政大臣,有半数在此,诸位向来是国之栋梁,与皇上同谋军国大政,现如今,就请诸位再决定一项决定契丹命运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