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我便让王献寻了些精通农事且粗通文字之人,专程在皇庄里负责想法子提高各种粮食的亩产。一旦他们有所发现,便可让皇庄中所有的佃农都跟着学。”
“……”徐溥暗道:不仅吏部尚书尹旻该过来,工部尚书也该过来。他早就觉得,工部负责水利尚且不够,必须有更精通农事的官员。
作者有话要说: 群臣:是我们多想了吗?总觉得娘娘管理小小的皇庄,里头大有门道啊。
陛下:呵,就是让你们来听的。听得出来的人,才是能倚重的人才。
第445章 说服群臣
片刻后, 吏部尚书尹旻与工部尚书贾俊匆匆而至, 向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行礼。朱祐樘给他们赐座, 两人因来得匆忙有些不明就里,只得默默地坐下来。他们俩还有些想不明白,为甚么乾清宫议事,皇后娘娘却在屏风后听着。难不成, 这回议事与宫务多少有些关系?抑或,是与太子殿下有关?
便听皇帝陛下温声提醒道:“皇后, 人都来齐了。”
屏风后的皇后娘娘声音含笑:“诸位还有何疑问?若是没有疑问, 我便接着往下说了。”
她话音刚落下, 徐溥便低声告罪, 三言两语便将之前她所说的那些话与尹旻以及贾俊概括了一遍。这两位听得连连颔首, 神色显得越发慎重。听来皇后娘娘仿佛只是说了些管理皇庄的经验而已,可陛下召来这群重臣听着,定然不仅仅是让他们听过便罢了, 而是暗示他更欣赏这样的方式。至于哪些该借鉴,该如何借鉴,便是他们的事了。
周经赶紧接着问:“娘娘,皇庄眼下有多少专精于农事之人?他们若发现种粮的好法子,可否整理成册,让各州府照着这些法子教授农人?尤其是新的粮种玉米, 若想推广全国,便须得更多人知道该如何栽种才能提升亩产。”
“这样的人极少,毕竟读书人通常一心一意想得功名, 对其他杂事并不感兴趣。”张清皎委婉地道,没有直说如今的风气便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进学的人都是冲着功名而去,谁会想过识了字还去做那些辛苦劳累的活计?
可事实上,读书入仕固然重要,务农者就不重要么?手工艺人便不重要么?在皇后娘娘眼里,这些勤劳辛苦的普通老百姓,比那些只知道读死书念酸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重要多了。农人能够种出粮食,手艺人能做各种各样的必需品,但那些只识了几个字就自命不凡的酸腐文人又能做甚么呢?开私塾教识字恐怕都会教坏了孩子。
众臣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当然更清楚,不通世务只知念书识字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没有能力挣得功名,他们也仍然当自己是“上品”,不屑于学习其他事。说实话,朝廷与官府里确实聚集了国朝所有的聪明人,可这些聪明人却未必通晓实务,都只能从头学起。但这样的人又如何能真正起到教化一方的作用呢?
“不提其他,只说农事。”朱祐樘接道,“为何很少听各州府提起,他们治下的农人能够不断发现良种,能够不断提高亩产?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农事么?不是,是因为他们大都不通农事。即使略懂一二,也无法教导农人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世世代代传承的种粮之法,多半只是凭着经验口耳相传。即使农民于种植有些心得,也不会传得太远,毕竟寻常人不可能猛然提升亩产,顶多只是被人称之为侍弄田地的好手罢了。但发现玉米这样的新粮种后,朕便觉得,不能满足于现状。提高亩产的法子必定存在,无论是稻、麦或是玉米,亩产或许都能不断地提升。”
“农事乃国本,毕竟民以食为天。朕希望诸位爱卿都能开阔眼界,绝不能固步自封,轻易便满足现状。聚集一群专精此事之人,不断地提出灵感与改进之法,亦有人愿意相信他们,愿意与他们jiāo流经验,愿意试着耕种,才能更进一步。不过,朕也不会强求你们赶紧选出些人来学习农事。所以,此事便暂且jiāo由皇庄来办。”
皇帝陛下说罢,皇后娘娘便道:“皇庄研究的种植之法
www
“……”徐溥暗道:不仅吏部尚书尹旻该过来,工部尚书也该过来。他早就觉得,工部负责水利尚且不够,必须有更精通农事的官员。
作者有话要说: 群臣:是我们多想了吗?总觉得娘娘管理小小的皇庄,里头大有门道啊。
陛下:呵,就是让你们来听的。听得出来的人,才是能倚重的人才。
第445章 说服群臣
片刻后, 吏部尚书尹旻与工部尚书贾俊匆匆而至, 向皇帝陛下与皇后娘娘行礼。朱祐樘给他们赐座, 两人因来得匆忙有些不明就里,只得默默地坐下来。他们俩还有些想不明白,为甚么乾清宫议事,皇后娘娘却在屏风后听着。难不成, 这回议事与宫务多少有些关系?抑或,是与太子殿下有关?
便听皇帝陛下温声提醒道:“皇后, 人都来齐了。”
屏风后的皇后娘娘声音含笑:“诸位还有何疑问?若是没有疑问, 我便接着往下说了。”
她话音刚落下, 徐溥便低声告罪, 三言两语便将之前她所说的那些话与尹旻以及贾俊概括了一遍。这两位听得连连颔首, 神色显得越发慎重。听来皇后娘娘仿佛只是说了些管理皇庄的经验而已,可陛下召来这群重臣听着,定然不仅仅是让他们听过便罢了, 而是暗示他更欣赏这样的方式。至于哪些该借鉴,该如何借鉴,便是他们的事了。
周经赶紧接着问:“娘娘,皇庄眼下有多少专精于农事之人?他们若发现种粮的好法子,可否整理成册,让各州府照着这些法子教授农人?尤其是新的粮种玉米, 若想推广全国,便须得更多人知道该如何栽种才能提升亩产。”
“这样的人极少,毕竟读书人通常一心一意想得功名, 对其他杂事并不感兴趣。”张清皎委婉地道,没有直说如今的风气便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进学的人都是冲着功名而去,谁会想过识了字还去做那些辛苦劳累的活计?
可事实上,读书入仕固然重要,务农者就不重要么?手工艺人便不重要么?在皇后娘娘眼里,这些勤劳辛苦的普通老百姓,比那些只知道读死书念酸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重要多了。农人能够种出粮食,手艺人能做各种各样的必需品,但那些只识了几个字就自命不凡的酸腐文人又能做甚么呢?开私塾教识字恐怕都会教坏了孩子。
众臣都陷入了沉思,他们当然更清楚,不通世务只知念书识字的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没有能力挣得功名,他们也仍然当自己是“上品”,不屑于学习其他事。说实话,朝廷与官府里确实聚集了国朝所有的聪明人,可这些聪明人却未必通晓实务,都只能从头学起。但这样的人又如何能真正起到教化一方的作用呢?
“不提其他,只说农事。”朱祐樘接道,“为何很少听各州府提起,他们治下的农人能够不断发现良种,能够不断提高亩产?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农事么?不是,是因为他们大都不通农事。即使略懂一二,也无法教导农人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世世代代传承的种粮之法,多半只是凭着经验口耳相传。即使农民于种植有些心得,也不会传得太远,毕竟寻常人不可能猛然提升亩产,顶多只是被人称之为侍弄田地的好手罢了。但发现玉米这样的新粮种后,朕便觉得,不能满足于现状。提高亩产的法子必定存在,无论是稻、麦或是玉米,亩产或许都能不断地提升。”
“农事乃国本,毕竟民以食为天。朕希望诸位爱卿都能开阔眼界,绝不能固步自封,轻易便满足现状。聚集一群专精此事之人,不断地提出灵感与改进之法,亦有人愿意相信他们,愿意与他们jiāo流经验,愿意试着耕种,才能更进一步。不过,朕也不会强求你们赶紧选出些人来学习农事。所以,此事便暂且jiāo由皇庄来办。”
皇帝陛下说罢,皇后娘娘便道:“皇庄研究的种植之法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