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难以置信。王献索xing领着他们去皇庄走了一遭,给他们瞧瞧粮仓里面黄灿灿的玉米粒,再让他们看看玉米田里可喜的长势。五位阁老并六部尚书在皇庄里盘桓了整整一天,不得不相信那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产量。
    尽管他们都是科举出仕,许多人从未当过地方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农事一窍不通。相反,他们不仅略通农事,更对赋税、人口等都格外敏感。这种新粮种的出现所带来的好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这玉米的味道如何?”素来爽直的王恕问。
    王献思索片刻:皇后娘娘在万岁爷生辰时以玉米做了菜肴,万岁爷金口玉言认定玉米的滋味不错。可皇后娘娘究竟是怎么做的,他们这些伺候的人竟是一点也不知道。于是,他只能默默地让人煮了玉米粒给这几位重臣品尝。
    幸而玉米粒煮了之后脆生生的,便是年逾八十岁的王恕也能尝尝滋味嚼上一嚼。七十来岁的徐溥等人更不必说,品尝得格外仔细。年纪最轻的李东阳和谢迁目光微微一亮,倒是颇喜欢这种口感与浓郁的香气。
    “不错,不错……”阁老们并六部尚书jiāo口称赞。虽说不太适合老人,但颇为清甜,应该有不少人愿意尝试。
    再回乾清宫,众人便开始讨论该如何推广。最合适的法子,就是从各承宣布政使司里选出一两位精于农事的知府,按照皇庄提供的种植之法,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山地各种一亩。等到收获之后,都晒干了,赶紧送到京城来,由户部亲自称量计重。
    朱祐樘点了点头:“只可惜如今已经快要仲秋了,只能等到明年再让他们种。不必耽误农时,收了冬麦与早稻之后便可试种。此外,朕希望琼州府(海南)秋冬的时候先试种,看看是否可一年三熟。”
    所有人自是认同,他们也都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玉米的亩产是否还能提升。
    临到告退的时候,户部尚书周经忽然问:“陛下,微臣可否取些玉米种子,命家人在故乡耕种?”他的故乡在山西太原府,若是玉米的产量当真如此惊人,他自然也希望能尽快在故乡推广开来。周家已是数代官宦,在当地颇有威望,由他家的田地先试种,届时不必吹灰之力便有许多人愿意主动耕种。
    众臣对视一眼,心中也无不蠢蠢yu动。若是玉米确实高产,他们都愿意以自家的威望与信誉作保,令这种新粮能够尽快得到农人的信任。只是方才谁都没想到现在便询问皇帝陛下,却不想对此最为敏锐的户部尚书周经替所有人问出了口。
    朱祐樘微微勾起唇角:“当然。若是诸位爱卿愿意,便都各取能播种四亩田的种子罢。”皇庄眼下的收获尽够了,就算不够,夏玉米还能再收获一回,定然能满足明年各承宣布政使司试种的需求。
    既然皇帝陛下准许,诸位重臣便都向王献要了种子。首辅徐溥故乡在南直隶常州府,次辅刘健故乡在河南洛阳府,王恕故乡在陕西西安府,谢迁故乡在浙江绍兴府,李东阳自幼在京中长大,但祖籍是湖南长沙府。天南地北,有出自鱼米之乡者,也有相对贫瘠之地者。若是他们的威望能够令玉米尽快推广,自然再好不过。
    这时,帝后一家种的玉米也该收获了。这回朱祐樘与张清皎没有亲自动手,而是笑盈盈地看着朱厚照雄赳赳气昂昂地领着一群叔叔与小舅舅张延龄前来帮忙。有皇兄皇嫂在场,朱祐梈等人自然不敢懒怠,何况这片玉米田也并不大,他们每人不过掰了十来二十个玉米便已经结束了。
    既然帮了忙,张清皎自然不会让他们就这么离开,便差人将这些玉米送到了御膳房。御膳房绞尽脑汁,将玉米做成了菜肴与点心,送到了坤宁宫。
    玉米原是粗粮,但胜在香味浓郁且稀罕。经过御膳房的精心烹制,不仅是张延龄,就连几位亲王都觉得味道极为不错。御膳房还将加入玉米熬制的汤羹与小点心进给了仁寿宫与慈寿宫,周太皇太后与王太后品尝之后也觉得香气独特。
    于是,还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甚至是见过玉米,它的大名
    www

章节目录


皇后起居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华飞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飞白并收藏皇后起居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