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杨震接到罗德里格斯通知之后,第一时间想要踹死他真正的原因。他的这个通知,哪怕是早来几个小时,自己也不至于让苏联人给耍了。这个该死的家伙,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拖到现在。
你看不惯抗联的一些做法,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每个人对每一件事情,每一群人的感官和喜欢与否,是别人管不到的。但是这么重大的事情,你居然拖到现在才通知,这就不是你个人的事情了。
其实杨震在这件事情上,至少有部分是多少有些误会,最后时刻才通知他的那位罗德里格斯少校了。这件事情,他也是昨天晚上接近午夜,才接到此刻真的在莫斯科的皮尔逊通知。而这个时候,这个代表团乘坐的那列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专列,已经驶入远东军区司令部哈巴罗夫斯克。
他昨天晚上接到通知之后,是出于礼貌才没有在大晚上的时间打搅杨震。如果是换了皮尔逊那个与杨震已经相当熟悉的家伙,接到通知之后不会管时间究竟如何,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抗联不同。
这位古板的罗德里格斯认为半夜将人家从床上叫下来,是极其无礼的,不是绅士应该做的。尽管他明知道傍晚才在自己这里走的苏联人,根本就不会让杨震在那个时间休息。但是他依旧固执的认为,那个时间打搅人家是不礼貌的举动。
所以即便是此事很急迫,但是这位自幼受天主教严格洗礼的老兄,也是在早上起床之后,慢悠悠的吃了早餐之后,才悠哉、悠哉的来通知杨震。当然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杨震,也是有美国方面的秘密指令原因在内。
美国人明显不希望抗联与苏联方面僵持下去,而苏联战场在美国人的天平上,又远远的高于此时还没有真正爆发战争的太平洋地区。所以美国人宁愿压抗联在某些方面的让步,也不愿意太逼迫苏联人。
所以这位老兄在明知道抗联与苏联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宁愿向后腾一腾,也不愿意有任何的提前。在接到通知之后,马上就想明白其中所有事情的杨震,有心一脚踹死他,至少也不是全都冤枉他。
而这次美英两国的动作很迅速,效率也是出奇的高。昨天晚上十一点美英代表团抵达的哈巴罗夫斯克。今天早上便乘美国人提供,早在此次美英苏三国谈判即将结束,这位原定并不参与的霍普金斯先生,突然赶到莫斯科的时候。便已经提前直接从美国飞抵这里,准备随时待命来中国东北五架dc三专机前来哈尔滨。
只不过这件事情,远东军区没有事先通知杨震而已。而很多事情,远东军区与莫斯科的联系,并不是全部通过无线电台。一些极为机密的事情,例如像这种美国飞机降落在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的事情,还是通过长途保密电话联系的。
所以尽管抗联一直在对苏联远东军区秘密实施无线电监控,以及美国人途径哈巴罗夫斯克到东北一事,却始终未能查明一点消息。对于这个几乎是从天而降的超级炸弹,杨震不措手不及才怪了。
如果不是照顾那位霍普金斯先生的身体,以及夜间在陌生地区飞行不安全,搞出这么多事端的那位即将接任英国远东地区总司令的,印度总司令老兄,恐怕八个小时的准备时间都不会留给抗联。
美英两国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或许是为了他们口中考察所谓的抗联真实战斗力,可谓是真的用心良苦。也是在那帮美英高级军官看来,只有这样的突然袭击,才能看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吧。才能知道他们的物资和装备,会不会被抗联浪费。
对于美国人性格还是了解的杨震,知道这个时候玩什么虚头巴脑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其他的事情他倒是没有什么担心,但是两件事情却是让他很头疼。最关键的就是那个该死的罗德里格斯少校,提出来保密问题。
听到杨震口中的消息,在座的所有人都愣了。这美国人和英国人连招呼都不打一下,就跑了过来,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虽说大家都是一群土包子,都不知道外交礼节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就算要严格保密,可这事情也做的有些不地道吧。
接待怎么高的代表团,你总得给人家留下一点时间搞接待吧。可这倒是好,早上接到的通知下午就到,留给人家准备的时间还不到八个小时。这哪是正常的访问应该有的做法,简直就是突然袭击吗。
除了杨震之外,其他的人虽说不知道美英代表团都是什么人,更不知道那位霍普金斯究竟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他究竟在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但是大家对这两个,其实是一个代表团内军人所有军衔的高低还是很了解的。毕竟现在的抗联,也授予了军衔。
美国人的代表团内军官的等级倒是不高,只有一个少将,剩下的都是一帮上校和中校。可英国人那里就不同了,不仅带头的是一个上将,其余的中将两个,还有少将三个,代表团内军人军衔最低的也是一个上校。
对于在座的还不知道美国人那个少将,在今后几年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更不知道那位霍普金斯,究竟手中掌握着多大权力,但是都是军人的大家来说。他们对美国人的那个代表团,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都认为英国人代表团这个规格,可是相当的高。
尽管他们感觉到正好与事实相反,但是大家却不约而同与杨震都是一个看法。这帮洋鬼子,这个时候派出这么大的一个代表团来,恐怕绝对是来者不善。尤其是英国人,算上那位新上任的准将,一下子就来了七个将军,外加三个上校。
看着在座的所有人被自己口中的消息搞的惊呆了,杨震苦笑道:“现在距离他们抵达的时间,已经不足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之内,我们要选好住址,部署好警卫,以及安排好车辆等一切的接待。至于其他的,等到这帮家伙到了之后再说。”
听完杨震的话,陈泊有些不满的道:“一号,这帮美国人和英国怎么搞起突然袭击来了?你来咱们欢迎,可你总得给咱们留点准备时间吧。八个小时要解决这么多的事情,怎么可能来的及?”
“又要严格的保密,这个住址得选好吧,调拨给他们使用得车辆得检修和安排吧。就是司机,也得选择吧。还有服务员和厨师,都得进行严格得政审。还有警卫部队,以及所需的物资。八个小时的时间,这不是要人命吗?”
第1482章 英国人的想法
陈泊的话,说出在座所有人的心声。对于这次美国人和英国人联手搞出的这次,大家都很是不满意。在很多人的心中,这不仅仅是过分,而是相当的过分。最起码这是基本的礼貌问题,更是很不尊重抗联的行为。
看着在座所有人脸上的表情,杨震淡淡一笑。大家的心里面此刻在想着什么,他心里面大致还能猜的出。说实在的美英的这种举动,无论是出于什么心态来考虑,都是一种相当无礼的态度。
无论你们的初衷是什么,你到人家那里去都是要提前打招呼的,毕竟这是两个国家的事情。像这样的突然袭击,是相当不礼貌的。若是说的过一些,那是你瞧不起人家,你打心里面轻视人家。
美英的这个举动,无论他们出发点是什么,都让杨震很不舒服,甚至感觉到被轻视了。但是有一点,他却是很清楚。你让人家尊重,你得有让人家尊重你的实力。对于现实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来说,真理永远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的。
尤其是对那些一向自私自利,只看自己利益的英国人来说。哪怕刺刀已经顶到了胸口,他也想着找一个垫背的。杨震甚至可以肯定,之所以出现突然袭击这种事情,搞不好背后就有想要与抗联争夺物资的英国人在捣鬼。甚至苏联人,也有可能参上一手。
否则那位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在莫斯科渡过的时间,远远超过他原本工作地的英国驻抗联军事代表团准将团长,在莫斯科呆那么长的时间干嘛?总不能是跑到此时战火连天的苏联那里去度假吧。没准就是和苏联人一起算计抗联,怎么多吃多占,好减轻他们的负担。
其实杨震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搞突然袭击这件事情,就是那位英国驻印度总司令搞出来的。不过英国人出发点,他却是判断错了。日本人的刺刀都顶到胸膛上,而眼下根本就没有多少两面作战能力的英国人,就算再想多吃多占,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
至于搞出这件事情来的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对中国人的不信任,尤其是由中国人组成军队战斗力的不信任。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对中国所有的军队,那种从骨子里面的轻视。
这不是对那一支军队轻视,而是对所有中国军队的轻视和不信任。说的轻一些,这是对自一八四零年以来,对外屡战屡败中国人的轻视。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他们骨子里面那种白人至上理念在作怪。
中国战场打成这个局面,别看他们英军的坦克和火炮数量,远远的多余中国军队。如果与日军一对一的单独较量,他们恐怕打的还不如现在的中国军队。几年后的英帕尔会战,日军是输在整个战略上,以及后勤补给上。要是日军有英军的那么充足的补给,恐怕会一口气冲到新德里。
至于现在尽管英国人也看了抗联去年会战的纪录片,但从那种骨子里面散发的那种不信任,还是促使这位老兄搞出了这一手。他倒不是只看不起抗联,恐怕还没有真正领教过日军战斗力的这个家伙,连日军都看不起。
而这位老兄在临到莫斯科之前,曾经与那位英国首相就远东的局势秘密谈了很久。两个人都认为大部分实力被牵制在北非战场和本土防御的英军,目前已经抽不出太多兵力加强远东防御的情况之下。
如果日军南下进攻英属东南亚和英属印度。中国北方的这支多次击败日军的部队,能不能牵制日军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兵力,使其无法全力南下,以分散日军对东南亚的压力是很关键的。
那位大腹便便,即便是一心只想在中国人身上占便宜的首相,心中很清楚,随着美国对日制裁越来越严厉,日军南下几乎已经是无法避免。而他更知道的是以中国人目前的处境,如果英国人不出一点血,中国人是不会答应为英国人出力的。
尤其是这支目前在整个中国战场上,几乎是承受着整个日军最精锐部队,最巨大压力的中国军队。恐怕还巴不得日军能把在满洲的部队全部调往东南亚,以便可以坐山观虎斗,好减轻自身的压力。
甚至日军为了自己在南下作战的时候不腹背受敌,以便全力对付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军事实力,以及美军太平洋舰队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军队,还有可能私下与中国人达成一个私下媾和的停战协议。
以便至少维持这支他们自进入中国以来,遭遇到最顽强的,也是给他们带来损失最大的叫做抗联的军队。在其南下的时候不趁机出兵从背后攻击他们。使得日军可以顺当的攻占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将那里的大批资源为自己所用,改变目前关键资源受制于人的现状。
二如果日军获得东南亚的全部资源,将其一条腿的战争机器上足了劲,那么对面前正在与德军作战的大英帝国才是一场灾难。他不会忘记,日本人还有远远超过远东英军海空军实力的强大的海空军。他们可以在印度,或是中东的任何地点登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减轻东南亚英军目前承受的巨大压力。那位一向都是只有进没有出的英国首相,答应这位英国上将。允许他提供一批装备给这支军队,以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增强这支军队的实力。
如果实在不能拉拢他们到东南亚战场,也要让他们在日军对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发起进攻的时候,在北方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攻势,牵制日军不能在东南亚战场增兵。英属马来亚可以放弃,但是英属新加坡必须要保住。
当然其实他也不算是大出血,因为眼下美国人的援助的坦克,已经开始陆续开始抵达北非。而英国新式的坦克产量,也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步开始增加。虽然还无法给北非战场上所有的军队换装,但是换下来一部分却是没有问题。
美制m三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以及m三格兰特中型坦克的性能虽说不咋地。不如北非战场上德军的四号坦克,也不如英国最新式的瓦伦丁步兵坦克。但是总比现在使用的十字军和马尔蒂达二型坦克要好的多,至少不是一个行动过慢,一个装甲太薄,性能还是比较平均的。
m三中型坦克整体性能虽然只能说一半,而且其装备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射击的角度有些也有些过于狭窄。但是却可以有效的击毁德军的四号坦克,威力要远远的胜于英制坦克上的四十毫米火炮。
而m三轻型坦克的综合性能,虽说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但是整体性能也在十字军巡洋坦克之上。同时随着英军综合性能更好的瓦伦丁步兵坦克产量增加,以及美国人逐步加大了对北非战场上的投入,运抵北非的美国坦克的数量增加,北非战场上的英军现在有些坦克过剩的情况。
那位大腹便便的首相认为这些在北非战场已经落后,无法有效对付德军坦克的英国二流坦克。除了留下下来一部分在北非战场继续使用之外,剩余的完全可以移交给苏联和中国人。以换取苏联人和中国人,为他们拖住更多的现在敌人,以及未来的敌人。
苏联人在苏德战场上多牵制德军一个师,就可以减轻英国人在北非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中国人在满洲多牵制住日军的一个师,就可以使得日军在未来东南亚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少一个师。别人多流血,英国人才能少流血。哪怕是能付出一些物资上的代价,对于英国人来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那位首相还特地提出,英国本土还有一千多辆因为引擎总是过热,而无法投入到炎热的北非战场,性能已经无法与德军坦克相比的盟约者巡洋坦克。如果抗联同意出兵东南亚的话,或是保证能在日军南下的时候出兵策应,减轻英国人在东南亚的压力,也可以交给他们。
无论是那位整天算计别人的英国首相,还是这位作为前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现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以及准备接任远东英军总司令的上将更清楚。此刻英国以及英联邦军队的精华,都在北非战场和英国本土。
英国在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军队,其实连三流都算不上。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几个二流旅之外,剩下的都是一些战斗力连三流的部队。而刚刚组建的英缅军,用此次随同来东北的英缅军参谋长斯利姆中将的话来说,这支军队能在战场上不投敌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将他们派上战场去作战。
英国人在缅甸长期的残暴统治,使得缅甸人视英国人如仇寇一般。用对英国人感恩戴德到想把在缅甸的英国人全部杀光,如果可能甚至连这个地球上所有英国人都杀光的缅甸人,来组织一支军队。即便是由英国军官指挥,但是战斗力和可靠性恐怕连渣都不如。
使用这样乱七八糟、建制混乱,战斗力三流,甚至更差一些的军队,去和已经在中国战场上打了几年的日军作战,换了谁都心里没底。尽管一直存在着白人至上观点的英国人,对于日本陆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并不是很看的起。
但毕竟面对的是几十万有着强大海空军压力,装备也算精良,远远超过他们在东南亚军队的大军。而正忙于应付北非战场的英国人又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来应对已经大量南下随时可以对马来亚展开攻势的日军。
哪怕是不管是不是再瞧不起中国人和中国军队,无论是再不情愿拿出哪怕是一发子弹和一辆坦克交给中国人。但是英国人除了想办法到处搜罗兵力加强远东和南亚地区防务之外,只能想法子拉拢抗联这支多次大败日军,表现的比他们政府军还要强悍的军队。
至于那位英军上将搞出这么一出,说通俗一些,这次英国人是想先验货再付钱。如果他们认为抗联真的帮不上他们,这些英国人会吝啬的一个便士的装备都不会给的。如果认为增强抗联的实力,有助于他们在远东的局面,那么他们也不是不会一滴血不放。
第1483章 傲气的来源
那位英国首相在眼下已经明知道抗联不会答应他们去东南亚作战,但是却还没有放弃拉拢抗联,去东南亚给他们当替死鬼的想法。他认为如果能够说服抗联南下东南亚,到时候英国人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力。
虽说要防止他们输出什么共产主义革命,但是相对于当面的日军来说,这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这支抗联部队,无论派出多少兵力去东南亚参战。但是在他们自己没有海军的情况之下,所有的物资补给,就都牢牢的掌握在英国人手中。
有了这一点,这些中国人就算战斗力再强悍,到时候也就好控制了。将他们弄到东南亚的战场上,甚至有可能会保住整个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相对于某些他自认为能够控制住的,可能会出现的小小纰漏。怎么做才是合算的,这个帐他算的还是很清楚。
退一万步,就算实在无法将其拉到东南亚作战。那么也要要求他们在满洲境内,发起一场大规模的会战,至少要吸引满洲和中国境内的日军无法南下作战。而英国人准备付出的这些二手装备,就是他们用来向抗联试压的砝码。
至于这支军队的背景是不是有些红色血统,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也不在乎了。别说是他们目前还在中国政府的编制上,就是与中国政府为敌,但是只要对英国人有利,那么就有拉拢的必要。
苏联人当初不也是被英国人看成洪水猛兽一样?结果苏联与德国战争爆发,一下子感觉到压力骤减的英国人马上屁颠、屁颠的将装备送过去,而且一分钱不收。对于英国人来说,如果这支军队加入东南亚防务,那么英军可以节省多少兵力,用到他们认为更加关键的地方。
而这位有些负责任过头,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英国上将,为了不使英国援助的装备白白被这些中国人浪费掉,才搞出这么一手来。他就是怕提前通知那些中国人,而他们会在很多事情上搞手脚,掩盖他们真正的能力。
英国人这么做,固然有傲慢和轻视在里面,但是更多的是对抗联的战斗力有些不信任。对抗联究竟能为在满洲境内拖住多少日军使其无法南下,而心存疑惑。想要通过这种方法,使得自己可以真正考察一下抗联的真正战斗力。而不是被那些中国人弄虚作假,搞出来的手段欺骗。
所以说杨震认为这次美英代表团的突然袭击,背后的幕后黑手是英国人的判断,倒也没有说错。而英国人搞出这一手,背后隐藏着的真实意图,他却是判断有些错误。虽说原因猜错了,但是毕竟源头还是被他猜对了。
不过不管英国人在这其中捣了什么鬼,杨震心里面在不舒服,但对于杨震来说该做的还得要做。毕竟现在大家至少在表面上都是盟友不是吗?更何况代表团之中,还有那么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如果是英国人单独搞这一手,他会派战斗机直接禁止他们的飞机入境。英国人此举的背后的傲慢和轻视,即便是杨震心再大也无法接受。但是美国代表团内的那位重量级人物,也只能让他忍受下来。
对于陈泊的抱怨,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他们现在才通知我们,要的恐怕就是突然袭击。很明显,美英两国对我们的实力还没有做到完全的信任。他们自认为这样做,会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也正是出于这个想法,他们才会搞出这么一手。”
“至于现在,我们先不要考虑其他的,全力的做好接待工作。只要对我们的发展未来有好处,只要不需要出卖我们的国家,有些时候受一些委屈是必要的。很多时候,低下头不仅仅是屈辱。”
“我现在宣布一下工作分配,陈泊你们社会部负责寻找住处,最好不要在城内。也不用太过于舒服,但是一定要干净、安静。同时代表团的驻地外围的警戒,以及由机场到驻地的安全警戒,全部你们社会部负责安排。”
“你抽调最可靠的一个内务营,换成便衣在驻地周边给我撒出去,警戒线要尽可能的放远一些。还有,你将你手中的最精干的人都给我散出去,把哈尔滨城内所有的可疑人员都给我盯紧了。”
“哈尔滨虽然自去年收复以来,已经多次的清理过,但是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没有留下死角。所以整个哈尔滨你要做到内紧外松,既要保证做好保密工作,也不能因为动静过大而引起关东军的怀疑。”
“你马上回去挑选两名厨师,不仅要厨艺好的,而且一定要最可靠的,嘴巴也要最严的。所有的服务人员,包括司机在内也全部由你们社会部负责。这些事情我全部交给你负责,不仅六个小时之内你一定要完成任务,而且要给我做到滴水不漏。记住,我要的是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杨震又转过头来对陈龙道:“在这期间,你将手头的其他事情放一放,配合陈泊做好这期间对整个根据地内部的监控。你与陈泊一起,拿出一个警卫方案和应急预案来。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这期间哈尔滨不能混进一个危险人物和日军特工。”
“对于你和陈泊两个人的要求是,美英代表团从到根据地的那一天,直到他们离开,一丝风声也不能泄露出去。要保证整个代表团在根据地内的活动,绝对的安全。我要的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
交待完毕两个人之后,杨震沉思了一下对郭邴勋道:“老郭,你让人从军区司令部库存之中,挑选出十辆汽车以及十个最可靠的司机来,一会都交给陈泊。还有驻地内部警戒,由咱们军区直属警卫二团负责,在这期间暂时调拨给陈泊指挥。”
“哈尔滨外围的警戒,就不要调动其他的部队了。一师不是撤回来休整了吗?让他们接手整个哈尔滨外围的警戒工作。还有这期间让雷达部队,全天二十四小时密切监视哈尔滨周边所有空域。哈尔滨周边的航空兵部队,也要做好一级战斗准备。”
“这个美英联合代表团抵达哈尔滨之后的行程,你看着大致安排一下。既要尽可能的让他们满意,又不能让他们将咱们的老底子都给看了去。尤其是有些秘密的,不能让他们知道的东西,该暂时撤出去就撤出去。”
“如果他们坚持想看部队的情况,十几个主力师的部队可以让他们挑选。他们不是想要随机抽取我们的一些部队,以便摸清楚我们的真实训练和作战水平吗,我看完全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还有我看也可以适当的安排他们,观摩一些我军各级战术演习和一些日常训练。”
“至于富锦综合训练基地,就不要安排他们看了。那里不能让他们看的东西太多,让他们去了反倒是有些不好。如果他们想要观摩我们师团一级的战术合成演习,就安排到刚刚建设完成的汤原野战训练基地进行。”
对于杨震的安排,知道事情重大的郭邴勋微微沉思了一下之后道:“我看可以,我们的七师正在汤原装甲兵训练基地,改为机械化师。十三师撤回来之后,也正在那里整训,都可以让他们参观。”
“其实按照咱们的训练程度,他们无论选中那个师咱们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作为抗联的现任参谋长,这点底气我还是有的。我也相信我们所有的部队,无论是哪一个师抽调出来,都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正像一号您说的那样,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保障有力,这是我们每一支部队都具备的。无论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无论他们对中国人抱着什么样的偏见,但是到我们这里都只能截然而止。”
“我们不仅仅要让他们相信,我们不仅仅有最终战胜日本的能力和实力。更要让他们相信,即便有更加强大的对手来了,我们也是一样的无所畏惧,并能最终的战胜他们。让他们还有那些所有瞧不起中国人的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中国军队。”
说这番话的时候,一向从外表和气质给人一种稳重、优雅的郭炳勋,可谓是极少见的满脸的傲气。这种傲气不是那种二世祖和暴发户用钱堆出来的傲气,也不是中央军那种天子门生惯出来的傲气,而是那种在战场上常胜军身上那股藐视一切对手的傲气。
而这个傲气作为抗联总参谋长,与杨震一同精心策划了每一场战役,共同带出一支战无不胜铁军的郭炳勋可以有,也有资格有。因为这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那百余名残兵败将走到今天几十万兵强马壮的大军,从上到下沁透着他无数的心血。
抗联走到今天的地步,如果说杨震的贡献更多的是在整体的“战略眼光”上,以及各级战术上。那么郭炳勋的功劳,就在于真正健全了抗联的体系,为抗联制定了更加正规化的制度,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作战参谋,构筑了完整的参谋体系。
杨震常说,没有郭炳勋这个参谋长,他一个人再有能力,哪怕是三头六臂,抗联是无论如何走不到今天的。正是有了这些,所以郭炳勋脸上的这番傲气,在坐的抗联所有干部,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当然在傲气背后,更多是的是底气。如果说装备体系健全上,抗联也许比不上美国人和英国人。在军事教育体系上,抗联的速成班教育也与美英军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说战斗力,抗联却自认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的一支军队。
也正是这个底气,才让郭炳勋有这个傲气。全军所有的野战部队,随他们挑选,他就有这么一个底气。在法国留学多年的郭炳勋,对于英国人狂妄自大、好挑剔的个性,并非是一无所知。
面对着英国人他敢这么做,就是对自己的部队绝对有信心。如果没有这个信心、没有这个底气,以郭炳勋的为人和个性,他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而这个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是部队在战场上用战果换来的。
你看不惯抗联的一些做法,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每个人对每一件事情,每一群人的感官和喜欢与否,是别人管不到的。但是这么重大的事情,你居然拖到现在才通知,这就不是你个人的事情了。
其实杨震在这件事情上,至少有部分是多少有些误会,最后时刻才通知他的那位罗德里格斯少校了。这件事情,他也是昨天晚上接近午夜,才接到此刻真的在莫斯科的皮尔逊通知。而这个时候,这个代表团乘坐的那列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专列,已经驶入远东军区司令部哈巴罗夫斯克。
他昨天晚上接到通知之后,是出于礼貌才没有在大晚上的时间打搅杨震。如果是换了皮尔逊那个与杨震已经相当熟悉的家伙,接到通知之后不会管时间究竟如何,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抗联不同。
这位古板的罗德里格斯认为半夜将人家从床上叫下来,是极其无礼的,不是绅士应该做的。尽管他明知道傍晚才在自己这里走的苏联人,根本就不会让杨震在那个时间休息。但是他依旧固执的认为,那个时间打搅人家是不礼貌的举动。
所以即便是此事很急迫,但是这位自幼受天主教严格洗礼的老兄,也是在早上起床之后,慢悠悠的吃了早餐之后,才悠哉、悠哉的来通知杨震。当然他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杨震,也是有美国方面的秘密指令原因在内。
美国人明显不希望抗联与苏联方面僵持下去,而苏联战场在美国人的天平上,又远远的高于此时还没有真正爆发战争的太平洋地区。所以美国人宁愿压抗联在某些方面的让步,也不愿意太逼迫苏联人。
所以这位老兄在明知道抗联与苏联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宁愿向后腾一腾,也不愿意有任何的提前。在接到通知之后,马上就想明白其中所有事情的杨震,有心一脚踹死他,至少也不是全都冤枉他。
而这次美英两国的动作很迅速,效率也是出奇的高。昨天晚上十一点美英代表团抵达的哈巴罗夫斯克。今天早上便乘美国人提供,早在此次美英苏三国谈判即将结束,这位原定并不参与的霍普金斯先生,突然赶到莫斯科的时候。便已经提前直接从美国飞抵这里,准备随时待命来中国东北五架dc三专机前来哈尔滨。
只不过这件事情,远东军区没有事先通知杨震而已。而很多事情,远东军区与莫斯科的联系,并不是全部通过无线电台。一些极为机密的事情,例如像这种美国飞机降落在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的事情,还是通过长途保密电话联系的。
所以尽管抗联一直在对苏联远东军区秘密实施无线电监控,以及美国人途径哈巴罗夫斯克到东北一事,却始终未能查明一点消息。对于这个几乎是从天而降的超级炸弹,杨震不措手不及才怪了。
如果不是照顾那位霍普金斯先生的身体,以及夜间在陌生地区飞行不安全,搞出这么多事端的那位即将接任英国远东地区总司令的,印度总司令老兄,恐怕八个小时的准备时间都不会留给抗联。
美英两国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或许是为了他们口中考察所谓的抗联真实战斗力,可谓是真的用心良苦。也是在那帮美英高级军官看来,只有这样的突然袭击,才能看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吧。才能知道他们的物资和装备,会不会被抗联浪费。
对于美国人性格还是了解的杨震,知道这个时候玩什么虚头巴脑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其他的事情他倒是没有什么担心,但是两件事情却是让他很头疼。最关键的就是那个该死的罗德里格斯少校,提出来保密问题。
听到杨震口中的消息,在座的所有人都愣了。这美国人和英国人连招呼都不打一下,就跑了过来,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虽说大家都是一群土包子,都不知道外交礼节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就算要严格保密,可这事情也做的有些不地道吧。
接待怎么高的代表团,你总得给人家留下一点时间搞接待吧。可这倒是好,早上接到的通知下午就到,留给人家准备的时间还不到八个小时。这哪是正常的访问应该有的做法,简直就是突然袭击吗。
除了杨震之外,其他的人虽说不知道美英代表团都是什么人,更不知道那位霍普金斯究竟是何许人也,更不知道他究竟在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但是大家对这两个,其实是一个代表团内军人所有军衔的高低还是很了解的。毕竟现在的抗联,也授予了军衔。
美国人的代表团内军官的等级倒是不高,只有一个少将,剩下的都是一帮上校和中校。可英国人那里就不同了,不仅带头的是一个上将,其余的中将两个,还有少将三个,代表团内军人军衔最低的也是一个上校。
对于在座的还不知道美国人那个少将,在今后几年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更不知道那位霍普金斯,究竟手中掌握着多大权力,但是都是军人的大家来说。他们对美国人的那个代表团,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都认为英国人代表团这个规格,可是相当的高。
尽管他们感觉到正好与事实相反,但是大家却不约而同与杨震都是一个看法。这帮洋鬼子,这个时候派出这么大的一个代表团来,恐怕绝对是来者不善。尤其是英国人,算上那位新上任的准将,一下子就来了七个将军,外加三个上校。
看着在座的所有人被自己口中的消息搞的惊呆了,杨震苦笑道:“现在距离他们抵达的时间,已经不足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之内,我们要选好住址,部署好警卫,以及安排好车辆等一切的接待。至于其他的,等到这帮家伙到了之后再说。”
听完杨震的话,陈泊有些不满的道:“一号,这帮美国人和英国怎么搞起突然袭击来了?你来咱们欢迎,可你总得给咱们留点准备时间吧。八个小时要解决这么多的事情,怎么可能来的及?”
“又要严格的保密,这个住址得选好吧,调拨给他们使用得车辆得检修和安排吧。就是司机,也得选择吧。还有服务员和厨师,都得进行严格得政审。还有警卫部队,以及所需的物资。八个小时的时间,这不是要人命吗?”
第1482章 英国人的想法
陈泊的话,说出在座所有人的心声。对于这次美国人和英国人联手搞出的这次,大家都很是不满意。在很多人的心中,这不仅仅是过分,而是相当的过分。最起码这是基本的礼貌问题,更是很不尊重抗联的行为。
看着在座所有人脸上的表情,杨震淡淡一笑。大家的心里面此刻在想着什么,他心里面大致还能猜的出。说实在的美英的这种举动,无论是出于什么心态来考虑,都是一种相当无礼的态度。
无论你们的初衷是什么,你到人家那里去都是要提前打招呼的,毕竟这是两个国家的事情。像这样的突然袭击,是相当不礼貌的。若是说的过一些,那是你瞧不起人家,你打心里面轻视人家。
美英的这个举动,无论他们出发点是什么,都让杨震很不舒服,甚至感觉到被轻视了。但是有一点,他却是很清楚。你让人家尊重,你得有让人家尊重你的实力。对于现实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来说,真理永远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的。
尤其是对那些一向自私自利,只看自己利益的英国人来说。哪怕刺刀已经顶到了胸口,他也想着找一个垫背的。杨震甚至可以肯定,之所以出现突然袭击这种事情,搞不好背后就有想要与抗联争夺物资的英国人在捣鬼。甚至苏联人,也有可能参上一手。
否则那位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在莫斯科渡过的时间,远远超过他原本工作地的英国驻抗联军事代表团准将团长,在莫斯科呆那么长的时间干嘛?总不能是跑到此时战火连天的苏联那里去度假吧。没准就是和苏联人一起算计抗联,怎么多吃多占,好减轻他们的负担。
其实杨震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搞突然袭击这件事情,就是那位英国驻印度总司令搞出来的。不过英国人出发点,他却是判断错了。日本人的刺刀都顶到胸膛上,而眼下根本就没有多少两面作战能力的英国人,就算再想多吃多占,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
至于搞出这件事情来的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对中国人的不信任,尤其是由中国人组成军队战斗力的不信任。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对中国所有的军队,那种从骨子里面的轻视。
这不是对那一支军队轻视,而是对所有中国军队的轻视和不信任。说的轻一些,这是对自一八四零年以来,对外屡战屡败中国人的轻视。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他们骨子里面那种白人至上理念在作怪。
中国战场打成这个局面,别看他们英军的坦克和火炮数量,远远的多余中国军队。如果与日军一对一的单独较量,他们恐怕打的还不如现在的中国军队。几年后的英帕尔会战,日军是输在整个战略上,以及后勤补给上。要是日军有英军的那么充足的补给,恐怕会一口气冲到新德里。
至于现在尽管英国人也看了抗联去年会战的纪录片,但从那种骨子里面散发的那种不信任,还是促使这位老兄搞出了这一手。他倒不是只看不起抗联,恐怕还没有真正领教过日军战斗力的这个家伙,连日军都看不起。
而这位老兄在临到莫斯科之前,曾经与那位英国首相就远东的局势秘密谈了很久。两个人都认为大部分实力被牵制在北非战场和本土防御的英军,目前已经抽不出太多兵力加强远东防御的情况之下。
如果日军南下进攻英属东南亚和英属印度。中国北方的这支多次击败日军的部队,能不能牵制日军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兵力,使其无法全力南下,以分散日军对东南亚的压力是很关键的。
那位大腹便便,即便是一心只想在中国人身上占便宜的首相,心中很清楚,随着美国对日制裁越来越严厉,日军南下几乎已经是无法避免。而他更知道的是以中国人目前的处境,如果英国人不出一点血,中国人是不会答应为英国人出力的。
尤其是这支目前在整个中国战场上,几乎是承受着整个日军最精锐部队,最巨大压力的中国军队。恐怕还巴不得日军能把在满洲的部队全部调往东南亚,以便可以坐山观虎斗,好减轻自身的压力。
甚至日军为了自己在南下作战的时候不腹背受敌,以便全力对付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军事实力,以及美军太平洋舰队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军队,还有可能私下与中国人达成一个私下媾和的停战协议。
以便至少维持这支他们自进入中国以来,遭遇到最顽强的,也是给他们带来损失最大的叫做抗联的军队。在其南下的时候不趁机出兵从背后攻击他们。使得日军可以顺当的攻占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将那里的大批资源为自己所用,改变目前关键资源受制于人的现状。
二如果日军获得东南亚的全部资源,将其一条腿的战争机器上足了劲,那么对面前正在与德军作战的大英帝国才是一场灾难。他不会忘记,日本人还有远远超过远东英军海空军实力的强大的海空军。他们可以在印度,或是中东的任何地点登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减轻东南亚英军目前承受的巨大压力。那位一向都是只有进没有出的英国首相,答应这位英国上将。允许他提供一批装备给这支军队,以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增强这支军队的实力。
如果实在不能拉拢他们到东南亚战场,也要让他们在日军对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发起进攻的时候,在北方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攻势,牵制日军不能在东南亚战场增兵。英属马来亚可以放弃,但是英属新加坡必须要保住。
当然其实他也不算是大出血,因为眼下美国人的援助的坦克,已经开始陆续开始抵达北非。而英国新式的坦克产量,也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步开始增加。虽然还无法给北非战场上所有的军队换装,但是换下来一部分却是没有问题。
美制m三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以及m三格兰特中型坦克的性能虽说不咋地。不如北非战场上德军的四号坦克,也不如英国最新式的瓦伦丁步兵坦克。但是总比现在使用的十字军和马尔蒂达二型坦克要好的多,至少不是一个行动过慢,一个装甲太薄,性能还是比较平均的。
m三中型坦克整体性能虽然只能说一半,而且其装备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射击的角度有些也有些过于狭窄。但是却可以有效的击毁德军的四号坦克,威力要远远的胜于英制坦克上的四十毫米火炮。
而m三轻型坦克的综合性能,虽说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毛病,但是整体性能也在十字军巡洋坦克之上。同时随着英军综合性能更好的瓦伦丁步兵坦克产量增加,以及美国人逐步加大了对北非战场上的投入,运抵北非的美国坦克的数量增加,北非战场上的英军现在有些坦克过剩的情况。
那位大腹便便的首相认为这些在北非战场已经落后,无法有效对付德军坦克的英国二流坦克。除了留下下来一部分在北非战场继续使用之外,剩余的完全可以移交给苏联和中国人。以换取苏联人和中国人,为他们拖住更多的现在敌人,以及未来的敌人。
苏联人在苏德战场上多牵制德军一个师,就可以减轻英国人在北非和欧洲战场上的压力。中国人在满洲多牵制住日军的一个师,就可以使得日军在未来东南亚战场上投入的兵力少一个师。别人多流血,英国人才能少流血。哪怕是能付出一些物资上的代价,对于英国人来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那位首相还特地提出,英国本土还有一千多辆因为引擎总是过热,而无法投入到炎热的北非战场,性能已经无法与德军坦克相比的盟约者巡洋坦克。如果抗联同意出兵东南亚的话,或是保证能在日军南下的时候出兵策应,减轻英国人在东南亚的压力,也可以交给他们。
无论是那位整天算计别人的英国首相,还是这位作为前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现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以及准备接任远东英军总司令的上将更清楚。此刻英国以及英联邦军队的精华,都在北非战场和英国本土。
英国在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军队,其实连三流都算不上。除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几个二流旅之外,剩下的都是一些战斗力连三流的部队。而刚刚组建的英缅军,用此次随同来东北的英缅军参谋长斯利姆中将的话来说,这支军队能在战场上不投敌就不错了,更不要说将他们派上战场去作战。
英国人在缅甸长期的残暴统治,使得缅甸人视英国人如仇寇一般。用对英国人感恩戴德到想把在缅甸的英国人全部杀光,如果可能甚至连这个地球上所有英国人都杀光的缅甸人,来组织一支军队。即便是由英国军官指挥,但是战斗力和可靠性恐怕连渣都不如。
使用这样乱七八糟、建制混乱,战斗力三流,甚至更差一些的军队,去和已经在中国战场上打了几年的日军作战,换了谁都心里没底。尽管一直存在着白人至上观点的英国人,对于日本陆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并不是很看的起。
但毕竟面对的是几十万有着强大海空军压力,装备也算精良,远远超过他们在东南亚军队的大军。而正忙于应付北非战场的英国人又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来应对已经大量南下随时可以对马来亚展开攻势的日军。
哪怕是不管是不是再瞧不起中国人和中国军队,无论是再不情愿拿出哪怕是一发子弹和一辆坦克交给中国人。但是英国人除了想办法到处搜罗兵力加强远东和南亚地区防务之外,只能想法子拉拢抗联这支多次大败日军,表现的比他们政府军还要强悍的军队。
至于那位英军上将搞出这么一出,说通俗一些,这次英国人是想先验货再付钱。如果他们认为抗联真的帮不上他们,这些英国人会吝啬的一个便士的装备都不会给的。如果认为增强抗联的实力,有助于他们在远东的局面,那么他们也不是不会一滴血不放。
第1483章 傲气的来源
那位英国首相在眼下已经明知道抗联不会答应他们去东南亚作战,但是却还没有放弃拉拢抗联,去东南亚给他们当替死鬼的想法。他认为如果能够说服抗联南下东南亚,到时候英国人可以节省大量的兵力。
虽说要防止他们输出什么共产主义革命,但是相对于当面的日军来说,这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这支抗联部队,无论派出多少兵力去东南亚参战。但是在他们自己没有海军的情况之下,所有的物资补给,就都牢牢的掌握在英国人手中。
有了这一点,这些中国人就算战斗力再强悍,到时候也就好控制了。将他们弄到东南亚的战场上,甚至有可能会保住整个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相对于某些他自认为能够控制住的,可能会出现的小小纰漏。怎么做才是合算的,这个帐他算的还是很清楚。
退一万步,就算实在无法将其拉到东南亚作战。那么也要要求他们在满洲境内,发起一场大规模的会战,至少要吸引满洲和中国境内的日军无法南下作战。而英国人准备付出的这些二手装备,就是他们用来向抗联试压的砝码。
至于这支军队的背景是不是有些红色血统,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也不在乎了。别说是他们目前还在中国政府的编制上,就是与中国政府为敌,但是只要对英国人有利,那么就有拉拢的必要。
苏联人当初不也是被英国人看成洪水猛兽一样?结果苏联与德国战争爆发,一下子感觉到压力骤减的英国人马上屁颠、屁颠的将装备送过去,而且一分钱不收。对于英国人来说,如果这支军队加入东南亚防务,那么英军可以节省多少兵力,用到他们认为更加关键的地方。
而这位有些负责任过头,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英国上将,为了不使英国援助的装备白白被这些中国人浪费掉,才搞出这么一手来。他就是怕提前通知那些中国人,而他们会在很多事情上搞手脚,掩盖他们真正的能力。
英国人这么做,固然有傲慢和轻视在里面,但是更多的是对抗联的战斗力有些不信任。对抗联究竟能为在满洲境内拖住多少日军使其无法南下,而心存疑惑。想要通过这种方法,使得自己可以真正考察一下抗联的真正战斗力。而不是被那些中国人弄虚作假,搞出来的手段欺骗。
所以说杨震认为这次美英代表团的突然袭击,背后的幕后黑手是英国人的判断,倒也没有说错。而英国人搞出这一手,背后隐藏着的真实意图,他却是判断有些错误。虽说原因猜错了,但是毕竟源头还是被他猜对了。
不过不管英国人在这其中捣了什么鬼,杨震心里面在不舒服,但对于杨震来说该做的还得要做。毕竟现在大家至少在表面上都是盟友不是吗?更何况代表团之中,还有那么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如果是英国人单独搞这一手,他会派战斗机直接禁止他们的飞机入境。英国人此举的背后的傲慢和轻视,即便是杨震心再大也无法接受。但是美国代表团内的那位重量级人物,也只能让他忍受下来。
对于陈泊的抱怨,杨震却是摇了摇头道:“他们现在才通知我们,要的恐怕就是突然袭击。很明显,美英两国对我们的实力还没有做到完全的信任。他们自认为这样做,会看到最真实的情况,也正是出于这个想法,他们才会搞出这么一手。”
“至于现在,我们先不要考虑其他的,全力的做好接待工作。只要对我们的发展未来有好处,只要不需要出卖我们的国家,有些时候受一些委屈是必要的。很多时候,低下头不仅仅是屈辱。”
“我现在宣布一下工作分配,陈泊你们社会部负责寻找住处,最好不要在城内。也不用太过于舒服,但是一定要干净、安静。同时代表团的驻地外围的警戒,以及由机场到驻地的安全警戒,全部你们社会部负责安排。”
“你抽调最可靠的一个内务营,换成便衣在驻地周边给我撒出去,警戒线要尽可能的放远一些。还有,你将你手中的最精干的人都给我散出去,把哈尔滨城内所有的可疑人员都给我盯紧了。”
“哈尔滨虽然自去年收复以来,已经多次的清理过,但是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没有留下死角。所以整个哈尔滨你要做到内紧外松,既要保证做好保密工作,也不能因为动静过大而引起关东军的怀疑。”
“你马上回去挑选两名厨师,不仅要厨艺好的,而且一定要最可靠的,嘴巴也要最严的。所有的服务人员,包括司机在内也全部由你们社会部负责。这些事情我全部交给你负责,不仅六个小时之内你一定要完成任务,而且要给我做到滴水不漏。记住,我要的是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杨震又转过头来对陈龙道:“在这期间,你将手头的其他事情放一放,配合陈泊做好这期间对整个根据地内部的监控。你与陈泊一起,拿出一个警卫方案和应急预案来。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这期间哈尔滨不能混进一个危险人物和日军特工。”
“对于你和陈泊两个人的要求是,美英代表团从到根据地的那一天,直到他们离开,一丝风声也不能泄露出去。要保证整个代表团在根据地内的活动,绝对的安全。我要的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
交待完毕两个人之后,杨震沉思了一下对郭邴勋道:“老郭,你让人从军区司令部库存之中,挑选出十辆汽车以及十个最可靠的司机来,一会都交给陈泊。还有驻地内部警戒,由咱们军区直属警卫二团负责,在这期间暂时调拨给陈泊指挥。”
“哈尔滨外围的警戒,就不要调动其他的部队了。一师不是撤回来休整了吗?让他们接手整个哈尔滨外围的警戒工作。还有这期间让雷达部队,全天二十四小时密切监视哈尔滨周边所有空域。哈尔滨周边的航空兵部队,也要做好一级战斗准备。”
“这个美英联合代表团抵达哈尔滨之后的行程,你看着大致安排一下。既要尽可能的让他们满意,又不能让他们将咱们的老底子都给看了去。尤其是有些秘密的,不能让他们知道的东西,该暂时撤出去就撤出去。”
“如果他们坚持想看部队的情况,十几个主力师的部队可以让他们挑选。他们不是想要随机抽取我们的一些部队,以便摸清楚我们的真实训练和作战水平吗,我看完全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来。还有我看也可以适当的安排他们,观摩一些我军各级战术演习和一些日常训练。”
“至于富锦综合训练基地,就不要安排他们看了。那里不能让他们看的东西太多,让他们去了反倒是有些不好。如果他们想要观摩我们师团一级的战术合成演习,就安排到刚刚建设完成的汤原野战训练基地进行。”
对于杨震的安排,知道事情重大的郭邴勋微微沉思了一下之后道:“我看可以,我们的七师正在汤原装甲兵训练基地,改为机械化师。十三师撤回来之后,也正在那里整训,都可以让他们参观。”
“其实按照咱们的训练程度,他们无论选中那个师咱们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作为抗联的现任参谋长,这点底气我还是有的。我也相信我们所有的部队,无论是哪一个师抽调出来,都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正像一号您说的那样,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保障有力,这是我们每一支部队都具备的。无论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无论他们对中国人抱着什么样的偏见,但是到我们这里都只能截然而止。”
“我们不仅仅要让他们相信,我们不仅仅有最终战胜日本的能力和实力。更要让他们相信,即便有更加强大的对手来了,我们也是一样的无所畏惧,并能最终的战胜他们。让他们还有那些所有瞧不起中国人的人,知道什么叫做真正中国军队。”
说这番话的时候,一向从外表和气质给人一种稳重、优雅的郭炳勋,可谓是极少见的满脸的傲气。这种傲气不是那种二世祖和暴发户用钱堆出来的傲气,也不是中央军那种天子门生惯出来的傲气,而是那种在战场上常胜军身上那股藐视一切对手的傲气。
而这个傲气作为抗联总参谋长,与杨震一同精心策划了每一场战役,共同带出一支战无不胜铁军的郭炳勋可以有,也有资格有。因为这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那百余名残兵败将走到今天几十万兵强马壮的大军,从上到下沁透着他无数的心血。
抗联走到今天的地步,如果说杨震的贡献更多的是在整体的“战略眼光”上,以及各级战术上。那么郭炳勋的功劳,就在于真正健全了抗联的体系,为抗联制定了更加正规化的制度,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作战参谋,构筑了完整的参谋体系。
杨震常说,没有郭炳勋这个参谋长,他一个人再有能力,哪怕是三头六臂,抗联是无论如何走不到今天的。正是有了这些,所以郭炳勋脸上的这番傲气,在坐的抗联所有干部,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当然在傲气背后,更多是的是底气。如果说装备体系健全上,抗联也许比不上美国人和英国人。在军事教育体系上,抗联的速成班教育也与美英军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说战斗力,抗联却自认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的一支军队。
也正是这个底气,才让郭炳勋有这个傲气。全军所有的野战部队,随他们挑选,他就有这么一个底气。在法国留学多年的郭炳勋,对于英国人狂妄自大、好挑剔的个性,并非是一无所知。
面对着英国人他敢这么做,就是对自己的部队绝对有信心。如果没有这个信心、没有这个底气,以郭炳勋的为人和个性,他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而这个信心,不是盲目的自信,是部队在战场上用战果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