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你大病初愈,不能吹冷风。”回廊上忽然走进来一人,她披着厚厚的狐裘,身后还跟着一脸紧张的张妈妈。
张远回过神来,一见来人竟是前些日子还卧病的老妻,顿时紧张地站起来,走过去将她扶住:“你怎么起身了,水榭湿气重,你受不住。”
这对同经丧子之痛、又同时大病一场,最后也一齐撑过来的老夫妻,在两人相继病倒之后,还是第一次这样互相搀扶支撑地站在一起,一瞬间,两人都生出了一种沧海桑田的心酸怅惋。
“夫人,我们回去吧。”张大人首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他显然不放心身体虚弱的朱氏在这寒气逼人的水榭花厅中久待,所以第一时间就扶着朱氏往外走。
朱氏牵着张远的手,两人一道扶持走在回后院的长长的回廊上,这一条回廊,两人一起走过了十余年,一起走过了无数次,可是没有哪一次,像如今这样,感慨万千。
“妾身听闻,陛下……还活着?”朱氏这一场病,几乎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所以病愈之后,她隐隐地有些大彻大悟之感,以前不敢想、不敢说的,如今竟是半点都不忌讳了。
张远似乎有些惊讶自家夫人竟会主动提这个,但他很少对夫人隐瞒什么,也没有后院不得干政的思想,所以他点了点头:“是,陛下还活着,在鞑靼人手里——”
停顿了片刻,他还是把剩下的话说了出来:“陛下向大周十三省发了一道圣旨,要我等休战,与鞑靼议和,以重金……重金迎他回朝。”
朱氏已经隐约听到了这个消息,这样大的消息,根本是瞒不住的,如今这外头,早已传得满城风雨,更别说还有许多添油加醋的谣传,青州城内俱是人心惶惶,天下百姓怕是愈加如此。她很清楚,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对朝廷、百官都失去了信心,那将会是何等可怕的景象,而这一道圣旨,就在动摇这信心的根基!
朱氏是恨当朝陛下的,也许她曾经也是个不敢妄议皇权、不敢有任何不敬念头的人,但是在经历了丧子之痛、生死之劫后,她已然看破红尘,对所谓的不敬之罪,更是嗤之以鼻。她如今想的,是为子报仇,是让鞑靼人血债血偿,谁阻止她报仇,她便不会让人好过!更遑论,如果不是这位陛下的昏庸,鞑靼军根本进不了山海关,根本攻不破北京城,也根本不可能,会让她的儿……惨死异乡、尸骨无存!
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皇帝,为什么还要忌惮他的性命!
“不可。”朱氏抬头,定定地看向张远,力争劝服他,“太子殿下费了多大的力气,才能像如今这样占上风,东路鞑靼人已然全灭,西路的鞑靼人也已经被包抄,再有一点点时间,只要再有一点点时间,鞑靼人就会被彻底赶出中原!这个时候放弃,大周上下死去的数十万冤魂,如何能够安息!”
张远闭了闭眼,长叹了口气:“夫人,你说的,我如何能不知晓?可如今这样的局面,我又能怎么办?就算我舍去性命,舍去声誉,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的风险站出来支持殿下出兵,可又会有多少人能听我的?莫说大周十三省数万官员,就算是山东这一省,甚至就布政司这一司,在这件事情上,能够响应我的,都不过寥寥啊!陛下,陛下,一国之君,不顾其生死,那便是弑君,你说,谁敢背这个骂名,你?我?冯大人?陈大人?还是殿下?”
朱氏心中哀痛,脸色亦是惨白如纸:“所以,没有任何办法是吗?只能这样眼睁睁的,眼睁睁地看着……通州开城门投降,尔等焉知不会有第二个?也许现在各省还有心观望,可如果殿下再不发声,投降议和派的声音会越来越响,倒是,既失天时,又失民心,大周必亡于此!”
朱氏越说越快,越说越激动,到最后久病的身躯都猛烈地颤抖起来,张远本欲开口呵止她,可一见她这憔悴又战栗的样子,到了嘴边的呵斥硬是生生咽了下去,他用力地扶住她:“夫人,你还病着,再回去躺躺,好不好,这些是,为夫会处理的,一定会处理好的。”
朱氏自小就是个颇有胸襟和学识的女子,跟着张远这一路调任地方,跟着他见识官场沉浮,她对政事不说了然于心,也是颇晓大局的,她说出的字字句句又如何不是张远心中所想呢?可是这样的话,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说啊!
张青家的上前扶住朱氏的另一边,对张远道:“老爷,让奴婢扶夫人回房吧。”
张远摇摇头,表示要自己亲自送朱氏回去,可就在此时,刘管家忽然急匆匆地从前厅赶过来,来到张远面前就立刻行了一礼:“大人,殿下请您去一趟布政司。”
自从那日收到圣旨之后,整个山东省的军政运转就戛然而止了,不仅殿下连着数日未出现在人前,就是陈大人他们几个依然坚守在军营中的将领,除了训练,也根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至于他自己,更是过上了这四个月以来最清闲的一段日子,清闲到连白天都能有大段大段的时间待在府中喂鱼。
如今,殿下终于要召见群臣,他不自觉地精神一振,一直伛偻着的背都不自觉地挺直了一些:“好,我现在就去。”
说着,他让张青家的仔细服侍夫人去休息,自己则匆匆地换上官服,乘上马车快速地往布政司府衙赶去。
他到时,陈大人、冯大人、高群、田沐阳、徐泾等人都已经在了,殿下更是高坐在上首,面色如常,看不出任何颓唐之色。
“张大人来了,请坐。”赵曜言简意赅地把请众人来的目的说了,“平阳城的军报已经来了,莫信和姜承平带领的队伍已经成功攻下了平阳城,他们往城中投掷大量燃烧/瓶,给鞑靼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燃烧/瓶在城池之中的燃烧力度甚至比旷野更胜,破城之后,城中万余鞑靼兵,几无活口。”
赵曜说的波澜不惊,好几个,尤其是文官,却都听得倒吸冷气。可是赵曜这一番话说完,场子却莫名有些冷,这样的消息值不值得人振奋高兴?当然值得,若是放在前些日子,他们必是要浮三大白以示庆贺的,可是现在……田沐阳和徐泾面面相觑,青州知府和同知拼命压低了头颅,冯宣脸色复杂地不停抚须,高群左看右看,就是不敢对上赵曜的视线。
倒是陈赟,忽然开口了:“臣近日来翻看了不少战争史籍,军备志录,哦,还有一些地方志,确实发现如沈姑娘所言,在历史上,火器曾多次在战争中应用,譬如有宋一代就曾出现过霹雳火炮,虽然与沈姑娘制造的炸/弹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这说明,火器营的配备是一种大势。”
这一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说完,场面越加的冷了,在场众人,竟是一句话都接不上去。可仔细想想,却个个都泛起了心酸——陈赟一个都指挥使,还是战时的都指挥使,竟然已经闲到去翻看什么史籍、志录,甚至地方志……多可笑,多可怜啊!明明几天前,他们还是有一腔热血,明明几天前,他们还在为即将驱除鞑虏而欢呼雀跃……
“说说河南都司那边的状况吧。”赵曜强忍住内心的不适,再次开口。
“是。”陈赟立刻道,“河南都司的主力部队现在还在中牟县附近牵制那五万鞑靼军,但是如今平阳城破的消息想必已经传到了那路鞑靼军手里,他们极有可能弃河南,转而回身去救平阳——尤其,如今通州城的十万部队已经能腾出手来了,若是那十万部队也西进,姜承平他们恐怕,将身陷包围圈。”
“汤松是否已经收到了圣旨。”赵曜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以便让自己话语间不要带出咬牙切齿的恨意。
陈赟握紧了椅子的扶手,一双久握刀戟的大手青筋暴起,显然是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据臣的线报,汤大人与我方,是同时收到圣旨的。”
那边已经有七八日了。众人心中猛然生出一丝绝望,如果汤松遵从了圣旨,在这个节骨眼上撤军,那么山东都司和安徽都司的这五万兵,必死无疑啊!平阳城的惨剧,难道还要再上演一次嘛!
赵曜握在身后的手在抖,没有人看见,可他自己知晓,如今的他是如何强撑出镇定的模样——他真的已经无计可施了!
汤松的为人,也许先前还不十分清楚,可经过傅广平的事后,他便已然十分了解了,这是个极度圆滑的人,不管他内心是不是忠君爱国,但明面上,他一定会表现出忠君爱国的样子!他绝不是一个为了天下苍生或五万士兵的性命,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忤逆圣旨的人!他绝不会,让这样一个名声落在自己头上——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赵曜痛苦地闭上眼,根本不敢想象,姜承平、莫信还有伏大牛,将遭遇什么残酷的围击。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担心不要担心,wuli老牛不会死哒,平阳城也不会再死人了!!放心,放心啊~~这是一个伏笔啦,暂时还没有小伙伴猜对策略哦~
第69章 老谋深算
自那日开完会后, 赵曜回去便一直坐立不安,他着实是非常担心姜承平、莫信的带领的五万兵,不管是出于对西部的局势的考虑, 还是单单出于舍不得这五万精锐,他都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
等,可能是死;不等也许还有一线生机。那一次的会议, 确实让他看出人心百态, 但是也让他勉强看出了总算还是有一些人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比如一直在接话茬,并明显能看出比他还担心自己属下性命的陈赟, 再比如,站在陈赟背后,一直没作声, 但全程非常关注他的反应的张远。这两人, 他是能感觉出是主战派,内心深处也是偏向于他的。
赵曜思来想去, 觉得还是应该去找了一找张远, 说实在的,他以往和官员接触,天然带着“储君”,“太子”这样大义和旗帜, 换而言之,臣子们对他几乎都是言听计从的,根本就不需要他再另有什么手段去招揽幕僚, 去培养心腹,以此来争权夺利或分割派系。这是绝对的优势,可也是绝对的劣势。
他不比那些狼子野心的藩王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唯他们马首是瞻的谋士团,不论他们是要杀人放火、还是改朝换代,这些谋士都会费尽心思为之谋划,绝不需要考虑什么大义、名节。但他不一样,他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有着绝对的继承权,他不需要,也不能去养这样一些“近臣”,这会导致朝堂的不平衡,导致臣子之间的划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根本也没有机会去培养这样一群人物。
所以,当现在情况超出控制时,他便缺了这么一些,能够不顾大义名节,只站在他的旗帜下,而不是皇权旗帜下的大臣。
不过,虽然没有绝对忠心于他的人,但好在还是有些忠心于社稷的人,这些人的目标暂时与他也是一致的,譬如张远张大人。
赵曜一边缚着手,一边垂眸踱步,往张远的书房走去,他走得很慢,似乎在认真斟酌着,该怎么把自己的意思委婉地说出来,既能够让张大人明白他的考量,又能避开他父皇那一茬,不至于让张大人觉得他不顾陛下生死,急于登位。
赵曜在张远的院子里转悠了好久,甚至因为太过专注,错过了陆管家好几次的欲言又止。等他终于考量完毕,穿过院子,走到张大人的书房前,对管家道:“张大人可在书房中?”
陆管家终于面色迟疑地把嘴边的话给说了出来:“在……在是在,但大人正在会客。”
赵曜心里一个咯噔,本能地生出了一种不好的感觉:“哪个客人。”
“宋……宋先生。”陆管家恭敬道,随即不等赵曜反应过来,他又轻轻瞧了瞧书房门,向里面汇报,“大人,殿下在院子里,他要见您。”
还没等被“宋先生”三字惊到的赵曜回过神来,书房的门已经被人打开了,赵曜便直接与开门之人打了个照面,正是那自圣旨事件爆出之后就一直蛰伏,毫无存在感的宋庭泽!
赵曜本能地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可此刻的他脑中一团乱麻,根本就还没来得及抽出那些混乱的线头,就已经被宋庭泽恭敬地迎进了门。
进了门,张远和宋庭泽齐齐给他行礼:“微臣/草民参见殿下。”
他也没时间再细细考虑,只能硬着头皮,见招拆招:“两位不必多礼,不知本王到来,是否打扰了两位?”
这话一出,张远第一次在赵曜面前露出了尴尬之色,他先是下意识地侧头看了一下宋庭泽,见宋庭泽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不打算接话的样子,他只能顶着尴尬而僵硬的笑容对赵曜道:“微臣和宋先生并……并未聊什么重要的事。”
这反应不对劲儿,非常不对劲儿。赵曜的神色立刻就凝重了起来,张远是个多么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他现在竟然惊慌到在他面前讪笑,甚至连说话都差点打磕巴。这是在聊怎样不同寻常的大事,才会让张远这般坐立不安?
他将锐利又充斥着怀疑的目光转向宋庭泽:“宋先生能否给本王说说,你们在聊些什么?”
张远紧张地一瞬间就挺直了脊背,双手握拳,紧张地盯着宋庭泽,一副不希望他说出来的样子。赵曜瞧着张远这么大的反应,心里的疑惑和不安就越发地重,也就越发想要逼出真相。
然而,与紧张不安的两人不同,宋庭泽表现地极为镇定,甚至还有些云淡风轻,他也不用赵曜逼问,非常自觉自动地将刚刚所有的谈话内容托盘而出:“草民来找张大人,是受人所托,希望张大人能在一份文书上签个字。”
“什么文件。”赵曜追问。
宋庭泽慢悠悠地从袖中抽出了一份文书,笑容里含着深意,将它递给了赵曜:“一份……奏折。”
*****************************************
赵曜几乎是一路懵着踉跄走回后院的,他的脑子里一直闪现着那份所谓奏折上的一行行的字迹,并最终定格在最后署名的地方,那里签着十数位封疆大吏的名字——浙江布政使宋贞吉、浙江都指挥使钱谷用、浙江提刑按察使唐翰、河南布政使汤松、河南按察使翟天佑、河南按察副使宋贞敬,还有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以及刚刚刚才提上的山东布政司张远的名字,除了这些封疆大吏,奏折前头还写明了起草,或者发起人的名字,正是在京城陷落之时幸运地没有落到鞑靼人手里的现任内阁大学生,当朝首辅孔仁礼。
大周一京十三省,在这封“百官书”上署名的就有七省的高官!更别说还有在山海关和京城之战中战死的英国公、镇国公、平远候等人的诸位英烈之子,这些新继任了公爵、侯爵之位的勋贵后人们,也一个不落地赫然在烈。也就是说,整个大周朝几乎一半的权贵高官,甚至可能是目前仅存的全部权贵高官,几乎都在这封另立新帝的百官书上签了字!
另立新帝,作为这位被另立的新帝,回到后院的赵曜扶着院子里数百年的高大的银杏树,忽然大笑出声,这笑声里没有即将登基的喜悦,也没有解决困境的畅快,反而充满了可怖的意味,听得人脊背发凉。
宋庭泽,宋庭泽!真是好算计,好算计啊!赵曜扶着树干的手指已经深深嵌入其中,五指指甲俱裂,可他已经感受不到所谓十指连心的痛苦,他的内心如同被人连筋带肉地被人生生绞了一遍,痛恨至极。
“你怎么了!?”沈芊本来在书房里画图纸,忽然听到院中传来瘆人的笑声,便连忙放下手头的事,赶出来看,一看竟是明显失控的赵曜,便立刻焦急地走上前去。
她刚一扶住赵曜,就发现他那指甲俱断,血肉模糊的手,立时花容失色:“你……你这是怎么了,再有什么难事,也不能这样折磨自己啊!”
她一边吩咐蕊红直接去拿她放在屋子大包裹中的急救箱,一边立刻扶着赵曜快速往屋子里走。
蕊红拿来急救箱,沈芊打开这个从现代带来就没有用过的急救箱,飞快地给赵曜清洗、消毒、并包扎手指。如果不是正好有这么东西能用,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的伤口。
她半蹲着在赵曜的面前,瞧着他那血肉模糊的手,就心疼地不行:“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要让你这样难受?是鞑靼人又南下了,还是河南被攻破了,还是你那父皇又出什么幺蛾子?不管是什么事,总会有办法的,你这样伤害自己,不正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嘛!”
用碘伏消毒的过程颇有几分刺痛,可这种刺痛也算是让陷入血色中的赵曜慢慢地回过神来了,他低头看着沈芊的发顶,感受着她那小心又焦灼的心情,刚刚那滔天的情绪总算是慢慢平复下来了。
他温柔地看着沈芊:“没事,不过是些小伤,过些日子就好了。”
“十指连心,怎么能是小伤。况且伤在右手,不处理好,你这些日子还怎么办公?”沈芊犹自有气,尤其对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着实是不能容忍,她抬起头,怒视赵曜,“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值得你这样?我原本以为你是心智成熟,从容淡定,不论什么时候都一定会保证自己的安全,可是经过那晚的离家出走,还有今天这一出……我真的越来越觉得,你确实还是个十五岁,不对,十四岁的孩子!”
赵曜自嘲一笑:“你说的对,我本来以为自己洞悉一切,能够将所有人都玩得团团转,所以……如今,无非是无法容忍自己,竟也会被别人玩儿,呵呵,姜是老的辣,果然厉害!”
这最后一句说得咬牙切齿,倒是让沈芊听出了个大概,她皱了皱眉:“与你那外公有关?”
“是。”赵曜点头,眸中还犹带着不甘,“我曾百思不解,在我执掌军权,彻底坐稳了储君的位置之后,宋庭泽还会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宋家重回核心。可即便是我日夜忌惮,也到底还中了他的招!是啊,储君的位置,我是坐稳了,他没机会了。可皇位呢——我可还没来得及坐上呢!”
第70章 戏精
沈芊一边给赵曜上药包扎, 一边听他把最近这些事给说了说,说到最后宋庭泽弄出一个百官联名上书,意欲另立新帝的时候, 沈芊忍不住面露喜色:“这不是很好吗?只要你能够登基称帝,我们就不需要担心鞑靼人的要挟了!”
赵曜皱了下眉头:“另立新帝倒不是不好,可是, 牵头提出这个联名书的是宋庭泽, 更重要的是, 他必然是早有预谋的。你想想,我们是什么时候知晓我父皇没死的?是十一日前, 收到那份圣旨才知晓的,对不对?”
沈芊包扎好了赵曜手指上的伤口,站起身, 乖乖地坐到一边, 闻言点了点头。
“短短十一日,宋庭泽怎么来得及弄出这么一封横跨南方诸省的联名书?我仔细看过, 那联名书最后不仅有各省高官的签名, 还有他们的手印!这意味着什么?不仅证明宋庭泽在南方诸省的威望有多高,还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他早就知道我父皇没死!”正是这一点让赵曜极为忌惮,这联名书几乎戳中了赵曜这个皇权拥有者的两条死穴,第一, 臣下功高震主,毫不收敛;第二,臣下广布眼线, 结党营私。
“这说明,他在京城,不对,这说明他在鞑靼人中有眼线?”沈芊忍不住拔高了声音,一副极其惊诧的样子,“不可能吧,如果他在鞑靼人中有眼线,那位什么不给我们提供情报?为什么不给我们提供军机?他不会是里通外国吧!”
赵曜拧了一下眉,虽然他厌恶宋庭泽,但好在理智并没有被仇恨给堙没,他缓慢地摇了摇头:“这倒不至于,宋庭泽一脉皆是科举出身的文官,他手下几乎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放鞑靼人进山海关,无异于与虎谋皮,他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控制住局势,帮鞑靼人对他百害无一利。”
沈芊松了口气:“那就好,没通敌就好。”
赵曜却没有沈芊那么轻松,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眉头依旧皱得死紧,整个人如同生吞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
原本,身为储君的他,在继承皇位这一点上,有着绝对的正统性,可是现在,却变成了需要宋庭泽的扶持才能上位,换而言之,他的登基是与宋庭泽捆绑在一起的,但凡他在位一日,就不能随便处理了宋庭泽,毕竟人家为了百姓,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振臂一呼,号召百官废旧帝,拥立他这个新帝,而他呢,一上位就把人家下狱,这叫什么,这叫过河拆桥!甚至少不得有人还要因此质疑他称帝的正统性!所以,就算日后他登基了,他一统天下了,他开疆扩土了,也必须要好好地把宋庭泽这杆大旗给供起来,说不定还要给他歌功颂德,以堵住天下人的嘴,真真是憋屈至极!
也难怪他能如此肆无忌惮,毫不掩饰!想到这里,赵曜重重地把茶盏往桌子上一放,脸色黑如锅底。
“怎么就这般生气呢?”沈芊双手托腮,眨巴着眼睛,不解地瞧着赵曜,她是真不明白,如今这难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宋庭泽也没有通敌叛国,最多无非就是宋庭泽威望高了些,手段厉害了些,让人心生忌惮了些。但仔细想想,这又能怎样?宋庭泽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还能活多久呀,这日后的天下,还不都是小曜的,真是不明白他为什么非得钻这个牛角尖。
沈芊摇头叹息:“我曾人听过一句话,从前觉得荒谬,如今却觉得,竟还真有几分道理。”
“什么话?”赵曜垂眸,瞧着懒散到几乎要趴在桌上的沈芊。
“一时输赢算不得数,比对手活得长,才是正理。”沈芊趴在桌上,翘起脑袋,冲赵曜露出一个促狭的笑容。
赵曜无语地对上沈芊的视线,她竟还冲他眨眨眼,一副得意的模样,他内心既无奈又有种隐秘的甜蜜,忍不住伸出手去掐了一下她的脸,细腻温润的手感在他指尖滑过,让他生出一丝笑意:“你的意思,是让我把宋庭泽熬死?”
“对啊。”沈芊打了个响指,“你贯来是个很能隐忍的人,如今对宋庭泽之事如此冒火,无非是因为有某种原因,导致你就算忍到自己大权在握时,也不能对他动手,是不是?”
赵曜含着笑意,赞许地点点头,对于沈芊在政治敏锐度上的长进,很是满意:“是。”
“可你想想,宋庭泽今年六十有六,不,如今是正月,他已经六十有七了。”沈芊打了个响指,“你倒是想想,他还能活几年?就算是活到八十岁,你彼时也不过二十七,那可是正当壮年呢!更别说,当今世上,有几人能活到八十岁的?”
“是二十八。”赵曜特意把沈芊口中的周岁,纠正为虚岁,他可不愿意被她说小了,年岁差距已经够大了,能减一年是一年。
“好吧,二十八。”沈芊耸耸肩,示意这不重要,“总之,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呢,何必非得为了宋庭泽堵着自己?”
张远回过神来,一见来人竟是前些日子还卧病的老妻,顿时紧张地站起来,走过去将她扶住:“你怎么起身了,水榭湿气重,你受不住。”
这对同经丧子之痛、又同时大病一场,最后也一齐撑过来的老夫妻,在两人相继病倒之后,还是第一次这样互相搀扶支撑地站在一起,一瞬间,两人都生出了一种沧海桑田的心酸怅惋。
“夫人,我们回去吧。”张大人首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他显然不放心身体虚弱的朱氏在这寒气逼人的水榭花厅中久待,所以第一时间就扶着朱氏往外走。
朱氏牵着张远的手,两人一道扶持走在回后院的长长的回廊上,这一条回廊,两人一起走过了十余年,一起走过了无数次,可是没有哪一次,像如今这样,感慨万千。
“妾身听闻,陛下……还活着?”朱氏这一场病,几乎是在鬼门关走了一圈,所以病愈之后,她隐隐地有些大彻大悟之感,以前不敢想、不敢说的,如今竟是半点都不忌讳了。
张远似乎有些惊讶自家夫人竟会主动提这个,但他很少对夫人隐瞒什么,也没有后院不得干政的思想,所以他点了点头:“是,陛下还活着,在鞑靼人手里——”
停顿了片刻,他还是把剩下的话说了出来:“陛下向大周十三省发了一道圣旨,要我等休战,与鞑靼议和,以重金……重金迎他回朝。”
朱氏已经隐约听到了这个消息,这样大的消息,根本是瞒不住的,如今这外头,早已传得满城风雨,更别说还有许多添油加醋的谣传,青州城内俱是人心惶惶,天下百姓怕是愈加如此。她很清楚,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对朝廷、百官都失去了信心,那将会是何等可怕的景象,而这一道圣旨,就在动摇这信心的根基!
朱氏是恨当朝陛下的,也许她曾经也是个不敢妄议皇权、不敢有任何不敬念头的人,但是在经历了丧子之痛、生死之劫后,她已然看破红尘,对所谓的不敬之罪,更是嗤之以鼻。她如今想的,是为子报仇,是让鞑靼人血债血偿,谁阻止她报仇,她便不会让人好过!更遑论,如果不是这位陛下的昏庸,鞑靼军根本进不了山海关,根本攻不破北京城,也根本不可能,会让她的儿……惨死异乡、尸骨无存!
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皇帝,为什么还要忌惮他的性命!
“不可。”朱氏抬头,定定地看向张远,力争劝服他,“太子殿下费了多大的力气,才能像如今这样占上风,东路鞑靼人已然全灭,西路的鞑靼人也已经被包抄,再有一点点时间,只要再有一点点时间,鞑靼人就会被彻底赶出中原!这个时候放弃,大周上下死去的数十万冤魂,如何能够安息!”
张远闭了闭眼,长叹了口气:“夫人,你说的,我如何能不知晓?可如今这样的局面,我又能怎么办?就算我舍去性命,舍去声誉,冒着被天下人唾骂的风险站出来支持殿下出兵,可又会有多少人能听我的?莫说大周十三省数万官员,就算是山东这一省,甚至就布政司这一司,在这件事情上,能够响应我的,都不过寥寥啊!陛下,陛下,一国之君,不顾其生死,那便是弑君,你说,谁敢背这个骂名,你?我?冯大人?陈大人?还是殿下?”
朱氏心中哀痛,脸色亦是惨白如纸:“所以,没有任何办法是吗?只能这样眼睁睁的,眼睁睁地看着……通州开城门投降,尔等焉知不会有第二个?也许现在各省还有心观望,可如果殿下再不发声,投降议和派的声音会越来越响,倒是,既失天时,又失民心,大周必亡于此!”
朱氏越说越快,越说越激动,到最后久病的身躯都猛烈地颤抖起来,张远本欲开口呵止她,可一见她这憔悴又战栗的样子,到了嘴边的呵斥硬是生生咽了下去,他用力地扶住她:“夫人,你还病着,再回去躺躺,好不好,这些是,为夫会处理的,一定会处理好的。”
朱氏自小就是个颇有胸襟和学识的女子,跟着张远这一路调任地方,跟着他见识官场沉浮,她对政事不说了然于心,也是颇晓大局的,她说出的字字句句又如何不是张远心中所想呢?可是这样的话,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说啊!
张青家的上前扶住朱氏的另一边,对张远道:“老爷,让奴婢扶夫人回房吧。”
张远摇摇头,表示要自己亲自送朱氏回去,可就在此时,刘管家忽然急匆匆地从前厅赶过来,来到张远面前就立刻行了一礼:“大人,殿下请您去一趟布政司。”
自从那日收到圣旨之后,整个山东省的军政运转就戛然而止了,不仅殿下连着数日未出现在人前,就是陈大人他们几个依然坚守在军营中的将领,除了训练,也根本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至于他自己,更是过上了这四个月以来最清闲的一段日子,清闲到连白天都能有大段大段的时间待在府中喂鱼。
如今,殿下终于要召见群臣,他不自觉地精神一振,一直伛偻着的背都不自觉地挺直了一些:“好,我现在就去。”
说着,他让张青家的仔细服侍夫人去休息,自己则匆匆地换上官服,乘上马车快速地往布政司府衙赶去。
他到时,陈大人、冯大人、高群、田沐阳、徐泾等人都已经在了,殿下更是高坐在上首,面色如常,看不出任何颓唐之色。
“张大人来了,请坐。”赵曜言简意赅地把请众人来的目的说了,“平阳城的军报已经来了,莫信和姜承平带领的队伍已经成功攻下了平阳城,他们往城中投掷大量燃烧/瓶,给鞑靼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燃烧/瓶在城池之中的燃烧力度甚至比旷野更胜,破城之后,城中万余鞑靼兵,几无活口。”
赵曜说的波澜不惊,好几个,尤其是文官,却都听得倒吸冷气。可是赵曜这一番话说完,场子却莫名有些冷,这样的消息值不值得人振奋高兴?当然值得,若是放在前些日子,他们必是要浮三大白以示庆贺的,可是现在……田沐阳和徐泾面面相觑,青州知府和同知拼命压低了头颅,冯宣脸色复杂地不停抚须,高群左看右看,就是不敢对上赵曜的视线。
倒是陈赟,忽然开口了:“臣近日来翻看了不少战争史籍,军备志录,哦,还有一些地方志,确实发现如沈姑娘所言,在历史上,火器曾多次在战争中应用,譬如有宋一代就曾出现过霹雳火炮,虽然与沈姑娘制造的炸/弹的威力不可同日而语,但这说明,火器营的配备是一种大势。”
这一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说完,场面越加的冷了,在场众人,竟是一句话都接不上去。可仔细想想,却个个都泛起了心酸——陈赟一个都指挥使,还是战时的都指挥使,竟然已经闲到去翻看什么史籍、志录,甚至地方志……多可笑,多可怜啊!明明几天前,他们还是有一腔热血,明明几天前,他们还在为即将驱除鞑虏而欢呼雀跃……
“说说河南都司那边的状况吧。”赵曜强忍住内心的不适,再次开口。
“是。”陈赟立刻道,“河南都司的主力部队现在还在中牟县附近牵制那五万鞑靼军,但是如今平阳城破的消息想必已经传到了那路鞑靼军手里,他们极有可能弃河南,转而回身去救平阳——尤其,如今通州城的十万部队已经能腾出手来了,若是那十万部队也西进,姜承平他们恐怕,将身陷包围圈。”
“汤松是否已经收到了圣旨。”赵曜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以便让自己话语间不要带出咬牙切齿的恨意。
陈赟握紧了椅子的扶手,一双久握刀戟的大手青筋暴起,显然是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据臣的线报,汤大人与我方,是同时收到圣旨的。”
那边已经有七八日了。众人心中猛然生出一丝绝望,如果汤松遵从了圣旨,在这个节骨眼上撤军,那么山东都司和安徽都司的这五万兵,必死无疑啊!平阳城的惨剧,难道还要再上演一次嘛!
赵曜握在身后的手在抖,没有人看见,可他自己知晓,如今的他是如何强撑出镇定的模样——他真的已经无计可施了!
汤松的为人,也许先前还不十分清楚,可经过傅广平的事后,他便已然十分了解了,这是个极度圆滑的人,不管他内心是不是忠君爱国,但明面上,他一定会表现出忠君爱国的样子!他绝不是一个为了天下苍生或五万士兵的性命,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忤逆圣旨的人!他绝不会,让这样一个名声落在自己头上——
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赵曜痛苦地闭上眼,根本不敢想象,姜承平、莫信还有伏大牛,将遭遇什么残酷的围击。
作者有话要说: 不要担心不要担心,wuli老牛不会死哒,平阳城也不会再死人了!!放心,放心啊~~这是一个伏笔啦,暂时还没有小伙伴猜对策略哦~
第69章 老谋深算
自那日开完会后, 赵曜回去便一直坐立不安,他着实是非常担心姜承平、莫信的带领的五万兵,不管是出于对西部的局势的考虑, 还是单单出于舍不得这五万精锐,他都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
等,可能是死;不等也许还有一线生机。那一次的会议, 确实让他看出人心百态, 但是也让他勉强看出了总算还是有一些人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比如一直在接话茬,并明显能看出比他还担心自己属下性命的陈赟, 再比如,站在陈赟背后,一直没作声, 但全程非常关注他的反应的张远。这两人, 他是能感觉出是主战派,内心深处也是偏向于他的。
赵曜思来想去, 觉得还是应该去找了一找张远, 说实在的,他以往和官员接触,天然带着“储君”,“太子”这样大义和旗帜, 换而言之,臣子们对他几乎都是言听计从的,根本就不需要他再另有什么手段去招揽幕僚, 去培养心腹,以此来争权夺利或分割派系。这是绝对的优势,可也是绝对的劣势。
他不比那些狼子野心的藩王们,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唯他们马首是瞻的谋士团,不论他们是要杀人放火、还是改朝换代,这些谋士都会费尽心思为之谋划,绝不需要考虑什么大义、名节。但他不一样,他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有着绝对的继承权,他不需要,也不能去养这样一些“近臣”,这会导致朝堂的不平衡,导致臣子之间的划割。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根本也没有机会去培养这样一群人物。
所以,当现在情况超出控制时,他便缺了这么一些,能够不顾大义名节,只站在他的旗帜下,而不是皇权旗帜下的大臣。
不过,虽然没有绝对忠心于他的人,但好在还是有些忠心于社稷的人,这些人的目标暂时与他也是一致的,譬如张远张大人。
赵曜一边缚着手,一边垂眸踱步,往张远的书房走去,他走得很慢,似乎在认真斟酌着,该怎么把自己的意思委婉地说出来,既能够让张大人明白他的考量,又能避开他父皇那一茬,不至于让张大人觉得他不顾陛下生死,急于登位。
赵曜在张远的院子里转悠了好久,甚至因为太过专注,错过了陆管家好几次的欲言又止。等他终于考量完毕,穿过院子,走到张大人的书房前,对管家道:“张大人可在书房中?”
陆管家终于面色迟疑地把嘴边的话给说了出来:“在……在是在,但大人正在会客。”
赵曜心里一个咯噔,本能地生出了一种不好的感觉:“哪个客人。”
“宋……宋先生。”陆管家恭敬道,随即不等赵曜反应过来,他又轻轻瞧了瞧书房门,向里面汇报,“大人,殿下在院子里,他要见您。”
还没等被“宋先生”三字惊到的赵曜回过神来,书房的门已经被人打开了,赵曜便直接与开门之人打了个照面,正是那自圣旨事件爆出之后就一直蛰伏,毫无存在感的宋庭泽!
赵曜本能地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可此刻的他脑中一团乱麻,根本就还没来得及抽出那些混乱的线头,就已经被宋庭泽恭敬地迎进了门。
进了门,张远和宋庭泽齐齐给他行礼:“微臣/草民参见殿下。”
他也没时间再细细考虑,只能硬着头皮,见招拆招:“两位不必多礼,不知本王到来,是否打扰了两位?”
这话一出,张远第一次在赵曜面前露出了尴尬之色,他先是下意识地侧头看了一下宋庭泽,见宋庭泽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不打算接话的样子,他只能顶着尴尬而僵硬的笑容对赵曜道:“微臣和宋先生并……并未聊什么重要的事。”
这反应不对劲儿,非常不对劲儿。赵曜的神色立刻就凝重了起来,张远是个多么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他现在竟然惊慌到在他面前讪笑,甚至连说话都差点打磕巴。这是在聊怎样不同寻常的大事,才会让张远这般坐立不安?
他将锐利又充斥着怀疑的目光转向宋庭泽:“宋先生能否给本王说说,你们在聊些什么?”
张远紧张地一瞬间就挺直了脊背,双手握拳,紧张地盯着宋庭泽,一副不希望他说出来的样子。赵曜瞧着张远这么大的反应,心里的疑惑和不安就越发地重,也就越发想要逼出真相。
然而,与紧张不安的两人不同,宋庭泽表现地极为镇定,甚至还有些云淡风轻,他也不用赵曜逼问,非常自觉自动地将刚刚所有的谈话内容托盘而出:“草民来找张大人,是受人所托,希望张大人能在一份文书上签个字。”
“什么文件。”赵曜追问。
宋庭泽慢悠悠地从袖中抽出了一份文书,笑容里含着深意,将它递给了赵曜:“一份……奏折。”
*****************************************
赵曜几乎是一路懵着踉跄走回后院的,他的脑子里一直闪现着那份所谓奏折上的一行行的字迹,并最终定格在最后署名的地方,那里签着十数位封疆大吏的名字——浙江布政使宋贞吉、浙江都指挥使钱谷用、浙江提刑按察使唐翰、河南布政使汤松、河南按察使翟天佑、河南按察副使宋贞敬,还有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以及刚刚刚才提上的山东布政司张远的名字,除了这些封疆大吏,奏折前头还写明了起草,或者发起人的名字,正是在京城陷落之时幸运地没有落到鞑靼人手里的现任内阁大学生,当朝首辅孔仁礼。
大周一京十三省,在这封“百官书”上署名的就有七省的高官!更别说还有在山海关和京城之战中战死的英国公、镇国公、平远候等人的诸位英烈之子,这些新继任了公爵、侯爵之位的勋贵后人们,也一个不落地赫然在烈。也就是说,整个大周朝几乎一半的权贵高官,甚至可能是目前仅存的全部权贵高官,几乎都在这封另立新帝的百官书上签了字!
另立新帝,作为这位被另立的新帝,回到后院的赵曜扶着院子里数百年的高大的银杏树,忽然大笑出声,这笑声里没有即将登基的喜悦,也没有解决困境的畅快,反而充满了可怖的意味,听得人脊背发凉。
宋庭泽,宋庭泽!真是好算计,好算计啊!赵曜扶着树干的手指已经深深嵌入其中,五指指甲俱裂,可他已经感受不到所谓十指连心的痛苦,他的内心如同被人连筋带肉地被人生生绞了一遍,痛恨至极。
“你怎么了!?”沈芊本来在书房里画图纸,忽然听到院中传来瘆人的笑声,便连忙放下手头的事,赶出来看,一看竟是明显失控的赵曜,便立刻焦急地走上前去。
她刚一扶住赵曜,就发现他那指甲俱断,血肉模糊的手,立时花容失色:“你……你这是怎么了,再有什么难事,也不能这样折磨自己啊!”
她一边吩咐蕊红直接去拿她放在屋子大包裹中的急救箱,一边立刻扶着赵曜快速往屋子里走。
蕊红拿来急救箱,沈芊打开这个从现代带来就没有用过的急救箱,飞快地给赵曜清洗、消毒、并包扎手指。如果不是正好有这么东西能用,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的伤口。
她半蹲着在赵曜的面前,瞧着他那血肉模糊的手,就心疼地不行:“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要让你这样难受?是鞑靼人又南下了,还是河南被攻破了,还是你那父皇又出什么幺蛾子?不管是什么事,总会有办法的,你这样伤害自己,不正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嘛!”
用碘伏消毒的过程颇有几分刺痛,可这种刺痛也算是让陷入血色中的赵曜慢慢地回过神来了,他低头看着沈芊的发顶,感受着她那小心又焦灼的心情,刚刚那滔天的情绪总算是慢慢平复下来了。
他温柔地看着沈芊:“没事,不过是些小伤,过些日子就好了。”
“十指连心,怎么能是小伤。况且伤在右手,不处理好,你这些日子还怎么办公?”沈芊犹自有气,尤其对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着实是不能容忍,她抬起头,怒视赵曜,“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值得你这样?我原本以为你是心智成熟,从容淡定,不论什么时候都一定会保证自己的安全,可是经过那晚的离家出走,还有今天这一出……我真的越来越觉得,你确实还是个十五岁,不对,十四岁的孩子!”
赵曜自嘲一笑:“你说的对,我本来以为自己洞悉一切,能够将所有人都玩得团团转,所以……如今,无非是无法容忍自己,竟也会被别人玩儿,呵呵,姜是老的辣,果然厉害!”
这最后一句说得咬牙切齿,倒是让沈芊听出了个大概,她皱了皱眉:“与你那外公有关?”
“是。”赵曜点头,眸中还犹带着不甘,“我曾百思不解,在我执掌军权,彻底坐稳了储君的位置之后,宋庭泽还会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宋家重回核心。可即便是我日夜忌惮,也到底还中了他的招!是啊,储君的位置,我是坐稳了,他没机会了。可皇位呢——我可还没来得及坐上呢!”
第70章 戏精
沈芊一边给赵曜上药包扎, 一边听他把最近这些事给说了说,说到最后宋庭泽弄出一个百官联名上书,意欲另立新帝的时候, 沈芊忍不住面露喜色:“这不是很好吗?只要你能够登基称帝,我们就不需要担心鞑靼人的要挟了!”
赵曜皱了下眉头:“另立新帝倒不是不好,可是, 牵头提出这个联名书的是宋庭泽, 更重要的是, 他必然是早有预谋的。你想想,我们是什么时候知晓我父皇没死的?是十一日前, 收到那份圣旨才知晓的,对不对?”
沈芊包扎好了赵曜手指上的伤口,站起身, 乖乖地坐到一边, 闻言点了点头。
“短短十一日,宋庭泽怎么来得及弄出这么一封横跨南方诸省的联名书?我仔细看过, 那联名书最后不仅有各省高官的签名, 还有他们的手印!这意味着什么?不仅证明宋庭泽在南方诸省的威望有多高,还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他早就知道我父皇没死!”正是这一点让赵曜极为忌惮,这联名书几乎戳中了赵曜这个皇权拥有者的两条死穴,第一, 臣下功高震主,毫不收敛;第二,臣下广布眼线, 结党营私。
“这说明,他在京城,不对,这说明他在鞑靼人中有眼线?”沈芊忍不住拔高了声音,一副极其惊诧的样子,“不可能吧,如果他在鞑靼人中有眼线,那位什么不给我们提供情报?为什么不给我们提供军机?他不会是里通外国吧!”
赵曜拧了一下眉,虽然他厌恶宋庭泽,但好在理智并没有被仇恨给堙没,他缓慢地摇了摇头:“这倒不至于,宋庭泽一脉皆是科举出身的文官,他手下几乎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放鞑靼人进山海关,无异于与虎谋皮,他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控制住局势,帮鞑靼人对他百害无一利。”
沈芊松了口气:“那就好,没通敌就好。”
赵曜却没有沈芊那么轻松,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眉头依旧皱得死紧,整个人如同生吞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
原本,身为储君的他,在继承皇位这一点上,有着绝对的正统性,可是现在,却变成了需要宋庭泽的扶持才能上位,换而言之,他的登基是与宋庭泽捆绑在一起的,但凡他在位一日,就不能随便处理了宋庭泽,毕竟人家为了百姓,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振臂一呼,号召百官废旧帝,拥立他这个新帝,而他呢,一上位就把人家下狱,这叫什么,这叫过河拆桥!甚至少不得有人还要因此质疑他称帝的正统性!所以,就算日后他登基了,他一统天下了,他开疆扩土了,也必须要好好地把宋庭泽这杆大旗给供起来,说不定还要给他歌功颂德,以堵住天下人的嘴,真真是憋屈至极!
也难怪他能如此肆无忌惮,毫不掩饰!想到这里,赵曜重重地把茶盏往桌子上一放,脸色黑如锅底。
“怎么就这般生气呢?”沈芊双手托腮,眨巴着眼睛,不解地瞧着赵曜,她是真不明白,如今这难题已经迎刃而解了,宋庭泽也没有通敌叛国,最多无非就是宋庭泽威望高了些,手段厉害了些,让人心生忌惮了些。但仔细想想,这又能怎样?宋庭泽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还能活多久呀,这日后的天下,还不都是小曜的,真是不明白他为什么非得钻这个牛角尖。
沈芊摇头叹息:“我曾人听过一句话,从前觉得荒谬,如今却觉得,竟还真有几分道理。”
“什么话?”赵曜垂眸,瞧着懒散到几乎要趴在桌上的沈芊。
“一时输赢算不得数,比对手活得长,才是正理。”沈芊趴在桌上,翘起脑袋,冲赵曜露出一个促狭的笑容。
赵曜无语地对上沈芊的视线,她竟还冲他眨眨眼,一副得意的模样,他内心既无奈又有种隐秘的甜蜜,忍不住伸出手去掐了一下她的脸,细腻温润的手感在他指尖滑过,让他生出一丝笑意:“你的意思,是让我把宋庭泽熬死?”
“对啊。”沈芊打了个响指,“你贯来是个很能隐忍的人,如今对宋庭泽之事如此冒火,无非是因为有某种原因,导致你就算忍到自己大权在握时,也不能对他动手,是不是?”
赵曜含着笑意,赞许地点点头,对于沈芊在政治敏锐度上的长进,很是满意:“是。”
“可你想想,宋庭泽今年六十有六,不,如今是正月,他已经六十有七了。”沈芊打了个响指,“你倒是想想,他还能活几年?就算是活到八十岁,你彼时也不过二十七,那可是正当壮年呢!更别说,当今世上,有几人能活到八十岁的?”
“是二十八。”赵曜特意把沈芊口中的周岁,纠正为虚岁,他可不愿意被她说小了,年岁差距已经够大了,能减一年是一年。
“好吧,二十八。”沈芊耸耸肩,示意这不重要,“总之,你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呢,何必非得为了宋庭泽堵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