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白璟做作业熬到了深夜十二点多,她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趴在书桌上睡着的,却被大开着音响看电视看到那会儿还没睡觉、正准备去厨房给自己做宵夜吃的父亲,在他路过白璟房门口时瞧见了。父亲直接就冲进屋来,用力抓着白璟的头,抬起,再用力敲向桌面,嘴里还愤愤咒骂道:“要睡就去床上睡!”
一下就被敲醒的白璟,瞬间,首先感觉到的,是父亲那很是理所当然的愤怒情绪。那情绪让她觉得,似乎她刚才趴在桌上睡觉而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她的罪大恶极。父亲是在指责她,而不是真的要她去睡觉。
突然被迫清醒,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就已离开了房间。待白璟彻底清醒后,她才明白了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
白璟立刻起身,愤怒地走去用力关上了房门,并特地反锁。但当她重新坐回到书桌前时,一股充满了愤怒的委屈感却迟了一步的迅速涌上了心头,她再也控制不住的趴在桌上嚎啕大哭起来。
她恨!恨这样的父亲,恨这堆她根本就不想做、却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做的作业,恨这个逼着她只有学习这一个选择的成长环境。
可是,无论她有多恨,她也仍旧是别无选择。只能是在她哭够了之后,要么干脆就不做那该死的作业了,直接去睡觉;要么就继续把作业做完后,再去睡觉。——没有别的选择。明天还是得去上学。否则,老师一定会来找家长,然后和家长一起联手来对付她;而且,她的档案上也一定会像老师说的那样:被老师记上一笔,让她背负一辈子。
这样的后果,显然是更得不偿失的。这点利害权衡,白璟还是懂的。
但不管怎样,有了这次的教训,白璟倒是学会了在那样几乎没有其他资源手段可以利用的处境中的自保方法:以后进屋,一定要随手把门反锁,再用椅子什么的她能搬动的重物把门给堵上。这样一来,就算父亲有钥匙能打开门,白璟也能给自己及时争取到一点反应的时间来尽快寻求其他自救的可能。
今时不同往日,就算依旧还是同样的房间,就算父亲依旧没有意识到白璟已经长大了许多,就算在力量上白璟依旧不敌父亲……但若是父亲仍旧还想像白璟小时候那样的任意去打她的话,现在的白璟可决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的——只是脑袋一片空白的,只知道蹲在角落里,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是如何用暴力毁掉一扇反锁的房门?又是如何手拿一根木棍,面目狰狞的来到她的面前……
对于那段始终画面犹新的儿时记忆,白璟已经体会不到那时候的自己、身体究竟被打得有多痛?但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当时究竟有多恐惧:就好似瞬间沉入了无边无际、也触不到底的黑暗深海之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没有人会来帮她,没有人会来救她……
一时的恍惚,待回过神来,当已经上了高二的白璟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时,她开始试着冷静分析了自己当时最可能的真实状态:那时候,她会被父亲打到晕厥过去,或许不仅只是因为身体上的疼痛导致的,应该还有当时必须承受的是她不得不面对面目狰狞的父亲时、给她带来的那种恐惧感,是这份恐惧感加剧了她当时感受到的身体被打的疼痛,这才使得她最终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彻底晕厥过去。
这是白璟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却花费了她将近十一年的时间。而当已经年近四十的白璟再回头去看自己的这段往事时,才后知后觉:或许,她十七岁时的这种对六岁时的那段经历的全新认识,就是她的世界即将开始发生某种质变的初期预兆……
**
就算白璟当时所处的整个环境的群体价值观并不允许她反抗,就算她跑遍了整个市区的所有书店、也没有一家会售卖除了学习参考书之外的其他书籍——即便是这样的一个思想闭塞、保守的小城市,也仍旧阻挡不了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变迁给它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外来人,以及随着那些外来人的到来而越来越多的涌入进来的那些外来思想,以及这些“外来物”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衍生影响……
上高中后认识的外地同学、以及极为偶然的几次接触到的从外地来这儿做生意的外地人——他们各自不同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方式,这些都一点点的在白璟的心里累积沉淀着,直到让她最终领悟了一个可能的真相: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像这里的多数父母(包括她的父母)那样的教育孩子的;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秉持着跟这里一样的“对错观”的。
尽管那时的白璟还完全不知:其实,那些外地同学虽然户籍是从属于这个市的其他县的,但他们的家境却多是比这市里的多数同学还要富裕得多。他们的家长,多是走南闯北、白手起家的企业老板。这些同学多少都有过跟着他们的父母在其他更大的城市里短暂寄读过的经历。他们的见识,多会比像白璟这样从未出过市区的同学要开阔得多。
尽管是如此的无知,尽管心里对他们这些“土气”的外地人怀有着连她自己都没觉察到的歧视,但白璟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因为他们这些区别于“本地人”的“外地人”的对比,而反而第一次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蠢动的质疑:她的眼睛分明告诉了她,那些“外地人”和她眼里的“本地人”(包括她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他们不过是说话的口音和本地人不同而已,但本地人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啊。尤其是学校里的那些外地考进来的同学,他们的成绩最差的也是能排到班上的前二十名的。那本地人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她自己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白璟开始怀疑:她是否真的认识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她心里的那些理所当然的想法,是否真的理所当然?那些想法是否真的是她自己的想法?还是说,那些想法根本就是在她还没想过自己认不认同之前,就已经接受了的?又或者,她是否真有自己的想法?她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究竟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
上了高中后不过一学期,白璟那“安静”的外壳下,她那更为真实的“世界”便开始不可阻挡的从过去的——虽然灰黑一片、但至少还是安静的——这样的状态,很快就动荡了起来:尘土飞扬,狂风肆虐,地动山摇;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白璟唯一知道的:从她上幼儿园起就始终坚持的那份忍耐,似乎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似乎,快要濒临她能忍受的极限了……她,快要崩溃了!
一下就被敲醒的白璟,瞬间,首先感觉到的,是父亲那很是理所当然的愤怒情绪。那情绪让她觉得,似乎她刚才趴在桌上睡觉而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她的罪大恶极。父亲是在指责她,而不是真的要她去睡觉。
突然被迫清醒,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就已离开了房间。待白璟彻底清醒后,她才明白了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
白璟立刻起身,愤怒地走去用力关上了房门,并特地反锁。但当她重新坐回到书桌前时,一股充满了愤怒的委屈感却迟了一步的迅速涌上了心头,她再也控制不住的趴在桌上嚎啕大哭起来。
她恨!恨这样的父亲,恨这堆她根本就不想做、却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做的作业,恨这个逼着她只有学习这一个选择的成长环境。
可是,无论她有多恨,她也仍旧是别无选择。只能是在她哭够了之后,要么干脆就不做那该死的作业了,直接去睡觉;要么就继续把作业做完后,再去睡觉。——没有别的选择。明天还是得去上学。否则,老师一定会来找家长,然后和家长一起联手来对付她;而且,她的档案上也一定会像老师说的那样:被老师记上一笔,让她背负一辈子。
这样的后果,显然是更得不偿失的。这点利害权衡,白璟还是懂的。
但不管怎样,有了这次的教训,白璟倒是学会了在那样几乎没有其他资源手段可以利用的处境中的自保方法:以后进屋,一定要随手把门反锁,再用椅子什么的她能搬动的重物把门给堵上。这样一来,就算父亲有钥匙能打开门,白璟也能给自己及时争取到一点反应的时间来尽快寻求其他自救的可能。
今时不同往日,就算依旧还是同样的房间,就算父亲依旧没有意识到白璟已经长大了许多,就算在力量上白璟依旧不敌父亲……但若是父亲仍旧还想像白璟小时候那样的任意去打她的话,现在的白璟可决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的——只是脑袋一片空白的,只知道蹲在角落里,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是如何用暴力毁掉一扇反锁的房门?又是如何手拿一根木棍,面目狰狞的来到她的面前……
对于那段始终画面犹新的儿时记忆,白璟已经体会不到那时候的自己、身体究竟被打得有多痛?但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当时究竟有多恐惧:就好似瞬间沉入了无边无际、也触不到底的黑暗深海之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没有人会来帮她,没有人会来救她……
一时的恍惚,待回过神来,当已经上了高二的白璟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时,她开始试着冷静分析了自己当时最可能的真实状态:那时候,她会被父亲打到晕厥过去,或许不仅只是因为身体上的疼痛导致的,应该还有当时必须承受的是她不得不面对面目狰狞的父亲时、给她带来的那种恐惧感,是这份恐惧感加剧了她当时感受到的身体被打的疼痛,这才使得她最终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彻底晕厥过去。
这是白璟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却花费了她将近十一年的时间。而当已经年近四十的白璟再回头去看自己的这段往事时,才后知后觉:或许,她十七岁时的这种对六岁时的那段经历的全新认识,就是她的世界即将开始发生某种质变的初期预兆……
**
就算白璟当时所处的整个环境的群体价值观并不允许她反抗,就算她跑遍了整个市区的所有书店、也没有一家会售卖除了学习参考书之外的其他书籍——即便是这样的一个思想闭塞、保守的小城市,也仍旧阻挡不了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变迁给它带来的一波又一波的外来人,以及随着那些外来人的到来而越来越多的涌入进来的那些外来思想,以及这些“外来物”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衍生影响……
上高中后认识的外地同学、以及极为偶然的几次接触到的从外地来这儿做生意的外地人——他们各自不同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方式,这些都一点点的在白璟的心里累积沉淀着,直到让她最终领悟了一个可能的真相: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像这里的多数父母(包括她的父母)那样的教育孩子的;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秉持着跟这里一样的“对错观”的。
尽管那时的白璟还完全不知:其实,那些外地同学虽然户籍是从属于这个市的其他县的,但他们的家境却多是比这市里的多数同学还要富裕得多。他们的家长,多是走南闯北、白手起家的企业老板。这些同学多少都有过跟着他们的父母在其他更大的城市里短暂寄读过的经历。他们的见识,多会比像白璟这样从未出过市区的同学要开阔得多。
尽管是如此的无知,尽管心里对他们这些“土气”的外地人怀有着连她自己都没觉察到的歧视,但白璟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因为他们这些区别于“本地人”的“外地人”的对比,而反而第一次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蠢动的质疑:她的眼睛分明告诉了她,那些“外地人”和她眼里的“本地人”(包括她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大的区别;他们不过是说话的口音和本地人不同而已,但本地人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啊。尤其是学校里的那些外地考进来的同学,他们的成绩最差的也是能排到班上的前二十名的。那本地人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她自己的这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白璟开始怀疑:她是否真的认识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她心里的那些理所当然的想法,是否真的理所当然?那些想法是否真的是她自己的想法?还是说,那些想法根本就是在她还没想过自己认不认同之前,就已经接受了的?又或者,她是否真有自己的想法?她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究竟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
上了高中后不过一学期,白璟那“安静”的外壳下,她那更为真实的“世界”便开始不可阻挡的从过去的——虽然灰黑一片、但至少还是安静的——这样的状态,很快就动荡了起来:尘土飞扬,狂风肆虐,地动山摇;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白璟唯一知道的:从她上幼儿园起就始终坚持的那份忍耐,似乎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似乎,快要濒临她能忍受的极限了……她,快要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