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回过神来的两人都纷纷觉得许三郎家太娇惯孩子了,居然有那么多大钱给他们花。如果不是平时给得多了,孩子怎么可能会个个都存下几百个大钱。
怪不得许三郎家的会说,她家里已经没甚么周转的钱,想要吃个肉,连娃娃都自愿交出自己的小荷包。
两人也不再羡慕霍香梅了,毕竟如此大手脚,手缝空才会导致家里拿不出钱,让小娃娃都担心。
只能说,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两面,就算是一枚大钱,也是有不同的两面。
这次冬小麦的收割,霍老爹是提前几天就和那些有空儿的汉子打好招呼,说好价钱的。
十个汉子,一人一天一百个大钱,一共花了五天才把许三郎家的三十亩冬小麦给收割完。
这下霍香梅不向霍老爹挪他的棺材本都不行了,家里原来的三两加上霍老爹的二两,才把工钱给结了。
现在霍香梅手中的钱银只有几百个大钱了。
钱财是英雄胆,霍香梅不是英雄,可是这会更加的没胆了。就怕哪处必须要用到银子,而自己拿不出来。
就连张菊花多次问,“三郎家的,你甚么时候把家具钱给结了,是不是一定要等三郎回来才给结了?”。
开始的时候,霍香梅还好声好气的给张菊花解释。后来问得多了,霍香梅也烦了,直接说,“现在没钱,肯定得等三郎家里才能结账的。如果阿嫂信不过,也没关系,反正这家什还没拉到我们家。大不了,到时候真的给不出,阿嫂你就卖给其他人家好了。”。
张菊花嘀咕几句,被许大郎训了两句,就不敢说甚么了。许大郎神色似乎有点尴尬,让霍香梅别介意张菊花的话,“别听你阿嫂胡咧咧的,就算三郎给不了这钱,我作为阿兄的就权当送给三郎做新屋的贺喜之礼。”。
张菊花在一边急得翻白眼,你就充大傻。可她也知道这会不能和许大郎呛话,让许大郎下不了台,回去不好过的还是她。
尽管许大郎这样说,但是香梅并没有感动。她这些日子也算是看清楚了,之前的许大郎就是个埋头做自己事情的汉子,还以为他是老实,其实人家只是懒得理会而已。
这会的许大郎看似理会了,可是霍香梅已经看穿他骨子里的自私。就算之前特意买了一条红白肉给孩子添菜,也改变不了霍香梅对他的看法了。
许三郎离家之时,可是又特意拿着酒上许大郎家,拜托他在自己离家之后,多多关照些家里的。可是也不见许大郎怎么上过门,就算是家里吃了好吃的,也不会说让孩子端些过来给阿弟阿妹的。
于是霍香梅认真的道,“哪里用得着大兄送,这家什可是花了大兄和其他阿叔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就算是大兄愿意白送,我们也不能占那些阿叔的便宜啊!那些阿叔也是要养家糊口的。所以这个钱,能给我们一定给,不能给,也不会占别人的便宜的。”。
说完,霍香梅就借口要出摊了,拉着李兰赶紧走了,再也不想理会这一对夫妇,感觉两个人就是一个市侩在脸上,一个市侩在心里。
也不知许三郎回来听见这件事,会如何作想。不过,霍香梅肯定不会隐瞒这件事。她不会做恶人,但是也不会帮许三郎粉饰这弟恭兄有。
……
本来以为收割冬小麦三两银子就够了,可是还得给麦子脱粒,这二两银子是省不了的。
如果是让霍香梅和霍老爹两人把这三十亩的冬小麦都给脱粒,估计前头的吃完了,后头的还没脱。发芽甚么的,那就是肯定的了。要知道平均一亩,大概有三石多,也就是四百多斤,三十亩地,一共一万多斤。
因为冬小麦许三郎家已经是育秧苗再插种的,比新村的撒种子直接播种的不仅要早收,产量还多了不少。这在新村也是足以引起众人的注意的了。
不过新村的村民都没有眼红,因为这次学着许三郎家,他们也是育秧苗种了水稻和黍米之类的,到秋收的时候,自己家也会有如此丰收。只是遗憾冬小麦的时候没有学会,否则现在如此丰收的人家也有自家的一份了。
上次司农程晨明过来看新村种植水稻和养殖稻鱼的情况,这次得到里正的消息,说新村育秧苗后再插秧种植的小麦也比寻常的直接撒种子的收成要高。
于是,这次程晨明这次也带着捕役过来了,还是上次的马亮子和李发财。
里正把程晨明带到许三郎家晒麦子的场地。
铺得满满一大片金黄色的麦子,让程晨明有些震撼。他出身世家,来蔺县也只是为了资历,等混够资历了,自然就会回去的。
现在晋大王的新朝,一直往寒门庶子里选拔人才,其中不乏有想用寒门庶子来削弱世家的意思。可是世家的根深蒂固,不是说动摇就能动摇的。况且,晋大王本身就是世家出身,他熟悉世家的规矩。
就算晋大王想一下子把世家豪族铲除是不可能的,不说本身他上位就有靠世家豪族的原因。他当大王也只是各家衡量的结果,当然不能忽略他也是个有见识有能力的君主。
大王这次广建书院可以说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错,可是毕竟破坏了大部分世家的利益。如果不是有他后来紧接着的一系列措施,他早就该下台了,或者至少小部分战乱是免不了的。
开启民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件事,从长远来说,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算的。
尽管程晨明做为一个世家子,可是在看过大王的所做所为之后,也是深深为他折服的,可惜一直未得圣颜。
本来程晨明打算在这岗位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待够时间就按照家里铺好的路子回去高升的。
前些日子得到消息,好些业绩好的县长、司农都被大王亲自接见了。这只要不犯大错,可谓简在圣心了。既然如此,程晨明当然想做出一番业绩出来,他还年轻,若能名字上达天听,不禁家族锦上添花,自己也能开创一番事业,说不得哪天也能成为桑弘羊之流的人物。
大司农和司农,一字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日子以来,程晨明几乎天天往下面村子跑,就想找出些典型的例子,或者看看有哪方面自己能使上劲的,再借助家里的势力,只要做出成绩,就没有人敢坑他。
……
蔺县北边有个村子的村民在山上砍树想修彘圈子的时候,掉进一个大坑,居然发现里面有煤。那村子的里正后来上报到陆捕头那。陆捕头告诉了县长,县长让程晨明负责这件事。
本来这时候的世家豪族之人或者富商都有大量燃烧煤来取暖,然后炼铁还是多用木炭,毕竟煤,尤其是露天的煤,很少被发现,就算发现,都归当地的豪族占去了。
自从大王登基后,下达明确公文,盐、铁、煤这些都归国家管控。前两种私人大量售卖必须得官府的引子,后者一旦发现必须上报国家。
虽然说还是有不少人私下开采贩卖,只是总不能那么的光明正大的了。
据说大王成立的甚么科学研究院,已经找到了快速用煤把铁炼成武器和各种农具的方子,所以大王越发的盯紧那个研究院了。
好些世家豪族都想使法子安排人手进去,暗子甚么的估计都使出了。可惜研究院一直都是大王的班子,目前还没有人能渗透进去。
这些管控物的政令早就颁发下来了,加上大王这两年免税的行为和各种益民的措施,使得越来越多下层小百姓对他膜拜与拥趸。一旦发现煤都有上传给国家。
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你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他们对你的忠诚愿意用性命相担,你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好人。
这次蔺县北边那个村子就是上报了,按照规定给他们全村免了三年的税,另外还独自奖励那个发现煤的汉子一百银。
现在程晨明还在派人守着那煤矿,并且从附近的村子招人来挖矿,另外今年有些要服徭役的汉子也拉了一批过去。
县长在上报邑长这事的时候,也有把程晨明的名字报上去。县长还是前朝留下来的,现在是新朝,他家以前的势力很多都是使不上劲了。现在这程司农具他所知,背景还是有的。所以县长很乐意卖他这份情。
程晨明开始时是从县长那得到县长在向大王上报的时候,也有提到自己的名字的消息。不过没等到家里的消息,他是不大相信的。后来这消息还是家中族长亲口告诉自家阿爹的,才让程晨明这颗上进的心都越来越跳动了。
怪不得许三郎家的会说,她家里已经没甚么周转的钱,想要吃个肉,连娃娃都自愿交出自己的小荷包。
两人也不再羡慕霍香梅了,毕竟如此大手脚,手缝空才会导致家里拿不出钱,让小娃娃都担心。
只能说,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两面,就算是一枚大钱,也是有不同的两面。
这次冬小麦的收割,霍老爹是提前几天就和那些有空儿的汉子打好招呼,说好价钱的。
十个汉子,一人一天一百个大钱,一共花了五天才把许三郎家的三十亩冬小麦给收割完。
这下霍香梅不向霍老爹挪他的棺材本都不行了,家里原来的三两加上霍老爹的二两,才把工钱给结了。
现在霍香梅手中的钱银只有几百个大钱了。
钱财是英雄胆,霍香梅不是英雄,可是这会更加的没胆了。就怕哪处必须要用到银子,而自己拿不出来。
就连张菊花多次问,“三郎家的,你甚么时候把家具钱给结了,是不是一定要等三郎回来才给结了?”。
开始的时候,霍香梅还好声好气的给张菊花解释。后来问得多了,霍香梅也烦了,直接说,“现在没钱,肯定得等三郎家里才能结账的。如果阿嫂信不过,也没关系,反正这家什还没拉到我们家。大不了,到时候真的给不出,阿嫂你就卖给其他人家好了。”。
张菊花嘀咕几句,被许大郎训了两句,就不敢说甚么了。许大郎神色似乎有点尴尬,让霍香梅别介意张菊花的话,“别听你阿嫂胡咧咧的,就算三郎给不了这钱,我作为阿兄的就权当送给三郎做新屋的贺喜之礼。”。
张菊花在一边急得翻白眼,你就充大傻。可她也知道这会不能和许大郎呛话,让许大郎下不了台,回去不好过的还是她。
尽管许大郎这样说,但是香梅并没有感动。她这些日子也算是看清楚了,之前的许大郎就是个埋头做自己事情的汉子,还以为他是老实,其实人家只是懒得理会而已。
这会的许大郎看似理会了,可是霍香梅已经看穿他骨子里的自私。就算之前特意买了一条红白肉给孩子添菜,也改变不了霍香梅对他的看法了。
许三郎离家之时,可是又特意拿着酒上许大郎家,拜托他在自己离家之后,多多关照些家里的。可是也不见许大郎怎么上过门,就算是家里吃了好吃的,也不会说让孩子端些过来给阿弟阿妹的。
于是霍香梅认真的道,“哪里用得着大兄送,这家什可是花了大兄和其他阿叔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就算是大兄愿意白送,我们也不能占那些阿叔的便宜啊!那些阿叔也是要养家糊口的。所以这个钱,能给我们一定给,不能给,也不会占别人的便宜的。”。
说完,霍香梅就借口要出摊了,拉着李兰赶紧走了,再也不想理会这一对夫妇,感觉两个人就是一个市侩在脸上,一个市侩在心里。
也不知许三郎回来听见这件事,会如何作想。不过,霍香梅肯定不会隐瞒这件事。她不会做恶人,但是也不会帮许三郎粉饰这弟恭兄有。
……
本来以为收割冬小麦三两银子就够了,可是还得给麦子脱粒,这二两银子是省不了的。
如果是让霍香梅和霍老爹两人把这三十亩的冬小麦都给脱粒,估计前头的吃完了,后头的还没脱。发芽甚么的,那就是肯定的了。要知道平均一亩,大概有三石多,也就是四百多斤,三十亩地,一共一万多斤。
因为冬小麦许三郎家已经是育秧苗再插种的,比新村的撒种子直接播种的不仅要早收,产量还多了不少。这在新村也是足以引起众人的注意的了。
不过新村的村民都没有眼红,因为这次学着许三郎家,他们也是育秧苗种了水稻和黍米之类的,到秋收的时候,自己家也会有如此丰收。只是遗憾冬小麦的时候没有学会,否则现在如此丰收的人家也有自家的一份了。
上次司农程晨明过来看新村种植水稻和养殖稻鱼的情况,这次得到里正的消息,说新村育秧苗后再插秧种植的小麦也比寻常的直接撒种子的收成要高。
于是,这次程晨明这次也带着捕役过来了,还是上次的马亮子和李发财。
里正把程晨明带到许三郎家晒麦子的场地。
铺得满满一大片金黄色的麦子,让程晨明有些震撼。他出身世家,来蔺县也只是为了资历,等混够资历了,自然就会回去的。
现在晋大王的新朝,一直往寒门庶子里选拔人才,其中不乏有想用寒门庶子来削弱世家的意思。可是世家的根深蒂固,不是说动摇就能动摇的。况且,晋大王本身就是世家出身,他熟悉世家的规矩。
就算晋大王想一下子把世家豪族铲除是不可能的,不说本身他上位就有靠世家豪族的原因。他当大王也只是各家衡量的结果,当然不能忽略他也是个有见识有能力的君主。
大王这次广建书院可以说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错,可是毕竟破坏了大部分世家的利益。如果不是有他后来紧接着的一系列措施,他早就该下台了,或者至少小部分战乱是免不了的。
开启民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件事,从长远来说,对整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算的。
尽管程晨明做为一个世家子,可是在看过大王的所做所为之后,也是深深为他折服的,可惜一直未得圣颜。
本来程晨明打算在这岗位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待够时间就按照家里铺好的路子回去高升的。
前些日子得到消息,好些业绩好的县长、司农都被大王亲自接见了。这只要不犯大错,可谓简在圣心了。既然如此,程晨明当然想做出一番业绩出来,他还年轻,若能名字上达天听,不禁家族锦上添花,自己也能开创一番事业,说不得哪天也能成为桑弘羊之流的人物。
大司农和司农,一字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日子以来,程晨明几乎天天往下面村子跑,就想找出些典型的例子,或者看看有哪方面自己能使上劲的,再借助家里的势力,只要做出成绩,就没有人敢坑他。
……
蔺县北边有个村子的村民在山上砍树想修彘圈子的时候,掉进一个大坑,居然发现里面有煤。那村子的里正后来上报到陆捕头那。陆捕头告诉了县长,县长让程晨明负责这件事。
本来这时候的世家豪族之人或者富商都有大量燃烧煤来取暖,然后炼铁还是多用木炭,毕竟煤,尤其是露天的煤,很少被发现,就算发现,都归当地的豪族占去了。
自从大王登基后,下达明确公文,盐、铁、煤这些都归国家管控。前两种私人大量售卖必须得官府的引子,后者一旦发现必须上报国家。
虽然说还是有不少人私下开采贩卖,只是总不能那么的光明正大的了。
据说大王成立的甚么科学研究院,已经找到了快速用煤把铁炼成武器和各种农具的方子,所以大王越发的盯紧那个研究院了。
好些世家豪族都想使法子安排人手进去,暗子甚么的估计都使出了。可惜研究院一直都是大王的班子,目前还没有人能渗透进去。
这些管控物的政令早就颁发下来了,加上大王这两年免税的行为和各种益民的措施,使得越来越多下层小百姓对他膜拜与拥趸。一旦发现煤都有上传给国家。
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你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他们对你的忠诚愿意用性命相担,你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好人。
这次蔺县北边那个村子就是上报了,按照规定给他们全村免了三年的税,另外还独自奖励那个发现煤的汉子一百银。
现在程晨明还在派人守着那煤矿,并且从附近的村子招人来挖矿,另外今年有些要服徭役的汉子也拉了一批过去。
县长在上报邑长这事的时候,也有把程晨明的名字报上去。县长还是前朝留下来的,现在是新朝,他家以前的势力很多都是使不上劲了。现在这程司农具他所知,背景还是有的。所以县长很乐意卖他这份情。
程晨明开始时是从县长那得到县长在向大王上报的时候,也有提到自己的名字的消息。不过没等到家里的消息,他是不大相信的。后来这消息还是家中族长亲口告诉自家阿爹的,才让程晨明这颗上进的心都越来越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