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
等小伙计走开了,许三郎赶紧说,“大娘,你是识字的吧?我看见你炕尾的箱子里放着一本厚厚的。”
霍香梅赶紧说,“我识字不多,简单的还行。”
真的不多,那些字都是隶书写的,有些能简单的一眼认出来,有些连蒙带猜的也可以,可是再复杂点的就不行了。
“那你来看看这些。”许三郎赶紧递给霍香梅,就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
霍香梅接过来,认真的翻看。发现这些书名,自己的那个装订的大本子都有写着,这是自家那本没有那么全面,比如《急就篇》就只有前面一部分,而《论语》是没有的,自己也记不清了。
霍香梅让许三郎去把小伙计叫过来,“这没有四书五经吗?”
小伙计倒是很诧异,没想到这个妇子识字,“没听说过甚么四书五经的,诗经倒是有的。”
难道四书五经还是后来编的,霍香梅不敢问这个了,“那小儿识字买哪些好呢?”
“识字就买《急就篇》就行了,不过也建议你把《劝学篇》和《论语》也给买了,当然还有《诗经》。”
“你这里有没有甚么可以查字解字的,遇上不熟悉的,我还能翻看。”
“这倒是有本《说文解字》,就是价格不便宜,买的人很少,一年有时候都卖不出去一本。”小伙计站在胡凳上,从后面的架子高处拿下一本厚厚的书,递给霍香梅,看得出这家子是这个妇子做的主。
看得出是放了很久了,就算小伙计天天拍灰尘,上面也是很少会拍到。
霍香梅赶紧接过来,一看,真的是说文解字,是许慎写的那本,简体版的她看过,另外还看过后人写的说文解字集注,让后人更加的易懂。
“不知道这多少钱?”
“我先问叫东家过来,看他怎么说的。”
东家跟着小伙计过来,他已经听说了,这家子想买《说文解字》,还是那个妇子提出的。不是没有妇子识字,只是大多数是世家豪族之人。这妇人看起来也不像是。难道是战乱中世家娘子身边的识字奴婢?
“这娘子是你想买《说文解字》?”
“唯唯。不知价格如何。”
“二两银子。”
好贵,之前有心里准备的霍香梅已经想到会贵,可是没有想到居然是那么的贵。这就是一百斤木棉的钱了,这年代读书真费钱。
许三郎也没想到居然是那么贵,就些纸,上面些字。
之前没有走西域,觉得读不读书没啥关系,读了费钱,也没啥用,家里种地打猎也不用识字。
可是后来走得多了,做了买卖,才知道识字的好处。每每看到苏明帮小管事拿笔登记,周围那些人羡慕的眼神,许三郎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后来,归家,小二说阿娘教他算术,现在小二已经算得比自己快还准。
可见读书识字还是有好处的。可是好贵啊,才一本,看小伙计和大娘的意思,还得多买三四本。
“那这《急就篇》、《劝学篇》还有《论语》和《诗经》呢?”
“前面两本便宜点,都是五百钱,后面的得一两银子。不过你如果真的想买,可算便宜点。”
“有没有旧书,用过的都可以,能看得清就好,便宜点就好。这实在是太贵了。”
东家倒没有嫌弃霍香梅讨价还价,毕竟书的确是贵,尤其对于一些小老百姓来说。“有的,等会,苏三,你去角落那,把娘子要看的几本拿出来她看看,挑些完整的。”
小伙计很快就把《急就篇》、《劝学篇》还有《论语》和《诗经》拿了过来,都是手抄本,纸质泛黄,字倒是写得端端正正的,很清晰。
“这都是以前那些寒子抄写的,战乱后,保存下来的不多了。你看看怎样,买的话,给你便宜点,就是那本说文解字是不行的。”
霍香梅接过来认真的看了,“不会有错字吧?”,这字很多自己都不认得,错了就是错认了,闹笑话倒是小事,教错小娃才是大事。
“不会,他们交过来时,会有人校对过才付钱的。”
“那多少钱?”
“《急就篇》和《劝学篇》都是四百钱,《论语》和《诗经》是八百钱。不能再少了,我这里还有些被水浸过的黄麻纸和墨,倒是可以算便宜点。”东家让小伙计再去把纸和墨拿出来,“这纸和墨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时放在一起,架子倒塌了,被水浸到,有些墨迹了。墨是一般的墨,适合小儿启蒙用。”
小伙计拿过来后,霍香梅摸了摸,好粗糙,不过也明白这时的技术,这也不影响书写,“不知多少钱?”
“一刀五钱,这两块墨算二十钱。”
“那东家,这是多少刀呢?”
“一刀十张,这里有五十刀。如果你都要了,算你二百钱。另外赠送你一个小石砚。”
“唯唯,那有甚么笔呢?”
小伙计赶紧递上,东家给了个赞赏的眼神,“这是小儿练字的笔,笔杆是竹子做的,毛是野兔毛。十钱一支。”
“那我要《说文解字》、《急就篇》、《劝学篇》、《论语》和《诗经》各一本,这纸五十刀全要了,墨也要了,还有毛笔给我拿十支。倒是石砚,东家你得多送一个,可否?”
“唯唯。我算算多少钱。”东家拿过小伙计递过来的算筹,打得霹雳哇啦响。
小伙计羡慕的看着那双手,也不知道自己甚么时候能学到这些,今天看东家似乎挺高兴的,要不晚点问问?
“一共是六银一百二十钱。”霍香梅扭头一看,原来是小二算了出来,也不知道对不对,刚刚自己没算。
东家很快也算了出来了,“一共是六银一百二十钱。”
刚刚那个小儿说了,东家也听到了,只是没想到居然和自己算的一样,自己还是用算筹的,也不知他怎么算出来的,“小儿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告诉阿叔,阿叔送你一支笔。”
小二知道自己算对了,挺兴奋的说,“就是这么想就出来了。”
等小伙计走开了,许三郎赶紧说,“大娘,你是识字的吧?我看见你炕尾的箱子里放着一本厚厚的。”
霍香梅赶紧说,“我识字不多,简单的还行。”
真的不多,那些字都是隶书写的,有些能简单的一眼认出来,有些连蒙带猜的也可以,可是再复杂点的就不行了。
“那你来看看这些。”许三郎赶紧递给霍香梅,就怕自己一不小心弄坏了。
霍香梅接过来,认真的翻看。发现这些书名,自己的那个装订的大本子都有写着,这是自家那本没有那么全面,比如《急就篇》就只有前面一部分,而《论语》是没有的,自己也记不清了。
霍香梅让许三郎去把小伙计叫过来,“这没有四书五经吗?”
小伙计倒是很诧异,没想到这个妇子识字,“没听说过甚么四书五经的,诗经倒是有的。”
难道四书五经还是后来编的,霍香梅不敢问这个了,“那小儿识字买哪些好呢?”
“识字就买《急就篇》就行了,不过也建议你把《劝学篇》和《论语》也给买了,当然还有《诗经》。”
“你这里有没有甚么可以查字解字的,遇上不熟悉的,我还能翻看。”
“这倒是有本《说文解字》,就是价格不便宜,买的人很少,一年有时候都卖不出去一本。”小伙计站在胡凳上,从后面的架子高处拿下一本厚厚的书,递给霍香梅,看得出这家子是这个妇子做的主。
看得出是放了很久了,就算小伙计天天拍灰尘,上面也是很少会拍到。
霍香梅赶紧接过来,一看,真的是说文解字,是许慎写的那本,简体版的她看过,另外还看过后人写的说文解字集注,让后人更加的易懂。
“不知道这多少钱?”
“我先问叫东家过来,看他怎么说的。”
东家跟着小伙计过来,他已经听说了,这家子想买《说文解字》,还是那个妇子提出的。不是没有妇子识字,只是大多数是世家豪族之人。这妇人看起来也不像是。难道是战乱中世家娘子身边的识字奴婢?
“这娘子是你想买《说文解字》?”
“唯唯。不知价格如何。”
“二两银子。”
好贵,之前有心里准备的霍香梅已经想到会贵,可是没有想到居然是那么的贵。这就是一百斤木棉的钱了,这年代读书真费钱。
许三郎也没想到居然是那么贵,就些纸,上面些字。
之前没有走西域,觉得读不读书没啥关系,读了费钱,也没啥用,家里种地打猎也不用识字。
可是后来走得多了,做了买卖,才知道识字的好处。每每看到苏明帮小管事拿笔登记,周围那些人羡慕的眼神,许三郎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后来,归家,小二说阿娘教他算术,现在小二已经算得比自己快还准。
可见读书识字还是有好处的。可是好贵啊,才一本,看小伙计和大娘的意思,还得多买三四本。
“那这《急就篇》、《劝学篇》还有《论语》和《诗经》呢?”
“前面两本便宜点,都是五百钱,后面的得一两银子。不过你如果真的想买,可算便宜点。”
“有没有旧书,用过的都可以,能看得清就好,便宜点就好。这实在是太贵了。”
东家倒没有嫌弃霍香梅讨价还价,毕竟书的确是贵,尤其对于一些小老百姓来说。“有的,等会,苏三,你去角落那,把娘子要看的几本拿出来她看看,挑些完整的。”
小伙计很快就把《急就篇》、《劝学篇》还有《论语》和《诗经》拿了过来,都是手抄本,纸质泛黄,字倒是写得端端正正的,很清晰。
“这都是以前那些寒子抄写的,战乱后,保存下来的不多了。你看看怎样,买的话,给你便宜点,就是那本说文解字是不行的。”
霍香梅接过来认真的看了,“不会有错字吧?”,这字很多自己都不认得,错了就是错认了,闹笑话倒是小事,教错小娃才是大事。
“不会,他们交过来时,会有人校对过才付钱的。”
“那多少钱?”
“《急就篇》和《劝学篇》都是四百钱,《论语》和《诗经》是八百钱。不能再少了,我这里还有些被水浸过的黄麻纸和墨,倒是可以算便宜点。”东家让小伙计再去把纸和墨拿出来,“这纸和墨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时放在一起,架子倒塌了,被水浸到,有些墨迹了。墨是一般的墨,适合小儿启蒙用。”
小伙计拿过来后,霍香梅摸了摸,好粗糙,不过也明白这时的技术,这也不影响书写,“不知多少钱?”
“一刀五钱,这两块墨算二十钱。”
“那东家,这是多少刀呢?”
“一刀十张,这里有五十刀。如果你都要了,算你二百钱。另外赠送你一个小石砚。”
“唯唯,那有甚么笔呢?”
小伙计赶紧递上,东家给了个赞赏的眼神,“这是小儿练字的笔,笔杆是竹子做的,毛是野兔毛。十钱一支。”
“那我要《说文解字》、《急就篇》、《劝学篇》、《论语》和《诗经》各一本,这纸五十刀全要了,墨也要了,还有毛笔给我拿十支。倒是石砚,东家你得多送一个,可否?”
“唯唯。我算算多少钱。”东家拿过小伙计递过来的算筹,打得霹雳哇啦响。
小伙计羡慕的看着那双手,也不知道自己甚么时候能学到这些,今天看东家似乎挺高兴的,要不晚点问问?
“一共是六银一百二十钱。”霍香梅扭头一看,原来是小二算了出来,也不知道对不对,刚刚自己没算。
东家很快也算了出来了,“一共是六银一百二十钱。”
刚刚那个小儿说了,东家也听到了,只是没想到居然和自己算的一样,自己还是用算筹的,也不知他怎么算出来的,“小儿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告诉阿叔,阿叔送你一支笔。”
小二知道自己算对了,挺兴奋的说,“就是这么想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