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想到一事,与谢莫如道,“对了,大哥要过来给咱们送装备,你叫人收拾出个好院子来,给大哥住。”
“大皇子亲自来?”
五皇子也是无奈,“是啊。刚收到四弟的信。”从袖子里取出给媳妇看。
谢莫如将信看过,一时也无语了。
夫妻二人相视无言,委实想不到,今时今地,他们也成了叫人刷好感的存在了。
☆、第194章 女人与女人
吴氏觉着,大姑姐谢王妃完全不似传闻中的那般人品。
当然,吴氏听过许多大姑姐的传说。她年岁小些,她懂事时,谢莫如已是帝都知名人物。她定亲时,谢莫如在她太子妃的姐姐嘴里也是“不好惹”的人物之一了。
吴氏来闽地时,姐姐还特意叫她去宫里说了许多私房话,无外乎就是说谢莫如性子不好,让她小心着些。倒是母亲与她说,“闽王就藩,姑父就跟了去,可见王妃待姑父的情分了。王妃为人,外头传言颇多,要我说,自己处一处就知道了。那是你正经大姑姐,姑嫂之间,也是一门学问。我也没多余的话嘱咐你,就一句,一家人,得心往一处使,日子才能过好。要是一人一个心,日子是过不齐整的。既嫁了人,出嫁从夫,别惦记娘家,你把日子过好,我跟你父亲就高兴。”
太婆婆也有一番嘱咐,而且,太婆婆的话想当简洁明了,“你们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只管问你大姐姐。”
待吴氏真来了闽地,与谢莫如相处了些日子,当真觉着假言不真,怎么看,大姑姐都是个极周到的好人。周到自不必说,好也是真的好,颇是指点她来往交际。
万事开头难。
吴氏出身好,自身素质也不差,就是初来闽地,人头儿不熟,有谢莫如指点着,她适应的格外快。眼瞅五月节,谢莫如就同吴氏说了,“靖江王的寿辰就在五月,王爷要打发人去靖江送寿礼。我想着,吴巡抚可不正是在靖江当差么,平日里各有各的差使,咱们虽离得近,却是一个在闽地,一个在靖江,都各有差使,来往不便。这回也巧,你既来了,端午可有给吴巡抚的东西,正好让张长史一并捎带去。”
吴氏也是个机伶人,笑,“还是大姐姐想着我,我正有东西想捎给二叔呢。”就是没东西捎带,谢莫如这话都说了,也得准备些东西呢,何况是自己亲叔叔家,吴氏也乐意多走动来往。说到叔叔在靖江王的地盘当差,吴氏还有些担心呢,自从叔叔当了这差,家里无时不刻不在担心叔叔的安危。
吴氏回家准备给叔叔的端午礼,谢莫如又命人请了江行云来说话。
江行云对于去靖江之事颇为向往,“听说靖江王年轻时也是难得的美男子。”
谢莫如道,“现在估计老的掉渣了。”
江行云直笑。
说到正经事,谢莫如道,“让吴巡抚量力而为吧。”
江行云道,“我看吴家下注可是分着下的。”家族里有个太子妃,有个驸马,这里又搭上谢家。
谢莫如并不在意,道,“以吴国公府的身份,家族结亲自然得门当户对,帝都就是这么丁点儿大的地方,权贵也是有数的,无非是东家嫁西家娶,到时候不管怎么着一算,曲曲折折的,原来都是亲戚。”
江行云一想,自来联姻可不就是如此了,不由一乐。
江行云与张长史去靖江王府是在端午前了,因两地离得近,四月底出发也不迟,却在张长史的提议下四月中出发。说到这事儿,五皇子都有点儿面部神经失调,他私下同妻子嘀咕,“张长史特意同我说,江姑娘是姑娘家,不好赶急路,要早些出发。”
谢莫如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张长史有年岁的人了,也并不是轻挑的性子,这些年家里只有一老妻,并无妾室,儿女皆是老妻所出。只是,不论男女,见到漂亮的人,总是会心生好感的。看来,张长史也不例外。
“当时他说这话,可把我酸了一把。”五皇子想想也好笑。
“行云其实不大喜欢坐车,她更爱骑马,倒是张长史的年岁,又是文官,坐车比较好。”
夫妻俩说笑一回,往帝都送端午礼的队伍也已出发,当然,帝都亲戚们给他们送的端午礼也相继到了。这次非常罕见的,戚国公府也令家仆带了端午礼来,礼单非常合适。戚三郎在军前效力,虽不比柳扶风光芒万丈,如今也是正五品实权军职。他又是谢莫如的妹夫,谢莫如对亲戚一向低调的照应,五皇子对戚三郎的感观也不错,觉着是个实心任事的人。
戚三郎来了军前,戚家这是头一次主动打发人过来送东西。
谢莫如收了端午礼,对戚家管事道,“三郎在军前,今天儿也晚了,你们在府里安置一夜,明天我派人带你们过去。”
那管事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谢莫如唤来紫藤问,“戚家这次来的都是什么人?”
紫藤一向得力,这会儿也得了信儿,低声禀道,“除了这位大管事,还有就是一位姨奶奶,说是送来服侍戚将军的。”
谢莫如听了将礼单往手边儿的花梨几上一按,没有再说什么。
谢莫如对此事只作不知,她也不想发表什么意见。
只是,如今藩王府除了谢莫如要拜见,谢芝也在藩王府任职呢。谢家与戚家,可是正经姻亲。戚家人既然到了闽王府,没有不拜见谢芝的道理。
谢芝一向和气,问了几句路上的事情,又同管事说了几句二姐夫的事,就让管事下去休息了。
谢芝还同妻子说呢,“以前也不见戚家给姐夫送东西,这回怎么突然送了端午礼来。”
这原是一句随意的话,吴氏的面色却有些为难,谢芝见吴氏如此神色,问,“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事?”
吴氏这才与谢芝说,“我听说,戚家管事带了一位姨奶奶过来。”说完,就看着丈夫不说话了。其实,她也不乐意说这事,可既知道了,也不能装不知道。
谢芝脸色一沉,顿生不悦,“这是怎么说的,二姐姐在戚家又不是长媳,怕二姐夫在军中无人照料,让二姐姐带着外甥们过来,正好一家子团聚。”把嫡妻搁家里,倒派个什么姨奶奶过来,谢芝又觉着不对,道,“二姐同二姐夫成亲这几年,没听说二姐夫有姨奶奶啊?”通房丫头不算,这种没名分,连妾室也算不上。姨奶奶,必是正经二房,妾室,才能叫姨奶奶。而且,二姐夫在闽地这一年多了,同二姐姐分隔两人地,俩人也不能闹什么矛盾。谢芝心下思量,觉着,怕是二姐姐在婆家出了什么事。
吴氏欲言又止,“我来前,倒是听说一事,只是不知真假。”
“快说。”
“就是戚国公夫人好几回同我母亲打听我过来与大爷团聚的事儿,当时看戚国公夫人的样子,似是不放心二姐夫一人在这里似的。我母亲还说呢,要是二姐姐过来,正好一道。后来就没听戚国公府提过了。”吴氏一五一十道。
谢芝头疼。
谢芝道,“还是给家里写封信吧。二姐姐过来多好,大姐姐也在这里,正好团聚。弄这么个妾室来,算是怎么一回事。”
吴氏劝他,“大爷先别急,戚家人正好来了,大爷先想法子打听打听,到底是个什么缘故,再写信不迟。”
“看我,都糊涂了。”谢芝召来贴身小厮去打听这位姨奶奶的来路。
小厮能被派出来在谢芝身边贴身服侍,实在是忠心又机伶,也很得用,很快就打听明白了。谢芝听的都无语,戚国公府的确是不放心儿子,儿子出来不是享福的,那是谋前程来的。戚三郎又是在军前,且有机会,官职升得快,戚家惦记儿子,就寻思着让谢莫忧过来,小夫妻团聚,这样儿子身边也有个服侍的人。
戚家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干姨奶奶的事。
那时还没姨奶奶呢。
而且,戚家都想好了,让媳妇跟着吴氏一道走,安全上也有保证。谁晓得,这要走了,谢莫忧就病了。戚家也没说啥,等她病好,派家下人送她过来也是一样的,谁晓得还没走,晋宁侯死了,谢莫忧就去吊唁晋宁侯了,这算起来是谢莫忧血缘上的曾外祖父。这吊唁晋宁侯倒也没事,晋宁侯也是侯爵,他死了,戚家也会命人送奠仪。谢莫忧的错处在,她是同宁太太一道去的,话里话外这是她曾外祖父。
戚家立刻就重金聘了位良家出身的姨奶奶给儿子送来了。
谢芝听了,险没背过气去,吴氏忙递凉茶给他,帮他抚胸,“大爷消消气!”
谢芝挥手打发了小厮下去,气的脸都白了,怒道,“二姐好生糊涂!就是去,不同婆家女眷一道,就是同娘家女眷一道,怎么就——”
吴氏也无语了,丈夫是庶出,她早有心理准备,论血亲,却是二姑姐更近些,可这位二姑姐实在是……你去认生母的娘家,私下认也就是了,这样大庭广众,将嫡母置于何地呢?何况,你嫡母可不是能无视的人哪。就算无视嫡母,你也想想你嫡姐呢……有这样的二姑姐,吴氏都跟着头疼。
谢芝再怎么生气,还是给家里写了封信,婚姻不比别的,成亲就是一辈子,二姐还年轻,总是盼着她能过好日子的。
其实谢芝不知道的是,他家小厮去打听,人家戚家人也不傻,故意说出来就是给谢芝知道的。戚家人说的还算客气的,事实上,戚夫人听到这事,当下就问了谢莫忧,谢莫忧自己也晓得不大妥当,便道,“外祖母和舅妈那样说,我也不好当面辩驳。”
戚夫人给谢莫忧这话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直接翻脸了,戚夫人冷冷道,“谁是你外祖母,你外祖母是当今嫡亲的姑妈辅圣公主!”一句话就把谢莫忧说的脸都白了。
谢芝这里给家里写信,想让二姐脑袋放明白些。
第二日戚家人去了军前给自家三爷送姨奶奶,吴氏想丈夫烦恼,就去谢莫如那里说话,想着不晓得大姑姐知不知戚家的事,吴氏并不是想挑拨什么,就是想着察颜观色的看能不能瞧出些什么。
吴氏去了,正陪着谢莫如说话,紫藤就将拟好的端午赏赐单子捧了上来,谢莫如笑,“阿汐过来,帮我看看,这单子可还使得。”
吴氏跟在谢莫如身边参加宴会、茶会、花会以及各种建藏书楼啥的公益活动,但让她看颁赏单子还是头一遭。吴氏有些诧异,面儿上也不显,笑道,“紫藤姐姐拟的单子,再妥当不过的。”一面说着话,吴氏笑着过去,见是给亲戚的端午礼赏赐,谢莫如一向公允,如谢芝谢云谢远,谢云谢远都是端午节的粽子、香料、雄黄酒以及文具,这些,谢芝与他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谢芝多了四匹时兴宫缎。吴氏知道这是因自己在这里,所以多四匹宫缎。戚三郎是妹夫,所以只有粽子、香料、雄黄酒,没有文具,只是,戚三郎这里也有两匹细纱,显然,料子是给女人的。
吴氏心下一沉,笑道,“我又跟着大姐姐长了见识,节下又得这许多东西,倒是没什么可孝敬大姐姐的。”
“你们好生过日子,就是孝敬我了。”谢莫如笑着合上礼单,递给紫藤,吩咐道,“按这个预备吧,备好了,待王爷赏赐诸臣时,一并给他们带去。”
紫藤福身应下。
吴氏心事重重的回了自己小院,她寻思着,大姑姐肯定是知道戚家的事的,只是没想到,大姑姐出手这样快,直接就赏了戚家那位姨奶奶东西。
吴氏悄将事同丈夫说了,谢芝寻思片刻,道,“这事咱们已经尽力了,你也不要在大姐姐面前漏了口风,大姐姐最重规矩,她不提,最好。”要是让谢莫如提起来,那谢莫忧就完了。
吴氏连忙应了,想到谢莫如让她看颁赏单子时的云淡风轻,不由心惊胆战。
紫藤倒是劝过谢莫如,她跟谢莫如时久,有些话,倒是能说上一二,紫藤道,“这样,二姑娘面子上未免难看了。”
谢莫如淡淡,“面子?”谢莫忧的面子很要紧么?不,谢莫忧的价值不在于她的面子,而在于她的联姻。她为什么要看谢莫忧的面子,她自始至终看的都是戚国公府。戚国公府让儿子过来示好,她怎么会因一个谢莫忧影响戚国公府与五皇子府的关系。
从谢莫忧嫁入戚国公府那一日起,她的价值便已实现。从戚三郎随他们到闽地的时候起,就已经是戚国公府同五皇子府的利益共同体了。
至于,谢莫忧。
谢莫如真没太在意她,自然也没太在意她的面子。
相较于谢莫忧,谢莫如更看重戚三郎,她要给,也是给戚家面子。
紫藤不敢多言,谢莫如的眼睛望向北方,那是靖江王府的方向。
此时,江行云一行也到了靖江王府,靖江王亲自召见。江行云说靖江王昔日有美男子之名,这绝不是虚传,靖江王这等年岁,发若霜雪,仍是长眉笑眼,风度翩翩。靖江王声音清郎,笑道,“我在靖江也听闻过帝都第一美人的名声,江姑娘如雷贯耳,本王今日得以亲见,幸哉幸哉。”
江行云一笑,抱拳一礼道,“早听家父说过王爷年轻时的风仪,如今一见,也知传言不虚。”
二人不禁相视大笑,仿佛神交已久。
二人说起话来,那更是熟络非常,仿佛渊源已久,江行云道,“昔年听家父笑言,先帝时,家祖父为军中有名美男子,到家父时,我原以为以家父相貌,也算有一无二了。不想家父同我说,皆因我未曾见过王爷您呢。”
“如今见了如何?”
“盛名之下无虚士。”
靖江王哈哈大笑。
☆、第195章 爱操心的人
江行云在靖江可谓如鱼得水啊,尤其她是个好歌舞的,自己家里好几班歌舞伎,调理的那叫一个水灵出挑。
吴地出美人,靖江王设宴请江行云赏看歌舞,江行云颇得其乐,与靖江王有说有笑,还道,“王爷的品味比王妃好。”这王妃,自然说的不是靖江王妃,面是谢莫如。
靖江王笑,“当年,宁平姐姐也不喜歌舞,可见祖孙还是有些像的。”
“歌舞之妙,竟不能赏,真乃人生憾事。”江行云感叹。
“何尝不是啊。”靖江王深有同感。
江行云桃花眼微眯,指节一叩一叩的和着音乐的节奏,忽然道,“错了。”然后一指左手边的一个乐工,道,“错了一个音。”
那乐工登时脸色惨白,江行云五指一挥,做了个极洒脱的手势,“继续。”
乐声重新响起。
看到没,人家不是随便听听便罢,人家是真正的行家。
江行云对歌舞颇有心得,尤好琵琶,与靖江王谈起音乐来,俩人完全是伯牙遇子期的势头啊。靖江王都说,“行云你该生在吴地啊!”
江行云眉眼一瞥,“天地间难道只有吴地有歌舞?吴地歌舞绵软,不若北地壮烈激昂。”
“要说吴地歌舞绵软,那就是行云你不了解吴地歌舞了。”靖江王带江行云欣赏一曲剑舞,一男子随音乐舞剑,身姿挺拔,形容英俊,剑么,也舞的不错,刚柔并济。
“大皇子亲自来?”
五皇子也是无奈,“是啊。刚收到四弟的信。”从袖子里取出给媳妇看。
谢莫如将信看过,一时也无语了。
夫妻二人相视无言,委实想不到,今时今地,他们也成了叫人刷好感的存在了。
☆、第194章 女人与女人
吴氏觉着,大姑姐谢王妃完全不似传闻中的那般人品。
当然,吴氏听过许多大姑姐的传说。她年岁小些,她懂事时,谢莫如已是帝都知名人物。她定亲时,谢莫如在她太子妃的姐姐嘴里也是“不好惹”的人物之一了。
吴氏来闽地时,姐姐还特意叫她去宫里说了许多私房话,无外乎就是说谢莫如性子不好,让她小心着些。倒是母亲与她说,“闽王就藩,姑父就跟了去,可见王妃待姑父的情分了。王妃为人,外头传言颇多,要我说,自己处一处就知道了。那是你正经大姑姐,姑嫂之间,也是一门学问。我也没多余的话嘱咐你,就一句,一家人,得心往一处使,日子才能过好。要是一人一个心,日子是过不齐整的。既嫁了人,出嫁从夫,别惦记娘家,你把日子过好,我跟你父亲就高兴。”
太婆婆也有一番嘱咐,而且,太婆婆的话想当简洁明了,“你们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只管问你大姐姐。”
待吴氏真来了闽地,与谢莫如相处了些日子,当真觉着假言不真,怎么看,大姑姐都是个极周到的好人。周到自不必说,好也是真的好,颇是指点她来往交际。
万事开头难。
吴氏出身好,自身素质也不差,就是初来闽地,人头儿不熟,有谢莫如指点着,她适应的格外快。眼瞅五月节,谢莫如就同吴氏说了,“靖江王的寿辰就在五月,王爷要打发人去靖江送寿礼。我想着,吴巡抚可不正是在靖江当差么,平日里各有各的差使,咱们虽离得近,却是一个在闽地,一个在靖江,都各有差使,来往不便。这回也巧,你既来了,端午可有给吴巡抚的东西,正好让张长史一并捎带去。”
吴氏也是个机伶人,笑,“还是大姐姐想着我,我正有东西想捎给二叔呢。”就是没东西捎带,谢莫如这话都说了,也得准备些东西呢,何况是自己亲叔叔家,吴氏也乐意多走动来往。说到叔叔在靖江王的地盘当差,吴氏还有些担心呢,自从叔叔当了这差,家里无时不刻不在担心叔叔的安危。
吴氏回家准备给叔叔的端午礼,谢莫如又命人请了江行云来说话。
江行云对于去靖江之事颇为向往,“听说靖江王年轻时也是难得的美男子。”
谢莫如道,“现在估计老的掉渣了。”
江行云直笑。
说到正经事,谢莫如道,“让吴巡抚量力而为吧。”
江行云道,“我看吴家下注可是分着下的。”家族里有个太子妃,有个驸马,这里又搭上谢家。
谢莫如并不在意,道,“以吴国公府的身份,家族结亲自然得门当户对,帝都就是这么丁点儿大的地方,权贵也是有数的,无非是东家嫁西家娶,到时候不管怎么着一算,曲曲折折的,原来都是亲戚。”
江行云一想,自来联姻可不就是如此了,不由一乐。
江行云与张长史去靖江王府是在端午前了,因两地离得近,四月底出发也不迟,却在张长史的提议下四月中出发。说到这事儿,五皇子都有点儿面部神经失调,他私下同妻子嘀咕,“张长史特意同我说,江姑娘是姑娘家,不好赶急路,要早些出发。”
谢莫如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张长史有年岁的人了,也并不是轻挑的性子,这些年家里只有一老妻,并无妾室,儿女皆是老妻所出。只是,不论男女,见到漂亮的人,总是会心生好感的。看来,张长史也不例外。
“当时他说这话,可把我酸了一把。”五皇子想想也好笑。
“行云其实不大喜欢坐车,她更爱骑马,倒是张长史的年岁,又是文官,坐车比较好。”
夫妻俩说笑一回,往帝都送端午礼的队伍也已出发,当然,帝都亲戚们给他们送的端午礼也相继到了。这次非常罕见的,戚国公府也令家仆带了端午礼来,礼单非常合适。戚三郎在军前效力,虽不比柳扶风光芒万丈,如今也是正五品实权军职。他又是谢莫如的妹夫,谢莫如对亲戚一向低调的照应,五皇子对戚三郎的感观也不错,觉着是个实心任事的人。
戚三郎来了军前,戚家这是头一次主动打发人过来送东西。
谢莫如收了端午礼,对戚家管事道,“三郎在军前,今天儿也晚了,你们在府里安置一夜,明天我派人带你们过去。”
那管事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谢莫如唤来紫藤问,“戚家这次来的都是什么人?”
紫藤一向得力,这会儿也得了信儿,低声禀道,“除了这位大管事,还有就是一位姨奶奶,说是送来服侍戚将军的。”
谢莫如听了将礼单往手边儿的花梨几上一按,没有再说什么。
谢莫如对此事只作不知,她也不想发表什么意见。
只是,如今藩王府除了谢莫如要拜见,谢芝也在藩王府任职呢。谢家与戚家,可是正经姻亲。戚家人既然到了闽王府,没有不拜见谢芝的道理。
谢芝一向和气,问了几句路上的事情,又同管事说了几句二姐夫的事,就让管事下去休息了。
谢芝还同妻子说呢,“以前也不见戚家给姐夫送东西,这回怎么突然送了端午礼来。”
这原是一句随意的话,吴氏的面色却有些为难,谢芝见吴氏如此神色,问,“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事?”
吴氏这才与谢芝说,“我听说,戚家管事带了一位姨奶奶过来。”说完,就看着丈夫不说话了。其实,她也不乐意说这事,可既知道了,也不能装不知道。
谢芝脸色一沉,顿生不悦,“这是怎么说的,二姐姐在戚家又不是长媳,怕二姐夫在军中无人照料,让二姐姐带着外甥们过来,正好一家子团聚。”把嫡妻搁家里,倒派个什么姨奶奶过来,谢芝又觉着不对,道,“二姐同二姐夫成亲这几年,没听说二姐夫有姨奶奶啊?”通房丫头不算,这种没名分,连妾室也算不上。姨奶奶,必是正经二房,妾室,才能叫姨奶奶。而且,二姐夫在闽地这一年多了,同二姐姐分隔两人地,俩人也不能闹什么矛盾。谢芝心下思量,觉着,怕是二姐姐在婆家出了什么事。
吴氏欲言又止,“我来前,倒是听说一事,只是不知真假。”
“快说。”
“就是戚国公夫人好几回同我母亲打听我过来与大爷团聚的事儿,当时看戚国公夫人的样子,似是不放心二姐夫一人在这里似的。我母亲还说呢,要是二姐姐过来,正好一道。后来就没听戚国公府提过了。”吴氏一五一十道。
谢芝头疼。
谢芝道,“还是给家里写封信吧。二姐姐过来多好,大姐姐也在这里,正好团聚。弄这么个妾室来,算是怎么一回事。”
吴氏劝他,“大爷先别急,戚家人正好来了,大爷先想法子打听打听,到底是个什么缘故,再写信不迟。”
“看我,都糊涂了。”谢芝召来贴身小厮去打听这位姨奶奶的来路。
小厮能被派出来在谢芝身边贴身服侍,实在是忠心又机伶,也很得用,很快就打听明白了。谢芝听的都无语,戚国公府的确是不放心儿子,儿子出来不是享福的,那是谋前程来的。戚三郎又是在军前,且有机会,官职升得快,戚家惦记儿子,就寻思着让谢莫忧过来,小夫妻团聚,这样儿子身边也有个服侍的人。
戚家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干姨奶奶的事。
那时还没姨奶奶呢。
而且,戚家都想好了,让媳妇跟着吴氏一道走,安全上也有保证。谁晓得,这要走了,谢莫忧就病了。戚家也没说啥,等她病好,派家下人送她过来也是一样的,谁晓得还没走,晋宁侯死了,谢莫忧就去吊唁晋宁侯了,这算起来是谢莫忧血缘上的曾外祖父。这吊唁晋宁侯倒也没事,晋宁侯也是侯爵,他死了,戚家也会命人送奠仪。谢莫忧的错处在,她是同宁太太一道去的,话里话外这是她曾外祖父。
戚家立刻就重金聘了位良家出身的姨奶奶给儿子送来了。
谢芝听了,险没背过气去,吴氏忙递凉茶给他,帮他抚胸,“大爷消消气!”
谢芝挥手打发了小厮下去,气的脸都白了,怒道,“二姐好生糊涂!就是去,不同婆家女眷一道,就是同娘家女眷一道,怎么就——”
吴氏也无语了,丈夫是庶出,她早有心理准备,论血亲,却是二姑姐更近些,可这位二姑姐实在是……你去认生母的娘家,私下认也就是了,这样大庭广众,将嫡母置于何地呢?何况,你嫡母可不是能无视的人哪。就算无视嫡母,你也想想你嫡姐呢……有这样的二姑姐,吴氏都跟着头疼。
谢芝再怎么生气,还是给家里写了封信,婚姻不比别的,成亲就是一辈子,二姐还年轻,总是盼着她能过好日子的。
其实谢芝不知道的是,他家小厮去打听,人家戚家人也不傻,故意说出来就是给谢芝知道的。戚家人说的还算客气的,事实上,戚夫人听到这事,当下就问了谢莫忧,谢莫忧自己也晓得不大妥当,便道,“外祖母和舅妈那样说,我也不好当面辩驳。”
戚夫人给谢莫忧这话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直接翻脸了,戚夫人冷冷道,“谁是你外祖母,你外祖母是当今嫡亲的姑妈辅圣公主!”一句话就把谢莫忧说的脸都白了。
谢芝这里给家里写信,想让二姐脑袋放明白些。
第二日戚家人去了军前给自家三爷送姨奶奶,吴氏想丈夫烦恼,就去谢莫如那里说话,想着不晓得大姑姐知不知戚家的事,吴氏并不是想挑拨什么,就是想着察颜观色的看能不能瞧出些什么。
吴氏去了,正陪着谢莫如说话,紫藤就将拟好的端午赏赐单子捧了上来,谢莫如笑,“阿汐过来,帮我看看,这单子可还使得。”
吴氏跟在谢莫如身边参加宴会、茶会、花会以及各种建藏书楼啥的公益活动,但让她看颁赏单子还是头一遭。吴氏有些诧异,面儿上也不显,笑道,“紫藤姐姐拟的单子,再妥当不过的。”一面说着话,吴氏笑着过去,见是给亲戚的端午礼赏赐,谢莫如一向公允,如谢芝谢云谢远,谢云谢远都是端午节的粽子、香料、雄黄酒以及文具,这些,谢芝与他们相同,唯有不同的是,谢芝多了四匹时兴宫缎。吴氏知道这是因自己在这里,所以多四匹宫缎。戚三郎是妹夫,所以只有粽子、香料、雄黄酒,没有文具,只是,戚三郎这里也有两匹细纱,显然,料子是给女人的。
吴氏心下一沉,笑道,“我又跟着大姐姐长了见识,节下又得这许多东西,倒是没什么可孝敬大姐姐的。”
“你们好生过日子,就是孝敬我了。”谢莫如笑着合上礼单,递给紫藤,吩咐道,“按这个预备吧,备好了,待王爷赏赐诸臣时,一并给他们带去。”
紫藤福身应下。
吴氏心事重重的回了自己小院,她寻思着,大姑姐肯定是知道戚家的事的,只是没想到,大姑姐出手这样快,直接就赏了戚家那位姨奶奶东西。
吴氏悄将事同丈夫说了,谢芝寻思片刻,道,“这事咱们已经尽力了,你也不要在大姐姐面前漏了口风,大姐姐最重规矩,她不提,最好。”要是让谢莫如提起来,那谢莫忧就完了。
吴氏连忙应了,想到谢莫如让她看颁赏单子时的云淡风轻,不由心惊胆战。
紫藤倒是劝过谢莫如,她跟谢莫如时久,有些话,倒是能说上一二,紫藤道,“这样,二姑娘面子上未免难看了。”
谢莫如淡淡,“面子?”谢莫忧的面子很要紧么?不,谢莫忧的价值不在于她的面子,而在于她的联姻。她为什么要看谢莫忧的面子,她自始至终看的都是戚国公府。戚国公府让儿子过来示好,她怎么会因一个谢莫忧影响戚国公府与五皇子府的关系。
从谢莫忧嫁入戚国公府那一日起,她的价值便已实现。从戚三郎随他们到闽地的时候起,就已经是戚国公府同五皇子府的利益共同体了。
至于,谢莫忧。
谢莫如真没太在意她,自然也没太在意她的面子。
相较于谢莫忧,谢莫如更看重戚三郎,她要给,也是给戚家面子。
紫藤不敢多言,谢莫如的眼睛望向北方,那是靖江王府的方向。
此时,江行云一行也到了靖江王府,靖江王亲自召见。江行云说靖江王昔日有美男子之名,这绝不是虚传,靖江王这等年岁,发若霜雪,仍是长眉笑眼,风度翩翩。靖江王声音清郎,笑道,“我在靖江也听闻过帝都第一美人的名声,江姑娘如雷贯耳,本王今日得以亲见,幸哉幸哉。”
江行云一笑,抱拳一礼道,“早听家父说过王爷年轻时的风仪,如今一见,也知传言不虚。”
二人不禁相视大笑,仿佛神交已久。
二人说起话来,那更是熟络非常,仿佛渊源已久,江行云道,“昔年听家父笑言,先帝时,家祖父为军中有名美男子,到家父时,我原以为以家父相貌,也算有一无二了。不想家父同我说,皆因我未曾见过王爷您呢。”
“如今见了如何?”
“盛名之下无虚士。”
靖江王哈哈大笑。
☆、第195章 爱操心的人
江行云在靖江可谓如鱼得水啊,尤其她是个好歌舞的,自己家里好几班歌舞伎,调理的那叫一个水灵出挑。
吴地出美人,靖江王设宴请江行云赏看歌舞,江行云颇得其乐,与靖江王有说有笑,还道,“王爷的品味比王妃好。”这王妃,自然说的不是靖江王妃,面是谢莫如。
靖江王笑,“当年,宁平姐姐也不喜歌舞,可见祖孙还是有些像的。”
“歌舞之妙,竟不能赏,真乃人生憾事。”江行云感叹。
“何尝不是啊。”靖江王深有同感。
江行云桃花眼微眯,指节一叩一叩的和着音乐的节奏,忽然道,“错了。”然后一指左手边的一个乐工,道,“错了一个音。”
那乐工登时脸色惨白,江行云五指一挥,做了个极洒脱的手势,“继续。”
乐声重新响起。
看到没,人家不是随便听听便罢,人家是真正的行家。
江行云对歌舞颇有心得,尤好琵琶,与靖江王谈起音乐来,俩人完全是伯牙遇子期的势头啊。靖江王都说,“行云你该生在吴地啊!”
江行云眉眼一瞥,“天地间难道只有吴地有歌舞?吴地歌舞绵软,不若北地壮烈激昂。”
“要说吴地歌舞绵软,那就是行云你不了解吴地歌舞了。”靖江王带江行云欣赏一曲剑舞,一男子随音乐舞剑,身姿挺拔,形容英俊,剑么,也舞的不错,刚柔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