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完茶,太阳已经很大了。
有些跟着大人来,带着玩闹性质采茶的小孩子,已经受不了,躲在茶树下乘凉,或者也回到茶厂称茶,然后就在茶厂屋檐下休息。
这些七八岁、十一二岁的孩子,只会单手采茶,大多数连半斤都不到,记账也是记到大人名下。
当然,大人也没真指望他们挣多少钱。
戴着草帽回到刚才采茶的地方,魏明让一边继续采茶一边心里想着事。
马长征茶场到期没有续约的事,让他心里隐约有些想法。
不过,时间还早,还有好几年。而且他现在还没任何成绩,即使跟父母谈,也是徒惹笑话。
父亲魏达贵的性格很强势,家长作风很强,只有子女听他的,没有他听子女的。
空口说白话,在父亲那里没有任何作用。
到中午11点过,太阳实在太晒,二妹和三妹都喊热得受不了,母女仨茶兜也差不多要装满了,都喊回家。
于是,一家四口全部回茶厂称茶,娘仨都是四斤多。
这一次魏明让要少一些,只有3斤,但加上前面称的,总共8斤多,还是让周围的人发出一片惊叹声。
不少人恭维胡梦娴“你家明让读书行,采茶也是高手,不知道你是怎么教的。”
胡梦娴笑道“行什么行,也就500多分,通知书都还没拿到手,不知道能不能被录取呢!至于采茶,都是他自己找来自己用。想要多点零花钱,只能自己勤快点了!”
话虽这么说,但脸上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
住在县城边,别人家都是水泥楼房了,只有魏明让家还是红砖瓦房,每年都要花钱请人检修一次,不然有些地方下雨就要漏水。
可以说,魏明让家是村民组里最穷的。
唯一能让胡梦娴骄傲、抬头挺胸说话的,就是魏明让三兄妹的成绩和懂事。
其中,魏明让是儿子,又是老大,最能给胡梦娴长脸。
别人夸魏明让,胡梦娴最是高兴。
魏明让也顺着母亲的话,谦虚的应着大家,说通知书还没到,不知道有没有考上。
大家自然都说肯定能考上,等通知书到了通知他们喝酒。
实际上,上辈子拿到通知书后,魏明让家并没有摆酒。
因为魏达贵没回来,家里缺个一家之主操办这种酒席大事。
并且魏达贵常年在外,胡梦娴一个女人持家,是有些过于精打细算了,在家里酒席走得少。
即使不得不去的酒席,送的礼也不高。
因此,一家人商量后决定不摆升学酒,免得到时候没几个人来,收的礼金也不多,传出去丢人。
虽然家穷,但魏明让一家人并不想被人瞧不起,被人说闲话。
穷的原因,是父亲一辈兄弟姊妹太多,总共七兄妹,几乎每一家都是一穷二白的结婚、起家。
但当过私塾老师的爷爷魏孝利,是有点墨水的人。
比如魏达贵七兄妹,族谱是达字辈,有四个儿子,取的名就是安平富贵。
魏明让的父亲是老幺,所以名字就是魏达贵。
然后四弟兄的儿子,族谱字辈是明字辈,总共是五个孙子老大家一个,老二家一个,老三家两个,老幺家一个。
于是,魏孝利给五个孙子取的名就是温良恭俭让。
魏明让是五个堂兄弟中最小的,所以这个“让”字,就是他的名。
村里有这种名字的家族,不多。大多数都是脑袋一拍,乱取的。
据说爷爷还有个学生,父母双亡,被爷爷收养,取的名字叫魏达贤。
虽然后面被他自己的族人要了回去进行抚养,甚至最后考上了大学,但名字一直没改,据说现在在外省某个地方当县委一号,官还不小。
但魏明让没见过。
据说是爷爷过世的时候魏达贵四兄弟给魏达贤发了电报报丧的,但魏达贤没回来,至此兄弟变路人。
后来魏达贤回来想要祭拜养父,魏达贵几兄弟连门都没让他进,就赶出去了。
魏达贤回来的那次魏明让在外婆家玩,所以没碰到,也就没见过。
魏孝利传下来的家教,就是要多读书,要有骨气。
当然,继承得不是很完善。部分人继承到了,部分人没有继承到。
魏明让一家,是属于继承到了的。
所以,这一世,收到通知书后魏明让也还是会像前世一样,跟父母商量不会摆升学酒的。
回到家里后,之前一般是一个妹妹烧火,另一个妹妹帮助妈妈弄饭。
但现在魏明让主动提出他来烧火、帮老妈做饭,让两个妹妹去看书,或做暑假作业。
两个妹妹不大乐意,有点宁愿烧火做饭,也不愿看书学习的苗头。
但魏明让坚持己见,将两人赶出了厨房。
两个妹妹读书的事,也是魏明让必须要改变的历史。
正是因为太穷,然后早早的接触到采茶、卖菜这些行当,两个妹妹现在心思越来越不放在读书上了,越来越想挣钱。
小学的时候,同读一班的两个妹妹曾经有一个学期分列年级第一二名,其他学期成绩也不差。
到了初中后,采茶越来越熟练,挣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心思就越来越不放在学习上。
于是,两人功课越来越差,有时候下午放学回来都要去采一趟茶。
母亲要种地、持家,对子女是放养政策,两个妹妹的学习一直是魏明让监督着的。
等魏明让上大学去后,没人管着,两个妹妹便彻底放了羊,干脆连个普通高中都没考上,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去广东打工了。
结果,无论是工作还是谈恋爱,直到婚姻,读书少的恶果,越到后面表现得越明显。
不是说文凭低的一定过得差、文凭高的一定过得好,也有文凭低当大老板、文凭高连工作都找不到的。
但从大数据的概率上来看,还是文凭高的人占优势。
读书越多,后半辈子越轻松。
虽然十多年后很多年轻人高喊毕业即失业,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工资还没有工地的民工高。
但实际上,这只是刚毕业、初出茅庐的艰难时期罢了。
想想人家民工初出茅庐的时候,只能当杂工、学徒,那不是工资更低?
想想五年后、十年后,双方的职业发展前景,生活质量?
再想想双方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节假日待遇,发放工资的准时程度,还能说读书再多也没用、比不上民工吗?
有是肯定真有比不上的,但那是少数中的少数。
不是瞧不起民工,魏明让父母都算民工中的一员。
但尊敬归尊敬,魏明让这辈子绝对不能让两个妹妹再像前世一样继续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必须要扭转两个妹妹的思想,让她们将重心放到读书上。
sa书籍详情页有个新书投资团活动,免费投资新书,在本书签约后可以获得币返点,也可以为作者争取推荐位,拜请大家投资一下,谢谢!不要钱,免费的。
有些跟着大人来,带着玩闹性质采茶的小孩子,已经受不了,躲在茶树下乘凉,或者也回到茶厂称茶,然后就在茶厂屋檐下休息。
这些七八岁、十一二岁的孩子,只会单手采茶,大多数连半斤都不到,记账也是记到大人名下。
当然,大人也没真指望他们挣多少钱。
戴着草帽回到刚才采茶的地方,魏明让一边继续采茶一边心里想着事。
马长征茶场到期没有续约的事,让他心里隐约有些想法。
不过,时间还早,还有好几年。而且他现在还没任何成绩,即使跟父母谈,也是徒惹笑话。
父亲魏达贵的性格很强势,家长作风很强,只有子女听他的,没有他听子女的。
空口说白话,在父亲那里没有任何作用。
到中午11点过,太阳实在太晒,二妹和三妹都喊热得受不了,母女仨茶兜也差不多要装满了,都喊回家。
于是,一家四口全部回茶厂称茶,娘仨都是四斤多。
这一次魏明让要少一些,只有3斤,但加上前面称的,总共8斤多,还是让周围的人发出一片惊叹声。
不少人恭维胡梦娴“你家明让读书行,采茶也是高手,不知道你是怎么教的。”
胡梦娴笑道“行什么行,也就500多分,通知书都还没拿到手,不知道能不能被录取呢!至于采茶,都是他自己找来自己用。想要多点零花钱,只能自己勤快点了!”
话虽这么说,但脸上的笑意怎么都藏不住。
住在县城边,别人家都是水泥楼房了,只有魏明让家还是红砖瓦房,每年都要花钱请人检修一次,不然有些地方下雨就要漏水。
可以说,魏明让家是村民组里最穷的。
唯一能让胡梦娴骄傲、抬头挺胸说话的,就是魏明让三兄妹的成绩和懂事。
其中,魏明让是儿子,又是老大,最能给胡梦娴长脸。
别人夸魏明让,胡梦娴最是高兴。
魏明让也顺着母亲的话,谦虚的应着大家,说通知书还没到,不知道有没有考上。
大家自然都说肯定能考上,等通知书到了通知他们喝酒。
实际上,上辈子拿到通知书后,魏明让家并没有摆酒。
因为魏达贵没回来,家里缺个一家之主操办这种酒席大事。
并且魏达贵常年在外,胡梦娴一个女人持家,是有些过于精打细算了,在家里酒席走得少。
即使不得不去的酒席,送的礼也不高。
因此,一家人商量后决定不摆升学酒,免得到时候没几个人来,收的礼金也不多,传出去丢人。
虽然家穷,但魏明让一家人并不想被人瞧不起,被人说闲话。
穷的原因,是父亲一辈兄弟姊妹太多,总共七兄妹,几乎每一家都是一穷二白的结婚、起家。
但当过私塾老师的爷爷魏孝利,是有点墨水的人。
比如魏达贵七兄妹,族谱是达字辈,有四个儿子,取的名就是安平富贵。
魏明让的父亲是老幺,所以名字就是魏达贵。
然后四弟兄的儿子,族谱字辈是明字辈,总共是五个孙子老大家一个,老二家一个,老三家两个,老幺家一个。
于是,魏孝利给五个孙子取的名就是温良恭俭让。
魏明让是五个堂兄弟中最小的,所以这个“让”字,就是他的名。
村里有这种名字的家族,不多。大多数都是脑袋一拍,乱取的。
据说爷爷还有个学生,父母双亡,被爷爷收养,取的名字叫魏达贤。
虽然后面被他自己的族人要了回去进行抚养,甚至最后考上了大学,但名字一直没改,据说现在在外省某个地方当县委一号,官还不小。
但魏明让没见过。
据说是爷爷过世的时候魏达贵四兄弟给魏达贤发了电报报丧的,但魏达贤没回来,至此兄弟变路人。
后来魏达贤回来想要祭拜养父,魏达贵几兄弟连门都没让他进,就赶出去了。
魏达贤回来的那次魏明让在外婆家玩,所以没碰到,也就没见过。
魏孝利传下来的家教,就是要多读书,要有骨气。
当然,继承得不是很完善。部分人继承到了,部分人没有继承到。
魏明让一家,是属于继承到了的。
所以,这一世,收到通知书后魏明让也还是会像前世一样,跟父母商量不会摆升学酒的。
回到家里后,之前一般是一个妹妹烧火,另一个妹妹帮助妈妈弄饭。
但现在魏明让主动提出他来烧火、帮老妈做饭,让两个妹妹去看书,或做暑假作业。
两个妹妹不大乐意,有点宁愿烧火做饭,也不愿看书学习的苗头。
但魏明让坚持己见,将两人赶出了厨房。
两个妹妹读书的事,也是魏明让必须要改变的历史。
正是因为太穷,然后早早的接触到采茶、卖菜这些行当,两个妹妹现在心思越来越不放在读书上了,越来越想挣钱。
小学的时候,同读一班的两个妹妹曾经有一个学期分列年级第一二名,其他学期成绩也不差。
到了初中后,采茶越来越熟练,挣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心思就越来越不放在学习上。
于是,两人功课越来越差,有时候下午放学回来都要去采一趟茶。
母亲要种地、持家,对子女是放养政策,两个妹妹的学习一直是魏明让监督着的。
等魏明让上大学去后,没人管着,两个妹妹便彻底放了羊,干脆连个普通高中都没考上,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去广东打工了。
结果,无论是工作还是谈恋爱,直到婚姻,读书少的恶果,越到后面表现得越明显。
不是说文凭低的一定过得差、文凭高的一定过得好,也有文凭低当大老板、文凭高连工作都找不到的。
但从大数据的概率上来看,还是文凭高的人占优势。
读书越多,后半辈子越轻松。
虽然十多年后很多年轻人高喊毕业即失业,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工资还没有工地的民工高。
但实际上,这只是刚毕业、初出茅庐的艰难时期罢了。
想想人家民工初出茅庐的时候,只能当杂工、学徒,那不是工资更低?
想想五年后、十年后,双方的职业发展前景,生活质量?
再想想双方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节假日待遇,发放工资的准时程度,还能说读书再多也没用、比不上民工吗?
有是肯定真有比不上的,但那是少数中的少数。
不是瞧不起民工,魏明让父母都算民工中的一员。
但尊敬归尊敬,魏明让这辈子绝对不能让两个妹妹再像前世一样继续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
必须要扭转两个妹妹的思想,让她们将重心放到读书上。
sa书籍详情页有个新书投资团活动,免费投资新书,在本书签约后可以获得币返点,也可以为作者争取推荐位,拜请大家投资一下,谢谢!不要钱,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