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里缺钱,宫里却不缺东西,皇后乐得有前面数语恩典,以示其贤。
    刘嬷嬷看出方子里用的药材多是珍稀之物,房中并无储存,且需要长久地内服外用,不可间断,立刻就明白黛玉不想更换方子的原因。
    林涛家的此时方明了,心里又是难过,又是心疼,倘或大人在世,倘或林家不曾风流云散,他们家唯一的小姐何等金尊玉贵,哪里会因区区一点药材而发愁?便是家里珍藏的那些药材也够小姐用一辈子还有剩。偏生后来怕这些药材珍藏密敛之后化作飞灰没了药性,林如海做主,除了留给黛玉的一些短期内可收藏的,其他或是折变给药铺,或是转赠边疆军用。
    林涛家的说道:“姑娘不必担心药材。老爷吩咐,老宅长年累月不住缺少人气儿,不如把京城和姑苏两处老宅修缮后赁给别人住,姑苏离得远尚且不知,京城的老宅上个月下旬才赁出去,已付了半年的租金,一共一千两,林涛都给姑娘收着呢,不止药材,姑娘想吃什么用什么顽什么,只管打发身边的公公出来告诉我们一声,买了带进来。”
    林如海怕租金送到荣国府未必会落到黛玉手里,故对林涛有此吩咐,考虑得面面俱到。
    黛玉忙问道:“宅子赁出去了,你们住在哪里呢?可有地方住?”
    听黛玉不问别的,单问住所,林涛家的十分感动,答道:“姑娘莫担心,宅子后街的大半房舍都是咱们家的,原先给旁支和下人住的,如今许多下人都遣散了,空了不少房舍,我们单住了一个院子,其他都赁出去了,一个月也有二三十两银子的进项。倒是姑娘,千万记得问明太医,用更好的方子调理身体,别辜负了老爷的一片苦心。”哪怕以后黛玉出阁后生儿育女皆不姓林,但到底是林家的血脉,为今之计就是要黛玉调理好身体。
    回想起林如海的遗言,黛玉一阵伤感,“放心罢,别的犹可,我唯独不会作践自己。我已在父亲跟前发誓,此生定不会轻言生死。明儿就请王老太医来,问问该如何用方子。至于药材,我手里还有些闲钱,年年又有俸禄,到时候打发公公出去采买约莫也够一年半载的使费了,等到实在没了药钱再找太医院或者林叔和林婶。”
    刘嬷嬷暗暗决定下回进宫在皇后跟前转述黛玉这番善解人意之语,而林涛家的则是愈加怜惜,道:“姑娘手里的钱留着花,等出了孝,姑娘出门应酬,请客、送礼、置办衣裳首饰,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们手里那一千两银子都是姑娘的,回去就去买药材,此时不用留着作甚?只是有一件还得劳烦姑娘,一早急急忙忙就把方子送来了,家里头忘记抄录一份了,姑娘亲笔抄一份我带回去。姑娘若是不答应,我和林涛就哭老爷去!”
    黛玉听了,只得同意。
    听她松口,澄碧忙去拿砚台,松烟倒水研墨,青檀铺纸,紫毫则从笔架上取了一支湖笔。
    黛玉接了笔,蘸足墨汁,将方子一字不错地抄录下来,待墨汁干透,递给林涛家的,笑道:“我的字不如原先方子上面的字好,能着看罢。”又命紫鹃将比自己书法好的方子收起来,明日好与王老太医亲视。
    林涛家的离开后不久,黛玉看了一回书,又站在屋檐下逗架子上的鹦鹉,教它念诗,忽然听它道:“有人来了!有人来了!”
    黛玉失笑:“日日有人来,何曾断过?不知又有谁来?”
    一语未了,就见一群丫鬟仆妇簇拥着史湘云进来,腕上四只金镯子叮当作响,一身大红撒花斜襟褂子衬得她愈加明媚爽朗,行动间十分洒脱不羁,人尚未走进上房,便先大笑着叫道:“老祖宗,老祖宗,我来了!老祖宗想我了不曾?”
    等不及丫鬟掀帘子并通报,她就自己掀开帘子一角进去了,片刻后,屋里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仔细一听,果然是贾母、宝玉和湘云三人之音。
    黛玉自小气虚体弱,十分羡慕湘云之康健,当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知自己用了数不尽补血益气的良方,能否如常人一样,正呆想间,就见湘云和宝玉一脸笑容地出了正房,并肩往自己这边过来,在他们身后又跟了一人,却是宝钗。
    湘云忽然似模似样地对黛玉行礼参拜,口内笑道:“恭请县主大人金安,小的听闻县主大人大驾回京,特地借老祖宗之茶果一盘,请县主大人赏脸入内小聚,不知可否?”
    众人都笑了,概因虽是行礼,却非全礼,并未拜下去,倒有些顽笑的意味。
    第015章
    雕梁画栋,奇花异卉,妆点出春日的缤纷,宛若出自名师丹青,黛玉立在鹦鹉架下,麻服无纹,发顶无饰,面上无妆,其超凡脱俗越发与院中的热闹格格不入。
    耳闻湘云之语,目睹湘云之状,黛玉亦以顽笑相对:“免礼!”
    在众人包括史湘云俱是呆愣之际,她挺直脊背,款款走到苔痕点点的台阶之上,衣袂翻飞,水袖逶迤,几欲乘风归去,唇畔仍挂着那一抹让满院百花为之失色的浅笑,似讽非讽,似冷非冷,柔软中又透着刚硬,道:“县主之位全赖圣人之赐、先父之荫,原非我之功劳,愧受恩德甚矣,焉能在侯门千金跟前恃此而威?”
    虽然已经没有父母依靠,且自己寄人篱下,但黛玉向来不是忍气吞声之人,其口舌之伶俐人尽皆知,曾说得王夫人心腹周瑞家的一声不敢吭,此时面对湘云之调侃,自不肯让。黛玉天生七窍玲珑,如何听不出史湘云话外之音?
    史湘云心内原有毛病,听了这话,顿时涨红了脸,不知以何言相对。
    宝玉在一旁只是笑,宝钗忙对黛玉笑道:“姊妹们都在老太太房里,老太太正等着林妹妹一起呢。”聪慧如宝钗,亦如黛玉一般,清楚湘云的一段心事。
    从前黛玉虽深受贾母疼爱,但姊妹中身份最高者乃是一门双侯的史家嫡长女史湘云,迎春、探春皆是庶女,惜春是未袭爵的进士贾敬之女,自己和黛玉不用说了,薛家是皇商,林家无爵,作为保龄侯之侄女,又是贾母的娘家侄孙女,自小在荣国府长大,湘云行事自然不怕人,每每来至贾府,纵使与黛玉同住,也没少跟黛玉争锋相对。
    如今黛玉突然被封为县主,身份堪比郡王之嫡女,不能再以门第而论,而是有了君臣之别,岂是侯爷侄女可比?因而,湘云话里不止是顽笑而已。
    黛玉看了宝钗一眼,微笑道:“父孝在身,为免冲撞外祖母,且容我换件衣裳。”
    说毕,转身回房,并不在乎湘云所遭遇的难堪。她虽不喜宝钗心里藏奸,但不得不说宝钗的确是聪慧之人,自己丧父进京后,再不曾听到她口呼“颦颦”二字,如今又为湘云解围,可见其心思剔透,难怪湘云自打宝钗进府后处处推崇她。
    等黛玉出来,湘云已不在门前了,只有宝钗和宝玉站在台阶下一面说话,一面看着院中的丫鬟来来去去,一个脸如银盆,一个面若满月,几可入画。
    走下台阶,三人进入贾母房中。
    彼时湘云正依偎在贾母身边,大笑大说,不受前事影响,其心胸之阔朗,可见一斑。
    贾母听湘云说话时本就满脸笑容,见黛玉走进来,笑容更胜先前,但看到宝钗和宝玉同行,眼底微微一暗,向黛玉招手道:“玉儿快到外祖母身边来,宝玉不去找你,你就不过来了,把外祖母忘到脑子后头了不成?”话虽如此,语气却依旧充满了慈爱之情。
    黛玉忙道:“我便是忘了别人,也不敢忘记外祖母。外祖母房中亲朋好友你来我去,皆为庆娘娘晋封之喜,我一身晦气,怕过来冲撞着了,倒不好。”
    贾母叹了一口气,目露疼惜之色,责备道:“你也太小心了,何至于此。”
    黛玉淡淡一笑,自择下面的椅子坐了。
    一时丫鬟捧了茶果送上来,正吃着,凤姐忽然从外面走进来,一改先前风也似的速度,身后跟着平儿,见她满面笑容,平儿满脸娇羞,众人疑惑间就听贾母笑问道:“平儿出门子好些时候了,今儿怎么过来了?”
    凤姐笑道:“是喜事,是大喜事。”
    年轻姊妹们都不懂其意,独宝钗心内一动,果然就听贾母问是何喜,凤姐笑答道:“平儿这蹄子有福,才进门就有了喜,今儿满了三个月,特地来给老祖宗报喜谢恩。”
    除了略有猜测的宝钗以外,其他脸上俱是惊讶之色。
    贾母听了,连声叫好,目光往平儿腹部轻轻扫了一遍,道:“是喜事,确实是喜事!平儿真真是个有福的,日后就好好过日子,等生了大胖小子抱来给我瞧瞧。鸳鸯,鸳鸯,你和平儿好了几年,挑些好东西赏给她。”
    平儿连忙磕头谢恩。
    趁着鸳鸯取东西,黛玉打量平儿,见她遍身绫罗,满头珠翠,打扮不比在府里差,反倒更显得容光焕发,不见昔日眉宇间的淡淡薄愁,可见贾琏和凤姐打发她出去正如了她的意。
    平儿聪明清俊,在府里很有人缘,很得看重,继贾母之后,众人都向她道喜。
    等平儿走了,在贾母房中用了晚饭,闲话一回,各人方回房安寝,湘云仍旧在黛玉房内同她一处歇息,次日亦一处顽耍。
    湘云并没有在荣国府久住,没几日史家就来人接她回去了,四五月省亲别墅落成亦不曾再来,倒是因宝玉在省亲别墅中题过匾额,姊妹们十分好奇,后来都去里头逛了一回,各自拣宝玉不曾拟出的地方拟了匾额对联,黛玉拟的皆一字不改地用了。
    转眼间进了八月,处处红衰绿减,见荣国府处处忙乱,黛玉心里记着半个多月后父亲的周年之祭,情知荣国府不会有人让自己祭祀,便与贾母商量,意欲提前去寺庙里,为父超度。
    贾母如何肯同意黛玉独自出门?况荣国府正忙于省亲一事,焉能添祭祀之哀,正想委婉相劝,就听黛玉道:“不能给父母尽孝,谈何儿女?昔日不能清清静静地为母亲守孝、祭拜,虽令世人不耻,但因年幼身卑,无人在意,倒也免受千夫所指。今受圣人恩德,既居县主之位,自当严于律己,方不致留下话柄供世人耻笑,殃及外祖母之府。”
    这些话若在从前,黛玉是不敢出口的,母丧之期父亲尚在,且身居要职,然在贾府之中莫说祭祀了,便是想安静守孝都不能,只能在贾母的安排下私祭母亲,每逢瓜果之节亦无处可祭,何况此时父母皆无?也亏得她有封号,逢生日、节庆时上面都有赏赐颁下,不必忍气吞声,方能在这一年内正正经经地替父守孝。
    贾母闻言,只得同意黛玉所求,命凤姐安排,贾琏送行。
    凤姐原本想安排她去铁槛寺,黛玉却摇头拒绝,道:“二嫂子,我只想寻一处清净的方外之地,铁槛寺和水月庵的富贵之气太浓了些,许多和尚尼姑都染了红尘,没有香油钱竟是一点事儿都办不得,我倒不是舍不得那几个香油钱,只是厌恶他们如此行事,早没清修的超脱。刘嬷嬷说,在铁网山的后山有一处小小的寺庙,里面皆是苦修僧,自给自足,不收外来的香油钱,因住持癖性古怪,香火也不甚鼎盛,我已叫林妈妈在府外找人赶制了僧袍、僧鞋若干,又备了米面菜蔬柴禾等物,想去那里住上两个月,给我父母念四十九天经文。”
    凤姐笑道:“我的妹妹,你连给寺庙的僧袍僧鞋都准备好了,哪里容得我拒绝?既然如此,我就先打发人去说一声,好叫他们打扫干净。”
    “不必如此,众生平等,哪有让其他香客避让的道理?我身边带了那么些人,早些出门,抵达时自己打扫禅房亦不为迟,无需劳烦师父们。”黛玉听刘嬷嬷说,那里香火不仅仅是不甚鼎盛,应该说是人迹罕至,所以不用担心被人碰见。
    凤姐依言安排,黛玉出行的车轿都有定例,她只需安排仆从跟随的车辆即可。
    及至到了铁网山的山庙跟前,贾琏顿时吃了一惊,忙劝黛玉回头。
    原来这这哪里是一座寺庙?竟是一座破庙。虽然庙里有连绵数十间的殿阁禅房,也没有达到墙倒瓦漏的地步,但是墙上漆色剥落,匾额上和门联上的字模糊不清,庙门和门柱亦已不见朱漆的痕迹,只余饱受风霜侵袭的原木之色,寺庙周围还开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地,种着庄稼和瓜果蔬菜,一副累累秋景。
    黛玉上山时已离车乘轿,闻听贾琏之语,从纱窗往外看了一看,几个从庙里走出来的和尚身形清瘦,面呈菜色,僧袍亦是补丁摞补丁,显然生活十分清苦,哪像她在荣国府里常见的水月庵尼姑们,个个珠圆玉润,巧舌如簧。
    “好个清修之地,这才是红尘之外。”这才是为父母超度的清净之地。
    刘嬷嬷命小厮并轿夫等一概退下山去,跟前只余贾琏和四个太监,方请黛玉下轿,向和尚施礼,黛玉身上不见半丝清高自许,满怀敬意地道:“二十七日乃是先父周年之祭,有劳师父为先父先母念七七十九天的经文,为其超度。”
    当先一个年纪极老的和尚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号:“不敢当,檀越里面请。”
    踏入庙内大殿,黛玉愈加放心了。
    虽然殿内佛祖之身菩萨之塑罗汉之体俱是金漆片片落,泥塑处处露,但庙里庙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一丝脂粉气息,唯有清香袅袅。
    便是老住持安排他们住下的禅房也都十分洁净,不用打扫。
    贾琏劝黛玉不得,只能先行离去。
    第016章
    贾琏离开后,丫鬟仆妇收拾好房间,黛玉便立刻换上了早已准备好的麻衣孝服,白头绳松松地挽着头发,唯鬓角簪了一朵白绢重瓣菊花,浑身上下再无一丝一毫的饰物,身边仆从亦换素服,然后请出林如海和贾敏的灵位,设立于大殿案上,供上瓜果香鼎。
    虔诚地祭拜完父母,黛玉方郑重谢过老住持并庙中已见过的几位僧众,恳请他们从八月二十七日的父忌起始,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为父母超度。
    而她,则从今日起斋戒。
    老住持无有不应。
    和姜嬷嬷一起随黛玉出门的刘嬷嬷恪守职责,不忘监督婆子取出王老太医前几日才配出来的药材借山庙的锅灶炖药膳、熬药汤,给黛玉调理身体。当然,他们身处山庙之中,药膳中选取了无荤腥的方子,凡有荤腥的暂且不用。
    刘嬷嬷明显能看出黛玉的身体较往年强了不少,虽仍是西子之姿,却已减气虚之弱,又添血色之润,这才用了不到半年,只要继续调理,及笄之年定会病态尽去。
    因庙中僧众皆是方外之人,十二位僧人中有十一位年过花甲,修行高深,不必避讳,且无旁人上山,处处寂静,唯闻鸟鸣,黛玉除每日祭拜父母外,在房内或是抄写经文,或是读书习字,或是走出山庙,玩赏山中秋色,宛如离了金丝笼的雀儿,天高任飞,无忧无虑。
    经庙中僧众的同意,黛玉拎着小小巧巧的一个竹篮,徘徊于墙外园内,采摘垂枝上累累的石榴果,回首看向山脚,感慨道:“长年累月锁于深闺,哪知天下之大?万物之奇?”
    刘嬷嬷和姜嬷嬷互看一眼,面带微笑。荣国府忙着建造省亲别墅,推倒了旧花园,另外占了贾赦东院的旧园子以及宁国府的部分地方,如今忙着安插器具,仆从来来去去,姑娘在贾母小小一座院落中十分拘束,难怪来山庙后有此一叹。
    黛玉叹完,不觉想起林如海的谆谆教导。
    莫要一味遵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便是无人带领,也要自己想办法出去走一走,或是应酬,或是交际,或是游览于山水,或是寄情于草木,结交一二知己,唯有如此,方不致眼界狭窄,只顾着在小小宅门内与人争闲气。
    焉能辜负老父的一番苦心?黛玉心思愈加坚定。
    忽见不知从何处飞来几只灰扑扑的麻雀儿、红嘴绿背的鹦鹉儿,还有几只画眉和一群头顶高冠黑白相间的鸟儿,在几株石榴树上腾挪跳跃,或是啄食枝头上石榴皮裂处的石榴籽儿,或是跃至旁边梨树上啄开梨皮,食其果肉,一群不同种类的鸟儿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偶尔还能见到几只灰兔从草间穿过,闻得几声野鸡长鸣。
    黛玉在荣国府养着的两只鹦鹉此次出门不曾带来,此时见到几只生于山野的鸟雀,感到十分亲切,忍不住伸手摘下一个熟透的石榴,未放在篮内,反而就着裂口将皮轻轻剥开剔下石榴籽儿托于掌上,点点红籽,既有鸽血之红,又有水晶之透。
    卫若兰独自一人飞身攀登而上时,就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山庙外面开辟的菜园子里黄花簇簇,硕果累累,犹有不败的婆娑绿叶点缀增色,置身其中的姑娘素衣胜雪,乌发泼墨,几只颇有灵性的鹦鹉在她头顶盘旋,缓缓降下,或是落于她的腕上啄食红籽,或是栖于她的肩上口衔白菊,又或者停于她的脚边爪挠素裙,又有一只性子急的箭一般地冲入篮内,迫不及待地去啄尚未剥开的石榴。
    卫若兰未曾料到这破败的山庙居然有香客前来,而且是闺阁千金,一瞥之下,便知自己唐突了,急忙停步转身,连连致歉。只是这一瞥亦让他记住了那位林间姑娘的形容,仙姿浩然,灵骨超逸,其风流袅娜,不似人间客。
    黛玉一呆,乍见外男出现,顿时苍白了脸色,以水袖覆面,匆匆步入庙内。
    刘嬷嬷和姜嬷嬷并紫鹃雪雁澄碧等人面面相觑,只觉得十分懊恼。早知如此就该安排太监巡山,偏生选择此处做法事就是因为刘嬷嬷知道这里经年不见香客踪迹。此时后悔已是无用,刘嬷嬷瞪了一眼只余下背影给她们的卫若兰,一干人尾随黛玉而去。
    山庙非他们所有,自然不能怪有其他香客上山。
    卫若兰侧耳听到脚步声渐渐远去直至消失,方才转过身来,园内黄花硕果依旧,却无佳人踪迹,唯余地上点点殷红如血的石榴籽儿,被几只留在外面的鹦鹉争相啄食。
    卫若兰心中掠过一丝怅然。
    “阿弥陀佛。”一声苍老浑厚的佛号惊醒了沉思中的卫若兰,他抬头看到一位老僧缓缓地从庙内走出来,身形高瘦,面容清癯,稀疏的长须已及胸,头顶有一块早已愈合多年的伤疤,正是舅父口中所说的百苦大师,这座山庙的住持。
    卫若兰恭敬行礼,道:“小子卫若兰,拜见百苦大师。”
    百苦大师目露一丝诧异,却不记得自己见过他,遂问道:“檀越识得老衲?”
    “小子常听舅父提及大师,说大师佛法高深,修为精湛,不沾染红尘气息,是真正的得道高人,因此命小子来借住一段时日,聆听佛音,化解胸中戾气。”卫若兰说到这里,不禁苦笑一声,“如今看来,庙中已有贵客,小子怕是不能借住了。”
    虽然佛祖眼里众生平等,但是尘世中人却得守男女之礼,不然也不会发生达官显贵倚仗权势,每逢眷属上香打醮之时就驱逐寺庙内其他香客的事情了。
    卫若兰来这里是忽然起意,没想到庙中竟已有女客。
    昨日是团圆之节,晚间一家子在园中赏月,共聚天伦之乐,酒过三巡,卫父忽然提起九月皇家打围,决定带卫源前去一试身手。跟随皇家打围的世家子弟是有数的,身上无职的世家子弟多是随长辈而行,启程前还得报名,不经盘查,便是世家子弟也进不去铁网山,更别提在圣人跟前露脸了。若仅是如此倒还罢了,卫若兰本就感受不到父之严母之慈,亦不曾有所期盼,不想卫父却说梦中得佛祖指点,让卫若兰去寺庙里跪经一个月,替父母祈福。
    卫若兰气怒交集之下,一时之间想不到解决的办法,陈麒便想到了铁网山的山庙,令他前来,自己另外想法子将他安插在随行的世家子弟之内。

章节目录


红楼之黛玉为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双面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双面人并收藏红楼之黛玉为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