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珍妮总结地说,“报女主是最优配置。”
“对,”切萨雷点了点头,他调整了一下角度,躲开了直射面部的阳光,“这对你前年的‘女主报女配’事件也会是个很好的补偿。”
比起《第五个莎莉》拿女主,《恶魔穿着prada》拿女配反而更令人无法接受,也是网络上的j.j hater嘲弄她最大的话柄,毕竟她的戏份明显就是女主,强行改报女配,给人以功利心十足的印象,吃相也的确不太好看,一副对自己没信心的感觉。以凯伦这个可主可配的角色报女主,给人以自信、强势的感觉,在提名基本可以保证,拿奖基本没戏的情况下,报女主是对各方面都有利的决定,唯一需要放弃的只是报女配更可能拿奖的飘渺希望而已。
但珍妮本来也没指着这个,她今年就没预算自己能拿奥斯卡,“既然这是共同的决定,那没问题,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金球和前置奖项里都得报女主了。”
为了确保拿奖,金球报主,奥斯卡报配是常见的现象,但金球为了拿奖报配,奥斯卡报主角那就是显得心机太深。切萨雷点了点头,宽慰地说,“你在前置奖项上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今年能和你对抗的本土演员不多,你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影评人的反馈非常不错,你在影评人协会奖上应该是占据了先手。”
珍妮吐了一口气,重新迈开步伐,离开了新西兰人特别喜爱的夏天圣诞树,切萨雷戴上墨镜跟在她身后,绅士地为她打起了遮阳伞。
“我现在已经对这些奖项不是那么看重了,”珍妮老气横秋地说,“感觉不出有什么意义,它们又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现在拿到的是好评,”切萨雷毫不留情地戳破了珍妮的矫情一面,又转开了话题,“说真的,剧组就没人对你的遮阳伞造型发表任何异议吗?对你这种即使是隆冬也要打伞的行为发表任何评论?”
他说得没错,珍妮之所以对于这些评论感到意兴阑珊,完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迈克尔.克莱顿》收到的几乎全是好评。——在芝加哥的第一次试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场的五位影评人都对电影本身和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功力赞不绝口,珍妮和丹尼尔被这五位权威影评人视作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虽然当时玛丽没能回答出珍妮打算报主角还是配角,多少让一心栽培、提携她的影评人有些不便下手,但他们还是极有诚意,在回避戏份多少,确定她是主角还是配角的前提下,为她大为鼓吹,并且对珍妮出演《加勒比》这样的商业片也表示了理解,算是以权威身份,终结了从《加勒比2》开始的黑演技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珍妮弗在商业片上的野心就和她在艺术片上的野心一样大,她似乎打算通过打斗戏码来积累自己在文艺片多做尝试的资本,通过《迈克尔.克莱顿》,她已经证明了自己能演出震撼人心的阴郁角色,她的能量能把观众的内心掀翻打碎,但《迈克尔.克莱顿》永远也不会像《加勒比海盗》一样走近千家万户,而这个年轻的影后还不想为大众遗忘,从此活在艺术院线之中。”
在德里克的影评兼专访文章里,他深刻而犀利地写道:珍妮弗对于她的用意也是直言不讳,她眨动着碧绿的大眼,看似天真无邪地反问,‘为什么不呢?大众想看一些轻松、有趣的电影,一些能刺激他们肾上腺素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样的需求低人一等,当然,我能演一些和这些需求相反的角色,那些通过让人不愉快来触发思考火花的影片,我可以抛弃我的外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听到别人夸奖我的美貌,我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兼顾呢?’
是啊,为什么她不能兼顾呢?这个26岁的女孩拥有世界上的一切,美貌、才华、自信、勇气,她不像是我认识的那些女演员,一边埋怨美貌对她们的阻碍,一边不自觉地依赖着她,看到她你会想到查理兹.塞隆,这个一样是通过美貌获得大家注意,然后毁掉美貌赢得奖项的演员。我认为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对于人类本能的深刻讽刺,当她们美貌时,演技并不会就此逝去,但遗憾的是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人类的这种本能迫使她们必须做出选择,毁掉自己的一面,好让另一面——我们号称自己最重视的一面获得大家的注意,而大众还自夸着他们是较有深度的那一方,轻蔑地把美貌和肤浅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对于珍妮弗.杰弗森来说,出演商业片并不是轻率的决定,反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不惧怕随之而来的影评风暴,不在乎影评人对她尖酸刻薄的评价,因为她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她能把他们全部征服。
“哦,我很少去看那些(影评)。”她说,坦率地大笑了起来,“当然,《加勒比海盗2》以后,所有人都在骂我,即使是你也对我感到失望,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有多棒,我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我只是——当然我很感谢大家的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因此迷失方向。我爱商业片,就像是我爱艺术片一样,我认为娱乐大众一样是非常有挑战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就如同深深地打动一小部分人一样有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依然会试图兼顾,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这不是坏事,没有人规定一个演员只能专注于一个方面,我在《海盗》里拿到的票房对于我接手《迈克尔.克莱顿》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我的名字也会帮助一些原本对艺术片没兴趣的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迈克尔.克莱顿》,这不在于利润和票房,而在于你能帮助多少人找到他们原本并不熟知的兴趣。”
在新西兰的阳光下,她的双眼闪闪发光,这女孩深信她正做着正确的事,而我也不禁自问自己,在看过《迈克尔.克莱顿》之后,谁又有资格来否定她呢?她才26岁,已经有了两座奥斯卡,超过29亿的累计票房(在本文面世后没有多久,随着《加勒比海盗3》的上映,这个数字会更为骇人),她在做的事几乎领先于这个世界,领先于这个行当99.9%的从业者,她不单单是出色的演员,还是个有魄力的新晋制作人、公司经营者,她的大梦电影和迪士尼关系密切,2006年发行了两部电影,诞生了一个奥斯卡提名,赚到了累计1亿出头的票房,投资回报率达到4:1——她亲自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迈克尔.克莱顿》这样的杰作,她正投身于福克斯和大梦合作,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电影项目中担当主演和制作人,在这个项目完成后她会制作并主演一部豪华班底的玛丽莲.梦露传记片,这女孩所做的每一件事对好莱坞似乎都意义非凡,比起评价、否定,如今我更有兴趣的是旁观和见证,她会成为历史总票房最高的影星吗?她会拿到第三个奥斯卡吗?她会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女明星吗?对于珍妮弗.杰弗森,如今你很难说出‘这不可能’。
——这样的一篇影评兼采访刊发在《综艺》上以后,即使还有人嘲笑她演商业片,这样的论调也不会再激起什么风浪,对她的星途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了,起码在她的艺术片砸锅之前不会。而这也预示着,在《加勒比海盗2》遭受嘲笑式、海浪式的差评之后,一直笼罩在珍妮星途上空的一片乌云正式移去(虽然她本人对此一直没有太多实在的感觉),更是对《迈克尔.克莱顿》的极佳造势。毕竟,非常明显,德里克.埃利必须非常欣赏这部电影和珍妮弗,才会写出这么一篇倾向明显,多处开脱的文章来为她即将上映的《加勒比海盗3》铺垫堵嘴,并盛赞凯伦.克劳德这个角色取得的突破。
像是德里克这样的《综艺》专栏作家,本身也就意味着权威和专业大牛的身份,以及非常硬实的公信力,他的支持也许你可以用公关买到,但是他的力撑就不是任何人能用任何筹码交换来的了,毕竟公信力、鉴赏力是他的立身之本。会表露出这样的态度,证明珍妮弗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确实超神,真的是打动了他——五个地位类似的影评人都表露出这样的态度?那《迈克尔.克莱顿》绝不可能是失手作,肯定是今年的奥奖热门了。
带了这样的先决心态去看电影,影评人虽然还是会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判断电影好坏,不会盲目跟从权威,但起码他们在下结论前肯定会保证自己认真地看过这部影片,没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给出差评之前会格外的慎重。——这就是权威和口碑的作用,有权威认证,有自身口碑影响,一旦是地位竖立起来,只要不是车祸式的发挥,要造势、要拿提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就说《迈克尔.克莱顿》,到现在为止已经在芝加哥、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和旧金山都举办过试映会了,回馈的影评也有几十篇,口碑也一致都是盛赞,纷纷赞扬其是完美地结合了商业性和艺术性,把一个严肃的话题探讨得引人入胜,丹尼尔和珍妮弗都突破了自己……而其也已经是顺利送展威尼斯,入选了主竞赛单元,并且荣幸地被选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如果能在欧洲也获得肯定的话,格调自然更高,冲击奥斯卡最佳影片自然也就多了那么几分把握。
她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流传着她的传说,这就是最近这段时间最好的注脚了,当好莱坞冲奖片的格局被《迈克尔.克莱顿》冲击得风风雨雨时,珍妮本人却是一结束了《加勒比海盗3》的首映式,就回到新西兰继续赶拍《阿凡达》,短期内再也不敢请假离组,免得引来卡梅隆的不悦。像是《迈克尔》冲奖策略,公司在几个项目上的进度决策这些事情,也只能让切萨雷亲自到新西兰来和她面谈了。
当然,切萨雷也不是只为了这么一席谈话飞到新西兰来,《阿凡达》剧组已经建组一年了,投资方要对福克斯这个制片方进行财务审计,当然这难免会惹怒卡梅隆,拖累一些拍摄行程,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大梦财务部门和剧组顺利对接,这一次是切萨雷亲自带队——这也是大梦第一次涉足在拍剧组财务审计,按照惯例,切萨雷也要亲身参与,学习、搞懂这块业务的诀窍。
其实两人开始搞公司的时候,切萨雷不懂的地方也许是和她一样多,毕竟他是要做经纪人,而非电影制作人。但珍妮承认自己在快速学习的领域比不上切萨雷,他不断进步的速度是比她要快得多,两人起步时的差距可能还不大,但仅仅是两三年后,她自己还不能得心应手地制作一部电影,却已经可以很放心地把大梦交给切萨雷去领导,不需要担心会出什么疏漏了。像是这一次,她在外拍片,切萨雷在好莱坞做大管家,统筹几个已上映项目的后续收款,以及筹备中的《马利与我》和《暮光之城》,珍妮就是相当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项目会失控,又或者切萨雷在一些关键领域会背离她的意见擅自做主。
“对剧组来说,这种程度的怪癖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可爱。”她紧了紧羽绒服,抢过遮阳伞来自己撑着,回答了切萨雷有些打趣的问题,知道关于公事的对话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可以随便聊聊了。“放弃说服我晒黑吧,我绝不可能答应的。”
出道六年来,珍妮一直是白肤金发的造型,在拍摄《钢铁侠》时,她把头发染红,拍摄时干脆就剪了及肩短发,而不是把头□□染回原色,这样也算是对头发的养护了——这就是她在造型上可怜的变化,朱利安和克劳迪娅都有意让她去晒黑一些,做成欧美审美中相当喜欢的小麦肤色,但珍妮总是一口拒绝。她现在26岁,已经是开始要注意保养了,毕竟她平时非常忙,白种人又易老,这时候再来个过度日晒,皮肤一晒就得老化,苍老度肯定蹭蹭上去,到时候晒斑和松弛找上门来的话,她就得求助于美容针了,而这正是她想极力拖延和避免的。
对她有些不快的态度,切萨雷只是回以礼貌的微笑,他把调侃藏在了眼睛里,但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顺带一提,《迈克尔》的完成版已经剪出来了,我已经为你争取到了首席制作人的位置。”
“啊?”珍妮又喜又惊,“但西德尼——那么乔治——”
“西德尼对此相当乐见其成。”切萨雷说,“至于乔治,他是执行制片人。”
要送去威尼斯的版本,肯定不可能是给影评人看的无片头片尾、工作人员字幕的版本,而说到加字幕,那也是有讲究的,制片人的头衔和排序都有很多名目,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片经理,这三者是可以同时出现的,一般是制片人排在最前,在这一栏下的名字是真正的制片人,作品也会被挂到他们名下,被当作是制片作品。而执行制片人这一栏就是给明星和一些没有真正参与到制片过程,但是给与过一定方便和帮助的高层挂名用的,制片经理则是真正做事的那个人——很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事都是他在做,但这部影片并不能算是他的作品,也写不进她的履历表里。
而在制片人这一栏里,排名也是非常讲究和重要的,就拿珍妮来说,之前在《恶魔穿着prada》里,她挂的是制片人没错,但还有大制片温迪.古德曼在主导整部作品,排名也在珍妮之上,所以业内很少有人把这部影片当作是她的制片作品,也不认为这体现了她的制片能力,可能有些刻薄一些的人还会认为,这是珍妮任性要求的结果,片方只不过是在迁就她而已。
珍妮之所以要自己做《与梦露的一周》,而不是拉韦恩斯坦入局,除了不想分出利润、不想被人掣肘以外,也因为韦恩斯坦一旦插足制作,即使两人同挂一栏,大众也会认为这部影片是韦恩斯坦在背后操控,她不过是因为地位高又出了钱,所以才挂到制片人这栏里而已。
但在《迈克尔.克莱顿》里,丹尼尔是她搞定的主演,这件事已经传开了,在一些传言里,乔治当然也是她排挤出局,这些都是在在显示了珍妮的统治力,当她的制片人排名还在大制片西德尼之前的时候,这部影片不算她的制片作品那就说不过去了,业界也会把她真正当作一个制片人来看待——这亦是她在玩家路上的重要一步。而如果没有西德尼的玉成,珍妮是不可能主动争取此事的,老爷子的心胸,也是可见一斑了。
“提醒我给西德尼打个电话,感谢感谢他。”撑着阳伞和切萨雷从花园深处走到了临着山崖的一段观景栈道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惠灵顿的市景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海湾,珍妮的心情相当不错,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笑着说,“我简直爱上新西兰了——这里简直是天堂!这么清新原始,这么自由自在——切萨雷,如果我在这里买了房子常住不走,不要太诧异,住在这里,我觉得我和好莱坞毫无联系,感觉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
在新西兰,狗仔文化几乎是不存在的,毕竟这里的娱乐产业实在说不上是发达,好莱坞那边跟来的狗仔很快也确认了这么一点——珍妮弗在新西兰还是不会去酒吧玩。既然如此,他们又拍不到珍妮进出摄影棚的照片,所以没过几天也陆续撤走。珍妮算是度过了成名后最自由自在、最快乐的拍片日子,作息固定、工作简单,工作量不大,又没有狗仔,又在交通便利的市区,甚至和切萨雷一起在市区公园散步,都不会引来任何注意的眼光,这让她怎么能不爱惠灵顿?怎么不觉得这里和好莱坞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看起来,另一个世界也有电影院。”切萨雷用下颚点了点山脚下的一座小建筑,从他们的高度看下去,恰好可以看到电影院的招牌,还有影院前忙着停车的人群:周五下午,有些公司已经下班了,恰好可以来看一场电影。
“你就非得给我泼冷水吗?”珍妮瞪了切萨雷一眼,正好捕捉到他整理围巾的动作,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知道了,这绝对是报复,你这是在报复我拉你出来散步吧?切萨雷。”
切萨雷和一般美国人一样,比较依赖暖气,他注重仪表,更是不会选择羽绒服、冲锋衣作为冬季装束,此时正穿着相当中看不中用的大衣三件套,陪她在新雪后的公园散步,有可能是感到比较寒冷,不过他装得好,珍妮刚才根本没注意到,现在发现切萨雷的手指关节冻得通红,这才一边开玩笑,一边领着他走向电影院,“詹姆斯还要两小时收工,距离晚饭时间还早,我们不如一起看场电影吧,唔,冬季强档《加勒比海盗3》今天刚好上映,这也是你刚才试图提醒我的吧,不如我们就去看这部电影好吗?”
切萨雷矜持地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有些依依不舍地把刚放进衣袋的手又抽了出来,翻过手腕看了看时间,“下午4点,现在,洛杉矶的午夜场应该也快结束了吧……”
☆、第二百二十五章 部均第一
切萨雷对于时间的估算的确很准确,当他和珍妮一起走进新西兰的电影院,感受着观众们对《加勒比海盗3》的反馈时,北半球大洋彼岸,洛杉矶、纽约等地的午夜场也是相继散场,许多赶着看午夜场的粉丝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电影的结局,一边走出电影院,或是开车,或是打上出租车地往自己家里回去,当然,也有一些较为狂野的年轻人,干脆就直接去酒吧里玩个通宵了。
“没想到最终会是这个结局。”琼恩一边和宝拉讨论着,一边走向了停车场:她已经大学毕业,并且申请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下个月就要去旧金山了,而宝拉也申请到了本校的研究生,这两个家境殷实的富家小姐没有选择暑假打工,而是悠闲地享受着假日生活,如果不是没人陪,又弄不到票,琼恩都是想去洛杉矶看首映的。不过虽然哈利已经去了硅谷工作,但宝拉最近对乔什颇有兴趣,所以在纽约看也不错。“如果伊丽莎白和杰克最终能在一起就好了,这个结局有点故意催泪的感觉。”
不得不说,这套故意催泪的手法很有效,宝拉就被感动得泪眼汪汪,她还非常发散地把角色的命运和演员本身联系到了一起,“说不定这就是预示呢,拍完电影以后,珍妮弗和乔什就分手了,感觉电影是现实的预兆,这样想的话,刚才那个结局好感人哦。”
琼恩在这方面的思路和朋友一直合不到一块,现在也不例外,当然她也承认,电影最后的氛围渲染得挺不错的,尤其是船长和大副分道扬镳,哼着歌驶向远方的那一段,更是让人觉得有种传奇落幕的悲伤——《加勒比海盗》系列虽然可能不会就此完结,但珍妮弗和乔什都表态不会回归可能的续集,从各种迹象来看,第四部也许只能存在于传说之中了。不过,即使如此,她也觉得影片里一定要让伊丽莎白和威尔变成十年一度的夫妻有些过分矫情了,尤其是威尔被刺的情节,更像是为了成全杰克不用成为荷兰人号船长而做的安排,显得刻意而勉强,就像是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一样,让人无法投入感情,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欣赏人物各具特色的酷劲儿。
不过,琼恩摇了摇头:《加勒比海盗》的剧情从第二部开始就已经走向她难以欣赏的方向了,但重点是珍妮弗在里面很漂亮,不是吗?特效好看,珍妮弗的打戏也很精彩,在第三部里,她起码有三段以上的单独打戏,每一段都极有特色,打得赏心悦目,有不少让琼恩想要买了dvd一看再看的画面,这对于她来说已经够了,她在买票前就没想过《加勒比海盗》的剧情会变得有多好,毕竟第二部可是留了不少麻烦、谜团在第三部解决的,故事的节奏肯定没有天马行空的第一部来得爽快和有趣。
虽然这样,但观影前还是抱了万一的希望,想看到和第一部一样漂亮出色的作品,这种因为收尾不完美而来的遗憾感,不是影迷是不会理解的,琼恩叹了口气,也附和着宝拉感叹了起来,“是啊,尤其是他们在小岛上接吻分别的那一幕,珍妮弗的演技真好,她看着威尔扬帆远航的那一段太感人了。”
“没错、没错!”宝拉也兴奋了起来,“我真的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珍妮弗了,她打起来也很漂亮,而且平时的照片也是打扮得很好看,她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姑娘。”
虽然之前也看过《恋恋笔记本》和《恶魔穿着prada》,但宝拉对珍妮弗的观感一直是平平,说不上喜欢或讨厌,就是不太感兴趣。也不知道《加勒比海盗3》是戳中了她的什么点,看完以后她对珍妮弗是赞不绝口,琼恩也是听得嘴角上翘,“那是当然了,她不但好看,而且还非常厉害!”
她骄傲地说着,一边开车,一边给宝拉科普起了关于珍妮弗.杰弗森的点点滴滴,“……所以,你之前看的《倒霉爱神》就是她做的电影,还有你很喜欢的《暮光之城》也被她买下来了,好像马上就要开拍了吧……”
不过,比起这些爆米花影片,琼恩更期待的还是珍妮弗的新作,“还有她最近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合作的《迈克尔.克莱顿》,也让人非常期待!”
喜欢上珍妮弗以后,琼恩也连带着喜欢上了电影,这种爱屋及乌的心态,让她在几年来的空闲时间中看了不少经典电影,也所以,《海盗3》是完全无法满足她的胃口了,而和已经是半个电影发烧友的她比起来,宝拉就要‘无知’得多了,她觉得《海盗3》拍得相当不错,热闹精彩,帅哥美女、打戏特效都不缺少,反而是在一些人心中大名鼎鼎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对她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这是部什么电影?”宝拉茫然地说,“什么时候上映啊,有预告片吗?说的是什么故事?”
“应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严肃影片吧。”琼恩已经看了不少影评了,对于故事框架早已经是大致了解,她最遗憾的是,《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上映的日期迟迟没有公布,怎么看都是要到年底再上映的样子,在此之前,全美没有什么普通观众能看到,多数都是邀请影评人和同行观影,除非她飞到威尼斯参加威尼斯影展,否则还真的无望在短期内看到影片——如果影片走艺术院线上映的话,票肯定还很难买,并不是和看《海盗》一样,轻而易举地就能买到票的,毕竟,艺术院线影厅小,场次也稀少,如果观众多的话,抢票难度很高,很可能到第二轮、第三轮才能抢到电影票。“被列为今年影迷最期待的电影第一名,影评反馈非常好——不过,你对这个题材应该不感兴趣,还是等明年的《钢铁侠》吧,那里面也有j.j。”
“你是在嘲笑我吗,琼?”宝拉眨了眨眼,开玩笑地说,“难道在你心里,我就是个金发花瓶吗?”
车里顿时响起了年轻女孩特有的清脆笑声,在一阵笑闹后,宝拉也表态地说道,“我肯定会去看《迈克尔.克莱顿》的,girl,记得给我发email,提醒我抢票时间——如果需要抢票的话。”
虽然她对严肃电影的确从不感兴趣,观影兴趣集中在《倒霉爱神》、《恋恋笔记本》这种chickflick里,但对珍妮弗的兴趣,以及这部片口碑很好、又有传奇影帝加盟等事实,还是激起了宝拉的好奇心,她决定把自己第一次试水严肃电影的机会贡献给《迈克尔.克莱顿》。
“好吧,如果你到时候还感兴趣的话。”琼恩却不是那么的乐观,如果《迈克尔.克莱顿》真的走艺术院线、小规模上映的路线的话,参考《第五个莎莉》在上映初期一票难求的现象,它的抢票难度只会更高。
“大不了就买二手票,上ebay去抢,或者在facebook求助。”她暗自下了决心:即使是出高价也要第一时间看到《迈克尔》——虽然出于对珍妮弗的爱,她不会说《海盗3》很难看,但在电影院坐足了三小时后,作为电影爱好者,琼恩还是有些难以说明的委屈,她觉得自己迫切地需要一部珍妮弗参与的好电影来安抚自己。“如果能找到人带我参加试映会就好了,为什么大梦不举办一些有观众参与的试映活动呢……”
正当宝拉还在津津有味地和琼恩谈论着《海盗3》里让人目眩神迷的特效场面时,宅男查尔斯也意犹未尽地踩上了自己的脚踏车,在深夜的洛杉矶街头穿梭了起来,“珍妮弗的打戏还是那么的棒,当然,除此以外,电影的其余部分简直是乱七八糟。”
本来就是邪典爱好者的他,根本不吃爱情戏那套,对于电影的评价比琼恩他们还低,“线索太多,新角色的内心活动几乎为零,为了耍酷,台词甚至都不连贯,而且时间也太久了,看到最后连打戏都真的有点无聊……倒是最开始在世界尽头的那段还挺不错的,气氛渲染得很好。”
如果说第二部还有珍妮弗打戏这个刺激点在,让整部电影的结构虽然四分五裂岌岌可危,但气氛、节奏一直都在,让大家在观影时并不觉得无聊,观影后还有一些亮点可以讨论的话,那么第三部所有的刺激点都已经不再新鲜,偏偏长度还是三部曲之最,这个观影效果有‘好’也就不问可知了,虽然作为粉丝来说,还是被服务到了,不至于骂出‘烂片’,甚至对查尔斯来说,珍妮弗的打戏就足以弥补一切,但在凌晨踩着单车的他,还有些没吃饱的感觉,“明天写封邮件再问问吧,希望《迈克尔.克莱顿》快点办观众试映会,找詹姆想点办法,他应该能搞到票的……”
由于相当欣赏《谍影重重》,他对这个严肃的题材也是深具信心,更期望看到珍妮弗在电影里用《谍影重重》式的打斗风格秀一段动作戏——查尔斯是‘不剧透’党,根本没看过影评文章,只是粗略地知道这部影片深受好评,所以他还抱着这种不那么切乎实际的期待,就等着看到珍妮弗扮演的凯伦.克劳德大开杀戒了,至于这种电影风格怎么和丹尼尔.戴刘易斯统一起来……嘿,他又不是编剧,怎么圆场那不是他的活计,不是吗?
如果连演员个人的粉丝都对电影质量不满意的话,这部电影收到的大众反馈会有多严厉就不必说了,和第一部的高票房、高评价相比,《海盗3》似乎已经沦为了那些高票房、低口碑的商业片,当年约翰尼.德普凭借《海盗1》得到奥提的风光,看来是无法再度重现了:在正式上映前的试映会里,影评人就直言终剪版实在长得让人失去耐心,观众的反馈也与之类似。但无奈的是,为了收束剧情线,给三部曲做结,也是为了维持原有的剧情构思,终剪版已经不适合再做出什么变动了,要是再简短的话,故事都说不圆。所以迪士尼即使明知问题所在,也还是硬着头皮地给出了170分钟的超长上映版,这个长度也直接导致票房预测机构给出的预估数字有所下调:最简单的道理,片长短,场次就多,三小时一场,对于那些90分钟的爱情喜剧来说,都可以直接放出两场的票房了,而且过长的放映时间必然代表较高的票价,这也会让一些观众放弃观影,再加上影片本身差强人意的口碑,《海盗3》再破记录,再创奇迹地挑战《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大胆预测,现在看来是完全无法成立,票房能和第二部持平都算是胜利了。
但,就如同罗伯特.艾格之前曾担心的那样,《海盗2》积攒的不满和恶评,在《海盗3》上映时终于呈现出了后果:《海盗3》午夜场直跌两百万,只有九百万的成绩,首日五千三百万,比前作跌了七百万,这个数字说明,在看过《海盗2》之后,死忠粉丝直接流失了两百万的份额,反而是对片子质量要求没那么高,更多是根据档期和自身娱乐需求来挑片的家庭观众流失率略低,只是流失走了五百万份额。
而在首日上映以后,《海盗3》的imdb评分也不好看,随着大量观众涌入打分,评分迅速由上映前的期待评分8.6跌落到了7.3,已经和《海盗2》的最终分数持平,由于首日观众肯定是最宽容、最死忠的支持者,连他们的给分都不高,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最后《海盗3》的评分肯定要比《海盗2》更低,甚至有可能会跌破7点大关,来到6点的烂片区间。
和《海盗1》8.1的好片评分比较,《海盗3》在口碑上完全是一部不如一部,《海盗4》看来短期内是不能启动,怎么都得再等几年,等到观众这种失望的情绪淡化后再说了。不过,让人宽慰的是,从票房上来看,《海盗3》和《蜘蛛侠3》的走向还是比较相似的,这两部都是今年上映的第三部,也都是口碑砸锅,但票房数字和前作相差不大,《海盗3》的表现还比《蜘蛛侠3》强一些,因为全球表现好,虽然北美首日跌了七百万,但海外首日补强了这个数字,全球首日收官是一亿两千万,反而比《海盗2》还要上升了一千万。
这不但是因为迪士尼更重视第三部的发行,同步上映的国家地区更多了,也是因为全球各地的文化传统不同,对一部影片的反馈可能也大不一样,更是也因为《海盗1》只是红在本土,在海外的水花不算太大,当时各主演的名声还没打响,到《海盗2》,海外观众才算是对这几个主演建立起了实在、深刻的印象,发行商也才开始和当地厂商合作进行推广,等到《海盗3》上映时,这种公众认知度包括营销手段的回馈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这种票房趋势也是符合信息扩散的规律的,海外的反馈要比北美更加迟钝,也更加猛烈、更加难以预料。当一个市场的广度囊括到全球的时候,经验和直觉已经不管用了,影响因素太多,别说一般人,哪怕是专业机构,也轻易无法做出预测。
和2006年相比,07年的影坛就要热闹得多了,《蜘蛛侠3》、《变形金刚》、《怪物史瑞克3》、《哈利.波特5》,这些重量级的大片都是北美年冠有力的争夺者,《海盗3》能否保住全球、北美双冠的桂冠,不失体面地暂时退场,不仅仅要看自己的表现,还得看对手们的能量。不过,从票房走势来看,最终票房突破10亿大关应该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至于能否和前作比有提升,那就很难说了,首日票房高出一千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次同步上映的国家更多一些,虽然都是小国,但加一加也有几百万的票房,传统票仓城市的提升并不是太高。
迪士尼背靠背拍摄的决定,在第一部结束之后看来有多冒险,而在现在看来就有多英明,多有远见:和累积20亿的票房比起来,合计4亿多的制作成本也算不了什么了。甚至可以说,他们这还算是是省钱的,用一个相对的低价签到了约翰尼和珍妮,要不然,在2005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大爆,珍妮更是接连火箭式上升后,《海盗3》两人的要价根本不会那么保守,不给分成的话,绝对是没法往下拍的。也是受益于《海盗3》的热映,其股价再度上涨,罗伯特.艾格的地位更加稳如泰山,而珍妮弗.杰弗森的名字,在长达一年的空白期之后,是又一次再度成为了业界、娱乐群众乃至编辑记者们口中谈论的名字,网络搜索的热词。‘被上帝亲吻过的女孩’这个外号,也又一次被翻了出来,成为了珍妮弗粉丝,以及影迷们口中对她最好的形容词。
26岁,累计票房全球已经是冲40亿走了,而且这是计算以主角身份出演的电影,而不是配角也给算进去的溢美式算法——或者说,除了奥斯卡那个莫名其妙的最佳女配角,把她当作配角来看以外,珍妮弗出道以后基本就没有配过,全是强势大作的女主角,这样的累计票房在女演员里绝对是史上第一,即使在男演员里也是排得上号了。
即使不算海外票房,就国内票房来说,唯一能比过她的两个女演员,一个卡梅隆.迪亚兹,那还是因为沾了《怪物史瑞克》配音的光,如果刨掉这个的话,根本没法和珍妮比,还有一个就是老牌天后茱莉亚.罗伯茨了,她拍片30多部,国内票房累计25亿,而珍妮呢,如果算上《海盗3》的推算国内票房,6部累计16亿,部均2.6亿,算部均,她是力压威尔.史密斯,屠杀全榜,拿到了全美通榜第一。
这是个什么概念?在演员北美票房累积榜(只记主演)里,前50名的女演员不会超过6人,前20名只有2人,好莱坞有多重男轻女,看这个榜单就可以略知一二了,珍妮虽然现在还没进前50,但部均却已经排到第一了,只要她能保持这股势头继续活跃下去,杀入前50、前10不过是时间问题,甚至也许有一天,人们可以看到她在票房榜上高踞榜首宝座——
在这个属于男人的世界里,一个女人,一个26岁的年轻女演员能够毫无争议地凭借扎实的票房成绩,压过从艺20、30年的前辈,拿到第一,这条消息的新闻性有多强,还用说吗?在整个7月份,全美国都在讨论珍妮弗.杰弗森和她的美国梦:仅仅是4年前,全美观众都还在《奥普拉秀》里看过她的悲惨身世故事,为她的奋斗精神感动、振奋。4年以后,她拿到了奥斯卡,她已经成为了传奇人物——更可怕的是,传奇还在继续,她还在继续奋斗着,想要进一步的创造奇迹!
如果说,去年全美还沉浸于质疑、讨伐她的双奥斯卡的浪潮中的话,那么今年,在影评人偃旗息鼓,不再批评珍妮弗,而媒体又开始猛炒‘部均第一’这个概念的情况下,没有人再怀疑她的奥斯卡是否有猫腻,她的演技是否真有那么好,或者她应不应该专心演艺术片,而不是在商业片里浪费自己的才华。人们已经是对珍妮弗.杰弗森的演技成就瞠目结舌,只能是期待着她再一次创造奇迹了——任何一个还认为她在《海盗3》里只是起到鸡肋、花瓶作用的影评人,现在都必须应对‘性别歧视’的质疑:难道珍妮弗就一定要去演那些票房很低的文艺片吗?威尔.史密斯的累计票房也很高,他演技也很不错,为什么他演《机械战警》的时候你们不去攻讦他?你们是不是对女演员特别苛刻?
在电影行业里,掌握话语权的以男性居多,影评人一样是阳盛阴衰,而一旦大众开始注意男演员和女演员的显著差别,女权、性别歧视这些字眼就能让这些不幸的可怜蛋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维护自己:数据全是真的,女演员发展不如男演员也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指责珍妮弗是打压女演员呀……
不论他们怎么说,身为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珍妮在打了几年的‘girl power’牌之后,终于是往身上多批了一件‘女权i’的盔甲,这个头衔和之前的‘贫民窟之光’、‘美国梦代言人’一样,在很多时候都能为她避免掉一些非常棘手的麻烦,起码,现在敢于无中生有地大肆攻讦她的人,肯定已经是没有几个了,即使有人还想着靠踩她来出名,在道德和舆论上也不可能获得多少支持者。
“这一波形象营销的效果比我们预想得还好。”在威尼斯希普利亚尼豪华酒店的套房里,玛丽一边敲击键盘,一边有些兴奋地说,“你已经重回imdb影人第一,最近的搜索指数也是大幅上涨,回到前三,最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ebay上,你的作品dvd销量都在上涨,这证明这一轮营销为你拉拢到了不少新粉丝的注意力,切萨雷,去年没有抛出‘部均第一’这个概念是对的,今年用的效果要好得多了。”
要说部均,珍妮从第四部开始,部均就是第一了,但是在去年珍妮深陷质疑风波时,切萨雷并没有抛出这个筹码进行反击,反而是不予回应地让这些质疑自行淡化、消解,到了今年,大家已经过了最兴奋的劲头,又有权威影评人为珍妮背书以后,才抛出了这个概念,由茱蒂发稿炒作,傀儡师配合在网络炒热话题,否则,媒体怎么会忽然恰到好处地在这个时间注意到珍妮的部均数据?
“其实现在用都还有些勉强,”克里斯在手工古董椅子上挪动了一下,把大长腿搁上了桃心木书桌,懒洋洋地说道,“毕竟j.j的作品数量还是少了一些,不过,这张牌再不打就要过期,也只能现在打出来了。”
在这个处处都是古董家具的湖景客厅里,珍妮团队的成员们或站或坐,切萨雷双手插在西装口袋里,站在窗边欣赏着明媚的湖景,听到克里斯的评价,他转过身抬了抬眉毛,“看来,你也不太看好《迈克尔.克莱顿》的票房前景。”
珍妮现在的部均2.6亿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了,比威尔.史密斯的部均1.4亿要高出1.2亿之多,就算《迈克尔.克莱顿》颗粒无收,她也还是第一,不过既然是新闻,那么当然‘数大就是美’。克里斯耸了耸肩,摊手地说道,“从成片来看,北美票房要过亿肯定是有难度的。”
“能收五千万就已经是完成目标了。”珍妮插嘴说,她看了看表,对电脑屏幕里的茱蒂说道,“做得好,茱蒂,接下来该进入收尾期了,这个话题再延续下去可能会激起一些人的反感,让《迈克尔》的票房成为人们的关注目标,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奥斯卡不利。”
“我明白。”茱蒂也笑了起来。“是时候发一些新的新闻了,不是吗?切萨,说到这里,乔什的新片是不是也快上映了,你有什么思路吗……”
切萨雷回身走到电脑边,稍微跑题地和茱蒂商讨起了乔什的新片策略,打算以此来转移媒体对珍妮的焦点,这也是从前订婚关系留下的好处,在宣传上可以联动、接头。稍后,他们还要给克里斯团队开会,总结一下他在这段时期内的宣传策略——这种常年不断的宣传公关,最终也会反应到演员的票房中来,不管你多大牌,舆论控制也是不能落下的工作。只是对alister来说,这份工作的战线拉得更长,容错率也更高而已,像是珍妮,去年被骂惨,可以一直蛰伏到今年,有了拳头作品再来打翻身仗,这种底气的确也是新人所比不了的。
她的会基本上是开完了,乘着切萨雷和茱蒂的跑题,珍妮也偷出空来,走到克里斯身边,把手放在他肩膀上——自从他们在飞机场会合以后,整个团队就一直在交流和总结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宣传成绩,珍妮和克里斯只是匆匆地问候了一下,都还没有说过什么话。
虽然已经有两个月没见到面,但几乎每天都会通电话,再加上现在也不是私人场合,所以克里斯并没有表现得过分热情,而是用眼神含笑和她打了个招呼,就示意他的助理杰克拿出了几份文件夹,递给了珍妮。
“这是你这几天要见的导演和演员。”他一开口,谈的也是公事,“今晚我们就要和萨尔维.图齐共进晚餐,谈谈《梦露》,这是他的资料,轮到我去开会的时候你可以先看一看。”
萨尔维.图齐是阿瑟力荐的导演,也是和克里斯最为投缘,他认为最有想法的年轻导演,他今年才28岁,在导演中算是极为年轻,之前都在给bbc拍摄纪录片,尤其擅长人物传记的纪录片,克里斯和阿瑟认为他的镜头很有灵气,此外,他对于60年代丰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于人物传记片的擅长,都是很突出的优势,珍妮看过他的纪录片,也觉得他很有才华,所以,虽然他年纪不大,但还是进入了最终一轮面试,成为了导演候选人之一。除此以外,还有科林的几个候选人也会陆续到威尼斯来,珍妮会见缝插针地给他们做最终试镜——没办法,她的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能够为威尼斯电影节挪出三天时间已经是极限,根本不可能为此专门去伦敦一趟。
“ok。”珍妮接过文件夹,回报给克里斯一个轻吻,“提醒我这几天好好谢谢你。”
克里斯哈地笑了一声,亲昵地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站起身走向桌边,而珍妮就势坐在了他留下的椅子里,翻开了文件夹。
“呃,杰克?”她疑问地冲克里斯的助理招了招手,压低了声音,不想打扰克里斯他们的会议,“资料是不是弄错了?我说,这应该是演员的资料吧?”
杰克凑过来看了看文件夹里,尤其是珍妮指着的那张照片,他‘哦’了一声,“没弄错。”
他指着照片里那位五官深刻俊美,身材高挑,身穿三件套西装,仿佛正为名牌服饰代言的棕发男人说道,“这就是萨维尔.图齐,资料里有说,在成为导演之前,他当过两年模特——”
作者有话要说:注:这里说的北美演员票房排行榜是按照今年的份额来参考推算的,如果是现实版本的话,在现在,部均应该是哈7三人组第一,前50也要多出emma,第二是有三大神片系列的奥兰多。
☆、第二百二十六章 艺术的火花
珍妮拿影后的影片曾经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并得到了评委组非常一致的好评、溢美,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得的缘分,所以错过戛纳,珍妮并不觉得太惋惜,《迈克尔.克莱顿》的海外首秀选择威尼斯也算是还了前年的情分,有助于双方培养感情。——在欧洲电影市场,三大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偏好,很难有演员和电影能够同时讨好三大电影节,比起还没有去过几次,非常陌生的戛纳,威尼斯电影节显然对珍妮要更为亲切。
因为前年她算是临时爽约,虽然也是事出有因,但这一次珍妮还是给足了威尼斯影展面子,特地提前一天抵达威尼斯,预备出席开幕式,走红毯给影展撑场,不过,珍妮并不能在威尼斯待足一周,她只能是待到自己的影片放映过后就得回新西兰继续拍摄,视情况决定是否回来参加颁奖典礼:这主要取决于卡梅隆的心情,否则她倒是宁愿在意大利多待几天,即使不能和克里斯一起在当地游玩,起码也不必重复这种空中飞人的生活,从威尼斯到惠灵顿路途不近,私人飞机根本无法飞,也没有直达航班,算上转机时间,单独的航程都要十几小时,这对于珍妮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时间浪费。
前年就对她无比欣赏的法国女导演克莱尔.丹尼斯,在她的带动下对珍妮也很有兴趣的当届评审,一样是来自法国,也一样是对男色有自己见解的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都很盼望着见珍妮一面,而她们的关系也其实暗示了威尼斯评审会的权力结构——虽然人选每一届都不一样,但派系组成肯定是差不多的,也只有把这些欧洲、亚太的派系捏在一起,威尼斯电影节才能继续保证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确保每一次都有重量级影片参展。其实说穿了,这也相当于是一次比较严肃的分猪肉,奥斯卡有五千评委都不能例外,评审团人数没上20的威尼斯电影节又怎么可能完全没有博弈和妥协的影子?
“对,”切萨雷点了点头,他调整了一下角度,躲开了直射面部的阳光,“这对你前年的‘女主报女配’事件也会是个很好的补偿。”
比起《第五个莎莉》拿女主,《恶魔穿着prada》拿女配反而更令人无法接受,也是网络上的j.j hater嘲弄她最大的话柄,毕竟她的戏份明显就是女主,强行改报女配,给人以功利心十足的印象,吃相也的确不太好看,一副对自己没信心的感觉。以凯伦这个可主可配的角色报女主,给人以自信、强势的感觉,在提名基本可以保证,拿奖基本没戏的情况下,报女主是对各方面都有利的决定,唯一需要放弃的只是报女配更可能拿奖的飘渺希望而已。
但珍妮本来也没指着这个,她今年就没预算自己能拿奥斯卡,“既然这是共同的决定,那没问题,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在金球和前置奖项里都得报女主了。”
为了确保拿奖,金球报主,奥斯卡报配是常见的现象,但金球为了拿奖报配,奥斯卡报主角那就是显得心机太深。切萨雷点了点头,宽慰地说,“你在前置奖项上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今年能和你对抗的本土演员不多,你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更何况,到目前为止,影评人的反馈非常不错,你在影评人协会奖上应该是占据了先手。”
珍妮吐了一口气,重新迈开步伐,离开了新西兰人特别喜爱的夏天圣诞树,切萨雷戴上墨镜跟在她身后,绅士地为她打起了遮阳伞。
“我现在已经对这些奖项不是那么看重了,”珍妮老气横秋地说,“感觉不出有什么意义,它们又会对我有什么影响。”
“你会这么说是因为你现在拿到的是好评,”切萨雷毫不留情地戳破了珍妮的矫情一面,又转开了话题,“说真的,剧组就没人对你的遮阳伞造型发表任何异议吗?对你这种即使是隆冬也要打伞的行为发表任何评论?”
他说得没错,珍妮之所以对于这些评论感到意兴阑珊,完全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迈克尔.克莱顿》收到的几乎全是好评。——在芝加哥的第一次试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场的五位影评人都对电影本身和演员的表演、导演的功力赞不绝口,珍妮和丹尼尔被这五位权威影评人视作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虽然当时玛丽没能回答出珍妮打算报主角还是配角,多少让一心栽培、提携她的影评人有些不便下手,但他们还是极有诚意,在回避戏份多少,确定她是主角还是配角的前提下,为她大为鼓吹,并且对珍妮出演《加勒比》这样的商业片也表示了理解,算是以权威身份,终结了从《加勒比2》开始的黑演技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珍妮弗在商业片上的野心就和她在艺术片上的野心一样大,她似乎打算通过打斗戏码来积累自己在文艺片多做尝试的资本,通过《迈克尔.克莱顿》,她已经证明了自己能演出震撼人心的阴郁角色,她的能量能把观众的内心掀翻打碎,但《迈克尔.克莱顿》永远也不会像《加勒比海盗》一样走近千家万户,而这个年轻的影后还不想为大众遗忘,从此活在艺术院线之中。”
在德里克的影评兼专访文章里,他深刻而犀利地写道:珍妮弗对于她的用意也是直言不讳,她眨动着碧绿的大眼,看似天真无邪地反问,‘为什么不呢?大众想看一些轻松、有趣的电影,一些能刺激他们肾上腺素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样的需求低人一等,当然,我能演一些和这些需求相反的角色,那些通过让人不愉快来触发思考火花的影片,我可以抛弃我的外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听到别人夸奖我的美貌,我是说,为什么我们不能兼顾呢?’
是啊,为什么她不能兼顾呢?这个26岁的女孩拥有世界上的一切,美貌、才华、自信、勇气,她不像是我认识的那些女演员,一边埋怨美貌对她们的阻碍,一边不自觉地依赖着她,看到她你会想到查理兹.塞隆,这个一样是通过美貌获得大家注意,然后毁掉美貌赢得奖项的演员。我认为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对于人类本能的深刻讽刺,当她们美貌时,演技并不会就此逝去,但遗憾的是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些,人类的这种本能迫使她们必须做出选择,毁掉自己的一面,好让另一面——我们号称自己最重视的一面获得大家的注意,而大众还自夸着他们是较有深度的那一方,轻蔑地把美貌和肤浅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对于珍妮弗.杰弗森来说,出演商业片并不是轻率的决定,反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她不惧怕随之而来的影评风暴,不在乎影评人对她尖酸刻薄的评价,因为她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她能把他们全部征服。
“哦,我很少去看那些(影评)。”她说,坦率地大笑了起来,“当然,《加勒比海盗2》以后,所有人都在骂我,即使是你也对我感到失望,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知道我有多棒,我知道我能做到哪一步,我只是——当然我很感谢大家的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因此迷失方向。我爱商业片,就像是我爱艺术片一样,我认为娱乐大众一样是非常有挑战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就如同深深地打动一小部分人一样有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依然会试图兼顾,找一个平衡点。我认为这不是坏事,没有人规定一个演员只能专注于一个方面,我在《海盗》里拿到的票房对于我接手《迈克尔.克莱顿》的制作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我的名字也会帮助一些原本对艺术片没兴趣的人走进电影院观看《迈克尔.克莱顿》,这不在于利润和票房,而在于你能帮助多少人找到他们原本并不熟知的兴趣。”
在新西兰的阳光下,她的双眼闪闪发光,这女孩深信她正做着正确的事,而我也不禁自问自己,在看过《迈克尔.克莱顿》之后,谁又有资格来否定她呢?她才26岁,已经有了两座奥斯卡,超过29亿的累计票房(在本文面世后没有多久,随着《加勒比海盗3》的上映,这个数字会更为骇人),她在做的事几乎领先于这个世界,领先于这个行当99.9%的从业者,她不单单是出色的演员,还是个有魄力的新晋制作人、公司经营者,她的大梦电影和迪士尼关系密切,2006年发行了两部电影,诞生了一个奥斯卡提名,赚到了累计1亿出头的票房,投资回报率达到4:1——她亲自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迈克尔.克莱顿》这样的杰作,她正投身于福克斯和大梦合作,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电影项目中担当主演和制作人,在这个项目完成后她会制作并主演一部豪华班底的玛丽莲.梦露传记片,这女孩所做的每一件事对好莱坞似乎都意义非凡,比起评价、否定,如今我更有兴趣的是旁观和见证,她会成为历史总票房最高的影星吗?她会拿到第三个奥斯卡吗?她会成为好莱坞有史以来成就最高的女明星吗?对于珍妮弗.杰弗森,如今你很难说出‘这不可能’。
——这样的一篇影评兼采访刊发在《综艺》上以后,即使还有人嘲笑她演商业片,这样的论调也不会再激起什么风浪,对她的星途造成什么致命的影响了,起码在她的艺术片砸锅之前不会。而这也预示着,在《加勒比海盗2》遭受嘲笑式、海浪式的差评之后,一直笼罩在珍妮星途上空的一片乌云正式移去(虽然她本人对此一直没有太多实在的感觉),更是对《迈克尔.克莱顿》的极佳造势。毕竟,非常明显,德里克.埃利必须非常欣赏这部电影和珍妮弗,才会写出这么一篇倾向明显,多处开脱的文章来为她即将上映的《加勒比海盗3》铺垫堵嘴,并盛赞凯伦.克劳德这个角色取得的突破。
像是德里克这样的《综艺》专栏作家,本身也就意味着权威和专业大牛的身份,以及非常硬实的公信力,他的支持也许你可以用公关买到,但是他的力撑就不是任何人能用任何筹码交换来的了,毕竟公信力、鉴赏力是他的立身之本。会表露出这样的态度,证明珍妮弗在《迈克尔.克莱顿》里的表现确实超神,真的是打动了他——五个地位类似的影评人都表露出这样的态度?那《迈克尔.克莱顿》绝不可能是失手作,肯定是今年的奥奖热门了。
带了这样的先决心态去看电影,影评人虽然还是会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判断电影好坏,不会盲目跟从权威,但起码他们在下结论前肯定会保证自己认真地看过这部影片,没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给出差评之前会格外的慎重。——这就是权威和口碑的作用,有权威认证,有自身口碑影响,一旦是地位竖立起来,只要不是车祸式的发挥,要造势、要拿提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就说《迈克尔.克莱顿》,到现在为止已经在芝加哥、洛杉矶、纽约、亚特兰大和旧金山都举办过试映会了,回馈的影评也有几十篇,口碑也一致都是盛赞,纷纷赞扬其是完美地结合了商业性和艺术性,把一个严肃的话题探讨得引人入胜,丹尼尔和珍妮弗都突破了自己……而其也已经是顺利送展威尼斯,入选了主竞赛单元,并且荣幸地被选为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如果能在欧洲也获得肯定的话,格调自然更高,冲击奥斯卡最佳影片自然也就多了那么几分把握。
她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上还流传着她的传说,这就是最近这段时间最好的注脚了,当好莱坞冲奖片的格局被《迈克尔.克莱顿》冲击得风风雨雨时,珍妮本人却是一结束了《加勒比海盗3》的首映式,就回到新西兰继续赶拍《阿凡达》,短期内再也不敢请假离组,免得引来卡梅隆的不悦。像是《迈克尔》冲奖策略,公司在几个项目上的进度决策这些事情,也只能让切萨雷亲自到新西兰来和她面谈了。
当然,切萨雷也不是只为了这么一席谈话飞到新西兰来,《阿凡达》剧组已经建组一年了,投资方要对福克斯这个制片方进行财务审计,当然这难免会惹怒卡梅隆,拖累一些拍摄行程,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大梦财务部门和剧组顺利对接,这一次是切萨雷亲自带队——这也是大梦第一次涉足在拍剧组财务审计,按照惯例,切萨雷也要亲身参与,学习、搞懂这块业务的诀窍。
其实两人开始搞公司的时候,切萨雷不懂的地方也许是和她一样多,毕竟他是要做经纪人,而非电影制作人。但珍妮承认自己在快速学习的领域比不上切萨雷,他不断进步的速度是比她要快得多,两人起步时的差距可能还不大,但仅仅是两三年后,她自己还不能得心应手地制作一部电影,却已经可以很放心地把大梦交给切萨雷去领导,不需要担心会出什么疏漏了。像是这一次,她在外拍片,切萨雷在好莱坞做大管家,统筹几个已上映项目的后续收款,以及筹备中的《马利与我》和《暮光之城》,珍妮就是相当放心,一点也不担心项目会失控,又或者切萨雷在一些关键领域会背离她的意见擅自做主。
“对剧组来说,这种程度的怪癖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可爱。”她紧了紧羽绒服,抢过遮阳伞来自己撑着,回答了切萨雷有些打趣的问题,知道关于公事的对话已经全部结束,接下来可以随便聊聊了。“放弃说服我晒黑吧,我绝不可能答应的。”
出道六年来,珍妮一直是白肤金发的造型,在拍摄《钢铁侠》时,她把头发染红,拍摄时干脆就剪了及肩短发,而不是把头□□染回原色,这样也算是对头发的养护了——这就是她在造型上可怜的变化,朱利安和克劳迪娅都有意让她去晒黑一些,做成欧美审美中相当喜欢的小麦肤色,但珍妮总是一口拒绝。她现在26岁,已经是开始要注意保养了,毕竟她平时非常忙,白种人又易老,这时候再来个过度日晒,皮肤一晒就得老化,苍老度肯定蹭蹭上去,到时候晒斑和松弛找上门来的话,她就得求助于美容针了,而这正是她想极力拖延和避免的。
对她有些不快的态度,切萨雷只是回以礼貌的微笑,他把调侃藏在了眼睛里,但没有继续这个话题,“顺带一提,《迈克尔》的完成版已经剪出来了,我已经为你争取到了首席制作人的位置。”
“啊?”珍妮又喜又惊,“但西德尼——那么乔治——”
“西德尼对此相当乐见其成。”切萨雷说,“至于乔治,他是执行制片人。”
要送去威尼斯的版本,肯定不可能是给影评人看的无片头片尾、工作人员字幕的版本,而说到加字幕,那也是有讲究的,制片人的头衔和排序都有很多名目,制片人、执行制片人、制片经理,这三者是可以同时出现的,一般是制片人排在最前,在这一栏下的名字是真正的制片人,作品也会被挂到他们名下,被当作是制片作品。而执行制片人这一栏就是给明星和一些没有真正参与到制片过程,但是给与过一定方便和帮助的高层挂名用的,制片经理则是真正做事的那个人——很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事都是他在做,但这部影片并不能算是他的作品,也写不进她的履历表里。
而在制片人这一栏里,排名也是非常讲究和重要的,就拿珍妮来说,之前在《恶魔穿着prada》里,她挂的是制片人没错,但还有大制片温迪.古德曼在主导整部作品,排名也在珍妮之上,所以业内很少有人把这部影片当作是她的制片作品,也不认为这体现了她的制片能力,可能有些刻薄一些的人还会认为,这是珍妮任性要求的结果,片方只不过是在迁就她而已。
珍妮之所以要自己做《与梦露的一周》,而不是拉韦恩斯坦入局,除了不想分出利润、不想被人掣肘以外,也因为韦恩斯坦一旦插足制作,即使两人同挂一栏,大众也会认为这部影片是韦恩斯坦在背后操控,她不过是因为地位高又出了钱,所以才挂到制片人这栏里而已。
但在《迈克尔.克莱顿》里,丹尼尔是她搞定的主演,这件事已经传开了,在一些传言里,乔治当然也是她排挤出局,这些都是在在显示了珍妮的统治力,当她的制片人排名还在大制片西德尼之前的时候,这部影片不算她的制片作品那就说不过去了,业界也会把她真正当作一个制片人来看待——这亦是她在玩家路上的重要一步。而如果没有西德尼的玉成,珍妮是不可能主动争取此事的,老爷子的心胸,也是可见一斑了。
“提醒我给西德尼打个电话,感谢感谢他。”撑着阳伞和切萨雷从花园深处走到了临着山崖的一段观景栈道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惠灵顿的市景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海湾,珍妮的心情相当不错,她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笑着说,“我简直爱上新西兰了——这里简直是天堂!这么清新原始,这么自由自在——切萨雷,如果我在这里买了房子常住不走,不要太诧异,住在这里,我觉得我和好莱坞毫无联系,感觉就像是在另一个世界。”
在新西兰,狗仔文化几乎是不存在的,毕竟这里的娱乐产业实在说不上是发达,好莱坞那边跟来的狗仔很快也确认了这么一点——珍妮弗在新西兰还是不会去酒吧玩。既然如此,他们又拍不到珍妮进出摄影棚的照片,所以没过几天也陆续撤走。珍妮算是度过了成名后最自由自在、最快乐的拍片日子,作息固定、工作简单,工作量不大,又没有狗仔,又在交通便利的市区,甚至和切萨雷一起在市区公园散步,都不会引来任何注意的眼光,这让她怎么能不爱惠灵顿?怎么不觉得这里和好莱坞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看起来,另一个世界也有电影院。”切萨雷用下颚点了点山脚下的一座小建筑,从他们的高度看下去,恰好可以看到电影院的招牌,还有影院前忙着停车的人群:周五下午,有些公司已经下班了,恰好可以来看一场电影。
“你就非得给我泼冷水吗?”珍妮瞪了切萨雷一眼,正好捕捉到他整理围巾的动作,她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知道了,这绝对是报复,你这是在报复我拉你出来散步吧?切萨雷。”
切萨雷和一般美国人一样,比较依赖暖气,他注重仪表,更是不会选择羽绒服、冲锋衣作为冬季装束,此时正穿着相当中看不中用的大衣三件套,陪她在新雪后的公园散步,有可能是感到比较寒冷,不过他装得好,珍妮刚才根本没注意到,现在发现切萨雷的手指关节冻得通红,这才一边开玩笑,一边领着他走向电影院,“詹姆斯还要两小时收工,距离晚饭时间还早,我们不如一起看场电影吧,唔,冬季强档《加勒比海盗3》今天刚好上映,这也是你刚才试图提醒我的吧,不如我们就去看这部电影好吗?”
切萨雷矜持地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有些依依不舍地把刚放进衣袋的手又抽了出来,翻过手腕看了看时间,“下午4点,现在,洛杉矶的午夜场应该也快结束了吧……”
☆、第二百二十五章 部均第一
切萨雷对于时间的估算的确很准确,当他和珍妮一起走进新西兰的电影院,感受着观众们对《加勒比海盗3》的反馈时,北半球大洋彼岸,洛杉矶、纽约等地的午夜场也是相继散场,许多赶着看午夜场的粉丝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电影的结局,一边走出电影院,或是开车,或是打上出租车地往自己家里回去,当然,也有一些较为狂野的年轻人,干脆就直接去酒吧里玩个通宵了。
“没想到最终会是这个结局。”琼恩一边和宝拉讨论着,一边走向了停车场:她已经大学毕业,并且申请到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下个月就要去旧金山了,而宝拉也申请到了本校的研究生,这两个家境殷实的富家小姐没有选择暑假打工,而是悠闲地享受着假日生活,如果不是没人陪,又弄不到票,琼恩都是想去洛杉矶看首映的。不过虽然哈利已经去了硅谷工作,但宝拉最近对乔什颇有兴趣,所以在纽约看也不错。“如果伊丽莎白和杰克最终能在一起就好了,这个结局有点故意催泪的感觉。”
不得不说,这套故意催泪的手法很有效,宝拉就被感动得泪眼汪汪,她还非常发散地把角色的命运和演员本身联系到了一起,“说不定这就是预示呢,拍完电影以后,珍妮弗和乔什就分手了,感觉电影是现实的预兆,这样想的话,刚才那个结局好感人哦。”
琼恩在这方面的思路和朋友一直合不到一块,现在也不例外,当然她也承认,电影最后的氛围渲染得挺不错的,尤其是船长和大副分道扬镳,哼着歌驶向远方的那一段,更是让人觉得有种传奇落幕的悲伤——《加勒比海盗》系列虽然可能不会就此完结,但珍妮弗和乔什都表态不会回归可能的续集,从各种迹象来看,第四部也许只能存在于传说之中了。不过,即使如此,她也觉得影片里一定要让伊丽莎白和威尔变成十年一度的夫妻有些过分矫情了,尤其是威尔被刺的情节,更像是为了成全杰克不用成为荷兰人号船长而做的安排,显得刻意而勉强,就像是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一样,让人无法投入感情,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欣赏人物各具特色的酷劲儿。
不过,琼恩摇了摇头:《加勒比海盗》的剧情从第二部开始就已经走向她难以欣赏的方向了,但重点是珍妮弗在里面很漂亮,不是吗?特效好看,珍妮弗的打戏也很精彩,在第三部里,她起码有三段以上的单独打戏,每一段都极有特色,打得赏心悦目,有不少让琼恩想要买了dvd一看再看的画面,这对于她来说已经够了,她在买票前就没想过《加勒比海盗》的剧情会变得有多好,毕竟第二部可是留了不少麻烦、谜团在第三部解决的,故事的节奏肯定没有天马行空的第一部来得爽快和有趣。
虽然这样,但观影前还是抱了万一的希望,想看到和第一部一样漂亮出色的作品,这种因为收尾不完美而来的遗憾感,不是影迷是不会理解的,琼恩叹了口气,也附和着宝拉感叹了起来,“是啊,尤其是他们在小岛上接吻分别的那一幕,珍妮弗的演技真好,她看着威尔扬帆远航的那一段太感人了。”
“没错、没错!”宝拉也兴奋了起来,“我真的明白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珍妮弗了,她打起来也很漂亮,而且平时的照片也是打扮得很好看,她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姑娘。”
虽然之前也看过《恋恋笔记本》和《恶魔穿着prada》,但宝拉对珍妮弗的观感一直是平平,说不上喜欢或讨厌,就是不太感兴趣。也不知道《加勒比海盗3》是戳中了她的什么点,看完以后她对珍妮弗是赞不绝口,琼恩也是听得嘴角上翘,“那是当然了,她不但好看,而且还非常厉害!”
她骄傲地说着,一边开车,一边给宝拉科普起了关于珍妮弗.杰弗森的点点滴滴,“……所以,你之前看的《倒霉爱神》就是她做的电影,还有你很喜欢的《暮光之城》也被她买下来了,好像马上就要开拍了吧……”
不过,比起这些爆米花影片,琼恩更期待的还是珍妮弗的新作,“还有她最近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合作的《迈克尔.克莱顿》,也让人非常期待!”
喜欢上珍妮弗以后,琼恩也连带着喜欢上了电影,这种爱屋及乌的心态,让她在几年来的空闲时间中看了不少经典电影,也所以,《海盗3》是完全无法满足她的胃口了,而和已经是半个电影发烧友的她比起来,宝拉就要‘无知’得多了,她觉得《海盗3》拍得相当不错,热闹精彩,帅哥美女、打戏特效都不缺少,反而是在一些人心中大名鼎鼎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对她来说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这是部什么电影?”宝拉茫然地说,“什么时候上映啊,有预告片吗?说的是什么故事?”
“应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严肃影片吧。”琼恩已经看了不少影评了,对于故事框架早已经是大致了解,她最遗憾的是,《迈克尔.克莱顿》在美国上映的日期迟迟没有公布,怎么看都是要到年底再上映的样子,在此之前,全美没有什么普通观众能看到,多数都是邀请影评人和同行观影,除非她飞到威尼斯参加威尼斯影展,否则还真的无望在短期内看到影片——如果影片走艺术院线上映的话,票肯定还很难买,并不是和看《海盗》一样,轻而易举地就能买到票的,毕竟,艺术院线影厅小,场次也稀少,如果观众多的话,抢票难度很高,很可能到第二轮、第三轮才能抢到电影票。“被列为今年影迷最期待的电影第一名,影评反馈非常好——不过,你对这个题材应该不感兴趣,还是等明年的《钢铁侠》吧,那里面也有j.j。”
“你是在嘲笑我吗,琼?”宝拉眨了眨眼,开玩笑地说,“难道在你心里,我就是个金发花瓶吗?”
车里顿时响起了年轻女孩特有的清脆笑声,在一阵笑闹后,宝拉也表态地说道,“我肯定会去看《迈克尔.克莱顿》的,girl,记得给我发email,提醒我抢票时间——如果需要抢票的话。”
虽然她对严肃电影的确从不感兴趣,观影兴趣集中在《倒霉爱神》、《恋恋笔记本》这种chickflick里,但对珍妮弗的兴趣,以及这部片口碑很好、又有传奇影帝加盟等事实,还是激起了宝拉的好奇心,她决定把自己第一次试水严肃电影的机会贡献给《迈克尔.克莱顿》。
“好吧,如果你到时候还感兴趣的话。”琼恩却不是那么的乐观,如果《迈克尔.克莱顿》真的走艺术院线、小规模上映的路线的话,参考《第五个莎莉》在上映初期一票难求的现象,它的抢票难度只会更高。
“大不了就买二手票,上ebay去抢,或者在facebook求助。”她暗自下了决心:即使是出高价也要第一时间看到《迈克尔》——虽然出于对珍妮弗的爱,她不会说《海盗3》很难看,但在电影院坐足了三小时后,作为电影爱好者,琼恩还是有些难以说明的委屈,她觉得自己迫切地需要一部珍妮弗参与的好电影来安抚自己。“如果能找到人带我参加试映会就好了,为什么大梦不举办一些有观众参与的试映活动呢……”
正当宝拉还在津津有味地和琼恩谈论着《海盗3》里让人目眩神迷的特效场面时,宅男查尔斯也意犹未尽地踩上了自己的脚踏车,在深夜的洛杉矶街头穿梭了起来,“珍妮弗的打戏还是那么的棒,当然,除此以外,电影的其余部分简直是乱七八糟。”
本来就是邪典爱好者的他,根本不吃爱情戏那套,对于电影的评价比琼恩他们还低,“线索太多,新角色的内心活动几乎为零,为了耍酷,台词甚至都不连贯,而且时间也太久了,看到最后连打戏都真的有点无聊……倒是最开始在世界尽头的那段还挺不错的,气氛渲染得很好。”
如果说第二部还有珍妮弗打戏这个刺激点在,让整部电影的结构虽然四分五裂岌岌可危,但气氛、节奏一直都在,让大家在观影时并不觉得无聊,观影后还有一些亮点可以讨论的话,那么第三部所有的刺激点都已经不再新鲜,偏偏长度还是三部曲之最,这个观影效果有‘好’也就不问可知了,虽然作为粉丝来说,还是被服务到了,不至于骂出‘烂片’,甚至对查尔斯来说,珍妮弗的打戏就足以弥补一切,但在凌晨踩着单车的他,还有些没吃饱的感觉,“明天写封邮件再问问吧,希望《迈克尔.克莱顿》快点办观众试映会,找詹姆想点办法,他应该能搞到票的……”
由于相当欣赏《谍影重重》,他对这个严肃的题材也是深具信心,更期望看到珍妮弗在电影里用《谍影重重》式的打斗风格秀一段动作戏——查尔斯是‘不剧透’党,根本没看过影评文章,只是粗略地知道这部影片深受好评,所以他还抱着这种不那么切乎实际的期待,就等着看到珍妮弗扮演的凯伦.克劳德大开杀戒了,至于这种电影风格怎么和丹尼尔.戴刘易斯统一起来……嘿,他又不是编剧,怎么圆场那不是他的活计,不是吗?
如果连演员个人的粉丝都对电影质量不满意的话,这部电影收到的大众反馈会有多严厉就不必说了,和第一部的高票房、高评价相比,《海盗3》似乎已经沦为了那些高票房、低口碑的商业片,当年约翰尼.德普凭借《海盗1》得到奥提的风光,看来是无法再度重现了:在正式上映前的试映会里,影评人就直言终剪版实在长得让人失去耐心,观众的反馈也与之类似。但无奈的是,为了收束剧情线,给三部曲做结,也是为了维持原有的剧情构思,终剪版已经不适合再做出什么变动了,要是再简短的话,故事都说不圆。所以迪士尼即使明知问题所在,也还是硬着头皮地给出了170分钟的超长上映版,这个长度也直接导致票房预测机构给出的预估数字有所下调:最简单的道理,片长短,场次就多,三小时一场,对于那些90分钟的爱情喜剧来说,都可以直接放出两场的票房了,而且过长的放映时间必然代表较高的票价,这也会让一些观众放弃观影,再加上影片本身差强人意的口碑,《海盗3》再破记录,再创奇迹地挑战《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大胆预测,现在看来是完全无法成立,票房能和第二部持平都算是胜利了。
但,就如同罗伯特.艾格之前曾担心的那样,《海盗2》积攒的不满和恶评,在《海盗3》上映时终于呈现出了后果:《海盗3》午夜场直跌两百万,只有九百万的成绩,首日五千三百万,比前作跌了七百万,这个数字说明,在看过《海盗2》之后,死忠粉丝直接流失了两百万的份额,反而是对片子质量要求没那么高,更多是根据档期和自身娱乐需求来挑片的家庭观众流失率略低,只是流失走了五百万份额。
而在首日上映以后,《海盗3》的imdb评分也不好看,随着大量观众涌入打分,评分迅速由上映前的期待评分8.6跌落到了7.3,已经和《海盗2》的最终分数持平,由于首日观众肯定是最宽容、最死忠的支持者,连他们的给分都不高,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最后《海盗3》的评分肯定要比《海盗2》更低,甚至有可能会跌破7点大关,来到6点的烂片区间。
和《海盗1》8.1的好片评分比较,《海盗3》在口碑上完全是一部不如一部,《海盗4》看来短期内是不能启动,怎么都得再等几年,等到观众这种失望的情绪淡化后再说了。不过,让人宽慰的是,从票房上来看,《海盗3》和《蜘蛛侠3》的走向还是比较相似的,这两部都是今年上映的第三部,也都是口碑砸锅,但票房数字和前作相差不大,《海盗3》的表现还比《蜘蛛侠3》强一些,因为全球表现好,虽然北美首日跌了七百万,但海外首日补强了这个数字,全球首日收官是一亿两千万,反而比《海盗2》还要上升了一千万。
这不但是因为迪士尼更重视第三部的发行,同步上映的国家地区更多了,也是因为全球各地的文化传统不同,对一部影片的反馈可能也大不一样,更是也因为《海盗1》只是红在本土,在海外的水花不算太大,当时各主演的名声还没打响,到《海盗2》,海外观众才算是对这几个主演建立起了实在、深刻的印象,发行商也才开始和当地厂商合作进行推广,等到《海盗3》上映时,这种公众认知度包括营销手段的回馈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这种票房趋势也是符合信息扩散的规律的,海外的反馈要比北美更加迟钝,也更加猛烈、更加难以预料。当一个市场的广度囊括到全球的时候,经验和直觉已经不管用了,影响因素太多,别说一般人,哪怕是专业机构,也轻易无法做出预测。
和2006年相比,07年的影坛就要热闹得多了,《蜘蛛侠3》、《变形金刚》、《怪物史瑞克3》、《哈利.波特5》,这些重量级的大片都是北美年冠有力的争夺者,《海盗3》能否保住全球、北美双冠的桂冠,不失体面地暂时退场,不仅仅要看自己的表现,还得看对手们的能量。不过,从票房走势来看,最终票房突破10亿大关应该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至于能否和前作比有提升,那就很难说了,首日票房高出一千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次同步上映的国家更多一些,虽然都是小国,但加一加也有几百万的票房,传统票仓城市的提升并不是太高。
迪士尼背靠背拍摄的决定,在第一部结束之后看来有多冒险,而在现在看来就有多英明,多有远见:和累积20亿的票房比起来,合计4亿多的制作成本也算不了什么了。甚至可以说,他们这还算是是省钱的,用一个相对的低价签到了约翰尼和珍妮,要不然,在2005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大爆,珍妮更是接连火箭式上升后,《海盗3》两人的要价根本不会那么保守,不给分成的话,绝对是没法往下拍的。也是受益于《海盗3》的热映,其股价再度上涨,罗伯特.艾格的地位更加稳如泰山,而珍妮弗.杰弗森的名字,在长达一年的空白期之后,是又一次再度成为了业界、娱乐群众乃至编辑记者们口中谈论的名字,网络搜索的热词。‘被上帝亲吻过的女孩’这个外号,也又一次被翻了出来,成为了珍妮弗粉丝,以及影迷们口中对她最好的形容词。
26岁,累计票房全球已经是冲40亿走了,而且这是计算以主角身份出演的电影,而不是配角也给算进去的溢美式算法——或者说,除了奥斯卡那个莫名其妙的最佳女配角,把她当作配角来看以外,珍妮弗出道以后基本就没有配过,全是强势大作的女主角,这样的累计票房在女演员里绝对是史上第一,即使在男演员里也是排得上号了。
即使不算海外票房,就国内票房来说,唯一能比过她的两个女演员,一个卡梅隆.迪亚兹,那还是因为沾了《怪物史瑞克》配音的光,如果刨掉这个的话,根本没法和珍妮比,还有一个就是老牌天后茱莉亚.罗伯茨了,她拍片30多部,国内票房累计25亿,而珍妮呢,如果算上《海盗3》的推算国内票房,6部累计16亿,部均2.6亿,算部均,她是力压威尔.史密斯,屠杀全榜,拿到了全美通榜第一。
这是个什么概念?在演员北美票房累积榜(只记主演)里,前50名的女演员不会超过6人,前20名只有2人,好莱坞有多重男轻女,看这个榜单就可以略知一二了,珍妮虽然现在还没进前50,但部均却已经排到第一了,只要她能保持这股势头继续活跃下去,杀入前50、前10不过是时间问题,甚至也许有一天,人们可以看到她在票房榜上高踞榜首宝座——
在这个属于男人的世界里,一个女人,一个26岁的年轻女演员能够毫无争议地凭借扎实的票房成绩,压过从艺20、30年的前辈,拿到第一,这条消息的新闻性有多强,还用说吗?在整个7月份,全美国都在讨论珍妮弗.杰弗森和她的美国梦:仅仅是4年前,全美观众都还在《奥普拉秀》里看过她的悲惨身世故事,为她的奋斗精神感动、振奋。4年以后,她拿到了奥斯卡,她已经成为了传奇人物——更可怕的是,传奇还在继续,她还在继续奋斗着,想要进一步的创造奇迹!
如果说,去年全美还沉浸于质疑、讨伐她的双奥斯卡的浪潮中的话,那么今年,在影评人偃旗息鼓,不再批评珍妮弗,而媒体又开始猛炒‘部均第一’这个概念的情况下,没有人再怀疑她的奥斯卡是否有猫腻,她的演技是否真有那么好,或者她应不应该专心演艺术片,而不是在商业片里浪费自己的才华。人们已经是对珍妮弗.杰弗森的演技成就瞠目结舌,只能是期待着她再一次创造奇迹了——任何一个还认为她在《海盗3》里只是起到鸡肋、花瓶作用的影评人,现在都必须应对‘性别歧视’的质疑:难道珍妮弗就一定要去演那些票房很低的文艺片吗?威尔.史密斯的累计票房也很高,他演技也很不错,为什么他演《机械战警》的时候你们不去攻讦他?你们是不是对女演员特别苛刻?
在电影行业里,掌握话语权的以男性居多,影评人一样是阳盛阴衰,而一旦大众开始注意男演员和女演员的显著差别,女权、性别歧视这些字眼就能让这些不幸的可怜蛋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维护自己:数据全是真的,女演员发展不如男演员也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指责珍妮弗是打压女演员呀……
不论他们怎么说,身为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珍妮在打了几年的‘girl power’牌之后,终于是往身上多批了一件‘女权i’的盔甲,这个头衔和之前的‘贫民窟之光’、‘美国梦代言人’一样,在很多时候都能为她避免掉一些非常棘手的麻烦,起码,现在敢于无中生有地大肆攻讦她的人,肯定已经是没有几个了,即使有人还想着靠踩她来出名,在道德和舆论上也不可能获得多少支持者。
“这一波形象营销的效果比我们预想得还好。”在威尼斯希普利亚尼豪华酒店的套房里,玛丽一边敲击键盘,一边有些兴奋地说,“你已经重回imdb影人第一,最近的搜索指数也是大幅上涨,回到前三,最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ebay上,你的作品dvd销量都在上涨,这证明这一轮营销为你拉拢到了不少新粉丝的注意力,切萨雷,去年没有抛出‘部均第一’这个概念是对的,今年用的效果要好得多了。”
要说部均,珍妮从第四部开始,部均就是第一了,但是在去年珍妮深陷质疑风波时,切萨雷并没有抛出这个筹码进行反击,反而是不予回应地让这些质疑自行淡化、消解,到了今年,大家已经过了最兴奋的劲头,又有权威影评人为珍妮背书以后,才抛出了这个概念,由茱蒂发稿炒作,傀儡师配合在网络炒热话题,否则,媒体怎么会忽然恰到好处地在这个时间注意到珍妮的部均数据?
“其实现在用都还有些勉强,”克里斯在手工古董椅子上挪动了一下,把大长腿搁上了桃心木书桌,懒洋洋地说道,“毕竟j.j的作品数量还是少了一些,不过,这张牌再不打就要过期,也只能现在打出来了。”
在这个处处都是古董家具的湖景客厅里,珍妮团队的成员们或站或坐,切萨雷双手插在西装口袋里,站在窗边欣赏着明媚的湖景,听到克里斯的评价,他转过身抬了抬眉毛,“看来,你也不太看好《迈克尔.克莱顿》的票房前景。”
珍妮现在的部均2.6亿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了,比威尔.史密斯的部均1.4亿要高出1.2亿之多,就算《迈克尔.克莱顿》颗粒无收,她也还是第一,不过既然是新闻,那么当然‘数大就是美’。克里斯耸了耸肩,摊手地说道,“从成片来看,北美票房要过亿肯定是有难度的。”
“能收五千万就已经是完成目标了。”珍妮插嘴说,她看了看表,对电脑屏幕里的茱蒂说道,“做得好,茱蒂,接下来该进入收尾期了,这个话题再延续下去可能会激起一些人的反感,让《迈克尔》的票房成为人们的关注目标,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奥斯卡不利。”
“我明白。”茱蒂也笑了起来。“是时候发一些新的新闻了,不是吗?切萨,说到这里,乔什的新片是不是也快上映了,你有什么思路吗……”
切萨雷回身走到电脑边,稍微跑题地和茱蒂商讨起了乔什的新片策略,打算以此来转移媒体对珍妮的焦点,这也是从前订婚关系留下的好处,在宣传上可以联动、接头。稍后,他们还要给克里斯团队开会,总结一下他在这段时期内的宣传策略——这种常年不断的宣传公关,最终也会反应到演员的票房中来,不管你多大牌,舆论控制也是不能落下的工作。只是对alister来说,这份工作的战线拉得更长,容错率也更高而已,像是珍妮,去年被骂惨,可以一直蛰伏到今年,有了拳头作品再来打翻身仗,这种底气的确也是新人所比不了的。
她的会基本上是开完了,乘着切萨雷和茱蒂的跑题,珍妮也偷出空来,走到克里斯身边,把手放在他肩膀上——自从他们在飞机场会合以后,整个团队就一直在交流和总结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宣传成绩,珍妮和克里斯只是匆匆地问候了一下,都还没有说过什么话。
虽然已经有两个月没见到面,但几乎每天都会通电话,再加上现在也不是私人场合,所以克里斯并没有表现得过分热情,而是用眼神含笑和她打了个招呼,就示意他的助理杰克拿出了几份文件夹,递给了珍妮。
“这是你这几天要见的导演和演员。”他一开口,谈的也是公事,“今晚我们就要和萨尔维.图齐共进晚餐,谈谈《梦露》,这是他的资料,轮到我去开会的时候你可以先看一看。”
萨尔维.图齐是阿瑟力荐的导演,也是和克里斯最为投缘,他认为最有想法的年轻导演,他今年才28岁,在导演中算是极为年轻,之前都在给bbc拍摄纪录片,尤其擅长人物传记的纪录片,克里斯和阿瑟认为他的镜头很有灵气,此外,他对于60年代丰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于人物传记片的擅长,都是很突出的优势,珍妮看过他的纪录片,也觉得他很有才华,所以,虽然他年纪不大,但还是进入了最终一轮面试,成为了导演候选人之一。除此以外,还有科林的几个候选人也会陆续到威尼斯来,珍妮会见缝插针地给他们做最终试镜——没办法,她的时间实在是太宝贵了,能够为威尼斯电影节挪出三天时间已经是极限,根本不可能为此专门去伦敦一趟。
“ok。”珍妮接过文件夹,回报给克里斯一个轻吻,“提醒我这几天好好谢谢你。”
克里斯哈地笑了一声,亲昵地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站起身走向桌边,而珍妮就势坐在了他留下的椅子里,翻开了文件夹。
“呃,杰克?”她疑问地冲克里斯的助理招了招手,压低了声音,不想打扰克里斯他们的会议,“资料是不是弄错了?我说,这应该是演员的资料吧?”
杰克凑过来看了看文件夹里,尤其是珍妮指着的那张照片,他‘哦’了一声,“没弄错。”
他指着照片里那位五官深刻俊美,身材高挑,身穿三件套西装,仿佛正为名牌服饰代言的棕发男人说道,“这就是萨维尔.图齐,资料里有说,在成为导演之前,他当过两年模特——”
作者有话要说:注:这里说的北美演员票房排行榜是按照今年的份额来参考推算的,如果是现实版本的话,在现在,部均应该是哈7三人组第一,前50也要多出emma,第二是有三大神片系列的奥兰多。
☆、第二百二十六章 艺术的火花
珍妮拿影后的影片曾经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并得到了评委组非常一致的好评、溢美,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得的缘分,所以错过戛纳,珍妮并不觉得太惋惜,《迈克尔.克莱顿》的海外首秀选择威尼斯也算是还了前年的情分,有助于双方培养感情。——在欧洲电影市场,三大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偏好,很难有演员和电影能够同时讨好三大电影节,比起还没有去过几次,非常陌生的戛纳,威尼斯电影节显然对珍妮要更为亲切。
因为前年她算是临时爽约,虽然也是事出有因,但这一次珍妮还是给足了威尼斯影展面子,特地提前一天抵达威尼斯,预备出席开幕式,走红毯给影展撑场,不过,珍妮并不能在威尼斯待足一周,她只能是待到自己的影片放映过后就得回新西兰继续拍摄,视情况决定是否回来参加颁奖典礼:这主要取决于卡梅隆的心情,否则她倒是宁愿在意大利多待几天,即使不能和克里斯一起在当地游玩,起码也不必重复这种空中飞人的生活,从威尼斯到惠灵顿路途不近,私人飞机根本无法飞,也没有直达航班,算上转机时间,单独的航程都要十几小时,这对于珍妮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时间浪费。
前年就对她无比欣赏的法国女导演克莱尔.丹尼斯,在她的带动下对珍妮也很有兴趣的当届评审,一样是来自法国,也一样是对男色有自己见解的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都很盼望着见珍妮一面,而她们的关系也其实暗示了威尼斯评审会的权力结构——虽然人选每一届都不一样,但派系组成肯定是差不多的,也只有把这些欧洲、亚太的派系捏在一起,威尼斯电影节才能继续保证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确保每一次都有重量级影片参展。其实说穿了,这也相当于是一次比较严肃的分猪肉,奥斯卡有五千评委都不能例外,评审团人数没上20的威尼斯电影节又怎么可能完全没有博弈和妥协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