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李伯升,张士诚手下的得力干将。
血鹰的军营里刀枪林立,那些锋利无比的利刃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森寒的光芒。血鹰的帐前两侧,站着两排高大魁梧的军士,一个个手握标枪和大刀,充满了腾腾杀气。
李伯升穿过刀枪林立的过道,来到血鹰的帐篷内。
“血将军,张士诚部将李伯升拜见。”
一见面,李伯升恭敬地施下个礼。当然不是下跪,而是作了个长揖。血鹰是个粗人,也不在乎什么礼节,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垫子,说道:“坐吧。不知李先生有何指教?”
这话里带着刺,让李伯升有种如哽在喉的感觉。明明吃了败战,一下子丢掉了五个县,哪还敢“指教”?我是来投降的好不好?
“血大人,我家主人已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所以特派卑人前来道歉,想和文先生议和。必竟是以和为贵嘛。两军相争,兵戈相见,对于你我双方都是不利的。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元朝政府,是那个曾经强大的放牧民族。自家兄弟打起来,最终得利的是元军呀。”
李伯升那痛心疾首的样子,仿佛是一个和平爱好者。放在后世,完全可以颁一个和平奖。
血鹰也不客气,直接指向张士诚的痛处,说道:“我们也不想打仗,这一切都是张士诚逼的。事情的经过如何,不需要我细说了吧?”
“这个我们也是痛定思痛。以前都是我们对不起文将军,不但铲除了他的三江商行,还多次派兵骚扰贵部。这次张将军为了表示诚意,特让我带来二十万两白银,以补偿贵部的损失。我们需要和平,让我们携起手来,像亲兄弟一样,不知贵部意下如何?”
这可是一个意外收获!血鹰不曾想过,张士诚居然服软了。不但来人,还送钱。这种好事上哪找。
血鹰和李伯升闭门商谈了半天,达成了几条初步协议:
一、以现在占有的地区为边界,双方不得互相侵犯。
二、双方可以互相通商,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正常的经营活动。
三、张士诚每年向文奎“援助”二十万两白银。
李伯升把“进贡”改成“援助”,完全是为了保全面子。要不然,自己这张老脸实在没地方放了。
双方谈了一个初步协议,李伯升要回去报功了。二十万两白银,用箱子装好的,全都是用马车拉来的。
血鹰内心大喜,表面却故作镇静地说道:“这些银子,我们文帅还不知道,您是否拉回去?”
李伯升一听慌了,连声说道:“这么远送来,很不容易。血将军,您还是代替文帅收下吧。要不然,我回去不好交差的。”
“那万一文帅不要,还要惩处我,这如何是好?”
“不会的,血将军,文帅不会这样做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
望着李伯升带着一帮人远去,血鹰差点笑出声来。
当天晚上,血鹰亲自赶回信州,向文奎汇报张士诚这边的情况。文奎听说张士诚派人来议和,双方已初步谈妥,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打了一仗,白得了五个县的地盘,还有二十万两白银。而且以后杜新京去平江做生意,张士诚的人也不会再骚扰。
当然,张士诚也不完全是个“输家”。他花了一点小钱,买来了平安,从此他不必和强悍的文奎为敌!这些年来,和文奎的部队打,他从来就没有捞到便宜。特别是这次,一夜之间横扫五个县,再打一去恐怕得被迫赶下海,连立锥之地都别想有。
慧缘法师听到这个结果,也是高兴得不行。张士诚这个小商人,终于被血鹰一战制服。这些年来,他总是搞事,骚扰得信州府不得安宁,连正常做点贸易都不行。
“能战方能止战。这一仗,血鹰功不可没!”
文奎开了个庆功大会,专门表彰血鹰、张志和陈志远等一批英勇的将士。
张士诚在北部战线溃败和议和的消息传到陈友谅这边,这位乱世枭雄气得七窍生烟。
“他娘的,真是个软骨头!”
陈友谅问候了几句张士诚的祖宗,自己的部下由张定边当元帅,二十万人已经和李敢的十五万人较量上了。
张定边率领二十万军队,从江州出发,昼夜兼程,用了十天时间终于抵达信州府附近的乐平县。
李敢带着十五万人的强大阵容,已经在边界一侧挡道。
李敢也是第一次带这么多兵马,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对手还是武力值很高的张定边。
据野史记载,陈友谅兵败后,张定边隐居山中,能用一根拐杖打死企图偷袭他的老虎。武松能用拳头打死老虎,张定边用木杖打死老虎,两者不相上下。
李敢的优势在于有军火库!
如果凭借武力值,估计李敢没办法和张定边较量。现在他可是配带了狙击步枪、手枪和手雷的一代战神。苏北的两千黑虎队员也被派到前线,任由李敢指挥。
如此一来,李敢的十五万人,比张定边的二十万人实力强大。张定边让部队在乐平县一字排开阵势,看上去也是人山人海,气势恢宏,有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感。
张定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没有急于进攻。就这样坚守了十天。敌我双方僵持着,就像两个上了擂台的拳击手,仔细盯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暗暗地寻求进攻的机会。
战机稍纵即逝......
李敢用望远镜观察着张定边的阵营,发现对方的将士一直保持着高度戒备,连晚上睡觉营房周边都是灯火通明,将士睡不解甲,合衣而眠。
就在双方都准备出击时,陈友谅收到张士诚已经向文奎议和的消息,不由大惊失色。
如此一来,原来南北夹击的计划已经泡汤。文奎只要抽出部分军队到南部,力量的天秤为倾斜得更加厉害。
陈友谅没有料到张士诚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更没有想过文奎的军队究竟有多么厉害。
就在陈友谅准备下达撤退命令时,前方传来消息,双方打起来了。
血鹰的军营里刀枪林立,那些锋利无比的利刃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森寒的光芒。血鹰的帐前两侧,站着两排高大魁梧的军士,一个个手握标枪和大刀,充满了腾腾杀气。
李伯升穿过刀枪林立的过道,来到血鹰的帐篷内。
“血将军,张士诚部将李伯升拜见。”
一见面,李伯升恭敬地施下个礼。当然不是下跪,而是作了个长揖。血鹰是个粗人,也不在乎什么礼节,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垫子,说道:“坐吧。不知李先生有何指教?”
这话里带着刺,让李伯升有种如哽在喉的感觉。明明吃了败战,一下子丢掉了五个县,哪还敢“指教”?我是来投降的好不好?
“血大人,我家主人已认识到自己的不对,所以特派卑人前来道歉,想和文先生议和。必竟是以和为贵嘛。两军相争,兵戈相见,对于你我双方都是不利的。我们共同的敌人是元朝政府,是那个曾经强大的放牧民族。自家兄弟打起来,最终得利的是元军呀。”
李伯升那痛心疾首的样子,仿佛是一个和平爱好者。放在后世,完全可以颁一个和平奖。
血鹰也不客气,直接指向张士诚的痛处,说道:“我们也不想打仗,这一切都是张士诚逼的。事情的经过如何,不需要我细说了吧?”
“这个我们也是痛定思痛。以前都是我们对不起文将军,不但铲除了他的三江商行,还多次派兵骚扰贵部。这次张将军为了表示诚意,特让我带来二十万两白银,以补偿贵部的损失。我们需要和平,让我们携起手来,像亲兄弟一样,不知贵部意下如何?”
这可是一个意外收获!血鹰不曾想过,张士诚居然服软了。不但来人,还送钱。这种好事上哪找。
血鹰和李伯升闭门商谈了半天,达成了几条初步协议:
一、以现在占有的地区为边界,双方不得互相侵犯。
二、双方可以互相通商,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正常的经营活动。
三、张士诚每年向文奎“援助”二十万两白银。
李伯升把“进贡”改成“援助”,完全是为了保全面子。要不然,自己这张老脸实在没地方放了。
双方谈了一个初步协议,李伯升要回去报功了。二十万两白银,用箱子装好的,全都是用马车拉来的。
血鹰内心大喜,表面却故作镇静地说道:“这些银子,我们文帅还不知道,您是否拉回去?”
李伯升一听慌了,连声说道:“这么远送来,很不容易。血将军,您还是代替文帅收下吧。要不然,我回去不好交差的。”
“那万一文帅不要,还要惩处我,这如何是好?”
“不会的,血将军,文帅不会这样做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
望着李伯升带着一帮人远去,血鹰差点笑出声来。
当天晚上,血鹰亲自赶回信州,向文奎汇报张士诚这边的情况。文奎听说张士诚派人来议和,双方已初步谈妥,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打了一仗,白得了五个县的地盘,还有二十万两白银。而且以后杜新京去平江做生意,张士诚的人也不会再骚扰。
当然,张士诚也不完全是个“输家”。他花了一点小钱,买来了平安,从此他不必和强悍的文奎为敌!这些年来,和文奎的部队打,他从来就没有捞到便宜。特别是这次,一夜之间横扫五个县,再打一去恐怕得被迫赶下海,连立锥之地都别想有。
慧缘法师听到这个结果,也是高兴得不行。张士诚这个小商人,终于被血鹰一战制服。这些年来,他总是搞事,骚扰得信州府不得安宁,连正常做点贸易都不行。
“能战方能止战。这一仗,血鹰功不可没!”
文奎开了个庆功大会,专门表彰血鹰、张志和陈志远等一批英勇的将士。
张士诚在北部战线溃败和议和的消息传到陈友谅这边,这位乱世枭雄气得七窍生烟。
“他娘的,真是个软骨头!”
陈友谅问候了几句张士诚的祖宗,自己的部下由张定边当元帅,二十万人已经和李敢的十五万人较量上了。
张定边率领二十万军队,从江州出发,昼夜兼程,用了十天时间终于抵达信州府附近的乐平县。
李敢带着十五万人的强大阵容,已经在边界一侧挡道。
李敢也是第一次带这么多兵马,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对手还是武力值很高的张定边。
据野史记载,陈友谅兵败后,张定边隐居山中,能用一根拐杖打死企图偷袭他的老虎。武松能用拳头打死老虎,张定边用木杖打死老虎,两者不相上下。
李敢的优势在于有军火库!
如果凭借武力值,估计李敢没办法和张定边较量。现在他可是配带了狙击步枪、手枪和手雷的一代战神。苏北的两千黑虎队员也被派到前线,任由李敢指挥。
如此一来,李敢的十五万人,比张定边的二十万人实力强大。张定边让部队在乐平县一字排开阵势,看上去也是人山人海,气势恢宏,有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感。
张定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没有急于进攻。就这样坚守了十天。敌我双方僵持着,就像两个上了擂台的拳击手,仔细盯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暗暗地寻求进攻的机会。
战机稍纵即逝......
李敢用望远镜观察着张定边的阵营,发现对方的将士一直保持着高度戒备,连晚上睡觉营房周边都是灯火通明,将士睡不解甲,合衣而眠。
就在双方都准备出击时,陈友谅收到张士诚已经向文奎议和的消息,不由大惊失色。
如此一来,原来南北夹击的计划已经泡汤。文奎只要抽出部分军队到南部,力量的天秤为倾斜得更加厉害。
陈友谅没有料到张士诚的军队如此不堪一击,更没有想过文奎的军队究竟有多么厉害。
就在陈友谅准备下达撤退命令时,前方传来消息,双方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