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谷等人则乘车紧随其后,再后方便是央视网、光明网之类的主流媒体。
除此以外。
天空还有一架无人航拍机随行,从高空角度全程记录运输过程。
当然了。
按照正常情况,大件运输车是不允许在白天进入燕京市区的,同时无人机也轻易不能上天。
不过这次挖掘项目是由最高意志牵头的挖掘行动,因此这些寻常情况下不被允许的做法,此番也便临时开了绿灯。
实际上。
上头批准的绿灯还不止这些。
像运输车进入市区的线路,其实也都被优化甚至管控过,保证车辆可以正常通行。
否则以燕京周末的交通拥堵程度加上运输车的体型,估摸着没三天到不了目的地……
就这样。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运输车很快向目的地驶去。
三个小时后。
运输车顺利抵达了一处位于燕京四环的开阔场地外。
放眼望去,这是一片高度不高、但占地面积却极广的建筑群。
其中最高的一栋楼大概也就四层五层的样子,但整个建筑群横向的跨度却超过了一百米——这还不包括周边绿植的宽度。
建筑群采用了深色的砖块和石材作为主要材料,墙面上的矩形石板规矩有序。
配合着多处拱形门洞和窗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风格。
同时屋顶上还装饰着黑白相间的瓦片,这些瓦片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耐用性,更为它增添了一份古典之美。
从车上走下后。
老周的镜头很快锁定了建筑入口处的标牌:
【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
此时此刻。
事务中心的入口处正站着一群人,见到姜成谷等人后,领头的一位地中海男子迅速热情的迎了上来。
只见他与姜成谷重重握了个手,目光则不停的往铜殿上瞟。
又过了片刻。
几位工作人员带着准备好的卸货设备来到运输车边,开始将铜殿进行了拆卸。
虽然没有zat18000h起重机进行协作,但铜殿本身的重量其实并不算重——毕竟内部是中空的。
因此在事先安排好的方案下。
铜殿很快便被卸到了一辆牵引车上。
整个过程中老周的摄像头都紧紧的锁定着铜殿主体,不敢移动分毫。
接着很快。
装载铜殿的牵引车开始向某处库房驶去。
随同上车的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群敬业职守的‘第三方来宾’。
这些“来宾”一个个绷着脸,目光阴沉,看起来跟哪个作家欠了他们二十章更新似的。
很明显。
这群人连入库环节都不放心,生怕被姜成谷等人来个狸猫换太子。
对此老周只能耸耸肩,表示这些人开心就好。
随后他则与贺怀跟着大部队,走进了库房边上的一间建筑内。
这间建筑只有低矮的一层楼高,不过内部区域很开阔,姜成谷等人兜兜转转了一圈,方才抵达了一处实验室外。
这间实验室的面积大概有三百平米左右,靠近过道的一面是一块巨大的落地玻璃窗。
玻璃窗的上下沿没有墙体或者挡板阻碍视线,哪怕你趴在脚边都能看清内部的情况。
实验室中摆放着很多难以从外表上判断用途的实验设备,看起来与建筑外观……或者说考古这个科学截然是两种画风。
“先自我介绍一下。”
待几家媒体的摄像机落位后,此前与姜成谷握手的地中海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鄙人靳向前,是现任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的负责人,也是燕京大学考古系的客座教授。”
“大家现在看到的实验室叫做国家先进技术考古实验室,是综合了科技考古学而诞生的高精尖考古实验室。”
“目前我们实验室配备有很多专业仪器,比如3r-msa600fs实验室、超灵敏线阵列x射线探测器等等……”
靳向前洋洋洒洒的介绍了不少实验室的信息,令贺怀等人大开眼界。
其实许多人不了解的是。
‘科技考古学’并非是一个组合性名词,而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学科。
这是目前一个前景极佳的专业,主要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迹和文物。
比如之前很火热的古dna研究,其中很大部分便是科技考古的范畴。
如今不少省级考古所都在招募相关毕业生,高校也越来越多用科技考古的技术来进行考古文博研究,比寻常的考古学要有潜力很多。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的前提是你能博士毕业,否则的话依旧够呛。
至于目前国内科技考古最强的专业嘛……
自然就是中科大的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了。
靳向前是个很健谈的人,在铜殿还在入库处理的这段时间里他介绍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即便是徐云等非考古专业的外行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咔哒——
实验室另一端的房门开启。
翁同、童怀军、几位工作人员以及数位‘第三方来宾’,带着铜殿走了进来。
老周见状则迅速换了个合适的角度,将焦距紧紧的锁定住了青铜殿。
过了两分钟。
铜殿稳稳的被安置在了实验室中央。
紧接着。
翁同等人先后穿上了防护服,身后还背上了氧气瓶。
一切就绪后。
翁同朝窗外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见此情形。
靳向前不由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操作员,通入氮气!”
第505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下)
实验室中。
随着靳向前的一声令下。
另一间操作室内。
一位操作员迅速按下了一枚红色的按钮。
过了片刻。
操作员面前的显像屏上,代表着某个数值的长条开始逐渐升高:
1%……
7%……
26%……
49%……
61%……
而这个数值对标的气体名称便是……
n2。
化学老师还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知道。
n2,指的便是氮气。
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也是一种很知名的保护气体。
比如在冶金还有航空航天领域中,氮气便经常充作安全保护气或者清洗气。
还有大功率的白炽灯,内部填充的也都是氮气:
可以防止钨丝被氧化,从而延长灯泡的寿命。
眼下靳向前下令对实验室内注入氮气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将室内的氧气排干,防止铜殿内部的文物氧化。
当然了。
除此以外。
天空还有一架无人航拍机随行,从高空角度全程记录运输过程。
当然了。
按照正常情况,大件运输车是不允许在白天进入燕京市区的,同时无人机也轻易不能上天。
不过这次挖掘项目是由最高意志牵头的挖掘行动,因此这些寻常情况下不被允许的做法,此番也便临时开了绿灯。
实际上。
上头批准的绿灯还不止这些。
像运输车进入市区的线路,其实也都被优化甚至管控过,保证车辆可以正常通行。
否则以燕京周末的交通拥堵程度加上运输车的体型,估摸着没三天到不了目的地……
就这样。
在各部门的配合下。
运输车很快向目的地驶去。
三个小时后。
运输车顺利抵达了一处位于燕京四环的开阔场地外。
放眼望去,这是一片高度不高、但占地面积却极广的建筑群。
其中最高的一栋楼大概也就四层五层的样子,但整个建筑群横向的跨度却超过了一百米——这还不包括周边绿植的宽度。
建筑群采用了深色的砖块和石材作为主要材料,墙面上的矩形石板规矩有序。
配合着多处拱形门洞和窗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呈现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风格。
同时屋顶上还装饰着黑白相间的瓦片,这些瓦片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耐用性,更为它增添了一份古典之美。
从车上走下后。
老周的镜头很快锁定了建筑入口处的标牌:
【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
此时此刻。
事务中心的入口处正站着一群人,见到姜成谷等人后,领头的一位地中海男子迅速热情的迎了上来。
只见他与姜成谷重重握了个手,目光则不停的往铜殿上瞟。
又过了片刻。
几位工作人员带着准备好的卸货设备来到运输车边,开始将铜殿进行了拆卸。
虽然没有zat18000h起重机进行协作,但铜殿本身的重量其实并不算重——毕竟内部是中空的。
因此在事先安排好的方案下。
铜殿很快便被卸到了一辆牵引车上。
整个过程中老周的摄像头都紧紧的锁定着铜殿主体,不敢移动分毫。
接着很快。
装载铜殿的牵引车开始向某处库房驶去。
随同上车的除了几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群敬业职守的‘第三方来宾’。
这些“来宾”一个个绷着脸,目光阴沉,看起来跟哪个作家欠了他们二十章更新似的。
很明显。
这群人连入库环节都不放心,生怕被姜成谷等人来个狸猫换太子。
对此老周只能耸耸肩,表示这些人开心就好。
随后他则与贺怀跟着大部队,走进了库房边上的一间建筑内。
这间建筑只有低矮的一层楼高,不过内部区域很开阔,姜成谷等人兜兜转转了一圈,方才抵达了一处实验室外。
这间实验室的面积大概有三百平米左右,靠近过道的一面是一块巨大的落地玻璃窗。
玻璃窗的上下沿没有墙体或者挡板阻碍视线,哪怕你趴在脚边都能看清内部的情况。
实验室中摆放着很多难以从外表上判断用途的实验设备,看起来与建筑外观……或者说考古这个科学截然是两种画风。
“先自我介绍一下。”
待几家媒体的摄像机落位后,此前与姜成谷握手的地中海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鄙人靳向前,是现任华夏建设工程考古事务中心的负责人,也是燕京大学考古系的客座教授。”
“大家现在看到的实验室叫做国家先进技术考古实验室,是综合了科技考古学而诞生的高精尖考古实验室。”
“目前我们实验室配备有很多专业仪器,比如3r-msa600fs实验室、超灵敏线阵列x射线探测器等等……”
靳向前洋洋洒洒的介绍了不少实验室的信息,令贺怀等人大开眼界。
其实许多人不了解的是。
‘科技考古学’并非是一个组合性名词,而是一个现实存在的学科。
这是目前一个前景极佳的专业,主要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迹和文物。
比如之前很火热的古dna研究,其中很大部分便是科技考古的范畴。
如今不少省级考古所都在招募相关毕业生,高校也越来越多用科技考古的技术来进行考古文博研究,比寻常的考古学要有潜力很多。
当然了。
以上这句话的前提是你能博士毕业,否则的话依旧够呛。
至于目前国内科技考古最强的专业嘛……
自然就是中科大的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了。
靳向前是个很健谈的人,在铜殿还在入库处理的这段时间里他介绍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即便是徐云等非考古专业的外行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咔哒——
实验室另一端的房门开启。
翁同、童怀军、几位工作人员以及数位‘第三方来宾’,带着铜殿走了进来。
老周见状则迅速换了个合适的角度,将焦距紧紧的锁定住了青铜殿。
过了两分钟。
铜殿稳稳的被安置在了实验室中央。
紧接着。
翁同等人先后穿上了防护服,身后还背上了氧气瓶。
一切就绪后。
翁同朝窗外竖起了一根大拇指。
见此情形。
靳向前不由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操作员,通入氮气!”
第505章 时隔456年重见天日的旷世著作(下)
实验室中。
随着靳向前的一声令下。
另一间操作室内。
一位操作员迅速按下了一枚红色的按钮。
过了片刻。
操作员面前的显像屏上,代表着某个数值的长条开始逐渐升高:
1%……
7%……
26%……
49%……
61%……
而这个数值对标的气体名称便是……
n2。
化学老师还没被气死的同学应该知道。
n2,指的便是氮气。
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也是一种很知名的保护气体。
比如在冶金还有航空航天领域中,氮气便经常充作安全保护气或者清洗气。
还有大功率的白炽灯,内部填充的也都是氮气:
可以防止钨丝被氧化,从而延长灯泡的寿命。
眼下靳向前下令对实验室内注入氮气的目的,自然也是为了将室内的氧气排干,防止铜殿内部的文物氧化。
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