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见说点了点头,解释道:
“这些年中北美洲不是说组建了什么责任政府嘛,似乎需要很大一批的人手去干活。”
“所以过去半年里,官方一直在招募工人。”
说着说着,车夫便是微微一叹:
“虽然给出的酬劳不错,一个月据说能有8个英镑,但过去几年能活下来的人,十个里头恐怕就三四个罢了……”
“像我家隔壁的查理老伯,他的儿子去年便报了名,结果在途中感染了瘟疫,还没咽气就被抛到了海里……”
车厢内。
徐云扶着车窗,心中微微一叹。
虽然他的历史成绩一般,但一些近代历史事件还是勉强记得住的。
车夫所说的募工,应该是指19世纪中北美洲发生的联合运动在商业方面产生的一些影响。
1845年之前。
美洲有条叫做圣劳伦斯河的航道,它是枫叶国商人将谷物运往大西洋沿岸进行出口的主要线路。
不过随着联合运动的进行,形式逐渐开始产生了变化。
1846年的时候,海对面的国会通过了《退回关税法案》。
《法案》规定,经过伊利湖运送到纽约的谷物可以免征进口税。
枫叶国商人在这个法案的刺激下,纷纷改变原先的运输航道。
导致了西加拿大经海对面出口的谷物量,是经圣劳伦斯河出口的谷物量的15倍。
圣劳伦斯河的航运业一落干丈,蒙特利尔的商人集团遭受巨大的经济打击。
所以此时的英国开始另辟蹊径,一边在和海对面谈判,一边加快了朝中北美洲输送务工的步伐。
只是按照正常历史。
英国国内的募工潮只持续了三年不到,便由华夏的劳工完成了工种上的取代。
不过这个时间线中一鸦尚未爆发,所以本土的平民劳工倒是逃过了一劫。
但某些阶级的诉求却丝毫没变,苦难的对象自然就成了英国境内的这些底层人民了。
随后马车缓缓从这条街道上驶过,只在空气中余留下一声复杂的叹息……
半个小时后。
车厢微微一晃,马车停止了行进。
只听车夫道:
“先生,迪恩大街已经到了。”
徐云这才回过神,走下马车,朝周围打量了一番。
附近的建筑楼层都不算高,普遍在3-4层的样子,墙皮早已脱落,墙上凹凸不平。
不少窗户破旧歪斜,仿佛随时会砸落下来似的。
街道上散发着一股古怪的酸臭味,一些行人麻木的往来其间,为数不多的摊位上也飞舞着不少的苍蝇蚊子。
大街的远处依稀可以看到不少冒着浓烟的工厂,看起来距离工业区不是特别的远。
随后徐云让车夫待在原地,自己沿着街边逛了起来。
他先是来到一位晒着太阳的老大爷面前,弯下腰,问道:
“老先生,可以和您打听个人吗?”
老大爷抬起满是皱纹的额头看了他一眼,紧了紧有些味道的衣服,没有说话。
徐云沉吟片刻,从身上拿出了一块早餐时留下的面包:
“老先生,这块……”
话音未落。
老大爷便一把抢过面包,双眼发光的对他说道:
“这位先生,您要找谁尽管开口,周围没有人比我对这儿更熟了!”
徐云的后半截话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对老大爷问道:
“老大爷,街上是不是住着一家从德国来的人?”
“他们应该有六到七口人,夫妻的年纪应该在三四十左右,不过有可能看上去接近五十……”
“德国人?”
老大爷思索片刻,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
“我懂了,你说的是海因里希一家吧?”
说着他朝前方一指,继续道:
“他们上个礼拜才搬的家,现在应该是住在28号,往前直走到底,然后一拐弯就到了。”
徐云朝他点点头:
“多谢您了,老先生。”
海因里希。
一听这个名字,徐云就知道老大爷说的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了。
随后他辞别老大爷,顺着门牌号一路前进。
五分钟后。
他停到了一处狭窄的楼梯口。
楼梯口的宽度只有一米左右,入口处挂着一个有些生锈的邮箱,下方放着一个铁皮水桶。
若是不仔细注意,很容易便会将这里给忽视掉。
徐云在入口处正了正衣领,放下袖口,朝楼上走去。
木制的楼梯走起来有些不踏实,声音咯吱咯吱的,仿佛随时可能塌陷下去一般。
好在徐云不是耳根,因此过程虽然有些压抑,最终他还是抵达了二楼。
来到二楼后。
徐云没有急着敲门,而是侧着身子听了听屋内的动静。
此时的屋内隐约可以听到些许响动,看上去应该有人在家。
见此情形。
徐云表情一正,伸出手,敲了敲门。
过了片刻。
屋内传来了一道奶声奶气的声音:
“谁呀?”
徐云清了清嗓子,和气的说道:
“你好,我是来找卡尔先生的。”
屋内之人很快说道:
“抱歉,这位先生,我耙耙不在家。”
徐云微微一愣,又问道:
“那么燕妮女士呢?她在吗?”
“麻麻也不在家,她和耙耙去找房东商量房租的事情了。”
徐云沉默片刻,忽然说道:
“你是珍妮,对吗?”
“欸?”
屋内的声音顿时拔高了几分。
过了几秒。
房门一开,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从中探头探脑的冒了出来:
“这位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徐云朝她微微一笑,说道:
“这是卡尔先生告诉我的,他说他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叫做珍妮。”
“哎呀……”
小姑娘这才慌手慌脚的把门全部打开,有些局促的搓着手,歉意道:
“抱歉先生,我不知道您是父亲的客人……”
徐云无所谓的摆了摆手,目光在小姑娘满是补丁的衣服上停留了几秒钟,轻轻一叹。
随后小姑娘看了眼屋内的时钟,对徐云道:
“先生,麻麻和耙耙应该快回家了,您要进来先等一会儿吗?”
徐云沉思片刻。
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这间屋子主人的身份还是有些敏感,既然对方不在家,那就说明天意如此,不见面也好。
想到这里。
他从身上取出了两封信,交到了小姑娘的手中,嘱咐道:
“这些年中北美洲不是说组建了什么责任政府嘛,似乎需要很大一批的人手去干活。”
“所以过去半年里,官方一直在招募工人。”
说着说着,车夫便是微微一叹:
“虽然给出的酬劳不错,一个月据说能有8个英镑,但过去几年能活下来的人,十个里头恐怕就三四个罢了……”
“像我家隔壁的查理老伯,他的儿子去年便报了名,结果在途中感染了瘟疫,还没咽气就被抛到了海里……”
车厢内。
徐云扶着车窗,心中微微一叹。
虽然他的历史成绩一般,但一些近代历史事件还是勉强记得住的。
车夫所说的募工,应该是指19世纪中北美洲发生的联合运动在商业方面产生的一些影响。
1845年之前。
美洲有条叫做圣劳伦斯河的航道,它是枫叶国商人将谷物运往大西洋沿岸进行出口的主要线路。
不过随着联合运动的进行,形式逐渐开始产生了变化。
1846年的时候,海对面的国会通过了《退回关税法案》。
《法案》规定,经过伊利湖运送到纽约的谷物可以免征进口税。
枫叶国商人在这个法案的刺激下,纷纷改变原先的运输航道。
导致了西加拿大经海对面出口的谷物量,是经圣劳伦斯河出口的谷物量的15倍。
圣劳伦斯河的航运业一落干丈,蒙特利尔的商人集团遭受巨大的经济打击。
所以此时的英国开始另辟蹊径,一边在和海对面谈判,一边加快了朝中北美洲输送务工的步伐。
只是按照正常历史。
英国国内的募工潮只持续了三年不到,便由华夏的劳工完成了工种上的取代。
不过这个时间线中一鸦尚未爆发,所以本土的平民劳工倒是逃过了一劫。
但某些阶级的诉求却丝毫没变,苦难的对象自然就成了英国境内的这些底层人民了。
随后马车缓缓从这条街道上驶过,只在空气中余留下一声复杂的叹息……
半个小时后。
车厢微微一晃,马车停止了行进。
只听车夫道:
“先生,迪恩大街已经到了。”
徐云这才回过神,走下马车,朝周围打量了一番。
附近的建筑楼层都不算高,普遍在3-4层的样子,墙皮早已脱落,墙上凹凸不平。
不少窗户破旧歪斜,仿佛随时会砸落下来似的。
街道上散发着一股古怪的酸臭味,一些行人麻木的往来其间,为数不多的摊位上也飞舞着不少的苍蝇蚊子。
大街的远处依稀可以看到不少冒着浓烟的工厂,看起来距离工业区不是特别的远。
随后徐云让车夫待在原地,自己沿着街边逛了起来。
他先是来到一位晒着太阳的老大爷面前,弯下腰,问道:
“老先生,可以和您打听个人吗?”
老大爷抬起满是皱纹的额头看了他一眼,紧了紧有些味道的衣服,没有说话。
徐云沉吟片刻,从身上拿出了一块早餐时留下的面包:
“老先生,这块……”
话音未落。
老大爷便一把抢过面包,双眼发光的对他说道:
“这位先生,您要找谁尽管开口,周围没有人比我对这儿更熟了!”
徐云的后半截话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对老大爷问道:
“老大爷,街上是不是住着一家从德国来的人?”
“他们应该有六到七口人,夫妻的年纪应该在三四十左右,不过有可能看上去接近五十……”
“德国人?”
老大爷思索片刻,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
“我懂了,你说的是海因里希一家吧?”
说着他朝前方一指,继续道:
“他们上个礼拜才搬的家,现在应该是住在28号,往前直走到底,然后一拐弯就到了。”
徐云朝他点点头:
“多谢您了,老先生。”
海因里希。
一听这个名字,徐云就知道老大爷说的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了。
随后他辞别老大爷,顺着门牌号一路前进。
五分钟后。
他停到了一处狭窄的楼梯口。
楼梯口的宽度只有一米左右,入口处挂着一个有些生锈的邮箱,下方放着一个铁皮水桶。
若是不仔细注意,很容易便会将这里给忽视掉。
徐云在入口处正了正衣领,放下袖口,朝楼上走去。
木制的楼梯走起来有些不踏实,声音咯吱咯吱的,仿佛随时可能塌陷下去一般。
好在徐云不是耳根,因此过程虽然有些压抑,最终他还是抵达了二楼。
来到二楼后。
徐云没有急着敲门,而是侧着身子听了听屋内的动静。
此时的屋内隐约可以听到些许响动,看上去应该有人在家。
见此情形。
徐云表情一正,伸出手,敲了敲门。
过了片刻。
屋内传来了一道奶声奶气的声音:
“谁呀?”
徐云清了清嗓子,和气的说道:
“你好,我是来找卡尔先生的。”
屋内之人很快说道:
“抱歉,这位先生,我耙耙不在家。”
徐云微微一愣,又问道:
“那么燕妮女士呢?她在吗?”
“麻麻也不在家,她和耙耙去找房东商量房租的事情了。”
徐云沉默片刻,忽然说道:
“你是珍妮,对吗?”
“欸?”
屋内的声音顿时拔高了几分。
过了几秒。
房门一开,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从中探头探脑的冒了出来:
“这位先生,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徐云朝她微微一笑,说道:
“这是卡尔先生告诉我的,他说他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儿,叫做珍妮。”
“哎呀……”
小姑娘这才慌手慌脚的把门全部打开,有些局促的搓着手,歉意道:
“抱歉先生,我不知道您是父亲的客人……”
徐云无所谓的摆了摆手,目光在小姑娘满是补丁的衣服上停留了几秒钟,轻轻一叹。
随后小姑娘看了眼屋内的时钟,对徐云道:
“先生,麻麻和耙耙应该快回家了,您要进来先等一会儿吗?”
徐云沉思片刻。
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这间屋子主人的身份还是有些敏感,既然对方不在家,那就说明天意如此,不见面也好。
想到这里。
他从身上取出了两封信,交到了小姑娘的手中,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