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行唐县。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新军、驻防军各营折损严重,有八千多将士的伤亡,所以刘衍一直率部逗留在行唐县,一方面为了补充各营损失的兵力,尽快让各营恢复战力,另一方面,刘衍还在谋划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整编新军、驻防军各营!
    如今天下初定,按照刘衍的谋划,大明各地都需要仿效新军建制,建立新式的官军驻防各地。
    所以刘衍计划将驻防军第一营到第六营全部整编为新军营伍,然后将所有的新军营伍统一整编为大明国防军。
    在全面推行新政的同时,刘衍准备仿效后世红色掌权,在大明内部推行两套军事体系:
    一个便是以新军、驻防军为主体筹建的国防军,主要用于对外作战,是大明帝国对外征战的主要力量。
    另一个便是新建的各地驻防军,主要用于对内,是大明帝国驻守各地的主要兵力。
    这样一来,就涉及到许多难题,首要一天就是钱粮,其次就是兵源。
    于是这段时间,刘衍便在行唐县谋划这件事情,幸好有后世现成的榜样在,刘衍也整理出一份比较详细的《大明军务整编方略》,不过刘衍却并没有急着对外公开这份方略,甚至没有对陈勋、许铭、苗绍等心腹部下透露任何消息。
    此时在行唐县城内,最后一批从青州府调集过来的新兵抵达了城中校场,这批新兵主要是兖州府、东昌府的青壮,全部都是从乡野百姓中,以及可用的军户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数有一千三百余人。
    加上这一千三百余人,新军各营的缺额便全部补齐了。
    在校场内,陈勋看着刚刚集结完毕的新兵,苗绍正在高台上给众人讲话,然后便是各营主将派人前来选兵。
    陈勋的新军前营在之前那批新兵抵达城内的时候,已经补足了缺额,所以这次选兵并没有陈勋的事情。
    不过新军前营也初步完成了整顿,所以陈勋便过来看看热闹。
    “苗总兵!”
    苗绍回头看去,咧着嘴笑着走过来,说道:“怎么,陈总兵有和指教?”
    陈勋将苗绍拉到一旁,左右看去见周围没有什么人,便低声说道:“听说没有?”
    苗绍诧异的问道:“听说什么啊?”
    陈勋说道:“阁老啊,这么长时间在县衙内,到底在筹划什么事情?”
    苗绍哑然失笑,说道:“我说陈总兵啊,你没事就去写写信,给嫂子捎回去,也免得嫂子挂念,别老想着跟我这里套话,我也没有稍息可说啊!”
    陈勋一副“鬼才信你”的表情,说道:“你少说我,你给老婆写信了?”
    苗绍的妻子就是即墨营城那个棉布坊主的女儿,现在也住在济南府城内,平日里常与王芸禾走动。
    苗绍大笑着说道:“放心,自打战事结束后,我已经写了好几封信了,肉麻的话说了一大堆!”
    陈勋正要笑话苗绍一番,忽然听到城中响起号角声,紧接着一名传令兵策马赶来,大声说道:“鲁国公有令:各营主将立即前往县衙参加军议!”
    “得令!”
    陈勋和苗绍顿时收起了笑容,纷纷招呼随行护卫,策马前往县衙。
    待到县衙门口的时候,沈拓、汪博、张义、许铭、钱樰等人也陆续到了门口,众人来不及寒暄,便急匆匆的进入县衙,直接来到了正堂内。
    见众人齐聚,刘衍直接说道:“本公决定:大军今日整顿一日,明日大军开拔!”
    众人诧异,为何突然如此着急?
    刘衍继续说道:“亲卫营、骑兵营、炮营随本公直接返回北京城驻守,前营前往宣府镇驻守,后营前往真定府一带驻守,左营前往顺天府各地驻守,右营前往永平府一带驻守,中营前往保定府一带驻守。另外调驻防军第六营前往河间府一带驻守,调驻防军第五营从北京城出发南下,驻防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一带!”
    众人闻言,刘衍直接将新军、驻防军全部展开,如此一来,北直隶尽在刘衍掌控之中,再加上山东已经被刘衍打造得铁板一块了,大明最为核心的地带全都是刘衍的地盘。
    “如此,阁老想要干什么?”
    一时间众人都沉默了,虽然众人都是刘衍的死忠,就算是刘衍宣布自己要取代崇祯帝,众人都会率部跟随。
    只是如今刘衍突然如此部署,众人多少也有些疑惑。
    刘衍不等众人开口询问,便直接说道:“本公准备对大军各地军队进行改革,所以为了防止万一,必须要保证北直隶和山东的稳定,各营将士抵达预定驻防区域后,务必尽快掌控当地的要害地带和城池,任何人胆敢反对本公的新政和军改,一律予以镇压,不论是谁!”
    众人纷纷起身抱拳,大声说道:“尊领!”
    次日,新军各营按照刘衍的部署,陆续从行唐县开拔,刘衍则是率领亲卫营、骑兵营和炮营一路向北,朝着北京城的方向开去。
    由于有炮营的拖累,刘衍部大军一路上用了四天多的时间才北京城。
    当刘衍策马进入北京城的时候,陈新甲、王炆镇、岳明、赵民等十三尚书率领满朝文武在城南宣武门外等候。
    刘衍见到众人,便翻身下马,笑着说道:“诸位都在?好啊!”
    众人纷纷拱手说道:“恭贺鲁国公凯旋而回,平定李贼、安定天下,实为大明柱石,百姓之福!”
    刘衍大笑起来,对众人说道:“你们真会给本公戴高帽,如今虽然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被歼灭,但是朝廷仍是多事之秋,本公还指望着诸位帮衬,继续在各道推行新政,以及随后要进行的军改!”
    众人闻言大为震惊,推行新政的事情众人都知道,如今除了北直隶以外,其余各道、府、县的推广情况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南直隶以及江南各道,基本上都被抵制了。
    面对如此局面,刘衍竟然还要推行军改,这军改是要改什么?
    一时间众人满腹狐疑,刘衍却不理会众人的反应,直接招呼众人说道:“好了,诸位随我进城,一同进宫面圣吧!”
    “是!”
    随后新军亲卫营、骑兵营、炮营开入北京城内,而驻防军第五营、第六营也已经提前接到了刘衍的命令,此时已经整装待发,同时从崇文门出城,前往各自的驻防区域。
    随后刘衍率众入宫,在御书房见到了崇祯帝。
    此时崇祯帝依旧是板着脸,但是气息上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冰冷。
    内阁众臣再次向崇祯帝恭贺了定州大街,刘衍随后禀报道:“启奏陛下,臣已经将李自成、谷可成、夏国相、王屏藩等人的尸体带来,另外将定州大战前后的斩首也一并带回京城,陛下可选定时日,正式向天下宣布:李贼已经覆灭!”
    听完了刘衍的话,崇祯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哪怕是当着刘衍的面,崇祯帝依然泪崩,嚎啕大哭了好一阵,哭声之凄惨、悲凉,即便是刘衍也是忍不住动容,这么多年积攒在心中的苦闷、恐惧等情绪,在一瞬间全部爆发了出来。
    陈新甲等十三尚书此时也是纷纷泪目,对于崇祯帝哪怕不是那么的忠诚,但是在情感上也是非常同情的,崇祯帝不管能力如何,至少在勤政方面、爱民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
    随后御书房内安静了下来,崇祯帝控制住了情绪,然后重重一声长叹,对刘衍说道:“刘阁老此战立下大功,朕有意册封刘阁老为异姓王,不知诸位尚书以为如何?”
    众人都是浑身一震。
    大明的异姓王有一个惯例,那就是“活着不受封”!
    历史上的明代异姓王,全都是在死后追封的,比如明代“开国六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
    这些人生前功劳很大,死后封王,是大明对他们最大的肯定。需要说明的是,不仅跟随朱元璋的将领有这种待遇,在后期帝王身边,也有这样的臣子,例如,跟随朱棣的“靖难四公爵”之一的朱能,他死后被追封为东平王等。
    当然朱能虽然姓朱,但他和朱元璋家族无任何血缘关系,同样属于异姓王。
    此时众人都不敢说什么,刘衍则是平淡的说道:“封王非吾意,唯愿天下平!”
    崇祯帝闻言不由一愣,这句话便是效仿当年戚少保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见刘衍的心中意思。
    崇祯帝叹息一声,说道:“如此大功,不封赏,难以安抚天下臣民,朕也会寝食难安!”
    崇祯帝这就是在敲打刘衍,当然是在影射之前德胜门外的两次不愉快。
    刘衍见状,便趁机说出自己要以铁腕推行新政、军改,以让垂死的大明帝国重换生机的决心。
    “陛下,臣推行的新政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为大明积蓄国力,而军改则可以让我大明军队重新恢复开国时候的强悍,两者缺一不可,臣都是要大力推行的。”
    “期间,臣肯定会遇到想象不到的艰难,甚至会面对举国上下的责难!臣愿意放弃此番封赏,只希望陛下能够始终与臣站在一边,这已经是大明最后的希望了!”
    其实刘衍说的没错,虽然如今已经对内剿灭了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对外重创了满清鞑子,可是大明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除了刘衍所部,以及山东稍稍恢复了生气,整个大明两京一十二省,其实已经没有了多少周旋的余地,再不进行改革,大明就真的没希望了,到时候即便没有李自成,也会有王自成、张自成再冒出来!
    崇祯帝听完之后,却认为刘衍这是要当曹操,要篡夺大明的江山社稷,今日刘衍带着内阁十三尚书前来,其实就是在逼宫!
    刘衍见状也不气恼,知道崇祯帝一时半会定然不会明白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今日将自己的抱负,以及下一步的举措挑明也不是坏事。
    于是刘衍傲然言道:“如果当权臣曹操能够拯救大明,能够振兴华夏,能够让天下亿万百姓安乐、富足,那臣也不介意做一个当世曹操!”
    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生活
    济南府,堰头镇西十三里,铧山东麓山脚下。
    这里原本是山下的一处平坦之地,土地肥力还算可以,只是因为远离周边的村镇,堰头镇和其余地方的百姓过来开垦荒地很是麻烦,再加上百姓单独开垦土地的花费太大,如果不是几次跟着幕府开荒,是没有人到这边来开垦荒地的。
    不顾如今,这片原本无人问津的山下平地,却是热闹非凡,数百口百姓在数十抚标营士兵的指挥下,正在各处忙碌着。
    那些百姓分为两队,一队在靠近山脚的地方,按照事先用白灰在地上画好的规划,正在挖掘地基、修建房屋,这里便是济南府规划的上百处新村庄的其中一处,官方给出的名称是铧山东村。
    而另一队百姓则是在外围,正在忙着开垦耕地,周围五千多亩被圈进来的荒地,全都是铧山东村的,平均分到这数百人、上百户的手中,每户都能分到五十多亩,足够一家人在这里生活下去了。
    这些百姓原本并不是济南府治下的百姓,而是从行唐县迁徙过来,被安置在济南府城的流贼老营家眷。
    经过甄别,以及一路上的说教、观察、整顿,这剩下的四十多万人全都服服帖帖的,然后被颜继祖分散安顿在济南府各个地方,在济南府各处新规划了上百处村落,专门用于安置这些百姓。
    同时因为有刘衍调拨的钱粮作为保证,所以前期修建村子、开垦荒地等费用,都是官府代为垫付的,这些百姓来年收成之后,便分五年逐渐偿还官府的垫付钱粮,然后从第六年开始,一直到第十年,朝廷还给众人免除赋税。
    如此丰厚的条件,让这四十万人全部安下心来,如果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去过之前那种朝不保夕的作乱生活?
    眼下有了新家,有了耕地,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所有人都不愿意再去过动荡的生活,这四十万人迅速的安顿了下来,然后便在抚标营将士的指挥和监督下,热火朝天的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家园。
    老李也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被分配到了铧山东村,并且在村子靠里的位置,分到了一处宅院,虽然只有三间正房、两间厢房的大小,而且现在宅院也只是地面上画着的白线,还没有建起来,父子三人还只能住在临时的帐篷里。
    不过这些都已经没有关系了,在老李看来,地面上的白线就是自己的家,就是自己和两个儿子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每天天还不亮,老李便和其他百姓一样,根本不用监督的抚标营将士过来督促,纷纷自发的拿起各种各样的工具开始干活,众人心中都明白,再苦再累,这也是在为自己干活,所以没有人惜力。
    “爹!”
    这一天清晨,老李正和几个老汉在村子里挖掘排水沟,挖出来的土要被运到周边,用来作为修建房子的用料,一举两得。
    老李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在叫自己,回头看去,只见二儿子李富贵、三儿子李喜乐跑了过来,每人的手中还提着一个不算太大的竹筐。
    老李的三个儿子分别取了平安、富贵、喜乐,只是大儿子李平安却并不平安,被流贼选取做了死兵,直接死在了战场上,到现在连个尸首都见不到,也不知道烂在了哪里,老李每每想到这些,便是止不住的哭泣。
    好在还有两个儿子在,老李也只能期盼在山东这里安家后,两个儿子能真正的富贵、喜乐。
    “你们怎么来了?”
    李富贵大声说道:“爹!我们可以帮着装土。”
    李喜乐说道:“对,我们装土。”
    旁边的众人见状纷纷笑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浓浓的幸福,其中一个老汉说道:“我说老李啊,你生得好儿子,真是体贴,就让他们帮着装土好了,少装一点,别白了孩子的一片心意。”
    老李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只是怜惜的看着两个儿子,嘴里还不断嘱咐着“少装一些”、“不要乱跑”之类的话。
    李富贵今年只有十三岁,李喜乐只有十岁,而已经战死的老大李平安,今年也才十五岁而已。
    老李四十多岁的年纪,原本也是精壮汉子,只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三十岁才娶到婆娘,剩下三个儿子后,婆娘也没了,随后没几年便遇到了流贼作乱,这半辈子都是浑浑噩噩,几乎年年都有苦难,也让老李活得像是五、六十岁的年纪,脸上满是风霜。
    不过现在好了,在这铧山东村落脚之后,只要咬牙过五年,将欠朝廷的钱粮还上,然后就可以免五年的税,家里的日子肯定一年比一年好过,这下也有盼头了!
    一旁的老汉有五十多岁了,此时干得有些累,便停下来擦汗,对老李说道:“老李啊,我听说咱们村子建成之后,各家各户要编户齐民,到时候你说咱们是民户还是军户啊?”

章节目录


明末大军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东仙轩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仙轩辕并收藏明末大军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