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也惊讶地看着朱允炆,三百先生足够支撑起一个府的社学、县学,这给送到辽东去,和用不用他们有啥区别,再说了,现在辽东就没多少汉人,除了驻军、卫所与卫所家人之外,剩下的就是建州女真、野人女真、海酉女真,他们现在都是不开化的人,送先生过去,就不怕被人给烤了?
    孔公鑑吞咽了下口水,终于开口:“孔氏家族的人自然是不怕苦,若朝廷当真委派我们去辽东,那我们去!”
    朱允炆凝眸盯着孔公鑑,此人心性有些强,竟然当真答应下来,不知道他是诚心还是客套一下。不过没关系,咱不和你客气。
    “那就准备吧,明年等待召唤,去辽东。”
    朱允炆拦住了想要说话的杨士奇,严肃地对孔公鑑说。
    孔公鑑深吸了一口气,问:“去辽东,教化谁去?”
    朱允炆背负双手走至堂中央,目光冷厉地说:“女真!”
    孔公鑑瞳孔一寒,杨士奇错愕不已,夏元吉若有所思。
    女真!
    朱允炆说出这个名字,心头很是沉重。
    别看大明在辽东设置了辽东都司,安排有一定的卫所,但整体上来说,大明对辽东的控制依旧是很弱的,可朝廷中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并没有多少人谈论辽东。
    在朵颜卫被打服,鞑靼西迁之后,辽东的主要势力可以说有三股:大明,女真,还有一个是朝-鲜。
    没错,就是朝-鲜。
    虽说李芳远臣服于大明,朝-鲜是大明的属国,但其对辽东依旧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建州女真中的一些部落,他们是直接臣服于朝-鲜,而不是臣服于大明朝的。
    洪武年间,冯胜北征解决了纳哈出,元朝势力逐渐被肃清,原本被元朝控制的女真,一部分直接投靠了朝-鲜,一部分则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连大明都不理睬,真正亲大明的并没几个。
    朱元璋对于女真部落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的考虑,设置辽东都司与一干卫所,直接的原因还是担心高丽那帮泥腿子过来抢大明的粮食和土地,对于女真部落的问题,并没有作深入的布置与安排。
    不是老朱不想,而是因为忙着收拾北元,毕竟明初降服纳哈出的目的就是占据辽东一块地盘,切断北元的后路,方便征沙漠,这也是蓝玉敢带着十几万人,没有后顾之忧,开战捕鱼儿海的原因。
    明朝在敌人定位上,最大的敌人就是北元,鞑靼和瓦剌,女真?算了吧,这群分散的落后的部落,连吃饭都成问题,根本不足以对抗大明。
    可以说,纵览明一朝,真正对大明造成生死存亡危机的,还真的是瓦剌与鞑靼,这个定位是没有错的,至少开国两百三十年内这个定位是没问题的。
    可大明忘记了一个问题,擂台就这么大,打擂的选手可不只是鞑靼与瓦剌,当这两个选手无力还手的时候,很可能会有另外一个选手入场,登上擂台。
    而这个新的选手,就是女真。
    经过了洪武朝几次战争,加上南征拿下交趾,大明的防御重心可以完全转移到北面,这里包括西北、正北与东北!
    西北的敌人是瓦剌、亦力把里与帖木儿,正北的敌人是鞑靼阿鲁台等人,而东北女真,目前来说,还真谈不上敌人,但也绝不是仆人,不是臣属。
    现在,朱允炆打算将朝廷的力量伸入到女真部落之中,将辽东完全控制在手中!
    奴儿干都司?
    不!
    我要的是辽东,是大明的行省,不是一个徒有虚名,羁縻之下的都司!
    朱允炆握紧手,以不容置疑与反抗的命令口吻说:“辽东需要先生,衍圣公府想要教化,那就准备好吧,至于什么时候出发,自会有旨意传下来。孔公鑑,你是一个聪明人,聪明人就少说话,多办事,待功成时,朝廷会给你想要的尊荣!”
    孔公鑑吃惊地看着朱允炆,此人的威严实在是太强,压迫的自己都有些喘息不过来,似乎只要自己拒绝,这天就要崩毁,衍圣公府就不复存在!
    可怕的人物!
    “你到底是谁?”
    孔公鑑不相信行人司中会出现如此厉害人物,没有多年的高位发号施令,绝养不出如此滔滔威严!
    朱允炆甩袖,朝着门口走去,只留下一句话:“呵呵,你不是紫金山禅寺的主持,就不要哓哓问姓名了,我的话莫要忘了。”
    夏元吉与杨士奇等人跟朱允炆离开,只留下愣在当场的孔公鑑。
    紫金山,主持,问姓名?
    孔公鑑不是孤陋寡闻之人,这个典故还是知晓的,想当初朱元璋在龙湾打败陈友谅,去了紫金山禅寺,主持看其煞气很重,便想解其煞气,不让朱元璋睡觉,反而拉着其讲禅论道,不料反被朱元璋教训,待第二天想问其姓名,已是人去房空。
    朱元璋留下诗句: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前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顾哓哓问姓名。
    孔公鑑面色变得苍白起来,年轻人将自己比作那主持,那他岂不是将自己比作朱元璋?
    不,是帝王!
    “皇上?”
    孔公鑑腿一软,瘫坐在地上,突然想起什么,连滚带爬追了出去,不等朱允炆出大门就追至,拦在朱允炆等人面前,犹豫着要不要下跪,要不要喊万岁。
    朱允炆见孔公鑑如此,也知此人明白自己身份,简单地介绍了下:“夏元吉,杨士奇,既然你来了,那就带我们去看看孔庙吧。”
    孔公鑑见夏元吉与杨士奇拿出牙牌,更确定了朱允炆的身份,深施一礼:“遵命。”
    既然朱允炆不打算公开身份,孔公鑑也不好直接说。
    让孔公鑑、杨士奇与夏元吉吃惊的是,朱允炆浏览孔庙竟如闲庭信步,到了自家地盘一样,熟悉的让人很是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来过这里,要不然怎么连一些小道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朱允炆只是来看看孔子,并没有公开祭祀。
    后世人对孔子的评价是复杂的,一些人将他作为万世之师,喊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的话,也有一些人认为孔子代表的儒家学问是封建思想,糟粕内容。
    朱允炆不好评价后世人的观点,只站在大明的立场上来看,孔子及其思想是维护帝国统治的工具,工具这玩意,好用就行,别管是大棒还是胡萝卜,锤子还是钉子,只要能让社会主流意识统一起来,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舶来思想,这就够了。
    大家都精忠报国,都仁义礼智信,都为君分忧,为国为民,朝着一个盛世的大方向前进,这不挺好。至于什么封建思想,老子就生活在封建时代,不支持封建思想,还支持资本、社会、共产不成……
    在封建时代,只能办封建时代的事,自己所能做的,不是彻底的颠覆,而是改良,是引导与推动。为了完成改良,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老孔这个牌坊还是需要立起来的,而且还需要大立大宣传。
    孔林!
    这里最初就是一个小坟头,几棵树,后来孔家的人死得多了,也就成了大坟头,出现了林……
    东汉时期,孔林还不到一百亩地。
    后来朝代变来变去,死得人越来越多,这死了的人都往这里埋,自然面积也就越来越大。到了元代,衍圣公府的地位又高,还有权利,干脆就给林子弄个围墙。
    朱元璋在洪武十年,考虑到孔家后世埋葬的问题,大笔一挥,将周围三千亩地划给了孔林,这就导致朱允炆很想骂人,一个坟头让自己走这么远……
    ps:
    明天大婚,请假一日。感谢大家的祝愿,哈哈,等我国庆回去好好更新。
    第七百三十四章 万世师表,正道牛耳
    建文时期的孔林,并无万古长春坊、至圣林坊、二林门等建筑,一路林木葱葱,至深处,方见孔子墓。
    墓东西十丈,南北八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墓前一座石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个称号,是元朝加封的,这座墓碑,也是元朝时期立下的。
    朱允炆没打算破旧,也不打算学习朱祁镇再给孔子弄一座石碑出来,只是安静地看着孔子的坟墓,心中所想无人可知。
    孔公鑑紧张地看着朱允炆,其对待孔子的态度直接关乎朝廷的态度,关系着衍圣公府的未来。
    朱允炆先是轻轻叹息一声,然后抬起双手,朝着孔子墓深深作揖。
    这一揖,为儒家宗师!
    这一揖,为万代师表!
    这一揖,为中华文明!
    无论多少人非议孔夫子与儒家学问,无论多少人一脸鄙视,踩踏《论语》、《春秋》,但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大一统国家的维护,封建王朝的延续,继往开来的盛世,伟大的复兴,都绕不开孔夫子!
    朱允炆只能说,帝王有很多,孔子只有一个。
    孔公鑑有些泪目,要知道自明开国以来,朱元璋对衍圣公府就是一种“说教”姿态,老子天下第一,孔子不能说第二,但能问一句,衍圣公你算老几。
    在孔府中有一座石碑,上面刻写着朱元璋与孔克坚之间的对话,朱元璋直接就问: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之后又说,“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
    意思就是,你们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读书,别想着其他“勾当”,至于这里的“勾当”指的是当元朝的走狗,还是一心想要官位,这就不太好说了。
    但无论如何,朱元璋尊孔贬衍圣公府是事实,眼下朱允炆对孔子墓作揖,虽然动作柔和,但传达出来的信号是强烈的,那就是建文朝依旧会贯彻洪武意志,尊孔为师。
    不同的是,朱元璋不曾来过这里,朱允炆亲自来了。来或不来,孔子墓都在这里,但意味却不寻常,至少说明朱允炆比朱元璋给衍圣公府面子。
    “万世师表,正道牛耳。”
    朱允炆给了一句评价,站在帝王的位置。
    孔公鑑再也忍不住,连忙下跪叩头,这是朱允炆对孔子的认可,也是对孔氏的一种保护。朱允炆没有心思去看其他人的坟墓,让孔公鑑起来之后,说:“朕准备让孔氏之人前往东北,是为谋大明国运所用,切不可怠慢。”
    孔公鑑连忙保证:“定尽全力,以成全功。”
    朱允炆满意地走了,前往济宁。
    路途之中,杨士奇忍不住发问:“各地渴求先生如旱盼雨,皇上缘何让孔氏之人前往辽东?”
    朱允炆沉默下来,总不能告诉杨士奇,二百多年以后女真崛起,几十万蛮夷就统治了几千万大明子民吧?女真现在对大明确实是没有威胁的,大明想要收拾他们并不难。
    明初几次北征,包括历史中朱棣北征,作战舆图中对女真都没几个标注,换句话说,这群人就是蝼蚁,连当大明敌人的资格都没有。
    可问题是,现在不是大明的敌人,未来是!
    “女真现在虽然分散,力量薄弱,不堪一击,但我们不应该忽视辽与金的旧故。一旦女真这个族群再次统一起来,其战斗力与毁灭力,可不比鞑靼与瓦剌差。”
    朱允炆严肃地说。
    杨士奇紧锁眉头,不解地看着朱允炆。
    金国巅峰时期,人口有五千多万,这是个极为恐怖的数字,现在的大明朝才六千多万人口,当然,五千多万金国人中,女真人口只有三百多万。
    三百多万女真人,是惹不得的。想当年,两万女真精锐打得辽国七十万(号称,大致四十二万)丢盔弃甲,辽国根基几乎被一战毁灭!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不是说说而已。
    但这些已经成为过去了,在蒙古灭金之后,这个几百万的族群已经被屠戮到不剩十万,哪怕是在元朝时期,也被压制得死死的。即使是经过上百年的休养生息,其人口总数也不过三十万,还分散在广阔的辽东大地上,有些大点的部落也才万余人,小的部落只有几百人。
    这种情况下,女真根本就拿不上台面,需要顾虑他们?皇上你是不是多虑了,毕竟大明还是有辽东都司的,真有人乱来,辽东军士完全可以北上弹压一二,随便一个卫,都能吃他们一个部落,你担心这些……
    朱允炆看着天空,目光有些阴郁。
    知道未来是一种沉重,没有人在意过辽东的女真,哪怕是历史上的洪武大帝、永乐大帝,他们所作所为只是羁縻之策,臣服就够了,并没有事实上的掌控辽东,而到了朱瞻基时期,干脆就将奴儿干都司给丢了,如此广袤的一片土地,丢了!
    丢了!
    朱允炆凝眸中,闪烁出一道寒光。

章节目录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寒梅惊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梅惊雪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