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内,钱谦益府邸。
一个风尘仆仆的布衣打扮的中年人被门子带进了府中。作为南明朝廷的礼部尚书,又身为东林巨子,钱谦益现如今是好不风光。
自然不能像之前时候那样,在虞山金屋藏娇了。
手中不缺钱的钱谦益,在金陵城内的府邸虽然不如虞山的“绛云楼”和“红豆馆”壮观华丽,那也是前后足足五进的府邸。来人被门子引入小花厅的时候,得到消息的钱谦益已经候在那儿了。
“小侄李禛见过世伯。”李遇知的长孙李禛一见到钱谦益眼泪就啪啪的向下流,整个人都要瘫倒在地上,仿佛所有的担心、忧虑、愁苦都在这一刻发泄了出来。
“贤侄,贤侄,这是怎的了?莫不是老大人……?”
钱谦益脸上的担忧半点不作假,李遇知可是他们东林党的老朋友。虽然出身川蜀,可当年在魏忠贤权势炙焰的时候敢硬怼魏忠贤,一身风骨绝佳,天下士林敬仰。更前后举荐了举荐早前东林党领袖邹元标、冯从吾等数十人入朝任官,那不是东林党也是东林党了。
钱谦益与李遇知比是小一辈儿的人。年龄上比李遇知小了快二十年,李遇知那是历经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任职,故而在李遇知面前素来以晚辈自居。
李禛是李遇知的长孙,唤钱谦益一声世伯,是合情又合理。
“小侄离开津门时候家祖倒还健在,但郑芝龙那厮十分野蛮,视我祖父为汉奸国贼,家祖年岁已高,被这般羞辱已是不堪忍受,那又被郑芝龙使人投入牢房,……,小侄,小侄实在担忧家祖受气不过,如今已经不在人世了……”
李禛眼泪就跟不要钱的一样,啪啦啪啦落个没完。也是,他是李家的嫡长子,从小到大都是被捧在手心里的,何尝遭受过眼下的难事?
李遇知或是谏官、或是科道,或是户部、工部、吏部尚书,为官四十多年,知交遍天下,学生门人遍天下,他李禛也就是中了举人后并没再下场,而是跟在祖父身边代父亲尽孝道,不然他现在也早就朱红加身了。
“汉奸国贼?这从何说起啊?”李禛只一个劲的哭呢,忘了言语前因后果,钱谦益现在人直接傻眼了,他还以为是李遇知硬顶着郑芝龙不愿意挨宰呢。毕竟李遇知都八十岁了,早该告老还乡了。怎么现在又蹦出了一个‘汉奸国贼’来?
李禛哭声也止住了一瞬,抽了下鼻子,把前因后果为钱谦益道来。说话中眼泪就又啪啪的落下来了,他祖父这一灾来的也太憋屈了。
谁能想到郑芝龙会对吴三桂那么痛恨呢。
“你说郑芝龙不仅骂吴三桂是汉奸国贼,还刻印绘画,就带着东虏小辫的哪种?”钱谦益傻眼了。
这郑芝龙的反应也太激烈了吧?今后他还怎么与吴三桂打交道?
要知道这朝中的许多大臣,之所以对连虏平寇有信心,那就是因为郑芝龙至今还钉在津门,钉在燕京城边上,而吴三桂也还举着大明的旗号。这两家若能齐心并力,就是与鞑子的大军火并上一场,你都还不知道谁胜谁负呢?
甭管郑芝龙被多少人恨得咬牙切齿,可郑芝龙手下兵马的战斗力却被很多人推举为天下第一,还要压过关宁军一头。
但现在郑芝龙这般行为,吴三桂还不恨得要一口生吞了他?
“那平西伯真已经剃发?手下军兵更皆已剃发?”旁边一个相貌俊秀之极的儒生插口说道,声音柔软清亮,双耳被花厅打进的阳光一照,粉红透明,一双耳孔清晰可见。
李禛抬头一看就知道这是女子,再想到钱谦益口中的‘柳儒士’,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先就行了一礼,那女子年龄再小也是钱谦益钟爱的人。
“是真是假某也不知,只知道郑芝龙怒发冲冠,已使长子郑森领兵走海路叩山海关。稍后东虏摄政王多尔衮派使团前来,他也破口大骂,叫人当场擒拿,随后命大将出兵击退了北面滦州的来犯之敌。阵上当着对面鞑子兵的面,把东虏使团之首的大学士刚林一刀砍杀了。”
“小侄南下途中,行船到淮安时候上的岸,然后一路快马疾行,日夜赶赴金陵。至于把奏报的船只,现如今怕才走到入海口也说不定。”
钱谦益前后听了一遍,又是目瞪口呆,又是大松了一口气,再看李禛还瘫坐地上,忙上前把人扶起,又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柳如是,后者知机的一点头,人就悄无声息的退下了。乃是去准备房间、衣物,还有饭食,更使人叫了大夫进府。
“贤侄勿忧。老大人何等人物?魏藻德、方岳贡也都是文臣之领袖,岂是郑芝龙一武夫可决生死的?那船上想来不假,定有郑芝龙的人来朝堂投书送报的。如此摆在了明面上,此事就也不难解决,贤侄安心就是。待老夫先行一封书信告知郑芝龙。”
钱尚书信心十足,觉得连崇祯皇帝都要安抚自己,抬他当了礼部尚书,那郑芝龙多少要卖他一个面子不是?更别说早前郑芝龙还与东林甚是和睦。
对于津门,他现在更担忧吴三桂会与郑芝龙水火不相容,再是那刚林的死,会叫东虏勃然大怒。
李禛大松了一口气。
有钱谦益出面,他也觉得郑芝龙不会驳了这回面子,如此他祖父也就安稳了。可想到自己祖父一辈子的清名,临到老了却带着‘汉奸国贼’的名头给下了大狱,那又情不自禁的悲从心来。对郑芝龙是切骨仇恨,也就是他不知道刚林事到临头了还给郑芝龙扣了一盆屎尿,不然他肯定会说出来给钱谦益听。后者都无须自己出面,只需要把消息透露给那些将郑芝龙恨得咬牙切齿之人,那弹劾郑芝龙的奏折就能把皇帝的案头给堆满了。
当李禛沐浴更衣,好好的休息了一番,次日时候听到钱谦益说起了金陵城内荡漾的‘连虏平寇’之策的时候,他就更是安心了。
自己祖父有何错?这满城的大臣不也都是这般想的么。
借师助剿和连虏平寇,完全就是一回事么。
“东虏人少,纵然兵精,又如何能占得中原万里河山?”钱谦益当然是赞同连虏平寇的。士绅阶层对李自成的恨是发自内心里的。谁叫李自成还没来得及释放善意就被鞑子从燕京一脚踢走了呢?
你说你想要跟士绅阶层缓解矛盾,但那只是你说,连科考都没举行,谁信啊。
“你可知道茅元仪和姚康?”
“前者大名鼎鼎,后者实在不知。”
“茅元仪可不止辑成了《武备志》,他还写了《平巢事迹考》,此书和姚康撰的《太白剑》,都是借古喻今,都是以唐朝末年平定黄巢起义作为借鉴,替天下出谋划策的。”
李禛也是饱读诗书的人,钱谦益一提到平黄巢,他就明白是怎生回事了。唐僖宗平黄巢可是借了沙陀族李克用的兵。
“茅先生曾在孙督师(孙承宗)幕中任职,姚康则是今日兵部尚书史道邻的幕僚。二人以李唐平定黄巢起义为题目著书立论,用意是借历史来说今世。”那是为了说明如唐朝平定像黄巢起义这样大规模的农民反抗,光靠有几个能战的大将还不够,还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温这类义军叛徒,才有中兴之望。
“此事在金陵朝野已经传的议论纷纷。大体上,朝中大臣还都是赞同的。”
史可法之前就上疏道:“应用敕书,速行撰拟,应用银币,速行置办。并随行官役若干名数,应给若干廪费,一并料理完备。定于月内起行,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
左都御史刘宗周也上疏建议:“亟驰一介,间道北进,或檄燕中父老,或起塞上夷王,苟仿包胥之义,虽逆贼未始无良心。”
总之,吴三桂的引狼入室,在南明朝廷的一干决策大臣看来,却无不认为是一大快事,多主张应该尽早同吴三桂取得联系,借清兵之力共灭“流寇”。
李禛心中反倒有些不安来,怎么这一干人都把希望寄托在鞑虏身上?
但想到眼前钱谦益的态度,他是半个字也不敢多说的。
江哲回到住处,一边使人收拾行囊家当,准备着迁往定海去;一边则向郑芝龙去信,除了汇报了金陵朝野对他的喊打喊杀之外,重点就是连虏平寇事宜。
“当国大臣是否“求好太急”?通敌实出权宜,自强乃为本计,一味求鞑,使臣岂能无伤国体?私下且以为当今之计该急修武备方是。金陵朝野这般本末颠倒,这南明不可久也。”
而还没等到与江南的一干相识之人尽数告别,一艘从津门驶来的舟船抵到了金陵,石头城内立刻沸反盈天来。
第一是郑芝龙弹劾吴三桂,斥之为汉奸国贼;
第二是郑芝龙砍杀了满清大学士刚林的行为,那简直被无数朝臣斥为大逆不道的原罪。
第三是郑芝龙使人把魏藻德、李遇知、方岳贡等人拿下的事儿爆发了,但这事儿处理的也简单,很快就形成定议:派人去津门宣旨,让郑芝龙把人交过来就是。
第四则是嘉定伯周奎为首的一干勋戚,联合无数大臣,还有一些刚刚从津门赶来的人,共同弹劾郑芝龙暗通李自成……
登时,整个金陵都爆了。
一个风尘仆仆的布衣打扮的中年人被门子带进了府中。作为南明朝廷的礼部尚书,又身为东林巨子,钱谦益现如今是好不风光。
自然不能像之前时候那样,在虞山金屋藏娇了。
手中不缺钱的钱谦益,在金陵城内的府邸虽然不如虞山的“绛云楼”和“红豆馆”壮观华丽,那也是前后足足五进的府邸。来人被门子引入小花厅的时候,得到消息的钱谦益已经候在那儿了。
“小侄李禛见过世伯。”李遇知的长孙李禛一见到钱谦益眼泪就啪啪的向下流,整个人都要瘫倒在地上,仿佛所有的担心、忧虑、愁苦都在这一刻发泄了出来。
“贤侄,贤侄,这是怎的了?莫不是老大人……?”
钱谦益脸上的担忧半点不作假,李遇知可是他们东林党的老朋友。虽然出身川蜀,可当年在魏忠贤权势炙焰的时候敢硬怼魏忠贤,一身风骨绝佳,天下士林敬仰。更前后举荐了举荐早前东林党领袖邹元标、冯从吾等数十人入朝任官,那不是东林党也是东林党了。
钱谦益与李遇知比是小一辈儿的人。年龄上比李遇知小了快二十年,李遇知那是历经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任职,故而在李遇知面前素来以晚辈自居。
李禛是李遇知的长孙,唤钱谦益一声世伯,是合情又合理。
“小侄离开津门时候家祖倒还健在,但郑芝龙那厮十分野蛮,视我祖父为汉奸国贼,家祖年岁已高,被这般羞辱已是不堪忍受,那又被郑芝龙使人投入牢房,……,小侄,小侄实在担忧家祖受气不过,如今已经不在人世了……”
李禛眼泪就跟不要钱的一样,啪啦啪啦落个没完。也是,他是李家的嫡长子,从小到大都是被捧在手心里的,何尝遭受过眼下的难事?
李遇知或是谏官、或是科道,或是户部、工部、吏部尚书,为官四十多年,知交遍天下,学生门人遍天下,他李禛也就是中了举人后并没再下场,而是跟在祖父身边代父亲尽孝道,不然他现在也早就朱红加身了。
“汉奸国贼?这从何说起啊?”李禛只一个劲的哭呢,忘了言语前因后果,钱谦益现在人直接傻眼了,他还以为是李遇知硬顶着郑芝龙不愿意挨宰呢。毕竟李遇知都八十岁了,早该告老还乡了。怎么现在又蹦出了一个‘汉奸国贼’来?
李禛哭声也止住了一瞬,抽了下鼻子,把前因后果为钱谦益道来。说话中眼泪就又啪啪的落下来了,他祖父这一灾来的也太憋屈了。
谁能想到郑芝龙会对吴三桂那么痛恨呢。
“你说郑芝龙不仅骂吴三桂是汉奸国贼,还刻印绘画,就带着东虏小辫的哪种?”钱谦益傻眼了。
这郑芝龙的反应也太激烈了吧?今后他还怎么与吴三桂打交道?
要知道这朝中的许多大臣,之所以对连虏平寇有信心,那就是因为郑芝龙至今还钉在津门,钉在燕京城边上,而吴三桂也还举着大明的旗号。这两家若能齐心并力,就是与鞑子的大军火并上一场,你都还不知道谁胜谁负呢?
甭管郑芝龙被多少人恨得咬牙切齿,可郑芝龙手下兵马的战斗力却被很多人推举为天下第一,还要压过关宁军一头。
但现在郑芝龙这般行为,吴三桂还不恨得要一口生吞了他?
“那平西伯真已经剃发?手下军兵更皆已剃发?”旁边一个相貌俊秀之极的儒生插口说道,声音柔软清亮,双耳被花厅打进的阳光一照,粉红透明,一双耳孔清晰可见。
李禛抬头一看就知道这是女子,再想到钱谦益口中的‘柳儒士’,还有什么不知道的?
先就行了一礼,那女子年龄再小也是钱谦益钟爱的人。
“是真是假某也不知,只知道郑芝龙怒发冲冠,已使长子郑森领兵走海路叩山海关。稍后东虏摄政王多尔衮派使团前来,他也破口大骂,叫人当场擒拿,随后命大将出兵击退了北面滦州的来犯之敌。阵上当着对面鞑子兵的面,把东虏使团之首的大学士刚林一刀砍杀了。”
“小侄南下途中,行船到淮安时候上的岸,然后一路快马疾行,日夜赶赴金陵。至于把奏报的船只,现如今怕才走到入海口也说不定。”
钱谦益前后听了一遍,又是目瞪口呆,又是大松了一口气,再看李禛还瘫坐地上,忙上前把人扶起,又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柳如是,后者知机的一点头,人就悄无声息的退下了。乃是去准备房间、衣物,还有饭食,更使人叫了大夫进府。
“贤侄勿忧。老大人何等人物?魏藻德、方岳贡也都是文臣之领袖,岂是郑芝龙一武夫可决生死的?那船上想来不假,定有郑芝龙的人来朝堂投书送报的。如此摆在了明面上,此事就也不难解决,贤侄安心就是。待老夫先行一封书信告知郑芝龙。”
钱尚书信心十足,觉得连崇祯皇帝都要安抚自己,抬他当了礼部尚书,那郑芝龙多少要卖他一个面子不是?更别说早前郑芝龙还与东林甚是和睦。
对于津门,他现在更担忧吴三桂会与郑芝龙水火不相容,再是那刚林的死,会叫东虏勃然大怒。
李禛大松了一口气。
有钱谦益出面,他也觉得郑芝龙不会驳了这回面子,如此他祖父也就安稳了。可想到自己祖父一辈子的清名,临到老了却带着‘汉奸国贼’的名头给下了大狱,那又情不自禁的悲从心来。对郑芝龙是切骨仇恨,也就是他不知道刚林事到临头了还给郑芝龙扣了一盆屎尿,不然他肯定会说出来给钱谦益听。后者都无须自己出面,只需要把消息透露给那些将郑芝龙恨得咬牙切齿之人,那弹劾郑芝龙的奏折就能把皇帝的案头给堆满了。
当李禛沐浴更衣,好好的休息了一番,次日时候听到钱谦益说起了金陵城内荡漾的‘连虏平寇’之策的时候,他就更是安心了。
自己祖父有何错?这满城的大臣不也都是这般想的么。
借师助剿和连虏平寇,完全就是一回事么。
“东虏人少,纵然兵精,又如何能占得中原万里河山?”钱谦益当然是赞同连虏平寇的。士绅阶层对李自成的恨是发自内心里的。谁叫李自成还没来得及释放善意就被鞑子从燕京一脚踢走了呢?
你说你想要跟士绅阶层缓解矛盾,但那只是你说,连科考都没举行,谁信啊。
“你可知道茅元仪和姚康?”
“前者大名鼎鼎,后者实在不知。”
“茅元仪可不止辑成了《武备志》,他还写了《平巢事迹考》,此书和姚康撰的《太白剑》,都是借古喻今,都是以唐朝末年平定黄巢起义作为借鉴,替天下出谋划策的。”
李禛也是饱读诗书的人,钱谦益一提到平黄巢,他就明白是怎生回事了。唐僖宗平黄巢可是借了沙陀族李克用的兵。
“茅先生曾在孙督师(孙承宗)幕中任职,姚康则是今日兵部尚书史道邻的幕僚。二人以李唐平定黄巢起义为题目著书立论,用意是借历史来说今世。”那是为了说明如唐朝平定像黄巢起义这样大规模的农民反抗,光靠有几个能战的大将还不够,还需要借用李克用的沙陀兵,招降像朱温这类义军叛徒,才有中兴之望。
“此事在金陵朝野已经传的议论纷纷。大体上,朝中大臣还都是赞同的。”
史可法之前就上疏道:“应用敕书,速行撰拟,应用银币,速行置办。并随行官役若干名数,应给若干廪费,一并料理完备。定于月内起行,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
左都御史刘宗周也上疏建议:“亟驰一介,间道北进,或檄燕中父老,或起塞上夷王,苟仿包胥之义,虽逆贼未始无良心。”
总之,吴三桂的引狼入室,在南明朝廷的一干决策大臣看来,却无不认为是一大快事,多主张应该尽早同吴三桂取得联系,借清兵之力共灭“流寇”。
李禛心中反倒有些不安来,怎么这一干人都把希望寄托在鞑虏身上?
但想到眼前钱谦益的态度,他是半个字也不敢多说的。
江哲回到住处,一边使人收拾行囊家当,准备着迁往定海去;一边则向郑芝龙去信,除了汇报了金陵朝野对他的喊打喊杀之外,重点就是连虏平寇事宜。
“当国大臣是否“求好太急”?通敌实出权宜,自强乃为本计,一味求鞑,使臣岂能无伤国体?私下且以为当今之计该急修武备方是。金陵朝野这般本末颠倒,这南明不可久也。”
而还没等到与江南的一干相识之人尽数告别,一艘从津门驶来的舟船抵到了金陵,石头城内立刻沸反盈天来。
第一是郑芝龙弹劾吴三桂,斥之为汉奸国贼;
第二是郑芝龙砍杀了满清大学士刚林的行为,那简直被无数朝臣斥为大逆不道的原罪。
第三是郑芝龙使人把魏藻德、李遇知、方岳贡等人拿下的事儿爆发了,但这事儿处理的也简单,很快就形成定议:派人去津门宣旨,让郑芝龙把人交过来就是。
第四则是嘉定伯周奎为首的一干勋戚,联合无数大臣,还有一些刚刚从津门赶来的人,共同弹劾郑芝龙暗通李自成……
登时,整个金陵都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