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一篇克苏鲁童话,是我结合了安徒生的黑暗童话和其他几篇小说而写的,不敢说是完全原创,毕竟还是有不少直接引用的地方。设定上这是许明山写的,不过考虑到他也是我创作的人物,所以作者其实还是我。心血来潮连发3章。
一自白亦是序幕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的心灵中就萌发出种种奇怪的想法,它们深深地根植于灵魂深处。当我站在镜子前的时候,镜中的人影就像是位熟悉的陌生人一般,无法勾起丝毫“这是我”的念头。
从表面上看,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似乎是“自我概念缺失”,但我本人却十分清楚其中内在的原因:名为“我”的存在,或者说意识之类的东西,在这具身体里躁动不安,无法克制地梦想着要挣脱出去。
这个想法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在阅读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书籍时,它——请容许我用这么一个中性的量词予以称呼——就像怪兽般吞食着知识而成长。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身边亦不乏在学术上碾压我的人,但即便是真正的天才,在青春期发育前便将高等认知能力发展到成年、而且将会继续发展下去的那种天才,他们依然受限于缓慢神经信号传递速度,以及分布演化而来的、原始的脑。
我时常在想,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说人类中的大多数,是否会刻意停顿下来,去回想那些偶然出现在梦境里的重要蕴意,或者回想那个它们所依附的隐晦世界。遵从常识旧谈,我们夜间梦境的绝大部分不过是些依照清醒时的经历而产生的奇妙虚影,是发生在快速动眼时期的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某些阶段的睡眠时产生的想像中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但弗洛伊德曾用他的童年象征主义学说反驳过这种论调,因为有某些东西——某些我难以确认真切的记忆中亦存在的东西——并不在此列。它们脱俗而又飘渺的特质无法用普通寻常的观点进行解释,而它们所带来的、让人隐约觉得兴奋与不安的影响也可能会让人短暂瞥见一片属于精神的领域。
就我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而言,这片领域的重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现实生活,却被一道几乎无法翻越的屏障隔离在现实生活之外。尽管我那顽强的理智选择了将这一切依物质论的观点归结为某些尚不明确的神经活动,但是就亲身的经验而言,我无从质疑弗洛伊德那在现代心理学看来有些过时的理论——也许,当人们失去了尘世间的意识后,便会旅居在另一个与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无形生命中,而当我们醒后却只会留下些许最为细微与模糊的记忆。
我们也许会从这些模糊而又破碎的记忆里推论出许多东西,却无法用与生俱来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索的成熟范式进行验证。我们也许只能猜想,在梦境里,生命、物质还有活力,这些人类所知道熟悉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恒定不变的:思维的载体远不局限于大脑这种由细胞构成的低劣器官,而时空也未必像我们清醒时所认知的那样以符合数学模型的精密形式存在着。
有些时候,我相信,这种更缺少实在感的生活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生活,而我们在这颗水陆相间的小星球上所度过的空虚时光则是次要的,或者仅仅只是某种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甚至连它们本身都是一种幻觉——的虚假现象而已[1]。
我曾询问过一位作为认知科学家的朋友,是否应该将这些事情写下来。但他对此不置可否,似乎不愿意过多涉入我的这一段往事。然而,考虑到有些事情或许在科学与哲学研究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同时可能也是我作为渺小凡人这辈子留下的最有价值的遗产,我决定将所有事情,所有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我”的事情,全都叙述出来。这不仅仅是为了寻求自己内心的平静,也为了提供一种新的角度看待人类——至少是我这个人类个体——的奇异绚烂的梦境。
二回溯往日记忆
伍德福德是兰里卡洛东部地区一个颇有名气的小镇。郊外连绵不断的莽莽森林提供了品质上佳的木材,而那条蜿蜒穿过小镇边缘的河流又使得木材的运输变得极为方便。每年春夏季节总有很多商人到这里购买大批的木料,然后沿河运走。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来说,这个处于工业时代之前的小镇要算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乡般的存在。要不是因为周围的人文环境实在是平淡无奇,而且离开相对繁荣的海港城市森图有一段距离,它可能还要更可爱一点。但是,当一个人在这里真正住惯了的时候——我的意思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我”来说——他总会找到某些能够带来欢乐的东西,留下值得珍藏的回忆。
在伍德福德镇的外围,在那条流向大海的名叫马布赛特的河的两岸,有几个简陋的小花园。每到初夏风和日丽的时候,这儿的风景是很美丽的——这是我和我的邻居,一位名叫妮娜的女孩的共同感受。我们躲避大人和其他粗野的孩子们,彼此相会,绕开紫罗兰和铃兰盛开的废弃花坛,穿过黑穗醋栗和醋栗丛,在接骨木树和蕨类植物的间隙草坪上一起玩耍。
一般而言,做这种梦的那一天通常是狂风暴雨。尽管我并不讨厌在恶劣天气窝在温暖的书房里,点起日光灯畅游书海,聆听雨水拍打玻璃隔音窗发出的连绵不断的响声,但是这种昼夜截然不同的体验让我体会到极大的乐趣。我仍然能够从记忆里回忆出当时的感受,各种植物的气息融合成淡淡的芳香,头上的树叶发出难得听清的、催人欲睡的沙沙声。有时我们感到疲倦,便并肩躺在树荫之下,自然而然地合上双眼,静静地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切,陶醉在这未经工业污染的大自然之中。
往往在这些时刻,我的呼吸变得悠长而平和,口鼻之息若有若无;心脏虽仍旧有力的跳动着,频率却比常时要慢上一些——身体完全放松下来,进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听觉、嗅觉仿佛被开发到了极致,甚至皮肤的触觉也异常的灵敏。我可以清楚地分辨混杂的鸟鸣声,花儿的芬芳与青草和泥土的湿润气味,柔软的草尖扎着皮肤所带来的与偶尔一只小虫子在手背爬过的一丝麻痒,甚至是远在数百尺开外、隔着人工栽培的荒废树墙的行人通过声。我现在回想起来的时候,还为那种灵敏到极致的感官而震惊。
不知不觉中,一切都似梦幻一般,那些感知的东西都渐渐远去了,像是清晨漂在河中的树叶,消失在河面远处的淡淡的雾中。我睡着了。
……
“哎,怎么睡着了?”
在某天醒来时,我伸了个懒腰,明亮的阳光让我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好一会才适应过来。抬头一看,太阳高高地悬挂在蔚蓝的天空,前上方那一片密集的枝叶间隙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我直起身体,环顾四周,只见大大小小的光斑星罗棋布地投影在林间的草地和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干爽的新鲜气息。
身边的人影不知所踪,我决定去寻找妮娜。没走几步,前方小径的拐弯处,浓密的、足有一人高的灌木丛后面冒出一个手持花篮的少女。少女身材高挑,仅仅比我稍矮半分,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垂至腰际,前额处的青丝编织成两缕,在长发之下是精致的容颜: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而富有立体感,肌肤如白玉胭脂一般。是妮娜。
在那一刻,我十分清楚——而且确信,我见证了完美的造物。如果有神灵存在的话,眼前的女孩就是祂所缔造的、钟爱的最为珍贵的艺术品。我迫切地希望这一刻能够永恒,但我的理智——或者说我在梦境中仅存的理智,告诉我永恒实非凡人所能企及。
……
偶尔我们会去郊外的森林里探险——我指的是,那个年纪的孩子们所谓的“探险”。在密林深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冠,洒下零星的亮光,林子里显得比平时更幽暗阴冷。森林里的地面崎岖不平,到处是露出地面的树根和大块的岩石,偶尔可见一两块歪斜的橡木路标。那些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就成了所谓的路。
在稍微开阔的地方,橡树那挺拔而粗壮的树干傲然屹立,榛树和花楸树的叶片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金灿灿、亮晶晶的色彩。鹞鹰、青鹰、红隼在静止不动的树梢下飞来飞去,鸣声不绝,五颜六色的各类啄木鸟使劲地啄着厚实的树皮。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我来说,这实在是一段奇妙而美好的体验,即使是父亲带我到乡间旅游时也未曾经历的那种体验。
有一次我俩结伴踏青的时候,妮娜突然笑嘻嘻地凑过来对我说道:“嘿,你绝对猜不到我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梦里的人物居然也会做梦?意识到身处梦境的我不禁愣在原地。或许是因为被无视,女孩气鼓鼓地抓住我的肩膀狠狠地晃了晃,然后拉着我坐在草坪上向我娓娓道来。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妮娜的嗓音很动人,但我听在耳里却有种如坠冰窖般的阴冷感觉。那是我曾经的梦,现实中的我做的,很多细节在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的梦。
我醒了,在卧室的床铺上。我坐直身体,黑暗的房间里十分安静,从两扇窗帘的缝隙中透过的是对面楼梯间的微光。
事后我偶尔回想这个梦的时候,还会用“自我唤醒潜意识中的记忆”安慰自己。
这段时间真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无论是对于梦境世界的“我”——姑且假设在我清醒时,他的日常生活还在延续——还是对于现实生活中尚处童年的我,但不能永远是这样。妮娜的母亲因病去世了,现实中的我囫囵吞枣看的那点医书根本就不顶用,即便是向当医生的叔叔伯伯们发问——他们只当我是好奇,并没有过多怀疑——也毫无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小镇,连赤脚医生的医术都难以施展。
妮娜的爸爸打算迁到60多里外的兰德里城,重新讨一个太太,找到一个更体面的职业。当年的我并不了解维持生计的艰难,更不知道这背后那位平民父亲的不平凡的决定。我们流着眼泪彼此道别了——醒来的时候我又哭了一次。不过两家的长辈都答应一年最少通信一次。
我做了一个工匠的学徒。尽管相对落后的梦境世界没有义务教育,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也不能再像童年时期那样随意玩乐。这时我已经开始自学中学的物理,加上本来在现实中就是个动手能力颇强的熊孩子,这些技艺在我眼中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因此得到了师傅的夸奖——这似乎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古话不相符。这个世界,至少我所处的国家,有着还算不错的传统制度,我因此被推荐给雷克斯伯爵,也就是这里的领主。
“小家伙,你想不想到学院进修?”
雷克斯伯爵看起来很像是西伯利亚人,尽管如今脸皮有点下垂,眼角也密布亮闪闪的皱纹,但仍然能看出他从前端庄英俊的容貌。在见识到我不同这里寻常小孩的见识——尤其是逻辑和数学后,他让我宣誓成为他的追随者,然后送我到另一座城市的某个学院。
之后发生的事情有些难以描述,我的记忆似乎出了某种问题,铭记在思维中的信息杂乱无章。我需要好好地整理一下,然后再进行合乎人类阅读习惯的记述。
(本章完)
一自白亦是序幕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的心灵中就萌发出种种奇怪的想法,它们深深地根植于灵魂深处。当我站在镜子前的时候,镜中的人影就像是位熟悉的陌生人一般,无法勾起丝毫“这是我”的念头。
从表面上看,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似乎是“自我概念缺失”,但我本人却十分清楚其中内在的原因:名为“我”的存在,或者说意识之类的东西,在这具身体里躁动不安,无法克制地梦想着要挣脱出去。
这个想法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在阅读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书籍时,它——请容许我用这么一个中性的量词予以称呼——就像怪兽般吞食着知识而成长。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天才,身边亦不乏在学术上碾压我的人,但即便是真正的天才,在青春期发育前便将高等认知能力发展到成年、而且将会继续发展下去的那种天才,他们依然受限于缓慢神经信号传递速度,以及分布演化而来的、原始的脑。
我时常在想,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说人类中的大多数,是否会刻意停顿下来,去回想那些偶然出现在梦境里的重要蕴意,或者回想那个它们所依附的隐晦世界。遵从常识旧谈,我们夜间梦境的绝大部分不过是些依照清醒时的经历而产生的奇妙虚影,是发生在快速动眼时期的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某些阶段的睡眠时产生的想像中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但弗洛伊德曾用他的童年象征主义学说反驳过这种论调,因为有某些东西——某些我难以确认真切的记忆中亦存在的东西——并不在此列。它们脱俗而又飘渺的特质无法用普通寻常的观点进行解释,而它们所带来的、让人隐约觉得兴奋与不安的影响也可能会让人短暂瞥见一片属于精神的领域。
就我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而言,这片领域的重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现实生活,却被一道几乎无法翻越的屏障隔离在现实生活之外。尽管我那顽强的理智选择了将这一切依物质论的观点归结为某些尚不明确的神经活动,但是就亲身的经验而言,我无从质疑弗洛伊德那在现代心理学看来有些过时的理论——也许,当人们失去了尘世间的意识后,便会旅居在另一个与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无形生命中,而当我们醒后却只会留下些许最为细微与模糊的记忆。
我们也许会从这些模糊而又破碎的记忆里推论出许多东西,却无法用与生俱来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索的成熟范式进行验证。我们也许只能猜想,在梦境里,生命、物质还有活力,这些人类所知道熟悉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恒定不变的:思维的载体远不局限于大脑这种由细胞构成的低劣器官,而时空也未必像我们清醒时所认知的那样以符合数学模型的精密形式存在着。
有些时候,我相信,这种更缺少实在感的生活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生活,而我们在这颗水陆相间的小星球上所度过的空虚时光则是次要的,或者仅仅只是某种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甚至连它们本身都是一种幻觉——的虚假现象而已[1]。
我曾询问过一位作为认知科学家的朋友,是否应该将这些事情写下来。但他对此不置可否,似乎不愿意过多涉入我的这一段往事。然而,考虑到有些事情或许在科学与哲学研究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同时可能也是我作为渺小凡人这辈子留下的最有价值的遗产,我决定将所有事情,所有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我”的事情,全都叙述出来。这不仅仅是为了寻求自己内心的平静,也为了提供一种新的角度看待人类——至少是我这个人类个体——的奇异绚烂的梦境。
二回溯往日记忆
伍德福德是兰里卡洛东部地区一个颇有名气的小镇。郊外连绵不断的莽莽森林提供了品质上佳的木材,而那条蜿蜒穿过小镇边缘的河流又使得木材的运输变得极为方便。每年春夏季节总有很多商人到这里购买大批的木料,然后沿河运走。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来说,这个处于工业时代之前的小镇要算是一个美丽的幻想乡般的存在。要不是因为周围的人文环境实在是平淡无奇,而且离开相对繁荣的海港城市森图有一段距离,它可能还要更可爱一点。但是,当一个人在这里真正住惯了的时候——我的意思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我”来说——他总会找到某些能够带来欢乐的东西,留下值得珍藏的回忆。
在伍德福德镇的外围,在那条流向大海的名叫马布赛特的河的两岸,有几个简陋的小花园。每到初夏风和日丽的时候,这儿的风景是很美丽的——这是我和我的邻居,一位名叫妮娜的女孩的共同感受。我们躲避大人和其他粗野的孩子们,彼此相会,绕开紫罗兰和铃兰盛开的废弃花坛,穿过黑穗醋栗和醋栗丛,在接骨木树和蕨类植物的间隙草坪上一起玩耍。
一般而言,做这种梦的那一天通常是狂风暴雨。尽管我并不讨厌在恶劣天气窝在温暖的书房里,点起日光灯畅游书海,聆听雨水拍打玻璃隔音窗发出的连绵不断的响声,但是这种昼夜截然不同的体验让我体会到极大的乐趣。我仍然能够从记忆里回忆出当时的感受,各种植物的气息融合成淡淡的芳香,头上的树叶发出难得听清的、催人欲睡的沙沙声。有时我们感到疲倦,便并肩躺在树荫之下,自然而然地合上双眼,静静地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切,陶醉在这未经工业污染的大自然之中。
往往在这些时刻,我的呼吸变得悠长而平和,口鼻之息若有若无;心脏虽仍旧有力的跳动着,频率却比常时要慢上一些——身体完全放松下来,进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听觉、嗅觉仿佛被开发到了极致,甚至皮肤的触觉也异常的灵敏。我可以清楚地分辨混杂的鸟鸣声,花儿的芬芳与青草和泥土的湿润气味,柔软的草尖扎着皮肤所带来的与偶尔一只小虫子在手背爬过的一丝麻痒,甚至是远在数百尺开外、隔着人工栽培的荒废树墙的行人通过声。我现在回想起来的时候,还为那种灵敏到极致的感官而震惊。
不知不觉中,一切都似梦幻一般,那些感知的东西都渐渐远去了,像是清晨漂在河中的树叶,消失在河面远处的淡淡的雾中。我睡着了。
……
“哎,怎么睡着了?”
在某天醒来时,我伸了个懒腰,明亮的阳光让我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好一会才适应过来。抬头一看,太阳高高地悬挂在蔚蓝的天空,前上方那一片密集的枝叶间隙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我直起身体,环顾四周,只见大大小小的光斑星罗棋布地投影在林间的草地和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干爽的新鲜气息。
身边的人影不知所踪,我决定去寻找妮娜。没走几步,前方小径的拐弯处,浓密的、足有一人高的灌木丛后面冒出一个手持花篮的少女。少女身材高挑,仅仅比我稍矮半分,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垂至腰际,前额处的青丝编织成两缕,在长发之下是精致的容颜: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而富有立体感,肌肤如白玉胭脂一般。是妮娜。
在那一刻,我十分清楚——而且确信,我见证了完美的造物。如果有神灵存在的话,眼前的女孩就是祂所缔造的、钟爱的最为珍贵的艺术品。我迫切地希望这一刻能够永恒,但我的理智——或者说我在梦境中仅存的理智,告诉我永恒实非凡人所能企及。
……
偶尔我们会去郊外的森林里探险——我指的是,那个年纪的孩子们所谓的“探险”。在密林深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冠,洒下零星的亮光,林子里显得比平时更幽暗阴冷。森林里的地面崎岖不平,到处是露出地面的树根和大块的岩石,偶尔可见一两块歪斜的橡木路标。那些稍微平坦一点的地方,就成了所谓的路。
在稍微开阔的地方,橡树那挺拔而粗壮的树干傲然屹立,榛树和花楸树的叶片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金灿灿、亮晶晶的色彩。鹞鹰、青鹰、红隼在静止不动的树梢下飞来飞去,鸣声不绝,五颜六色的各类啄木鸟使劲地啄着厚实的树皮。对于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我来说,这实在是一段奇妙而美好的体验,即使是父亲带我到乡间旅游时也未曾经历的那种体验。
有一次我俩结伴踏青的时候,妮娜突然笑嘻嘻地凑过来对我说道:“嘿,你绝对猜不到我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梦里的人物居然也会做梦?意识到身处梦境的我不禁愣在原地。或许是因为被无视,女孩气鼓鼓地抓住我的肩膀狠狠地晃了晃,然后拉着我坐在草坪上向我娓娓道来。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妮娜的嗓音很动人,但我听在耳里却有种如坠冰窖般的阴冷感觉。那是我曾经的梦,现实中的我做的,很多细节在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的梦。
我醒了,在卧室的床铺上。我坐直身体,黑暗的房间里十分安静,从两扇窗帘的缝隙中透过的是对面楼梯间的微光。
事后我偶尔回想这个梦的时候,还会用“自我唤醒潜意识中的记忆”安慰自己。
这段时间真是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无论是对于梦境世界的“我”——姑且假设在我清醒时,他的日常生活还在延续——还是对于现实生活中尚处童年的我,但不能永远是这样。妮娜的母亲因病去世了,现实中的我囫囵吞枣看的那点医书根本就不顶用,即便是向当医生的叔叔伯伯们发问——他们只当我是好奇,并没有过多怀疑——也毫无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工业时代之前的小镇,连赤脚医生的医术都难以施展。
妮娜的爸爸打算迁到60多里外的兰德里城,重新讨一个太太,找到一个更体面的职业。当年的我并不了解维持生计的艰难,更不知道这背后那位平民父亲的不平凡的决定。我们流着眼泪彼此道别了——醒来的时候我又哭了一次。不过两家的长辈都答应一年最少通信一次。
我做了一个工匠的学徒。尽管相对落后的梦境世界没有义务教育,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也不能再像童年时期那样随意玩乐。这时我已经开始自学中学的物理,加上本来在现实中就是个动手能力颇强的熊孩子,这些技艺在我眼中并不是什么难事。我因此得到了师傅的夸奖——这似乎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古话不相符。这个世界,至少我所处的国家,有着还算不错的传统制度,我因此被推荐给雷克斯伯爵,也就是这里的领主。
“小家伙,你想不想到学院进修?”
雷克斯伯爵看起来很像是西伯利亚人,尽管如今脸皮有点下垂,眼角也密布亮闪闪的皱纹,但仍然能看出他从前端庄英俊的容貌。在见识到我不同这里寻常小孩的见识——尤其是逻辑和数学后,他让我宣誓成为他的追随者,然后送我到另一座城市的某个学院。
之后发生的事情有些难以描述,我的记忆似乎出了某种问题,铭记在思维中的信息杂乱无章。我需要好好地整理一下,然后再进行合乎人类阅读习惯的记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