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 第35节
“务尽地力。”
“撰次诸国法,诸法经。”
“务尽地力,就是重新划分土地,承认土地私有。”
“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
“故庶人之富或累居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决祀而灭世。”
“‘仁义’和‘推让’为周代宗法制度的道德观念,而李悝的变法,首要打击的就是宗法的道德观念,正是从魏开始,天下正式将周礼视为糟粕,不再继续‘任人唯亲’的世卿制度,而是开始使用‘任人唯贤’的官僚制度。”
“李悝还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施行‘食有劳而禄有功’。”
“所谓淫民实则就是没落的公族封君。”
“也正是从魏国开始,天下逐渐兴起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改为按功劳大小而分别授予爵位和职位的形式。”
“同时。”
“魏国也开了加强专政的法典先河。”
“至于《法经》,你应比我更为熟悉,我也就不多言语了。”
胡亥微微颔首。
《法经》他是再熟悉不过。
赵高过去教习律令时,就不止一次讲解过。
《法经》共有六篇,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法经》中的内容,大部分都为商鞅借用。
嵇恒道:“李悝变法,动的主要是土地和旧有的世卿世禄制。”
“土地没什么好说的。”
“而新的‘任人唯贤’,就致使魏国私学盛行。”
“招贤养士成风。”
“魏国乃四战之地,环境动荡,又有招贤养士之风,因而战国开始,魏国出了很多名士,秦因此得利不少。”
“大秦一统天下,魏国也出了不少力,为大秦一统天下制定战略的尉缭,为大秦筹划‘集权求治’的李斯,他们都是出自魏国。”
“甚至若非信陵君身死,这两人还未必会来秦。”
“只能说时也命也。”
“大秦一统天下实是有上天相助。”
嵇恒忍不住感慨了几句。
胡亥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得意。
他自是听说过此事。
信陵君此人很有才能,养士众多,一度将秦国压着打,压的秦军不敢东出函谷,但也正因信陵君锋芒太露,最终为秦采用了离间计,被魏安釐王剥夺了军权,但魏国当时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并没受到太多影响。
只是谁也没想到,信陵君跟中兴之主魏安釐王会同年暴毙。
而后魏国大量士人出走。
魏国彻底一蹶不振,最终为大秦吞灭。
若是秦未得尉缭,想一统天下,恐也没那么容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何况尉缭可是被始皇称为兵家大家的。
隔墙。
扶苏低眉思索了一阵,想明白了一些东西。
魏国自战国始,便盛行招贤养士,地方私学盛行,大秦却是绝私学,去年更是大肆焚书,这又岂为魏地所容?
魏地士人出人头地靠出仕,眼下大秦却绝了这条路。
这让魏地士人及底层如何不怨?
嵇恒吐出一口浊气,继续道:“魏国自李悝变法之后,已衰弱了上百年,但有一信陵君,便有中兴之势,这便足见魏国人才之多,而这一切都源于私学。”
“这就是秦魏间最直接的冲突。”
闻言。
胡亥若有所思,暗暗记于心间。
嵇恒继续道:“接下来是楚国,楚国远离中原,因而受宗法的影响很少,甚至自鄙为‘蛮夷也’,然楚地广袤有‘川泽山林之饶’,但因商业不发达,所以‘亦亡千金之家’。”
“地大而国穷。”
“到了战国中期,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接连被赵魏韩击败。”
“就在这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楚国开始了变法。”
“即吴起变法。”
“吴起的变法主要是‘废公族疏远者’。”
“吴起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削减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把旧贵族往人少的地方赶,让他们去开发荒地。”
“吴起变法成效斐然。”
“从这之后,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卻(que)三晋,西伐秦,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而吴起的变法只是限制旧贵族。”
“这也是韩非子所说:‘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贵族的世卿世禄制的确被打破,但受影响的多为楚国公族,至于地方的贵族,受到的影响甚微,而在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杀,这次变法随之宣告失败。”
“楚国虽有所兴盛,却最终难逃宿命。”
“继续陷入‘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权势为楚国贵族把持。”
“吴起变法当年变法,并不敢直接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只能从‘废公族疏远者’开始,一步步削弱贵族力量,然秦一统天下之后,却是连贵族都不承认了,这自会引得楚地贵族不满。”
“当年吴起被杀时,楚国有七十多族出手。”
“而今怨秦的又岂止七十?”
“楚地的贵族早已尾大不掉,不将这些根深蒂固的贵族拔除。”
“楚地难太平!”
“我若是没记错,秦灭楚时,楚南公说过一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第039章 熊启!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胡亥瞥了眼墙壁,低声道:“这应该不可能吧?”
“长公子跟楚系一脉一向走的很近,你前面不是说长公子会上位吗,如长公子上位,楚地一系有什么理由乱秦?”
扶苏面色微沉。
他想起了之前始皇对自己的责骂。
就是因自己跟楚系贵族走的很近,尤其是跟楚地的芈氏、熊氏。
他亲近楚系也并非没缘由。
其母就出自芈氏,只是非芈八子一脉,而是华阳太后一系。
他自然相对会偏向楚系。
嵇恒淡淡道:“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胡亥蹙眉。
嵇恒继续道:“楚国灭国之后,芈氏、熊氏在楚地威望大减,而且就算楚未灭,这两族也早压不住楚地其他贵族了。”
“楚地情况跟其他六国不同,那里的老贵族基本都出自公族。”
“只是亲疏有别。”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经宣威盛世,国势达到鼎盛,基本将过去掣肘行使王权的旧贵族扫尽,然在扫灭旧贵族时,楚国是借助了跟楚国宗室较远的旁支之力,而在旧贵族覆灭后,这些宗室旁支渐渐开始主导朝堂。”
“等到楚怀王上位时,屈、景、昭三大新贵已把持了朝政。”
“因而楚国开始再次寻求变法。”
“即屈原变法。”
“只不过随着改革推进,不可避免的遭遇到屈、景、昭三家抵触,最终变法失败。”
“屈原被排挤出朝堂,在郢都失守后,自沉于汨罗江。”
“纵观楚国数百年,基本都是楚王跟贵族共天下,就算有吴起变法、屈原变法,也难以撼动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贵族体系,在楚国的土地上,大小贵族经数百年的私下串联,互结朋党,根基早已无比深厚。”
“他们追求的是自治!”
“秦灭楚之后,的确将屈、景、昭三族戮之大半,但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就如吴起变法一样,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批领头贵族。”
“不将楚地的贵族体系连根拔起,楚地绝对不会屈服于秦,秦对楚地压制的越狠,越容易让楚地大小贵族联合起来,到时团结一心的楚地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这就无人知晓了。”
胡亥面色微变。
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这是当年苏秦对天下形势做出的判断。
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年秦灭楚,可谓倾国之力。
秦扫天下共用了十年,灭楚就用了四年。
期间还遭遇了一场大败。
“撰次诸国法,诸法经。”
“务尽地力,就是重新划分土地,承认土地私有。”
“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
“故庶人之富或累居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决祀而灭世。”
“‘仁义’和‘推让’为周代宗法制度的道德观念,而李悝的变法,首要打击的就是宗法的道德观念,正是从魏开始,天下正式将周礼视为糟粕,不再继续‘任人唯亲’的世卿制度,而是开始使用‘任人唯贤’的官僚制度。”
“李悝还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施行‘食有劳而禄有功’。”
“所谓淫民实则就是没落的公族封君。”
“也正是从魏国开始,天下逐渐兴起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改为按功劳大小而分别授予爵位和职位的形式。”
“同时。”
“魏国也开了加强专政的法典先河。”
“至于《法经》,你应比我更为熟悉,我也就不多言语了。”
胡亥微微颔首。
《法经》他是再熟悉不过。
赵高过去教习律令时,就不止一次讲解过。
《法经》共有六篇,分别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法经》中的内容,大部分都为商鞅借用。
嵇恒道:“李悝变法,动的主要是土地和旧有的世卿世禄制。”
“土地没什么好说的。”
“而新的‘任人唯贤’,就致使魏国私学盛行。”
“招贤养士成风。”
“魏国乃四战之地,环境动荡,又有招贤养士之风,因而战国开始,魏国出了很多名士,秦因此得利不少。”
“大秦一统天下,魏国也出了不少力,为大秦一统天下制定战略的尉缭,为大秦筹划‘集权求治’的李斯,他们都是出自魏国。”
“甚至若非信陵君身死,这两人还未必会来秦。”
“只能说时也命也。”
“大秦一统天下实是有上天相助。”
嵇恒忍不住感慨了几句。
胡亥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得意。
他自是听说过此事。
信陵君此人很有才能,养士众多,一度将秦国压着打,压的秦军不敢东出函谷,但也正因信陵君锋芒太露,最终为秦采用了离间计,被魏安釐王剥夺了军权,但魏国当时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并没受到太多影响。
只是谁也没想到,信陵君跟中兴之主魏安釐王会同年暴毙。
而后魏国大量士人出走。
魏国彻底一蹶不振,最终为大秦吞灭。
若是秦未得尉缭,想一统天下,恐也没那么容易。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何况尉缭可是被始皇称为兵家大家的。
隔墙。
扶苏低眉思索了一阵,想明白了一些东西。
魏国自战国始,便盛行招贤养士,地方私学盛行,大秦却是绝私学,去年更是大肆焚书,这又岂为魏地所容?
魏地士人出人头地靠出仕,眼下大秦却绝了这条路。
这让魏地士人及底层如何不怨?
嵇恒吐出一口浊气,继续道:“魏国自李悝变法之后,已衰弱了上百年,但有一信陵君,便有中兴之势,这便足见魏国人才之多,而这一切都源于私学。”
“这就是秦魏间最直接的冲突。”
闻言。
胡亥若有所思,暗暗记于心间。
嵇恒继续道:“接下来是楚国,楚国远离中原,因而受宗法的影响很少,甚至自鄙为‘蛮夷也’,然楚地广袤有‘川泽山林之饶’,但因商业不发达,所以‘亦亡千金之家’。”
“地大而国穷。”
“到了战国中期,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接连被赵魏韩击败。”
“就在这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楚国开始了变法。”
“即吴起变法。”
“吴起的变法主要是‘废公族疏远者’。”
“吴起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削减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把旧贵族往人少的地方赶,让他们去开发荒地。”
“吴起变法成效斐然。”
“从这之后,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卻(que)三晋,西伐秦,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而吴起的变法只是限制旧贵族。”
“这也是韩非子所说:‘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贵族的世卿世禄制的确被打破,但受影响的多为楚国公族,至于地方的贵族,受到的影响甚微,而在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杀,这次变法随之宣告失败。”
“楚国虽有所兴盛,却最终难逃宿命。”
“继续陷入‘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权势为楚国贵族把持。”
“吴起变法当年变法,并不敢直接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只能从‘废公族疏远者’开始,一步步削弱贵族力量,然秦一统天下之后,却是连贵族都不承认了,这自会引得楚地贵族不满。”
“当年吴起被杀时,楚国有七十多族出手。”
“而今怨秦的又岂止七十?”
“楚地的贵族早已尾大不掉,不将这些根深蒂固的贵族拔除。”
“楚地难太平!”
“我若是没记错,秦灭楚时,楚南公说过一句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第039章 熊启!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胡亥瞥了眼墙壁,低声道:“这应该不可能吧?”
“长公子跟楚系一脉一向走的很近,你前面不是说长公子会上位吗,如长公子上位,楚地一系有什么理由乱秦?”
扶苏面色微沉。
他想起了之前始皇对自己的责骂。
就是因自己跟楚系贵族走的很近,尤其是跟楚地的芈氏、熊氏。
他亲近楚系也并非没缘由。
其母就出自芈氏,只是非芈八子一脉,而是华阳太后一系。
他自然相对会偏向楚系。
嵇恒淡淡道:“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胡亥蹙眉。
嵇恒继续道:“楚国灭国之后,芈氏、熊氏在楚地威望大减,而且就算楚未灭,这两族也早压不住楚地其他贵族了。”
“楚地情况跟其他六国不同,那里的老贵族基本都出自公族。”
“只是亲疏有别。”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经宣威盛世,国势达到鼎盛,基本将过去掣肘行使王权的旧贵族扫尽,然在扫灭旧贵族时,楚国是借助了跟楚国宗室较远的旁支之力,而在旧贵族覆灭后,这些宗室旁支渐渐开始主导朝堂。”
“等到楚怀王上位时,屈、景、昭三大新贵已把持了朝政。”
“因而楚国开始再次寻求变法。”
“即屈原变法。”
“只不过随着改革推进,不可避免的遭遇到屈、景、昭三家抵触,最终变法失败。”
“屈原被排挤出朝堂,在郢都失守后,自沉于汨罗江。”
“纵观楚国数百年,基本都是楚王跟贵族共天下,就算有吴起变法、屈原变法,也难以撼动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贵族体系,在楚国的土地上,大小贵族经数百年的私下串联,互结朋党,根基早已无比深厚。”
“他们追求的是自治!”
“秦灭楚之后,的确将屈、景、昭三族戮之大半,但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就如吴起变法一样,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一批领头贵族。”
“不将楚地的贵族体系连根拔起,楚地绝对不会屈服于秦,秦对楚地压制的越狠,越容易让楚地大小贵族联合起来,到时团结一心的楚地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这就无人知晓了。”
胡亥面色微变。
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这是当年苏秦对天下形势做出的判断。
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年秦灭楚,可谓倾国之力。
秦扫天下共用了十年,灭楚就用了四年。
期间还遭遇了一场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