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我爹那边,这里回去他见我也罢,不见也罢,反正我爹就我这么一个儿子!他不认我,等以后谁给他烧纸钱!”
    俞咨皋笑着拍了拍李言恭的肩膀,但是说起了父亲,俞咨皋也沉默了下来。
    感受到了俞咨皋的情绪低落,李言恭立刻说道:
    “旅长,我听说俞伯父在塞外大显神威,如今在参谋部内部,五原城被称为当代归义军,只是碍于保密需要,没有在东南宣传。”
    俞咨皋说道:“当年父亲不愿意返回东南,单人出塞,就不在意这些虚名。”
    “只是如今大都督对我委以重任,不能去塞外尽孝。”
    谈起了父亲这个话题,李言恭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临海侯李廷竹在东南新军攻克南京后,和所有大明勋贵一样,按照人丁保留了田产,也查抄了府邸中的旧产。
    不过临淮侯李廷竹是这一代才复爵的,而且他做人还算是清廉,在南京人缘也不错。
    清查过后也没有任何害民的举动,只是全家搬到了南京城外的祖庄居住。
    像是魏国公这样的勋贵,家里的龌龊事不计其数,魏国公徐鹏举虽然逃到了北方,但是他留在南京府中的子弟都受到了清算。
    那些跋扈嚣张,在南京城内残害百姓的魏国公家子弟,还有为虎作伥的管事家丁,全部送交法司惩办。
    首恶被处斩,魏国公府剩余有罪人员发配广西,家产全部被查抄。
    临淮侯李廷竹,则在昔日佃户和旧部的接济下,日子还能过得去。
    俞咨皋虽然父子分别,但是一南一北都在为东南效力,显然通过京师的情报站,俞咨皋也能和父亲俞大猷通信了。
    这时候李言恭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名好友,驻守在大沽的高务观。
    比起俞家父子和李家父子,高务观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
    他的父亲高拱,如今正在主持明廷的新务运动,大沽距离京师不过一日路程。
    这么近的距离,但是高拱和高务观之间却隔着天堑一样。
    李言恭也曾经写信劝说高务观,向大都督府提出调任他处,如今东南建功立业的地方多呢,没有必要留在大沽。
    但是高务观却写信拒绝,李言恭这才明白什么叫做子最类父。
    高务观虽然待人温和,但是在认定的事情上,和他的父亲高拱一样认死理。
    父子二人都在为自己的信念竭尽全力,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格。
    只可惜各为其主,也不知道这对父子的结局如何。
    这么一想,自己的父亲临淮侯被大都督抓了,没能逃回京师而是留在南京,反而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从俞咨皋的营帐中出来,李言恭返回了家里。
    如今已经不是战时了,李言恭马上要去南京进修了,现在已经暂停了职位,所以可以住在军营外。
    这座房子是丹芸做官分到了房子,房子并不大,但是也被丹芸布置的不错。
    李言恭推门进门,却发现一向忙碌的妻子竟然在家。
    丹芸要处理瑶镇的事务,平日里夫妻两人都是聚少离多,这会儿还是工作的时间,她竟然出现在家中。
    丹芸抬起眼睛说道:“我是专门回家等你的。”
    李言恭心中咯噔了一下,他想起了俞咨皋给他说的苏州府新闻,难道丹芸是专门请假回家和自己合离的?
    这会儿李言恭已经不想合离了,但是他还是冷着脸说道:
    “等我?”
    丹芸低声说道:“我已经向知府大人提了辞呈,等布政使司批了,我就和你一起去南京?”
    “什么!”
    李言恭惊讶的站起来。
    丹芸是瑶人流官中进步最快的官员,广西巡抚汪道昆对她非常器重,直言她将是女官中升迁速度第一人。
    妻子竟然放弃远大的前程,要和自己一起去南京?
    李言恭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上去抱住了丹芸说道:
    “怎么突然改变心意了?其实我一个人去南京就是了,如今通信发达,我完成学业还会返回广西的。”
    丹芸说道:“我怀孕了。”
    “什么?什么时候?!”
    丹芸用拳头锤了一下李言恭说道:“就是你第一次来瑶寨的那次,医官说已经三个月了。”
    “是真的吗?”
    “说什么胡话,那次是我的第一次,不是你的还能是谁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真的三个月了?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医官说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我只是怀孕反应不大而已。”
    “那,你能坐船吗?”
    “三个月已经没事了,只要途中多歇几站就行了,而且现在航运发达,坐船也不累的。”
    “太好了!”
    第395章 龙虎山张家
    熊况的第五团,在江西进展迅速。
    江西的地形,和湖南一样,三面环山,一面临江。
    其实在东南新军控制了鄱阳湖之后,攻占江西只是时间问题了。
    沿途的大明府县,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偶尔遇到一两个负隅顽抗的,只要集结部队攻城,很快也能拿下。
    但是今天熊况在江西饶州府仁县前,停下了大军。
    仁县不过是饶州府下的下县,算不上什么险要的地方。
    饶州府的府县鄱阳,重镇景德镇都早就已经落入东南新军手里。
    饶州府周边的广信府,抚州府,南昌府也基本上被东南新军拿下了。
    这个小小的仁县县令早就知道自己无法抵抗,派出使者向熊况请降了。
    可之所以熊况的停在仁县前不肯往前,主要原因不是小小的仁县,而是仁县治下的一座山。
    龙虎山。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居住在此地。
    龙虎山张家,和曲阜孔家一起,受到历代王朝的册封,算是中原传承最古老的家族了。
    龙虎山最鼎盛的时期却是在元朝。
    元朝统治者对天师道的扶持几乎是代代相传,基本上每位帝皇对天师世系都有封赠。
    有元一代,正一道教地位显赫,受到了皇权的认可崇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道教中的领导地位。
    大明建立之后,太祖朱元璋也册封龙虎山,朱元璋还赐银重修天师府第,为历代天师撰写赞词。
    历代龙虎山天师都得官正二品,明代皇帝也经常赐予龙虎山道产,比如在京师中很多道观都是龙虎山的产业。
    至今张家已经传承了四十九代,本任天师名叫张永绪,字允承,号三阳。
    嘉靖二十八年,赐授正一嗣教守玄养素遵范崇道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务。
    嘉靖在位的时候,还多次召见张永绪进京,在朝天宫多次举办保国安民大醮,赐以蟒衣玉带等物。
    熊况驻足在仁县,自然是因为大都督府的宗教敕令了。
    龙虎山是正一道的祖庭,正统性没有问题。
    龙虎山掌教掌天下道教事务,龙虎山弟子自然是手续齐全,都是有道籍的。
    清退道产这件事也不难办,对于龙虎山这样的家族来说,田庄收入虽然丰厚,但是忍一忍放弃一下也无妨。
    靠着道观收入和信徒捐赠,怎么也能熬下去。
    比如当年龙虎山支持建文帝,在成祖朱棣靖难之后,立刻捐出自家的道产自保。
    最后朱棣虽然暂时革了张家的真人称号,但是很快也就恢复了。
    能传承四十九代,早就知道能屈能伸的道理了。
    要是不懂这个道理,中原那么多改朝换代中,张家早就没了。
    但是大都督府的宗教敕令中,有一条是龙虎山张家怎么都无法接受的。
    改子孙观为丛林观。
    所谓子孙观,就是观主之位在父子师徒之间传承的道观。
    丛林观则不同,这些基本上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观,方丈、监院、知客、殿主、经主、高功等观内的职位,由常住道众选举产生,一般执事也由道众公议推举,在推举出来之后还需要得到僧道司确认。
    简单的说,子孙观就是家族产业,丛林观则是公共产业。
    可偏偏龙虎山,就是最大的子孙观。
    龙虎山天师,从来都是从张家人中产生,张家就是这片土地上少有的千年世家。
    带兵进入仁县容易,但是如何处理龙虎山张家的问题难。
    这也是熊况到了仁县之后,始终不肯进入仁县的原因。
    熊况驻军在仁县之外,就立刻让人前往南京,询问如何处理龙虎山的问题。
    如今熊况已经在仁县城外驻扎了十天了,还没等到南京的命令。
    此时龙虎山上的气氛也非常紧张,张家人齐聚一堂,商讨如何应对大都督府发来的敕令。
    张永绪坐在掌教的椅子上,他的身体一直不好,近些年来都深居简出,连嘉靖几次召见他都称病不出。
    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族人和弟子们,这位张天师一副病殃殃的样子。
    不过谁也不敢小看这位看起来随时会病死的张天师,他在天师府威望很高,精通正一道的典籍,继承天师之位二十年,手腕高超。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肥鸟先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肥鸟先行并收藏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