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并没有听从郭淮的建议,前往长安养伤,而是在临晋关短暂地休养了几日,便动身南下前往了潼关,再从关洛道返回了洛阳。
郭淮对司马懿的伤势极为的关心,特意地从长安调来最出名的医匠,用最好最贵重的药材为司马懿调养,按医匠的话,司马懿这一箭并未射中要害,只需将养数月,便可痊愈,最好是避免鞍马劳顿,静心休养即可。
但司马懿归心似箭,似乎并不愿意在这里多呆,郭淮也是无奈,只好送他东去,而且让长安的医匠随同前往,负责这一路之上的病情,回到洛阳之后,自然有宫中的太医为司马懿诊治,到时医匠便可返回了。
司马懿急着返回洛阳,自然是有重要的事办,尽管他当着郭淮的面,已经宣布将权柄交给了司马师,但这仅仅只是私人的交谊,司马懿还需要回到洛阳之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式地完成这个交接。
毕竟司马师还比较年轻——其实这是司马懿认为的,事实上司马师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都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真得不算年轻了,只不过,在父母的眼中,儿子再大也是长不大的——领军打仗的经验不足,治国理政的能力也有所欠缺,需要他扶上马,再送一程。
司马懿对司马师并不是十分的放心,尽管他在诸子之中已经是最为出色的了,但距离司马懿的要求,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如果说司马懿象平定王凌令狐愚那样,将他司马家敌对的势力统统铲除掉,司马懿也就可以放心地将大业交到司马师的手中了,但偏偏曹亮的横空出世,成为他司马家执耳天下的拦路虎,这次的并州之战,就足以证明曹亮绝对是可以威胁到司马家生死存亡的强敌,曹亮一日不除,司马懿死也难以瞑目啊!
只可惜曹亮正当壮年,他比司马师还要小上几岁,司马懿却是古稀老者,行将就木,拼年龄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虽然说曹家的人长寿的不多,曹丕四十岁就死了,他的儿子曹叡更是一个短命鬼,只活了三十六就到九泉之下陪曹家的列祖列宗去了,司马懿正是用他比别人长得多的生命线,狠狠地把曹家三代人都甩到了后面,才有机会爬上权力的巅峰。
但爬上巅峰也无法意味着可以笑到最后,因为站在权力的巅峰时,司马懿要面对无数的敌人,有些敌人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威胁,但有些敌人,却让他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如果除不掉,那么在他身死之后,便会给继任者留下天大的难题。
以司马师的能力,去对付曹亮,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的,司马懿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也是他心中最大的隐忧。
现在趁着司马懿还有点气力,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司马师是在恰当不过了,一方面也可以让司马师熟悉一下执政的环境,展现一下他的治军理政的能力,同时也让司马懿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长处和短处,能帮着他取长补短,真正地成为司马家的中流砥柱。
这次司马师在司马懿受伤之后,代行指挥之权,表现的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说司马军的伤亡非常的大,但在那种骑兵部队遭到全歼,只剩下步兵队伍的时候,这种仗其实是最难打的,就算让司马懿亲自来指挥,都未必能有司马师这般的出色。
一共有五六万的军队完成了渡河,从河东胜利逃入到了雍州,接近半数的将士,得以保全了性命,这一点司马懿也是自叹弗如的。
这无疑显示了司马师这些年的成长,要知道以前司马懿带他出征,多是打打边鼓,提供点计策,干些跑腿传达的事,但这次不同,司马懿负伤之后,是司马师挑起了大梁,在整支军队生死存亡的时候,带着这支军队最终走出了困境。
正是因为司马懿对司马师的表现比较赞赏,所以才会出现司马懿主动交权的事。
司马家的大权能够完成顺利的交接,才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
离开了潼关之后,沿着这条司马懿最为熟悉的函关大道,一路缓缓而行,这里已经远离了并州战场,所以司马懿也自然不用再担心什么。
他现在乘坐的,是郭淮给安排的一辆驷驾的马车,车内外的奢华程度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当然外表的奢华并不重要,司马懿现在需要一辆舒适的马车来供他养伤,以避免长途行军的颠簸。
司马师每日早晚必登上马车给司马懿请安,看得出,郭淮给司马懿寻来的医匠医术确实比较高明,在他的调理之下,司马懿的气色已经是大为地好转了,苍白的脸上也浮现出些许的红润之色,让司马师看得十分的高兴。
现在司马懿的健康与否,是司马师最为关心的事,他们一路东行,已经过了旧的函谷关,距离洛阳城已是不远了。
“父亲,前面就是谷城了,距离洛阳也只有一天的路程。”近乡情更怯,司马师难免有些许的激动,也许这就是回家的感觉吧,尤其是经历了那种生离死别之后,这种回家的感觉更加地弥足珍贵。
司马懿却是一脸的平静,茫然的眼神之中似乎带有一丝的空洞,完全是一副心如止水的模样,那怕是临近回家了,都难以让司马懿激动起来。
“噢,快到洛阳了?回来了,能活着回来,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只可惜那十几万的将士,从此将长眠于并州之地,为父无能啊,就连他们的尸骨,都没有机会带回故土。”司马懿黯然而叹,言辞之中,多有自责之意。
落叶归根,其实许多人一生飘泊在外,都想着可以死后安葬在故土,但此次并州之战阵亡的将士,却根本没有机会将尸骸带回故土,只能是客死异乡。
郭淮对司马懿的伤势极为的关心,特意地从长安调来最出名的医匠,用最好最贵重的药材为司马懿调养,按医匠的话,司马懿这一箭并未射中要害,只需将养数月,便可痊愈,最好是避免鞍马劳顿,静心休养即可。
但司马懿归心似箭,似乎并不愿意在这里多呆,郭淮也是无奈,只好送他东去,而且让长安的医匠随同前往,负责这一路之上的病情,回到洛阳之后,自然有宫中的太医为司马懿诊治,到时医匠便可返回了。
司马懿急着返回洛阳,自然是有重要的事办,尽管他当着郭淮的面,已经宣布将权柄交给了司马师,但这仅仅只是私人的交谊,司马懿还需要回到洛阳之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正式地完成这个交接。
毕竟司马师还比较年轻——其实这是司马懿认为的,事实上司马师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了,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都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真得不算年轻了,只不过,在父母的眼中,儿子再大也是长不大的——领军打仗的经验不足,治国理政的能力也有所欠缺,需要他扶上马,再送一程。
司马懿对司马师并不是十分的放心,尽管他在诸子之中已经是最为出色的了,但距离司马懿的要求,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如果说司马懿象平定王凌令狐愚那样,将他司马家敌对的势力统统铲除掉,司马懿也就可以放心地将大业交到司马师的手中了,但偏偏曹亮的横空出世,成为他司马家执耳天下的拦路虎,这次的并州之战,就足以证明曹亮绝对是可以威胁到司马家生死存亡的强敌,曹亮一日不除,司马懿死也难以瞑目啊!
只可惜曹亮正当壮年,他比司马师还要小上几岁,司马懿却是古稀老者,行将就木,拼年龄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虽然说曹家的人长寿的不多,曹丕四十岁就死了,他的儿子曹叡更是一个短命鬼,只活了三十六就到九泉之下陪曹家的列祖列宗去了,司马懿正是用他比别人长得多的生命线,狠狠地把曹家三代人都甩到了后面,才有机会爬上权力的巅峰。
但爬上巅峰也无法意味着可以笑到最后,因为站在权力的巅峰时,司马懿要面对无数的敌人,有些敌人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威胁,但有些敌人,却让他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如果除不掉,那么在他身死之后,便会给继任者留下天大的难题。
以司马师的能力,去对付曹亮,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的,司马懿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这也是他心中最大的隐忧。
现在趁着司马懿还有点气力,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司马师是在恰当不过了,一方面也可以让司马师熟悉一下执政的环境,展现一下他的治军理政的能力,同时也让司马懿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长处和短处,能帮着他取长补短,真正地成为司马家的中流砥柱。
这次司马师在司马懿受伤之后,代行指挥之权,表现的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说司马军的伤亡非常的大,但在那种骑兵部队遭到全歼,只剩下步兵队伍的时候,这种仗其实是最难打的,就算让司马懿亲自来指挥,都未必能有司马师这般的出色。
一共有五六万的军队完成了渡河,从河东胜利逃入到了雍州,接近半数的将士,得以保全了性命,这一点司马懿也是自叹弗如的。
这无疑显示了司马师这些年的成长,要知道以前司马懿带他出征,多是打打边鼓,提供点计策,干些跑腿传达的事,但这次不同,司马懿负伤之后,是司马师挑起了大梁,在整支军队生死存亡的时候,带着这支军队最终走出了困境。
正是因为司马懿对司马师的表现比较赞赏,所以才会出现司马懿主动交权的事。
司马家的大权能够完成顺利的交接,才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
离开了潼关之后,沿着这条司马懿最为熟悉的函关大道,一路缓缓而行,这里已经远离了并州战场,所以司马懿也自然不用再担心什么。
他现在乘坐的,是郭淮给安排的一辆驷驾的马车,车内外的奢华程度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当然外表的奢华并不重要,司马懿现在需要一辆舒适的马车来供他养伤,以避免长途行军的颠簸。
司马师每日早晚必登上马车给司马懿请安,看得出,郭淮给司马懿寻来的医匠医术确实比较高明,在他的调理之下,司马懿的气色已经是大为地好转了,苍白的脸上也浮现出些许的红润之色,让司马师看得十分的高兴。
现在司马懿的健康与否,是司马师最为关心的事,他们一路东行,已经过了旧的函谷关,距离洛阳城已是不远了。
“父亲,前面就是谷城了,距离洛阳也只有一天的路程。”近乡情更怯,司马师难免有些许的激动,也许这就是回家的感觉吧,尤其是经历了那种生离死别之后,这种回家的感觉更加地弥足珍贵。
司马懿却是一脸的平静,茫然的眼神之中似乎带有一丝的空洞,完全是一副心如止水的模样,那怕是临近回家了,都难以让司马懿激动起来。
“噢,快到洛阳了?回来了,能活着回来,确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只可惜那十几万的将士,从此将长眠于并州之地,为父无能啊,就连他们的尸骨,都没有机会带回故土。”司马懿黯然而叹,言辞之中,多有自责之意。
落叶归根,其实许多人一生飘泊在外,都想着可以死后安葬在故土,但此次并州之战阵亡的将士,却根本没有机会将尸骸带回故土,只能是客死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