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则在于这十多年下来,有皇城司跳出来拉仇恨了。阉宦、密探、监视等属性叠加在一起,怎能不遭人忌恨。
    但是,低调不代表软弱,也没人敢小瞧,相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武德司的权威早在悄然之间,深入人心。
    别的不说,正六品以下官吏的批捕权、审讯权,就足以让绝大多数的大汉官吏心存敬畏,在李崇矩的管理下,武德司少了些王景崇时代的疯狂、李少游时代的神秘,却多了几分理性,完善了诸多规制。
    而武德司狱,仍旧是为官吏所畏惧的凶危之所,已然扩充到上万人的武德营,则分布于全国诸道,每每有武德营骑出动,总令官吏心惊胆颤。
    皇城司虽然最初是在武德司的“帮助”下成立发展的,但就武德营这样的武装力量,张德钧向刘皇帝请求了很多次,到如今都没有松口。
    到开宝八年,武德司已然是个庞然大物了,李崇矩这个武德使的品秩并不算高,只有从三品,下,但是其威势,在有些方面并不逊色于宰相们,尤其对于那些中下层官员来说。
    如今,从全国范围来看,没有任何一道州府没有武德司下属职吏存在,而其统属的职吏如各级都知、亲事官、探事官,再加上那些低级辅吏以及细作、密探,总人数已然有近三万人,虽然分散在各地后,不那么瞩目,然如果通报出来,定然会引起汹汹议潮。
    当然,这三万人中,属于朝廷正编职官,在册职吏,吃朝廷俸禄的,数量要打个折扣。即便如此,要供养这么多人,财政上也存在不小的压力。
    毕竟,要让国库那边,每年出一大笔钱粮来养武德司,难度不小。刘皇帝从内帑中挪钱,对武德司资金上的支持,也一直持续到乾祐十五年,方才断绝,这也是在武德司属下的秘密公产发展成熟之后的事情。
    近十年以来,武德司这边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南北两边,南边人手扩充最快,因为统一不久,许多东西都需要武德司在暗中监视刺探,给刘皇帝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与情报,为南方归治保驾护航。
    至于北方,深明刘皇帝北伐大志的李崇矩,更不敢有丝毫放松,在对辽国内部进行的间谍事务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也损失不少精干探吏、细作。
    当朝廷正式开启北伐之后,李崇矩的工作重心,也就彻底放到了对辽及北方诸部族事务上来。不过,这段时间的成果,不怎么让刘皇帝满意,很多情报消息都不能及时地送达,刘皇帝不满意了,李崇矩的压力也够大。
    此番出巡,李崇矩也是随驾的,作为武德司的大老板,到了大名府,他当然也要到河北武德司衙视察一番工作。
    大概是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河北道的武德司衙门,同样处在一种阴冷灰暗的氛围之中,衙内都是灰黑色调。
    李崇矩的到来,也没有增添多少热闹,只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大堂上,是标准的武德司堂布置,狗头案,爪牙椅,以及鹰雕背景画壁。
    李崇矩就端坐在主位上,堂间站着十多名职吏,都是随他前来的僚属以及河北都知及其下属,场面很是肃静,注意力都在李崇矩身上,静静地等着大佬发话。
    由于低调的性格作风,李崇矩很少耍官威,但这一回,他难得地晾了下属们许久。终于,开口了:“我也不瞒你们,对于武德司近来的表现,陛下不太满意!”
    一句话,所有人都不禁色变,大多把头垂得更低。随意地拿出堂案上的一份公文,翻看了两眼,李崇矩直接朝向河北都知说道:“你们自己有什么问题,我暂时不敢兴趣,也没有精力插手,但是,自查自纠的事情,希望你能给我满意的结果!”
    河北都知是个中年人,毛发很旺盛,面相粗鲁,很难想象这是个搞情报管理的。不过,此时面对李崇矩之言,很是惶惧,根本无他想法,只是坚决坚定地表示:“是!属下明白!”
    对其表态,李崇矩也一点不在意,脸色很冷淡,继续一种不算严厉的语气说道:“河北所属司衙职官吏卒,接下来,就两个方面的事!其一,陛下出巡,河北是主要巡察地区,要看到官吏军队、士农工商最真实的情况。
    其二,北伐正如火如荼,河北乃是供应东路大军最重要的后勤保障,涉军事务,尤需加强监视,这么长时间了,如此庞大的官军民动员,竟然没有出现一项贪墨行为,一起虐民事件,陛下不相信,你们信吗?”
    “是属下等大意了,请公使恕罪!”河北都知额头毛毛细汗已然积作汗水,开始滴落了。
    “你们退下吧!”李崇矩还是冷淡的反应,对河北僚属们吩咐道,而后看着都知:“你的大堂,我就先借用了!”
    “这是应该的!您随意!”都知赶忙表示道,甚至巴不得李崇矩提出更多的要求。
    对其殷勤,李崇矩不置可否,沉吟几许,看向随行的一名属官,沉声道:“说说北方最新进展!”
    第250章 秘密战线上的作为
    “开战前,你们还信誓旦旦地说,东北诸胡,可以为我所用,我向陛下做过保证!”汹涌的怒意在李崇矩的眼神中激荡,令人不敢直视,盯着这几名负责辽国情报的武德司吏,李崇矩冷冷道:
    “汉辽开战已然四个多月了,大小战事已有十数场,双方军民死伤已有十数万,我们联络那些胡酋部族仍没有实际动作,那么多的人物财力,都花费到哪里去了?全作无用?”
    李崇矩这番质问,最感压力的还是武德副使王密,毕竟他是主要负责对北方胡人部族邀买机宜的。虽然是武德司的二号人物,职居正四品,但在李崇矩面前,何止低了一头,且不提他与皇帝的亲厚关系,李崇矩还是大汉为数不多的公爵,在整个朝廷中都排得上号,更何况,王密还是李崇提拔起来的。
    面对着李崇矩审视的目光,王密稳住发慌的心绪,赶忙应道:“公使息怒,自王师挺进辽东后,东北诸部已有响应……”
    “类似的话,我已经听了不少了!我要的,是对大军有帮助的实际行动,不是这些似是而非的口头承诺!”李崇矩打断他。
    王密拱手道:“经过我们多方联络,东北诸部,都同意接受朝廷的招抚,发兵侵扰辽国腹地,响应王师,其中突吕不室韦、完颜女真等部已然聚集部卒,随时可发动,将辽国东北后方搅个天翻地覆……”
    “那举事了吗?”李崇矩指出关键,看着稍显局促的王密,直接问道:“他们还是有什么顾虑?还是兵器缺乏,粮食不足?抑或其他什么理由?”
    王密迟疑道:“完颜部首领完颜跋海希望,事成之后,朝廷能够将黄龙府及周边地区赏赐给他们,他们愿意永为大汉藩属,为大汉征讨不臣……”
    “然后壮大己身,发展崛起,成为新的契丹人,成为朝廷的祸患?”李崇矩冷冷道,语气中满是不屑与鄙夷,受刘皇帝的影响,李崇矩对这些异族戒心很重:“胃口倒是不小,如今,还在与朝廷讨价还价!莫非,还真以为朝廷非用他们不可?”
    见仇恨转移,王密松了口气,而后说道:“事涉领土属地承诺,下边属吏不敢随便做主答应!”
    “我就能做主了吗?”李崇矩摇了摇头,叹道:“此事,我去向陛下汇报,其他部族呢?总不至于,都如完颜部这般,暗藏心机吧!”
    当然,李崇矩知道,刘皇帝绝对不会轻易允诺,答应完颜部的要求,甚至于,会因此生出猜忌,击败辽军后,或许会针对这些东北部族进行清剿。
    “东海女真以及南部的濊貊人,倒是积极响应,但这些蛮民多为未开化的野人部落,此前通过海路,支援过他们一批武器盔甲,但他们多是小打小闹,为求劫掠,难以造成大的威胁!”王密说道。
    “渤海人呢?”李崇矩又道,作为辽国在东北亚的大后方,挑动渤海人叛乱,效果才会更佳。
    “近两月来,渤海故地,已然发生了大量骚乱,都是为了抗拒辽东京的征兵征粮!根据最新收到的消息,辽国又加大了对渤海人的压榨盘剥,不满之声,载道盈野。契丹人对渤海人的统治太久了,控制影响很强,至今仍有不少人对契丹统治,心怀敬畏。不过,我们的人已同率滨、忽汗的渤海贵族联系上来,起事在即!”王密道。
    “倘若还没有动静,那就将联络的这些渤海人消息,透露给契丹人!”李崇矩冷漠地指示道。显然,在刘皇帝的压力下,李崇矩的耐心也消磨得差不多了,定要在东北搞出点大动静来。
    “公使,还有一事!”见李崇矩已然恢复了平时的冷静模样,王密主动道。
    “讲!”
    “自进入秋季以来,契丹人在东京大肆动作,征粮征兵征马征劳役!”王密禀道:“最初,我们的吏卒以为是辽军为应对王师挺进辽阳而准备,但是后来发现,辽军似乎将兵马再向北集中,辽阳也有军队、百姓、钱粮、军械、牲畜向北转移……”
    “不加强辽阳的守备,反而从中转移!”李崇矩呢喃一番,揣测道:“辽军这是想做甚,辽阳不要了?还是另有筹谋?”
    “可曾通知行营!”李崇矩凝声问。
    “在东北探查的各项消息,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送抵行营!”王密赶忙道。
    “嗯!”李崇矩应了声。
    “辽临潢府那边,什么情况了?”李崇矩又问。
    “这段时间,辽国聚兵十数万于上京周边,此前图谋刘廷翰大军失败后,再无异动,如今仍旧陈兵不动,以随时支持东西战线!另外,随着辽国对国内部族的监视管控与对交通的封锁,我们在临潢府周边的探吏处境也越发艰难,刺探消息的难度也大大增加……”王密说道。
    “再难再险,也要想办法打探!”李崇矩有点不讲道理地吩咐道:“陛下说过,对辽国的情况,大汉的耳目不能闭塞,我们就是耳目,若被蒙蔽了,要之何用?”
    “是!”王密也只是替下面的人向上反映一下罢了,也不敢讨价还价。
    “漠北呢?可有最新消息传来?杨业、王彦升两军,还没有联系上?”李崇矩眉头蹙起,显得很严肃。
    王密拱手道:“自辽北枢密耶律贤适赴任后,漠北的消息似乎就完全断绝了,不过,通过一些零星传闻得知,两路王师给辽国造成了巨大麻烦,否则,辽帝也不会将耶律贤适这个最信任的大臣派到漠北!”
    闻之,李崇矩不由抬手揉了揉紧锁的眉头,良久,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而坚决:“继续加派人手,一定要同漠北的王师联系上!”
    “是!”王密应道。他知道,李崇矩关心的不只是那两路汉军,更重要的,是随军北征的两个皇子。
    此前还好,时间不长,并且通过一些渠道,也了解到河西、榆林两路汉骑在漠西北大展手脚,击贼建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息的断绝,这就不能让人不担心了,尤其在,两军属于无后方作战的孤军,在陌生的异域作战,军需粮草都是问题,还要面对大量的漠北部族,可谓步步危机,重重凶险……
    吩咐安排了一番,李崇矩心累的感觉略作平复,起身离开。还没出门,一名亲事官快步赶来,面对李崇矩,恭敬一礼,面带喜色地禀道:“公使,山阳那边传来了最新消息!”
    “什么情况?”李崇矩盯着他。
    “是漠北!有几名北征官兵返回来了,带回了榆林、河西两军的战况,以及最近的漠北形势!”属官禀道。
    “当真?”李崇矩少有的喜形于色。
    “确实无疑!”
    “那几名官兵呢?”李崇矩问道。
    “山阳官府,已然派人将他们送来行在,如今正在路上!”下属答道。
    “赵公与魏王呢?可曾有恙?”李崇矩面露忧切。
    “据报,仍在漠北军中!”
    “好!好!好!”李崇矩大松一口气,连踱几步,道:“这个好消息,当立刻禀报陛下!”
    李崇矩这一开颜,沉凝的气氛顿时缓和,下属们原本忐忑的心情也放松不少,如王密等几名武德司高官,看向那名汇报的亲事官,目光都显得十分和蔼。
    第251章 寿国公
    冀州处在河北中部,去大名府约三百里,辖地不大,只管着五个县,人口尚不足十五万。此前,由于大名府地理位置悬于河北南部,过于偏远,在上情下达、政令通行方面增加了行政成本,有官员建议迁河北治所于中部地区,冀州就在选择考虑中。
    不过,后来因为里外上下的一些阻力,此议搁置,也使得冀州这片中部州县错过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秋季的河北,已然迎来收获的时刻,广袤的平原已被染成片片金黄,今岁气候不错,无灾无害的,至少不用让河北百姓承受战争之外的其他不可抗力影响。
    深黄色的土路上,一队骑士快速驰奔,将沿途的田野、树林迅速抛远。这队骑士,一共三十来人,除了那些明显的护卫之外,最惹眼的就是其中一名蓝锦中年人了。
    高速的奔驰,使得外袍扬起,在风力的作用下猎猎作响。许久,方才放缓速度,直至停下,勒住缰绳,观察着道边的一片田亩。
    秋风吹拂下,卷起一阵阵麦浪,簌簌的声响,是那般悦耳。麦田之中,散布着一些农民,正埋头认真地搁着麦子。
    虽说是收获的季节,但气氛,却不如往年那般轻松愉悦,在劳作中的农民们,额头上除了流汗,同时也仿佛笼罩着一层抹不去的阴霾与忧虑。
    田亩中,除了风声、割麦声以及动物的鸣叫声,不时还会发出一阵孩童的啼哭声,来自田中劳作的农妇背上。
    可以发现,田中忙着收获的农民,青壮年只占到一半多,剩下的,都是些老农、健妇以及少年。至于家里的男人们都去哪了,可以轻松得出结论,不是服兵役,就是服劳役去了,基本就是为北伐服务,在平日里,官府如果要征召徭役,是不会选在这么个时节的。
    看着田亩中带有一种凄凉的忙碌景象,驻马道边的中年人情绪似乎也受到了些感染,喟然叹道:“这一路走来,不只是农田种植比往年少了,这收割的壮劳力,也肉眼可见的缺失啊!”
    “寿公,冀州这边,情况还不算严重,稍加组织,就是忙碌些,总能对付过去,还是北部的州县,抽调民力最多,受到的影响也最重!”身边,一名气度儒雅的山羊胡老者,对中年人道,言语中,带着很明显的尊敬。
    中年人在大汉的地位可是高贵,不只是皇亲国戚,还是乾祐二十四臣,寿国公、河北布政使李少游。
    二十多年过去,当初晋阳的一名浪荡子,如今也是须发张扬,华发染鬓,到奔五的年纪了,已然看不出早年的潇洒模样,只能从那难以名状的气质中,依稀找到些过去的影子。即便常年的养尊处优,岁月也在李少游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
    尤其是好酒色这一点,更给寿国公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即便早年有过一次遣散姬妾的行为,到如今,李少游府内,妻妾加起来,仍旧有十一人。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寿国公也开始注意克制养身了。
    当然,此时李少游面上的疲惫,除了赶路的辛苦之外,也在于这几个月来高强度的工作。河北乃是东路北伐军最主要的后勤基地,他作为一道主官,全方面地调度地方人物财力,需要消耗的精力自然大增。
    此番,他本就在对中北部州县进行视察动员,原本是在蒲阴调查药材制造、转运的情况,得知刘皇帝已巡至河北,这才匆匆忙忙赶路面圣。虽然刘皇帝并没有特地召他,但并不影响他主动的行为,积极的态度,毕竟,自从太后驾崩后,他们这对表兄弟也有些年头未见过面了。
    “这里已是冀州境内了吧!”李少游问道。
    身边的参政唤来向导,禀报道:“回国公,正是,此地属衡水县辖下,县城在东南方向,往南约三十里,便是信都城!”
    “寿公,一连日夜赶路,是否到衡水或者信都暂歇一夜?”那名参政请示道。
    “不用!还能让陛下等我们吗?”李少游摇了摇头,手一摆,吩咐道:“下马,就地休息!去,把本地的里正叫来!”
    “是!”
    很快,本乡的里正赶到了,标准的河北大汉,布满岁月痕迹的粗糙面目间,透着一股粗豪之气,右手少了两个指头,显然是上过战场的。
    在乡里一言九鼎,可以横行霸道的里正,到了李少游面前,也是规规矩矩的,老实地像只鹌鹑。
    不提寻到他的那名强势冷酷的骑士,就是李少游这一行人自然流露出的气势,就让“见多识广”的里正感到心惊,这绝不是县里的官吏所能表现出来的,绝对是州里的权贵,再高就超出他的认知范围了。哪怕当年在军中时,有过交际的职务最高的军官,也就是本军的一名营指挥罢了。
    “不知尊客来自何方,唤在下来,有何见教?”大概是经历过本县本乡的上流社会,明明一名粗汉,说起话来文绉绉的,抱拳时还特意将短了的手指露出来,似乎在显耀其经历。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章节目录


汉世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芈黍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芈黍离并收藏汉世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