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明日!”
天子刘承祐那边,已下令,御驾幸涡口,并着郭荣西来见驾。
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
在涡口汉寨,赵匡胤好生招待了郭荣一番,两个人就淮南形势各抒己见,相谈甚欢。
稍晚些的时候,又有水陆转运使王朴以及粮料使王溥先后自淮水上游而来。王朴嘛,前奉诏前往下蔡,代表天子犒赏大军,算是前来谒君复命。至于王溥,则是继续替王峻供给辎需。
经过宿州转道南下,御驾在第二日正午左右,驾临涡口。荆山寨前,看着整整齐齐迎驾的一干人,刘承祐心情很不错。牵头的四人,都是在此次淮南战事起了大作用的功臣,不论王朴、王溥调度民夫供给军需,还是郭荣、赵匡胤统军作战。
涡口这边,早早地准备好了营垒,随行大军直接安排入驻。至于刘承祐,则在赵匡胤等人的陪伴下,检阅了一番涡口大营的水陆大军,鼓舞士气,激励人心。尤其是那些在涡口之战中立有战功之人,不论官兵,悉数得到刘承祐亲口勉励。
入寨进帐,被奉上主座,参拜见礼,涡口这边军以上的指挥军官都有幸,得以亲听圣训,感受天子威严。
闲杂人等退去,帐内的气氛“温馨”了些,看着郭、赵二人,刘承祐笑道:“朕先后将你们二人调到淮北,就是觉得,你们能给朕以惊喜!果不其言,寿州有下蔡大捷,这濠州你们则是轮番替朝廷建功!”
刘承祐这般说法,隐隐有将濠州的战果与寿州那边并论的意思,对此,郭荣与赵匡胤二人,当然是表示谦逊,不敢居功。
王朴、王溥在旁,也附和,说陛下识人有明,用人有方。
简单寒暄后,刘承祐直接道:“经过下蔡、涡口两战斗,再加夺取钟离,南征战略,算是起了个好头,我军形势大好,主动在我。关于淮南如今的战争形势,朕即便不是烂熟于心,也算颇有了解。
在东京之时,便已采听多方观点,你们在前线领军,也有与唐军作战的经验,就接下来的战事,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说起军政,刘承祐的风格,从来都是这把直接,直入主题。面对天子问话,还是资历浅的赵匡胤,率先答话:“启禀陛下,以臣之见,经此三败,至少在淮水一带,唐军已不足为虑,陛下又领大军亲至,淮贼势必难挡。
然若欲犁庭扫穴,一举夺淮,却也不易。就目前探报可知,连遭重创,淮南诸州唐军,都受到严令,加强守备,做出死守姿态。
而今正值岁冬,天气不利作战。以臣之见,接下来,大军最好以下蔡、钟离为基,训练士卒,囤积粮械,寿州那边,继续对寿春逼迫,给伪唐朝廷施以压力。
以淮南对伪唐之重要,其断然不会放弃,只会固守淮南州县的同时,筹集兵马粮草北上支援。以唐军之战力,绝非我军对手。在淮南之地,对唐军实行歼灭,将其实力削弱,把其血流干了,使其再无余力以抗天兵,则取淮南州县,当易如反掌……”
看着赵匡胤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脸上尽是自信的神情,对此景,刘承祐竟有刹那间的恍惚。对于赵匡胤的建议,刘承祐并没有觉新奇的地方,类似的建议,他听得多了,甚至于很多地方他也是这般想法。
当然,赵匡胤的意见,还是有一定份量的,至少在刘承祐这儿,有其佐证,可以坚定其判断与决策。
“赵元朗之言,深得朕心!”等其说完,刘承祐指着赵匡胤,对郭荣几人道。
当刘承祐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时,郭荣稍微直了下身体,想了想,说道:“赵团练的话,十分有见地,臣基本同意其看法。臣仅补充一点,寿州那边,唐军仅勉强自保,我军重兵在彼,正可继续吸引唐军援兵,予以歼灭。陛下亲率大军南来,倒也不必将兵力,尽数投于寿州。
臣以为,或可分兵向东,将淮河下游的泗州、楚州拿下,将淮水尽数掌握于手。待来年开春,可从容席卷江北州县!”
听郭荣之言,刘承祐不禁瞟了他一眼:“这是让朕分兵?濠泗敌情如何?”
“泗州团练冯延鲁,楚州都监吴绍廷,都非久守之人!”郭荣平静地说道:“遣偏师东进,臣有信心,可夺之!”
轻轻地点着头,刘承祐目光在郭荣身上打着转儿,突然淡淡地道:“好你个郭荣,是看上了随朕南来的禁军了吧!”
郭荣作揖:“陛下慧眼!”
刘承祐眼神没怎么闪动,就这么注视着郭荣,抬手抚着自己的短须,斟酌了片刻,道:“朕将左厢龙栖军给你,另让韩通调一千铁骑军与你,任你为淮东经略使,东进攻取泗、楚!”
“谢陛下!”见刘承祐这般大方,郭荣难得地,喜色外露,起身长拜。
盯着郭荣,刘承祐说:“龙栖军,可向来是朕的亲军,你也算龙栖军的老人,可要好好给朕用!”
“是!”
“另外,朕将赵延进、安守忠调给你,他们都是朕看中的青年俊才,也当好生提点!”
“谢陛下!”郭荣再拜。
在边上,见着郭荣被委以如此重任,赵匡胤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此时此刻,难得地,赵大心里有些泛酸。
赵匡胤脸上露出的那丝艳羡之色,刘承祐当然察觉到了,偏过身体,以一种放松的姿态,问他:“元朗,涡口大捷,以寡敌众,大破唐军,可谓赫赫战功。上下将校,多有奖擢,唯有你朝廷不加表示,心中可有怨气?”
骤闻此问,赵匡胤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赶忙起身,拜道:“臣不敢!”
“只是不敢!不是没有?”刘承祐又道,语气虽则平静,但总给人一种锐利的感觉。
落在赵匡胤耳中,却不由怀疑,他当然从来没表示过不满,莫非是党进平日里替自己的鸣不平,传扬出去了?
注意到赵匡胤变幻的神色,刘承祐不待其斟酌应对之辞,语调又温和起来,轻笑道:“就是朕,也难免心中愉,有些想法,份属正常!”
“臣不敢!”赵匡胤可不敢将刘承祐的话当真,还是做此回答。
见状,挥手让其起身,刘承祐形容微敛,朝其严肃道:“朕早知你赵匡胤,非寻常之人,有大将之才,固几年前便把你放到宿州,便有委你为大军前驱的意思。果然,没令朕失望!”
“多谢陛下信任!”赵匡胤几乎五体投地了。
刘承祐超他摆摆手,道:“朕岂是有功不赏,有才不用者,传将出去,岂不让人非议。朕以你为淮东经略副使,率宿州之军,协助郭荣,经略淮东之地!”
赵匡胤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赶忙谢恩。他是少有地如此这般喜形于色,但被刘承祐这么唬了一顿,也顾不得肃容了。
郭荣等人在旁,也向赵匡胤贺喜,看天子对此人的态度,前途无量啊。
待郭荣与赵匡胤退下后,被留下的王朴,不由感慨道:“郭赵年轻,尤其是那赵匡胤,尚不满三十岁,便委以方面之任。”
“朕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唯其有才,何惧非议!”刘承祐道。
王朴说:“唯虑王都帅那边闻之,会有所想法!”
看了王朴一眼,刘承祐一甩袖,淡漠道:“有什么想法?都说老将稳重,资历丰富,值得托付大任。淮东之任,若再遣一宿将,就怕再出一个王峻,寿州那边,有他一个,还不够吗?”
天子这话,诛心呐!王朴与王溥闻之,都不由心中一紧,互相看了一眼,都是聪明人,从刘承祐的态度可知,这是对王峻不满了啊!
都有些忧虑,毕竟,正当国战,皇帝若猜忌阵前统帅,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注意到二者的神情,刘承祐又笑了笑:“明日御驾起行,朕要亲巡刘寿州,顺便慰劳一下王卿他们,为国征战,他们毕竟辛苦了!”
听刘承祐这么说,王朴二人同时松了口气,显然,皇帝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
第88章 天子金令
二十八日,新任淮东经略使郭荣,同副使赵匡胤一道,领着刘承祐调拨给的数千禁军以及补充过的宿州团练,东归钟离,准备攻取泗州。
辞别前,刘承祐心血来潮,以秋末契丹南侵兵变之时,大汉朝廷“南北之争”问郭、赵二人,听其想法,权作事后讨论。
对此,赵匡胤直接表示,南征乃国家既定大略,且天赐良机,无可争议。倒是郭荣,稍作犹豫之后,朝刘承祐说,若大汉再积聚三年,逢北方剧变,他必建议陛下,倾力北伐,全复北边。
从二者给出的回答看,两个人的性格,是有明显的差异的,郭荣的赌性更大。
二十九日,行营自涡口发,带着大量的物资,刘承祐乘战船,逆淮水而上。王朴北归符离镇守,继续统筹调度后勤,以供大军。淮南前营粮料使王溥,在随驾前往下蔡大营。
自乾祐三年春,被刘承祐派到淮北,筹措南征粮饷,囤积诸仓,刘承祐也有近两年没见过王溥了。两年的奔波劳碌,王溥整个人看起来,消瘦了些,但体格明显健壮了,当初白面书生的气质也被磨掉了不少,但整个人多了些干练之风。
对于这个自己钦点的宰相之才,刘承祐还是很看重的,涡口一见,直接让他陪侍驾前,而重新做起侍驾的活计,王溥也是一点未手生。
船舷上,迎着浪波,吹着北风,刘承祐看着王溥,说道:“朕倒有些后悔,将你外放到淮北了!”
“陛下何出此言?”王溥有些意外。
指着王溥多了几分风霜之色的脸,刘承祐轻笑道:“当初朝中风度翩翩,气质卓然的王郎君,形象大毁,岂不类焚琴煮鹤?”
闻此言,王溥先是一愣,随即拱手:“陛下玩笑了!”应承的同时,心中难免有些意外,以往的天子,在他眼中,从来都是威严肃重,不苟言笑。
“好了,戏言且罢!”刘承祐按着船身,刘承祐问:“在军前效力,不甚容易吧!”
闻问,王溥神情微沉,郑重道:“臣读书时尝知,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然今亲历前后事,粮械之转运,兵马之调动,民力之消耗,是何等之巨。仅这一月之战争,便将颍、宿两载所屯,消耗近半!”
见王溥这一副深沉的感慨,刘承祐抬指道:“在其位,谋其政,你倒是颇有感触!正因如此,朕才打算,在因粮于敌,就食于淮南上,好好地动一动心思!”
“此事,朕打算交给你了。濠州那边,钟离既下,其余县镇,不足为虑。朕以你为濠州知州,署理州政,宣告大汉政策,安抚士民,筹措军资粮草!”
闻令,王溥直感重任加身,机敏地拜道:“陛下目光长远,战事尚未结束,已然在考虑纳土归治的事。臣必竭力,替陛下抚定濠州!”
这些文人,就是喜欢多想,刘承祐的意思,就是很简单的,想要因粮于淮南当地。当然,他那般考虑,也没有任何问题。
自涡口至下蔡的淮河水段,已尽数为汉军所掌控,无虑唐军水师之袭扰,一路通途。上百里水道,一日可至,当然,为了与陆上步骑同步,稍微放缓了速度。
下蔡,淮水两岸,浮梁两头,已布有两座连营。自前番大捷之后,汉军便一直屯驻于此,休整练兵,巩固战果。这段时间,作为大军的统帅,王峻可谓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皇帝以王朴为使,亲自来营褒奖,当着前营诸将官的面,将王峻捧得很高,使其意更骄,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基本上,除了两司禁军都指挥使,其他人都难得其正视。与大部分将校士卒有别,王峻自己是住在下蔡城中的,将帅帐设于县衙,如此一来,征淮大军中,暗地里,对于统帅王峻的非议,却是平添许多。得知前营的情况,刘承祐这边大松了口气的同时,又不禁忧虑起军心问题来。
不过,休整了十余日,随着王峻一声令下,下蔡的汉军又动了起来,冒着寒风,收拾行囊,准备物资。王峻的命令,再度南下,兵围寿春。
在慕容延钊的陪同下,王峻巡到河岸,王峻一身贵甲,倨傲之色凝在其眼脸之上,威视四方。慕容延钊跟在一旁,神情之间,透着少许的忧虑。
两座宽大的浮梁,悬于淮水之上,但此时,北侧一道浮梁,却正处一片混乱之中。其中塌陷了两处,导致整座浮梁都有些大的晃动,数十名士卒及几车军械,直接掉入了水中。
浮梁两头,分别自桥上奔下,周边,救人的救人,加固的加固,在这冬季,匆忙得有些乱。
王峻着人了解清楚情况,当即大怒:“浮梁是谁督建的?”
“回都帅,是颍州团练副使康俨!”申师厚在旁,见其怒,赶忙答道。
手一抬,王峻直接命令道:“传本帅令,拿下其人,军法处置,桥头斩杀,以警其罪!”
骤闻此言,申师厚愣了一下,没想到王峻直接就要杀人了。
在旁,慕容延钊听了,不由说道:“浮梁不稳,康俨都监不利,稍作惩处,着其加固即是,何必要其性命?”
瞥了慕容延钊一眼,王峻摆手道:“延钊你不必为其人说情,浮梁可谓我军血脉通道,性命所交,可不是一般的疏漏。倘临敌之际,进军撤退,出此状况,严重点,只怕影响我军胜败,可不是加固一下就能解决的。兵争大事,容不得此等疏忽大意,那康俨,本帅必杀之,以正军威!”
言罢,王峻即瞪向申师厚:“愣着作甚,还不传我帅令!”
见状,申师厚再不敢怠慢,赶忙应命而去。慕容延钊没再劝,只是稍凝起眉头,看了看王峻,只见其似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慕容延钊心有所感,有些明显了,王峻这是在立威,显然,近来军中的非议,他是有所耳闻。只是可惜那康俨,整好撞上,连个解释求饶的机会都没有,送了性命。
抬眼,望着两岸汉营的动静,慕容延钊略作犹豫,还是拱手开口:“都帅,南下寿春之事,是否再考虑一下?”
“我道你慕容都虞侯,几番张口,欲言又止,要说什么,却是劝我不动兵?”王峻偏头,上下打量着慕容延钊,淡淡地说道:“你不必劝我,大军于此,休整日久,若再拖下去,就真让寿春守军缓过劲儿来,稳住军心!”
“此时,正当大军南下,再围寿春,切断其外援通道,也趁水流结冰之前,将粮械辎需,转运到位!这个冬天,我们要破城,再不济,也要在寿春城下度过,否则,金陵的伪唐朝廷,又岂会着急?郭荣那晚辈,都有破城之功,我帅大军于此,岂能落于其后!”
见王峻一脸固执的模样,慕容延钊神情更苦,想了想,道:“都帅之言,固然有理,却也不急于这一时。而今寿春守兵,并不算少,我军在兵力上,并无绝对优势。陛下銮驾将至,是否等随驾禁军至,再图南下,困城!”
提及此,王峻眼神中闪过一丝晦色,瞟向慕容延钊,声音都变冷淡了,道:“陛下委我前营都部署,有专征之权,勿阻我令,否则,必不相饶!天子要来,那本帅南下,正可作迎驾准备!”
劝不动王峻,慕容延钊也甚是无奈,有些头疼。不过,却没有再开口的意思,那样只会惹恼王峻,将双方之间的关系,持续僵化。
没错,下蔡大捷之后,王峻与慕容延钊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矛盾了。说句诛心之言,王峻觉得,慕容延钊是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有些碍事……
事实上,对于天子御驾亲临,王峻心里是极不乐意的,毕竟皇帝御临,哪里还有他王都帅大耍威风的机会。这在其言辞举止之间,是表露于诸将面前的。
未己,在下蔡渡头,正对着浮梁,颍州团练副使康俨在不服的挣扎之中,被斩了脑袋。康俨在征淮大军中,当然算不上什么重要人物,但也是团练副使,就这么被王都帅一言斩杀,一时间,全军肃然。
在下蔡汉军,在王峻的催促下,做好南下寿春的准备后,靖江军都指挥使向训,带着天子金令及诏书南下,叫停动兵,节令诸军,待御驾至,再作决议。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天子刘承祐那边,已下令,御驾幸涡口,并着郭荣西来见驾。
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
在涡口汉寨,赵匡胤好生招待了郭荣一番,两个人就淮南形势各抒己见,相谈甚欢。
稍晚些的时候,又有水陆转运使王朴以及粮料使王溥先后自淮水上游而来。王朴嘛,前奉诏前往下蔡,代表天子犒赏大军,算是前来谒君复命。至于王溥,则是继续替王峻供给辎需。
经过宿州转道南下,御驾在第二日正午左右,驾临涡口。荆山寨前,看着整整齐齐迎驾的一干人,刘承祐心情很不错。牵头的四人,都是在此次淮南战事起了大作用的功臣,不论王朴、王溥调度民夫供给军需,还是郭荣、赵匡胤统军作战。
涡口这边,早早地准备好了营垒,随行大军直接安排入驻。至于刘承祐,则在赵匡胤等人的陪伴下,检阅了一番涡口大营的水陆大军,鼓舞士气,激励人心。尤其是那些在涡口之战中立有战功之人,不论官兵,悉数得到刘承祐亲口勉励。
入寨进帐,被奉上主座,参拜见礼,涡口这边军以上的指挥军官都有幸,得以亲听圣训,感受天子威严。
闲杂人等退去,帐内的气氛“温馨”了些,看着郭、赵二人,刘承祐笑道:“朕先后将你们二人调到淮北,就是觉得,你们能给朕以惊喜!果不其言,寿州有下蔡大捷,这濠州你们则是轮番替朝廷建功!”
刘承祐这般说法,隐隐有将濠州的战果与寿州那边并论的意思,对此,郭荣与赵匡胤二人,当然是表示谦逊,不敢居功。
王朴、王溥在旁,也附和,说陛下识人有明,用人有方。
简单寒暄后,刘承祐直接道:“经过下蔡、涡口两战斗,再加夺取钟离,南征战略,算是起了个好头,我军形势大好,主动在我。关于淮南如今的战争形势,朕即便不是烂熟于心,也算颇有了解。
在东京之时,便已采听多方观点,你们在前线领军,也有与唐军作战的经验,就接下来的战事,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说起军政,刘承祐的风格,从来都是这把直接,直入主题。面对天子问话,还是资历浅的赵匡胤,率先答话:“启禀陛下,以臣之见,经此三败,至少在淮水一带,唐军已不足为虑,陛下又领大军亲至,淮贼势必难挡。
然若欲犁庭扫穴,一举夺淮,却也不易。就目前探报可知,连遭重创,淮南诸州唐军,都受到严令,加强守备,做出死守姿态。
而今正值岁冬,天气不利作战。以臣之见,接下来,大军最好以下蔡、钟离为基,训练士卒,囤积粮械,寿州那边,继续对寿春逼迫,给伪唐朝廷施以压力。
以淮南对伪唐之重要,其断然不会放弃,只会固守淮南州县的同时,筹集兵马粮草北上支援。以唐军之战力,绝非我军对手。在淮南之地,对唐军实行歼灭,将其实力削弱,把其血流干了,使其再无余力以抗天兵,则取淮南州县,当易如反掌……”
看着赵匡胤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脸上尽是自信的神情,对此景,刘承祐竟有刹那间的恍惚。对于赵匡胤的建议,刘承祐并没有觉新奇的地方,类似的建议,他听得多了,甚至于很多地方他也是这般想法。
当然,赵匡胤的意见,还是有一定份量的,至少在刘承祐这儿,有其佐证,可以坚定其判断与决策。
“赵元朗之言,深得朕心!”等其说完,刘承祐指着赵匡胤,对郭荣几人道。
当刘承祐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时,郭荣稍微直了下身体,想了想,说道:“赵团练的话,十分有见地,臣基本同意其看法。臣仅补充一点,寿州那边,唐军仅勉强自保,我军重兵在彼,正可继续吸引唐军援兵,予以歼灭。陛下亲率大军南来,倒也不必将兵力,尽数投于寿州。
臣以为,或可分兵向东,将淮河下游的泗州、楚州拿下,将淮水尽数掌握于手。待来年开春,可从容席卷江北州县!”
听郭荣之言,刘承祐不禁瞟了他一眼:“这是让朕分兵?濠泗敌情如何?”
“泗州团练冯延鲁,楚州都监吴绍廷,都非久守之人!”郭荣平静地说道:“遣偏师东进,臣有信心,可夺之!”
轻轻地点着头,刘承祐目光在郭荣身上打着转儿,突然淡淡地道:“好你个郭荣,是看上了随朕南来的禁军了吧!”
郭荣作揖:“陛下慧眼!”
刘承祐眼神没怎么闪动,就这么注视着郭荣,抬手抚着自己的短须,斟酌了片刻,道:“朕将左厢龙栖军给你,另让韩通调一千铁骑军与你,任你为淮东经略使,东进攻取泗、楚!”
“谢陛下!”见刘承祐这般大方,郭荣难得地,喜色外露,起身长拜。
盯着郭荣,刘承祐说:“龙栖军,可向来是朕的亲军,你也算龙栖军的老人,可要好好给朕用!”
“是!”
“另外,朕将赵延进、安守忠调给你,他们都是朕看中的青年俊才,也当好生提点!”
“谢陛下!”郭荣再拜。
在边上,见着郭荣被委以如此重任,赵匡胤说不羡慕,那是不可能的。此时此刻,难得地,赵大心里有些泛酸。
赵匡胤脸上露出的那丝艳羡之色,刘承祐当然察觉到了,偏过身体,以一种放松的姿态,问他:“元朗,涡口大捷,以寡敌众,大破唐军,可谓赫赫战功。上下将校,多有奖擢,唯有你朝廷不加表示,心中可有怨气?”
骤闻此问,赵匡胤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赶忙起身,拜道:“臣不敢!”
“只是不敢!不是没有?”刘承祐又道,语气虽则平静,但总给人一种锐利的感觉。
落在赵匡胤耳中,却不由怀疑,他当然从来没表示过不满,莫非是党进平日里替自己的鸣不平,传扬出去了?
注意到赵匡胤变幻的神色,刘承祐不待其斟酌应对之辞,语调又温和起来,轻笑道:“就是朕,也难免心中愉,有些想法,份属正常!”
“臣不敢!”赵匡胤可不敢将刘承祐的话当真,还是做此回答。
见状,挥手让其起身,刘承祐形容微敛,朝其严肃道:“朕早知你赵匡胤,非寻常之人,有大将之才,固几年前便把你放到宿州,便有委你为大军前驱的意思。果然,没令朕失望!”
“多谢陛下信任!”赵匡胤几乎五体投地了。
刘承祐超他摆摆手,道:“朕岂是有功不赏,有才不用者,传将出去,岂不让人非议。朕以你为淮东经略副使,率宿州之军,协助郭荣,经略淮东之地!”
赵匡胤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赶忙谢恩。他是少有地如此这般喜形于色,但被刘承祐这么唬了一顿,也顾不得肃容了。
郭荣等人在旁,也向赵匡胤贺喜,看天子对此人的态度,前途无量啊。
待郭荣与赵匡胤退下后,被留下的王朴,不由感慨道:“郭赵年轻,尤其是那赵匡胤,尚不满三十岁,便委以方面之任。”
“朕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唯其有才,何惧非议!”刘承祐道。
王朴说:“唯虑王都帅那边闻之,会有所想法!”
看了王朴一眼,刘承祐一甩袖,淡漠道:“有什么想法?都说老将稳重,资历丰富,值得托付大任。淮东之任,若再遣一宿将,就怕再出一个王峻,寿州那边,有他一个,还不够吗?”
天子这话,诛心呐!王朴与王溥闻之,都不由心中一紧,互相看了一眼,都是聪明人,从刘承祐的态度可知,这是对王峻不满了啊!
都有些忧虑,毕竟,正当国战,皇帝若猜忌阵前统帅,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注意到二者的神情,刘承祐又笑了笑:“明日御驾起行,朕要亲巡刘寿州,顺便慰劳一下王卿他们,为国征战,他们毕竟辛苦了!”
听刘承祐这么说,王朴二人同时松了口气,显然,皇帝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
第88章 天子金令
二十八日,新任淮东经略使郭荣,同副使赵匡胤一道,领着刘承祐调拨给的数千禁军以及补充过的宿州团练,东归钟离,准备攻取泗州。
辞别前,刘承祐心血来潮,以秋末契丹南侵兵变之时,大汉朝廷“南北之争”问郭、赵二人,听其想法,权作事后讨论。
对此,赵匡胤直接表示,南征乃国家既定大略,且天赐良机,无可争议。倒是郭荣,稍作犹豫之后,朝刘承祐说,若大汉再积聚三年,逢北方剧变,他必建议陛下,倾力北伐,全复北边。
从二者给出的回答看,两个人的性格,是有明显的差异的,郭荣的赌性更大。
二十九日,行营自涡口发,带着大量的物资,刘承祐乘战船,逆淮水而上。王朴北归符离镇守,继续统筹调度后勤,以供大军。淮南前营粮料使王溥,在随驾前往下蔡大营。
自乾祐三年春,被刘承祐派到淮北,筹措南征粮饷,囤积诸仓,刘承祐也有近两年没见过王溥了。两年的奔波劳碌,王溥整个人看起来,消瘦了些,但体格明显健壮了,当初白面书生的气质也被磨掉了不少,但整个人多了些干练之风。
对于这个自己钦点的宰相之才,刘承祐还是很看重的,涡口一见,直接让他陪侍驾前,而重新做起侍驾的活计,王溥也是一点未手生。
船舷上,迎着浪波,吹着北风,刘承祐看着王溥,说道:“朕倒有些后悔,将你外放到淮北了!”
“陛下何出此言?”王溥有些意外。
指着王溥多了几分风霜之色的脸,刘承祐轻笑道:“当初朝中风度翩翩,气质卓然的王郎君,形象大毁,岂不类焚琴煮鹤?”
闻此言,王溥先是一愣,随即拱手:“陛下玩笑了!”应承的同时,心中难免有些意外,以往的天子,在他眼中,从来都是威严肃重,不苟言笑。
“好了,戏言且罢!”刘承祐按着船身,刘承祐问:“在军前效力,不甚容易吧!”
闻问,王溥神情微沉,郑重道:“臣读书时尝知,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然今亲历前后事,粮械之转运,兵马之调动,民力之消耗,是何等之巨。仅这一月之战争,便将颍、宿两载所屯,消耗近半!”
见王溥这一副深沉的感慨,刘承祐抬指道:“在其位,谋其政,你倒是颇有感触!正因如此,朕才打算,在因粮于敌,就食于淮南上,好好地动一动心思!”
“此事,朕打算交给你了。濠州那边,钟离既下,其余县镇,不足为虑。朕以你为濠州知州,署理州政,宣告大汉政策,安抚士民,筹措军资粮草!”
闻令,王溥直感重任加身,机敏地拜道:“陛下目光长远,战事尚未结束,已然在考虑纳土归治的事。臣必竭力,替陛下抚定濠州!”
这些文人,就是喜欢多想,刘承祐的意思,就是很简单的,想要因粮于淮南当地。当然,他那般考虑,也没有任何问题。
自涡口至下蔡的淮河水段,已尽数为汉军所掌控,无虑唐军水师之袭扰,一路通途。上百里水道,一日可至,当然,为了与陆上步骑同步,稍微放缓了速度。
下蔡,淮水两岸,浮梁两头,已布有两座连营。自前番大捷之后,汉军便一直屯驻于此,休整练兵,巩固战果。这段时间,作为大军的统帅,王峻可谓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皇帝以王朴为使,亲自来营褒奖,当着前营诸将官的面,将王峻捧得很高,使其意更骄,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基本上,除了两司禁军都指挥使,其他人都难得其正视。与大部分将校士卒有别,王峻自己是住在下蔡城中的,将帅帐设于县衙,如此一来,征淮大军中,暗地里,对于统帅王峻的非议,却是平添许多。得知前营的情况,刘承祐这边大松了口气的同时,又不禁忧虑起军心问题来。
不过,休整了十余日,随着王峻一声令下,下蔡的汉军又动了起来,冒着寒风,收拾行囊,准备物资。王峻的命令,再度南下,兵围寿春。
在慕容延钊的陪同下,王峻巡到河岸,王峻一身贵甲,倨傲之色凝在其眼脸之上,威视四方。慕容延钊跟在一旁,神情之间,透着少许的忧虑。
两座宽大的浮梁,悬于淮水之上,但此时,北侧一道浮梁,却正处一片混乱之中。其中塌陷了两处,导致整座浮梁都有些大的晃动,数十名士卒及几车军械,直接掉入了水中。
浮梁两头,分别自桥上奔下,周边,救人的救人,加固的加固,在这冬季,匆忙得有些乱。
王峻着人了解清楚情况,当即大怒:“浮梁是谁督建的?”
“回都帅,是颍州团练副使康俨!”申师厚在旁,见其怒,赶忙答道。
手一抬,王峻直接命令道:“传本帅令,拿下其人,军法处置,桥头斩杀,以警其罪!”
骤闻此言,申师厚愣了一下,没想到王峻直接就要杀人了。
在旁,慕容延钊听了,不由说道:“浮梁不稳,康俨都监不利,稍作惩处,着其加固即是,何必要其性命?”
瞥了慕容延钊一眼,王峻摆手道:“延钊你不必为其人说情,浮梁可谓我军血脉通道,性命所交,可不是一般的疏漏。倘临敌之际,进军撤退,出此状况,严重点,只怕影响我军胜败,可不是加固一下就能解决的。兵争大事,容不得此等疏忽大意,那康俨,本帅必杀之,以正军威!”
言罢,王峻即瞪向申师厚:“愣着作甚,还不传我帅令!”
见状,申师厚再不敢怠慢,赶忙应命而去。慕容延钊没再劝,只是稍凝起眉头,看了看王峻,只见其似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慕容延钊心有所感,有些明显了,王峻这是在立威,显然,近来军中的非议,他是有所耳闻。只是可惜那康俨,整好撞上,连个解释求饶的机会都没有,送了性命。
抬眼,望着两岸汉营的动静,慕容延钊略作犹豫,还是拱手开口:“都帅,南下寿春之事,是否再考虑一下?”
“我道你慕容都虞侯,几番张口,欲言又止,要说什么,却是劝我不动兵?”王峻偏头,上下打量着慕容延钊,淡淡地说道:“你不必劝我,大军于此,休整日久,若再拖下去,就真让寿春守军缓过劲儿来,稳住军心!”
“此时,正当大军南下,再围寿春,切断其外援通道,也趁水流结冰之前,将粮械辎需,转运到位!这个冬天,我们要破城,再不济,也要在寿春城下度过,否则,金陵的伪唐朝廷,又岂会着急?郭荣那晚辈,都有破城之功,我帅大军于此,岂能落于其后!”
见王峻一脸固执的模样,慕容延钊神情更苦,想了想,道:“都帅之言,固然有理,却也不急于这一时。而今寿春守兵,并不算少,我军在兵力上,并无绝对优势。陛下銮驾将至,是否等随驾禁军至,再图南下,困城!”
提及此,王峻眼神中闪过一丝晦色,瞟向慕容延钊,声音都变冷淡了,道:“陛下委我前营都部署,有专征之权,勿阻我令,否则,必不相饶!天子要来,那本帅南下,正可作迎驾准备!”
劝不动王峻,慕容延钊也甚是无奈,有些头疼。不过,却没有再开口的意思,那样只会惹恼王峻,将双方之间的关系,持续僵化。
没错,下蔡大捷之后,王峻与慕容延钊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矛盾了。说句诛心之言,王峻觉得,慕容延钊是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有些碍事……
事实上,对于天子御驾亲临,王峻心里是极不乐意的,毕竟皇帝御临,哪里还有他王都帅大耍威风的机会。这在其言辞举止之间,是表露于诸将面前的。
未己,在下蔡渡头,正对着浮梁,颍州团练副使康俨在不服的挣扎之中,被斩了脑袋。康俨在征淮大军中,当然算不上什么重要人物,但也是团练副使,就这么被王都帅一言斩杀,一时间,全军肃然。
在下蔡汉军,在王峻的催促下,做好南下寿春的准备后,靖江军都指挥使向训,带着天子金令及诏书南下,叫停动兵,节令诸军,待御驾至,再作决议。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