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最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三国猛将之一啊。
此人只率800将士就敢冲击东吴十万大军,还一直杀到主帅旗下,险些生擒孙权,自此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历史典故!
绝对大意不得!
谷城位于鄄城东北面,如今夏侯惇正在濮阳据守吕布,那么这飞奴便应该是曹禀与程昱放出来的。
看来这两个家伙在兖州北部平乱的时候,吕布所部也并没有闲着,已经派张辽来到敌后笼络兖州叛军,准备以此成合围之势给濮阳、鄄城的夏侯惇、荀彧增加一些压力。
……
与此同时,谷城城外。
“太守,是否下令攻城?”
一名将领站在张辽身边,侧身问道。
张辽虽然“以兵属吕布”,但他是以北地太守的名义,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两人并非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合作人。
“不必。”
张辽凝神望着元城城墙,沉吟着说道:“先派人前去叫阵,问清城内之人是谁,再看他们敢不敢出来应战,稍后我自有评判。”
张辽打仗经验极其丰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那“观阵料敌”的本事。
这本事可了不得,每每开战之前张辽只需来到阵前多看几眼,便可通过敌军的反应与布阵情况洞悉敌军的意图,令人胆寒!
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业互吹
半个时辰后。
张辽带领几名将领重新返回军帐,脸上已经多了一抹胸有成竹的笑容。
“太守,如何?”
几名随行将领这时才终于凑过来问道。
“面对我军的叫阵,敌军据守不出,又不加以回应,甚至主将连都不曾露过一面。”
张辽笑了笑道,“不过根据最近收集到的消息可以判断,如今守于谷城之中的兵马,九成便是曹禀与程昱所部,若是其他人,与我军立场并不相悖,就算不肯打开城门迎接我们,城内守将也定会出来与我会晤,言明中立立场,尽快教我军离去避免冲突。”
“倘若城内正是曹禀与程昱的人,太守只需将其全数剿灭,那驻守濮阳与鄄城的夏侯惇和荀彧便没了后方,到时太守再南下与吕将军成合围之势,兖州便是吕将军与太守的囊中之物了!”
几名将领皆是喜上眉梢,满面红光的道。
“太守,即刻下令攻城吧,早一日灭了曹禀与程昱所部,便可早一日打下兖州,到时我们也总算有了一处栖身之地。”
有人当即上前一步,抱拳大声说道,“末将愿做先锋,请求出战!”
“末将也请战!”
其余几人也是纷纷响应,不愿错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不急。”
张辽却是微微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此次北上我军只有三千兵马,据悉曹禀与程昱所部也有几千,未必便比我们人少,如今又占据守城之利,倘若我军贸然攻城胜算极小,到时损兵折将也未必能有所建树。”
“既然曹禀与程昱所部兵马不少,为何却不敢出城迎战?”
一名武将诧异的问道。
“方才叫阵时我观那城上官兵纪律严明,无一人私自回应,更无慌乱表现,曹禀与程昱又偏偏不露面,如此故弄玄虚,恐怕是缓兵之计。”
张辽捋了下胡须,继续说道,“依我所见,此二人定是知道与我军实力相当,正面一战未必能胜,因此才想保存兵力另作图谋。”
“这……他们能有何图谋?”
众人更加不解。
“援军。”
张辽言简意赅的说了两个字,见众人还是不太理解,这才又解释道,“倘若有援兵来救,敌方以两倍甚至数倍于我军的兵力,来个里应外合,便可在损失极小的情况下对我军造成重创,如此一来,兖州北部便再无对手可与这二人争锋,稳如铁桶!”
一人听罢说道:“可据我所知,他们距离此处最近的援军也在鄄城,鄄城距离此处有近300里地,若曹禀与程昱此刻派人前去求援,如此一来一回,便是急行军,最少也需要3日才能等来援军。”
“不错。”
张辽点了点头,道,“所以我们就在此处以逸待劳先围他三日,倘若曹禀与程昱已经派人求援,三日之后援军到时,我们便立即撤军避其锋芒。”
“倘若曹禀与程昱尚未派出信使,这谷城只有前后两个城门,我们只需派重兵在这两处城门之外埋伏,一旦有人出来便立即射杀,绝不给他们送出消息的机会,如此等三日一过,城内官兵始终等不来援军必定心浮气躁。”
“到了那时,曹禀与程昱明白求援无望为时已晚,想要再出城突围,士气已与如今大不相同。”
“而我军方可一鼓作气层层堵截,乘胜追击,虽未必能将其全歼,但亦可对其造成重创。”
“从此兖州北部再无曹禀与程昱的容身之所,那些仍在观望的城守士族自会转而选择支持我们,我军又可迅速壮大,到时再集结兵马向南与吕将军成合围之势攻打鄄城、濮阳,兖州安矣!”
张辽将心中的两全之策说了出来。
众人听过皆认为此策进可攻退可守,几乎无懈可击,当即拱手拜道:“太守英明,此战我军必胜!”
“去传令吧,三日之内必定无事发生,只需在前后城门安排重兵埋伏,再派些斥候在外巡视即可,剩下的兵士就轮值歇息吧,养足了精神与士气,好生应对三日之后的变故。”
此人只率800将士就敢冲击东吴十万大军,还一直杀到主帅旗下,险些生擒孙权,自此留下了“张辽止啼”的历史典故!
绝对大意不得!
谷城位于鄄城东北面,如今夏侯惇正在濮阳据守吕布,那么这飞奴便应该是曹禀与程昱放出来的。
看来这两个家伙在兖州北部平乱的时候,吕布所部也并没有闲着,已经派张辽来到敌后笼络兖州叛军,准备以此成合围之势给濮阳、鄄城的夏侯惇、荀彧增加一些压力。
……
与此同时,谷城城外。
“太守,是否下令攻城?”
一名将领站在张辽身边,侧身问道。
张辽虽然“以兵属吕布”,但他是以北地太守的名义,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两人并非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合作人。
“不必。”
张辽凝神望着元城城墙,沉吟着说道:“先派人前去叫阵,问清城内之人是谁,再看他们敢不敢出来应战,稍后我自有评判。”
张辽打仗经验极其丰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那“观阵料敌”的本事。
这本事可了不得,每每开战之前张辽只需来到阵前多看几眼,便可通过敌军的反应与布阵情况洞悉敌军的意图,令人胆寒!
第一百一十四章 商业互吹
半个时辰后。
张辽带领几名将领重新返回军帐,脸上已经多了一抹胸有成竹的笑容。
“太守,如何?”
几名随行将领这时才终于凑过来问道。
“面对我军的叫阵,敌军据守不出,又不加以回应,甚至主将连都不曾露过一面。”
张辽笑了笑道,“不过根据最近收集到的消息可以判断,如今守于谷城之中的兵马,九成便是曹禀与程昱所部,若是其他人,与我军立场并不相悖,就算不肯打开城门迎接我们,城内守将也定会出来与我会晤,言明中立立场,尽快教我军离去避免冲突。”
“倘若城内正是曹禀与程昱的人,太守只需将其全数剿灭,那驻守濮阳与鄄城的夏侯惇和荀彧便没了后方,到时太守再南下与吕将军成合围之势,兖州便是吕将军与太守的囊中之物了!”
几名将领皆是喜上眉梢,满面红光的道。
“太守,即刻下令攻城吧,早一日灭了曹禀与程昱所部,便可早一日打下兖州,到时我们也总算有了一处栖身之地。”
有人当即上前一步,抱拳大声说道,“末将愿做先锋,请求出战!”
“末将也请战!”
其余几人也是纷纷响应,不愿错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不急。”
张辽却是微微摇了摇头,接着说道,“此次北上我军只有三千兵马,据悉曹禀与程昱所部也有几千,未必便比我们人少,如今又占据守城之利,倘若我军贸然攻城胜算极小,到时损兵折将也未必能有所建树。”
“既然曹禀与程昱所部兵马不少,为何却不敢出城迎战?”
一名武将诧异的问道。
“方才叫阵时我观那城上官兵纪律严明,无一人私自回应,更无慌乱表现,曹禀与程昱又偏偏不露面,如此故弄玄虚,恐怕是缓兵之计。”
张辽捋了下胡须,继续说道,“依我所见,此二人定是知道与我军实力相当,正面一战未必能胜,因此才想保存兵力另作图谋。”
“这……他们能有何图谋?”
众人更加不解。
“援军。”
张辽言简意赅的说了两个字,见众人还是不太理解,这才又解释道,“倘若有援兵来救,敌方以两倍甚至数倍于我军的兵力,来个里应外合,便可在损失极小的情况下对我军造成重创,如此一来,兖州北部便再无对手可与这二人争锋,稳如铁桶!”
一人听罢说道:“可据我所知,他们距离此处最近的援军也在鄄城,鄄城距离此处有近300里地,若曹禀与程昱此刻派人前去求援,如此一来一回,便是急行军,最少也需要3日才能等来援军。”
“不错。”
张辽点了点头,道,“所以我们就在此处以逸待劳先围他三日,倘若曹禀与程昱已经派人求援,三日之后援军到时,我们便立即撤军避其锋芒。”
“倘若曹禀与程昱尚未派出信使,这谷城只有前后两个城门,我们只需派重兵在这两处城门之外埋伏,一旦有人出来便立即射杀,绝不给他们送出消息的机会,如此等三日一过,城内官兵始终等不来援军必定心浮气躁。”
“到了那时,曹禀与程昱明白求援无望为时已晚,想要再出城突围,士气已与如今大不相同。”
“而我军方可一鼓作气层层堵截,乘胜追击,虽未必能将其全歼,但亦可对其造成重创。”
“从此兖州北部再无曹禀与程昱的容身之所,那些仍在观望的城守士族自会转而选择支持我们,我军又可迅速壮大,到时再集结兵马向南与吕将军成合围之势攻打鄄城、濮阳,兖州安矣!”
张辽将心中的两全之策说了出来。
众人听过皆认为此策进可攻退可守,几乎无懈可击,当即拱手拜道:“太守英明,此战我军必胜!”
“去传令吧,三日之内必定无事发生,只需在前后城门安排重兵埋伏,再派些斥候在外巡视即可,剩下的兵士就轮值歇息吧,养足了精神与士气,好生应对三日之后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