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如今有了自己的院子,就在李氏的院子旁边。
曹颙与初瑜应了,李氏说了几句话,醉意上头,昏昏沉沉睡去。
曹颙俯身,给她抚平被角,又同初瑜两个放下幔帐,才放轻了脚步,出了兰院。
天上圆月当空,撒下满的清辉。
曹颙与初瑜两个没有提灯笼,在月色下,并肩回了梧桐苑。
梳洗完毕,夫妻两个都没有睡意。
“李家,会如何呢?”初瑜轻声问道:“老太太虽没说什么,心里定不好受……”
她也是出嫁的女儿,想到自己对娘家那边的牵挂,多少能体会到婆母的无奈与辛酸。
“有些眉目了,还是从织造府亏空这边查起,名面上,不会太重的罪名。李鼐虽不在织造府名册上,但是这些年李煦老迈,他这做儿子的少不得要帮着打理织造府事,怕是难脱罪。几位头面上的管事,身上都有些不干不净,也会问罪。家眷儿女,少不得被牵连。具体如何,还要等等看……若是亏空额度太大,惹恼了皇上,就不是抄没家产那么简单……”曹颙想了想,道。
“八婶正四处请托。只是如今,九叔去了西宁,十叔去了蒙古,十四叔在景山,除了咱们家,她也寻不到旁人。”初瑜说道。
“既是来了两次帖子,你就代老太太过去瞧瞧吧。告诉她,不要让她再四处折腾,刺皇上的眼,这样闹腾,只会让皇上更厌恶李家,还是等南边审查完了再说,”曹颙道。
“嗯,我明儿就过去走一遭。八婶心疼养女,固然可悯,只是这般大张旗鼓的为李家游说,倒显得咱们冷清,使得老太太与额驸的立场尴尬。”初瑜道。
“八福晋是真性情的人,我不如也。”曹颙道。
与他相比,敢爱敢恨,不惧皇权的八福晋,更像是三百年后的人。
“是啊,八婶虽口碑不好,行事却重情义。八叔虽不在了,八婶还不忘在惠妃娘娘处进孝。听说其他王府都上折子请太妃们就府荣养,八婶也叫弘旺阿哥上了折子,就说这一点,也当称赞的。”初瑜叹道。
曹颙倒是不担心八福晋会像后世历史上记载的那样,生前休归母家,死后挫骨扬灰。
八阿哥已病故多年,与雍正结怨有限,就算雍正记恨,也不会舍了脸面,太严厉的处置寡居的兄弟媳妇。
次日,曹颙早早起了。
今日,虽不是朝会之日,却是轮到户部当值,所以他早早就赶到东华门外,随着户部几位堂官进宫。
除了户部堂官,御前当值的,还有几位大学士,与三阿哥、十三阿哥两位王大臣。
雍正的心情大好,手中拿了个折子,是河南巡抚所上。
河南部分府县去年大旱,然去年冬今年春,百姓安定,没有冻死之骨,也没有流民。原因无他,就是因这几年推广玉米与番薯,使得百姓手中有积粮。偶尔有地方,百姓缺粮的,也从临近府县调了粮食过去。
市面上,粮食价格稳定,没有出现往年粮价上扬的现象。
雍正举着手中的折子,朗声道:“河南地界,山地丘陵多,又挨着黄河。不是旱,就是涝,十年里,倒是有七年需要朝廷赈济的。如今,却是因推行了这两种农物,使得百姓在天灾之年得以果腹。先皇仁政,惠及万民,社稷幸甚!”说到最后,他已经带了几分激动。
他是夸着先皇,但是谁都晓得那时候是他执掌户部,掌管民生经济。大家自是乖觉,一边附和雍正的话,一边拍着用雍正的马屁,说什么皇上圣明。
这个时候,才不会有不开眼的,说一声,这玉米与番薯在河南的推广,也有九阿哥的功劳。当年,这两种农物刚推广时,就是九阿哥去河南府负责的。当然,那时他主要负责的是卷烟,这两种农物的推广是顺便。
只有曹颙,熟悉这段,想着被前几日被强行押送出京的九阿哥,心中多少有些古怪。
早先他还觉得在康熙诸子中,九阿哥习商贾事,与社稷民生无益,现下看来,总有过些许贡献。
这个时候,雍正的目光已经落到曹颙身上。
旁人不晓得,他却是记得清清楚楚,这玉米与苞谷之所以在河南得以推广,还是曹颙丁忧时农耕引起的因果。
现下,面对这济世之功,曹颙却面色平静,没有半分得色。
肯做实事,又不贪功,确实是老实本份人。
雍正本就对曹颙印象好,现下见他如此,反而不想匿下他的功劳,笑着对众人道:“河南百姓,当谢曹颙。若不是曹颙留心,这苞谷与番薯也不会上至天听。”
众人中,只有曹颙与十三阿哥年纪略轻,三阿哥也是中年,其他人都过了半百,几位大学士更是白发苍苍。
见雍正如此盛赞曹颙,没有哪个嫉妒,只是看着曹颙,羡慕曹寅留下这么个当用的好儿子。
这夸得有些过了,曹颙可不敢应承,要不然回头对景就是错。
他躬身道:“微臣不敢贪天之功,是先皇与皇上隆恩,才使得河南百姓承受福泽。”
雍正见他不骄不躁,更是满意,寻思是不是要晋升曹颙。可曹颙而立之年,就跃居二品,已经是显位,再升则是尚书了,还是资历有所不足:“曹颙之功,不可抹灭,着给与世袭三等轻车都尉。”
曹颙听了,忙跪下谢恩。
曹颙与初瑜应了,李氏说了几句话,醉意上头,昏昏沉沉睡去。
曹颙俯身,给她抚平被角,又同初瑜两个放下幔帐,才放轻了脚步,出了兰院。
天上圆月当空,撒下满的清辉。
曹颙与初瑜两个没有提灯笼,在月色下,并肩回了梧桐苑。
梳洗完毕,夫妻两个都没有睡意。
“李家,会如何呢?”初瑜轻声问道:“老太太虽没说什么,心里定不好受……”
她也是出嫁的女儿,想到自己对娘家那边的牵挂,多少能体会到婆母的无奈与辛酸。
“有些眉目了,还是从织造府亏空这边查起,名面上,不会太重的罪名。李鼐虽不在织造府名册上,但是这些年李煦老迈,他这做儿子的少不得要帮着打理织造府事,怕是难脱罪。几位头面上的管事,身上都有些不干不净,也会问罪。家眷儿女,少不得被牵连。具体如何,还要等等看……若是亏空额度太大,惹恼了皇上,就不是抄没家产那么简单……”曹颙想了想,道。
“八婶正四处请托。只是如今,九叔去了西宁,十叔去了蒙古,十四叔在景山,除了咱们家,她也寻不到旁人。”初瑜说道。
“既是来了两次帖子,你就代老太太过去瞧瞧吧。告诉她,不要让她再四处折腾,刺皇上的眼,这样闹腾,只会让皇上更厌恶李家,还是等南边审查完了再说,”曹颙道。
“嗯,我明儿就过去走一遭。八婶心疼养女,固然可悯,只是这般大张旗鼓的为李家游说,倒显得咱们冷清,使得老太太与额驸的立场尴尬。”初瑜道。
“八福晋是真性情的人,我不如也。”曹颙道。
与他相比,敢爱敢恨,不惧皇权的八福晋,更像是三百年后的人。
“是啊,八婶虽口碑不好,行事却重情义。八叔虽不在了,八婶还不忘在惠妃娘娘处进孝。听说其他王府都上折子请太妃们就府荣养,八婶也叫弘旺阿哥上了折子,就说这一点,也当称赞的。”初瑜叹道。
曹颙倒是不担心八福晋会像后世历史上记载的那样,生前休归母家,死后挫骨扬灰。
八阿哥已病故多年,与雍正结怨有限,就算雍正记恨,也不会舍了脸面,太严厉的处置寡居的兄弟媳妇。
次日,曹颙早早起了。
今日,虽不是朝会之日,却是轮到户部当值,所以他早早就赶到东华门外,随着户部几位堂官进宫。
除了户部堂官,御前当值的,还有几位大学士,与三阿哥、十三阿哥两位王大臣。
雍正的心情大好,手中拿了个折子,是河南巡抚所上。
河南部分府县去年大旱,然去年冬今年春,百姓安定,没有冻死之骨,也没有流民。原因无他,就是因这几年推广玉米与番薯,使得百姓手中有积粮。偶尔有地方,百姓缺粮的,也从临近府县调了粮食过去。
市面上,粮食价格稳定,没有出现往年粮价上扬的现象。
雍正举着手中的折子,朗声道:“河南地界,山地丘陵多,又挨着黄河。不是旱,就是涝,十年里,倒是有七年需要朝廷赈济的。如今,却是因推行了这两种农物,使得百姓在天灾之年得以果腹。先皇仁政,惠及万民,社稷幸甚!”说到最后,他已经带了几分激动。
他是夸着先皇,但是谁都晓得那时候是他执掌户部,掌管民生经济。大家自是乖觉,一边附和雍正的话,一边拍着用雍正的马屁,说什么皇上圣明。
这个时候,才不会有不开眼的,说一声,这玉米与番薯在河南的推广,也有九阿哥的功劳。当年,这两种农物刚推广时,就是九阿哥去河南府负责的。当然,那时他主要负责的是卷烟,这两种农物的推广是顺便。
只有曹颙,熟悉这段,想着被前几日被强行押送出京的九阿哥,心中多少有些古怪。
早先他还觉得在康熙诸子中,九阿哥习商贾事,与社稷民生无益,现下看来,总有过些许贡献。
这个时候,雍正的目光已经落到曹颙身上。
旁人不晓得,他却是记得清清楚楚,这玉米与苞谷之所以在河南得以推广,还是曹颙丁忧时农耕引起的因果。
现下,面对这济世之功,曹颙却面色平静,没有半分得色。
肯做实事,又不贪功,确实是老实本份人。
雍正本就对曹颙印象好,现下见他如此,反而不想匿下他的功劳,笑着对众人道:“河南百姓,当谢曹颙。若不是曹颙留心,这苞谷与番薯也不会上至天听。”
众人中,只有曹颙与十三阿哥年纪略轻,三阿哥也是中年,其他人都过了半百,几位大学士更是白发苍苍。
见雍正如此盛赞曹颙,没有哪个嫉妒,只是看着曹颙,羡慕曹寅留下这么个当用的好儿子。
这夸得有些过了,曹颙可不敢应承,要不然回头对景就是错。
他躬身道:“微臣不敢贪天之功,是先皇与皇上隆恩,才使得河南百姓承受福泽。”
雍正见他不骄不躁,更是满意,寻思是不是要晋升曹颙。可曹颙而立之年,就跃居二品,已经是显位,再升则是尚书了,还是资历有所不足:“曹颙之功,不可抹灭,着给与世袭三等轻车都尉。”
曹颙听了,忙跪下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