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太太闻言,便问了她几个问题。
大小姐谢映慧是不是被永宁长公主府的人接走了?走后有给家里送过信么?带走的人有回过家么?
何婆子的答案分别是:是的。没有。没有。
三姑娘谢映容是不是受了重伤?是不是住进了卞家,还得到了宁国侯府的庇护?
何婆子从大金姨娘那里听说过些消息,所以答案都是肯定的。
三姑娘谢映容是怎么受的伤呢?又是在哪里受的伤?
这方面何婆子就不清楚了。不过据大金姨娘的说法,谢映容是因为在家无聊,想念从前在承恩寺后街时的日子,忽然想回那座小宅里住两天,就收拾行李,带着丫头过去了。当她去承恩寺里为老太太上香祈福的时候,遇上寺中出事,她被砸得头破血流,几乎丢了一条性命。还好当时卞家老太太也在寺中,又一向挺喜欢她,就把她接回家里养伤了。卞家与宁国侯府正是姻亲,家里虽不是十分富贵,却胜在清静。
大金姨娘的说法很模糊,对于谢映容受伤的原因又吞吞吐吐地不肯细说,只强调现在她已没有大碍。但谢老太太却越听越害怕,嘴里念叨着什么“躲起来也逃不过”的话,不肯再听人劝了,坚持要珍珠与何婆子去收拾东西,甚至不打算回城里家中去取行李。
珍珠与何婆子无奈,只得照她的意思行事,立刻去附近雇了两辆马车。她们主仆出城虽然匆忙,却也有六七箱行李,没有两辆车,如何装得下?
那天晚上,京郊下起了倾盆大雨,行人早就奔走回家避雨了,谢老太太主仆三人却坐着马车,驶上了大道。谢老太太嫌雨天船只走不快,放弃了水路,改而坐马车走陆路,可在这种天气出门,哪个车夫受得了?哪怕谢老太太出了重金,也只是暂时让他们顺服下来罢了。
他们连着赶了三天的路,日夜兼程。不但车夫累坏了,谢老太太也撑不住了。
她是上了年纪的人,雨天出行,又受了凉,再加上心神不定,整天担惊受怕地,到了溧水一带,终于撑不下去了,就停下了脚步,住进客栈里休养两日。何婆子还请了大夫给她看病。
谢老太太病还未有起色,噩耗就传来了——那两名车夫盗走了一箱行李,连人带车趁夜消失了。那箱行李恰恰是谢老太太那六七箱行李中,最值钱的一箱,里头有她带出来的几乎所有盘缠细软,值七八百两银子呢,她老人家的首饰私房,也都在里头。她统共也就给家里留了百来两银子罢了。
谢老太太当即就急得吐了血,慌得珍珠与何婆子手足无措。后来大夫开药,把她的病情暂时稳住了,却也嘱咐她,要好生调养,遇事尽量心平气和些,以后有机会,最好另找名医诊治,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谢老太太觉得那大夫说话不中听,本事也稀疏平常,很想骂人的,然而她没力气反驳回去了。她在客栈里住的是最好的上房,可手头的银子不多了。多亏珍珠与何婆子都是忠心的好奴婢,还愿意拿出自己的首饰典当,凑足了她的药钱,却没法在客栈里继续住下去了,便劝她回金陵家中养病。
然而谢老太太不答应,她对金陵城十分惧怕,坚持不肯回去。
珍珠只得改了主意,劝她寻个繁华些的城镇休养,请位好些的大夫来诊治。当时珍珠的建议是,江宁或溧阳。溧水其实也不是不行,但那里没有更好的大夫了。
然而江宁离金陵太近,溧阳又太陌生。谢老太太最终决定回自己的老家湖州去。她娘家在湖州的长兴县,在那里还有祖宅和族人亲友,以及父亲死后,由族中做主过继来承袭香火的嗣弟。
珍珠与何婆子都不是谢老太太的陪嫁陪房,并不知道她老家在长兴县,还有些吃惊呢。不过想到谢老太太娘家亲人在那里,她们去了就有依靠,便听从了谢老太太之命。
她们让客栈的人帮忙,当了两身新做的绸衣,雇了可靠的马车与车夫。但这回的马车,与先前雇的相比,就要简陋多了。主仆三人连同六箱行李挤在一起,环境根本与“舒适”二字不沾边,偏偏又没有足够的银子再雇一辆车了。她们就这么勉强挤着,坐车撑到了长兴县。谢老太太一路上既没休息好,又奔波劳累,病情更重了。
然而到了长兴县,找到了吕氏族亲,她们的处境也没好到哪里去。
文氏听到这里,张张嘴,半晌没出声。谢慕林问珍珠:“发生什么事了?难道吕氏族人因为我们家得罪了曹家,就翻脸不认人吗?”
珍珠又一次掉了眼泪,摇头道:“不是的,是因为……老太太与娘家人……其实早就闹翻了!”
第250章 狼狈
谢老太太与娘家族人闹翻,根源可以追溯到她的少女时代,她父亲吕少卿死在牢狱时起。
吕少卿当年被定了贪腐渎职之罪,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站错了队。他虽是个小人物,却抱上了上司的大腿,而他的上司,又恰好拥护承德帝的一位皇子争位。不过,承德末年的夺嫡之争,所有皇子都是输家,最后同归于尽了,平白便宜了他们的堂兄弟燕王世子。每位皇子的拥护者,或是在夺嫡过程中受到对家攻击,沦为牺牲品,或是在夺嫡之争结束后,被承德帝视作害死儿子的原凶而处置,几乎都没有好结果。
吕少卿还更倒霉些,他虽然只是小人物,但并不算无辜,确实有过贪腐渎职的行为,只是罪行太轻,本不致死罢了。所以,即使后来的几位皇帝都曾经对这段时期内冤死的臣子们进行过平反,以示君王的宽仁恩德,但基本没什么人会平反到吕少卿的头上。
但说他倒霉,其实他也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没等到上刑场,就病死在狱中,避开了身首异处的结局。而他被流放边疆的妻女,则因为新君登基,大赦天下的缘故,在流放路上就遇赦放回了,身份也从罪眷变成了平民。
不过吕少卿因罪而死,连累了家族。当年还年轻的谢老太太陪同母亲回到族里时,颇受了一番冷遇。她嫁给谢泽湖后,就基本没再回去过长兴老家了。等到她丧夫之后,变卖家产,私自带着儿子和未过门的儿媳出走松江,更是连想都没想过要回湖州去生活。
但谢老太太心里一直惦记着父亲的死,总想着要为父亲平反,好坐实自己官家千金的出身。不然她就只能在夫家族中炫耀这一点罢了,碰上知道自己根底的宋氏,还有可能清楚她父亲事迹的外人,她就一句话都不敢提了。
她当年会那么积极地促成儿子谢璞与曹氏的婚姻,其实也有借曹家权势为父平反的意思。不过,在谢曹两家关系良好的那十几年里,曹家对她的诉求也是很敷衍的,顶多就是帮着递了几句话,促成了她父亲吕少卿当年的老上司平反罢了。至于吕少卿这样的小人物?谁记得?
可谢老太太一直觉得,自己父亲是跟着老上司一块儿蒙难的。老上司平反了,四舍五入也就跟她父亲平反了没两样。在她察觉到其中的区别之前,还真得意了一两年的功夫。在那一两年里,她一度大张旗鼓地返回长兴老家祭父祭祖,在族人面前也没少炫耀她的好姻亲曹家如何有权有势,那种暴发户式的嘴脸,以及傲慢无礼的态度,几乎把吕氏合族上下都得罪遍了。
吕氏族中碍着曹家势大,忍气吞声,没敢跟谢老太太争吵,只是在族里为吕少卿择了一个老实的嗣子,办了过继仪式,由他继承吕少卿这一支的香火。但谢老太太从来没把这个嗣弟放在心上,嗣弟便也不与她来往,自顾自地在老家祖宅里过自己的小日子,生儿育女。
据珍珠说,谢老太太的这位嗣弟,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把原本并不算大的祖宅占得满满当当的。谢老太太回去后,族里人人都不待见。不过考虑到她虽然跟有权有势的亲家翻了脸,儿子却还是个从三品的高官,并未失势,倒也没什么人故意与她为难,只是没人再忍她的闲气罢了。她的嗣弟愿意收留她在祖宅居住,但只能拨出半间偏院,谢老太太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个气?
珍珠哽咽着对文氏母子等人道:“老太太成天骂骂咧咧地,那位嗣老爷的儿孙们也不是易与之辈,每日说话含沙射影不说,无论三餐供给,还是衣裳用物,样样都怠慢得很。我与何妈妈只能想法子,自己掏钱为老太太买菜做饭,请医吃药,可是老太太……她忍不住那口气!”因此又气得吐了一回血。
文氏心里对谢老太太和吕家族中的恩怨,其实门儿清,闻言也不好多说什么,只道:“若是住得不顺心,搬出来就是了。老太太的病要紧,只要养好了,她老人家上哪儿去不行呢?长兴住不惯,进湖州城去就是了。我们家从前在湖州也有商铺,虽说如今都落到曹家手里了,但相熟的商家还有几个,借住一下人家的别业,想来也是不难的。若是不知道哪家人可以信任,寻铺子里的伙计打听就是了。”
珍珠擦着泪说:“我们做下人的,哪里知道这些?当时就只想着请吕氏族里的长辈们为老太太做主,可一直没有人愿意替我们说话。后来我们听旁人说了,才知道老太太不但当年祭祖时,把合族人都给得罪了,过后族里有后生上京赶考时,有无处住宿,或是囊中羞涩,也曾有人求到家里,请老太太伸把手,可老太太一概不理会,给一两吊钱,就把人给打发了。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举人老爷!族中各房各户为此都十分气愤,十多年来再没人上过门。可老太太一概不放在心上,只当作是小事……”
因此在遇到麻烦时,谢老太太才会想到要投奔娘家族人,而忘了自己曾经做过些什么。
珍珠与何婆子得知这些真相时,都快崩溃了。吕氏合族对谢老太太冷淡以对,她们都没底气跟人说话。眼看着谢老太太的病情稍稍好转了些,她们就立刻劝说主人换地方了。
这一回,她们力劝谢老太太,若不肯返回金陵家中休养,就回湖阴县老家来吧。若是实在不愿意与谢家族人碰面,她们也不反对,毕竟去过吕氏族中一回,她们也怕了,担心在谢家族中,也会是同样的待遇。
她们觉得,湖阴县那么大,谢家族人又在一处聚居,并非遍布全县,她们完全可以住得离谢家远些,不与谢家人碰面就是了。但湖阴县有文氏和谢显之、谢谨之等人,谢老太太有晚辈至亲可以依靠,总比独自一人在外强。
这一回,谢老太太总算意动了。
她又再命何婆子当了一部分行李,换来盘缠,雇了两辆车,主仆一行离开长兴县,坐车前往湖阴。不过,她没有入湖阴县城,而是转道去了谢家从前的聚居之地谢家湾。
景乐八年,太湖周边闹水患,谢家湾被淹,谢家族人的房舍受损严重。过后湖阴县令在县城边上拨地,让谢家族人迁居,谢家湾这一片就荒废了。这件事,谢璞曾经向母亲提过,但谢老太太不高兴,他也不敢再提起。不过事情已经记在谢老太太脑海里了。到了湖阴县境内,她再让何婆子出去一打听,确定谢家湾还有房子,却没有谢家族人后,便立刻决定在此住下。
珍珠满面疲惫,对文氏等人道:“老太太如今就住在老宅,打发我到平望镇来等你们。如今,我总算等到了太太和少爷姑娘们。再拖两日,只怕老太太就没钱吃药了……”
第251章 谢家湾
暮色降临之时,船缓缓驶进了谢家湾,在已有些破败的简易码头旁停了下来。
船老大站在甲板上,往四周看了看,不太赞成地对文氏说:“谢太太,这地方虽然也有几户人家,码头也能用,但实在是太过清静了,连家正经客店都没有。您若真要在此过夜,我们倒也不是不能忍。可明明再往前走十来里水路,就是县城了,半个时辰就能到,谢太太何必非要在这种荒凉的地方停留呢?”
文氏面露难色:“家中长辈生病,在此暂居,我总不能把她丢在这种地方不管呀……劳烦了,我得带着孩子上岸去看看她老人家,再让大夫给她诊一诊脉。”
船老大回头看了一眼文氏特地从平望镇重金请来的大夫,实在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不从湖阴县里请人,但雇主要如何行事,还轮不到他管,他只能摇摇头,道:“这边情形未明,最好还是不要在此过夜。谢太太要上岸去看长辈无妨,看完了,还是回船上来吧,或者把你家长辈也接过来?船上有那么多行李,最好还是到县城的码头去停靠。那边有客店也有医馆,哪怕不进城,也比这边荒郊野外的强许多。”
文氏谢过他,便招呼孩子们一起上岸了,同行的还有平望镇来的大夫。
其实这位并不是平望最好的名医,无奈平望来往客商众多,大夫们不出家门就有充足的病人上门求诊了,愿意出外诊的人不多,还是几十里路的外诊……她打听得这位大夫的医术还过得去,就重金请过来了。
没办法,珍珠说了,谢老太太无论如何也不答应请湖阴县的名医来,因为那位名医很有可能是熟人,万一认出了她,把消息传到谢家族中,岂不是要叫人看了她的笑话?这些天,她都是照着长兴县那边大夫开出的药方,让何婆子到附近集市的药铺里抓药回来熬了吃的。药效显然不太好,可不吃,她的病情又会变得更加糟糕。
大夫有些嫌弃地看了看那已经陈旧不堪的木制码头,叹了口气,跳上了岸,脚下立刻传来了吱呀声。
这码头是谢家湾被水淹后,原本的砖石码头损毁,不曾随谢家族人外迁的几户本地居民为了生活方便,才重新用木材建造的简易版本,能用,但坚固度堪忧,也失于保养。近日连翻大雨,河水上涨,水流加急,更让码头情况加剧了。
谢慕林小心地迈步下船,觉得这码头已经到了该修整的时候了。
这个码头是搭建在旧码头原址旁边的,上岸的时候,谢慕林还能清楚地看到左边不远处的砖石码头旧基。这座旧码头其实是谢家族中私有,还是谢璞的亲生父亲谢泽湖当年翻修祖宅后,特地在家门前不远处加建的,算是私家码头。往前走不到百米,就是三房的老宅。
谢家湾这一片都是谢氏一族祖上传下来的地,除了房屋宅院祠堂以外,还有许多附属的建筑物,曾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市集,也有外姓人家在此落户,周边更有许多农田。水灾过后,谢氏族人外迁,但农田还在他们的名下,佃户也有留守的,因此如今这些农田还有超过一半种有作物。
大概是前些日子曾有过连绵大雨,河水一度暴涨,如今离河岸较近的农田,几乎都淹在了水里,田中的作物东倒西歪,只怕是活不成了,但离河岸远些的地方,还是一片金黄,显然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谢慕林与兄弟姐妹们一起,跟在文氏身后,往老宅方向走去,一路上借着暮色,看到远处的农田与袅袅炊烟,星点人家,感觉这谢家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荒凉。
文氏扶着善姐,深一步浅一步地踩着泥地往前走,还给孩子们介绍周围的环境。这是她曾经生活过好几年的地方,哪怕物是人非,她也还记得牢牢的。
比如这片河道两岸,曾经住过哪些谢家族人。这一片破败的房舍原本是哪房人的旧居,那边连屋瓦都没有了的建筑又是哪家的故宅,等等等等。等他们走到自家老宅门前时,整个谢家湾的旧貌,似乎就已经印在所有人脑海中了。
谢泽湖是转为商人后,分家出来的,宅子则是发达之后,重新改建过,所以比起其他宅院,要稍稍新一点。这宅子背靠着一座不高的丘陵,河道就是绕着丘陵,形成了一道河湾,此地才会起名叫“谢家湾”。谢泽湖的宅子,后半部分都建在山坡上,地势比周围的建筑物都要高一些。因此,当年闹水灾的时候,只有前面一半宅子淹了水,后面那一半受影响不大。
宗房、二房与族里的人,在受灾之后,一度无家可归,还是由宗房大老爷谢泽山做主,打开这后半部分的老宅,收容了族人,才让所有人安然撑到了湖阴县令拨地重建的那一天。而后谢家族人迁移到了县城边上,谢璞觉得老宅虽然还能住人,却没必要与族人分开,便决定与族人一道去新地方重建谢家角。至于这座老宅,基本已是荒废了,只由宗房的佃户顺便兼一下看管门户之责,不让流民歹人入户而已。
珍珠一边领着文氏等人进门,一边向他们解释:“老太太不许别人把她来的消息告诉族里知道,哪怕有佃户上门来问,也勒令他们不许外传。我与何妈妈其实也没法管,光是要给老太太侍疾,就够忙活的了。至于佃户是否真的没把消息说出去,我们也不知道。”
谢老太太还坚持要住进自己当年的院子,那是正院,其实水患来时,是淹过的,家具都泡坏了,就算勉强能用,那环境也够呛。珍珠与何妈妈都烦恼得很,明明有两个偏院条件比正院强些,但谢老太太就是不愿意搬过去,她们都拿她没法子。如今文氏母子们来了,珍珠就盼着他们能说服谢老太太,即使不去谢家角,好歹也要搬到稍微好点儿的屋子里去,不然如何能安心养病呢?
文氏一路听着,就一路在发愁。她哪里有本事说服得了谢老太太?
谢慕林随人群穿过前院,立刻就发现了老宅墙基上,有明显的陈年水痕。看来当年水患时,这座老宅起码也积了两尺来高的水呀,还好一路往后走,水痕线就一路降低,到正院时只有尺许高了,勉强能住人。
何婆子惊喜万分地迎了出来,神色也是憔悴不堪。文氏看了都觉得心酸,她与珍珠两个虽是下人,又几时受过这样的苦?哪怕是当日抄家,都不如这几日折腾人。
文氏进了正屋,谢慕林也跟在哥哥们身后进去了。屋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有明显的药味,还有一股带着泥腥味的潮湿气息。
谢老太太就躺在里间床上,床铺帐幔显然都是从金陵城带过来的,富贵华丽,却掩饰不了她身上的郁气。老太太曾经白胖红润的脸,已经瘦得几乎脱了形,双颊透出青白之色,挂着大大的黑眼圈,白发凌乱,一副衰败垂死的模样。
谢家众人都惊呆了。
第252章 诊治
尽管在见到谢老太太之前,文氏就知道她生了重病,光是看侍奉的珍珠与何妈妈那副憔悴模样,也清楚她们主仆三人处境不好,谢老太太身为病人,情况绝对好不到哪里去。可当她亲眼见到当事人如今这副模样时,也忍不住难过地掉下泪来。
谢慕林与兄弟姐妹们跟在她后头,看见谢老太太如今的模样,也惊愕万分了。
这才过去大半个月罢了,谢老太太“逃亡”出京,估计也就是十天的功夫,整个人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叫人如何不愕然?
文氏扑到谢老太太床前,还未开口叫唤,眼泪就不停地往下掉,半晌才哽咽着喊出一句:“老太太……”谢显之站在床边,也忍不住落了泪。谢涵之与谢映芬两个小的,有些害怕地低声哭了起来。
谢谨之神色严肃地低声问何婆子:“这几天都没请大夫么?就一直吃先前大夫开的药?”
何婆子一脸凄楚地回答:“老太太不肯让我进县城里请大夫……附近村里倒是有个号称是大夫的,替村民看些伤风吐泄的小病症,兼治跌打,可我又怎么敢把人请来给老太太开方?先前长兴县的大夫,开的药好歹让老太太的病情有了起色……”
谢谨之闭了闭眼,不知该说什么好。就算那方子曾经对老太太有用,这么多天过去,病情也有变化,曾经的良药说不定已经成了加重病情的毒|药,怎能继续吃下去?
可何婆子的想法也不能说有错,要怪只能怪谢老太太任性固执,因为面子上下不来,就不肯请县城里的好大夫来诊治,才把自己的病情拖到了这种程度。
若是谢家人再晚两天赶到,若是珍珠没能在平望镇截住他们,等待谢老太太的,又会是何等结局?
谢慕林小声对谢谨之说:“二哥,先别管那么多了。咱们请来的大夫还在外头,先让人进来给老太太诊个脉吧。”
谢谨之叹了口气,转身出去请人。
大约是众人动静大了,谢老太太原本昏睡不醒的,这时候也幽幽醒转。乍一瞧文氏与谢显之都在自己床前哭,她张口就骂:“哭什么?嚎丧呢?!我还没死!”
文氏与谢显之顿时噎了一下。前者含泪哽咽问:“老太太醒了?我们来迟了,让您老人家受了委屈!”
谢老太太翻了个白眼:“知道就好!你们怎么这会子才到?我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到人。你们再不来,就得给我收尸了!我看到时候,你怎么跟我儿子交代!”
别看谢老太太这一脸病容,骂起人来,依旧不讲理得很。只不过如今她说话有气无力地,哪怕骂得依然很难听,文氏也只会觉得难过,而不是委屈。
谢显之却有些不安,支支唔唔地辩解说:“船到了苏州后,遇上连日狂风暴雨,船只无法出行,我们只好在苏州滞留了几日。等天气好些,我们就立刻出发了,路上再没耽搁过。实在是……没料到您老人家会在这里等我们。先前在苏州时,孙儿也曾给京中家里去信报平安,大妹妹回了信,并没有说起您要回来……”
谢老太太哪里是讲理的人:“这么说,这还是我自找的?你们把我丢在这里自生自灭,还有理了是不是?!别拿你大妹妹说事儿了,若不是她,我还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呢!我病得半死不活,她倒会装没事人儿!”
谢显之懵了。谢老太太生病,与谢映慧有什么相干?
但谢老太太喘着粗气,连着咳嗽了好久,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替她抚背,又从珍珠手里接过一盏温水,想要喂她喝。可谢老太太还在脾气上呢,虚弱无力地把大孙子的手推开了。
谢显之有些手足无措。他从来没有在祖母面前受过这样的冷遇。
大小姐谢映慧是不是被永宁长公主府的人接走了?走后有给家里送过信么?带走的人有回过家么?
何婆子的答案分别是:是的。没有。没有。
三姑娘谢映容是不是受了重伤?是不是住进了卞家,还得到了宁国侯府的庇护?
何婆子从大金姨娘那里听说过些消息,所以答案都是肯定的。
三姑娘谢映容是怎么受的伤呢?又是在哪里受的伤?
这方面何婆子就不清楚了。不过据大金姨娘的说法,谢映容是因为在家无聊,想念从前在承恩寺后街时的日子,忽然想回那座小宅里住两天,就收拾行李,带着丫头过去了。当她去承恩寺里为老太太上香祈福的时候,遇上寺中出事,她被砸得头破血流,几乎丢了一条性命。还好当时卞家老太太也在寺中,又一向挺喜欢她,就把她接回家里养伤了。卞家与宁国侯府正是姻亲,家里虽不是十分富贵,却胜在清静。
大金姨娘的说法很模糊,对于谢映容受伤的原因又吞吞吐吐地不肯细说,只强调现在她已没有大碍。但谢老太太却越听越害怕,嘴里念叨着什么“躲起来也逃不过”的话,不肯再听人劝了,坚持要珍珠与何婆子去收拾东西,甚至不打算回城里家中去取行李。
珍珠与何婆子无奈,只得照她的意思行事,立刻去附近雇了两辆马车。她们主仆出城虽然匆忙,却也有六七箱行李,没有两辆车,如何装得下?
那天晚上,京郊下起了倾盆大雨,行人早就奔走回家避雨了,谢老太太主仆三人却坐着马车,驶上了大道。谢老太太嫌雨天船只走不快,放弃了水路,改而坐马车走陆路,可在这种天气出门,哪个车夫受得了?哪怕谢老太太出了重金,也只是暂时让他们顺服下来罢了。
他们连着赶了三天的路,日夜兼程。不但车夫累坏了,谢老太太也撑不住了。
她是上了年纪的人,雨天出行,又受了凉,再加上心神不定,整天担惊受怕地,到了溧水一带,终于撑不下去了,就停下了脚步,住进客栈里休养两日。何婆子还请了大夫给她看病。
谢老太太病还未有起色,噩耗就传来了——那两名车夫盗走了一箱行李,连人带车趁夜消失了。那箱行李恰恰是谢老太太那六七箱行李中,最值钱的一箱,里头有她带出来的几乎所有盘缠细软,值七八百两银子呢,她老人家的首饰私房,也都在里头。她统共也就给家里留了百来两银子罢了。
谢老太太当即就急得吐了血,慌得珍珠与何婆子手足无措。后来大夫开药,把她的病情暂时稳住了,却也嘱咐她,要好生调养,遇事尽量心平气和些,以后有机会,最好另找名医诊治,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谢老太太觉得那大夫说话不中听,本事也稀疏平常,很想骂人的,然而她没力气反驳回去了。她在客栈里住的是最好的上房,可手头的银子不多了。多亏珍珠与何婆子都是忠心的好奴婢,还愿意拿出自己的首饰典当,凑足了她的药钱,却没法在客栈里继续住下去了,便劝她回金陵家中养病。
然而谢老太太不答应,她对金陵城十分惧怕,坚持不肯回去。
珍珠只得改了主意,劝她寻个繁华些的城镇休养,请位好些的大夫来诊治。当时珍珠的建议是,江宁或溧阳。溧水其实也不是不行,但那里没有更好的大夫了。
然而江宁离金陵太近,溧阳又太陌生。谢老太太最终决定回自己的老家湖州去。她娘家在湖州的长兴县,在那里还有祖宅和族人亲友,以及父亲死后,由族中做主过继来承袭香火的嗣弟。
珍珠与何婆子都不是谢老太太的陪嫁陪房,并不知道她老家在长兴县,还有些吃惊呢。不过想到谢老太太娘家亲人在那里,她们去了就有依靠,便听从了谢老太太之命。
她们让客栈的人帮忙,当了两身新做的绸衣,雇了可靠的马车与车夫。但这回的马车,与先前雇的相比,就要简陋多了。主仆三人连同六箱行李挤在一起,环境根本与“舒适”二字不沾边,偏偏又没有足够的银子再雇一辆车了。她们就这么勉强挤着,坐车撑到了长兴县。谢老太太一路上既没休息好,又奔波劳累,病情更重了。
然而到了长兴县,找到了吕氏族亲,她们的处境也没好到哪里去。
文氏听到这里,张张嘴,半晌没出声。谢慕林问珍珠:“发生什么事了?难道吕氏族人因为我们家得罪了曹家,就翻脸不认人吗?”
珍珠又一次掉了眼泪,摇头道:“不是的,是因为……老太太与娘家人……其实早就闹翻了!”
第250章 狼狈
谢老太太与娘家族人闹翻,根源可以追溯到她的少女时代,她父亲吕少卿死在牢狱时起。
吕少卿当年被定了贪腐渎职之罪,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站错了队。他虽是个小人物,却抱上了上司的大腿,而他的上司,又恰好拥护承德帝的一位皇子争位。不过,承德末年的夺嫡之争,所有皇子都是输家,最后同归于尽了,平白便宜了他们的堂兄弟燕王世子。每位皇子的拥护者,或是在夺嫡过程中受到对家攻击,沦为牺牲品,或是在夺嫡之争结束后,被承德帝视作害死儿子的原凶而处置,几乎都没有好结果。
吕少卿还更倒霉些,他虽然只是小人物,但并不算无辜,确实有过贪腐渎职的行为,只是罪行太轻,本不致死罢了。所以,即使后来的几位皇帝都曾经对这段时期内冤死的臣子们进行过平反,以示君王的宽仁恩德,但基本没什么人会平反到吕少卿的头上。
但说他倒霉,其实他也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没等到上刑场,就病死在狱中,避开了身首异处的结局。而他被流放边疆的妻女,则因为新君登基,大赦天下的缘故,在流放路上就遇赦放回了,身份也从罪眷变成了平民。
不过吕少卿因罪而死,连累了家族。当年还年轻的谢老太太陪同母亲回到族里时,颇受了一番冷遇。她嫁给谢泽湖后,就基本没再回去过长兴老家了。等到她丧夫之后,变卖家产,私自带着儿子和未过门的儿媳出走松江,更是连想都没想过要回湖州去生活。
但谢老太太心里一直惦记着父亲的死,总想着要为父亲平反,好坐实自己官家千金的出身。不然她就只能在夫家族中炫耀这一点罢了,碰上知道自己根底的宋氏,还有可能清楚她父亲事迹的外人,她就一句话都不敢提了。
她当年会那么积极地促成儿子谢璞与曹氏的婚姻,其实也有借曹家权势为父平反的意思。不过,在谢曹两家关系良好的那十几年里,曹家对她的诉求也是很敷衍的,顶多就是帮着递了几句话,促成了她父亲吕少卿当年的老上司平反罢了。至于吕少卿这样的小人物?谁记得?
可谢老太太一直觉得,自己父亲是跟着老上司一块儿蒙难的。老上司平反了,四舍五入也就跟她父亲平反了没两样。在她察觉到其中的区别之前,还真得意了一两年的功夫。在那一两年里,她一度大张旗鼓地返回长兴老家祭父祭祖,在族人面前也没少炫耀她的好姻亲曹家如何有权有势,那种暴发户式的嘴脸,以及傲慢无礼的态度,几乎把吕氏合族上下都得罪遍了。
吕氏族中碍着曹家势大,忍气吞声,没敢跟谢老太太争吵,只是在族里为吕少卿择了一个老实的嗣子,办了过继仪式,由他继承吕少卿这一支的香火。但谢老太太从来没把这个嗣弟放在心上,嗣弟便也不与她来往,自顾自地在老家祖宅里过自己的小日子,生儿育女。
据珍珠说,谢老太太的这位嗣弟,如今已是儿孙满堂,把原本并不算大的祖宅占得满满当当的。谢老太太回去后,族里人人都不待见。不过考虑到她虽然跟有权有势的亲家翻了脸,儿子却还是个从三品的高官,并未失势,倒也没什么人故意与她为难,只是没人再忍她的闲气罢了。她的嗣弟愿意收留她在祖宅居住,但只能拨出半间偏院,谢老太太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个气?
珍珠哽咽着对文氏母子等人道:“老太太成天骂骂咧咧地,那位嗣老爷的儿孙们也不是易与之辈,每日说话含沙射影不说,无论三餐供给,还是衣裳用物,样样都怠慢得很。我与何妈妈只能想法子,自己掏钱为老太太买菜做饭,请医吃药,可是老太太……她忍不住那口气!”因此又气得吐了一回血。
文氏心里对谢老太太和吕家族中的恩怨,其实门儿清,闻言也不好多说什么,只道:“若是住得不顺心,搬出来就是了。老太太的病要紧,只要养好了,她老人家上哪儿去不行呢?长兴住不惯,进湖州城去就是了。我们家从前在湖州也有商铺,虽说如今都落到曹家手里了,但相熟的商家还有几个,借住一下人家的别业,想来也是不难的。若是不知道哪家人可以信任,寻铺子里的伙计打听就是了。”
珍珠擦着泪说:“我们做下人的,哪里知道这些?当时就只想着请吕氏族里的长辈们为老太太做主,可一直没有人愿意替我们说话。后来我们听旁人说了,才知道老太太不但当年祭祖时,把合族人都给得罪了,过后族里有后生上京赶考时,有无处住宿,或是囊中羞涩,也曾有人求到家里,请老太太伸把手,可老太太一概不理会,给一两吊钱,就把人给打发了。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举人老爷!族中各房各户为此都十分气愤,十多年来再没人上过门。可老太太一概不放在心上,只当作是小事……”
因此在遇到麻烦时,谢老太太才会想到要投奔娘家族人,而忘了自己曾经做过些什么。
珍珠与何婆子得知这些真相时,都快崩溃了。吕氏合族对谢老太太冷淡以对,她们都没底气跟人说话。眼看着谢老太太的病情稍稍好转了些,她们就立刻劝说主人换地方了。
这一回,她们力劝谢老太太,若不肯返回金陵家中休养,就回湖阴县老家来吧。若是实在不愿意与谢家族人碰面,她们也不反对,毕竟去过吕氏族中一回,她们也怕了,担心在谢家族中,也会是同样的待遇。
她们觉得,湖阴县那么大,谢家族人又在一处聚居,并非遍布全县,她们完全可以住得离谢家远些,不与谢家人碰面就是了。但湖阴县有文氏和谢显之、谢谨之等人,谢老太太有晚辈至亲可以依靠,总比独自一人在外强。
这一回,谢老太太总算意动了。
她又再命何婆子当了一部分行李,换来盘缠,雇了两辆车,主仆一行离开长兴县,坐车前往湖阴。不过,她没有入湖阴县城,而是转道去了谢家从前的聚居之地谢家湾。
景乐八年,太湖周边闹水患,谢家湾被淹,谢家族人的房舍受损严重。过后湖阴县令在县城边上拨地,让谢家族人迁居,谢家湾这一片就荒废了。这件事,谢璞曾经向母亲提过,但谢老太太不高兴,他也不敢再提起。不过事情已经记在谢老太太脑海里了。到了湖阴县境内,她再让何婆子出去一打听,确定谢家湾还有房子,却没有谢家族人后,便立刻决定在此住下。
珍珠满面疲惫,对文氏等人道:“老太太如今就住在老宅,打发我到平望镇来等你们。如今,我总算等到了太太和少爷姑娘们。再拖两日,只怕老太太就没钱吃药了……”
第251章 谢家湾
暮色降临之时,船缓缓驶进了谢家湾,在已有些破败的简易码头旁停了下来。
船老大站在甲板上,往四周看了看,不太赞成地对文氏说:“谢太太,这地方虽然也有几户人家,码头也能用,但实在是太过清静了,连家正经客店都没有。您若真要在此过夜,我们倒也不是不能忍。可明明再往前走十来里水路,就是县城了,半个时辰就能到,谢太太何必非要在这种荒凉的地方停留呢?”
文氏面露难色:“家中长辈生病,在此暂居,我总不能把她丢在这种地方不管呀……劳烦了,我得带着孩子上岸去看看她老人家,再让大夫给她诊一诊脉。”
船老大回头看了一眼文氏特地从平望镇重金请来的大夫,实在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不从湖阴县里请人,但雇主要如何行事,还轮不到他管,他只能摇摇头,道:“这边情形未明,最好还是不要在此过夜。谢太太要上岸去看长辈无妨,看完了,还是回船上来吧,或者把你家长辈也接过来?船上有那么多行李,最好还是到县城的码头去停靠。那边有客店也有医馆,哪怕不进城,也比这边荒郊野外的强许多。”
文氏谢过他,便招呼孩子们一起上岸了,同行的还有平望镇来的大夫。
其实这位并不是平望最好的名医,无奈平望来往客商众多,大夫们不出家门就有充足的病人上门求诊了,愿意出外诊的人不多,还是几十里路的外诊……她打听得这位大夫的医术还过得去,就重金请过来了。
没办法,珍珠说了,谢老太太无论如何也不答应请湖阴县的名医来,因为那位名医很有可能是熟人,万一认出了她,把消息传到谢家族中,岂不是要叫人看了她的笑话?这些天,她都是照着长兴县那边大夫开出的药方,让何婆子到附近集市的药铺里抓药回来熬了吃的。药效显然不太好,可不吃,她的病情又会变得更加糟糕。
大夫有些嫌弃地看了看那已经陈旧不堪的木制码头,叹了口气,跳上了岸,脚下立刻传来了吱呀声。
这码头是谢家湾被水淹后,原本的砖石码头损毁,不曾随谢家族人外迁的几户本地居民为了生活方便,才重新用木材建造的简易版本,能用,但坚固度堪忧,也失于保养。近日连翻大雨,河水上涨,水流加急,更让码头情况加剧了。
谢慕林小心地迈步下船,觉得这码头已经到了该修整的时候了。
这个码头是搭建在旧码头原址旁边的,上岸的时候,谢慕林还能清楚地看到左边不远处的砖石码头旧基。这座旧码头其实是谢家族中私有,还是谢璞的亲生父亲谢泽湖当年翻修祖宅后,特地在家门前不远处加建的,算是私家码头。往前走不到百米,就是三房的老宅。
谢家湾这一片都是谢氏一族祖上传下来的地,除了房屋宅院祠堂以外,还有许多附属的建筑物,曾经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市集,也有外姓人家在此落户,周边更有许多农田。水灾过后,谢氏族人外迁,但农田还在他们的名下,佃户也有留守的,因此如今这些农田还有超过一半种有作物。
大概是前些日子曾有过连绵大雨,河水一度暴涨,如今离河岸较近的农田,几乎都淹在了水里,田中的作物东倒西歪,只怕是活不成了,但离河岸远些的地方,还是一片金黄,显然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谢慕林与兄弟姐妹们一起,跟在文氏身后,往老宅方向走去,一路上借着暮色,看到远处的农田与袅袅炊烟,星点人家,感觉这谢家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荒凉。
文氏扶着善姐,深一步浅一步地踩着泥地往前走,还给孩子们介绍周围的环境。这是她曾经生活过好几年的地方,哪怕物是人非,她也还记得牢牢的。
比如这片河道两岸,曾经住过哪些谢家族人。这一片破败的房舍原本是哪房人的旧居,那边连屋瓦都没有了的建筑又是哪家的故宅,等等等等。等他们走到自家老宅门前时,整个谢家湾的旧貌,似乎就已经印在所有人脑海中了。
谢泽湖是转为商人后,分家出来的,宅子则是发达之后,重新改建过,所以比起其他宅院,要稍稍新一点。这宅子背靠着一座不高的丘陵,河道就是绕着丘陵,形成了一道河湾,此地才会起名叫“谢家湾”。谢泽湖的宅子,后半部分都建在山坡上,地势比周围的建筑物都要高一些。因此,当年闹水灾的时候,只有前面一半宅子淹了水,后面那一半受影响不大。
宗房、二房与族里的人,在受灾之后,一度无家可归,还是由宗房大老爷谢泽山做主,打开这后半部分的老宅,收容了族人,才让所有人安然撑到了湖阴县令拨地重建的那一天。而后谢家族人迁移到了县城边上,谢璞觉得老宅虽然还能住人,却没必要与族人分开,便决定与族人一道去新地方重建谢家角。至于这座老宅,基本已是荒废了,只由宗房的佃户顺便兼一下看管门户之责,不让流民歹人入户而已。
珍珠一边领着文氏等人进门,一边向他们解释:“老太太不许别人把她来的消息告诉族里知道,哪怕有佃户上门来问,也勒令他们不许外传。我与何妈妈其实也没法管,光是要给老太太侍疾,就够忙活的了。至于佃户是否真的没把消息说出去,我们也不知道。”
谢老太太还坚持要住进自己当年的院子,那是正院,其实水患来时,是淹过的,家具都泡坏了,就算勉强能用,那环境也够呛。珍珠与何妈妈都烦恼得很,明明有两个偏院条件比正院强些,但谢老太太就是不愿意搬过去,她们都拿她没法子。如今文氏母子们来了,珍珠就盼着他们能说服谢老太太,即使不去谢家角,好歹也要搬到稍微好点儿的屋子里去,不然如何能安心养病呢?
文氏一路听着,就一路在发愁。她哪里有本事说服得了谢老太太?
谢慕林随人群穿过前院,立刻就发现了老宅墙基上,有明显的陈年水痕。看来当年水患时,这座老宅起码也积了两尺来高的水呀,还好一路往后走,水痕线就一路降低,到正院时只有尺许高了,勉强能住人。
何婆子惊喜万分地迎了出来,神色也是憔悴不堪。文氏看了都觉得心酸,她与珍珠两个虽是下人,又几时受过这样的苦?哪怕是当日抄家,都不如这几日折腾人。
文氏进了正屋,谢慕林也跟在哥哥们身后进去了。屋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有明显的药味,还有一股带着泥腥味的潮湿气息。
谢老太太就躺在里间床上,床铺帐幔显然都是从金陵城带过来的,富贵华丽,却掩饰不了她身上的郁气。老太太曾经白胖红润的脸,已经瘦得几乎脱了形,双颊透出青白之色,挂着大大的黑眼圈,白发凌乱,一副衰败垂死的模样。
谢家众人都惊呆了。
第252章 诊治
尽管在见到谢老太太之前,文氏就知道她生了重病,光是看侍奉的珍珠与何妈妈那副憔悴模样,也清楚她们主仆三人处境不好,谢老太太身为病人,情况绝对好不到哪里去。可当她亲眼见到当事人如今这副模样时,也忍不住难过地掉下泪来。
谢慕林与兄弟姐妹们跟在她后头,看见谢老太太如今的模样,也惊愕万分了。
这才过去大半个月罢了,谢老太太“逃亡”出京,估计也就是十天的功夫,整个人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叫人如何不愕然?
文氏扑到谢老太太床前,还未开口叫唤,眼泪就不停地往下掉,半晌才哽咽着喊出一句:“老太太……”谢显之站在床边,也忍不住落了泪。谢涵之与谢映芬两个小的,有些害怕地低声哭了起来。
谢谨之神色严肃地低声问何婆子:“这几天都没请大夫么?就一直吃先前大夫开的药?”
何婆子一脸凄楚地回答:“老太太不肯让我进县城里请大夫……附近村里倒是有个号称是大夫的,替村民看些伤风吐泄的小病症,兼治跌打,可我又怎么敢把人请来给老太太开方?先前长兴县的大夫,开的药好歹让老太太的病情有了起色……”
谢谨之闭了闭眼,不知该说什么好。就算那方子曾经对老太太有用,这么多天过去,病情也有变化,曾经的良药说不定已经成了加重病情的毒|药,怎能继续吃下去?
可何婆子的想法也不能说有错,要怪只能怪谢老太太任性固执,因为面子上下不来,就不肯请县城里的好大夫来诊治,才把自己的病情拖到了这种程度。
若是谢家人再晚两天赶到,若是珍珠没能在平望镇截住他们,等待谢老太太的,又会是何等结局?
谢慕林小声对谢谨之说:“二哥,先别管那么多了。咱们请来的大夫还在外头,先让人进来给老太太诊个脉吧。”
谢谨之叹了口气,转身出去请人。
大约是众人动静大了,谢老太太原本昏睡不醒的,这时候也幽幽醒转。乍一瞧文氏与谢显之都在自己床前哭,她张口就骂:“哭什么?嚎丧呢?!我还没死!”
文氏与谢显之顿时噎了一下。前者含泪哽咽问:“老太太醒了?我们来迟了,让您老人家受了委屈!”
谢老太太翻了个白眼:“知道就好!你们怎么这会子才到?我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到人。你们再不来,就得给我收尸了!我看到时候,你怎么跟我儿子交代!”
别看谢老太太这一脸病容,骂起人来,依旧不讲理得很。只不过如今她说话有气无力地,哪怕骂得依然很难听,文氏也只会觉得难过,而不是委屈。
谢显之却有些不安,支支唔唔地辩解说:“船到了苏州后,遇上连日狂风暴雨,船只无法出行,我们只好在苏州滞留了几日。等天气好些,我们就立刻出发了,路上再没耽搁过。实在是……没料到您老人家会在这里等我们。先前在苏州时,孙儿也曾给京中家里去信报平安,大妹妹回了信,并没有说起您要回来……”
谢老太太哪里是讲理的人:“这么说,这还是我自找的?你们把我丢在这里自生自灭,还有理了是不是?!别拿你大妹妹说事儿了,若不是她,我还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呢!我病得半死不活,她倒会装没事人儿!”
谢显之懵了。谢老太太生病,与谢映慧有什么相干?
但谢老太太喘着粗气,连着咳嗽了好久,他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替她抚背,又从珍珠手里接过一盏温水,想要喂她喝。可谢老太太还在脾气上呢,虚弱无力地把大孙子的手推开了。
谢显之有些手足无措。他从来没有在祖母面前受过这样的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