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这才偏头看向侧旁处的另一位金丹长老。
    “也好,这玄河师弟竟是个道痴也似的人物,于宗门,于你我祭礼、巫蛊两脉,都属幸事,既如此,玄河师弟所需求的一应事物,宝材也好,经书也罢,尽都由你我两家准备好罢!观照着这样的修行声势,只怕早先时贫道准备的那些,没多久便要耗空了。”
    “善!合该如此!”
    第748章 一点神通妙轮廓
    偌大的紫金蟾宫之中,宽阔的道殿内。
    或许是因为此间恰合道人己身《尸解炼形图》之神韵的缘故,也正因此,在熔炼这道完整的地脉矿脉而成紫金蟾宫的之后,在这蟾宫之内,楚维阳的一切布置,也尽都依循着那《尸解炼形图》中的紫金蟾宫来布置。
    不仅在道殿之中,有着一口直通往飞鹫峰底地宫的煞炁寒潭,连带着,道人以一座宽大至极的墨玉玄龟法台,将原本应该有的云床与蒲团尽皆取而代之。
    而仔细看去时,这玄龟法台之上,密密麻麻之间,是数之不尽的琅嬛篆种,与渐变之后的羽纹鸟篆。
    这是漫山遍野的玄云幽雾最后汇聚而至的终点。
    而在这宽大的云床上,已然有了接连十数日之久的时间,楚维阳与淳于芷终于得以安宁的处于彼此间参合三元的闭关养炼过程之中。
    要知道,早在昔日里,那耄耋老道隔空之间与青衣道人相互抗衡的时候,借由着对于远天之际那道斑斓神霞长河的观照,楚维阳便已经彻底完成了《太阴炼形》神通的“完善”,进而因为这神通经篇的更上层楼,而使得己身接续了悟境。
    但是之后连番的惊变,使得楚维阳不得不压制着悟境对于己身的诸般擢升。
    只是这道场开辟之后,方才得以在这样步步凶险的危局之中,得以有着片刻的安宁以沉浸入道与法之中去。
    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淳于芷也以精气神三元交织与共鸣的方式,借由着楚维阳自形神全方面的接引,牵引着淳于芷同样遁入了楚维阳的悟境之中。
    在这一领域里,楚维阳感受到了楚维阳《太阴炼形》完善的神通经篇之余韵,进而借由着这样的余韵,在那阴极生阳的过程之中,淳于芷死生轮转的概念被再度的牵引与梳理。
    某种朦胧之中无上神韵的长久贯穿与梳理,终于教楚维阳认为,此刻得以将那一部神通修法残篇的原本以及神韵,教淳于芷完整的观照,而不至于影响到淳于芷的道心了。
    事实上,这一直是楚维阳长久以来的观念,《太阴炼形》之道与淳于芷的凤凰天火相趋近,但终归并非完全契合,真正契合淳于芷道法的,实则是那记载着“胎化易形”字样的神通残篇。
    若是有可能,楚维阳希望淳于芷能够在这部神通残篇之上,悟出属于自己的神通修法来!
    而就像是楚维阳依循着《百鸟朝凤》之符阵,为淳于芷所谋划而出的金丹境界九窍洞开,以及炼九道火灵鸾凤而成真形道种的修持方法一样。
    不仅仅是在道途上,现如今,淳于芷在神通修法,在相互配合着的更上层阶的道途上,都已经在依循着楚维阳所描摹的蓝图上有条不紊的深耕着,并且已经开始相继依循着进程而有所收获。
    至少,朦朦胧胧之间,算不上是甚么种子,但是已然有着直指神通修法经篇神韵的朦胧轮廓,从淳于芷那满蕴着焰火灵韵的道果金丹之中诞生,进而,因为金红幡旗的一同掌控,而教楚维阳将乾坤法炉之中的变化洞照得真切。
    这是真正稳稳牢牢的对于神通修法从无到有参悟的进程。
    昔日里楚维阳洞彻有《太阴炼形》,以及洞彻《法相天地》的时候,这一部部原本寻常的妙法,这是以这样的方式一点点蜕变与升华的。
    淳于芷已然走在了最为正确的修途上。
    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之中,楚维阳同样未曾有分毫的浪费己身驻足悟境的玄妙状态之中。
    那繁盛的思感与念头汇聚成的神念洪流之中,滂沱的灵韵光雨从金丹道果之中朝着楚维阳的心念海洋之中垂落而至,进而伴随着灵念的垂落,愈发繁盛的灰黑色玄光从中相继显照、凝练,进而在道人的思绪牵引之中,从纯粹的灵光,凝练成一枚枚凝实的古老篆纹。
    那是与《天人五衰》,与《花开顷刻》,与神通残篇属于同一时代的同种同源的古老篆纹!
    只是楚维阳在将之凝练的过程之中,于细节之中稍微有所更易变化,那是太阴炼形的神韵贯穿入其中的表现。
    而也正是伴随着这样一枚枚蕴藏着玄色灵光的古老篆纹的相继显照,如同昔日所见的《天人五衰》与《花开顷刻》一般,真正属于完整的神通之经篇,得以在楚维阳的思感与念头之中凝聚。
    一切的无形无相,玄虚而高邈的道与法,在这一刻,终于落于文字,至少是在楚维阳的心神之中落于文字。
    之所以未曾真个书就在纸上,是因为除却神通修法本身之外,楚维阳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神境真人级数的修持,对于神通修法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于修法与所谓神通种子之间的牵系与分别,仍旧还有着些许的迷障存在。
    直觉告诉楚维阳,神通种子本身很重要。
    毕竟,道人曾经见过的《天人五衰》之道种,曾经带给过楚维阳以旁的神通经篇所无法带来的直指根髓本真的感触。
    也正因此,凝聚《太阴炼形》神通经篇的过程,被楚维阳在心神思绪之中完成,烙印在心神记忆的深处之后,终究未曾彻底的落在纸上。
    但是楚维阳凝练文字的这一过程,还有那一字一字跃升而出的经篇本身,都教在这一过程里面,真正以参合三元的方式,使得彼此间神魂无分彼此的交汇在一起的淳于芷洞照的真切。
    那甚至已经非是洞照。
    长久以来的共同修法,楚维阳与淳于芷的参合三元之进程,甚至在神元的层面早已经超过了参合的概念与范畴。
    那是真正意义上,彼此间的思感与念头混同在一起的浑一之修法养炼。
    这也意味着,《太阴炼形》经篇在落成文字的过程之中,实则有着部分的神念之牵引,是在楚维阳的意念引导之下,由淳于芷的思感与念头来完成的。
    她亲自参与到了这经篇的凝练过程之中去。
    而也正因此,同样完整的经篇与其神韵,在烙印在了楚维阳的心神之中,成为日后楚维阳修持养炼《太阴炼形》神通的一切依凭的同时,也完全的烙印在了淳于芷的心神之中。
    无须有甚么样的洞照,以及洞照之后的参道悟法。
    在烙印心神的顷刻间,这经篇之上的古老篆纹,以及这些篆纹所承载的珠玑文字,便尽都成为了被淳于芷完全掌握,并且全部义理、道法尽都肆意的徜徉在心神之中的存在。
    这意味着,哪怕淳于芷不曾修持《太阴炼形》这一经篇,待得自己所参悟的那部残篇在道法本源之中凝练成的轮廓不再这样朦胧,变得更为真切清晰一些的时候,或许淳于芷便可以将自己所记忆的《太阴炼形》经篇的一切,尽都化作资粮与薪柴,融入,并且浇灌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完整经篇来!
    就像是此刻的淳于芷无需要参道悟法一样,来日的时候,甚至未必会有甚么样的长久苦熬与磋磨,这彼此间的融入与浇灌,几乎是水到渠成的极短促时间内的事情!
    毕竟,《太阴炼形》之中本就吸收了那残篇的部分神韵,在趋同之余,实则于细微处本就有所重合,而这等重合,便是两道经篇之间的桥梁。
    所谓的融入与浇灌,无非是以谁为主的问题而已。
    而且,在事实的层面,也再没有比这《太阴炼形》的经篇所化成的资粮与薪柴,更为适合淳于芷的了。
    于是,在这样的无法想象的道法收获之外,当淳于芷虽然未曾因为那朦胧的神通轮廓而使得己身洞入悟境门扉,但些许细微的底蕴累积,以及灵韵的勃发,都使得淳于芷轻而易举地在洞开了第二窍的过程之中,将乾阳法焰熔炼入了其中。
    这最为明晰的进益之外象,反而是而今淳于芷的进益之中,最为微末的那一部分。
    如此,接连十数日的漫长修士过程之后,当淳于芷将一切的收获在这一过程之中尽皆掌握,并且借由着楚维阳的精气神三元之力,得以前所未有的夯实了己身的道法根基,终至于稳稳牢牢的驻足在丹开二窍的境界之中后。
    淳于芷便浑似是泄去了一口心气儿,脱力也似的,将洁白的额头轻轻地抵在楚维阳的肩膀上,整个人的身形浑似是疾风骤雨之中一叶孤舟也似,不再主动的参与到参合三元的修持过程之中,仅只是将自己作为楚维阳仍旧在参合与修持的必要轮转之途径。
    而也因为从道法领域的挣脱,使得淳于芷原本因为悟境而恒久平和的心境,终在这一刻,被纯粹激涌的情绪所化作的焰火点燃。
    那是磋磨于碰撞之中,铁与火迸溅的灼热,是真正契合着法焰之道的“蜕变与升华”。
    于是,在被神通经篇淹没了心神之后,淳于芷转而便彻底的在疾风骤雨之中沉浸在了这样的烈焰汪洋的意境之中,并且为此而忘我,而失神。
    “维阳,昔年是我教你庭昌山妙法,而今,这道法的修途,便成了你在教我了……”
    闻言时,是楚维阳在这样的参合三元的过程之中,终是将一朝骤然跃出天外,进而在这诸般经历之后,一点点将心中紧绷的压力全数纾解了去之后的松弛声音。
    “是啊,玉脂奴,昔年灵丘山左近,是你咄咄逼人,欺负着贫道如丧家之犬也似,而今,变成了贫道在反过来欺负你了……”
    于是,再之后缭绕的凤鸣声中,便仅只剩了淳于芷那恒久惯常见得的倔强驳斥。
    “浑说!这等……相谐,如何能说是欺负呢?”
    “哈——”
    而在这般清朗的笑声之中,楚维阳终是心神间的最后一缕倦意烟消云散了去。
    进而,连带着那玄光凝练成的珠玑文字尽都消减了去,道人愈渐得松弛的全数心念,也终在借由着那缭绕的烟火,蔓延至了那扭曲的须弥之力中。
    第749章 愚形堪舆拙符图
    事实上,从淳于芷参悟神通经篇,再到楚维阳将《太阴炼形》落成文字,乃至于在挣脱了道法之后,纯粹的纾解着长久以来的心神压力。
    楚维阳和淳于芷的参合三元的修持过程,也仅只是十数日而已,便在悟境的玄妙状态之中,将诸般进程尽都有条不紊的做罢。
    而当这些“微末”,相对而言微末的事情,一一完毕之后,楚维阳这才屏气凝神,准备将这一回驻足悟境的过程里,最为重要的那一部分的心念以及灵感,全数用在这对于天地须弥壁垒的重叠的过程之中,用在这须弥之力与地师之道的反向推演的过程之中。
    在楚维阳的认知里面,三元极真界的须弥壁垒的重叠,并非是道法贯穿天地之后的景象,曾经于大渊之中潜修,楚维阳能够洞见其中的这般本真,在道人的看法之中,这一切天地的壁垒重叠,尽皆源自于昔年的天门被强行摘取之后的坍塌,进而形成的“包子皱褶”一般的场景。
    而今看,这其中满蕴着高邈的道法。
    但实则背后,却是那一个漫长时代之中,数之不尽的血泪篇章所最终被迫凝聚成的大界坍缩的现状。
    这须弥之力与风水堪舆之道相融合的变化,并不美妙,也称不上缥缈。
    那每一思虑的精妙变化,尽都意味着昔年的某一道剧烈的动荡,以及在天地动荡之中殒命的先贤修士。
    而也正是这样认知的深刻,使得楚维阳更进一步的意识到如是厚重的变化,如是纯粹的自然景象,即便是反溯,以道法演绎的方式反溯,不仅仅是正逆之间的磋磨,更是将自然景象化成道法运转的无形屏障。
    这大抵是十分艰难的参悟过程。
    可事实上,楚维阳小觑了自己昔年的经历。
    不是谁都能够在那须弥壁垒的重新延展与铺陈的过程之中,以须弥之力混同着地师手段,将一切的灾厄尽皆消弭了去,将天地的变化以最为温和的方式,使之恢复以原貌。
    这是九天十地、古往今来之中,唯楚维阳一人曾有过的经历。
    他实则已经走过了那自然变幻朝着道法运转的一步。
    所以当楚维阳此刻沉浸在这片天地之间的须弥参悟之中去的时候,道人才后知后觉般的有所发觉。
    自己掌握着的地师手段,认识这天地方寸之间的地理水文,已然通透如反掌观纹;自己的须弥之道神韵也同样贯穿在天地之间,几乎可以意念而轻易的牵动此间的须弥之力。
    而这样的深刻掌握,也意味着,想要促成此间的须弥壁垒的重叠,并没有楚维阳想象之中的艰难。
    诚然有着道法反溯的门槛,但在驻足悟境的楚维阳而言,却真个算不上是甚么样的难度了。
    若有必要,此刻楚维阳引动着须弥壁垒的自行重叠,几乎已经可以做到将整个巫觋教的山门,尽都囊括在那重叠的须弥壁垒之中,以复刻云浮宫之故事。
    另外,考虑到整个巫觋教那巍峨连绵,比之云浮宫山门宽阔了不知多少倍的连绵群山,以及楚维阳自觉地,在做的这般复刻之故事之后,实则仍旧颇有余裕,能够将更多的连绵群山与乾坤寰宇尽都囊括在这般的折叠之中。
    起初时,这样的宽阔余裕,一度被楚维阳视之为错觉,但是反复的细节印证之后,遂教楚维阳不得不承认,自然的变化或许极尽精妙,但唯有转变成纯粹的道法运转之后,才得以探索某种变化的极限!
    而在楚维阳的道法推演之中,真正属于须弥壁垒重叠的极限,已经被楚维阳隐约探索出了轮廓。
    这意味着,倘若有这一日,楚维阳真个依循着如是手段,将宝仙九室之界进行一定程度的“凝缩”,那么这一界将会以远比楚维阳想象之中更为轻巧的模样,被楚维阳与第五磬推动着往上清玉平之界抵近而去。
    可也正是在出乎预料的轻易之中有了这般收获的楚维阳,反而更进一步的展露出了欢喜与苦恼相互交织的情绪。
    欢喜自不必多言,可楚维阳苦恼的则是,这般轻易推演出来的极限,其能够轻易成就的前提,却是楚维阳对于这一处地理水文,这方寸间天地寰宇的掌控,所演绎出的道法之运转。
    这也意味着,若是换做旁的一处灵山秀水,不同的地理水文,不同的须弥气韵,楚维阳需得重新推敲出基于不同细节的道法符阵之运转来。
    这并非是楚维阳想象之中的,在参透了诸般,参透了须弥之力与风水堪舆之中,而形成的能够映照山川湖河,一以贯之的高道妙法。
    这意味着,想要依循着原本的图景去行事,便须得楚维阳以一己之力,周游整个宝仙九室之界,进而,在丈量尽了天地之后,将各不相同的道法符阵相继创出,如是而成一界之图景。
    那是仅只想象着,便要教楚维阳头皮发麻的长久苦功。
    他以最为简明的参道悟法的方式,反而将这件事情推导向了最为复杂的行事过程之中去。
    但是,在这顷刻间,楚维阳忽地复又有所审慎的反思,毕竟,这不是一两座山头的试验,这是一整个天地寰宇,这是无垠山川湖河,以及寄身在这片天地之间的亿万群生的性命所依之变化。

章节目录


御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寻春续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寻春续昼并收藏御煞最新章节